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本次学校的教研活动历时两个礼拜,结束后笔者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反思。归根结底有以下几点小小的体会。首先应该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不断的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假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原先的打算是让学生运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他的1/3。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1/3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1/4、1/5、1/6……等许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片断,是教师用真诚和信任,保住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作品比赞赏一个人本身更有效”。老师对学生折出的1/3给予充分的肯定,打开了全班同学思维的闸门,各种答案层出不穷,高潮迭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欣赏,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异想天开,或者别出心裁,甚至是错误见解。总之,教师要去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所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疑、敢批,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奠定基础。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就使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本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得波澜不惊。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提高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从而忽视了课前的预设,对学生的了解少了,对教材钻研也少了,似乎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这显然,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定,预定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生成,缺乏精心、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因此,可以这样说,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优质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

浅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师伦理学课程论文( 2011-2012 第二学期 1485 ) 题目: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学生姓名:王森浩学号:10120138 任课教师:项建英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 26 日 成绩: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强调身教,即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生的从师之道也强调择善而从,度德而师。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成材的学生往往带有其教师的优良习惯和高尚人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影响. 在古代汉语中,“格”通常指“标准”或“准则”,人格就是为人的标准或准则。《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第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西方古代语言中,“人格”同拉丁文的面具(persona)是同一个词。综合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人格就是人的一种定格,是关于人的一种规定性,即是对人的精神和物质、应然和实然、自然性和社会性之统一整体的抽象和概括,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一生的成长道路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中,教师的教育作用居于首位,每个人生重大抉择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而人格形象则是弘扬教师人格价值、展现人格魅力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1]。教师人格形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道德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如果教师具有一种健全的,乃至高尚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这是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身边,却依然有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品性,甚至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不但自己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反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用心灵来塑造心灵。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它无法取代道德人格的力量;技巧高超、方法纯熟也很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教师的道德人格抗衡。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教师的良好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二、学术人格

