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课 运动处方设计

第8课 运动处方设计

第8课 运动处方设计
第8课 运动处方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1-2: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 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 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 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 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的一切方案都是具体的、精密的。 甲午中日战争给了他刺激很大,曾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到冷遇,此后他完全放弃行医,专门从事政治。 过渡:我们说要革命,革命的前提,要有什么? 生:革命的团体、组织等等 师:那我就先了解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 幻灯7:兴中会 师: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名称、时间、地点?(指导学生看书本) 生: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 师:兴中会的成员是哪些人组成呢? 生:反清志士 师:你们觉得兴中会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他们和康梁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什么区别?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设计封面和封底教学设计完整版

设计封面和封底教学设 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设计封面和封底 ■教材分析 教材中“制作封面和封底”是作为电子杂志制作的最后一步,实际上是对综合运用图文混排知识的一次考察,也是立足于提升学生用图文混排技能诠释作品主题的水平。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没有足够的图文混排的操作经验,这就需要在这节课中有图文混排的技术指导和学习。 因学生没有自己的杂志作品,可能对给定主题的理解会较浮浅,必然影响他的创作思维,这就需要通过欣赏已有封面、封底作品,拓宽创作眼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封面、封底在杂志中的功能及基本要素; (2)掌握封面封底创作中背景设计、内容设计、修饰设计的基本技能。 (3)能在合作中创作出主题鲜明、风格统一的封面封底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鉴赏他人作品,拓宽设计的眼界,感受技术表现的丰富性; (2)通过剖析他人作品,掌握剖析作品的基本方法,并从剖析中学习图文混排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享受作品创作的乐趣和作品完成后的满足感; (2)认同“和谐”是封面、封底设计的目标,并努力创作出“和谐”的作品。 4、行为与创新 经历课堂中鉴赏和剖析他人作品的学习过程,能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用信息技术的眼光去欣赏各类杂志的封面,从而获得更多作品创作的灵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封面封底中的基本元素,图文混排的技巧 难点: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两人合作,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分组,公布作品主题,明确作业提交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整体思路: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分四大块阐述: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专题纪录片《走向共和》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从鸦片 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老师满怀深情的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深重,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 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

各类运动处方设计

腰背痛康复运动处方 一、仰卧双膝交替触胸 仰卧,双膝弯曲,双臂放在头部上方,将一膝尽量向胸部靠近,另一膝伸直,然后回到初始位置。双腿交替重复以上动作。放松并重复。下图。 注意事项: 在抬膝时,应慢慢的抬起触胸,不能爆发性去用力,可能导致腰腹肌肉更加严重。 当做到最大程度时,则交替。 二、平卧收腹 膝弯曲,双足平放于地上,双臂置于头部上方。同时收紧下腹和臀部肌肉,后背始终平放在地上。保持lO秒,然后放松。重复。 注意事项:当患者感觉腰部特别疼痛时,因立即放松身体,调节呼吸,以免加重要不伤病。优点:对于一些腰部伤病患者,适当练习能够加快腰肌的康复。正常人锻炼该动作,能够有效的锻炼腰腹肌的力量和肌肉耐力。 三、仰卧提拉双膝 仰卧,屈膝,双脚置于地上。手臂置于体侧。

步骤:双脚并拢,双脚离地,膝盖向胸靠近,然后,双手抱于膝盖之上。背部贴于地面,保持数秒,放下,重复。 注意事项:做动作时,上半身不能弹起。不能保持时放下。 四、怒猫 跪在地上,双手撑地,背部拱起,慢慢将背部展平,身体自然前伸,接着又变为拱背状态,如此重复 (1)跪在地上,两膝打开与臀部同一宽度,小腿及脚背紧贴在地上,脚板朝天。俯前,挺直腰背,注意大腿与小腿及躯干成直角,令躯干与地面平行。双手手掌按在地上,置在肩膊下面正中位置,手臂应垂直,与地面成直角,同时与肩膊同宽。指尖指向前方。 (2)吸气,同时慢慢地将盆骨翘高,腰向下微曲,形成一条弧线。眼望前方,垂下肩膊,保持颈椎与脊椎连成一直线,不要过分把头抬高。

