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

摘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亦称之为“有源配电网(activeDistributednetwork,ADN)”,作为分布式能源利用的主要手段,对缓

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调节电网负荷峰谷差、改善电能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方式,能实现大

规模、多类型的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即插即用,正在成为有源配电网的关键一环。

当微网在配电网中大量存在并发展成多微网系统(微网群)后,可以通过寻求微网

之间的连接方案,即合理构建基于微网的有源配电网,构建新型有源智能配电网。

关键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配置;

引言

在“双碳”背景下,规模化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

开始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分布

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可起到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支撑节点电压与提升可靠性指标等

作用,但过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也会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产生影响,导致节点电

压越限,对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1新型有源配电网基本特征

1.1网架有源化

随着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传统配电系统中供用电

环节角色界限逐渐模糊,配电网趋向有源化。鉴于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受制

于地理、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影响,新型配电网系统规划和保护策略需要多种场景

考虑,并对新能源发电管理与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1.2装备智能化

对配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和分析,利用大数

据技术为调度决策、运行维护和电力交易提供精准指导,实现系统运行可调控。

一则智能电力设备通过自我传感、告警和状态分析等功能发挥,体现本地计算能力;二则家用电器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在用户许可下,与电力系统实行良性互动,参与电网辅助业务。

2有源配电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电压等级。有源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按照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

的原则,根据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并网线路载流量、大电网

中上级变压器及线路可接纳能力、地区配电网情况综合比选后确定。2)并网联

络线导线截面。有源配电网并网线路导线截面选择需根据所需交换的容量、并网

电压等级选取,并考虑有源配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影响等因素;导线截面一般按

持续极限输送容量选择。3)开关设备。并网开关置于连接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

间的公共连接点处。在发生大电网故障、电能质量等事件时,静态开关应该能自

动地将有源配电网切换到孤岛运行状态;此后,当上述事件消失时,它也应自动

实现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的重新连接。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有源配电网继

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其

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

规程》、DL/T584—201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和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要求。

3方案设计

3.1增强有源配网主动调节能力

一是优化无功补偿降低降损。衢州公司推进分布式无功补偿装置及控制系统

示范工程的建设,通过协调优化控制单元及4G/5G通信技术交互信息技术优化电

容器组的投切,达到配电网总损耗最小的目标。在嘉兴、宁波地区试点分布式电

源高渗透率配电网“网”侧、“源”侧的无功设备优化控制,推动分布式光伏电

站分别接入配网AVC及地调主站AVC的优化协调控制,提升配电网电压合格率及

经济运行水平。二是推进省地可调资源协同控制。实现省地两级调度协同控制功

能,在地区自动化主站系统部署AGC功能,省调从全网角度进行功率平衡和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地调接收省调下发的协调控制需求或整体发电指标,对非统调小水电、小火电及分布式电源及可控负荷实施闭环控制,促使地区电网形态由单向的被动电力平衡向多元的主动电力平衡转变。

3.2推进非侵入式负荷辨识与互动

将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技术与居民智能电表相结合,通过智能电能表,实时感知居民空调、地暖、热水器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使用情况,做到负荷精准辨识,为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保障。研制开发与居民用户非侵入式负荷识别设备可实时互动设施,达到对电源插座、家用电器,以及空调、地暖和新风系统等智能化控制,实现用电有效预测和调控。

3.3探索网格化光伏管理模式

开展地县配调配网和分布式电源调度网格化管理试点,在试点“台区统一调度、台区内自治”的低压分布式电源调度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光伏电站设计方案审查,实现并网调度协议电子化,严把光伏电站验收,规范光伏电站自动化参数和接入数据核对,对光伏发电遗留问题联合营销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强光伏电站日常监测,将光伏电站工况、数据质量作为日常巡视重要环节,发现缺陷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整改。

3.4储能系统的定容原则

有源配电网中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时应以需求为导向,考虑削峰填谷、跟踪计划出力、紧急支撑电源、需求响应等典型应用场景,按照综合应用需求进行容量配置。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可以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内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储能系统容量作为优化变量,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进行优化求解。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应用针对分布式电源开发的规划设计软件,如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HOMER和Hybrid2软件。

4结束语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源网荷储”良性协调互动,使得配电网势必与分布式能源、储能、可调负荷间高效融合。研究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储能配置,对支撑有源配电网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源配

电网在系统一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方面与常规配电网规划设计存在差异,基本技术原则应特别关注。2)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容量的优化配

置是有源配电网建设的基础,应在经济性、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布式电源容量限值、储能系统可靠运行等方面进行目标优化和条件约束。

参考文献

[1]林经纬.“双碳”目标下新型有源配电网建设探析[J].大众用

电,2022,37(05):41-43.

