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概论

成本会计概论

成本会计概论
成本会计概论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论

第一节成本会计概述

第二节产品成本核算基础

第三节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第一节成本会计概述

一、成本与成本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

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与成本会计

(一)成本

成本是一个行为主体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它表现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如物质生产部门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消耗原材料、支付人员工资,开支管理费用等。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在会计中被称为费用,又可称其为广义的成本。不同行业的会计对成本的处理是不同的。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里不进行成本核算与考核。以盈利为目的的物质生产部门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里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与考核。

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要进行分类、归集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并依据成本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支出。

成本会计所研究的成本,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其中物质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典型的意义。因此,本教材以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予以阐述。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价值是由三项内容组成的,即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活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马克思曾用一个公式表示了这种关系:w = c + v + m。c + v就构成了产品的成本。

正确理解产品成本的概念需要从耗费和补偿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按照持续经营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产品的投入产出也就连续不断,若在全部生产活动结束再计算产品成本,显然不符合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

为此,要按照会计期间的划分要求,结合产品的生产特点,按会计期间或按产品生产周期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在存在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条件下,使同一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与当期的生产费用不一致。需要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应当归属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的生产耗费。即只有对象化的生产耗费才构成产品成本。简言之:产品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期间为生产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的发展。如在西方国家,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支付的或应支付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该定义使成本的外延远远超出了产品成本概念的范围。包含了产品成本以外的各种成本,如劳务成本、开发成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等。同样,成本的内涵决定了成本必须与管理相结合,要求成本的内容服从管理的需要。因此,在现代成本会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本概念,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沉没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等等,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

(二)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成本会计主要研究物质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日常管理、销售产品和筹集资金等所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通常又是在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宜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将期间费用单独核算,直接由当期的业务收入予以补偿。

作为成本会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发生的期间费用,还包括其它行业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如农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成本作为经济范畴,必定遍及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业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自然也构成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实际上是一种成本、费用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成本会计既然是一种成本费用会计,而费用又是一种耗费,可见成本会计的内容就是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分类、归集、分配、计算和核算。现以制造企业为例说明成本会计的内容。

(一)支出、费用与成本

1.支出

支出是会计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所有开支与耗费。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资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支出。(对各种支出进行说明)。

2.费用

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生产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车间为组织产品生产而直接发生的管理费用等。生产费用随着产品的形成而构成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为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销售费用、企业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等。

费用是企业支出的主要部分,通常由收益性支出的发生及资本性支出的转化而形成。期间费用由当期的收益予以补偿。

3.成本

成本是一种耗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成本指企业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狭义成本通常仅指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二)支出、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如上所述,支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所有开支与耗费。费用是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支出中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部分。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最后归宿。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当期生产费用即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如果企业有在产品,则生产费用与完工产品成本的关系是: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三)制造企业成本会计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不同企业中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就制造企业而言,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

(一)供应过程中材料成本的归集、分配、计算与核算;

(二)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

(三)销售过程中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核算;

(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

(五)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由于供应过程中对材料成本的核算、销售过程中对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和期间费用的核算通常被列为财务会计的范畴,因此,本教材主要解决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问题。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成本会计最初的职能是成本核算,以确定产品商品的价格和经营盈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日趋复杂,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资本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经营日益复杂,产品寿命日益缩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成本会计的职能日益丰富,从而使成本会计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到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考核等方面。因此,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至少包括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七个方面。

(一)成本预测

(二)成本决策

(三)成本计划

(四)成本控制

(五)成本核算

(六)成本考核

(七)成本分析

成本会计的七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首先要依据企业以前的成本资料和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成本预测,提出不同的有效方案;在各个方案中进行成本决策,选择出最优方案,提出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确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期应控制的成本费用水平,制定成本计划;为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将成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对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成本资

料;利用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成本考核,奖优罚劣,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根据成本核算与考核的结果进行成本分析,寻找差异、总结经验、提出措施、改进不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成本会计的七项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成本核算。

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成本会计机构是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会计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要根据生产类型的特点、经营规模的大小、成本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并入企业会计机构之中。对单独设置的成本会计机构需要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内部分工可以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分设成本核算组、成本分析组等;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分设产品成本核算组、期间费用核算组等。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分别采用集中工作方式或分散工作方式。

集中工作方式是将本企业所有的成本会计核算、成本计划编制、成本会计分析等工作集中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中进行,车间等其他部门通常只配备成本核算人员,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审核、整理和汇总,及时报送企业成本会计机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及时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各种信息,便于使用计算机集中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减少成本会计机构设置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职数。不足之处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成本信息,影响他们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积极性。

