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2006年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试卷(反应工程原理部分)_.

清华大学2006年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试卷(反应工程原理部分)_.

清华大学2006年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试卷(反应工程原理部分)_.
清华大学2006年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试卷(反应工程原理部分)_.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反应工程原理部分

2006年1月12日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要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2.对于不可逆液相反应,利用间歇反应器和理想平推流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时的基本方程有何异同?简要分析其理由。

3.简述影响球形催化剂有效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4.分析气-液相快速反应的特点。根据气-液相拟一级快速反应的宏观速率方程,简述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

二、对于二级不可逆液相反应αA A+αB B→P,试分别给出利用间歇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B

一次性加入,A连续加入和连续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情况下,A和B的转化率的定义式。(10分

三、某研究单位拟利用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的二氧化钛催化剂进行水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A

的分解研究。已知A的分解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现需要确定该反应的本征速率方程(-r A=kc A n。请你为该研究单位设计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利用间歇反应器。(20分

四、对于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 → P,利用有效体积为1m3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进行动

力学实验。将A的浓度为60mmol/m3的液体以0.1m3/h速度流入反应器,在

20o C条件下,A的转化率达为80%,试回答以下问题。(共25分

(1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2个有效体积为0.5m3的完全混合流连

续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

(2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5个有效体积为0.2m3的完全混合流连

续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

(3在同样的反应物料流量和温度条件下,利用有效体积为1m3的理想平推流反应器进

行反应操作,试计算A的转化率?

(4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利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要使A的去除率达到80%,

反应时间应为多少?

(5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讨论反应器操作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五、利用如图所示的细胞循环反应器进行某细菌的培养,进料速率q v0=1 m3/h, S0=2 g/m3,

X0=0, V=1m3。已知该细菌的比生长速率μ与基质浓度S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已知μmax,A=2 h-1, K s =0.5 g/ m3,每消耗2g基质生成1g细胞。试回答以下问题。(21分

e

(1保持γ=0.5不变,分别计算β=1,1.5,2.5条件下,培养器内基质的利用率和临界稀释率D c。

(2保持β=1.5不变,分别计算γ=0,0.5, 1条件下,基质的利用率和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X。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讨论细胞浓缩器和细胞循环对细菌培养和基质利用率的影响。

2005-2006学年度环境工程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考试参考答案

一、1、解:(1原理体系:利用隔离、分离、转化等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2技术路线:通过隔离/分离/转化方式的优选与组合,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效率、能耗、快速地去除。

即通过对装置的优化设计以及对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实现对介质的混合状态和流体流态的优化和对迁移(物质、能量和反应速率的强化,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效率、能耗、快速去除。

2、解:间歇反应器基本方程为 V r dt

dx n A A A ?=0 平推流反应器的基本方程为 A A nA r dV

dx q ?=0 异同:方程的基本形式相同,但间歇反应器为反应速率正比于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平推流反应器为反应速率正比于转化率随空间的变化率。

原因:平推流反应器可以看作一个微元在流动过程中进行间歇反应,其反应时间可用流动的距离或体积进行表示。即在空间上的平推流反应器与在时间上的间歇反应器。

3、解:球形催化剂的效率系数的定义为

313tanh(1[1

s

s s φφφη?= 西勒模数反映了反应过程受本征反应及内扩散的影响程度,与η大小有关

根据e n AS v s D c k R 13?=φ

可知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催化剂颗粒半径R ,扩散系数De ,反应速率常数k V ,催化剂表面反应物浓度c AS 。

R 、k v 、c AS 、n 越大,本征反应速率越大,则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影响越大,η值越小;

De 越大,扩散速率越大,则本征反应对反应速率影响越大,η值越大。

4、解:特点为A 与B 之间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发生在液膜内的某一区域中,在液相主体不存在A 组分,也不发生A 和B 之间的反应。

拟一级快速反应的宏观反应速率方程γγtanh Ai LA AS c k r =?

