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概论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概论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概论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概论

无线传感网络及工业测量装置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dustrial measure device

Ⅰ类采集设备

——无线数据采集装置

【FW-VI-MLKZ】

一、概述

无线数据采集监测系统是工业数据无线监测中最典型的应用,也是工业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作为科学生产、科学管理的辅助措施,将分散于企业内各数据监测点的数据、状态等以无线方式进行采集、远程集中显示、分析、处理,能起到生产事故的提前预防、提高生成效率等功能。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网简单,无线通信基于433Mhz开发免申请ISM频段传输数据,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组成结构简单,扩展方便。通常系统由采集设备、信号接收设备组成,也可根据需求加入无线网络中继设备。

二、系统设计依据

?《GB50198-94计算机系统安全准则》

?《HG20507-9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T 29261.4-2012 无线电通信》

三、系统组网结构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2种组网形式:1)多点对一点星型网络结构——现场多点数据采集、中控室无线中心接收站接收数据,配合PC机上位机软件组成数据监控系统(图一);2)点对点网络结构——现场数据采集,中控室无线数据还原装置将数据还原,可配合用户PLC、DCS等(图二)。

一类 网络拓扑图

(图一)

在同一组网结构内,现场无线数据采集器采集现场数据数据:液位,流量,压力,电流等4-20ma 信号,同时可采集现场设备如电机等设备的状态信号。无线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心接收站,中心接收站通过与PC 机RS232串口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软件系统,同时处理上位机软件发送的控制命令,将控制命令发送至现场,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启停控制。

4-20ma 信号

现场供电本地数据显示

参数配置

433Mhz 无线通讯

4路4-20ma

无线数据采集器无线中心接收站

上位机系统

企业网络数据系统

TCP/IP

局域网

二类 网络拓扑图

用户

DCS/PLC/MCC

4-20ma 信号

现场供电

本地数据显示参数配置

433Mhz 无线通讯

4路4-20ma

无线数据采集器

无线信号还原装置

(图二)

在此类网络结构中,现场无线数据采集器采集现场数据数据:液位,流量,压

力,电流等4-20ma 信号,同时可采集现场设备如电机等设备的状态信号。无线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控室机柜内安装的无线数据还原装置,无线数据还原装置可将无线信号还原成4-20ma 信号或IO 信号,通过将此信号接入用户系统,可实现无线数据采集监控。

此类系统常用于用户原有系统改造:如因原有系统关键点数据采集线路断路,

或因工业需求将部分数据加入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等,重新敷设电缆线路过长,人

力物力成本高,需采用无线方式将数据采集并接入用户系统。

三、设备简介

1、无线数据采集器型号:FW-VI-MLKZ

功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1)、设备采用304不锈钢机箱,能良好适应化工等企业户外环境,防雨防尘。

2)、内部采用分立功能组件方式,集成显示操作组件、4-20ma采集组件、IO 采集组件、电源组件,通讯组件。

3)、采集组件配置灵活,可更加用户需求合理搭配,实现多路数据采集

●集成1块IO组件和1块4-20ma组件,可采集4路4-20ma信号或4路

4-20ma无源信号;同时可采集4~8路IO信号。

●集成2块4-20ma组件,可同时采集8路4-20ma有源信号或8路4-20ma

无源信号。

●集成2块IO组件,可同时采集16路IO信号,包括16路DI,16路DO

4)、无源4-20信号高进度采集并提供驱动电源;有源信号低输入阻抗,抗干扰能力强,继电器输出信号容量10A 240VAC / 10A 28VDC 。可满足大部

分企业现场仪表、传感器等4-20ma信号的采集,电机等设备的启停状态信

号采集及启停状态控制。4-20ma信号与IO信号分立采集,能有效提高系

统稳定性。

5)、采集电路采用高性能16位数模转换器确保高精度数据采集,同时通过标准电源管理设计及独特看门狗安全设计为设备提高可靠性采集能力,能有

效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

6)、显示操作组件自带LCD屏,可视化显示界面,提供简易实时数据显示、采集器设备编码、通讯频段、数据传输频率等参数修改设定功能。本地数据

显示按通道号排列显示各通道实时数据,按键方式修改及查看本地配置。7)、无线数据采集器可靠通讯距离可达8km(直视距离)。

8)、设备电源采用工业级开关电源, AC100V~240V接入,采集器工作环境温度: 0~70℃(本质安全型)