[2]刘建伟,李学斌,刘晓鸥.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J/OL].发电技术:1-9[2022-06-27].

[3]袁简.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的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

学,2016.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 置 摘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亦称之为“有源配电网(activeDistributednetwork,ADN)”,作为分布式能源利用的主要手段,对缓 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调节电网负荷峰谷差、改善电能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方式,能实现大 规模、多类型的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即插即用,正在成为有源配电网的关键一环。 当微网在配电网中大量存在并发展成多微网系统(微网群)后,可以通过寻求微网 之间的连接方案,即合理构建基于微网的有源配电网,构建新型有源智能配电网。 关键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配置; 引言 在“双碳”背景下,规模化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 开始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分布 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可起到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支撑节点电压与提升可靠性指标等 作用,但过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也会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产生影响,导致节点电 压越限,对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1新型有源配电网基本特征 1.1网架有源化 随着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传统配电系统中供用电 环节角色界限逐渐模糊,配电网趋向有源化。鉴于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受制 于地理、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影响,新型配电网系统规划和保护策略需要多种场景 考虑,并对新能源发电管理与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1.2装备智能化

对配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和分析,利用大数 据技术为调度决策、运行维护和电力交易提供精准指导,实现系统运行可调控。 一则智能电力设备通过自我传感、告警和状态分析等功能发挥,体现本地计算能力;二则家用电器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在用户许可下,与电力系统实行良性互动,参与电网辅助业务。 2有源配电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电压等级。有源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按照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 的原则,根据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并网线路载流量、大电网 中上级变压器及线路可接纳能力、地区配电网情况综合比选后确定。2)并网联 络线导线截面。有源配电网并网线路导线截面选择需根据所需交换的容量、并网 电压等级选取,并考虑有源配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影响等因素;导线截面一般按 持续极限输送容量选择。3)开关设备。并网开关置于连接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 间的公共连接点处。在发生大电网故障、电能质量等事件时,静态开关应该能自 动地将有源配电网切换到孤岛运行状态;此后,当上述事件消失时,它也应自动 实现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的重新连接。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有源配电网继 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其 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 规程》、DL/T584—201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和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要求。 3方案设计 3.1增强有源配网主动调节能力 一是优化无功补偿降低降损。衢州公司推进分布式无功补偿装置及控制系统 示范工程的建设,通过协调优化控制单元及4G/5G通信技术交互信息技术优化电 容器组的投切,达到配电网总损耗最小的目标。在嘉兴、宁波地区试点分布式电 源高渗透率配电网“网”侧、“源”侧的无功设备优化控制,推动分布式光伏电 站分别接入配网AVC及地调主站AVC的优化协调控制,提升配电网电压合格率及 经济运行水平。二是推进省地可调资源协同控制。实现省地两级调度协同控制功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策略研究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给方式,正在逐渐成为能源行业的热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容量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电力输送损耗,实现资源共享和低碳环保等目标。因此,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相应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1.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电网的供电点变得更加丰富和分散,减少了供电单一节点失效造成的故障范围,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电网容量增加: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使配电网的传输容量增加,提高了电网的承载能力,在高负荷时期能够更好地保障供电质量。 3.输电损耗降低:传统的中央发电方式需要输送电力到远距离使用地点,存在较大的输电损耗。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能够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4.节约建设成本:传统的大型发电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投资,而分布式电源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布布设,从而节约了建设成本。 三、配电网改造策略

