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精编版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精编版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精编版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精编版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

度分析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试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分析

一、试题的难度分析:难度系数(P)=该题平均分/该题满分,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难度越低。

当考生的人数较多时,可以根据时间的总分分成三组:分数最高的27%为高分组,分数最低的27%为低分组,中间的46%为中间组。

例如:某同学想用一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要求开关闭合时,只有一只灯泡发光,断开开关时两只灯泡均发光,则下面的电路图正确的是(B)

选项分析结果组别

各选项选择百分数(%)A

B

C

D总体

7

80

2

11高分组

100

0低分组

7 57 4 32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2010-05-09 19:18:44)转载标签:杂谈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发表于:05-03 14:23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1) 评论:(0)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10=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或平均分=4×20÷50==平均分÷满分值=÷4=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P2或区分度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下面我们利用Excel表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3、试卷分析的几个特殊问题(1)选择题反应模式分析。即:被试者对备选答案的反应情况。若备选答案应选项被全体应试者所选,题过易或有某种暗示;若未被一人所选,题太难;若干扰项无一人所选,说明迷惑性不足,若全体学生同选一个干扰项,可能定错了答案,也可能教学出了问题。若高分组答案集中在两个答案上,且选择率相近,说明可能有两个答案或另一个答案也有道理。若高分组与低分组选择选项接近或稍低。说明该题与被试水平无关。若题目未答人数太多,或选择所有备选答案人数相近,说明题目过难或题目本身出错,被试无法解答或凭猜测作答。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左右,高于和低于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 (1)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1.-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以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模型分析为例 一、企业经营规模的理论依据 我国邮电企业于1998年实现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邮政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绩效管理手段,对改善邮政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体制目前基本上还是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经营管理面临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为了使邮政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经营业绩考核必须要考虑经营难度系数。为此,邮政的专家学者们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附件2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细则”的规定,对邮政企业规模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按业务收入、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和管理责任四项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等别的依据,并将四项指标的权重经过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为50%、30%、10%和10%。 邮政经营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上思路来确定。把规模分类作为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的依据是:从理论上讲,收入规模越大、资产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辖的范围越大,经营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收入规模越大同比例增长的难度越大,同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都基本选择了收入作为划分企业的规模经营的依据,因此我们选择了“业务收入”指标;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规模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但是就邮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来说,选择有形的“固定资产”更为直观;无论国内国外,“职工人数”的多少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作为描述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管理责任是指“所辖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即所辖区县局)的个数”,从理论上讲,所辖单位越多,则管理难度越大,也说明企业规模越大。 二、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系数模型 (一)模型建构思路 本文在具体测算时,参照了“经营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先对广东省邮政企业所辖独立核算的21个市局的2006年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原价、职工人数、所辖区县局个数等因素的规模系数模拟分档取值,取值区间为1-1.20;再用幂函数回归方

习题难度的划分

题库类产品如何计算题目的难度值 一、引言 题库类产品(如猿题库、易题库等)的一个标配功能是预测用户未来要进行的某项考试得分,我们称之为目标考试预测分。以猿题库高考为例,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通过在题库上做大量练习,练习的效果会以学生的高考预测分呈现出来,这是学生最关注的指标,也是整个题库产品中最关键的数据。 为了让“预测分”数据更加准确,我们引入了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算用户在所有知识点上的能力水平,并将其量化成为一个数值。能力评估模型中有两个重要参数:题目难度值、用户答题的正确率。简化为: A=f(a n,d) 其中A表示能力值,a n表示所做n道题目的难度值,d表示用户做这n道题目的正确率。参数d的值是可轻易计算得出,而a n的值决定于这n道题每一道题的难度值。 于是,单题难度值的计算成为准确预测用户预测分的关键因素。 二、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题” 我们这样定义“难题”:解题的逻辑、思路迂回复杂,所关联的知识点综合性强。 有一些情形,表面上似乎能证明这是一道“难题”,但并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 ?基础易错题:考察概念性、定义类的基础知识题目,但题目会设置若干干扰性强的易错项。 ?多知识点平行考查:考查多个知识点,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小,在题目内的综合度低。 ?“超纲题”:答题者觉得“难”并不是因为这是一道逻辑复杂的题,而是解答此题需要用到的知识并不在答题者的所学范围以内;如二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出现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后 习题里。 这些因素会在后续计算难度系数时剔除掉。 三、如何给一道“难题”确定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反映题目的难易程度,描述考生在答题时的失分情况。一般地,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1-X/W 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卷总分(对于单题而言,W为该题的分值)。 这是在有足够答题数据的前提下建立的难度计算公式,而题库类的产品中题目被作答的次数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对于新入库的题目,这个计算公式并不适用。针对题库产品的特性以及题目难度系数计算公式的适用问题,我们按以下步骤来确定并校准题目的难度系数: 1.人工标记题目初始难度 新题目在录入、解析的环节中,由教研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如上述第二部分中“难题”的标准),给题目录入一个初始难度值,难度值的范围为1~10共10个等级,这个值越大代表这道题的难度越大。 2.题目被大量作答后,提取正确率并计算难度系数 根据公式L=1-X/W计算该题难度系数。 3.比对步骤1和步骤2中产生的难度值,确定题目的最终难度系数 如果难度值为1~3,而难度系数为0.7~0.9,则用人工初始难度值转化为该题的难度系数,并把这道题交由教研人员重新评估题目的难度值,并检查此题是否出现在了超纲的位置。此外的其他情形,都用新计算出来的难度系数来取代初始难度值。 4.步骤3中教研人员重新评估题目难度值的环节中如果发现严重的偏差,则在修正后用难 度系数来取代初始难度值。

