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一、公元纪年法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年,为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过去也叫做西元纪年,它是532年由意大利基督教修道士狄奥修斯尼提出来的,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下面就时间长度的计算, 教给同学们一些计算的小窍门:

(1)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C

(2)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的公式就是:A+B-1=C

公元前 1年——公元前 99年公元前 1世纪

100年—— 199年 2世纪

200年—— 299年 3世纪

900年—— 999年 10世纪 1000年—— 1099年 11世纪

1100年—— 1199年 12世纪

你能发现每个世纪和它相对应的年份有什么规律吗?

比如说公元18世纪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公元前16世纪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年代

时代

譬如考古学上的分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类文明史被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时代划分,同学们最为熟悉不过的是一个一个的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二、中国历史纪年法

1、君主在位纪年法

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纪年法,它用君主或王公的名号纪其在位的年次,如“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此种纪年法一直沿用至西汉初年。

2、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历代皇帝专门用来纪年的名称。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时期,以后新君即位,照例于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元,称改元。历代相承。其间一帝在位,往往多次更改年号,亦称改元。(譬如汉武帝在位54年,使用年号11个;武则天称帝15年,使用年号13个。)明清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年号一般用两字,偶尔也有三字(如南朝梁武帝用“中大通”、“中大同”)、四字(如武则天用“天册万岁”,宋太宗用“太平兴国”)等。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有八百多个,由于选用的都是吉祥字,以至不同王朝有同一年号。如“建武”这个年号,汉光武帝、晋惠帝、晋元帝、后赵石虎、西燕慕容忠、南朝齐明帝、元颢(北

魏)都曾使用过。甚而有同一王朝前后用同一年号的。如唐高宗有“上元”年号,唐肃宗也有此年号。元世祖有“至元”年号,元顺帝也有此年号。

3、民国纪年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决定改用公历,但以民国纪年,由是1912年即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一直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干支纪年法

在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换当中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公元纪年是和公历(阳历)相配套,干支纪年是和农历(阴历)相配套。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公 元 干 支 纪 年 对 照 表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 甲子 1894 1954 2014 甲午1865 1925 1985 乙丑 1895 1955 2015 乙未1866 1926 1986 丙寅 1896 1956 2016 丙申1867 1927 1987 丁卯 1897 1957 2017 丁酉1868 1928 1988 戊辰 1898 1958 2018 戊戌1869 1929 1989 己巳 1899 1959 2019 己亥1870 1930 1990 庚午 1900 1960 2020 庚子1871 1931 1991 辛未 1901 1961 2021 辛丑1872 1932 1992 壬申 1902 1962 2022 壬寅1873 1933 1993 癸酉 1903 1963 2023 癸卯1874 1934 1994 甲戌 1904 1964 2024 甲辰1875 1935 1995 乙亥 1905 1965 2025 乙巳1876 1936 1996 丙子 1906 1966 2026 丙午1877 1937 1997 丁丑 1907 1967 2027 丁未1878 1938 1998 戊寅 1908 1968 2028 戊申1879 1939 1999 己卯 1909 1969 2029 己酉1880 1940 2000 庚辰 1910 1970 2030 庚戌1881 1941 2001 辛巳 1911 1971 2031 辛亥1882 1942 2002 壬午 1912 1972 2032 壬子1883 1943 2003 癸未 1913 1973 2033 癸丑1884 1944 2004 甲申 1914 1974 2034 甲寅1885 1945 2005 乙酉 1915 1975 2035 乙卯1886 1946 2006 丙戌 1916 1976 2036 丙辰1887 1947 2007 丁亥 1917 1977 2037 丁巳1888 1948 2008 戊子 1918 1978 2038 戊午1889 1949 2009 己丑 1919 1979 2039 己未1890 1950 2010 庚寅 1920 1980 2040 庚申1891 1951 2011 辛卯 1921 1981 2041 辛酉1892 1952 2012 壬辰 1922 1982 2042 壬戌 1893 1953 2013 癸巳 1923 1983 2043 癸亥 收藏分享