1.网络规划优化:为了更好地接纳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规划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需要对配电站的位置、容量和布局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求。 2.储能技术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由于其不稳定性和波动性较高,可能会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引入储能技术可以平衡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智能微网建设:智能微网是一种能够独立运行的小型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局部供电和互联互通。通过建设智能微网,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自动接入和管理,提高能源的局部利用效率。 4.法规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给予分布式发电的减税优惠、补贴政策和购电优惠等,以推动分布式电源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传输容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力输送损耗,节约建设成本。为了更好地接纳分布式电源,需要进行配电网的改造和优化,包括网络规划优化、储能技术应用、智能微网建设和法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策略。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推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日益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在电网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布式电源是指分散布置在用户侧或电力系统中的小型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和小水电站等。本文将探讨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的重要性、挑战及解决方案。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重要性 1. 能源多样化:传统的中央化发电模式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有限资源,而分布式电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具有能源多样化的优势,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2. 惠及用户:分布式电源可安装在用户附近,减少输电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分布式电源参与电力市场,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减少能源消费的成本。 3. 电网稳定性:传统电力系统面临着电压波动和不均衡的问题,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减少系统的压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挑战 1. 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储存多余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目前,电池技术是最常用的储能解决方案,但其成本较高,容量有限,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2. 运营管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要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包括设 备监测、故障检测和维护等。这对于电力系统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响应机制,以确保分布式电源的正常运行。 3. 法律政策: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法律政策与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 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标准规范。这给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管理带来 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解决方案 1. 储能技术改进: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储能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的容 量和性能,并降低成本。研发更高效的电池技术、燃料电池和水能储 能等,使其在分布式电源接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智能电网技术: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远程监 控和可靠运行。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 实时监测、故障检测和维护,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政策支持:加强法律政策和标准化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鼓励政府出台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政策,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四、结论 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是实现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应对能源危机 的重要措施。通过解决储能技术、运营管理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可以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和应用,并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电力系统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报批稿) 国家电网公司Q/GDW480—2010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接入35kV及以下电网还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执行。 本规定规定了新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改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自备电源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IEC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IEEE 1547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本规定采用了下列名词和术语。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s 本规定所指分布式电源指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划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 划 摘要:近年来,储能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互联网 +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各类政策中。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进 一步推动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储能在可再生 能源利用、电网可靠性、用电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等多方面的应用。基于此,对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划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可靠性分析;模拟;分布式储能规划 引言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配电网调峰负荷与调峰谷的差距不断扩大。与 此同时,根据中国对遵守碳排放和碳中性的愿景,配电网正面临新的要求,以适 应分散获取可再生能源的更高速度。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DESS)的合理布局 已经成为实现电网精益投资的新途径。DESS的优点是块性能相对较小,对安装条 件的适应性强,双向调整响应快。这是配电网适应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和优化网 络运行的关键措施,也对变电站和线路的调峰和优化潮流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1分布式形态配电网运行模式 未来配电网看作集中式结构和分布式结构并存或相互转化的形式,即呈现集 中-分布式形态。在分布式运行状态下,不强求各分布式单元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按照重要负荷优化供电、最大化供电以及就近原则进行负荷之间的取舍。对于电 源侧可控资源,微型燃气轮机为配电台区内的常规电源,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风 电为台区内的新能源。微型燃气轮机属于完全可控的范畴。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 风电由外部环境决定最大发电量,可控部分为发电设备上网功率。未来配电网的 理想状态是:在正常状态和紧急状态下,各分布式单元实现频率、功率相互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储能应用场景与优化配置