(3)呼气,同时慢慢地把背部向上拱起,带动脸向下方,视线望向大腿位置,直至感到背部有伸展的感觉。配合呼吸,重复以上动作6至10次。 动作变化: 完成步骤3后,再一次挺直腰背,同时抬起你的右脚向后蹬直至与背部成水平位置,脚掌蹬直,左手向前方伸展。抬起头,眼望前方,伸展背部。伸直的手和脚与地面保持平行。益处 充分伸展背部和肩膊,改善血液循环,消除酸痛和疲劳。脊椎骨得到适当的伸展,增加灵活性。 注意事项: 动作不要太快,亦不要猛力将颈部前后摆动或把腰部拱后。不要过分伸展颈部。 五、仰卧两头起 练习方法:平躺于地板或床上,两腿并拢自然伸直,两臂于头后自然伸直。起坐时,两腿两臂同时上举下压,向身体中间靠拢,以胯为轴使身体形成对折,然后恢复原状,再继续做两头起的运动。 要求:两头起坐时,四肢要自然伸直,不要弯曲膝盖,要同时动作,不要有先后;两头起时吸气,腿放下时呼气,不要有意憋气;初练时,协调性可能较差,手脚不能同时起或对折角度小(手脚碰不到一起)。

第8课辛亥革命

第8课 辛亥革命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题分合计45分)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2.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华革命党 C .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4.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5.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6.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7.孙中山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刊物 A.《苏报》 B.《游学译编》 C.《万国公报》 D.《民报》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9.中国同盟会的总理是 A.黄兴 B.孙中山 C.蔡元培 D.宋教仁 1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国闻报》 C.《中外纪闻》 D.《新民丛报》 11.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孙中山 D.廖仲凯 12.标志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皇朝结束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13.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时间.地点是 A.1911年12月25日南京 B.1911年12月25日北京 C.1912年1月1日南京 D.1912年1月1日北京 14.中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开始于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5.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在 A. 1911年10月 B. 1911年12月 C. 1912年1月 D. 1912年2月 16.1911年10月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下列城市不属于武汉三镇的是 A.汉中 B. 汉阳 C. 汉口 D. 武汉 17.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指的是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B.提倡国货,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平均地权,并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贫苦农民 18.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 A.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B.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 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D.资产阶级维新团体的形成 1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A.建立国民的政府 B.设议院,开国会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纸筒人|冀美版(2014秋

《地心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封面,了解作者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并尝试着这种方法阅读1-3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心中有阅读期待。 3.培养学生有计划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阅读整本书。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精读第一个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领导人类前进的,是科学;领导科学前进的,是幻想。科幻小说,既是科学的花朵,又是天马的丝缰。”《地心游记》就是一部将知识巧妙的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 2.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地心游记》这部经典之作。相信大家一定很感兴趣。 (二)阅读封面 1.你从封面上知道了什么? A、书名。你的小脑袋里蹦出怎样的问题? B、插图。看到这幅图,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你迫切的想知道什么?(请认真阅读的孩子介绍:在广阔的海洋里,出现了两头怪兽。其中一头怪兽长着海蜥蜴的头,有着一张鼠海豚的嘴巴以及鳄鱼的牙齿,那是鱼龙。另一头怪兽是一头看似海蛇却有着龟壳的蛇颈龙。它们在大海里拼命地厮杀,仿佛一定要把对方置于死地。它们搅得海洋掀起了滔天巨浪,似乎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要淹没到海底似

的。)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C、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本是肖宝荣改写的,通俗易懂。感兴趣的话,可以读《地心游记》的译文版,文学味道更浓厚一些。) D、作者。法国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近年来,随着对于其作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凡尔纳作为一位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1863年起,凡尔纳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为主的作品,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的系列作品集粗略地概括,他的主要作品涉及了两个背景:十九世纪末期的世界(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沙皇的信使》等)和想象中的世界(如《太阳系历险记》、《征服者罗比尔》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02种,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旅行经历尽管凡尔纳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广泛的阅读,但另一方面,他的每一次旅行都和小说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893年,在接受采访时凡尔纳说道:“我喜欢乘游艇,但同时并不会忘记为我的书采集些信息。…每部小说都能从我的出游中获益。譬如在《绿光》中便可觅得我个人在苏格兰的艾奥纳岛和斯塔法岛游览中的经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 2.中国同盟会(1895)纲领: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1911年)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运动处方设计