其中, LA LA BL LA BL L k D kc D kc //==δγ

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

①提高Hatta (八田数γ:可以通过提高B 在液相主体的浓度c BL 、A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 LA 。

②提高c Ai :加大气相中A 的分压

③提高k LA :改善传质,即提高A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 LA ,减少液膜厚度δL

二、解:

(1在间歇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 x A =1-n A /n A0

B 转化率为 x B =1-n B /n B0

(2在半间歇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

t q n n x A n A A A 001+?= B 转化率为

x B =1-n B /n B0 (3在连续反应器中,A 转化率为

x A =1-q A /q nA0 B 转化率为

x B =1-q B /q nB0

三、解:(1测定消除外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

①在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 1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 1,在保持相同温度T 、压力P 、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改变进料流量q nA0,测定相应的转化率x A ;

②在同一反应器内装入质量为m 2的催化剂,此时的填充层高度为h 2,在同样的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的条件下测定不同q nA0时的x A ;

③做x A ~m/qn A0曲线,求两曲线重合处的进料流量q Vt 和流速。

(2测定消除内扩散影响的实验条件

①保持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不变,选取进料流量q nt 和催化剂填装量m 1,改变催化剂粒径d p ,测定相应的转化率x A ;

②做x A ~d p 曲线,

曲线中x A 不随d p 变化而变化的区域,则为无内扩散阻力的粒径条件。选取该区域的催化剂,粒径为d pt

(3测量本征速率方程

在相同反应器中,保持温度、压力、进口物料组成不变,选取催化剂粒径为d

pt 、进料流量为q Vt ,则可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改变进料浓度c A0,测定出口浓度c A ,根据积分法或微分法计算本征速率方程。

四、解:对于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体积为1m 3,则有 V 1=

10.1V h q τ==0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1(1(00A A A A x c k c c ?=+=τ

则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k =0.4h -1

(12个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单个反应器的空间时间

11V 0.5=

50.1V h q τ==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32

210/67.654.01(601(m mmol k c c A A =?+=+=τ

转化率 x A =88.9%

(25个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单个反应器的空间时间

55V 0.2=

20.1V h q τ==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35

550/18.324.01601(m mmol k c c A A =?+=+=τ

转化率 x A =94.7%

(3采用平推流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反应器的停留时间 V 1=

10.1V h q τ==0 反应器出口反应物A 浓度

34.0100/10.160m mmol e e c c k A A =?=?=×??τ转化率 x A =98.2%

(4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应操作,有

A ln(1x kt ??=

A ln(1ln(10.8=40.4

x t h k .02???=?= (5反应器操作方式对转化率的影响

①对于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串联级数增加,相应的转化率亦增加

②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与间歇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后两者的转化率较高

③平推流反应器和间歇反应器在相同的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转化率

原因:

①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存在“稀释”效应,即反应器中A 浓度低于进料浓度,反应速率较低;而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反应器不存在这种“稀释”效应,反应速率较高,转化率亦较高。所以,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反应器转化率高于相同反应体积的完全混合流连续反应器。②在多级串连全混流式反应器中,反应器中A 相当于被逐步稀释。当级数n 趋向于无穷大时,多级串连反应器相当于平推流反应器。

五、解:反应器稀释率 1V01=

11

q D V h ?== (1 保持γ=0.5不变

①当β=1时,11(1ωγβ=??=,即不浓缩

当微生物生长符合Monod 时,稀释率和基质浓度之间有: max S S

D K S μω=+

变形得3S max 0.5110.5g/m 211K D S D ωμω??===???

基质利用率S 0 ? S 2 ? 0.5 = = 75% S0 0.5 Dc = 1 μ max S 0 ? = 1.6h ?1 ω K S + S0 临界稀释率②当β=1.5 时,ω = 1 ? γ ( β ? 1 = 0.75 出水基质浓度S= K Sω D 0.5 ? 0.75 ?1 = = 0.3g/m3 μmax ? ω D 2 ? 0.75 ?1 基质利用率S 0 ? S 2 ? 0.3 = = 85% S0 0.3 Dc = 1 μ max S0 ? = 2.13h ?1 ω KS + S0 临界稀释率③当β=2.5 时,ω = 1 ? γ( β ? 1 = 0.25 出水基质浓度S= K Sω D 0.5 ? 0.25 ?1 = = 0.07g/m 3 μ max ? ω D 2 ? 0.25 ?1 基质利用率S 0 ? S 2 ? 0.07 = = 96.4% S0 0.07 Dc = 1 μ max S 0 ? = 6.4h ?1 ω KS + S0 临界稀释率(2)保持β=1.5 不变①当γ=0 时,ω = 1 ? γ ( β ? 1 = 1 ,即不浓缩出水基质浓度S= K Sω D 0.5 ?1 ?1 = = 0.5g/m3 μ max ? ω D 2 ? 1 ?1 基质利用率S 0 ? S 2 ? 0.5 = = 75% S0 0.5 X= YX/S 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ω ?( S0 ? S = 0.75g/m 3 ②当γ=0.5 时,ω = 1 ? γ ( β ? 1 = 0.75 出水基质浓度 S=