这种工作方式通常适用于成本会计工作较为简单的企业。

分散工作方式又称为非集中工作方式,是将成本会计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由车间等其他部门的成本会计机构来进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只负责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成本会计数据的最后汇总,以及处理不便于分散核算的成本会计工作。

这种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正好与集中工作方式相反。分散工作方式通常适用于成本会计工作比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车间部门采用分散工作方式,对其他车间部门采用集中工作方式。

(二)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

成本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成本会计的工作质量。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成本会计工作方式,都要注意合理配置成本会计人员。做到“配齐、胜任”。对配置的成本会计人员应当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相应的会计专业任职资格,具备与所从事会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做到热爱会计工作、恪守职业道德、搞好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懂得法规制度、熟悉工艺流程、出色完成任务。

(三)成本会计的法规制度

成本会计的法规与制度是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国家制定了“一法、二则、三制度”。“一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二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三制度”即《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形成了全国性会计法规制度的三个层次。成本会计作为一种以企业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企业会计,必须在“一法、二则、三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工作。

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各自存在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为规范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还应当制定适合本企业经营规模、生产特点、管理要求的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操作依据。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人员分工和职责权限。

(二)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三)成本核算的具体规定。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成本项目的设置、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在产品成本的确认方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

(四)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制度。

(五)成本报表制度。包括成本报表的种类、格式、指标体系、编制方法、编制期限、报送对象。

作业:P.2-6

填空题:1、2、3、4、5、6

判断题:1、2、3、4、5

单项选择题:1、2、3

多项选择题:1、2、3、4

实训题:实训之一。

第二节产品成本核算基础

一、合理进行费用分类

二、分清费用各种费用界限

三、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与价值结转的方法

四、做好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五、确定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合理进行费用分类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制造企业对费用分类的方法通常有二种:一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分类,形成要素费用;二是按费

用的经济用途分类,形成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一)要素费用

要素费用是指费用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分类项目。制造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性质首先可以分为三大要素: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如材料费用、动力费用等;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等;活劳动方面的费用,如工资费用等。为进一步反映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在费用三大要素的基础上细分为九项要素费用:

1.外购材料费用。

2.外购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用。

6.修理费用。

7.利息费用。

8.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

9.其他费用。

划分要素费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种类和金额,分析各个时期要素费用的构成及水平,为编制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核定各种资金定额提供有关资料。

(二)生产费用

制造企业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构成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后,最终形成产品成本。

为了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按各种生产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不同作用分成若干项目,称为产品成本项目。根据产品成本管理的要求及各项费用发生额的大小,产品成本项目通常划分为三至七项。三项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七项是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社保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制造费用。

将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反映,可以分析产品的成本构成及比重,有利于加强产品成本的管理,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对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的可以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称为直接生产费用,如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有的只能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称为间接生产费用,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将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时,有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称为直接计入费用,如甲产品领用A材料,可将A材料费用直接计入甲产品成本;有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称为间接计入费用,如几个产品共同消耗A材料,则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A材料费用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个产品的成本之中。

在所有的生产费用中,有的费用与产品的产量直接相关,产品产量越多,所消耗的费用也越大,两者基本成正比例增长,这类费用被称为可变费用,又叫变动费用,如材料费用、计件工资制下的生产工人工资等;有的费用则与产品产量的变化关系不大,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相对不变,这类费用被称为固定费用,又叫相对不变费用,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三)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不宜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期间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有关期间费用的核算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说明,本教材不作探讨。

二、分清各种费用界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有不同的用途,需要按照其用途进行划分,确定其最终的归属。因此,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是对发生的费用进行不断的划分、归集和分配的过程。通过费用的划分,以分清各种费用的界限。

(一)分清费用性支出与非费用性支出的界限

(二)分清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三)分清本期费用与后期费用的界限

(四)分清各种产品应负担费用的界限

(五)分清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界限

综上所述,可作出费用界限划分图如下。

完工产品成本

甲产品费用

本期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乙产品费用

费用性支出后期费用

管理费用

支出期间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非费用性支出(略)

费用界限划分图

三、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与价值结转的方法

(一)直接消耗物资的计价与价值结转

直接消耗的物资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等。对这些物资可以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对消耗物资的价值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进行计量和确认,并将确认的物资消耗价值结转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对消耗物资的价值先按事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到月末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确认消耗物资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据以将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消耗物资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间接消耗物资的计价与价值结转