(完整版)绩效考核常用公式

绩效考核常用公式 一、绩效考核得分 1、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50﹪)+360度考核(30﹪)+个人行为鉴定20﹪ 2、绩效换算比例:KPI绩效总计100分占50﹪;360度考核总计200分占百分的30﹪;个人行为鉴定总计占20﹪。 二、绩效奖金计算方式 1、月度绩效奖金计算方法: 每月从个人该月基本工资中提取10%为个人奖金基准金额,按实际达成效果之优劣核算奖金金额; 计算方法:个人绩效奖金=该月基本薪资*10%*部门系数*个人考核等级系数. 2 、年度绩效奖金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年终奖金=(系数*连续工作月数*基本工资)/12*评分百分率 (系数由公司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利润报告而定). 3、在公司任期不满1年者,其年终奖考核以连续工作月数计发 三、如何列出考核项目的计算公式 1、倒扣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 2、统计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 3、比例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 4、经验型计算公式 四、个人绩效分值的计算 为使员工工作绩效相互间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实施奖惩,通常采用绩效分值计算法,评估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完成情况。个人绩效分值计算公式为:个人绩效分值=∑(KPIi绩效分值×KPIi权重)×KPI总权重+∑(工作目标完成分值×权重)×工作目标总权重 五、绩效奖金=管理单元综合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奖金基数 六、如果员工绩效工资要与部门业绩挂钩,则绩效工资首先需要根据部门考核成绩在部门间进行一次分配,然后再根据员工考核情况在部门内进行二次分配。 (一)部门绩效工资分配(一次分配) 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公司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加权价值×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加权价值×该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月度奖罚金额 (二)员工绩效工资分配(二次分配) $ H" B% E/ k# ^3 G& ~员工月度实得绩效工资=部门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员工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人数×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员工月度奖罚金额

(完整word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一.试卷的难度 (一)什么是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 (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 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 P=(P H +P L )/2(P H 、P L 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 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 (一)什么是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区分度高的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以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分析为例 一、企业经营规模的理论依据 我国邮电企业于1998年实现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邮政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改善邮政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体制目前基本上还是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经营管理面临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为了使邮政企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经营业绩考核必须要考虑经营难度系数。为此,邮政的专家学者们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附件2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细则”的规定,对邮政企业规模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按业务收入、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和管理责任四项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等别的依据,并将四项指标的权重经过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为50%、30%、10%和10%。 邮政经营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上思路来确定。把规模分类作为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的依据是:从理论上讲,收入规模越大、资产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辖的范围越大,的难度就越大。收入规模越大同比例增长的难度越大,同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都基本选择了收入作为划分企业的规模经营的依据,因此我们选择了“业务收入”指标;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规模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但是就邮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来说,选择有形的“固定资产”更为直观;无论国内国外,“职工人数”的多少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作为描述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管理责任是指“所辖独

