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

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朱云,张南征,潘武,杜文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分级;内镜;病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s of mucosal biopsy and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219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53treated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grading pathology and 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o calculate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y grade and biopsy degree was(r=0.1692,P=0.0122)in the219cases of acute ulcerative colitis;and was (r=0.3636,P=0.0075)and(r=0.3007,P=0.0287)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in the53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grades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uld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grade;endoscopy;pathology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较常见疾病,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我国确诊的

UC患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为总结UC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对我院20余年经肠镜检查确诊为UC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近20余年我院肠镜检查病例,经内镜、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共219例。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有无家族史);临床症状、大便性状、脓血便次数、腹痛;内镜检查结果、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癌变情况等。对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分级。

1.2.2 内镜分级标准[2]根据改进的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分级标准来记录:0级为黏膜正常;Ⅰ级为黏膜充血,血管模糊;Ⅱ级为黏膜有接触性出血;Ⅲ级为黏膜有自发性出血;Ⅳ级为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1.2.3 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3] 0级:黏膜固有层无中性白细胞浸润;Ⅰ级:黏膜固有层有少量中性白细胞(10个.HPF)浸润,累及少量隐窝;Ⅱ级:黏膜固有层有明显中性白细胞(10~50个.HPF)

浸润,累及50%以上隐窝;Ⅲ级:黏膜固有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50个.HPF)浸润,伴隐窝脓肿;Ⅳ级:固有层明显急性炎症伴溃疡形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本组219例病例,男性139例,女性80例,年龄在13~79岁之间,发病年龄在20~39岁居多,共127例,占58%。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共164例,占75%(164.219),既往有慢性菌痢者35例,占15.9%(35.219);从发病至确诊病史最长的7年;随访110余例,最长的随访时间为9年。随访病例中至今未发现一例癌变。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者初诊内镜检查表现为慢性肠炎,病情反复迁延,最终形成UC,其中1例患者从初次肠镜检查到确诊UC时间长达3年。

2.2 内镜所见病变部位 219例患者,病变位于直肠至乙状结肠104例(47.5%),直肠至降结肠76例(34.7%),直肠至横结肠16例(7.3%),直肠至右半结肠23例(10.5%),所有病变均以直肠明显并可见浅表溃疡。部分病变呈颗粒状改变,而且颗粒状改变多集中在直肠、乙状结肠向近端结肠延续,所有病变均呈连续性分布。镜

下最常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合并不典型增生31例,占14.2%,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2例。

2.3 219例活动期UC病例内镜下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19例活动期UC患者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略)

2.4 治疗结果确诊的病例中,经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并配合普鲁卡因及中药锡类散灌肠治疗,治疗后4周~8个月间,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肠镜并病理组织学检查。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情况见表2。

2.5 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活动期UC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1692,P=0.0122。53例治疗前内镜分级以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3631,P=0.0075;治疗后完全缓解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0.3007,P=0.0287。组织学分级及内镜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

表2 53例UC患者治疗前后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布(略)

3 讨论

UC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氧自由基等多种病因学说,其疾病的特点为反复发作性,临床对疾病的准确评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防止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

UC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且多数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故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可对疾病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

本组资料显示,UC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占47.5%(104.219),全结肠为22例,占10%(22.219)。一项多中心的回顾调查表明,UC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占71%,左半结肠17%,全结肠9%。两组资料的结论不相似,可能与两组资料的病例数差异有关[4]。

本组资料中长期随访者为110例,未发现一例癌变。我国多数资料显示癌变率低,国内有报道癌变率1%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4%~10%的报道。由于病程超过10年以及病变范围接近乙状结肠是增加结肠癌危险的主要因素,本组患者随访时间没有超过10年的,部分很早发病的患者已经失去联系,可能为未发现癌变的因素之一。