间接消耗的物资主要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劳动资料及其他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间接消耗物资的计价包括初始价值计价及磨损价值计价。初始价值通常以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即按取得这些物资时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作为入账价值;磨损价值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计价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国家规定了使用年限的控制范围,净残值的控制比例,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比例,并据以按月计提折旧,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

无论是直接消耗物资还是间接消耗物资,都必须正确确定计价方法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到既合理又简便。凡国家有统一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保证本企业各期成本费用计算的正确性和成本资料的可比性,也便于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则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比照国家相近的规定合理制定处理方法。

企业对消耗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属于企业的会计政策,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更不能利用任意改变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来调节成本费用。

四、做好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为了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的正确,以便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会计信息,必须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其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强化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实施内部结算。

(一)健全原始记录

健全的原始记录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通过原始记录形成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原始凭证,提供了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

健全的原始记录包括材料物资购进、验收、领用与消耗的记录;燃料、动力费用的发生与分配记录;人工费用的发生与分配记录;辅助生产费用的发生与分配记录;制造费用发生与分配记录;工时消耗记录;半成品转移记录;产品质量检验记录;废品发生与分配记录;产品入库记录;在产品盘存记录等。

企业需要制定原始记录制度,确定原始记录的责任人员,明确记录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限,保证原始记录真实、可靠、正确、及时。

(二)强化定额管理

强化定额管理是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定额是企业以正常生产条件为依据制定的,用以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水平的标准。合理制定的各种定额,有利于编制成本计划、控制成本水平、分析考核成本管理业绩。

制造企业制定的定额主要有:生产工时定额、产品产量定额、材料单耗定额、费用开支定额、资金管理定额等。定额的制定要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可控性、可行性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适时进行修订,真正起到定额的作用。

(三)严格计量验收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财产物资收发业务,都离不开计量和验收。只有正确计量,才能保证物资消耗的正确计价;只有强化验收制度,才能落实经济责任,保证各项财产物资收发领用业务真实可靠。

严格的计量验收制度应当包括计量器具的配置、检测和校正制度,财产物资的出入库手续制度,有关责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财产物资的清查制度等。

(四)实施内部结算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考核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检查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应当实施内部结算制度。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发生财产物资的转移和劳务的供应等,可以在合理确定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结算,计算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经营业绩。采取内部结算方式,可以方便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但由于内部结算价格背离了材料、物资、劳务的实际成本,必须在月末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内部结算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保证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核算的正确性。

五、确定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不同的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生产工艺特点,不同的成本管理要求,因而可以采用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计算方法

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及定额法等。正确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利于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准确的成本会计信息。

作业:P.2-6

填空题:7、8、9、10

判断题:6、7、8、9

单项选择题:4、5、6、7

多项选择题:5、6、7、8

实训题:实训之二――(1)。

第三节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一、产品成本核算过程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一、产品成本核算过程

产品成本核算程序,又叫产品成本计算程序,是指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从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到确定完工产品成本的工作过程。这一工作过程包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审核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生产费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确定完工产品成本。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合理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目的在于明确生产费用的承担者,便于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与计算。不同的制造企业,由于在

生产规模、工艺特点、管理要求、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方式也不同。

对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通常以产品品种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对按小批或单件组织生产的产品,通常按产品的生产批次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对产品生产步骤较多,又需要计算每一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的产品,则可以按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对生产过程相同、生产工艺相近的同类产品,还可以按产品的类别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

不同的生产费用对产品成本起着不同的作用。为了正确反映产品成本的经济构成,进行产品成本的比较,加强产品成本的管理,需要对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归集到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中,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前,必须先确定成本项目。如前所述,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也可以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将成本项目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社保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制造费用等七项。

(三)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计算产品成本的间隔期间,即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产品成本,在什么时候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取决于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方式。

当企业按产品品种、产品生产步骤、产品生产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时,产品成本的计算期通常与会计期间相同,即在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当企业按产品的生产批别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时,产品成本的计算期则与一批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即在该批产品完工时计算产品成本。

(四)审核生产费用

审核生产费用是指对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查与核实,审核生产费用是否客观真实、合法合理、正确无误,是否属于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产品成本的开支标准,把住关口,以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正确。

