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知识要点]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例如,盐酸、稀硫酸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

①改良土壤。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②处理废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等。

③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等药物来医治胃酸过多的病人;再如,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的刺中毒液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以减轻痛痒。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比较

①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除生成水外,还有一类物质生成,那就是盐。盐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如NaCl、CaCl2、Na

CO3、NaHCO3、Cu2(OH)2CO3等。

2

②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水溶液比较

酸、碱、盐三类物质都是化合物,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均能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但是每个阳离子与每个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①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盐酸、硫酸等酸类物质的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的溶液显碱性,而像食盐、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我们将这样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比如,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为何不叫酸雨呢?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呢?这就需要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即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常使用pH试纸来测定。

②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a. 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

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的pH就不准确了。

c. 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能否加水?),要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能否加水?)。

[典例引路]

例1:欲将含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当选用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纯碱

分析:

CaCl

2

溶液显中性(pH=7),盐酸是一种强酸,显酸性(pH<7)。本题目

的是除去CaCl

2

溶液中的盐酸,但要求不用指示剂,因此加入的试剂与盐酸反应时须有明显的现象。题给四种物质均可与盐酸发生反应,生石灰和熟石灰与盐酸

反应(CaO+2HCl==CaCl

2+H

2

O、Ca(OH)

2

+2HCl==CaCl

2

+2H

2

O)时都没有明显现象,

无法判断盐酸是否除净,故B、C不符合题意。

纯碱与盐酸反应(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

明显,很容易判断出盐酸是否除净。但反应后CaCl

2

溶液中又混入了新的杂质—

—NaCl;同时CaCl

2也会与纯碱发生反应(CaCl

2

+Na

2

CO

3

==CaCO

3

↓+2NaCl),而

被消耗。所以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

石灰石粉末与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继续加入石灰石粉末至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盐酸已被中和完毕(此时溶液中只

有CaCl

2,pH=7,呈中性),过量的石灰石粉末既不溶于水,也不与CaCl

2

反应,

可用过滤法除去石灰石粉末。

答案:A

例2:甲、乙两位同学经常展开互帮互学活动,为了检查乙同学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甲同学问乙同学,以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酸雨就是指呈酸性的雨水

D. pH=0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你的判断呢?

分析:

这是一道检测对酸碱性质、中和反应以及pH掌握情况的测试题,甲同学能编出这个题目,说明该生对以上内容的掌握已经非常透彻。碱溶液(实质是溶液中的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不溶性的碱类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我们知道,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等类的反应产物也是盐和水,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正确。正常的雨水中由于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而显酸性,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雪、雹、露等大气降水,故C错。pH=0的溶液为强酸性,中性溶液的pH=7,故D也错。

答案:B

例3:下图以横坐标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变化。试

分析哪个图像与哪项实验可能相对应?将其标号填在所列实验后面的括号内。(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标号)

(1)向稀硫酸中逐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3)向水中不断通二氧化碳()

(4)向水中加熟石灰()

分析:

通过对题意的分析,我们可知这是一道有关溶液酸碱度在各种情况下变化的综合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加工。(1)原硫酸溶液呈酸性,pH<7,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曲线与pH=7的虚线相交;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7,溶液呈碱性,pH逐渐增大;故选C。(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逐渐加水,溶液逐渐接近中性,pH接近7,故选D。(3)纯水的pH=7,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7,随着二氧化碳的不断通入,pH逐渐减小,溶液饱和状态后,pH保持恒定,故选A。(4)水呈中性,逐渐加入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pH>7,所以pH逐渐增大,溶液饱和后,pH保持恒定,故选B。

答案:C、D、A、B

例4:

(1)土壤的酸碱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地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2)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情况。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分析:

酸碱度最简单的测量方法是使用pH试纸。设计实验时,应注意pH试纸的正确用法:用玻璃棒蘸取或用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另外,待浊液澄清后再测试。

答案:

(1)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取2g土样放入烧杯中,加10mL~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②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土样的酸碱度。

(2)

实验用品:

烧杯、滴管、pH试纸。

实验步骤:

①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1份;

②取一片pH试纸,用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水样的酸碱度。

[达标自查]

1、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

B.碳酸钙

C.氢氧化钠溶液

D.锌粒

2、将一定量的某盐酸加水充分稀释,则所得溶液的pH()

A.一定等于7

B.一定大于7

C.一定小于7

D.一定等于0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液里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B.将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C.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4、人的胃液正常pH为1.5~0.9,酸度再高就会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中,不宜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的是()

A.纯碳酸钙粉末

B.氢氧化铝粉末

C.氧化钙粉末

D.碳酸氢钠粉末

5、下图表示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与滴加盐酸质量的关系,能正确表示pH随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6、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7、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

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变化分别是()

A.升高、升高

B.升高、降低

C.降低、升高

D.降低、降低

8、在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用四种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只写出鉴别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1)(2)(3)

(4)。

[学力提高]

1、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推断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西瓜

B.甘草

C.小麦

D.油菜

2、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飘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Cu

B.Fe

C.Ba(OH)

2

D.Zn

在溶液中呈中性),

3、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后(生成的MgCl

2

发生的有关变化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符合下图中的()

4、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t烧碱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防化兵当

时能否调用熟石灰来代替烧碱,试述原因。

5、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分别含有污染物CuC

l 2、HCl、Na

2

CO

3

、NaOH中的一种,现将污水作如下处理:

(1)将A的污水与B的蓝色污水通入第一反应池,产生蓝色沉淀。

(2)将C的污水与D的污水(显酸性)通入第二反应池,产生大量气泡。

(3)将第一反应池上层的碱性污水与第二反应池流出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三

反应池,最终污水显中性,再向外排放。

(1)试推断各车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分别是:A B C D 。

(2)最终向外排放的水中含有的溶质是。

(3)写出各反应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

6、向100g20%的NaOH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7,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探究升级]

1、你能否用具体试验解释图中的函数图象:

(1)x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的过程;

(2)y可以表示向水中加入的过程;

(3)z可以表示向中加入水的过程。

2、2003年12月23日,川东北某天然气矿井发生特大“井喷”,含有大量

S)是一种无色硫化氢的天然气逸出,造成24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硫化氢(H

2

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可溶于水,有可燃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事故发生后,若及时采取对逸出气体点火燃烧的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和死亡。

写出逸出气体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气体,但生成的二氧化硫又可能造成的危害(2)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H

2

是。

S气体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离开现场。

(3)专家提醒:发生H

2

这种做法的理由是。

(4)“井喷”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臭味,但直到几小时后,村干部通知他们迅速撤离,才意识到危险。对此,你对学习化学知识有何感想?

O、C

3、稀盐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有H

2

l-和H+等粒子。请你设计几个简单实验,探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石

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

[参考答案]

达标自查

1、C

2、C

3、B

4、C

5、B

6、A

7、C

8、(1)紫色石蕊试液

(2)pH试纸

(3)碳酸钙

(4)氯化钡

学力提高

1、B

2、C

3、B

4、中和;不能用熟石灰来代替,若用熟石灰则会生成硫酸钙,而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浓硫酸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5、(1)NaOH;CuCl

2;Na

2

CO

3

;HCl

(2)NaCl

(3)2NaOH+CuCl

2==Cu(OH)

2

↓+2NaCl ;

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NaOH+HCl==NaCl+H

2

O

6、17.75%

探究升级

1、(1)碱或碱性溶液

(2)溶液呈中性的物质或呈中性的盐

(3)酸或酸性溶液

2、(1)2H 2S+3O 2

2SO 2+2H 2O ;CH 4+2O 2CO 2+2H 2O

(2)酸雨

(3)H 2S 气体可溶于水,这种做法可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

(4)学习化学知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意义重大。

3、

方法一:

向一只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数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紫色,将此试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及稀硫酸,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红。说明可能是H +使石蕊变红。

方法二: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蒸馏水和NaCl 溶液,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不变红,说明H 2O 分子和Cl -均不能使石蕊变红。说明,可能盐酸中的H +使石蕊变红。

方法三:

用试管取少量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逐滴加入NaOH 溶液,试管中的溶液由红色变紫,最后变成蓝色。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 2O 分子和Cl -

离子仍然存在,而H +离子全部生成H 2O 分子。说明H 2O 分子和Cl -离子都不能使

石蕊变红,可能是稀盐酸中的H +使石蕊变红。 [课后拾贝]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浓硫酸溶于水时,浓硫酸与水互溶不仅产生溶解热,同时浓硫酸要跟水反应生成水合物,也产生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水会浮在浓硫酸的表面,接触面积大,在水和浓硫酸的接触面处发生溶解和水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难以及时扩散,使温度迅速达到酸液的沸点,液体沸腾时四处飞溅,易发生危险。若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浓硫酸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小,水的比热较大,加之搅拌,热量可迅速扩散,不至于发生危险。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有关酸的知识

1、酸的命名和分类

(1)按酸中是否含氧

(2)按酸电离的H+

(3)按性质

2、酸的通性(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1)酸跟指示剂作用,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中和反应)。

(4)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5)酸跟某些盐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3、金属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不是酸中的氢气。

(2)浓硫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生成水。

(3)钾、钙、钠与酸反应极为剧烈,不易控制,有时会发生危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用钾、钙、钠与酸反应。

酸的发现

人们对酸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1680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首先注意到酸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和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性质,并开始了对酸的研究。18世纪,人们认为有酸味、与石灰石反应能生成气体、可以中和碱的物质是酸。当时知道的酸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含氧酸。1 774年氧元素被发现后,人们认为凡是酸必有氧元素。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还认为氧是造成物质具有酸性的原因。但是,1811年戴维发现氢氯酸中并不含氧元素,否定了拉瓦锡之说,并作出氢是酸中不可缺少元素的结论。1884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正确指出氢离子的存在是水溶液产生酸性的原因。

千姿百态的酸

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就颜色而言,大部分的酸是无

色的,但工业盐酸呈黄色,这是因为工业盐酸中通常含H

2SO

4

、AsCl

3

、FeCl

3

等杂

质,其黄色主要是由Fe3+引起的。保存较久的浓硝酸也呈黄色,这是由于硝酸受热、见光分解而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这种气体溶解在硝酸里而使硝酸呈黄色。

从状态上看,常见的一些酸是无色液体,如盐酸、硝酸;浓硫酸是油状液体;浓磷酸是糖浆状的;硼酸是无色晶体。

酸的贮存要“因酸而异”,大部分酸可用玻璃或陶瓷坛装。浓盐酸要密封(防止挥发),浓硫酸要密封(防止吸水),浓硝酸应用棕色瓶装后(或无色瓶盛装密封后,用牛皮纸包裹严密)放置在冷暗处。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只能用塑料瓶装。浓硫酸、浓硝酸还可用铁罐装运。有些酸不能贮存,只能现用现制,如氢硫酸、亚硫酸、碳酸等。

大多数酸有酸味。有些酸可食用,如5%左右的醋酸。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其质量分数大约是0.45%~0.6%。胃液的盐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所分泌,它具有以下的功用:

(1)促进胃蛋白酶的作用,使蛋白质容易水解被人体吸收;

(2)使二糖类物质如蔗糖、麦芽糖水解;

(3)杀菌。酸牛奶中含乳酸,制汽水和水果糖常用柠檬酸。有些酸有毒,

食用极微量就会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如砷酸(H

3AsO

3

)、氢氰酸(HCN)等。

有的酸不能混在一起使用,如浓硫酸、硝酸与氢硫酸、亚硫酸混合后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有的酸按比例混合后则效力大增,1份浓硝酸和3份浓盐