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储能应用场景与 优化配置 摘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基于风、光等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多、环境负效应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2/3,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这意味着“分布式光伏推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高比例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高,分布式配储能的应用前景逐渐体现,因此分布式储能的规划部署作为分布式储能工程合理性应用的前提至关重要。基于此,对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储能应用场景与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 引言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了电网压力,而分布式储能系统由于具有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电能质量等优势,可消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网压力,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能源管理,并已逐渐成为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靠本地系统难以满足储能应用场景需求,因此,以“互联网+”为手段,对分布式储能资源实现智能化管理,将促进分布式储能的灵活调控和高效利用。 1基于友好互动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模型 储能主要用于减小分布式能源的波动性,削减峰谷负荷差,其本质是在时序上或空间上对能源供需进行调整。考虑到分布式储能成本、容量及地理位置的约束,储能设备配置在分散布局的分布式电源附近,但不同位置的储能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进行友好互动。换言之,不同的储能集中统一调度,是从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总体利益进行考虑。进行调度的储能是在满足本地负荷需求或平抑分布式光伏波动性需求后,对于冗余的充放电容量再进行友好调控。因此,在运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布式电源指的是分布在电网中各个端点的电力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等传统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指将这 些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以供给当地用户使用。这种模式相比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模式,具有资源分散、灵活性强、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减少电网运行的压力,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技术挑战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由于分布式电源的 接入导致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变化,增加了电网的复杂度,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重新规划 和运行控制。分布式电源的特点是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如何保证其接入电网后的稳定运行 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对电网的运行保护和安全性产生影响,需 要研究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和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引起电网故障率的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故障处理和恢复。 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分布式电源 接入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控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合理规划电网结构,进行电 力负荷预测,建立电网模型,制定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等。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 接入技术和设备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接口技术,电网对接设备的 控制技术等。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电网保 护技术、故障检测技术、电网控制技术等。 四、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也将呈现出以 下几个特点:分布式电源将成为未来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电网供电的重要来源。新 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加速技术的创新和成熟。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电网 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对电网的管理和 运维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保问 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相信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将会为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直流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优化配置研究

直流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凸显,分布式能源及具有区域自治 特性的微电网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将极大地改变传 统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在优化用户配电网供电性能的同时,也给电网的安全可 靠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交流配电网由于功率耦合、保护及运行控制器设计 复杂、线路损耗大、对谐波污染敏感等缺陷并不适合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直 流配电网具有传输容量高、电能损耗小、对分布式新能源具有良好兼容性、降低 电能多级变换频率等优势,因此直流配电网将成为未来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和热点。 关键词: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优化配置研究 引言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在传输容量、线损、可靠性以及有功和无功的独立 灵活控制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领域。而在电压 等级较低的中低压配电网领域,直流配电技术虽然也具有可靠性高、线损小、便 于光伏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优点,但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还仅应用于一些大 规模工业园区、船舶供电、轨道交通等领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分 布式电源的发展,未来直流配电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系统,直流配电网 是未来城市配电网的重要发展趋势。虽然柔性直流配电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交流配 电技术拥有众多优势,但其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柔性直 流配电技术目前的发展瓶颈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直流潮流控制技术;②直流 变压技术;③直流故障检测、识别和隔离技术。 1概述 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破坏与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使用率,加强 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开发新能源技术是进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直流配电 网作为配电网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清洁、绿色的环境下兼具灵活、高效的优点, 且不存在无功环流及功角稳定等问题,为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等直流输出单元的 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是分布式电源更加理想的组网方式。但当分布式电源大量 接入中低压配电网时,会破坏直流配网的功率平衡和电压稳定。因此,为解决上 述问题,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引入储能系统。储能系统能够使分布式电源很 好地被电网接纳,与此同时分布式电源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以及可靠性也能得到 提升。蓄电池作为储能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储能设备,具有技术成熟、功率密度 大等特点。然而集中式大容量蓄电池供电存在能量利用率低、不利于容量扩展、 可靠性差等缺点,在直流电网中将各蓄电池单元并联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外,蓄电池功率密度较低,易受分布式电源高频功率冲击,极大影响储能系统寿命, 通过引入超级电容与各个蓄电池单元并联,从而缓解高频功率对蓄电池的影响。 综上,本文提出多蓄电池单元与超级电容构成直流配电网储能系统。 2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定位原理 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和定位是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核心。目前直流配电网 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大多都参考交流系统继电保护方法,保护原理涉及电压/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等多种保护原理。但相较于交流系统,直流 配电网保护又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①直流配电网对保护的动作速度要求极高; ②“直流成网”的直流配电网对保护的选择性要求很高;③直流配电网保护原理 可以充分利用直流系统的边界元件。下面将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直流配电网继电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严重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电载体接近用电载体终端或与用电载体同址的小电力发电设施,地域性、规模小、原则上与主配电网相互独立并具有部分供电功能的电源系统。分布式电源的出现对传统中心式电网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但是要实现其最大化的利用,必须要对其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运行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分布式电源的优势 1、减少能源浪费。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近距离为用户供电,避免了长距离输电过程中能源的损失,并且利用废热发电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分布式电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大气、水域等环境的污染。 3、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更加密集地供电,所以在遇到主电网故障的时候,可以更快地切换到分布式电源,保障供电可靠性。 1、确定发电设备布局。首先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确定发电设备的布局,包括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光伏、燃气轮机等。 2、设计配电网结构。根据发电设备的布局设计配电网的结构,包括主干网、支线和终端用户的连接。 3、制定配电策略。确定配电策略包括加载策略、协调控制策略和电力质量处理策略等。