運動處方設計 一、運動強度 年齡:歲 適當心跳率百分比區間:%~% 最大心跳數:-=次 休息時心跳數:次 訓練時最低心跳數:(-)×%+=次分 訓練時最高心跳數:(-)×%+=次分 適當的訓練心跳數:每分鐘心跳次~次 二、運動項目: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非常有益健康的有氧運動,它可以加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預防老化、還可以減肥!騎自行車時全身有多塊肌肉參加活動,有利於體內脂肪的消耗。而且騎自行車能加強心血管的功能,增強耐力,促進新陳代謝,調整人體脂肪。 自行車是克服心臟疾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人死於心臟病,騎自行車不只能藉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也同時能強化微血管組織,用騎自行車來強化血管避免心臟病,是不受年齡限制的。 騎自行車運動,不只可以減肥,還可使你的身段更為勻稱迷人。藉運動減肥,或邊節食邊運動的人,身材比只先靠節食減肥的人來得更好。事實上騎自行車運動所練成的腿部線條,是很棒的。 適當的運動還能促進人體分泌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使人心胸開朗、精神愉快。自行車運動和慢跑類似,都能產生這種荷爾蒙,而且因為腳踩自行車的動作使血管壓縮,血液循環加速,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因此吸進了更多的新鮮空氣。 裝備: 選擇輕便的運動服,建議穿著透氣、吸濕、排汗效果佳的合身運動服裝。車褲部分是很重要的,一般穿著車褲可以有效降低大腿內側與車坐墊的摩擦,減少騎乘造成的疼痛感,合身的剪裁可以降低風阻力,增加運動效能。 三、運動持續時間 一開始先不計算騎自行車的時間,先以休閒的方式騎乘,覺得累的時候先休息,再繼續,為時大約半小時。慢慢開始一個星期後,加強自我的挑戰,運動一次騎乘不少於半小時,或者一天至少騎乘~公里。 後:均速訓練原則( ) 強調以穩定的速度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使心跳數維持在較小心跳區間轉換的刺激下,運動者以穩定的運動強度進行訓練,因此能促進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的提昇,同時也能提高身體對氧的使用效能。 先:間歇訓練原則( )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人美版(3)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人美版(3)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设计生活标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特点以及基本的分类方法。 2、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生活需要的标志。 3、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从小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进一步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三、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师生对话初识标志老师想知道在刚刚过去的两个休息日,你们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你想知道老师去了哪里吗?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标志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设计生活标志》。

老师为本节课也设计了一个标志,这是一个白色的调色盘,上面寄托着老师的三个希望:希望同学们学有所得,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获得这样一枚标志,还希望这是我们记忆中难忘的一课。 学生回忆并回答。 看录像,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 播放录像片。 出示标志的范图。 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初识标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自然地揭示课题,开始新内容的学习。 分类学习了解标志 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标志的哪些内容? 小结:标志的作用、特点、分类、设计标志的方法。 1、标志的作用: 看到垃圾箱的标志才可以扔垃圾,这个标志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指示的作用。 (肯德基的门)原来有一些标志能告诉我们它自己是谁?那么它有什么作用? 2、标志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广州市培英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王燕玲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孙中山生平、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等基本史实,能根据材料提示,学会通过表格运用对比与归纳的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能从课文中寻找正确知识点,完成表格,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有价 值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辛亥革命”精神,它所代表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神和对中国民主、 自由的推动,在现代社会同样是值得珍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导入: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场革命,在革命之前,我们中国有皇帝,在革命之后,我们有了 总统;在革命之前,我们称“老爷”、“大人”,在革命后,我们称“先生”、“君”。 这场革命出现于101年前,它被我们胡锦涛主席誉为“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正文: 1、简介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医生的职业,走上救国道路。 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走在了最前面,洋务派和维新派对清政府都采用了 改革的方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强兵富国的道路。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却采取了革命的方式? 如果是你,你会追随孙中山的领导还是会继续采用改革的方式? 八国联军侵华

运动处方

关于中学生颈椎病的运动处方 引入 一、前言 颈椎病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颈周围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压迫神经血管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是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等等,并诱发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但是近年来,颈椎病也开始在青少年中出现。本文是对我的一位在读高中生弟弟,关于他颈椎疼痛而为他制定的运动处方。 二、颈椎病的类型 研究资料表明:颈椎病已是中学生所有疾病发病之首,发病率为27.33%。其中以颈型颈椎病最多,占患病数45.12%,其次是神经根型占34.88%,再次是椎动脉型占11.95%。有学者曾经对8000名中学生,运用在校中学生年度健康体检的方式,作颈椎病触诊检查:有颈项部不适1256例,颈项部肌肉发硬352例,颈项部可触及硬结、条索状物、压痛387例,伴失眠、记忆力减退96例。X线平片检查:颈椎变直164例、颈椎轻度侧弯83例、椎体前、后缘、钩突关节骨质增生19例;环椎弓部分缺失畸形2例;颈2~3

