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综合实验(首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思维导图

化学综合实验(首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为什么应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呢? 第一,这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需要。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不可。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

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第二,这是学习活动的需要。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第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也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事实是,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也由于不少师生对实验活动里思维训练的忽视,国内不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许多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能容忍的现象: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之1、2、3、4……,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

化学实验的过程及策略

化学实验的过程及策略 化学科学实验是指化学科学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化学科学实验简称“化学实验”,它是化学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案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案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案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分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或合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析(检验、鉴别与鉴定) 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实验者: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化学教案中的实验者,可以是化学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学生实验)。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为化学实验教案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和创造学习提供了可能。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化学实验研究的客体。实验手段:()实物形态的手段()观念形态的手段:主要有实验方法论和化学实验方法。实验方法论是关于实验方法在科学实验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它包括实验方法的发展史、实验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实验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实验实施的一般程序和所运用的一些具体的科学方法(如测量、测定、实验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实验方法与其他科学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实验方法论对进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化学实验的过程:()确定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的处理 化学实验教案策略:.选择最优化的化学体系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案,有效使用问题策略 .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良好的实验习惯 .挖掘实验教案中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提炼蕴含在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倡导单元整体教案。 1 / 1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

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两只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现象。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 4.分别在烛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烧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5. 将一底部干燥的烧杯放在火焰上,观察现象?是什么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6.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实验二配制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50克 实验目的:略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镊子、药匙、滤纸、50ml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氯化钠 实验步骤: 1.需氯化钠__克,水__ml。 2.托盘天平调零。 3.称量氯化钠(两托盘需放同样大小滤纸)。 4.取50ml量筒,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凹液面最低处至刻度。 5.将称取的氯化钠放入烧杯,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搅拌溶 解。 6.装瓶、贴标签。 7.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目的:略 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橡皮塞、导管、橡皮管)、水槽、集气瓶、磨砂玻璃片、小木棍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里放入药品,将一小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 3.塞紧塞子,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给试管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7.拆除装置。 8.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9.洗净仪器,整理桌面(热试管不要清洗)。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中除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 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培养思考的习惯。1、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哪种物质或哪几种物质之间反应,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物质状态、温度、压强或催化剂等)3.仪器选择──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些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有没有替代仪器?不能替代的理由,或替代的弊端,选用的仪器应怎样组装?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通过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而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原因。原来硫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选用一些高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化学实验与化工流程

第10章化学实验与化工流程 第1讲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__化学实验 安全 考纲定标热点定位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能正确识别分液漏斗、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酸(碱)式滴定管等重要的实验仪器。 2.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辨析常用仪器的不同用途。 3.试剂存放和取用的注意事项。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基础全扫描] 1.加热仪器

2.计量仪器 (1) ??????? ①计数时要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②无“ 0”刻度,刻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大;③精确度为0.1 mL ; ④选取规格要遵循“大而近”,如量取5.6 mL NaOH 溶液应选取10 mL 量筒,而不能选用 50 mL 量筒; ⑤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 的稀释。

(2) ????? ①所测量的温度要在温度计量程范围内;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应 浸在液体内;测量蒸气温度时,应使温度 计的水银球部位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③不能代替玻璃棒使用,温度计的水银球 部位也不能接触容器壁。 (3) ?????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加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距刻度线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液体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 度线相切。

(4) ?????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0”刻度在上;③精确度为0.01 mL ; ④A 用于量取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B 用于量取碱性溶液; ⑤要先用待装液润洗再装溶液。 (5) ????? ①称量前先要调零; ②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③精确度是0.1 g ; ④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 腐蚀性药品如NaOH 等应放在小烧 杯中称量。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绘制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在初三化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它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才开设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事化学,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还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并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并且利用网络来学习,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