4、考虑接入主电网。虽然分布式电源是独立的供电系统,但是仍然需要考虑与主电 网的接入方式和协调运行。 1、发电量优化控制。根据用户负荷的变化和天气等因素,对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进 行优化控制,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协调调度控制。对多个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调度控制,以平衡各个发电设备之间 的供电负荷。 3、故障自愈控制。由于分布式电源往往分布在城市边缘或偏远地区,所以需要考虑 故障自愈控制的方式,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4、电力质量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主电网时,往往会影响供电的电力质量,所以需 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控制手段来保证电力质量。 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和优化运行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分布式电源将会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篇示例: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定义是指与传统大型中心供电方式相对应的一种新兴的供电方式。它是一种以负载为主,由多个小型发电机组构成的在用电地点的电源系统。它既能单独运行,也能与宏观电源系统互为支援和调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为配电网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在传统的配电网系统中,大型发电厂通过输变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各个用电地点,这种单一供能方式使得配电网系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一旦发生故障,将对整个配电网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使得配电网系统从单一供能方式转变为多能源供能方式,这将会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但也将给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在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后,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配电网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情况,合理布局供电设备,并设置合理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分布

含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中储能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含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中储能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在含有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中,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新能源的接入导致电力系统中的功率波动和不稳定性增加,储 能系统可以通过储能、释能和调度等方式来平衡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电 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将从储能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出发,探讨一 些常见的协调控制策略,并进行比较与分析。 储能系统一般由能量转换装置、控制系统、电力管理系统等组成。它 具有储能与释能的功能,可以在电力供需不平衡或负荷波动较大时进行储能,供电系统需要时释放储能以满足需求。储能系统的特点主要有高效率、快速响应、灵活性等。 针对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中的储能系统协调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1.基于能量管理的调度策略: 该策略通过对储能系统中储能和释能过程的控制,实现对电力的调度 和平衡。基于能量管理的调度策略可以利用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对储能和 释能的功率进行调整。预测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环境因素等,预测未 来一段时间的负荷需求和新能源的产生情况,进而确定储能系统的操作策略。优化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如成本最小化、供电可靠性最大 化等,对储能和释能过程进行优化调度。 2.基于频率响应的调度策略: 该策略根据电网频率的变化情况,控制储能系统的储能和释能过程, 以调整供需之间的平衡。在电力系统负荷增加时,频率会下降,此时储能 系统可以释放储能来提供额外的功率;而在负荷减少时,频率会上升,储

能系统可以进行储能来吸收多余的功率。通过及时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 储能系统可以在瞬时调度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3.基于电压控制的调度策略: 该策略主要针对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通过控制储能系统的储能 和释能过程,调整电网中的电压水平。当DG的功率波动导致电压超过规 定范围时,储能系统可以释放储能来提供辅助功率,以调整电网的电压水平。当DG的供电能力过剩时,储能系统可以进行储能来消耗多余的电力。 4.基于模糊控制的调度策略: 该策略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将模糊逻辑和控制策略相结合,通过对电 网状态的模糊化描述,以及设定的规则和模糊推理,实现储能系统的协调 控制。模糊控制可以兼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通过模糊控制,储能系统可以根据电网状态的变化,自主调整储能和 释能过程,以满足电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含有新能源接入的配电网中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是多 种多样的。基于能量管理的调度、基于频率响应的调度、基于电压控制的 调度和基于模糊控制的调度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策 略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