酸的混合酸叫“王水”,它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溶解铂、金等金属,铂在王水中溶解生成红棕色晶体,金则与王水生成亮黄色针状晶体,这两种晶体也是一种较复杂的酸。硅不溶于大部分的酸,却能溶解在硝酸和氢氟酸的混酸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王水就是酸中之王,是最强的酸了,因为即使是黄金,遇到王水也会像“泥牛入海”一样很快变的无影无踪。

直到有一天奥莱教授和他的学生偶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溶液,它能溶解不溶于王水的高级烷烃蜡烛,人们才知道其实王水并不是最强的酸,还有比它强的酸,这就是魔酸,又叫超强酸。

从成分上看,超强酸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氟化合物组成的溶液。它们的酸性强的令人难以置信,比如氢氟酸和五氟化铅按1∶0.3(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时,它的酸性是浓硫酸的1亿倍;按1∶1混合时,它的酸性是浓硫酸的10亿倍。所以王水在它们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由于超强酸的酸性和腐蚀性强的出奇,所以过去一些极难或根本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在超强酸的条件下便能顺利进行。比如正丁烷,在超强酸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碳氢键的断裂,生成氢气,也可以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甲烷,还可以发生异构化生成异丁烷,这些都是普通酸做不到的。

自从奥莱教授和他的学生发现超强酸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起强酸,可以说是他们重新点燃了人们研究强酸的兴趣。迄今为止,化学家已找到了多种新的超强酸。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现更多的超强酸。

现在已知的几种超强酸,除了可以做酸性催化剂外,还可以做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的质子化剂,至于在其他领域有没有应用还等待人们去发现。

喷墨打印机的墨汁为什么能在纸张上迅速干透

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汁是碱性的,其pH约为7.5~9.0。墨汁的染料在碱性环境中是溶于水的,因此墨盒里的墨汁是液体,我们所用的纸张都是酸性的,pH 约为4.5~6.5,当墨汁在喷嘴上受热变为气泡并喷在纸上时,受热的墨汁就变成了不熔化的固体,喷到酸性纸上很快依附在纸上干透。

[课外探究案例]

白纸为何显红字

身边事

在化学晚会上,王老师首先出示了一张纸,然后用毛笔蘸一种无色溶液,刷刷几笔过后,纸上马上显示出了“学好化学”四个鲜艳夺目的红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做猜想

是所蘸溶液与纸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显色,还是所蘸溶液与纸上存留的物质发生反应而显色呢?这些可以反应而能显示红色的物质又可能是什么呢?

探究竟

会后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有的查阅相关资料,有的到实验室找来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几种不同的纸进行实验,井将有关实验操作、产生现象和其推测分别记录如下: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练习题及答案