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我国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天 干 地 支 十 二 生 肖 对 照 肖属: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干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干支: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干支: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干支: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干支: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97 2996 2995 2994 2993 2992 299 l 2990 2989 2988 2987 2986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85 2984 2983 2982 2981 2980 2979 2978 2977 2976 2975 2974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73 2972 297 l 2970 2969 2968 2967 2966 2965 2964 2963 296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61 2960 2959 2958 2957 2956 2955 2954 2953 2952 2951 2950 远古代 伏羲01伏羲02伏羲03伏羲0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949 2948 2947 2946 2945 2944 2943 2942 2941 2940 2939 3938 伏羲代 伏羲05伏羲06伏羲07伏羲08伏羲09伏羲10伏羲11伏羲12伏羲13伏羲14伏羲15伏羲16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37 2936 2935 2934 2933 2932 2931 2930 2929 2928 2927 2926 伏羲代 伏羲17伏羲18伏羲19伏羲20伏羲21伏羲22伏羲23伏羲24伏羲25伏羲26伏羲27伏羲28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25 2924 2923 2922 2921 2920 2919 2918 2917 2916 2915 2914 伏羲代 伏羲29伏羲30伏羲3l伏羲32伏羲33伏羲34伏羲35伏羲36伏羲37伏羲38伏羲39伏羲40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13 2912 2911 2910 2909 2908 2907 2906 2905 2904 2903 2902 伏羲代 伏羲4l伏羲42伏羲43伏羲44伏羲45伏羲46伏羲47伏羲48伏羲49伏羲50伏羲51伏羲5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01 2900 2899 2898 2897 2896 2895 2894 2893 2892 2891 2890 伏羲代 伏羲53伏羲54伏羲55伏羲56伏羲57伏羲58伏羲59伏羲60伏羲61伏羲62伏羲63伏羲6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889 2888 2887 2886 2885 2884 2883 2882 2881 2880 2879 2878 伏羲代 伏羲65伏羲66伏羲67伏羲68伏羲69伏羲70伏羲7l伏羲72伏羲73伏羲74伏羲75伏羲76