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 的优化配置方法 摘要:本文基于文献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深入探讨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以进一步优化配电网及分布光伏发展,促进配电网更好地消纳光伏发电。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配电网;分布式储能;配置策略 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因此在近几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开始接入区域配电网,在提高配电网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光伏电源波动性大,与配电网负荷不是十分匹配,导致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配电网出现故障的几率增大【1】。为消除光伏电源负荷不匹配性与波动性对配电网的影响,相关企业开始设计建设储能系统,利用储能系统抑制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让光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渗透。但受技术、经验等条件限制,我国的储能系统还不是十分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如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储能容量配置方法是从电网角度出发,容易产生容量配置冗余【2】。有关人员在研究或设计储能系统时没有对系统的储能特性做充分考虑,导致系统容量配置结果不够精准。立足这一背景,下面就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问题做具体分析。 1分布式光伏电站特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分散布局、因地制宜以及就近利用、清洁高效等原则,对当地太阳能资源进行充分采集与利用,最终达到节约与保护化石能源的目的。

与传统发电技术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以下优势:①清洁环保,低污染 与低损耗。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的是清洁的太阳能资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另外,由于技术与设备比较先进,因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噪 音很小,不会对周边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产生过大影响。②低输出功率。输出功 率较小也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当前的技术体系下,一个分布式 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集中式电站有很大的差异。集中式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能源损耗大,而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运行效率很高,能 源损耗较小,经济效益明显。尤其是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较小,小 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效益并不会比大型的低。③能够实现发电用电并存分布式光伏 发电站具有发电与用电同时开展的功能。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配电网连接,因此可 以发电用电并存【3】。 2配电网多点储能系统选址定容方法 储能分布式配置方式,就是遵循就近原则,在光伏电源附近进行布置。为确 保光伏发电的正常进行以及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选择配电网多点储能系统 布置地址时就需对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尽可能在降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电 网对高渗透率光伏系统的消纳,让光伏电源、储能以及负荷间序之间能够更好地 配合【4】。下面基于有关模型对配电网多点储能系统选址定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2.1模型建构 在建构模型时,站在分布式电源投资者的立场,考虑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者 与电网管理者的利益,构建相应的模型。模型上层主要分析与解决分布式储能选 址问题,在分析与解算时是以电压波动改善指标为目标值。模型下层基于已经确 定的分布式储能位置对储能优化运行问题以及容量配置问题进行分析结算,结算 时是依据储能容量。建设与应用模型的最终目的是在控制/降低投资的情况下让 配网更好地消纳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根据上层模型的分析与优化结果可知,电 压波动改善指标可表述储能接入对节点电压的改善效果。电压波动改善指标值越小,改善的效果就越好。根据下层模型的分析与优化结果可知,上层决策决定分 布式储能的分布以及安装数量。安装点光伏与负荷的潮流是下层模型进行分析时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分布式电源在能源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分 布式电源一般指的是分散在用户侧的小型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以及存储设备和微网系统。与传统集中式发电相比,分布式电源具有规模小、投资低、建设周期短、运行灵活等特点。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增长也给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带来了新 的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和优化运行策略。 一、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 1. 配电网容量规划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接入将直接影响配电网的负荷水平和功率平衡,因此在规划配电网 时需要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情况。需要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进行合理规划,考 虑到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盲目接纳大量的分布式电源。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分 布情况和负荷需求,对不同区域的配电变电站和线路进行合理的容量规划。 2. 网架结构规划 在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传统的 配电网结构通常是辐射状或环状的,而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能需要考虑引入微网或 区域网等新的网架结构。这些新的网架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运行,提 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3. 设备配置规划 在配电网规划中,设备配置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普及,传统的配电变 压器、配电线路等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需要对设备的类型、容量、配置方式等进 行精心规划,以确保可以有效地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运行。 1. 负荷预测与调度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使得负荷情况更加复杂和多变,因此需要对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 和调度。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可能不再适用于新的情况,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算法,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更准确地预测负荷情况,从而实现更合理的调度。 2. 电能质量管理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电能质量管理将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分布式电源的并 网可能会对电网的电压、频率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在配 电网的优化运行中,需要关注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电能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 求。