请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请给学生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通过不断的从老师、家长、环境中吸收有用的营养,并且把自己有用的经验教给学生,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我们平时会要求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绩,其中的一个要点就是如何做好反思,正如我们教给学生要如何做一个好学生一样,老师的成长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自我剖析,接下来就是个人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作为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尊重,给予别人一定的尊重,相信别人也会给你尊重。但是作为班主任,有时候做事会比较主观,觉得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对的,有人说教师的疑心病很重,对于学生的不信任是常有的时期,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某些事件提出质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你质疑他的次数多了,什么事情都不能很放心的教给他们,处处在一边唠叨也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个学期在班里面出现了男生女生之间的一些情感问题,男生L坐在女生C的旁边,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起交流问题,下课时又总喜欢走在一起聊这个。聊那个,时间一长,两个人就变成了比较好的朋友。在日常与学生的闲聊时,其他学生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了我,我当时只是一笑而过,但心里还是有点疙瘩,在最重要的初三,如果发生“早恋”,那是非常影响学习的一件事情啊!于是就多了一个心眼,每一次都会特别的关注这两个人的动作,表情,也许正因为这种不信任的存在,让其实一些非常正常的行为都会“变味”,只要是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就变成他们是在谈恋爱,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两个人的关系真的“不一般”,于是就决定找他们聊一聊。我把男生L叫到了办公室,跟他把初三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生间在传的他和女生C之间怎么怎么样非常直白的告诉了他,他听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他只是觉得她会是他学习中的一个竞争对手和辅助(被辅助)对象,两个人不过在一些学习、爱好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罢了,其他并没有什么,因此让我放心。我当时还是比较尊重他的想法,只是希望有些行为可以适当的减免,以防止不必要的事情发生,毕竟人言可畏,他也答应我说可以做到。第一次的谈话到此结束,他还是很正常的,于是我就放心了。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很不能理解,那是一节体育课下课,有同学跟我说,他们两个体育课就像消失一样,一起走着走着,人就不见了,整节体育课没有看到过他们,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好几次了。学生的遐想是无边无际的,于是我也没多加思考,加上之前男生的父母电话里跟我说,该男生在家里经常上QQ,开手机找这个女生聊天,每天都弄得很晚,让我这种不信任感更加强烈了,于是直接把那男生叫到了办公室,让他把这个情况跟我说清楚,他告诉我,只不过觉得体育已经拿到三十分了,自由活动的时候跟那个女生探讨一道数学题罢了,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那么为什么已经发生很多次了呢?而且我还发现你居然每天放学都等她一起走,这算什么呀?”我终于忍不住了。但不管我怎么说,他始终觉得跟她只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并不觉得这就是谈恋爱,这就是教师眼中的早恋。最后我把他的家长请来,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行为数落了一遍,我说要把位置换掉,孩子说不要,于是就答应了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说以后不再频繁联系了,但位置能不能不换?我当时也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但之后又一次的事件让我更主观的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那是在公交车上,两个人一起上车,一起下车,关系很近的那种,我看着眼里,觉得其实他们两个并没有断,于是决定第二天一定要把两个人的位置换开,第二天早上我就把他们的位置给换了,但是发现自从换位置的事情发生之后,小孩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开朗的性格一下子变得闷闷的,每天上课会出现发呆的现象,那个女生也似乎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成绩下滑,与老师的沟通也少了,于是就去找了一起搭班的老师共同商量对策,沈老师毕竟是老教师,最终在她的帮助下,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回想这件事情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就是我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主观意愿太强烈造成的,事后跟沈老师聊起,她说道,现在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得到你的尊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改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渊博的知识 2、语言 3、德行 4、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 【关键词】: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语言;德行;现代教学技术一、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教师在传统知识时要有判断、有批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广览群书,积百家知识于一身,才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中的行为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我作为学生时,很注意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于当时我是资智比较好的学生,所以我会有心地去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有的教师对我问题看似不屑一顾,但从他的眼神中得出的结论是: 这个问题他不会。 所以就认为这个教师的水平低,在上他的课时无形中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在我的文化层面上就出现了裂痕。相反,也有很多教师对我的问题给予仔细的解释,同时鼓励我学习上的标新立异,但不能偏离正轨,对这样的教师我有很深的敬意,所以在上他的课的时候,无形中就会加大自己的注意力,对我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作为教师已经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深受学生的喜欢,我觉得这与我的知识结构有关。我读的书虽然不是很多,但很注意知识的积累,并能融入一定自己的层面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我这儿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同时,对学生本身的人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名学生,他从我上他的第一节课时就昏昏欲睡。出于对他的关心,我想我应该适时地帮他一把,但我想我不能伤他的自尊,于是我在一节课的课间对他说:你能问我一个问题吗?我的这个问题很可能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反问我: 人睡觉能学习吗? 他的这个问题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想我的回答是很恰到好处的: 睡觉可以有一定的发明和创造,但必须在有足够的知识和思考的能动力,比如凯库勒,就是在经过深思之后得不到的结构的时候,就是在睡梦中梦到了苯的结构,从而得到了苯的结构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前导,即你睡一年或许只能做一些诞的梦,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痴呆。我的这个学生听后,没有任何语言,但从那起,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上课再也没有睡觉,成绩相当不错,最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后来我想,如果没有读那么多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书,我就不会象上面那样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那么,我想这个学生的结果不会有现在的样子,那我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 另外,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无形之中把学生引入了更高的知识境界,学生也会更加地加入到学习中来。曾经有学生这样说: 老师,您的知识让我们佩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学会欣赏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学会欣赏 摘要:“审美感知”是当前音乐教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音乐课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感知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审美感知;欣赏 有人说:中学的音乐教育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听众。没有了听众的欣赏, 演员的表演也就失去了意义。是的,这句话真正揭示了中学音乐课的意义。而在 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审美感知”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让学生真 正的投入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素质的提高,在 音乐欣赏中学会欣赏,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分述 如下: 一、开宗明义进入音乐的殿堂 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往往对于音乐课充满期待。教师可利用起兴趣,在感 性学习中适当引导理性学习意识,作好“开宗明义”的学前教育。如与学生讨论音 乐是什么样的艺术?对人生有何意义,怎样学习音乐等问题。可以让学生听几段 风格不同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学生熟悉的通俗歌曲等,感受音乐的 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多种层次。再针对一首作品聆听,引导学生:“你听到音乐中什么音乐要素特点,情绪怎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总结出,音乐学习是听觉的学习过程,只有自己用心去听,去感受,才能听到享受到音乐的美;同时音乐具有本身的知识体系,要具有专业的基本素养才能更深入地享受丰富的 音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生 活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学习音乐可以开发智力,训练情商;尤其在当今物质生 活提高的前提下审美素养必须同步提升,跟上时代的发展等。这样的开课使学生 对音乐课学习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初步的体会,在欣赏音乐时能主动的投入。 二、当好向导营造陶醉欣赏氛围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平时喜欢唱唱哼哼的学生,有时在欣赏时却没兴趣,甚至听不进去,为什么呢?主要是听不懂,不理解作品,所以不可能投入。这时教师应该当好向导,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理 解作品,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方式方法很多,关键要找到学生进入音乐的切入点。可以先听音乐片段,或者基本节奏练习,主题旋律模唱,或者乐曲背景描述 等等。如《葬礼进行曲》,从了解肖邦,乐曲的创作背景,主旋律的哼唱等方面 作好充分准备后,再听;听时提出用心感受,想象,情绪变化时举手,音乐起后 课堂气氛应沉寂等要求。听完后讨论体会及展开想象。学生都能感受到沉重,悲 伤的情绪以及乐曲中表现的变化,思念、回忆、向往等,体会到肖邦对祖国的深 厚感情。又如《鳟鱼五重奏》,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鳟鱼》,了解歌曲内容, 风格,再听改编成器乐的主题,辨别演奏乐器,跟着哼唱主旋律,感受基本情绪。再完整听时边听边举手分段,并用笔选好情绪变化的词语,勾出每段主旋律的乐器。听后讨论以上问题,最后让学生联系本曲总结什么是变奏曲,什么是室内乐。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有所感,有所明,从而提高欣赏的效果。 三、动静结合参与性音乐欣赏 体态反应和运动,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活动形态。在欣赏过程中用一些简单 的身体动作,小型的活动把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把静态的欣赏转变为主动