一组溃解细胞核DNA含量测定的资料[5]显示,存在异型

增生的UC的非整倍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病例,而且这种非整倍体大部分为细胞增殖活动增强。提示不典型增生病变癌变倾向高。本组资料发现有不典型增生病例31例,其中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2例,应高度重视该组病例的随访。临床实践中,可采取多点、多部位活检,以便获得更加可靠的病理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迁延及复发,并定期随访。分析本组219例活动期UC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分布情况(r=0.1692,P=0.0122)可见,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Ⅳ级,部分病例内镜表现为黏膜充血等Ⅱ级时,病理组织学检查已经提示符合UC的病理特点,表明病理组织学在早期诊断活动性UC优于内镜检查,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内镜表现不典型的UC患者不要忽略活检病理检查,应结合临床症状,对疾病给予正确的评估。其次,本组资料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初诊时内镜下UC的特点不典型,仅按普通的肠炎处理,症状反复出现,最终发展为UC,随访病例中有1例患者从初次肠镜检查到最后确诊经历3年的时间。另外,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以及临床资料显示:并非所有的UC患者均有隐窝脓肿,对UC的诊断应将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机结合,重视随访以及跟踪治疗效果。

53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从治疗前后的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情况分析,内镜分级从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治疗后0级至Ⅲ级共51例,占96.2%,病理组织学分级检查0~Ⅲ级共41例,占77.3%,仍有22.7%停留在Ⅳ级(r=0.3007,

P=0.0287)。显示内镜下所见病变的恢复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有不一致性。目前国内大部分文献均是以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的组合对UC病情进行评估,而活动期UC的临床及内镜表现主要取决于结肠的病理变化,理论上认为疗效评价病理组织学检查较临床及内镜检查更可靠。故认为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还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指导治疗,防止复发。

由于UC有反复发作的特性,病情可迁延数年或终身,所以准确地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不断探究其发病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2]钟英强,朱兆华,陈为宪,等.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7-8.

[3] Pullan RD,Rhodes J,Ganesh S,et al.Transdermal nicotine for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J].N Engl J Med,1994,330(12):811-815.

[4]郑萍.上海部分地区结肠镜检查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调查分析[M]∥欧阳钦.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0-121.

[5]王宜萍,林庚金,徐元鼎.溃疡性结肠炎细胞核DNA 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33-235.

[6] Eaden JA,Abrams KR,Mayberry JF.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a meta-analysis [J].Gut,2001,48(4):526-535.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一、疾病概述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二、结肠炎病因 1、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饮食、作息等,都提示可能和结肠炎发病相关 2、遗传因素。结肠炎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其遗传倾向。通常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因素。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但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故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 4、免疫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从而引发结肠炎。 三、结肠炎症状 1、腹泻 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以粘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2、腹痛 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右下腹亦可出现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 3、便秘 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至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里急后重 常有便意,腹中疼痛有重坠感,如厕时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5、其他症状 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 严重者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四、结肠炎类型 一、按病情分 1、轻度型 此症型最多见,通常只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即乙状结肠),起病慢、症状轻。 可见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或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 无全身症状。 2、中度型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天多于4次,多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 有轻度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3、重度型 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每日多于6次,伴血便或粘液脓血便,腹痛严重。 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二、按病程分 1、初发型 无既往病史而为首次发作,病情轻重不等,可转为其他类型。 2、慢性复发型 临床最多见,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多数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3、慢性持续型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 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朱云,张南征,潘武,杜文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分级;内镜;病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s of mucosal biopsy and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219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53treated cases were evaluated by grading pathology and 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to calculate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y grade and biopsy degree was(r=0.1692,P=0.0122)in the219cases of acute ulcerative colitis;and was (r=0.3636,P=0.0075)and(r=0.3007,P=0.0287)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in the53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mission.Conclusion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grades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uld b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grade;endoscopy;pathology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临床较常见疾病,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我国确诊的