技术参数:

工作电源:AC220V±10%;

输入信号:1- 4路有源或无源4-20ma信号;

4路以上继电器信号输入

2路以上继电器输出(容量10A 240VAC / 10A 28VDC)

数据采集精度:3‰;

通信误码率:0.000001%

输入阻抗:250Ω;

共模抑制比:80db;

通讯频段:433Mhz(或915Mhz)

波特率:1200bps;

发射距离:0-8000M (按实际需求配置);

稳定性:24个月稳定性为最大量程的±0.15%;

安装影响:零位误差,可校正;

工作环境温度:-20至70℃;

产品尺寸:450mm×220mm×500mm。

2、无线数据还原装置

2.1、无线模拟量信号还原装置【FW-VI-DDH】

无线模拟量还原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数据还原成标准的4-20ma信号,信号输出至其他PLC、DCS等数据分析或智能控制系统。该装置体积小,标准DIN导轨安装,在控制室等位置集中安置无线模拟量还原装置,实现对远程数据的无线集中监测。

1)、装置采用16位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2.5V 2ppm/°C内部基准)、高集成度可靠4-20ma电流信号发生器还原无线数据,确保数据还原精度。

2)、工业级塑料外壳,配合标准电源管理设计及独特看门狗安全设计,确保还原数据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

3)、标准DIN导轨安装,小体积,可适应绝大部分安装环境。

技术参数:

工作电源:DC24V;

输出信号:1- 4路模拟量信号

还原速度:1次/秒;

还原精度:16位;

还原误差:5‰;

非线性度:±1LSB;

建立时间:6us;

工作频段:433Mhz(或915Mhz);

波特率:1200bps;

功耗:<2W;

安装方式:工业级塑料外壳,标准DIN导轨安装

尺寸:144×89×40mm;

2.2、无线开关量还原装置【FW-VI-DHY】

在用户无线开关量还原装置用于将接收到的现场DI信号(如:状态信号输入)还原成继电器信号,信号输出至其他PLC智能控制系统。该装置体积小,标准DIN导轨安装,在控制室等位置集中安置无线模拟量还原装置,实现对远程数据的无线集中监测。

1)、具备8路继电器信号输出,每路路继电器输出一组,共4组。

通过对应的拨码可同时匹配现场4台采集设备。

每2路继电器输出实现对现场设备启停状态信号还原。

2)、工业级塑料外壳,标准DIN导轨安装;

3)、标准电源管理设计及独特看门狗安全设计,确保还原数据稳定性、

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参数:

工作电源:DC24V;

输出信号:8路继电器输出,每2路一组。

地址拨码:4组可匹配现场采集设备4台

工作频段:433Mhz;

波特率:1200bps;

功耗:<2W;

安装方式:工业级塑料外壳,标准DIN导轨安装

尺寸:144×89×40mm;

3、无线中心接收站【FW-VI-ZK】

功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1)、RS232数据接口、USB供电(视无线功率可改AC220V),无需其它线缆连接,直接接入用户PC机即可使用。

2)、设备体积小安装方便,可直接放置在监控室电脑主机箱上。

3)、达-123dbm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高可靠性数据接收功能,

4)、数据发送功能及通信距离视用户需求定制。

技术参数:

工作电源:AC220V;

波特率:1200bps;

工作频段:433MHz;

数据接口:RS-232(配串口线,可直接连电脑COM口)。

4、上位机软件【版本号:V2016】

功能特点

上位机软件系统可实时显示水池液位数据,中控室值班人员通过观察液位情况对软件进行相应操作,启停远程的水泵电机,实现水池水位控制1)、采用用户定制编制软件,充分考虑客户使用习惯、实际要求等,结合本公司大量现场应用和实际用户的经验开发。

2)、常用功能: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曲线等

3)、设备参数设定:设备名称、设备地址、报警上下限等。

4)、管理权限:管理员等权限管理。

5)、数据导出、打印等功能。

界面截图:

四、应用案例:

案例一:无线水泵控制系统

现场分散设有多台潜水泵,拟采用远程无线方式采集水泵电机电流信号及状态信号,结合中心控制室上位机软件系统实现对现场分散的水泵电机启、停控制及电机电流信号的集中监测。

水泵电机

水泵电机

水泵电机

……

……

无线数据采集器

无线数据采集器

分布图

案例二: 液位数据光伏无线传输及供水控制系统

现场地处北方山区,需将现场水井水位信号采集并传输至距离 3.5Km 外的水井泵房,水井泵房采用无线还原装置接收数据输出4-20ma 液位信号,信号输入PLC 系统自动控制泵房电机启停实现山区水井水位控制。 山区采用光伏系统为采集器提供供电电源。

无线数据采集器

太阳能电池板

无线还原装置

太阳能电池板无线接收装置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031130217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一定义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概念 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结构 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

5G系统中无线接入网中接口的定义和功能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5G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常用的几个接口。5G哥尽量将这些概念简单化一些,要不,沉下心来看的人就不多了。 NG接口 NG接口: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NG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规范了NG接口,NG-RAN节点与不同制造商提供的AMF的互连;同时,分离NG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便于引入未来的技术。 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C逻辑接口。然后,通过NAS节点选择功能确定NG-C接口的选择。从任何一个NG-RAN 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U逻辑接口。NG-U接口的选择在5GC 内完成,并由AMF发信号通知NG-RAN节点。 NG接口分为NG-C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和NG-U 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NG接口的功能 寻呼功能 寻呼功能支持向寻呼区域中涉及的NG-RAN节点发送寻呼请求,例如UE注册的TA的NG-RAN节点。 UE上下文管理功能

UE上下文管理功能允许AMF在AMF和NG-RAN节点中建立,修改或释放UE上下文,例如,以支持NG上的用户个体信令。 移动管理功能 ECM-CONNECTED中的UE的移动性功能包括用于支持NG-RAN内的移动性的系统内切换功能和用于支持来自/到EPS系统的移动性的系统间切换功能。它包括通过NG接口准备,执行和完成切换。 PDU会话管理功能 一旦UE上下文在NG-RAN节点中可用,PDU会话功能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所涉及的PDU会话NGRAN资源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NGAP 支持AMF对PDU会话相关信息的透明中继。 NAS传输功能 NAS信令传输功能提供通过NG接口传输或重新路由特定UE的NAS 消息(例如,用于NAS移动性管理)的手段。 NAS节点选择功能 5GS架构支持NG-RAN节点与多个AMF的互连。因此,NAS节点选择功能位于NG-RAN节点中,以基于UE的临时标识符确定UE的AMF 关联,该临时标识符由AMF分配给UE。当UE的临时标识符尚未被分配或不再有效时,NG-RAN节点可以改为考虑切片信息以确定AMF。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 填空: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三种。 3.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标志是ARPANET 4.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协议分层。 8. 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是称为协议 9.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各层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0.TCP/IP模型从高到低各层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主机至网络层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栈重点在MAC协议 单选: 1、以下哪个网络与其他不属于相同的网络分类标准?( D ) A、无线Mesh网 B、无线传感器网络 C、无线穿戴网 D、无线局域网 2、RFC文档是下面哪一个标准的工作文件?( C ) A、ISO B、ITU C、IETF D、IEEE 3、以下哪个是工业协会开发、发布和修订无线网络标准?( B ) A、FCC B、IEEE C、ISM D、UNIT 多选: 1 、以下按照地理位置网络分类标准的是(A C)。 A、局域网 B、广播式网络 C、广域网 D、光纤网 2 、以下哪些网络依据相同的网络分类标准?(A B C) A、WLAN B、WMAN C、WPAN D、WSN 判断: 1、无线网络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摆脱有线的束缚。(T) 2、无线网络最大的优点是带宽大大超过有线网络。(F) 3、在OSI中,链路层和传输层都是面向连接的,但是链路层建立的是点到点的 连接,传输层建立的是端到端的连接。(T) 4、无线网络中的传输协议可以使用和有线网络完全相同的传输层协议,效果非 常好。(F)