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高中化学-实验流程题攻略

化工流程题答题攻略 一. 化工流程的分段分析及相应设问方式归纳 结合题干、流程图和题目,对比原料与产物的类别、状态和核心元素所处价态,明确杂质与核心反应,从而选择试剂和操作方法。 1、样品的预处理 (1)注意预处理的方式: ① 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盐酸等,有时也用碱溶。 水洗:通常除去水溶性杂质。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②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反应物结构,使一些物质转化为易溶的物质,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者使一些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实现原料的初步转化,或者为原料进入水溶液作预处理。 (2)常见考查方式: 1) 加快溶解(或反应)速率的方法:加热、搅拌、研磨、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溶液浓度。 2) 将样品粉碎的目的: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3) 提高浸出率:粉碎和搅拌、适当加热、反复溶浸、增加酸的用量和浓度、延长时间等。 4) 溶解时涉及的离子方程式。(逐一分析样品中的物质,常是氧化物与酸或碱的反应) 5) 浸出液中含有的离子,浸出渣中的主要成分,明确产物元素与杂质的分离。 6) 抑制某些离子水解:用过量浓酸溶解后,再加水稀释 2、 中间分离除杂阶段 (1) 试剂的类别:注意加入的是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双氧水、氯气等)、还原剂(亚硫酸钠等)还是沉淀剂(氯化钡、硫酸钠等),双氧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要注意审题 (2)调节pH : ①降低pH :一般是抑制金属离子水解 ②提高pH :沉淀易水解金属离子,具体数值参考常见不溶性碱Ksp 。提高pH 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 + 反应,使溶液pH 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常用被提纯物核心元素对应的不溶性单质、氧化物、碱或弱酸盐)。 (3)置换:贵金属离子一般用活泼金属置换回收(常用被提纯物核心金属元素单质置换,不引入新杂质) 3、结晶、提取产品 一般结晶流程: ①蒸发浓缩 → ②结晶 → ③过滤 → ④重结晶 → ⑤洗涤 → ⑥干燥 当溶液中溶质离子积Qc > Ksp ,才能形成结晶或沉淀 ①蒸发浓缩: 通过加热溶剂挥发增大溶质离子积Qc (加热蒸发过程,可能引发物质的分解、水解、氧化等副反应发生,应注意题给物质的相关性质。若水解产生挥发性酸如FeCl 3,应边蒸发边滴加浓盐酸抑制,若分解如H 2O 2需控制蒸发温度甚至减压蒸发 (减压可降沸点) 加入 控制 废渣 副产物 循环利用 加入 控制 母液

例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方法训练

例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方法训练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面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时,无从下手或思维混乱等,这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基于此,作者进行了研究。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标签:化学实验教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基于化学实验教学训练初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成果(DBB15090)。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方法训练的必要性 思维方法直接关乎能否产生正确的思维结果[1]。因此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有恰当的思维方法。最有效的思维方法就是分析与综合,这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分析思维是把完整的过程分解为单元或环节来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普遍的思考问题方式,是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并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力求实现各部分的多样性统一[2]。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方法训练的策略 1.将教材的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学生只需按步骤完成,思维得不到训练。如果教师将实验加以处理,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或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多次运用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解决实验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材实验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作用。 2.将有探究价值的习题转化为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很重要的题型,有很高的思维含量和探究价值,但若仅以习题形式出现,其价值便难以得到有效开发。教师可将这些题目中的探究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既要整体考虑,又要注意各个环节的严谨性,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对思维方法进行训练。 3.将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探究实验

中考化学实验步骤

试题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检查装置气密性 1、拿起试管(1分),将单孔塞旋转着(1分)塞进试管口。 2、将导气管放入水槽里,双手握试管,直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分)将塞子旋转着拿下。 二、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1、调整铁架台上铁夹的高度,约等于试管高度的2/3(1分)。 2、将试管横放(1分)用镊子(1分)夹取石灰石分别放在试管口(1分)每次均缓慢竖直试管(1分),镊子放回试管架。 3、取用稀盐酸,将瓶塞倒放(1分),标签正对手掌心(1分),试管口与盛放稀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接触(1分),使稀盐酸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1分)旋转(1分)着塞好塞子。 4、将试管从上至下伸入到铁夹中,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1分),试管必须竖直(1分),且试管底部接触到铁架台底座(1分)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1分)导气管必须伸入到底部(1分)。 6、点燃酒精灯后,再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上,用手按住,估计气体集满时,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紧贴集气瓶口平放(1分)木条熄灭,气体集满(1分)。熄灭酒精灯,将导气管拿出集气瓶,盖严玻璃片。 三、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将玻璃片挪开一些,把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约半厘米高,盖好玻璃片,左右振荡(不要上下晃),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四、整理复位 1、将试管从铁夹上取下来(从下往上),塞子旋转着拿下,将试管中的废液废渣倒入罩有纱网的“回收石灰石和盐酸”的烧杯中; 试管中倒入自来水,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倒入污物瓶,试管刷放回试管架;再向试管中倒入自来水,振荡;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1分)

2、将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倒入污物瓶,用自来水刷洗集气瓶,再用自来水冲洗集气瓶,振荡(1分)。捏住玻璃片一角用自来水冲洗。所有废水均倒入污物瓶。 3、铁夹落回底座,复位用品,标签朝着自己(1分),擦拭桌面(1分)(注意观察桌面仪器的标签是否朝外,思考可能漏掉未洗的玻璃仪器)。 五、填写实验报告单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OH)2+CO2=CaCO3↓+H2O 试题二、常见金属的性质 一、用砂纸打磨金属样品,观察金属的颜色 1、用镊子夹取1根镁条,2根铜片,2根铁钉放在桌面上。 2、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氧化物(1分)观察,然后放置在“打磨后的金属”小烧杯中。 二、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1、将酒精灯摆放在桌面,拿下灯帽正放(1分),点燃酒精灯。