溃疡性结肠炎

一、溃疡性结肠炎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答: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主要表现,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年。 2、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答:疾病多为慢性过程,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进行。消化系统的典型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症状占80%以上。其他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暖气、纳差、恶心、呕吐。全身性表现则多发生于中型或重型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水与电解质紊乱及水肿等。轻型甚至中型多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直肠指诊时可感觉黏膜肿胀、肛管触痛,指套有血迹。重型和急性暴发型可有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和反跳疼。有的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3、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吗? 答:常见的肠外表现有血栓栓寒病、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眼病、肝胆疾病等,这可能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病毒吸收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4、何时需要去看医生呢? 答: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时,近期无明显的食物不洁史,以前没有血吸虫接触史。 5、怎么样诊断溃肠性结肠炎? 答:医生需要了解您详细的病史、症状、体征、家族史、其他疾病用药情况、其他可能引起溃肠性结肠炎的疾病;然后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是结肠镜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病变累及的范围、黏膜充血的程度;粪便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沉、自身抗体检测以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6、如何判断溃肠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腹泻每日四次一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速、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重型:腹泻频繁并出现明显粘液脓血便,有发热、脉速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血红蛋白下降;中型: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7、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结肠镜的检查?什么样的患者不宜做或者不能做该检查? 答:结肠镜的适应征如下: (1)临床上有消化道症状,怀疑大肠或回肠末端病变诊断不明患者。 (2)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须明确病变分布范围及程度。 (3)大肠炎性病变诊断有混淆,需结合活检病理区分患者。 (4)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明确,但怀疑有恶变患者,通过活检可帮助明确或排除。 本病的禁忌症为: (1)疑有肠穿孔及腹膜炎患者; (2)中毒性巨结肠、急性憩室炎患者; (3)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或衰竭患者; (4)近期有急性心肺梗死或严重心率紊乱患者; (5)妊娠期妇女;

43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每天腹泻5~6次,有少量脓血便,对此类患者饮食护理应注意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多进食新鲜水果 E.多吃蔬菜 【答案】:C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腹泻 B.阿米巴脓肿 C.肠结核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度、中度腹痛,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3.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多数认为与下列哪一种因素关系最大 A.遗传 B.感染 C.过敏 D.精神紧张 E.免疫异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关系最大。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4.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及重型经治疗已有缓解者,发作时每天4~6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维持,疗程1~2年。 5.男性,38岁,左下腹间断发作性腹痛伴腹泻3年,便后疼痛缓解,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护士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休息 B.了解化验指标 C.按时复查 D.掌握用药方法及注意不良反应 E.学会观察各种并发症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1)心理护理,调节良好的心态。(2)药物用法和观察。(3)并发症的观察。(4)注意饮食和休息,按时复查。了解化验指标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患者男性,43岁,腹痛腹泻1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护士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下列不属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恶心、呕吐 B.食欲不振 C.心律失常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失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结合现有技术,分别用中医辩证施 治和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和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 病理证实的的63例小肠淋巴瘤和63例小肠腺癌病灶。分析其治疗效果、临床表 现情况等。结果:近3年来患者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数量和内镜检测出的数量 呈明显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大约为0.01%.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以轻度和中毒患者为主分别占到35%到42%。临床表现类型以慢性复发和初发型 为主。暴发的患者比例仅仅占到2.4%。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等等 遇到多数肠道疾病的病理表现较为相似。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容易复发的,以 轻中度为主的,肠道外病变较少见的多发性肠道疾病。国内以柳氮磺胺吡啶及激 素治疗为主,手术死亡率及癌变率较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3-02据有关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外较为常见,患病率也较高,一般在 0.8%左右,而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少见,然而,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 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近15年的临床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 肠道主要疾病。所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我们该加强和提高诊断水平、治 疗水平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临床表 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从文献资料和临床资料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复发,西医治疗见效快却不治本,中医治疗需要长期观察,不能立竿见影。这对医 生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患者临床表现为主要参考,溃疡性结肠炎临 床表现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93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55.4岁, 48例。男性51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平均年龄44岁63例小肠腺癌,病 变部位在十二指肠38例,空场1例,回肠1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采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腹部器官多样,检查前后需做必要的准备以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1.2影像检查:使用西么子螺旋CT,挑选受试者,首先对容积扫描的双期 增强原始数据进行回顾性重建。对其进行6h的空腹准备,或者饮用受检用药(5%的甘露醇1000ml)以充填胃肠道减少气体伪影干扰,肠道准备充分,充盈度基本满意,以回肠充盈最佳,病变周围肠段充盈良好,符合诊断要求。静脉高压注射70-100ml,扫描采纳数130-150mas,螺旋距离为1.5,速度0.5,备好抢救药品和 氧气,与患者积极沟通,病人如果有心里障碍,可以全麻,通知其家属为其解释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准备事项完毕,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时应注意观察 扫描对象的体征反映,及时处理。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采用MPR进行后处理。 1.3钡剂灌肠: 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例做了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是 表现为黏膜紊乱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9例,糜烂、溃疡3例、肠管短缩1例,肠腔狭窄无,息肉1例。 1,4 内镜表现:境内表现分析,126例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其中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镜下病变范围及主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简介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 常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 但20-30岁最多见。 编辑本段 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 但当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 病毒的原因也不象, 因为疾病不会传染, 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 人的2~4倍, 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