关于我最欣赏的教师精选作文3篇

关于我最欣赏的教师精选作文3篇 欣赏,是一种态度;赏,是一种习惯;欣赏,是一种境界;欣赏,是一种财富;懂得欣赏,了解欣赏,品味欣赏,学会欣赏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人生的真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我最欣赏的教师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我最欣赏的教师精选作文1 时光犹如一匹飞奔的小马,转眼间,我成为您的学生已经有三年了,还记得第一次报导那天,我十分忐忑:班主任教师终究是怎样的呢,凶巴巴的?温柔的?还是铁面无私的?当我看到和颜悦色的您,我安心多了。 王教师,您上课不仅生动有趣,还有许多“机密武器”让我们记忆犹新。记得那天下午,我们小组在综合评比中胜出,您热情的说:“获奖的同学,你们一组到我办公室来领奖品!”下课了,我们几个赶紧跟了去,而我意外的抽到了“夸一顿”。第二天一早的晨会课上,您亲切的对大家说:“昨天有位同学抽到了“夸一顿”这个奖。我的心砰砰直跳,脸都红了,紧张的不敢向前。就在这时,您用和蔼的眼神鼓励道“王恪,请上台吧!”并带头夸奖道:“我觉得王恪的字写地很不错!”接着,四十六位同学挨个表彰了我,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奖品。它不仅让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而且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您的法宝可真别开生面啊! 您还记得吗,上次我管不住自己,上课老讲话,被您严重批评了,还撤掉了光荣的中队委,那时我十分伤心,留下了悔恨的泪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在您的鼓励