(五)归集分配生产费用

对审核无误的生产费用要按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并按其经济用途分别计入各个成本项目之中。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原则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是: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认定、间接计入费用比例分配。当生产费用发生时就能确定承担该生产费用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时,就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有关成本项目;当生产费用发生时无法确定承担该生产费用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时,则需要以共同承担该生产费用的各个受益对象的受益程度为比例分配该项生产费用后,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有关成本项目之中,最终形成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承担的全部生产费用。

(六)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到了产品成本计算期,要按规定计算当期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到了产品成本计算期末,本期生产的产品已全部完工,则在成本计算期内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总成本,总成本除以完工产品数量就是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二是到了产品成本计算期末,还有部分产品尚未完工而存在月末在产品,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将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先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作为月末在产品成本,再确定本期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并计算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要将发生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最终确定完工产品成本,就必须设置相应的总账账户与必要的明细账户。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账户包括“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

(一)“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包括完工产品、自制半成品生产和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下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分别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

1.“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户

制造企业的基本生产是指本企业用于对外销售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户进行归集。为了反映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在该二级账户下应当按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分户设置明细分类账,称为产品成本明细账或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成本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页,其基本格式见表1-1:

表1-1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总第页

成本对象:生产车间:投产时间:字第页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基本同于其他明细账的登记,主要区别是合计数栏不同于其他明细账的余额栏,不是反映本账户的累计数,而是反映本行次成本项目的合计数。

2.“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

制造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企业在进行辅助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设置“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进行归集。企业同时设有若干个辅助生产车间时,应当按不同的辅助生产车间分户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格式与基本生产明细账的格式基本相同,见表1-2。登记方法亦同。

表1-2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总第页

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字第页

表1-1、1-2所示格式只是生产成本账户的基本格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格式,本教材有关章节中将会有所列示。

(二)“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车间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社保费、折旧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由于制造费用的内容较多,不宜在生产成本账户中分别设置成本项目,需要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

集,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受益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为了反映不同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不同的生产车间分户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对制造费用发生额较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或生产单一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可以不设制造费用明细账。

制造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多栏式账页,格式见表1-3、1-4。

表1-3 制造费用明细账总第页生产车间:字第页

表1-4 制造费用明细账总第页生产车间:字第页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是指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进行会计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一)审核各种费用凭证,将发生的费用按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

(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三)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四)确定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

(五)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以上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实际上就是分清费用五个界限的过程。对此,作出产品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图如1-4所示。

原材料基本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本年利润银行存款等财务费用

图1-3 产品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图

说明:①对发生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

②计提预提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及长期待摊费用;

③按受益情况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④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⑤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⑥将各项期间费用结转本年利润。

作业:P.2-6

填空题:11、12、13、14

判断题:10

单项选择题:8、9、10

多项选择题:9、10

实训题:实训之二――(2)。

成本会计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中,()是基础。 A.成本预测 B.成本控制 C.成本核算 D.成本考核 2.由于成本与()结合密切,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 A.生产 B.管理 C.核算 D.经济 3.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现代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到()。 A.事中控制 B.事后计算 C.事后分析 D.事前规划 4.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计算成本。 A.制造成本计算法 B.标准成本计算法 C.变动成本计算法 D.实际成本计算法 5.实行()制度,满足了存货估价和计算损益的要求,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资料。 A.变动成本计算 B.估计成本计算 C.标准成本计算 D.实际成本计算 6. 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 A.已耗成本 B.未耗成本 C.支出成本 D.机会成本 7.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B. 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 C. 成本的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 D. 成本在损益表上被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 8. 下列各项中,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依据的是()。 A.成本核算 B.成本决策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9. 下列各项中,具有控制成本、衡量生产效率高低特点的成本会计制度是()。 A.实际成本制度 B.标准成本制度 C.估计成本制度 D.作业基础成本制度 10. 有助于管理人员确定不增加价值但耗费资源的作业活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实际成本制度 B.标准成本制度 C.估计成本制度 D.作业基础成本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成本会计学第五版第三章课后练习题题目以及复习资料

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和B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料10千克,B料5千克;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间消耗定额为:A料4千克,B料6千克。 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料1782千克,B料1717千克。 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料2元,B料3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按定额消费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 思考:原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比例分配较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有何优缺点?它们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情况? 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 4=800(千克) 合计1800(千克) B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 合计 17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 (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 合计3495(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 合计5220(元) (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 (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 企业的经营需要管理,管理包括多个方面,而会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成本会计的管理是会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成本会计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讨论。 1、什么是成本以及成本会计 成本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而不同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哩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成本就是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尽管随着经济环境的不同,成本的范围不同,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