椎间盘突出5例。 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弯腰驼背、脖子发僵、头脑眩晕、颈肩疼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手指麻痛、免疫力视力减退、肥胖、胃痛、腰腿痛、容易损伤等。 四、颈椎病的发病诱因 1、超长时间的伏案学习、使用电脑、身体缺乏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 2、是因为看书看电视不良姿势、睡觉枕头过高过低以及不用枕头的习惯; 3、是由于急性损伤、中学时代背负沉重书包、矮桌子与高凳子、肩部受凉; 4、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比较大,不爱参加体育锻炼,整天伏案写作业。 五、颈椎病的致病机制 1、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长久保持某一位置或姿势,致使能量过度消耗出现衰竭,软组织产生强直收缩,影响椎间盘纤维环的营养获得、髓核的涵水和营养代谢,造成连接颈、肩、腰、背部、四肢椎体的韧带、椎间盘、关节囊、筋膜及肌肉组织慢性损伤、纤维化、钙化。从人体颈椎的大量生物力学研究表明,一侧的收缩用力致使椎骨稳定力学结构被破坏,颈椎正常的应力与应变分布发生改变,使椎间盘内部应力分布不均,椎间盘挤压破裂,髓核向拉力弱侧流出导致骨质增生。多数学生的X射线片下有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人美版(20)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人美版(20)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设计生活标志教材分析: 《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的第八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标志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通过这种动脑思考、动手创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本科教材从生活出发,内容涉及从识别标志的涵义到研究、学习标志的用途、特点及设计标志的构思、取材等方面。 课程内容: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 课 型:设计与应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知识,初步学习标志的构思、设计要领。 2、过程与方法: 用画或剪贴造型的方法为校园设计标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引导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简洁、美观、易识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彩色纸、磁扣。 学具准备: 彩笔、彩纸、毛线、剪刀、双面胶、胶水等。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1、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这是哪里?(生答) 2、师:这又是什么店呢?(生答) 3、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大路上行走时,就能看到不少图案。你们知道课上的这些图案各代表什么意思吗?(生答) 3、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图案,他们叫做标志,是用来表示一定含义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封面与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小组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3年4月

目录 第一章设计目的 (1) 1.1 设计任务说明(二级标题) (1) 1.1.1 设计题目(三级标题) (1) 1.1.2 相关说明 (1) 1.2 设计目的 (1) 第二章设计方案 (1) 第三章设计计算过程 (2) 3.1 变速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2) 3.1.1 中心距的确定 (2) 3.1.2 轴向尺寸的确定 (3) 第四章心得体会 (4) 参考文献 (4) 计算说明书格式说明 (5)

第一章设计目的1.1 设计任务说明(二级标题) 1.1.1 设计题目(三级标题) 1.1.2 相关说明 1.2 设计目的 第二章设计方案

第三章设计计算过程 中心距的确定3.1 变速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3.1.1 中心距的确定 变速器简图如图3.1所示。 初选中心距时,可根据下述经验公式: 3 max1 A e g A K T iη =(3-1) 式中:A——变速器中心距(mm); A K——中心距系数,对轿车,8.9~9.3 A K=,对货车, 8.69.6 A K= ,对多档 主变速器,9.511 A K= ; max e T——发动机最大转矩(N m ); 1 i——变速器一挡传动比; g η——变速器传动效率,取96%。 根据设计要求可知, max 2400 e T N m = , 1 6.540 i=,故: 3 max1 A e g A K T iη = () 32400 6. 8.6~9.540 696% =?? ? 212.42237.11mm = 初选215 A mm =。 初选 215 A mm =