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即所辖区县局)的个数”,从理论上讲,所辖单位越多,则管理难度越大,也说明企业规模越大。 二、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系数模型 (一)模型建构思路 本文在具体测算时,参照了“经营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先对广东省邮政企业所辖独立核算的21个市局的2006年业务收入、原价、人数、所辖区县局个数等因素的规模系数模拟分档取值,取值区间为1-1.20;再用幂函数回归方程的方式修正取值,得出每个单项指标的规模系数;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了企业的规模系数。 (二)模型建构 设企业规模系数为函数Y ,各因素的规模系数为Y i (i=1-4)、权重为A i (i=1-4),各因素的值为X i (i=1-4)。 则: Y=∑A i ·Y i (i=1-4)(方程一) Y i =M i ·X i Ni (方程二) 取对数后得: ln(Y i )=ln(M i )+N i ·ln(X i )(方程三) (三)模型应用 第一步:列出数据表 表1广东省18个省辖市邮政局2012年相关数据表

试题难度系数的估计

试题难度系数的估计 北京市第五中学 高二六班 黄晋黄艺旻 指导教师:袁野 摘要:通过将试题知识点评分的手段,在考试之前估计出试题或试卷整体的难度系数。 关键词:试题;难度系数;估计 1.文献综述: (1)引言 作为一名在校的中学生,考完试后总有对某套试题的感官上 的感受,难或易往往基于的是自己的正确率或者是做某道题 的时间长短来决定。但这些主观上的感受对整体的反映没有 一点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老师们需要的是整体对这份试卷 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度系数从大的方面讲,会对录取分数 线有很大的影响;从小的方面看,让试题更有区分度,也能 最大限度的保证考试的选拔性和公平公正性。综上所述,试 题难度系数的准确计算在教育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1>前人的研究成果 1.事先可以对试题的难度系数进行估计。但是一套试题 的难度系数最终要考完以后才能知道。具体算法是:参加

考试考生的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或者用参加考试的人 的总得分除以所有试卷的总分。 对一道题来说,也是这样,比如一道题是4分,共有100 个人参加考试,其中30人做对了,得4分,50人半对, 得2分,那么参考人共得30*4+50*2=220分,再除以总分 400分,得到难度系数0.55。 “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一道10分的试 题如果难度系数为0.5,可以理解为这道10分的试题平均得 分为5分。“参考样题”中,将每一道样题的难度系数都公 布了,样题是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系数是北京高考后 测量的结果,十分准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考生为什么要 研究每道试题的难度系数?《考试说明》中明确表示:“试 卷由容易题、中等试题、难题组成,并以中等试题为主,总 体难度适当。”一般来说高考试卷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2:6:2 或3:5:2,过去的《考试说明》一直是这样表述的,现在的表 述是“以中等试题为主”,但数据上,没有什么变化,中低 档试题占八成,750分占600分。那么什么是中低档试题呢?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试题,低于0.4 的为难题,高于0.7的为容易题。 <2>本项目的目的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 目的不同 , 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章节单元检测主要是诊断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 初中毕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 中考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命题者在命题前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制订命题计划。 (二)科学性、有效性原则 合理的考试目标,需要由具体的试题来体现,因而,试题的科学性极其设计的有效性自然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标准。试题的科学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试题本身是正确的、可解的,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其二是试题的表述要简洁、明确、规范 , 图形准确,不存在歧义。试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试题设计应能完成命题的考查目标,命题者应关注试题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可达成性等方面,也就是试题设计应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三)教育性、实践性原则 试题的内容包含了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不同时期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体现时代特征。而在设计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真实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试题命制中所用的材料、情景都应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密切相连,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 2. 注重试题背景的选取,应以具有正面教育影响的背景为主,特别是要选取学生能感受到的有影响的背景,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思想教育价值。设计实际问题的试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命题者在设计这类试题时,适当编制一些简单的实践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 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在考查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要注重试题背景、考查的角度和设问的方式的变化。 (五)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 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 , 要入口宽、方法多、有梯度,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 , 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 , 要有一定的梯度。 2. 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 , 通常是由易到难排列。 高质量数学试卷的编制及命题原则 一、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衡量试卷的优劣,通常我们用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来衡量数学试卷的质量.因此,要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数学试卷,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1.信度 试卷的信度是表示试卷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试卷的信度高说明考生分数不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考生分数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影响试卷信度的因素有: ①试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降低试卷的信度. ②题目的数量.试卷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因为题目数量增多,尤其是同质题目增多,在每道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虽然测评受到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题目数量不能太多,但可尽量把大题化小,增加题目数量,以提高信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整理精校版)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教学相长 0309 20:43 ::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发表于:0503 14:23 | :阅读:(1) 评论:(0)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4或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 =1.6÷4=0.4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 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 P2或区分度 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