下,我又重新站在了竞选的讲台上,赢回了失去的荣誉。您让我明白了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 我珍藏着一份成绩汇报单,因为里面有您为我写的千字寄语,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您对我亲切的关注和无限的期盼。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一定会记住您真诚的建议,时刻提醒自己细致认真地做每件事,百丈竿头,更进一步。 最后,我想敞开心扉告诉您:教师,我真佩服您,你是我最欣赏的好教师,真诚地感谢您为我们付出的智慧和爱。 我最欣赏的教师精选作文 2 我有一个幽默幽默的数学教师。他很会讲笑话。我们班的同学经常被他逗得畅怀大笑…… 他真的很讨学生喜欢。“腾讯都认证啦!” 在我眼里,教师是个特别会变脸的人。当他批改完我们的作业后来教室时,他脸上都胀得红红的,像个老虎似的特吓人——我们明白,这次的作业又是一塌糊涂……但在教师开始进入讲课状态时,就不一样了——雨过天晴,像往常那样先讲一个笑话,活泼气氛……告别了充满数字问习题的数学课堂,迎来了欢声笑语的数学课,这样多美妙。 开学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们与教师相处得很和谐。班上的同学都很谅解教师。他要照顾兼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又要看着我们,真是太辛苦了!每到中午,数学教师会抽空来看看我们有没有不会做的习题目。可每次我们都被物理、英语几门科目的作业紧紧缠住。数学教师基本每次都是很伤心地离开了教室。 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好班主任陈教师说,每天中午我们都要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精品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612617853.html, 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作者:张永慧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7年第10期 2015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中职学校新任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聆听“祝纪景老师的《人文立班》、张勤老师的《眺望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贾青老师的《现在信息化》、廖丽娟老师的《学生心理成长与遇见自己》等精彩的讲座”。这些老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班主任这个称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只有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班级管理民主科学化,班主任工作才会做得轻松自如,同时也认识了很多高水平的老师。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这次培训的感受: 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记得培训的第一天祝纪景老师发言时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生对老师来说是2%,而对家长来说是100%的希望,设身处地地想,我们要高度重视每一个2%。”听到这句话,我顿感班主任的重任。 张勤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中引用教育学家夏丏尊的话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具有: 1.将爱进行到底。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学生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2.时尚无极限。除了衣着打扮要能给学生正确的时尚信息,言谈举止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爱的、亲切的、热情的。比如,可以有意识了解学生中流行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3.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起模范的作用。 培养习惯,塑造优秀人才

教师真正的尊严源于对学生的平等与信任

教师真正的尊严源于对学生的平等与信任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如镜子般映照自己,并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可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堂,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经人推荐,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建议看似浅显,却显现出作者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书中运用的事例与体会将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的形象生动,读完豁然开朗、深受启迪。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位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充满童心并富有爱心,是教师与学生真诚的朋友。他用他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富有内在魅力的思想以及充满深度与韵味的语言彻底征服了我。他提到,“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这正是我一直想要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 自我受教育以来,老师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因而与任何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我总是有自己难以逾越的鸿沟,心理上无法与老师很亲近,会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即使在本科与研究生期间,我的老师和蔼可亲,我也胆怯不敢靠近。在本科期间,有一位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老师课堂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鼓励