明清民纪年 公元纪年对照查询

明清民纪年/公元纪年 对照查询 明洪武1年(1368)(戊申)太祖朱元璋 明洪武2年(1369)(己酉)明洪武3年(1370)(庚戌)明洪武4年(1371)(辛亥)明洪武5年(1372)(壬子)明洪武6年(1373)(癸丑)明洪武7年(1374)(甲寅)明洪武8年(1375)(乙卯)明洪武9年(1376)(丙辰)明洪武10年(1377)(丁巳)明洪武11年(1378)(戊午)明洪武12年(1379)(己未)明洪武13年(1380)(庚申)明洪武14年(1381)(辛酉)明洪武15年(1382)(壬戌)明洪武16年(1383)(癸亥)明洪武17年(1384)(甲子)明洪武18年(1385)(乙丑)明洪武19年(1386)(丙寅)明洪武20年(1387)(丁卯)明洪武21年(1388)(戊辰)明洪武22年(1389)(己巳)明洪武23年(1390)(庚午)明洪武24年(1391)(辛未)明洪武25年(1392)(壬申)明洪武26年(1393)(癸酉)明洪武27年(1394)(甲戌)明洪武28年(1395)(乙亥)明洪武29年(1396)(丙子)明洪武30年(1397)(丁丑)明洪武31年(1398)(戊寅)明建文1年(1399)(己卯)明惠帝朱允炆 明建文2年(1400)(庚辰)明建文3年(1401)(辛巳)明建文4年(1402)(壬午)明永乐1年(1403)(癸未)明成祖朱棣 明永乐2年(1404)(甲申)明永乐3年(1405)(乙酉)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明永乐4年(1406)(丙戌) 明永乐5年(1407)(丁亥) 明永乐6年(1408)(戊子) 明永乐7年(1409)(己丑) 明永乐8年(1410)(庚寅) 明永乐9年(1411)(辛卯) 明永乐10年(1412)(壬辰) 明永乐11年(1413)(癸巳) 明永乐12年(1414)(甲午) 明永乐13年(1415)(乙未) 明永乐14年(1416)(丙申) 明永乐15年(1417)(丁酉) 明永乐16年(1418)(戊戌) 明永乐17年(1419)(己亥) 明永乐18年(1420)(庚子) 明永乐19年(1421)(辛丑)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永乐20年(1422)(壬寅) 明永乐21年(1423)(癸卯) 明永乐22年(1424)(甲辰) 明洪熙1年(1425)(乙巳)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德1年(1426)(丙午)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德2年(1427)(丁未) 明宣德3年(1428)(戊申) 明宣德4年(1429)(己酉) 明宣德5年(1430)(庚戌) 明宣德6年(1431)(辛亥) 明宣德7年(1432)(壬子) 明宣德8年(1433)(癸丑) 明宣德19年(1434)(甲寅) 明宣德10年(1435)(乙卯) 明正统1年(1436)(丙辰) 明英宗朱祁镇 明正统2年(1437)(丁巳) 明正统3年(1438)(戊午) 明正统4年(1439)(己未) 明正统5年(1440)(庚申) 明正统6年(1441)(辛酉) 明正统7年(1442)(壬戌) 明正统8年(1443)(癸亥) 明正统9年(1444)(甲子) 明正统10年(1445)(乙丑) 明正统21年(1446)(丙寅) 明正统32年(1447)(丁卯) 明正统43年(1448)(戊辰) 明正统54年(1449)(己巳) 明景泰1年(1450)(庚午) 明代宗朱祁钰 明景泰2年(1451)(辛未) 明景泰3年(1452)(壬申) 明景泰4年(1453)(癸酉) 明景泰5年(1454)(甲戌) 明景泰6年(1455)(乙亥) 明景泰7年(1456)(丙子) 明天顺1年(1457)(丁丑) 明英宗朱祁镇 明天顺2年(1458)(戊寅) 明天顺3年(1459)(己卯) 明天顺4年(1460)(庚辰) 明天顺5年(1461)(辛巳) 明天顺6年(1462)(壬午) 明天顺7年(1463)(癸未) 明天顺8年(1464)(甲申) 明成化1年(1465)(乙酉) 明成化2年(1466)(丙戌) 明宪宗朱见深 明成化3年(1467)(丁亥) 明成化4年(1468)(戊子) 明成化5年(1469)(己丑) 明成化6年(1470)(庚寅) 明成化7年(1471)(辛卯) 明成化8年(1472)(壬辰) 明成化9年(1473)(癸巳) 明成化10年(1474)(甲午) 明成化11年(1475)(乙未) 明成化12年(1476)(丙申) 明成化13年(1477)(丁酉) 明成化14年(1478)(戊戌) 明成化15年(1479)(己亥) 明成化16年(1480)(庚子) 明成化17年(1481)(辛丑) 明成化18年(1482)(壬寅) 明成化19年(1483)(癸卯) 明成化20年(1484)(甲辰) 明成化21年(1485)(乙巳) 明成化22年(1486)(丙午) 明成化23年(1487)(丁未) 明弘治1年(1488)(戊申) 明孝宗朱佑樘 明弘治2年(1489)(己酉)