北邮移动通信系统概论试题1

1_课程概述 1. 以下不属于无线通信的是: A. 雷达 B. 红外线通信 C. 微波通信 D. 有线电视信号 2. 移动通信中用户移动的3“W”概念,不包括以下哪种: A. Whatever B. Whenever C. Wherever D. Whomever 3. 下列既包含“无线”特性又包含“移动”特性的是: A. 普通计算机 B. 智能手机 C. 接有无线上网卡的PC D. 建筑物里移动的non-WLAN笔记本 4. 以下不属于3G系统的是: A. WCDMA B. CDMA2000 C. CDMA IS-95 D. TD-SCDMA 5. 以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哪个是中国使用的第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A. TACS B. AMPS C. NMT D. C-Netz 6. 以下哪位人物发明了调频技术? A. Guglielmo Marconi B. Faraday C. J.C.Maxwell D. E.H.Armstrong 7. 以下哪个系统的使用标志着“1G”系统投入运营? A. TACS B. AMPS C. NMT D. C-Netz

8. 下面系统中没有使用码分多址技术的是: A. IS-95A B. WCDMA C. GSM D. CDMA2000 9. 欧洲第一种商用的3G系统是以下哪一个? A. WCDMA B. CDMA2000 C. TD-SCDMA D. FOMA 10. 以下哪个选项表明了3G到L TE的演进路线? A. 3G->HSPA->HSPA+->HSDPA->L TE B. 3G->HSPA-> HSDPA-> HSPA+->L TE C. 3G-> HSPA+->HSPA-> HSDPA->L TE D. 3G-> HSDPA-> HSPA-> HSPA+->L TE 11. 移动通信的优势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网络使用更自由 B. 通信质量更好 C. 网络建设更经济,通信更便利 D. 使人们的工作更高效 12. 为什么运营商必须得到牌照才能架设无线设备? A. 领土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B. 领空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C. 频率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 D.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用了下面哪种技术? A. FDMA B. TDMA C. CDMA D. SDMA 14. 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个技术的理论通信距离最远? A. WiFi B. WiMAX C. Bluetooth D. IrDA 15. 在我国曾经大规模商用的“小灵通”属于以下哪个系统? A. GSM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例如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每一块发动机托盘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数据码块,而在每一个生产工位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处理器和数据传输天线。当发动机缸体在上线工位上线时,上线系统会根据生产计如发动机的型号,序列号,缸体二维条形码等。当操作者确认后,控制系统会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RFID系统存入托盘上的数据码块中。而当本发动机运行到某个工位时,本工位的RFID系统首先读取托盘数据码块中的发动机信息,确认发动机的当前状态,从而决定本工位对发动机的操作。当发动机在本工位操作完成后,RFID系统还需要将本工位的相关操作信息存入托盘的数据码块,以便为后续工位及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必须的信息支持。 Q-DAS系统Q-DAS是一套质量数据统计方面的专业软件,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相关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可视化,监控,分析和描

述。其产品具有易用,灵活,分析能力强大等特点,被欧美很多汽车制造业广泛采用,在中国,XX通用,XX大众,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家以及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已引进了Q-DAS的概念和技术。 动力总成装配线在很多情况也被要求使用Q-DAS系统来进行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和统计分析。装配线的控制系统作为底层设备的主控制器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和Q-DAS系统的接口主要为:拧紧枪的拧紧数据,泄漏测试数据,扭矩测试工位测量数据,凸轮轴孔测量数据等。这些数据都要求传送到Q-DAS系统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大多情况下动力总成装配线采用数据集中采集的方式,在每个工位不配备独立的电脑,全线只配置了一台电脑来采集数据。为了达到Q-DAS系统的要求,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有一台Q-DAS服务器,服务器上安装有必须的Q-DAS软件及其组件。其次要求需要接入Q-DAS 系统的设备如拧紧枪,泄漏测试等支持Q-DAS功能。最后需要搭建Q-DAS的以太网络,以满足数据传送的需要。 数据采集和生产监控系统 与动力总成装配系统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套较为独立的信息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1.引言 蓝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用来替代数字设备间短距离的有线电缆连接。利用蓝牙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无线传输模块,与传统的电线或红外方式传输测控数据相比,在测控领域应用篮牙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2][3]: 1.采集测控现场数据遇到大量的电磁干扰,而蓝牙系统因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2.无须铺设线缆,降低了环境改造成本,方便了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 3.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测控数据的传输,可以实现多个测控仪器设备间的连网,便于进行集中监测与控制。 2.系统结构原理 本课题以单片机和蓝牙模块ROK 101 008为主,设计了基于蓝牙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整个装置由前端数据采集、传送部分以及末端的数据接受部分组成(如PC机)。前端数据采集部分由位于现场的传感器、信号放 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存储器、串口通信等构成,传送部分主要利用自带微带天线的蓝牙模块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末端通过蓝牙模块、串口通信传输将数据送到上位PC机进一步处理。整个系统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 AT89C51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主机,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12位A/D转换器AD574A进行A/D 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存储到RAM芯片6264中。下位机可以主动地或者在接收上位机通过蓝牙模块发送的传送数据指令后,将6264中存储的数据按照HCI-RS232传输协议进行数据定义, 通过MAX3232进行电平转换后送至蓝牙模块,由篮牙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空间,同时上位机的蓝牙模块对此数据进行接收,再通过MAX3232电平转换后传送至PC 机,从而完成蓝牙无线数据的交换。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课后答案