分布式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和优化配置

分布式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和优化配置作者:张科技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9期 摘要:储能系统是电能与其他能源灵活转换和综合利用的关键设备,储能系统破解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同步性,使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平移性,实现了能源共享的前提。分布式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能起到消除新能源波动、降低负荷峰谷差、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提升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等作用,是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用户用电智能化、源网荷友好互动化的重要手段,另外分布式储能系统具有分散布局,可控性差等特点。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对电网的影响 随着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分布式发电系统带来的随机性和高负荷等问题需要相应的存储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因此,诞生了分布式储能技术。 分布式储能系统主要应用场景包含用户侧,分布式电源侧和配电侧等三个方面,多以分布式电源,用户侧或者微电网为背景引入,电动汽车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组成。相对于集中式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减少了集中储能电站的线路损耗和投资压力。合理规划的分布式储能,不但可以通过“削峰填谷”起到降低配电网容量的作用,还可以弥补分布式的随机性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特点如下: 优点: (1)采用能源就地消纳,减少了线损和输发电投资运行成本,提高电能质量。 (2)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 (3)与大电网供电互补,改善电网峰谷差,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4)在大电网灾难性故障时维持重要负荷的供电,并有助于大电网快速黑启动; 缺点: (1)改发了配网潮流流向,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间歇性及波动性,为电网运行调度不保护控制带来困难。 (2)分布式电源的盲目引入可能导致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恶化。

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布局优化配置措施

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布局优化配置 措施 摘要:对于电能质量需要改善的配网台区及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且峰谷价差 较大的电力用户,建设分布式储能电站在经济上可以实现微利,同时可以直接提 升配电台区电能质量水平。目前,分布式通信网络技术的成熟,对实现分布式优 化与控制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理论与研究技术的深入与进步,为分布式架 构在智能配电网信息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了基础。智能配电网智能化的完善与 优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提升配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储能;储能布局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空调负荷的急剧增长,不少地 区在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时出现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在峰谷差率较大的电网中, 负荷低谷时充电,在负荷高峰时放电,可有效地减小负荷的峰谷差,起到提升电 能质量、调节电力供需平衡、削峰填谷的作用。电化学储能主要分为电源侧储能 电站、电网侧储能电站和配网分布式储能电站三种类型。其中配网分布式储能电 站可分为固定式储能电站和移动式储能电站。固定式储能电站分为用户分布式储 能电站和台区分布式储能电站。用户分布式储能侧重于利用分时电价获取收益, 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电价低)充电,在电网负荷尖峰时段(电价高)放电,从而获 取经济利益。同时还有助于减小电网负荷的峰谷差值,起到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移动式储能电站有专用的移动储能电站(车)和利用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 移动储能电站,移动式储能电站主要作为应急电源或保障电源使用,替代以往的 柴油应急电源车。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探究。 1智能配电网构成概述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配电网在客户和电力系统相互间起到了 润滑作用。智能配电网的投入应用更有利于确保电压平稳运转,电气设施在用电 峰值时不会被轻易损坏。而智能配电网构成如下。首先,配电网主体部分,具体 由配电网和变电站组成;其次,配电网运转枢纽,具体由微电网、开关和环形电 路组成;最后,配电网终端,具体由配电设施、全世界定位体系、通信网络和智 能终端等组成,借助配电网终端可让客户关联配电系统。 2配网分布式储能电站应用场景 配网分布式储能电站与电网侧储能电站同样具有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的作用,此外配网分布式储能在提升用户电能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1)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电力用户按 照约定,在电力系统供电负荷高峰时段自愿削减、暂停用电需求或者将高峰时段 用电需求转移到全社会用电需求低谷时段,并获得相应补偿。 2)提升配电变压器容量,避免压减用户电力负荷在配电台区负荷高峰时,配 电变压器容量不满足负荷需求,为保障配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必须限制电力用 户负荷。台区分布式储能电站可以在负荷较低时进行充电,在负荷高峰时放电,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配电变压器在负荷高峰时过载运行,保证了配电变压器的安 全运行和电力用户持续可靠供电,同时也增加了供电量。 3)作为应急电源,避免用户短时停电在电网事故或短时检修时,可以利用固 定式台区储能电站或移动式储能电源车提供临时电源,保障电力用户持续供电。 4)在台区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时,提升用户电压质量对于负荷变化较大的用户,配电台区难以保障用户电压持续在标准允许范围内,通常表现为在负荷低时 过电压,负荷高时低电压[1]。台区分布式储能电站可以通过对充放电的控制,实 现台区电压的稳定控制,确保台区电压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改善电力用户的电压 质量。 5)在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时,调节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 平衡,会出现配电变压器某相过载、其他相轻载的现象,造成配电变压器无法按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选择研究