0.3g/m3 基质利用率为 85%

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X= YX/S ω ? ( S0 ? S = 1.13g/m3 ③当γ=1 时,ω = 1 ? γ ( β ? 1 = 0.5 出水基质浓度 S=0.167g/m3 基质利用率为 91.7%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X= YX/S ω ? ( S0 ? S = 1.83g/m3 (3)结论①细胞浓缩器中,浓缩比增加,导致反应器中基质浓度降低,基质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培养器中的菌体浓度②细胞循环中,浓缩比增加,将提高反应器中基质利用率和菌体浓度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 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再变化 5.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 CO2(g) = 2CO(g) + 2H2(g) 。 已知: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 ③C(s)+ 1/2O2(g)=CO(g) ΔH=-111 kJ〃mol?1 则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等于 A.-580 kJ〃mol?1 B.247 kJ〃mol?1 C.208 kJ〃mol?1 D.-430kJ〃mol?1 6.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 发生如下反应:3A(g) +2C(g),各物 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 A 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s-1 B.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放出a kJ热量,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 +2C(g) ΔH=-50a kJ〃mol-1

高中化学学科简报3

高中化学学科简报 责编:项目实施部李小蕙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目录 开篇寄语-------------------01如何上好一堂化学实验-------02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化学篇)---07

开篇寄语 培训渐入佳境,感谢各位老师的真心参与和全力配合。 我们都明白,教育的根基是爱,爱了,才会用心,才会竭尽全力,才会想方设法,才会上下求索。但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何谓真理?它不是理论家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根植于实践的土壤,被无数事实反反复复证明的道理。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也必然是那些躬亲办教育、潜心做学问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所作所为所思所悟得来的,譬如孔子,譬如陶行知,譬如苏霍姆林斯基,也譬如今天许许多多致力于教育改革的人。当然,还譬如我们今天参训的老师,谁能说在不断学习和努力实践之后,我们中就不会走出一些影响巨大的教育专家来? 那是我们期待并且愿意极力促成的,加油,各位!