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明 清 民国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 明(公元1368—1644年) 1368 戊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 1369 己酉二年 1370 庚戌三年 1371 辛亥四年 1372 壬子五年 1373 癸丑六年 1374 甲寅七年 1375 乙卯八年 1376 丙辰九年 1377 丁巳十年 1378 戊午十一年 1379 己未十二年 1380 庚申十三年 1381 辛酉十四年 1382 壬戌十五年 1383 癸亥十六年 1384 甲子十七年 1385 乙丑十八年 1386 丙寅十九年 1387 丁卯二十年 1388 戊辰二十一年 1389 己巳二十二年 1390 庚午二十三年 1391 辛未二十四年 1392 壬申二十五年 1393 癸酉二十六年 1394 甲戌二十七年 1395 乙亥二十八年 1396 丙子二十九年 1397 丁丑三十年 1398 戊寅三十一年 1399 己卯明惠帝朱允溫建文元年 1400 庚辰二年 1401 辛巳三年 1402 壬午四年 1403 癸未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 1404 甲申二年 1405 乙酉三年 1406 丙戌四年 1407 丁亥五年 1408 戊子六年 1409 己丑七年 1410 庚寅八年 1411 辛卯九年 1412 壬辰十年 1413 癸巳十一年 1414 甲午十二年 1415 乙未十三年 1416 丙申十四年 1417 丁酉十五年 1418 戊戌十六年 1419 乙亥十七年 1420 庚子十八年 1421 辛丑十九年 1422 壬寅二十年 1423 癸卯二十一年 1424 甲辰二十二年 1425 乙巳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 1426 丙午明宣宗朱瞻基宣 德元年 1427 丁未二年 1428 戊申三年 1429 己酉四年 1430 庚戌五年 1431 辛亥六年 1432 壬子七年 1433 癸丑八年 1434 甲寅九年 1435 乙卯十年 1436 丙辰明英宗朱祁镇正 统元年 1437 丁巳二年 1438 戊午三年 1439 己未四年 1440 庚申五年 1441 辛酉六年 1442 壬戌七年 1443 癸亥八年 1444 甲子九年 1445 乙丑十年 1446 丙寅十一年 1447 丁卯十二年 1448 戊辰十三年 1449 己巳十四年 1450 庚午明代宗朱祁钰景 泰元年 1451 辛未二年 1452 壬申三年 1453 癸酉四年 1454 甲戌五年 1455 乙亥六年 1456 丙子七年 1457 丁丑明英宗朱祁镇天 顺元年 1458 戊寅二年 1459 己卯三年 1460 庚辰四年 1461 辛巳五年 1462 壬午六年 1463 癸未七年 1464 甲申八年 1465 乙酉明宪宗朱见深成 化元年 1466 丙戌二年 1467 丁亥三年 1468 戊子四年 1469 己丑五年 1470 庚寅六年 1471 辛卯七年 1472 壬辰八年 1473 癸巳九年 1474 甲午十年 1475 乙未十一年 1476 丙申十二年 1477 丁酉十三年 1478 戊戌十四年 1479 乙亥十五年 1480 庚子十六年 1481 辛丑十七年 1482 壬寅十八年 1483 癸卯十九年 1484 甲辰二十年 1485 乙巳二十一年 1486 丙午二十二年 1487 丁未二十三年 1488 戊申明孝宗朱祐樘弘 治元年 1489 己酉二年 1490 庚戌三年 1491 辛亥四年 1492 壬子五年 1493 癸丑六年 1494 甲寅七年 1495 乙卯八年 1496 丙辰九年 1497 丁巳十年 1498 戊午十一年 1499 己未十二年 1500 庚申十三年 1501 辛酉十四年 1502 