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核算数据将被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或者是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凭班因此,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 2、成本会计的种类以及职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不同的种类,按制度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按照成本的计算模式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管理密不可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现代的会计成本的主要职能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每项职能不同,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每项职能协调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企业

成本会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二套)

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废品损失 2.直接生产费用 3.制造费用 4.成本的经济实质 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说明理由)(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半成品实物的转移是一致的。 2.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3.不可修复废品是指不能修复,或者此类废品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4.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费用,都必须是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但不一定都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5.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6.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类别,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且能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企业。 7.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生产费用。 8.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单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9.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费用)定额比较稳定、准确,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10.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区分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 A.成本计算日期 B.成本计算对象 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2.在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 )。 A.全部都是直接计入费用 B.全部都是间接计入费用 C.全部费用都是直接生产费用 D.有直接计入费用也有间接计入费用 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 )。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 C.各月末没有在产品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4.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 A.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定额比例法 D.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5.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 )。 A.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B.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C.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D.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6.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中,分配结果最准确的方法是( )。 A.计划分配法 B.代数分配法 C.交互分配法 D.顺序分配法 7.下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属于辅助方法的是( )。

成本会计学基础习题

第一章成本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关键名词 1、商业成本: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的耗费,其价值量是c+v的等价物。 2、财务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或账面成本,它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复式簿记原理和规定的成本核算程序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3、管理成本:是一种分析性成本,它一般以产品的账面成本或财务成本为依据,经过加工管理,按照不同需要计算并分析各种不同的成本,从而达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 4、要素成本: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生产要素原始形态上的耗费,通常表现为劳动资料方面的费用、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和劳动力方面的费用三大类。是实际工作中,形成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又进一步细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等。 5、成本项目:是指为了计算产品成本的需要。将一定时期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那部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作出的一种分类。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项基本项目。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以及某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重要程度考虑是否需要增设成本项目。 6、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有直接管理的成本。某些生产费用是为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而耗费的,可以直接归集并计入该种产品,因此与该种产品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就形成了该种产品的直接成本。 7、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 8、可控成本:是指可以由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加以有效控制的那部分成本。 9、不可控成本:是指不能由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加以有效控制的那部分成本。 10、成本习性:又称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relevant range)内与业务量(生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成本习性划分,可分为固定成本、劳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12、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13、混合成本:是指其总额虽受业务量的变动而影响,但不一定与业务量的变动发生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通常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性质,根据具体情况可将它们进一步分为半变动成本或半固定成本。 14、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关,因该决策方案的采用可能会发生的成本。 15、无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方案无关或不相干、在决策方案中不需考虑的成本。 思考题 1、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何区别?P12 答:两者的区别: 第一,会计成本通常与历史成本或沉淀成本(sunk cost)有关,以为会计人员需要描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需要按已经发生的历史交易的价格记录资产和负债,并对经济活动作出评价。而经济成本通常以机会成本的概念为基础,只关心将来成本是多少,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甚至可以不考虑沉淀成本的因素。 第二,经济学家的成本定义比会计成本定义通常更为广泛。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明显的从口袋里拿钱的购买和支出,如企业支付的工资、购买原材料的费用等(显性成本),而且还包括比较隐蔽的机会成本以及企业所有者拥有的并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成本(隐性成本)。第二种形式的成本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常常被忽视。 第三,会计成本只包括企业实际的货币支出或耗费部分,因此强调必须加以用货币计价。然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轮管理会计基础第一讲:管理会计概述(一)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量较大,分值也比较高,是历年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前两节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即可。重点掌握第3.4节中涉及到的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和各类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本章试题覆盖了各种题型。特别是第三节中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经常出不定项选择题。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计算性的题目,多做练习,掌握做题思路,避免眼高手低。 1.管理会计概述 2.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3.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近三年考题题型题量 教材变化 (1)调整:管理会计的知识架构,增加要素之一(工具方法)详细解释。 (2)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中“实务数量法”改为“实务量分配法” (3)删除:复利计算方法的解释、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递延年金现值的定义、年偿债基金、年资本回收额的内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内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比、管理会计的产生于发展内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第一节管理会计概述 关键考点 1.管理会计基本知识:概念、目标、体系、4项要素、工具方法、管理会计原则、应用主体。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终值、现值。 一、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服务市场构成的“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 (3)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凡是数额较大的费用,均应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2、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 3、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是间接费用定额类的分配标准。……() 4、成本报表是不对外编报的。……………………………………………() 5、制造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分为单步骤和多步骤两种类型。…………() 6、逐步结转分步法可分为平行结转和综合结转两种。…………………() 7、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不利于分清内部经济责任。……() 8、购入材料的节约额应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9、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制定和执行有关法规制度。………() 10、计算在产品完工率应考虑在产品结存数。……………………………() 11、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如果原材料不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 而是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的,其投料程度与其加工进度完全一致,则计算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的约当产量应是一致的。…() 12、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也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 13、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步骤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另一部分是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 14、综合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15、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同时要求有较高的计划工作水平。………………………………………………() 16、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其成本计算方法应采用品种法。…………() 17、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半成品成本不随半成品实物转移。……() 18、成本还原对象是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19、期间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20、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可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21、某些数额较大的费用,视情况也可不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22、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计入成品成本。…………………() 23、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是间接费用消耗类的分配标准。……() 24、成本报表同样也对外编报的。…………………………………………() 25、制造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分为单步骤、双步骤和多步骤三种类型。() 26、采用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进行成本还原。…………………………() 27、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有利于分清内部经济责任。……() 28、购入材料的节约额应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29、计算在产品完工率不应考虑在产品结存数。…………………………() 30、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31、综合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32、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同时要求有较高计划工作水平。…………………………………………………() 33、企业成本报表与其财务报表一样,应定期编制和对外公布。………() 34、工资费用并不都是计入产品成本的。………………………………()