难度系数0.6-0.8

2011高考数学冲刺易错题专项练习(难度系数0.6-0.8) 1.已知复数2(1)(1)z a a i =-++,若z 是纯虚数,则实数a 等于( B ) A .2 B .1 C .1± D .1- 2.对于非零向量a ,b ,“2+0a b =”是“a//b ”的( A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在复平面内,复数 1i i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若a 与b c - 都是非零向量,则“a b a c ?=? ”是“()a b c ⊥-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共有 (A )36个 (B )24个 (C )18个 (D )6个 6.平面α的斜线AB 交α于点B ,过定点A 的动直线l 与AB 垂直,且交α于点C ,则动点C 的轨迹是 (A )一条直线 (B )一个圆 (C )一个椭圆 (D )双曲线的一支 7. 在ABC ?中,若sin :sin :sin 5:7:8A B C =,则B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 8. 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公比1q ≠.若12345m a a a a a a =,则m= (A )9 (B )10 (C )11 (D )12 9. 8名学生和2位第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 (A )8289A A (B )8289A C (C ) 8287A A (D )8287A C 10. a 、b 为非零向量。“a b ⊥”是“函数()()()f x xa b xb a =+- 为一次函数”的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方法计难经营度系数算——以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模型分 析为例一、企业经营规模的理论依据年实现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邮政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我国邮电企业于1998手段,对改善邮政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绩效管理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体制 目前基本上还是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经营管理面临的环境必须要考虑经也千差万别,为了使邮政企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经营业绩考核绩效考核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营难度系数。为此,邮政的专家学者们依据《》”的规定,对邮政企业规模分类进)资委令第22号附件2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细则四项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等别行了研究,提出按管理责任业务收入、固定资 产、职工人数和 10%、10%和%。3050的依据,并将四项指标的权重经过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为%、邮政经营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上思路来确定。把规模分类作为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的依据是:从理论上讲,收入规模越大、资产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辖的范围越的难度就越大。收入规模越大同比例增长的难度越大,同时国内外的许多企大,经营管理指标;业都基本选择了收入作为划分 企业的规模经营的依据,因此我们选择了“业务收入”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规模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但是就邮政企业的生产和管“职工人数”的多少几理特点来说,选择有形的“固定资产”更为直观;无论国内国外,乎都无一例外的作为描述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管理责任是指“所辖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从理论上讲,所辖单位越多,则管理难度越大,也说明企业(即所辖区县局)的个数”规模越大。二、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系数模型(一)模型建构思路本文在具体测算时,参照了“经营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先对广东省邮政企业所辖人数、所辖区县局个数等因个市局的212006年业务收入、原价、独立核算的职工固定资产;再用幂函数回归方程的方式修正取值,1-1.20素的规模系 数模拟分档取值,取值区间为得出每个单项指标的规模系数;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了企业的规模系数。(二)模型建构. ,各)Y设企业规模系数为函数Y,各因素的规模系数为(i=1-4)、权重为A(i=1-4ii。(因素的值为Xi=1-4)i则:)(方程一)(Y=∑A·Yi=1-4iiNi X(方程二)Y=M·iii 取对数后得:·ln(X)(方程三)ln(Y)=ln(M)+N iiii(三)模型应用第一步:

关于“难度”与“区分度”的一点解释

关于“难度”与“区分度”的一点解释 前一阶段,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有效学业评价——思想品德命题问题诊断与分析》的交流时,几位老师谈到了衡量试卷质量的四个系数标准: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这几个系数大多数同行应该在大学阶段都学习过,但因为使用频次过低,我真的说不清楚了,特别是对“难度”和“区分度”,我想很多同行可能与我有相同的感受。 在交流的当时,我感觉我们的思维多少都有点混乱。那时那刻,我深深地感悟到:看了不一定会了,会了不一定得了,得了不一定永久了! 这几天,特意查了查关于“难度”和“区分度”的资料,在此与同行们共享。 一、难度 1.“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 系数”。 2.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 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3.难度系数计算公式为:P=平均分÷满分值 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计算: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4.注意: (1)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2)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 (3)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区分度 1.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主要用于评价以选拔为 目的的选题。 2.试卷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 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