如何上好一堂化学实验课 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中学路景兰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学科,本文从实验教学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作用出发,对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尤其在当前深 化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一环,所以,上好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化学实验课呢?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不管什么课,都要明确目标和任务,化学实验课也不例外,实验前,老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知道做那个实验、实验的仪器和用品是什么,用哪套装置,实验的步骤如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精力集中到所做的实验上,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并细心地观察实验,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否则,学生走到实验室会束手无策,或者做一步看一次书,效果极差,所以,实验前一定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二、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实验前教师一定要细心准备,从仪器、药品到实验装置、实验操作都要考虑周到,点滴不漏,对实验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反常现象,要心中有数,课前排除。实验前一定要认真预作一遍乃至数遍,从实验物品的摆放、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操作规范程序都要身临其境。单纯的实验往往只能起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效果,而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自认为可行的方案,难免有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考虑实际情况,准备多套方案供学生筛选。因而,教师在事先应揣度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虑实验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另外,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实验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要点进行点播和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教学检测题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NH3B.BaSO4 C.CH3COOH D.CH3COONH4 2.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5L 0.1mol / L NH3·H2O B.5L 0.1mol / L 盐酸 C.0.1L 0.1mol / L H3PO4溶液 D.0.1L 0.1mol / L Ba(OH)2溶液 3.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且水溶液显酸性的微粒是( ) A.Al3+B.OH- C.H+D.HCO3- 4.已知:(1)Zn(s)+ 1/2O2(g)= ZnO(s),ΔH = -350 kJ·mol-1, (2)2Ag(s) + 1/2O2(g)= Ag2O(s),ΔH = -25 kJ·mol-1,则Zn(s)+ Ag2O(s) = ZnO(s) + 2Ag(s)的ΔH等于() A.-375 kJ·mol-1B.-325 kJ·mol-1 C.+375 kJ·mol-1D.+325 kJ·mol-1 5.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 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Al2S3不能通过溶液中的反应制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l3+、Na+、HCO3-、[Al(OH)4]- B.Ca2+、HCO3-、Cl-、K+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化学反应原理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化学反应原理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人体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mg·cm-3来表示。抽取一定体积的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草酸钙(CaC2O4)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H2C2O4),再用KMnO4溶液滴定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如图是配制50mL KMnO4标准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抽取血样20.00mL,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再用 0.020mol·L-1 KMnO4溶液滴定,使草酸转化成CO2逸出,这时共消耗12.00mL KMnO4溶液。(3)已知草酸跟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 x++10CO2↑+8H2O则方程式中的x=__________。 (4)经过计算,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__________mg·cm-3。 【答案】②⑤偏小2 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正误; (2)根据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判断; (3)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4)根据滴定数据及钙离子与高锰酸钾的关系式计算出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 【详解】

(1)由图示可知②⑤操作不正确,②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⑤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由于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小; (3)根据电荷守恒,(-1×2)+(+1×6)=+x×2,解得,x=2,草酸跟KMn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 (4)血样20.00mL 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草酸消耗的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0mol/L×0.012L=2.4×10-4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2MnO 4- +5H 2C 2O 4+6H +═2Mn 2++10CO 2↑+8H 2O ,及草酸钙的化学式CaC 2O 4,可知: n(Ca 2+)=n(H 2C 2O 4)=52n(MnO 4-)=2.5×2.4×10-4mol=6×10-4mol ,Ca 2+的质量为:40g/mol×6×10- 4mol=0.024g=24mg ,钙离子的浓度为:324mg 20cm =1.2mg/cm 3。 【点睛】 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紧抓c=n V 分析,如: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n 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再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导致V 偏小,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 2.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 VC 的 5~10 倍),它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难溶于氯仿。在酸性介质中,茶多酚能将 Fe 3+还原为 Fe 2+,Fe 2+与 K 3Fe (CN )6生成的深蓝色配位化合物 KFe[Fe(CN)6]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光密度值 A 表示)与茶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A 与茶多酚标准液浓度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同时Ag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3、NO、H2O,当生成22.4 mL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 B.NaNO2 C.FeCl3 D.HNO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 pH 会增大 B.在测定BaSO4沉淀的量前,先洗涤BaSO4沉淀,洗涤剂选择水或稀硫酸时的效果相同C.AgCl 悬浊液中加入 KI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 K sp(AgCl) > K sp(AgI) D.加水稀释酸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都降低 3.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性物质 4.t 0 C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与一元碱BOH溶液。 下列有关混合液的关系式中,可确认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 = 7 B.c(A-) > c(B+) C.c (OH-) = D.c(H+)-c(OH-) = c(A-)-c(B+) 5.有关下列装置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长时间的观察到Fe(OH)2沉淀的颜色 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 +4e-=4OH- D.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Pt为负极,Fe为正极