论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意义

论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09-09T14:09:22.8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作者:刘建 [导读] 陕西省子长县中学现行化学教材对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一般都是采用操作步骤介绍性地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 ◆刘建陕西省子长县中学717300 众所周知,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其理由如下: 第一,学习活动的需要。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第二,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笔者十分赞赏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练成“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十字概括,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也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应当怎样克服上述不良现象,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思维训练呢? 这先得全面了解一下化学实验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重点是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特征?属何类型的变化?得到什么结果?为何会得到此结果?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 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的道理。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操作步骤──为达某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2.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3.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那么,怎样围绕上述“三大原理”的教与学,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提出了如下思维训练引导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挖掘启发思维的因素。现行化学教材对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一般都是采用操作步骤介绍性地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善于透过课本里叙述性的文字,将隐含在其中的“三大原理”的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其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CAI软件、VCD光盘、录相带等播放实验录像,尽可能结合并进实验或录像播放,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其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先入为主,想当然,走过场,要提倡学生养成据实完成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观察的实情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出现美丽的桔黄色最后呈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强调学生据实填答沉淀颜色,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于是学生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步骤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及验满 1.用镊子夹取2-3粒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试管横放,将块状大理石放在管口壁上,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大理石沿管壁滑到管底。 2.将试剂瓶中稀盐酸倒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酸量要浸过大理石,但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立即塞紧橡皮塞,放在试管架铁夹上。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要插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盖好玻璃片。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柴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满一瓶二氧化碳。 5.将试管中剩余药品倒入废液缸,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回试管架上,擦干桌面。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二:粗盐水的过滤 1.取圆形滤纸一张,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将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紧贴漏斗壁。向滤纸上滴加少许水润湿,用玻璃棒轻压2-3次,使其不留气泡。 2.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再将漏斗放在铁圈上,使漏斗下端管口(长斜面)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注: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嘴紧靠在玻璃棒上,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检查一下,漏斗下端的管口是否靠在烧杯壁上,若没靠,立即纠正。 4. 实验结束后,清洗烧杯、玻璃棒,整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滤纸及滤液倒入废液缸中)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三:用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克1%的氯化钠溶液 1.取10ml量筒,倒入5%氯化钠溶液至液面9ml—9.4ml刻度,平稳放置在桌面上,再用胶头滴管(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加溶液至9.7ml,随即将胶头滴管洗净,置于小烧杯中备用。(如倒入溶液的量过多,超过所需刻度,可以将溶液倒入废液缸,重新量取一次)将量筒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2取50ml量筒,倒入蒸馏水至液面38ml—39ml刻度,平稳放桌上,再用另一个胶头滴管(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加蒸馏水至40ml,胶头滴管用后置于小烧杯中。(如倒入溶液的量过多,超过所需刻度,可以将溶液倒入废液缸,重新量取一次)。 3.将量取的蒸馏水倒入装有5%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混合。 4.用玻璃棒将溶液搅拌均匀(搅拌稍慢点,注意玻璃棒不要触碰烧杯内壁)。 5.实验结束后,清洗、整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四:硬水、软水的检验及软化 1.将A、B试剂瓶中的液体(约10ml)分别倒入两只小烧杯中(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挨着烧杯口); 2.用滴管吸取肥皂水(滴管悬空在烧杯正上方)分别向两烧杯中滴加等量的(10滴左右)肥皂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稍慢点,不得碰撞烧杯内壁,玻璃棒用后立即洗干净再搅拌另一种液体,用后洗净放回试管架上); 3.从盛有硬水(已经在前一步检验出)的试剂瓶中取少量硬水倒入试管中(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加入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 点燃酒精灯,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口1/3处(手持试管长柄)先预热,后定热(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处) 5.用外焰加热,加热直到水沸腾为止(灯帽盖灭酒精灯)。实验结束后,清洗试管、整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五:酸的化学性质 1.用镊子夹取一根生锈铁钉放入试管内:试管横放,将铁钉放在管口壁上,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铁钉沿管壁滑到管底。 2.将试剂瓶中稀盐酸倒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酸液只需浸没铁钉,加酸量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另再取一试管,倒入约1ml稀盐酸,放在试管架上,取一张干燥的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持在手上),拿一洁净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示出颜色后对照比色卡读出PH值。 4.向步骤3的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于试管中(滴管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显示出红色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5.将试管中剩余药品(包括PH试纸)倒入废液缸,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回试管架上,擦干桌面。报告:实验完毕。