试题难度测评

试题难度测评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考试的性质不同,对试题的难度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命题必须紧紧遵照课程标准和水平测试标准、高考的标准,尊重教材,突出重点,着重考核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1、试卷的基本指标有: ①***课的基本内容,不超纲。 ②不出知识性错误。 ③知识面覆盖80%以上。 ④试题难度比例7:2:1(或6:3:1)。即基础题(难度)占70%,中档题(难度)占20%, 较难题(难度)占10%。高考是选拔考试,难度以中等试题为主,难度比为2:6:2或3:5: 2。 ⑤控制及格率(60%-90%)。各小题难度经过匹配后,整卷试题难度应控制在~之间。 ⑥要有适当区分度。 2、试题难度预估的方法是: (1)找出影响难度的因素:主要有四项——目标水平、信息状态、熟悉程度、技巧层次。 目标水平——指识记、理解、应用、综合、探究五个能力水平。 信息状态——指试题的信息数量、信息表达方式和信息的程序。主要涉及知 识点数量、文字图形的直观性及试题叙述是否有序,学生是否易 于接受。 熟悉程度——指教学或学生学习中是否比较重视的问题。经常练习,经常复习,难度就 小;学习中或教学中不重视或学生不熟悉的内容,难度就大。 技巧层次——指题目干扰因素的多少。试题的改编及重组,条件头绪的增减,综合 覆盖知识点的多少,知识点跨章节幅度,解题过程难易,知识的探究、整 合等。 例表3、难度的相关因素表

为便于分析各个因素对难度的影响程度,将其数量化,即把各个因素对难度的影响程度赋以数值叫做点数,然后把点数值累加。累加点数后,参照下面的换算表来估计试题难度。 例表4、累加点数与难度换算表 (2)利用上述二表格,预估试题难度填写命题卡,供命题、拼题、审题使用。 命题卡如下表 例5 物理科命题卡编号:20

试卷分析: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附件6、 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一般说明 一、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左右,高于和低于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 (1)P=1-x/w 其中: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难度的计算 (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 A、基本公式法:P=1-x/w B、极端分组法 P=1-(XH+XL)/2W 其中:XH为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为低分组的平均得

分(后27%)。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 A、基本公式法:P=1-R/N 其中:R为答对人数,N为全体人数。 B 极端分组法: P=1-(PH+PL)/2 其中:PH=RH/n叫高分组通过率,RH为高分组答对人数,n为总人数的前27%。PL=RL/n 叫低分组通过率,RL为低分组答对人数。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1、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D≤+,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2、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1)基本公式法:D=(H-L)/N 其中: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 难度的计算 (1) 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 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0.4或 平均分4×20÷501.6P平均分÷满分值1.6÷40.4 (3) 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 ,P2 27﹪低分组的难度 区分度D P1- P2或区分度 D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下面我们利用Excel表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3、试卷分析的几个特

计算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 一、难度计算 1、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难度值在0至1之间。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生物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PH=20/27=0.74 P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区分度 区分度是高考试题分析的一个指标,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其数值在-1~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试题设计的越好。 参数含义 :反应一个题目的鉴别能力,由其可得到三方面的信息:题目能否有效的测量或预测所要了解的某些特性或正态;题目能否与其他题目一致的分辩被试;以及被试在该题的得分和测验总分数间的一致性如何。区分度取值介于(-1,+1)。 输入 高分组(即得分最高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H),低分组(即得分最低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D) 操作 :D=PH-P L PH:等于“假设被试群体是高分组时算出来的难度值” P L:等于“假设被试群体是低分组时算出来的难度值”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审批稿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经营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以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分析为例 一、企业经营规模的理论依据 我国邮电企业于1998年实现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邮政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改善邮政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体制目前基本上还是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经营管理面临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为了使邮政企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经营业绩考核必须要考虑经营难度系数。为此,邮政的专家学者们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附件2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细则”的规定,对邮政企业规模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按业务收入、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和管理责任四项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等别的依据,并将四项指标的权重经过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为50%、30%、10%和10%。 邮政经营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上思路来确定。把规模分类作为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的依据是:从理论上讲,收入规模越大、资产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辖的范围越大,的难度就越大。收入规模越大同比例增长的难度越大,同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都基本选择了收入作为划分企业的规模经营的依据,因此我们选择了“业务收入”指标;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规模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但是就邮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来说,选择有形的“固定资产”更为直观;无论国内国外,“职工人数”的多少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作为描述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管理责任是指“所辖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即所辖区县局)的个数”,从理论上讲,所辖单位越多,则管理难度越大,也说明企业规模越大。 二、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系数模型 (一)模型建构思路 本文在具体测算时,参照了“经营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先对广东省邮政企业所辖独立核算的21个市局的2006年业务收入、原价、人数、所辖区县局个数等