人大第五版《成本会计学》思考题答案

1、如何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 答: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2、成本会计对象? 答: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3、成本会计职能?答:反映职能、监督职能 4、成本会计任务? 答:①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有力依据。②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③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④考核成本计划地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5、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原则 答:①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②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③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6、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①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②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③建立建全原始记录制度④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8、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答: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为了具体反映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八个费用要素: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职工薪酬⑤折旧费⑥利息支出⑦税金⑧其他支出。 9、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答:(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①直接材料②直接燃料和动力③直接人工④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①销售费用②管理费用③财务费用。 9、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①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是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②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③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④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10、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 答:①一次摊销法: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全部一次转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一次摊销法的核算比较简便,但由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一般不止一个月,因而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各月成本、费用不太合理,还会产生帐外财产,不便于实行价值监督。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低、使用期限短,一次领用数量不多以及易于破损的低值易耗品。②分次摊销法:是根据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原值和预计使用期限计算的每月平均摊销额,将其价值分月摊入产品成本的方法。采用分次摊销法,各月成本、费用负担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比较合理,但该核算工作量较大。这种方法适用于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而不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③五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与试题命题的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成本管理会计》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离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就读的全省统考科目。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插班生《成本管理会计》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 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为10%,理解35%,应用55%。 3.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题型示例)。根据考核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3、《成本管理会计》科目考试内容为《成本管理会计》。乐艳芬主编,《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Ⅲ.《成本管理会计》的考核内容和要求《成本管理会计》的考核内容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程序及各种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熟练运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预算、决策、分析和考核。 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成本会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D)。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C)。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工艺用燃料费用 3.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A)科。 A.基本生产成本 B. 制造费用 C.废品损失 D.营业费用 4.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的分配方法是( B )。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C.工时比例分配 D.代数分配法 5.生产费用要素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借记(C)科目。 A.辅助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6.生产过程中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损失,不包括(D)。 A.修复废品人员工资 B.修复废品领取材料 C.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失 D.实行“三包”损失 7.某企业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应采用( D )。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定额比例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D.固定成本计价法 8.下列方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C)。 A.平行结转法 B.逐步结转法 C.综合结转法 D.分项结转法 9.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应借记的账户为( C )。A辅助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基本生产成本 D原材料 10.在产品完工率为(D)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所在工序工时定额 B.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 C.所在工序累计工时定额 D.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 1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D )。 A.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 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12.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C)。 A.集中工作方式 B.统一领导方式 C.分散工作方式 D.会计岗位责任制 13.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A)。 A.废品损失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折旧费用 14.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D)。 A.直接分配法 B.一次交互分配法 C.约当产量法 D.生产工时比例法 15.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D )。 A.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 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C.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D.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成本会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 A.成本预测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A.废品损失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外购动力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B. 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 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分步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品种法 5.用盘存法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根?quot;本期投产数量= 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一期初在产品数量公式计算本期的投产产品数量时,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连续投入,在产品需耗用原材料,则公式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 A.实际消耗量计算 B.实际产量计算 C.约当产量计算 D.计划产量计算 6.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法 D.品种法 7.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属于 A.成本报表 B.损益报表 C.销售报表 D.资金报表 8.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 A.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下列不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是 A.燃料及动力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折旧费 10.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生活福利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在 A.生产费用科目核算 B.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C.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D.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11.基本生产成本按 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B.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成本管理会计概述的复习题.doc