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为3.8/10万, 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 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另外, 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它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进。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 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另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 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 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 IgA运输正常, 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 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 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 肠道菌群失调后, 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 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 不但要抗炎症治疗, 还必须改进肠道微环境, 补充产酪酸菌, 祛除其发病诱因, 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0-12-07T10:44:52.0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秦艳娟陈志安[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 秦艳娟陈志安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42-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主要病变累计直肠、乙状结肠,也向大肠近端连续不问断地逐渐扩展遍及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青壮年多见。病因迄今不完全清楚,专家、学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状态是其促发因索。饮食失调,过度疲劳亦为本病复发的常见诱因。临床通常依据病理经过、病情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分型,按病程经过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病变范围分型: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1 临床症状 症状轻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1 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大便可为稀水样,黏液血便或完全血便,多伴有黏液。5%左右的病人可有便秘。 1.2 腹痛为隐痛或左下腹绞痛。轻型或病变间歇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里急后重系直肠受累的结果。 1.3 便血新鲜血附着大便表面多为直肠受累,脓血便、黏液血便或全血便提示病变累及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1.4 其他症状可有发热、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血沉快、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或神经衰弱等表现。尚有食欲不振、腹胀、重症病人可伴恶心呕吐。 1.5 体征轻型甚至中型患者大多数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有些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直肠指检可能正常,或感觉黏膜肿胀,柔软光滑,肛管触痛,指套有血液附着。重型或急性暴发型患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1.6 肠外表现关节炎发生率约为5%~10%;皮肤病变可有结节性红斑,多型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眼病可有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伴有脂肪肝、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2 诊断 根据病程迁延,活动期与缓解期反复交替,或慢性持续活动表现或呈暴发型经过,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病、慢性血吸虫病、Crohn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基本可明确诊断。需注意的是在诊治过程中应掌握下述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结肠狭窄。更要认真地做下述检查:(1)血液检查: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失血、缺铁和渗血引起),活动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升高。(2)粪便检查:粪便潜血阳性,多次粪便或培养,始终无特异性致病菌、原虫或寄生虫等。(3)钡剂灌肠X线检查:早期黏膜皱襞紊乱或变平消失;肠管呈锯齿状边缘或多发性浅溃疡龛影;反复发作以后受累肠管僵硬,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变短,呈水管状;慢性期可有多发性息肉所致的大小不等、多数充盈缺损影。(4)内镜检查: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黏膜糜烂及有多数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溃疡,覆盖有黄白色或血性分泌物;晚期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往往不清楚甚至消失。需强调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3 鉴别诊断 临床上与本病鉴别的疾病比较多,慢性细菌性痢疾多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尤其结肠镜检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以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阿米巴痢疾在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镜检易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血吸虫病多有疫水接触史。粪便检查可见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黏膜压片活检或组织病理检查亦可见血吸虫卵。肠易激综合征伴有神经官能症,粪便检查与结肠镜检无异常。克隆病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便后不缓解,粪便常无黏液脓血。缺血性结肠炎多急性起病,腹痛较剧,从左侧腹部延及整个下腹,继之便血及腹泻;还可伴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结肠癌者多消瘦、贫血,中、晚期可有慢性或急性肠梗阻表现;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但癌胚抗原(CEA)可升高;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有溃疡、肿块、狭窄等。钡剂灌肠可见结肠腔有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或肠腔狭窄梗阻征象。结肠息肉系结肠黏膜炎症或受到慢性刺激,引起息肉或腺瘤样改变。钡剂灌肠可显示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的形状、大小、范围,通过活组织检查可确定息肉性质。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出血性结肠炎)有广谱抗生素应用史,且内镜检查及粪便涂片或培养发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粪便毒素检查阳性。总而言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则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8-434. [2]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北京医学,2006,28(6): 325-327. [3]杨雪松, 姚炜,刘文斌,等.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 中华消化杂志,2006, 26(5) : 291-294.