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的指南设计说明

第八章健康人群及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处方 第一节妊娠 一、运动测试 除非医疗需要,孕妇不应该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如果获准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则测试必须在医务监督下进行。次极量运动负荷测试(如<75%储备心率[HRR]可用于预测最大摄氧量(VO2max),以制定更精确的运动处方。若孕妇在妊娠前是静坐步动者或有某些医学问题,在参加一项运动项目前应获得医生时许可。 二、运动处方 通常依据普通成年人群的运动处方向孕妇推荐。然而根据孕妇的症状、不适、妊娠中的运动能力以及妊娠过程中运动的禁忌证来监测和调节运动处方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最好每天1次。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40%~60%的储备摄氧量[VO2R]。 由于妊娠过程中的心率不稳定,可以通过主观疲劳程度评定法(RPE) (6~20分级法中12~14分)或“谈话测试”(在活动中可以保持交谈状态)来监测运动强度。根据孕妇的年龄可设定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围。 年龄(岁)心率围(次/分) <20 140-155 20~29 135~l50 30-39 130~145 >40 125~140 运动持续时间:每天至少15分钟,逐渐增加至每天至少累计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运动方式:大肌群动力性、有节奏的体力活动,如步行或骑车。 三、注意事项 ●有静坐少动生活史或医学问题的孕妇应逐渐增加活动以达到上述推荐水平。 ●有病态肥胖、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孕妇开始一项运动项目之前应咨询医生,并由医生根据她们的医学状态、症状和功能能力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 ●孕妇应该避免可能导致身体失衡或引起母亲或胎儿损伤的接触性运动或活动,应避免的运动或活动有足球、篮球、冰球、骑马及较大强度的持拍运动。 ●如果发生下列情况应终止运动:阴道出血、运动前呼吸困难、眩晕、头痛、胸痛、乏力、小腿疼痛或水肿、早产、胎动减少、羊水、漏出。如果发生小腿疼痛或水肿,应排除血栓性静脉炎。 ●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应避免仰卧位的运动,确保没有发生静脉回流受阻。 ●孕妇在运动中应避免Valsalva动作。 ●孕妇应该在热平衡环境中运动,并保持良好的水合,以避免热应激。 ●在妊娠过程中,每天需要增加300kcal热能摄入,以维持代谢平衡。因此,孕妇应额外增加能量摄人以满足妊娠和运动的需求。 ●孕妇可以参加涉及主要肌群的力量练习,应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如每组重复12~15次)直至中度疲劳点。应避免等长肌肉练习、Valsalva动作以及妊娠前三个月仰卧位运动。 ●产后健身运动可以在分娩后约4-6周开始。典型的低能状态可能出现在产后的早期阶段,所以产妇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水平直至达到妊娠前的体适能状态。 第二节儿童和少年 一、运动测试 通常成年人运动测试的标准也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是,运动时的生理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此需注意以下事项:

8.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

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

课程设计封面及格式要求(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专业:地下建筑工程 班级:地建07-3 姓名:张顺 学号:0709170329 指导教师:兰常玉 学期:2009-2010 日期:2010/12/31

附件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立科学、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 二、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根据《论文写作规范国家标准GB7713-87》,特制订本写作规范。 第二章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由开题报告、附本、毕业设计(论文)、图纸等组成。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针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选题目,根据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并通过方案设计形成,各教学单位要统一开题报告格式,完成后的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

二、毕业设计(论文)附本(以下简称《附本》) 《附本》中各项内容要由责任人按要求完整并准确地填写。《附本》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过程检查表、中期考核记录、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及答辩委员会意见。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书由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和工作阶段安排组成,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认真填写。 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表 检查表由指导教师按照每个时间段应完成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根据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填写。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答辩记录由答辩小组秘书根据学生答辩时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及回答情况,即时以“问”和“答”的形式认真填写,不得做总结性记录。 4.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评语及答辩委员会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评语(包括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及答辩委员会意见,按栏目要求分别由专业建设负责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填写并签字,答辩委员会意见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或秘书)填写,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或加盖蓝色印章)。“考核”、“评语”及“意见”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实事求是地给出,内容要有针对性,切忌千篇一律。中期考核、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填写分值,答辩委员会综合三项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填写总成绩。 对于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相关教师要认真填写《二次答辩修改说明》。《二次答辩修改说明》要重点填写第一次答辩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修改意见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情况。 三、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封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保证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封面 封面填写要做到清晰完整,题目等项内容要与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档案袋等处保持一致。打印封面要与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封

第8课辛亥革命设计

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 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设计意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 运用到教学中来。 选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合作探究、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 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2.启发式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及格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重庆科技学院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计科1103 学生姓名:兰倩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 ________ __ 设计题目:___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2013 年1月18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013年1月1日

摘要 本程序是能够对公司人员进行管理,而公司需要存储的是雇员的编号、姓名、性别、所在部门、级别,并进行对工资的计算。其中,雇员分为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和销售经理。而日常生活中的人员管理有添加、查询、显示、编辑、删除和统计等基本功能。该程序也同样拥有这些功能。在程序运行开始,系统将首先进行的是从文件中读取数据,而只要管理人员正确的结束程序时,系统将自动保存所修改的数据。在系统运行中,必须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否则系统报错,而往往操作人员只有6次机会,若连续6次操作失败,该界面将自动退出,若该页面为主页面,则退出该系统。 关键字:公司管理雇员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