第7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氯化钠和硫酸钾 B.硫酸铜和氢氧化铁 C.碳酸钠和氯化钙 D.氯化钠和硝酸钾 2.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 质是() A.CuB.Zn和CuC.Cu和AlD.Cu、Al和Zn 3.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生石灰 B.熟石灰C.碳酸钙D.硝酸银溶液 4.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 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稀氨水或肥皂水D.食用醋 5.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Z﹥X﹥Y C.Y﹥Z﹥X D.Z﹥Y﹥X 6.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克20%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A.蓝色B.红色 C.无色 D.紫色() 7.下列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A.Fe和稀H2SO4B.Cu(OH)2和稀HCl C.稀H2SO4和NaOH溶液D.Fe与CuSO4溶液 二、填空题 1.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反应类型为。 2.煮水的铝壶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水垢的原理为、 ,盐酸要“适量”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 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 (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 ...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 (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⑴分解反应:。 ⑵化合反应:。 ⑶复分解反应:。 5.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填写编号),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 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课题题目: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水平。(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实验准备:NaOH溶液、Ba(OH) 2溶液、盐酸、稀硫酸、FeCl 3 溶液、CuSO 4 溶液、酚酞溶液,小试管 2、媒体准备:相关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中和反应: 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在烂漫花丛中赏花却不小心被蜜蜂蛰伤过?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受过蚊虫叮咬,生活中我们如何处理呢?上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氢氧化钠的沾染事故的处理用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一)提出探究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作出假设:会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步骤: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 ②借助指示剂,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酸 观察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发应 (二)活动与探究:NaOH+HCl反应生成了什么?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猜测、讨论、总结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 2 O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化学方程式:NaOH+HCl = NaCl+H 2 O (三)技能训练: 1、依据同类物质仿写:Ca(OH) 2+2HCl == 2NaOH+H 2 SO 4 == 观察分析以上反应得出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讨论: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在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由学生举例并小结: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拓展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总结汇报:(教师实行巡回指导,一对一提问) 1.稀硫酸与Cu(OH) 2 的反应 (引导学生:氢氧化铜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得) 2.思考:稀硫酸与Fe(OH) 3 的反应又能发生怎样的现象? 3.完成稀硫酸与Ba(OH) 2 的反应,有什么现象? 调查学生完成实验后,由学生上黑板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派出代表作出实验汇报和评价。 再次反思: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二、中和反应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实行总结 1、农业上: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和化学性质 2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 3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4掌握中和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 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简单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和常见的化学性质 二、课前小测: 1、写出酸和碱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写出电离方程式):(1)酸------ 例如: (2)碱------ 例如: 2、酸和碱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1)酸使__________变红 2)碱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2) 酸与金属(派在_____前)反应 例:铝跟稀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铁跟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金属氧化物(酸)和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 1)盐酸与氧化铜,方程式: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 (1)用盐酸除去铁锈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可以把鸡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鸟。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一只___小鸟。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小鸟逐渐___。 4、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____,质量会减少的是___不会变质的是___. A、粗盐 B、浓硫酸 C、NaCO3.10H2O D、浓盐酸 E、NaCl F、石灰水 G、NaOH H、CaO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应贴紧试管内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E、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F、将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三、引入新课 [趣味实验]“无中生有”: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后让两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触,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回答]盐酸跟氨水(是一种碱)会反应 [提问]怎样检验碱是否存在呢? [回答]用指示剂(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 四、新课讲授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知识要点] 1、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例如,盐酸、稀硫酸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 ①改良土壤。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②处理废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等。 ③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等药物来医治胃酸过多的病人;再如,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的刺中毒液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以减轻痛痒。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比较 ①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除生成水外,还有一类物质生成,那就是盐。盐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如NaCl、CaCl2、Na CO3、NaHCO3、Cu2(OH)2CO3等。 2 ②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水溶液比较

酸、碱、盐三类物质都是化合物,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均能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但是每个阳离子与每个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①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盐酸、硫酸等酸类物质的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的溶液显碱性,而像食盐、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我们将这样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比如,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为何不叫酸雨呢?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呢?这就需要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即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常使用pH试纸来测定。 ②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a. 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学习目标集成】 1.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 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中性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3. 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 1.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 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如果只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会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探究方法; 3.从微粒的角度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 4.感受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1.方法:引导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阅读 2.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课题共分三个板块:一是“中和反应”;二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本课题的内容稍作了调整,将第三板块"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放到第二课时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分解为三个方面: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反应微观实质的理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先从学生熟悉生活情景入手感受到酸碱能发生反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引导学生进入本次的探究活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从化学反应常伴随的现象等,分析、讨论、探究,得出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反应的微观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学习难点,并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多媒体——情境导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感受到酸碱能发生反应,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从学生熟悉生活情景入手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实验探究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1)