2015年清华大学826运筹学与统计学

2015年清华大学826运筹学与统计学(数学规划、应用随机模型、统计学各占1/3)考研复习参考书 科目:826 运筹学与统计学(数学规划、应用随机模型、统计学各占1/3)参考书:《运筹学(数学规划)(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W.L.Winston 《运筹学》(应用随机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V.G. Kulkarn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1~9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盛聚等 考研复习方法,这里不详细展开。简单归纳为: 新祥旭考研提醒:首先,清楚考试明细,掌握真题,真题为本。通过真题,了解和熟知:考什么、怎么考、考了什么、没考什么;通过练习真题,了解:目前我的能力、复习过程中我的进步、我的考试目标。提醒一句:千万不要浪费大量时间做不相关的模拟题;千万不要把考研复习等同于做题目,搞题海战术。 其次,把握参考书,参考书为锚。弄懂、弄熟。考研复习如何才能成功?借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那就是:手熟而已。明确考试之后,考研就基本上是一个熟悉吃透的过程。无论何时,参考书第一,不能轻视。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做题凌驾于看书之上。如何才叫熟悉?我认为,要打破“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看了多少遍并不是检验熟悉与否的指标,合上书本,随时自我检测,能否心中有数、一问便知,这才是关键。 再次,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不是每一本参考书都很重要,都一样重要,所以,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要了解每一本书占多少分,如何命题考试,在此基础上,每一本参考书的主次轻重、复习方略也就清楚了,复习才不会像开摊卖药,平均用力。一个月制定一份计划书,每天写一句话鼓励自己,一个月调整一次复习重点,这都是必要的。 最后,快乐复习。考研复习是以什么样状态进行的,根源在于能否克服不良情绪。第一,报考对外汉语,你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吗?如果是,那么,就继续给自己这种暗示,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复习再紧张,也是愉悦的,因为你是为了兴趣而考研的;第二,规律的作息,不大时间战,消耗战,养精蓄锐。运动加休息,如果能每天都很规律,那么成功也就有了保障,负面情绪少了,效率也就高了。 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就是:知己知彼、本末分明。

2019-2020年福建省泉州永春侨中高二(上) 化学反应原理寒假作业

2019-2020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食醋除水垢 C. 明矾净化水 D. NH4Cl溶液除铁锈 2.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 c(OH?)>c(H+)的溶液 B. 含OH?的溶液 C. 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3.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A. HCO3?+H2O?H2CO3+OH? B. HCO3?+OH?=H2O+CO32? C. NH3+H+=NH4+ D. NH3?H2O?NH4++OH?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NaCl H2SO4CaF2石墨 弱电解质HF BaSO4HClO NH3?H2O 非电解质Cl2CS2CCl4蔗糖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做法,不能使Zn+2HCl=ZnCl2+H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 增大盐酸的浓度 B. 降低温度 C. 用锌粉代替锌粒 D. 滴加少量CuCl2溶液 6.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最少的() A. 2A(l)+B(l)=2C(g)ΔH1 B. 2A(g)+B(g)=2C(g)ΔH2

C. 2A(g)+B(g)=2C(l)ΔH3 D. 2A(l)+B(l)=2C(l)ΔH4 7.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黄色 C. 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使气体颜色变深 D.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 变浅 8.在1L0.1mol/L醋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H+, 室温时电离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1mol/L醋酸溶液的pH>1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B. 若加入足量Zn,理论上产生H2物质的量为0.05mol C. 加入水促进醋酸电离的证据是:pH逐渐升高 D. 稀释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化学反应原理试卷及答案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 第I卷(选择题共4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B.NaNO2C.FeCl3D.HNO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 会增大 B.在测定BaSO4沉淀的量前,先洗涤BaSO4沉淀,洗涤剂选择水或稀硫酸时的效果相同 C.AgCl 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 > K sp(AgI) D.加水稀释酸溶液时,所有离子的浓度都降低 3.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性物质4.t 0 C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与一元碱BOH溶液。下列有关混合液的关系式中,可确认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 = 7 B.c(A-) > c(B+) C.c (OH-) = D.c (H+)-c(OH-) = c(A-)-c(B+) 5.有关下列装置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可长时间的观察到Fe(OH)2沉淀的颜色

化学教师考编试题

化学教师考编试题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第四版运筹学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运筹学部分课后习题解答P47 1.1 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a) 12 12 12 12 min z=23 466 ..424 ,0 x x x x s t x x x x + +≥ ? ? +≥ ? ?≥ ? 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MABCN,且可知线段BA上的点都为 最优解,即该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这时的最优值为 min 3 z=2303 2 ?+?= P47 1.3 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a) 12 12 12 12 max z=10x5x 349 ..528 ,0 x x s t x x x x + +≤ ? ? +≤ ? ?≥ ? 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OABCO,且可知B点为最优值点, 即 1 12 122 1 349 3 528 2 x x x x x x = ? += ?? ? ?? +== ?? ? ,即最优解为* 3 1, 2 T x ?? = ? ?? 这时的最优值为 max 335 z=1015 22 ?+?=