化学学科实验中的思维训练

化学学科实验中的思维训练 化学实验中的思维训练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 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为什么应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呢? 第一,这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需要。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不可。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第二,这是学习活动的需要。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第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着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笔者十分赞赏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炼成“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十字概括,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也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事实是,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也由于不少师生对实验活动里思维训练的忽视,国内不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许多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能容忍的现象: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之1、2、3、4……,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到透过现象认

高中化学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2020-2-26 9:09:5 【老师】俸? KH 高中化経套思“.版).pdf (18.11MB ) 髙中化学全套思谁导图(高清版),pdf} 来目群文件 打开打开文骸 转发三1 【老师】俸 自己没有思维导图的可以借鉴。

1 /43 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取用固体 取用液体 防火与灭火 常见危险与安全措施 了解实验安全常识及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学法指导 操作的先后顺序 操作的注意事项 操作的目的 适用范围 化学与人类健康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萬 实验安全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离溶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 适用范围 1 .蒸发过程不断搅拌 I 注意事项 蒸发 是否易潮解. 物质的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少 量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质 将物质的分 萬与提纯混淆 吸取少量液体用滴管 (专用,垂直悬滴,不倒置) 实验基 本操作 物质分离提 纯必须遵循 注意防火、防爆炸、防倒吸 不増、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2.当大量固体析岀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知识 梳理 化学实解 通过动手实验,熟练掌握常用化学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较多液体用倾倒法 (瓶塞倒 放,标签向手心, 抓住物质的特性寻找突破口 物质检验和实验综合题 块状固体用锻子 粉末状用药匙 中及故 取用药 品的仪器 的意的 热覗 分离 仪器 热源,温度可达400 - 500 r 酒劈/龜精不超过2/3,不少于1/4,用外 / 5,不对 火,不吹灯,先灭后添酒精 喷灯温度可达I 000 X ) 水浴 漏斗 loop 以下 普通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 漏斗 主要 用途 萃取,分液, 反应加液体 用器 常仪 冷凝管 洗气瓶 于燥管 注意 事项 用前先检査是否漏液, 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 倒岀,下层液体从下层 放出,放液时应打开分 液漏斗上玻璃塞或将塞 上的凹槽对准上口小孔。 使漏斗内外大气压相等 反应器1 是否易被氧化 是否易燃、易爆 是否易与空 W 中某些成分作用 是 否易挥发、,1 尹华 是否具有毒性、 腐蚀度 便于取用 防止变质 防独、防爆等 细口瓶、产口瓶、 通瓶 塑料瓶、赢r 笑是器等 剂质 试性 则 原 仪器 据 依 学 剂保 化试的存 密封:水封、 油封、蜡封 方式/开放式存放 阴凉、避光处 ( 干燥器中存放 利用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和不挥发的杂质适用范围 1.蒸憎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温度 、 计的水银球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 注意事项 2.冷水是下口进,上口出 3.要加碎瓷片,防暴沸 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差别较大的溶质适用范围 1 .溶液总量不超过漏斗容积的3/4 2.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 注意事项 蒸饌 分液 3.打开塞子,先从下口放出下层 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其他基本 操作 计量仪器 玻璃仪器的洗涤 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保存 装置气密性检验 溶液的配勉 气体的收集和体积的测量 量筒 试管、柑垠、 f 隔网可加热或液浴 烧杯、烧瓶、 蒸憎烧瓶、锥形瓶 乂_不能加热 集气瓶、试剂瓶、滴瓶、 启普发生器 主要用途 粗略量取液体,精度0.1 mL 刻度由下而上增大,无0刻度线, 读数平视。取用原则:次数越少 越好,量筒越小越好,不反应, 不溶解,不受热,不配制 飞芝S 事项 主要用途 精确至0.1 mL,可估读到0.01 mL 滴定管 托盘天平 酸式滴定管盛酸性、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 管盛碱性、非氧化性溶液,二者不能互代; 注意使用前要洗净并检查是否漏液,先润洗再装 事M ——亠宀 溶液;0刻度在上方,但不在管最上端,最大 刻度不在管最下端 容量瓶 精确配制溶液 标有温度、容积,用前检漏, 注意 不反应、不加热、不换塞、 事项不贮存、不溶解 温度计量程 使用注意事项《备銀球不要羸器壁 使用注 意事项 称前调零点,称时“左物右码” 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 \腐 蚀性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秘量—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实验综合题,不仅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理解实验原理。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应考能力有质的飞跃,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学习参考。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利用 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

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 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 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