1—成本管理会计概述的复习题 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战略信息的是(A) A.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 B.成本差异信息 C.工人的产量报告 D.设备生产率 2、以卜属于战术信息的是(D) A.企业竞争者的信息 B.工人的生产工吋 C.库存材料数量 D.工人的生产率 3、以下属于运营信息的是(C) A.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 B.新产品投资决策 方案 C.设备的产量报告 D.现金流预测信息 4、以下属于战略信息特征的是( A ) A.与进行长期决策冇关 B.信息大多來源于 内部 C.只有定量信息 D.对信息使用者的 知识水平要求不高 5、以下属于战术信息特征的是( C ) A.可通过外部或内部渠道获得 B.与具体任务冇 关 C?通常描述和分析个别部门或区域的活动 D.应连续编制和提

C. 制定目标,收集分析相关数据,选择方案,确定备选方案。 D. 制定目标,确定备选方案,收集分析相关数据,选择方案。 11>决策的控制过程的步骤是( ) A. 制定目标,选择方案。 B. 制定目标,收集分析相关数据。 A.所涉及的问题与企业整体相关 B.非常详细的没有加 工的原始数据 C.与中短期决策相关(生产、定价、 库存) D.通常基于常规情况 7、战略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o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监管人员 8、战术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 A.高层管理者 B.屮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监管人员 9、运营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生产工人 10、决策的计划过程的步骤是( ) A.制定目标,确定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收集分析相关数据。 B.制定冃标,选择方案,确定备选方案,收集分析相关数据。 6、以下属于运营信息特征的是( )

成本会计概论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论 第一节成本会计概述 第二节产品成本核算基础 第三节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第一节成本会计概述 一、成本与成本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 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与成本会计 (一)成本 成本是一个行为主体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它表现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如物质生产部门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消耗原材料、支付人员工资,开支管理费用等。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在会计中被称为费用,又可称其为广义的成本。不同行业的会计对成本的处理是不同的。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里不进行成本核算与考核。以盈利为目的的物质生产部门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里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与考核。 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要进行分类、归集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并依据成本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支出。 成本会计所研究的成本,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其中物质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典型的意义。因此,本教材以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予以阐述。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价值是由三项内容组成的,即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活劳动中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马克思曾用一个公式表示了这种关系:w = c + v + m。c + v就构成了产品的成本。 正确理解产品成本的概念需要从耗费和补偿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按照持续经营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产品的投入产出也就连续不断,若在全部生产活动结束再计算产品成本,显然不符合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

成本会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 A.成本预测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A.废品损失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外购动力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B. 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 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分步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品种法 5.用盘存法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根quot;本期投产数量= 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一期初在产品数量"公式计算本期的投产产品数量时,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连续投入,在产品需耗用原材料,则公式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 A.实际消耗量计算 B.实际产量计算 C.约当产量计算 D.计划产量计算 6.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法 D.品种法 7.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属于 A.成本报表 B.损益报表 C.销售报表 D.资金报表 8.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 A.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下列不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是 A.燃料及动力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折旧费 10.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生活福利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在 A.生产费用科目核算 B.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C.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D.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11.基本生产成本按 A.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 B.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 C.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2.下列项目中属于待摊费用的是 A.预付的保险费 B.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D.短期借款利息 13.可修复废品返修前发生的生产费用 A.应借记废品损失科目 B.与修复费用一起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借方 C.应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出 D.不是废品损失,不必计算其生产成本 14.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论半成品是在各生产步骤之间直接结转还是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都 A.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B.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C.不通过产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D.通过产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15.属于构成比率的指标是 A.产值成本率 B.销售利润率 C.成本利润率 D.直接人工费用比率 17.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

《成本会计学》(于富生)--课后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和B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 甲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10千克,B材料5千克;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4千克,B材料6千克。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材料1782千克,B材料1717千克。原材料计划单价为:A材料2元,B材料3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 答案:(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 4=800(千克) 合计1800(千克) B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 合计 17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 (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 合计3495(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 合计5220(元) (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 (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