0引言 近年来由于资源与环境带来的问题愈加突出,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将以“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目标。同时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进一步促进 了分布式发电产业的兴起,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工程正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接入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对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分布式电源接入必将对配电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适应分布式发电的特性,降低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技术、经济和环保优势,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焦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与经济状况地区差异大,因此配电网的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适应性不同;同时不同地区分布式发电(新能源)规划建设的规模和形式不同,设计中所面对的场景多变,给方案选择带来诸多影响因素。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相关专题研究并发布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的典型设计,以指导接入系统工程设计。但是在典型设计应用中存在诸多理解和把握的差异性,导致了方案选择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方案选择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确定针对不同场景接入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的合理选择,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和分布式发电的充分消纳。

1分布式发电消纳的影响因素 研究分布式发电接入方式的目的在于促进其安全消纳,接入方案选择也需要从分析影响分布式发电消纳的因素入手。 配电网现状 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配电网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基于配电网现状来分析影响分布式发电消纳的因素,主要有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等因素。 1.1.1 网架结构与参数 网架结构与参数体现了配电网当前的供电能力,也直接影响分布式发电功率上送。在城市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负荷需求大,网架相对坚强,表现为中压(10kV或20kV)配电站布点密集,配电台区供电半径短,线路线径较大;同时网架成环,分段较多,具有转供电能力,部分地区采用双环网配置,运行方式更加灵活。上述条件使变压器出口到用户端的电压损失较小,在负荷的峰谷时段均满足电压要求;当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即使部分时段功率返送也能够保证电压不越限、线路及变压器等不过载,为分布式发电消纳提供充分条件。 而在乡镇或偏远的农村,由于负荷密度小,在规划建设时即以相对经济的标准配置网架设备,一般情况下配电站布点稀疏,配电台区供电半径较大,线路线径较小;同时网架以辐射状为主,分段较少,不具有转供电能力,运行方式单一。上述条件使变压器出口到用户端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 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介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 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挑战与需求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网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并不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特点,如电源 容量小、分布广、波动性强等。其次,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求与供电 系统的管理存在矛盾,如供电质量的保障、功率平衡的维持、电压稳 定性等。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的技术手段 1. 接入技术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并网逆变器和微电网两种形式。并 网逆变器是将分布式电源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电网与主电 网连接。微电网则是在局部区域范围内实现电源的自治与互联,电力 系统具有独立运行的能力。这些接入技术可以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利用 率和供电可靠性。 2. 电力管理系统 电力管理系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该系统通 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和

功率分配,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电力管理系统还可以 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实时调整电网的负载和供电策略,以应对电力系 统的各种异常情况。 3. 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中能量波动和频率稳定性等 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多余的电力存储起来,再根据需要进行释放,可以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和压缩空气储能等。 三、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未来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 管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智能化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力管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 自动化。通过引入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智能 识别和预测,优化电网的调度和运行策略,提高供电的效率和质量。 2. 多能联供 多能联供是将不同能源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的一种方式,可以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未来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管理将更加注重 整合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等,实现能源的互补性和高效性。 3. 跨区域协同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 规定》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报批稿) 国家电网公司Q/GDW480—2010 1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接入35kV及以下电网还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执行。 本规定规定了新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改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自备电源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IEC61000-4-30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Q/GDW 370-2009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3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IEEE 1547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本规定采用了下列名词和术语。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