溃疡性结肠炎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新进展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病理 病变开始时为粘膜基底Lieberkülin隐窝有淋巴细胞和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光镜下可见覆盖的上皮细胞染色过浅和空泡形成。电镜中可见线粒体肿胀,细胞间隙增宽以及内浆网质增宽。随着病变进展,隐窝脓肿联合和覆盖上皮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邻近则有相对正常的粘膜,但有水肿,成为自肉样外貌,在相邻的溃疡间变得很孤立。溃疡区被胶原和肉芽组织放纵地生长所占领,并深入溃疡,但罕有穿透肌层者。在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时,这些病变可穿透整个肠壁,导致穿孔。所幸,这种类型的病变不多见,分别占15%和3%。病理变化为临床表现提供了清楚的解释。几乎每天有20次以上的血便。因为肠壁光剥、明显变形的粘膜已不能吸收水和钠,每一次肠蠕动都将从暴露的肉芽组织面上挤出大量血液。早期X线表现为结肠袋消失是粘膜肌层麻痹之故,钡灌肠中结肠短缩和僵直呈烟囱管状则是反复损伤后瘢痕形成的结果。 诊断标准 ①有结肠镜或X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结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理活检证实;③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及Crohn病、放射性肠炎等结肠炎症。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多呈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 2.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 3.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 4.肠外表现:常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口腔溃疡等。 5.左下腹压痛 6.并发症相应表现。 6、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腹痛 3.其他症状 二、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常有眼色素、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四、临床类型: (一)轻型 (二)重型 (三)暴发型 7、在内窥镜下的表现 ①急性期表现 轻度: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有密集分布的小出血点,并见散在渗血及出血。 中度:粘膜充血,水肿明显。 重度:粘膜出血,水肿更显著,病变部位几乎无正常粘膜,粘膜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及假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