11751自考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考试超全复习

第1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1.1战略、战术与运营信息 (选择)战略信息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用来制定公司目标并评价这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信息。 典型的战略信息包括企业整体以及各部门获利能力的详细情况,未来的资金需求等。 〔简答]战略信息的特征: ①可以通过外部或内部渠道获得. ②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③与进行长期决策相关。 ④所涉及的问题与企业整体相关。 ⑤通常基于特定情况。 ⑥既有定量信息,也有定性信息。 〔选择〕战术信息是指与中层管理者做出可用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等决策相关的信息。 如劳动力与设备生产率、预算控制、差异分析以及现金流预测等信息都是战术信息。 〔简答I战术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 ②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较低。 ③与中短期决策相关。 ④通常描述和分析个别部门或区域的活动。 ⑤通常基于常规情况. ⑥只有定量信息. 〔选择〕运营信息是指基层管理者或监管人员完成其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能够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营效率。 运营信息包括生产工入与设备的产量报告,每个工入的入工工时,每个工入完成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等信息。 〔简答」运营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完全来自于企业内部。 ②非常详细。通常是没有经过加工汇总的原始数据. ③与中期目标相关. ④与具体任务相关. ⑤应连续编制和提供. ⑥本质上属于定量信息. 1.2决策过程 〔选择〕决策过程开始于对活动的计划,结束于对这些活动的控制。计划可能由高层或中层管理人员实施,而控制职能则更可能由基层或监管入员实施。 1.3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 【简答〕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 (表)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 ┌─────────────┬──────────────┐ │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 ├─────────────┼──────────────┤ │财务会计提供企业一定期间│成本管理会计是管理人员计划│ │的经营业绩以及期末财务│和控制企业活动,并采取有效决│ │状况│策的工具│ ├─────────────┼──────────────┤ │根据法律要求,法入组织必须│法律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成│ │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本管理会计信息│ ├─────────────┼──────────────┤ │法律和会计监管机构规定了│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的格式由各│ │会计信息的格式,从而有助于│企业自主决定│

大专成本会计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doc

大专成本会计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 本课程选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本会计》(主编黄成光、应太松。2008年1月出版)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环节、任务、成本核算的要求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学好成本会计以后各章作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成本会计的概念、特点和环节,成本核算五.项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成本会计的概述和特点 了解理论成本和现实成本的含义;了解成本的概念和成本会计的特点。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环节和任务 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和任务;掌握成本会计按其与产品生产成本形成过程的关系划分的七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成本核算的内容。 三、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五项要求;掌握正确核算成本,必须划分各项费用界限及其具体内容;掌握成本核算应做好那些基础工作。 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的分类方法;理解间接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理解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的内容。理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概念;理解生产耗费的主要内容。 了解成本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了解“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及其明细账的设置;掌握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以及它与前述的必须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异同。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成本计划 2、成本控制

A、生产费用 B、制造费用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环节属于事前成本会计的有(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广-品成本 D、销售费用 )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 3、制造费用 二、填空题 1> 成本会计的对象既包括又包括。 2、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和的消耗过程。 3、成本核算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进行计算,并作出相 应的,最终计算出各种产成品的 0 三、单项选择题 1、在成本会计各个环节中,()是基础 A、成本预测 B、成本计划 C、成本核算 D、成本控制 2、成本考核应在()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核算 D、成本分析 3、成本核算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 A、计划发生 B、实际发生 C、历史发生 D、定额 4、本月虽未支付,但本月已受益的应记作(),同时计入本月的生产费用。 A.待摊费用 B.长期待摊费用 C.预提费用 D.财务费用 5、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耗费的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o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生产耗费的有() A、原材料的耗费 B、燃料、动力的耗费 C、固定资产的耗费 D、劳动者工资的支出 3、下列各项环节中属于事中成本会计的有( A、成本计划 B、成本控制 C、成本核算 4、生产费用要素中的外购材料包括下列务项中的( A、外购主要材料 B、外购半成品 C、外购辅助材料 D、外购燃料 五、判断题 1、狭义的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达到其他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各项耗费……( ) 2、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等项不能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一律不能计入产品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

成本与管理会计 第一章总论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可靠性。 财务会计最强调净利润。 管理会计最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用ROE衡量 2.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进行某种活动所投入或耗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从四方面目的分类: 1.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2.成本性态(Predicting cost behavior)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Assigning costs to cost objects)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经营决策(Decision making)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打翻的牛奶)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 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 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耗用水、电、气(煤)等直接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的服务部门,如机修车间、动力车间、供气、供水等部门(水、电、气明细核算后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3.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