课题三、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碱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如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内容 一、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自主学习课本P58——60内容,解答以下问题。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3)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如NaCl、CaCl2、Na2SO4。 从盐的组成上考虑,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铵 盐也属于盐,如NH4Cl、(NH4)2SO4。 ()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讨论: (1)、酸 + 碱 = ()+ ( ) (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在酸性土壤中加入()中和土壤的酸性,在碱性土壤中加入()中和土壤的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中加入熟石灰处理 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中盐酸过多,可以遵医嘱服用含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的胃药。 化学方程式 讨论,说一说生活中酸碱中和的例子。 课堂检测: 1.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 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2.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C.将氢氧化钡撒在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出的浓硫酸掩埋 3.右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KOH溶液 B. X是O2,Y是稀硫酸 C.X是H2,Y是H2SO4溶液 D.X是CO,Y是石灰水 4、写出下列应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填化学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与试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与试

————————————————————————————————作者:————————————————————————————————日期: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2.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学习目标集成】 1.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1. 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 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中性 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3. 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 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 1.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 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如果只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氢氧化铝一来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来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上一些碱性的物质的药水,就可以减轻痛痒。例如涂牙膏、肥皂水或医用氨水等。 2.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人们就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3. 处理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果酸性或碱性超出环保部门的规定,必需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例如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其相关反应为Ca(OH)2 + H2SO4=CaSO4+2H2O 知识点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 1. 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 pH的取值范围 pH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4: 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和化学性质 2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 3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4掌握中和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 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简单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和常见的化学性质 二、课前小测: 1、写出酸和碱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写出电离方程式):(1)酸------ 例如: (2)碱------ 例如:

2、酸和碱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1)酸使__________变红 2)碱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2) 酸与金属(派在_____前)反应 例:铝跟稀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铁跟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金属氧化物(酸)和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 1)盐酸与氧化铜,方程式: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 (1)用盐酸除去铁锈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可以把鸡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鸟。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一只___小鸟。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小鸟逐渐___。 4、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____,质量会减少的是___不会变质的是___.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朱建明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教材首先开门见山,由课题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这一结论。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然后教材又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 2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鉴于学生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而某些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同时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准备条件,利用教材图10-13学生能从微粒角度进行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无论是宏观事实,还是微观理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设计思想:本节课以问题情境为教学主线,以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实验探究为 学习方式,力求改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本”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 方式。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一: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 问题三:如何才能确保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呢? 问题四:①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酚酞试液?是否可以用石蕊试液? ②是否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往滴有酚酞的盐酸中滴加? ③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 问题五:为什么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问题六: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2.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学习目标集成】 1.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1. 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 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中性 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3. 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 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 1.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 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如果只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氢氧化铝一来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来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上一些碱性的物质的药水,就可以减轻痛痒。例如涂牙膏、肥皂水或医用氨水等。 2.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人们就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3. 处理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果酸性或碱性超出环保部门的规定,必需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例如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其相关反应为Ca(OH)2 + H2SO4=CaSO4+2H2O 知识点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pH 1. 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 pH的取值范围 pH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4: pH<7时,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显中性。