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2)缓解期: 1)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 2)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3)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4)潘氏细胞化生。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见肉眼及组织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具备1项同时,具备2或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 (3)如再加上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5T16:58:17.0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作者:王艳敏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免疫因素、感染、遗传、环境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来发病率及重症病例增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免疫因素、感染、遗传、环境等。溃疡性结肠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感染、毒素是致病的启动因子,细菌产物和食物抗原是发病的促进因子;细胞、可溶性介质等各种因素导致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加之内毒素等造成组织黏膜的损伤,引起各种临床表现。而出现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是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和(或)免疫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 2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3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CD、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l项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没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X线钡剂灌肠检查具有上述X线征象中至少l项,也可以诊断本病,但不可靠)。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所见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或典型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者也可诊断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随访。应强调,本病并无特异性改变,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肠道炎症改变,故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诊断。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4治疗 主要采用内科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4.1一般治疗 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对活动期病人应有充分休息,以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并予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少渣饮食。部分病人发病可能与牛乳过敏或不耐受有关,故宜询问有关病史并限制乳制品摄入。重症或暴发型病人应人院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注入血清清蛋白。病情严重应禁食,并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人的情绪对病情会有影响,可予心理治疗。 4.2药物治疗 活动期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4.2.1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吡啶有两个组成部分,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由偶氮键相连。经肝脏摄取后由胆汁排出;被肠道的菌群所分解,偶氮键断裂,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两部分;磺胺吡啶则与副作用关系较大,经肠道吸收后在肝乙酰化,最后以葡萄糖醛酸的形式从尿中排出体外。 4.2.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用药指征有中、重度UC或经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的UC和全结肠炎者。基本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针剂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片剂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常用为口服泼尼松40~60mg/d;重症患者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如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48mg/d,使用7~10d,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注意减药速度不要太快以防反跳,减量期间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逐渐接替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环孢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 4.2.3免疫抑制药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可试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近年国外报道,对严重UC急性发作患者静脉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用环孢素静脉滴注,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暂时缓解而避免急症手术。 5并发症治疗 中毒性巨结肠:中毒性巨结肠也称中毒性结肠扩张,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严重或致命性的并发症,发病急,发展快,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预后差。病因是病变损坏肠壁神经丛和肠平滑肌。诱因有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可使肠管张力及蠕动减弱,导致肠管扩张。中毒性巨结肠一般先累及横结肠或仅累及横结肠,如病变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受累肠段肠管明显扩张,内径>5cm,腔内多为气体,也有少许渗出液和血液。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大量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心率快,精神差,查体可见腹部膨隆,有时可见扩张的肠型。全腹弥漫性压痛。根据临床表现,查体结合X线等可诊断。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或诱因,静脉应用激素控制原发病,给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输血、输蛋白等支持治疗,有条件者行全胃肠外营养。 6预后 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少部分患者发作一次后即停止;少部分患者病情呈慢性持续活动。严重发作特别是有并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继教习题教学教材

2016蚌埠市级继续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病变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 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理特点为() A.结肠壁全层性炎症 B.病变是节段性分布 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 D.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E. .病变先发生于盲肠。后向下侵犯远端结肠 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庆大霉素 C.吡哌酸 D.甲氰咪胍 E.柳氮磺嘧啶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 A.十二指肠降段 B.回肠 C.直肠和结肠 D.回盲部 E.小肠 5.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病变呈广泛性小溃疡 B.病变常侵入肌层易出现穿孔及巨结肠 C.炎症反复发作可形成炎性息肉 D.病变反复发作可致结肠变形缩短 E.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癌变 6.患者,女性,28岁。腹泻半年就诊。大便每日3~4次,果酱色,排便前下腹疼,排便后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全部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散在多个浅小溃疡及小息肉。下列处理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 A.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B.地塞米松

C.阿托品肌肉注射 D.必要时加用硫唑嘌呤 E.大便检查白细胞增多时加用抗生素 7.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口服药物有( )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 C.SASP D.甲硝唑 E.抗生素 8.下列不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的是( ) A.黏液脓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C.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D.结肠镜检查发现较多的炎性息肉 E.可并发结节性红斑 9.患者,男性,25岁。反复腹泻2年。粪常规除见少许红、白细胞外无异常,粪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地脆、易出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克隆病 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E.直肠乙状结肠癌症早期 10.下列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的是() A.肠壁边缘呈锯齿样 B.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 C.病变部位呈跳跃现象 D.肠腔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E.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 11.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于() A.减少激素的用量 B.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已缓解者 C.避免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症 D.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E.活动期病例欲激素合用 12.门诊对有便血伴有腹泻或便秘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 A.直肠镜检 B.纤维结肠镜检 C.直肠镜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