织造难度系数

织造难度系数 一(如经C40+C32竹/纬C32+C7,150*112.表3/1+里1/1双层)经纱C40:C32=1:2,纬纱C32:C7=3:1.C7支纱为里组织紧度如何计算,难度系数怎么算织物组织有无影响(如平纹较紧,缎 +竹32英支)×(纬纱C32英支+C14英支) 纹较松).((经纱C40英支 130根/英寸×80根/英寸 3/1双层斜纹布的织物紧度如何计算, 1 织物紧度的计算公式 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的覆盖(投影)面积对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值(百分数),即表示织物的紧密程度。织物的紧度包括经向紧度(经纱排列紧度)、纬向紧度(纬纱排列紧度)和织物总紧度三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j-- 织物的经向紧度(%); Ew-- 织物的纬向紧度(%); E -- 织物的总紧度(%); dj -- 经纱直径(mm); dw-- 纬纱直径(mm); Pj -- 织物的经向密度(根/10cm); Pw -- 织物的纬向密度(根/10cm); Ttj-- 经纱线密度(tex); Ttw-- 纬纱线密度(tex); C -- 纱线的直径系数。

2、纱线线密度的确定 因为你提供的经纱是由C40英支和竹32英支两种纱支按1:2比例排列的,所以,可先求出其经纱的平均支数为(C40×1+竹32×2)?3=34.7英支,再折算成线密度(号数)为583?34.7=16.8tex。 同理,纬纱是由C32英支和C14英支两种纱支按3:1比例排列的,其平均支数为(C32×3+C14×1)?4=27.5英支,折算线密度(号数)为 583?27.5=21.2tex。 3、纱线直径系数的确定 不同原料纱线其直径系数C值也不同,棉纱为0.037。而竹纱,我估计贵厂是采用竹浆纤维纺制的,竹浆纤维的纤密度与粘胶纤维相近,所以可取粘胶纱的直径系数为0.039。这样,按经纱由棉:竹为1:2排列方式,可求得经纱混合的直径系数C值为:(0.037×1+0.039×2)?3=0.038。 4、代入求得织物紧度 利用织物紧度的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纬纱在织物中排列的紧密程度,当然与织物组织也有很大关系。本例为3/1双层斜纹组织,实际织物紧度还要低于90.6%,属于非紧密结构类织物,应该织造难度不大,关键要掌握好经纱的上浆效果如何。 二(织造难度系数怎么计算,与织物组织有无影响, 在织物设计中,人们总是期望预测该织物在织造生产中的难易程度。一般有三种方法预测:一是利用织物紧度来预测;二是利用织物覆盖系数来预测;三是利用织造难度系数来预测。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织造难度系数预测法。 现介绍日本津田驹公司推荐的织造难度系数L公式(无单位)为:

试题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如满分 150 分的试题,考生平均得分 108 分,平均失分 42 分,则难度系数为 42/150=0.28。 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L=1—X/W 其中,L 为难度系数,X 为样本平均得分,W 为试卷总分(一般为 100 分或 150 分)。 什么是试题区分度?试卷区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卷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 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 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 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如果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前 50%的考生为高分组,后 50% 为低分组,其计算公式为:D=2(XH—XL)/W 其中,D 为区分度,XH 为高分组平均分,XL 为低分组平均分,W 为试卷总分 (一般为 100 分或 150 分)。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并没有直接联系, 因为前者是反映样 本总体的一个参数,后者是反映样本 2 个部分的参数。 为了简化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 在电子表格中可以用以下简单的计算公 式进行计算。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 难度一般用字母 P 表示,P 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 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 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一般认为,试 题的难度指数在 0.3-0.7 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 0.5 左右,高于 0.7 和低于 0.3 的试题不能太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