】 第一章绪论 填空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 LAN MAN WAN 3. ARPAnet 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5. ALOHANET 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 7. 协议分层 8. 协议 — 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 11. MAC协议 单选1-3 D A C 多选 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 名词解析: 1、无线体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的各种传感器构成的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 、 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简答题: 1、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如果想加具体事例查p1-2 2、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比如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输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比如基本服务区BSA移动Ad Hoc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广域网比如蜂窝系统等。 …

3、答从无线网络的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 ①无线传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用户终端②无线Mesh网络例如Internet中发送E-mail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收集信息。 4、答P5不确定WLAN,GPRS,CDMA 5、答P9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举例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6、答主要有国际电信标准国际ISO标准Internet标准 1.美国国际标准化协会AN SI 2.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3.国际通信联盟 ITU 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协会(ISOC)和相关的Internt工程任务组IETF 6.电子工业联合会(EIA)和 相关的通信工业联合会TIA 7、答p13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显然也是基于分层体系结构的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说重点关注的协议层次是不一样的。 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 填空 1、电磁波 2、FCC 3、全向的 4、天线 5、定向 6、地波 7、衍射 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 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 11、信号 | 12、传输 13、模拟 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 16、大于 17、DSSS FHSS THSS 单选 1-5 A C C C D 6-7 A B 多选 1 ACD 2 ABCD 3 BCD 4 ABC 5 AB 6 ABC 判断 1-5 F T T T T 6-10 F T T T F 10-14 F T T T 名词解析: 1、微波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特高频之间的射频电磁波

汪涛无线网络技术导论习题03(精)

习题 填空题 1.开发和发布WLAN标准的组织是________。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2.WLAN标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________。 1997年802.11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3.WLAN市场化的手段是给产品打上_______标志。 Wi-Fi 4.WLAN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准是_______。 IEEE802.11标准 5.无线局域网中使用_______提供用户和联网设备对网络的接入. AP 6.连接接入点以扩展网络的802.11x拓扑结构为________。 ESS(扩展服务集 7.每个BSS用__________和其他BSS相区别。 SSID 8.802.11网络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接入点、分布式系统。站点 9.802.11________层定义了WLAN的物理介质。

PHY(物理层 10.在802.11________层中定义了CSMA/CA的使用。 MAC(介质接入控制 11.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__________层和_________层。 PHY MAC 12.目前绝大多数电脑都支持802.11a/g,理论速率可达54Mbps ,802.11b提供最高________的数据率. 11Mbps 13.IEEE802.11g与 IEEE802.11________兼容。 b 14、802.11a的采用_______调制技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OFDM 15.________和________标准的额定速率为54Mbps。 802.11a 802.11g 16.在IEEE802.11b中美国批准了___________个信道。 11 17.由于在无线网络中冲突检测较困难,媒体访问控制(MAC层采用________协议,而不是冲突检测(CD,但也只能减少冲突。 CA(冲突避免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概论

无线传感网络及工业测量装置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dustrial measure device Ⅰ类采集设备 ——无线数据采集装置 【FW-VI-MLKZ】