初三化学酸与碱之间的反应

精心整理 第三讲酸与碱之间的反应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1.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实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变红,当加入盐酸,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碱性减弱 例1.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 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 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 例2.右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B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解析:从图可看出,溶液的pH 从小于7,逐渐到等于7同,再到大于7;说明是将NaOH 溶液滴入稀HCl 中;a 、b 表示的是滴入的NaOH 溶液的质量;A 点处溶液的pH 小于7,溶液中的溶质为HCl 和NaCl ;B 点处的溶质为NaOH 和NaCl ,加入足量Mg(NO 3)2后,若有白色沉淀生成Mg(OH)2,则溶液中含有NaOH ,2NaOH+Mg(NO 3)2=Mg(OH)2↓+2NaCl ;再加入AgNO 3,能与NaCl 反应,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NaCl ,NaCl+AgNO 3=AgCl ↓+NaNO 3。因此选D <举一反三> 1.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 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B 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 .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2.向盛有10mLNaOH 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 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 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 ,所得数据如下: (1)当加入稀盐酸 的体积为______mL 时,NaOH 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 时,溶液显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 时, 溶液显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3.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 2SO 4与NaOH 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 2SO 4与NaOH 溶液混合前后的pH (20℃)测定某NaOH 溶液的pH ,Ph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H 2SO 4加入该NaOH 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 结论:稀H 2SO 4与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2)方案二:向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稀H 2SO 4与NaOH 溶液发生了 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 2SO 4与 NaOH 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 2SO 4与NaOH 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次 知识点2: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陶店中学吴彩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会运用中和反应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2)通过边实验边探讨,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交流。(3)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 3.情感与态度: (1)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认识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初步体会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并学会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科学探究的思维 四、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实验仪器及药品:5%稀盐酸5%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碳酸钠粉末锌粒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 六、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投影导入】硫酸泄露为什么用石灰处理? 【复习】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酸和碱具有共同的性质? 【投影】酸碱指示剂和酸碱解离知识再现习题: 1.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离子和离子;碱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离子和离子。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同学们做过好多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如果将实验室常见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呢? 【猜想交流】…… 【实验探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8.3 酸与碱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酸、碱的组成; 2、理解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明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酸、碱化学相似性的归纳。 2、教学难点:酸、碱具有化学相似性原因的理解;设计中和反应实验方案。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学生自学,实验探究,教师展台演示,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本节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动手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等完成探究式学习。 教学流程 复习测评 1.书写化学式:盐酸_______ 硫酸_______ 氢氧化钠_______ 氢氧化钙_______ 2.稀盐酸呈________性,其pH_______7,氢氧化钠溶液呈 _________性,其pH_______7。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请学生品尝有涩味的皮蛋,谈谈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反应,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引入课题。 〈一〉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方法和内容:阅读P235-238(8分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 1、酸、碱各自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2、如何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什么是中和反应? 3、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4、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二〉预习检测 一、酸和碱的组成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①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②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中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③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①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①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设计;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及策略 1.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如果要发生反应,发生的又是什么反应?这样层层递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通过实验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有些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的发生。 2.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较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对实验设计的推敲,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需要缜密的思维,同时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3.在学生实验中强调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铜片、滴管、温度计、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试管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投影】夏天,若被蚊虫叮咬,会非常痒,这是因为在叮咬时其会向皮肤上释放出酸性物质,人们一般会抹上肥皂水,牙膏等碱性物质,减轻痛痒,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识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入新课】: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要想知道这些,就要学习今天的内容。 【多媒体投影】: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优秀教案

第5节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题】第五节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寻找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证据。 2、通过阅读教科书、查阅资料等途径,例举酸碱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在了解酸碱反应应用的过程了,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验中寻找酸碱反应的证据,并正确书写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酸碱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①浓硫酸和熟石灰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②事故处理中熟石灰是关键的物质,猜想它起了什么作用? (新闻中的场景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之后设计了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用科学知识谈谈对这场事故抢救的认识和想法,并适时地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酸和碱能不能发生反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二、建构新知 实验一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么? 回忆:判断化学反应的证据。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产生沉淀或气体、颜色的变化、pH的变化等。 小组实验活动:Cu(OH) 粉末和NaOH溶液这两种碱中,均分别滴入稀硫酸和稀盐 2

酸。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是否发生了反应,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记录在以下表格。 探究一如何进一步判断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两种猜想: 猜想1、发生反应了,至少有一种反应完了。 猜想2、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中既有酸又有碱。 提问:如果溶液既有酸又有碱,那么它们各自可以用哪些物质区检验? (学生一般能回答道:酸可以用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碱可以用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等。) 小组实验探究:利用教师提供的药品——稀盐酸、NaOH溶液、无色酚酞试液、镁条,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将结果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 思考: 1、镁条和酚酞试液分别用什么作用? 2、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