壬戌十五年 1503 癸亥十六年 1504 甲子十七年 1505 乙丑十八年 1506 丙寅明武宗朱厚照正 德元年 1507 丁卯二年 1508 戊辰三年 1509 己巳四年 1510 庚午五年 1511 辛未六年 1512 壬申七年 1513 癸酉八年 1514 甲戌九年 1515 乙亥十年 1516 丙子十一年 1517 丁丑十二年 1518 戊寅十三年 1519 己卯十四年 1520 庚辰十五年 1521 辛巳十六年 1522 壬午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元年 1523 癸未二年 1524 甲申三年 1525 乙酉四年 1526 丙戌五年 1527 丁亥六年 1528 戊子七年 1529 己丑八年 1530 庚寅九年 1531 辛卯十年 1532 壬辰十一年 1533 癸巳十二年 1534 甲午十三年 1535 乙未十四年 1536 丙申十五年 1537 丁酉十六年 1538 戊戌十七年 1539 乙亥十八年 1540 庚子十九年 1541 辛丑二十年 1542 壬寅二十一年 1543 癸卯二十二年 1544 甲辰二十三年 1545 乙巳二十四年 1546 丙午二十五年 1547 丁未二十六年 1548 戊申二十七年 1549 己酉二十八年 1550 庚戌二十九年 1551 辛亥三十年 1552 壬子三十一年 1553 癸丑三十二年 1554 甲寅三十三年 1555 乙卯三十四年 1556 丙辰三十五年 1557 丁巳三十六年 1558 戊午三十七年 1559 己未三十八年 1560 庚申三十九年 1561 辛酉四十年 1562 壬戌四十一年 1563 癸亥四十二年 1564 甲子四十三年 1565 乙丑四十四年 1566 丙寅四十五年 1567 丁卯明穆宗朱载贺隆 庆元年 1568 戊辰二年 1569 己巳三年 1570 庚午四年 1571 辛未五年 1572 壬申六年 1573 癸酉明神宗朱翊钧万 历元年 1574 甲戌二年 1575 乙亥三年 1576 丙子四年 1577 丁丑五年 1578 戊寅六年 1579 己卯七年 1580 庚辰八年 1581 辛巳九年 1582 壬午十年 1583 癸未十一年 1584 甲申十二年 1585 乙酉十三年 1586 丙戌十四年 1587 丁亥十五年 1588 戊子十六年 1589 己丑十七年 1590 庚寅十八年 1591 辛卯十九年 1592 壬辰二十年 1593 癸巳二十一年 1594 甲午二十二年 1595 乙未二十三年 1596 丙申二十四年 1597 丁酉二十五年 1598 戊戌二十六年 1599 乙亥二十七年 1600 庚子二十八年 1601 辛丑二十九年 1602 壬寅三十年 1603 癸卯三十一年 1604 甲辰三十二年 1605 乙巳三十三年 1606 丙午三十四年 1607 丁未三十五年 1608 戊申三十六年 1609 己酉三十七年 1610 庚戌三十八年 1611 辛亥三十九年 1612 壬子四十年 1613 癸丑四十一年 1614 甲寅四十二年 1615 乙卯四十三年 1616 丙辰四十四年 1617 丁巳四十五年 1618 戊午四十六年 1619 己未四十七年 1620 庚申四十八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元年 1621 辛酉明熹宗朱同校 天启元年 1622 壬戌二年 1623 癸亥三年 1624 甲子四年 1625 乙丑五年 1626 丙寅六年 1627 丁卯七年 1628 戊辰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元年 1629 己巳二年 1630 庚午三年 1631 辛未四年 1632 壬申五年 1633 癸酉六年 1634 甲戌七年 1635 乙亥八年 1636 丙子九年 1637 丁丑十年 1638 戊寅十一年 1639 己卯十二年 1640 庚辰十三年 1641 辛巳十四年 1642 壬午十五年 1643 癸未十六年 1644 甲申十七年