一、概述 无线数据采集监测系统是工业数据无线监测中最典型的应用,也是工业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作为科学生产、科学管理的辅助措施,将分散于企业内各数据监测点的数据、状态等以无线方式进行采集、远程集中显示、分析、处理,能起到生产事故的提前预防、提高生成效率等功能。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网简单,无线通信基于433Mhz开发免申请ISM频段传输数据,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组成结构简单,扩展方便。通常系统由采集设备、信号接收设备组成,也可根据需求加入无线网络中继设备。 二、系统设计依据 ?《GB50198-94计算机系统安全准则》 ?《HG20507-9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T 29261.4-2012 无线电通信》 三、系统组网结构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2种组网形式:1)多点对一点星型网络结构——现场多点数据采集、中控室无线中心接收站接收数据,配合PC机上位机软件组成数据监控系统(图一);2)点对点网络结构——现场数据采集,中控室无线数据还原装置将数据还原,可配合用户PLC、DCS等(图二)。

一类 网络拓扑图 (图一) 在同一组网结构内,现场无线数据采集器采集现场数据数据:液位,流量,压力,电流等4-20ma 信号,同时可采集现场设备如电机等设备的状态信号。无线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心接收站,中心接收站通过与PC 机RS232串口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软件系统,同时处理上位机软件发送的控制命令,将控制命令发送至现场,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启停控制。 4-20ma 信号 现场供电本地数据显示 参数配置 433Mhz 无线通讯 4路4-20ma 无线数据采集器无线中心接收站 上位机系统 企业网络数据系统 TCP/IP 局域网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无线体域网:无线局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的各种传感器构成的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 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 最基本的IP 协议和传输层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TCP 协议组成。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 4 第一章简答 1、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如果想加具体事例查

p1-2) 、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以分成哪些类?请适当举例说明。2/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比如: 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输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比如:基本服务区BSA ,移动Ad Hoc 广域网,比如:蜂窝系统等。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 、从应用的角度看,无线网络有哪些?要求举例说明。3答: 从无线网络的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 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无线方①无线传 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 式发送到用户终端; ;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E-mail 中发送②无线Mesh 网络, 例如Internet 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收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 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收集信息。、现在主流的无线网络种类有哪些?4 WLAN,GPRS,CDMA答:P5(不确定)wifi, 、什么是协议?请举例说明。5 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举例:准确地说,答:P9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Inductive Coupling)或者电磁传播(Propagation Coupling)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Tags)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识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Readers)的阅读范围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讯,标签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如ID号等,阅读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处理计算机,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本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利用的应用技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一、基本概念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图1所示为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1 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 电磁感应,即所谓的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

磁感应定律,如图2所示。电磁感应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图2 电感耦合 电磁传播或者电磁反向散射(Back Scatter)耦合,即所谓的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如图3所示。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超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图3 电磁耦合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在RFID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表面或者内部),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品通过阅读器的可识读区域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自动收集物品标识信息的功能。阅读器系统又包括阅读器和天线,有的阅读器是将天线和阅读器模块集成在一个设备单元中的,成为集成式阅读器(Integrated Reader)。 由上可见,为了完成RFID系统的主要功能,RFID系统具有两个基本的构成部

1、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技术指标及应用

TDR遥测数据记录系统 一、用途 TDR遥测数据记录系统,主要用于测点多、分布远、布线难的测量环境。如桥梁健康监测、桥梁安全监测、建筑检验、电梯检验、特殊设备检验等。 该系统采用无线控制和监控、固态记录、USB“对接”传输或实时遥测传输方式,既可以使用内部电池供电,也可以使用外部供电,具有无线、抗干扰、精度高、数据传输快、便于野外操作的优点。 可测量振动、冲击、压力、噪声、应变、温度、过载、陀螺等信号,适用于桥梁、建筑、铁路、电力、水利、航天、航空等领域。 二、系统组成 1、系统由主控软件、主控机、采集终端等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TDR遥测数据记录系统硬件结构图 2、主控软件如下图示:

3、TDR采集终端外形如下图示: TDR-60采集终端外形图 TDR-50采集终端外形图 三、功能特点 远程控制功能: 1、设置采集参数:如采样频率、采集通道数、灵敏度、采集次数、启 动模式、台号等; 2、启动同时采集、停止命令; 输入信号类型:电压、电荷、应变、ICP: 1、可以直接输入电荷<小电流)信号;

2、可以直接接入应变<片)传感器,内部提供供桥电压,可以进行自动 平衡、手动微调; 主控模块可同时遥测控制多达256台采集记录仪; 采集记录仪可采用GPS精准授时,实现多台记录仪完全同步采集; 具有程控放大、程控滤波功能; 可重复多次记录<32次); 可根据需要做防水、防尘处理; 可以通过无线或USB接口控制和数据传输; 可以采用电池供电和外电源供电,电池可持续供电5小时; 实时监控:采集的同时,进行无线数据监控<查看平均值、均方根值等),进行波形显示。 四、技术指标 * 程控放大倍数:1、2、4、8、16、32、64、128; ** 程控滤波:5Hz、10Hz、20Hz、50Hz、100Hz、200Hz、500Hz、1KHz、2KHz、5KHz、10KHz。 五、应用举例 1、桥梁考试—广州番禺大桥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例如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每一块发动机托盘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数据码块,而在每一个生产工位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处理器和数据传输天线。当发动机缸体在上线工位上线时,上线系统会根据生产计如发动机的型号,序列号,缸体二维条形码等。当操作者确认后,控制系统会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RFID系统存入托盘上的数据码块中。而当本发动机运行到某个工位时,本工位的RFID系统首先读取托盘数据码块中的发动机信息,确认发动机的当前状态,从而决定本工位对发动机的操作。当发动机在本工位操作完成后,RFID系统还需要将本工位的相关操作信息存入托盘的数据码块,以便为后续工位及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必须的信息支持。 Q-DAS系统 Q-DAS是一套质量数据统计方面的专业软件,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相关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可视化,监控,分析和描述。其产品具有易用,灵活,分析能力强大等特点,被欧美很多汽车制造业广泛采用,在中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家以及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已引进了 Q-DAS的概念和技术。 动力总成装配线在很多情况也被要求使用Q-DAS系统来进行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和统计分析。装配线的控制系统作为底层设备的主控制器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和Q-DAS系统的接口主要为:拧紧枪的拧紧数据,泄漏测试数据,扭矩测试工位测量数据,凸轮轴孔测量数据等。这些数据都要求传送到Q-DAS 系统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大多情况下动力总成装配线采用数据集中采集的方式,在每个工位不配备独立的电脑,全线只配置了一台电脑来采集数据。为了达到Q-DAS系统的要求,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有一台Q-DAS服务器,服务器上安装有必须的Q-DAS软件及其组件。其次要求需要接入Q-DAS系统的设备如拧紧枪,泄漏测试等支持Q-DAS功能。最后需要搭建Q-DAS的以太网络,以满足数据传送的需要。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 LAN MAN WAN 3. ARPAnet 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5. ALOHANET 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 7. 协议分层 8. 协议 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11. MAC协议 单选:1-3 D A C 多选: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 第二章 填空: 1、电磁波 2、FCC 3、全向的 4、天线 5、定向 6、地波 7、衍射 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 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11、信号 12、传输13、模拟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16、大于17、DSSS FHSS THSS 单选:1-5 A C C C D 6-7 A B 多选: 1 ACD 2 ABCD 3 BCD 4 ABC 5 AB 6

单选:B 第八章 填空: 1、移动Ad Hoc网络(或者分布式网络系统) 2、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模块 第九章 填空: 1. 移动Ad hoc网络 2. 无线 多选:ABC 判断:T 第十章 填空: 1.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无线城市 2.名词解析 3.第一章 4.1、无线穿戴网:P7第三段第一句; 5.2、无线体域网:P7第四段第二句; 6.3、TCP/IP:P12,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4、OSI RM:

北邮移动通信系统概论试题3

7_TD-SCDMA 117.下列哪项不属于3G的愿景? A.全球漫游 B.多媒体 C.系统、标准多样化 D.基于IP的、适合于进行分组数据传输的核心网络架构 118.下列哪项是3G系统必须达到的最低速率? A.13.3kbps B.115kbps C.384kbps D.2Mbps 119.3G面临的问题是: A.各种制式的系统琳琅满目 B.目前没有特别的杀手锏 C.制造商驱动 D.以上都是 120.以下属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是: A.GSM B.WCDMA C.TD-SCDMA D.CDMA2000 121.以下哪个通信标准不是3GPP制定的? A.WCDMA B.CDMA2000 C.EDGE D.TD-SCDMA 122.下面有关3种主流3G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有TDD、FDD两种双工方式 B.TDD更适合传输上下行对称的数据业务 C.FDD可以使用非对称的频段 D.TDD需要对称的频段 123.下列那段频谱不是中国分配给TDD的频谱? A.1880~1900MHz B.1900~1920MHz C.2010~2025MHz D.2110~2170MHz

124.下列能正确表明TD-SCDMA技术演进路线的是: A.TD-SCDMA->HSUPA->MBMS->HSDPA->HSPA+->LTE B.TD-SCDMA->HSDPA->MBMS->HSUPA->HSPA+->LTE C.TD-SCDMA->MBMS->HSUPA->HSDPA->HSPA+->LTE D.TD-SCDMA->HSUPA->HSDPA->MBMS->HSPA+->LTE 125.关于TD-SCDMA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D-SCDMA的物理帧由两个相同格式的5ms子帧构成 B.TD-SCDMA子帧的特殊部分包括DwPTS、GP、UpPTS C.TD-SCDMA子帧Ts0必须用于下行,Ts1~Ts6可自由选择上下行 D.TD-SCDMA子帧中有一个固定的上下行转换点 126.以下关于扩频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传输)所需带宽往往可近似表示为:信息速率÷带宽效率 B.扩频系统的信道带宽选取与信息所需带宽无关,且大于后者 C.在相同发射功率与通信环境下,扩频增益恰为扩频系统的传输质量比普通窄带系统扩大 的倍数 D.扩频技术要求更大的带宽,故意义不大 127.有关正交码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正交码具体包括两种:信道化码和扰码。 B.信道化码直接将低速序列扩展至高速序列 C.信道化码可用来区分一个移动站收发的不同物理信道资源或业务 D.扰码可以改变序列的速率 128.以下有关码分多址的特点错误的是: A.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容量分配 B.在同一无线信道上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访问 C.由于用户使用的“码”是正交的,故不会彼此造成干扰 D.码分多址是指在相同频带的同一时隙上,各用户通过分配的CDMA正交码字来进行区 分 129.关于TDD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适应非对称业务 B.不连续发射、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均好于FDD系统 C.非常适合使用智能天线技术 D.不需要使用射频双工器,故基站与终端均更加小巧灵活 130.以下哪项是智能天线的优势: A.减少小区间干扰 B.提高接收灵敏度 C.降低发射功率 D.以上都是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简介 本文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发展史,给出了RFID自动识别术语解释以及RFID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所对应的频段及产品特点。 一、概述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据业内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或许这些预测过于乐观,但RFID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是毫无疑问的。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加紧开发RFID专用的软件和硬件,这些公司包括英特尔、微软、甲骨文、SAP和SUN,而最近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一项"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的决议,把RFID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因此可以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新科技。 二、射频识别技术发展历史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 构研究 姓名:

摘要:UTRAN 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是UMTS 最重要的一种接入方式,适用范围最广,其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另外,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CDMA2000是以1.25MHz带宽为基础。1X使用一个载波,3X使用三个载波,以此类推。其较大的技术进步包括:反向导频,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传输发射分集(OTD)。 关键字:UTRAN体系结构;CDMA2000;无线网络 Abstract:UTRAN is a new access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UMTS access mode, the widest scope, which is composed of NODE B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Besides,UTRAN is divided into wireless and wireless-related two unrelated parts,wireless complete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CN,provi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user and networ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user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for QOS guarantee,wireless relevant part treat with the UE radio access (user information transfer, radio channel control, resource management, etc.) CDMA2000 is a 1.25MHz bandwidth basis. 1X using a carrier, 3X using three carriers, and so on.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clude: Reverse pilot, rever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forward fast power control, transmission transmit diversity (OTD). keywords:UTRAN architecture; CDMA2000; Wi-F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