单纯形法: 原问题化成标准型为 121231241234 max z=10x 5x 349 ..528,,,0x x x s t x x x x x x x +++=?? ++=??≥? j c → 10 5 B C B X b 1x 2x 3x 4x 0 3x 9 3 4 1 0 0 4x 8 [5] 2 0 1 j j C Z - 10 5 0 0 0 3x 21/5 0 [14/5] 1 -3/5 10 1x 8/5 1 2/5 0 1/5 j j C Z - 1 0 - 2 5 2x 3/2 0 1 5/14 -3/14 10 1x 1 1 0 -1/7 2/7 j j C Z - -5/14 -25/14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1.1化学实验安全(教案2)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渡】目前我们在实验室遇到的可能都是一些“小事故”,但安全无小事。去年8月份,天津就发生了一起化学危险品的爆炸事件,下面让我们来回看当时的相关新闻报道。【播放视频】2015年天津港化学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事件 【师】这次事故被认定为特大责任安全事故,也是一次血和泪的教训。虽然我们在实验室的事故规模与后果并不足以和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相提并论,但起因或有某些相似之处。 【多媒体投影】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复了天津港事件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硝化棉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的作用下分解放热,积致自燃,最后导致了硝酸铵类等化学危险品的爆炸。 【提问】下面让我们根据导学案上提供的《调查报告》的相关信息,再结合自己初中的实验经历,小组来讨论一下: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时,应该考虑哪些安全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展示】。。。。。。 【师】大家分析的都很有道理。第一,瑞海公司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达10项之多。如果没有这些违规的行为,也许这次事故就不会发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涉及化学生产和研究时,这一点就更为重要了。所以走进实验室,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师】在我们实验室前方的墙壁上,悬挂有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家上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学习。这里我补充说明一点:走进实验室,衣装要整洁大方,便于完成实验操作,特别是女生,要把头发扎起来。 【师】第二,瑞海公司作为大量危险品的存放仓库,违规存放、混存化学药品、没有登记备案,还未按规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严重缺乏安全保障。上课前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药品室,大家观察到有哪些安全保障措施? 【学生回答】严明的规章制度,良好的安全设施,各类药品根据类别不同整齐的摆放在药品柜里,还备注有药品的名称、规格和数量(投影图片) 【提问】关于药品的保存还有什么特点? 【生】不同药品保存在不同的试剂瓶中。 【师】比如广口瓶中保存的是。。。(固体),细口瓶?(液体);棕色试剂瓶呢?(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对于特殊的药品,我们通常还会采取特殊的存放方式。比如易燃易爆的试剂,要密封保存,远离电源火源;有剧毒、强腐蚀性的药品,要专人专柜负责,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还注意到了什么? 【师】有的同学非常细心。在一些试剂瓶上,有这样的一些标志,还有安全技术说明,这些标志大家在哪里见过? 【生】运装化学危险品的罐车上。。。。。(投影图片) 【师】这意味着什么?危险品。常见的化学危险品一般分为八大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页,上面分别印有它们的安全标志。 为了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通常会在装危险药品的容器的明显位置贴上这些醒目的标志。所以,大家要善于观察这些信息,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学实验安全事件和观看天津港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小事故也可能会酿成大灾祸。 借助天津港事件的调查报告,通过师生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必须遵守规则。 学生参观实验室,感受实验室的安全布局,了解化学药品的存放规则,认识化学危险品的标志,为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以上内容由凯程集训营保录班学员回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 (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 (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 (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 (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 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 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个电容和1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 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分): (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有2种频率,有3个网孔,2个电感和1个电容,最关键的是左下角网孔的电源是电流源,因此可以设出电感电流的值,再由KCL表示出剩余支路的电流,最后对某一个网孔列写KVL,解方程即可得到要求的电感电流的值,只需列写一个方程,但要注意正确地写出互感电压的表达式; (2)求电流源发出的功率,由第一问的解求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可得到解答;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