各朝代公元与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各朝代公元与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公元 618年----公元 1999年)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新中国新中国五十一年公元1999年己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十年公元1998年戊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九年公元1997年丁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八年公元1996年丙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七年公元1995年乙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六年公元1994年甲戌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五年公元1993年癸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四年公元1992年壬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三年公元1991年辛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二年公元1990年庚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一年公元1989年己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年公元1988年戊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九年公元1987年丁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八年公元1986年丙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七年公元1985年乙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六年公元1984年甲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五年公元1983年癸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四年公元1982年壬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三年公元1981年辛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二年公元1980年庚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一年公元1979年己未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年公元1978年戊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九年公元1977年丁巳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八年公元1976年丙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七年公元1975年乙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六年公元1974年甲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五年公元1973年癸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四年公元1972年壬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三年公元1971年辛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二年公元1970年庚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一年公元1969年己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年公元1968年戊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九年公元1967年丁未年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干支年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乙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乙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乙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乙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乙酉庚戌辛亥壬

清朝公元干支年份对照表

清朝公元干支年份对照表 顺治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 公元1644年1645年1646年1647年1648年1649年1650年1651年1652年1653年 干支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顺治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 纪年1654年1655年1656年1657年1658年1659年1660年1661年 干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 康熙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公元1662年1663年1664年1665年1666年1667年1668年1669年1670年1671年干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康熙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公元1672年1673年1674年1675年1676年1677年1678年1679年1680年1681年干支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康熙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公元1682年1683年1684年1685年1686年1687年1688年1689年1690年1691年干支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公元1692年1693年1694年1695年1696年1697年1698年1699年1700年1701年干支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康熙四十一年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四十六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五十年公元1702年1703年1704年1705年1706年1707年1708年1709年1710年1711年干支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康熙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公元1712年1713年1714年1715年1716年1717年1718年1719年1720年1721年干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 干支壬寅 雍正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 公元1723年1724年1725年1726年1727年1728年1729年1730年1731年1732年 干支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 雍正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 公元1733年1734年1735年 干支癸丑甲寅乙卯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起讫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都城今地 三皇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约前2070— 前1600 禹安邑山西夏县 桀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 1046 汤亳河南商丘 纣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 前1046—前 771 武王姬发 幽王姬公湦 (sheng)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 代 战国时 代① 前770—前 256 前770—前 476 前475—前 221 平王姬宜臼 赧(nan)王姬延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 206 始皇嬴政 二世赢胡亥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 前206—公元 23 高祖刘邦 孺子婴(王莽摄政)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献帝刘协)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文帝曹丕元帝曹奂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大帝孙权乌程侯孙皓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武帝司马炎愍帝司马邺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元帝司马睿恭帝司马德文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 ③ 304-439 —— 南北朝南朝 宋420-479 武帝刘裕顺帝刘凖(准)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高帝萧道成和帝萧宝融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武帝萧衍敬帝萧方智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武帝陈霸先后主陈叔宝建康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386-534 道武帝拓跋珪平城山西大同 孝武帝元修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孝静帝元善见。。。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文宣帝高洋幼主高恒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文帝元宝炬恭帝元廓长安陕西西安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北周 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静帝宇文阐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文帝杨坚 恭帝杨侑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高祖李渊 哀帝李拀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庄宗李存勖 末帝李从珂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高祖刘暠 隐帝刘承佑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太祖郭威 恭帝郭宗训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④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太祖赵匡胤 钦宗赵桓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赵构 帝昺赵昺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16-1125⑤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天祚帝耶律延禧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景宗李元昊 末帝李睍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太祖完颜旻(阿骨 打)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哀宗完颜亶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71-1368⑥ 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顺帝……妥懽帖睦 尔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太祖朱元璋 思宗朱由检 北京 北京 清 1644-1911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溥仪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表一: 朝代时间都城(今.....)夏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470年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554年周:西周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275年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514年秦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③前202—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 六国④304-439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 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7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289年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⑤902-979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辽907-1125 皇都(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元1206-1368 大都北京明1368-1644 北京北京276年?清1644-1911 北京 北京267年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附注:①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表二: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夏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安邑山西夏县亡于商阳翟河南禹县商①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亳安徽亳州亡于周殷河南安阳周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②镐京陕西西安(亡于大戎)东迁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河南洛阳亡于秦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亡于汉西汉③前202—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魏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晋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亡于魏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亡于晋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赵东晋 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宋十六国④304-439 ——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齐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梁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陈陈 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隋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分裂成东西魏洛阳河南洛 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亡于齐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亡于周西魏535-557 长 安陕西西安亡于周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隋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亡于唐 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后梁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亡于后唐后唐 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后晋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亡于契丹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亡于后周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亡于宋十国⑤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亡于金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亡于元辽907-1125 皇都亡于金(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亡于蒙古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亡于蒙古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1206-1368 大都北京1368年败北,1543年分裂,1600年后降清明1368-1644 北京北京(前期南京江苏南京)亡于清清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迁盛京辽宁沈阳)(顺治前往北京)亡于民国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中华 朝代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