学生根据自己对戏剧的理解进行汇报表演,在她的课上,学生畅所欲言,酣畅淋漓,老师进行汇总分析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其思想深度。在她的课上没有明显的师生之分,几乎是我没见过的融洽,因此在我心中,教师就该是这样亦师亦友的存在,我一直渴望自己成为那样的教师,但是却总是怕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却失去了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获得了新的认识。 一、正确追求教师的尊严 刚刚踏入教师岗位,我渴望做学生亦师亦友的伙伴,想要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同时我内心又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获得的学生的尊敬,维护教师的尊严。 在书中,我了解教师真正的尊严,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与感情的依赖。当我们一味在意个人的尊严时反而无法获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当我们放下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提高教育的质量、付出真挚的情感,并注重维护与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奉献给我们全部的爱心与敬意。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尊重,因此可以说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因此我认识到,尽管上一学期我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在其他同学当中的尊严,我要求自己不要当众批评学生。但是在私下里与“学困生”交流时,我可能缺乏对学生思想的尊重,不够了解与体谅学生的困难。其实当我们真正尊重他们的时候,学生就不只当我们是老师。我们获得的也不仅仅是老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母的尊严。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东风小学柳絮 作为教师我到底教什么呢?作为学生他到底学什么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直到我在某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他在文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是呀,在课堂上我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我只重视“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完全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可是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低级的动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下面结合自己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教育。因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教师对于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

响,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慎重,有说服力。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五年级的孩子长大了,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会对你言听计从的孩子了。那么教师要带着真诚、热情、平和,去和学生取得好的沟通,去了解、尊重、信任、理解、欣赏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的知音的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领域,进行有效的探讨,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因为学生们相信他们的老师,这种关系下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心灵的相通使师生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课堂的教学就能够形成生动、民主、合作的氛围,就能够顺利达到预设的目标。 三、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有生命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相遇,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学习尊重差异、尊重生命。由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自身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用。这些细节是微小的、具体的,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些微小的、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切合实际。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一是切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学生上课或者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果这时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雨式的杀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手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面上看,这些学生变得“俯首贴耳”了,其它学生也不敢“蠢蠢欲动”了。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教师的这种行为,对于学生的身心

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老师的这种行为中,学生读到的是这样一些信息:对一个人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一个人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而不考虑别人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同时被惩罚的学生又会在自身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自闭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如是否家里有特殊情况、作业对学生来受难度太大、作业对学生来说太多,如果情有可原,一定要从学生自身的考虑出发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就是学生恶意的不完成作业,那么就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正这一缺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到守时。除了要做到上下班时间不要迟到早退,就连最重要的上每一节课都会发生迟进教室、提前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等这些不良现象也要尽量避免,如果有这种这些行为学生当然不会公然给教师提出来,但教师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作息时间、不随意迟到早退等,学生又怎能把老师的话当作是金玉良言而铭记于心,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切忌工作不严谨。如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以致上课词不达意,枉顾左右而言它,目标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板书混乱,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状态,当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预习复习和相关书面或口头作业时,又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所以在每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教师做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关注青少年儿童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通过进一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践行本法,首先得从尊重学生做起。 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做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后进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尊重学生,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对话、交流是沟通、理解的捷径,教师跟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作冷处理,善于等待。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

教师如何做到欣赏每一个学生

教师如何做到欣赏每一个学生 新郑市薛店镇一初中副校长李小坡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在私下里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是难教,笨到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又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倒还都挺像模像样的!”惊奇替代了鄙薄。偶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我豁然领悟:其实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欣赏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金钥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那即是他成才的方向。教师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欣赏学生是关键。”所以我们不应吝惜激励性评价语,“你真棒!你还能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在期待我”。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还要欣赏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欣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无限生机、无限开创,逆境可转为顺境,腐朽将化为神奇,全面发展才能形成。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学生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生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有些教师讲课时,眼睛往往只看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使这些学生感到受到了冷落;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习惯看着前排的学生,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己不受重视的感觉。 二、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学生具有哪些本质属性?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 (一)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 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表现在: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对心理的研究表明,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本身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如遗传因素、分娩异常、发育迟缓,各种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对学生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而外源性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同于内源性因素,具有间接、隐蔽、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对在校生来说,社会因素由于学生用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时间同家庭、学校相比毕竟相当有限,其影响还不是决定性的。家庭因素相对于社会因素,其影响力要大。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由于血缘的关系,学生从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长辈那些接受的影响直接而细微,容易形成定式,不易改变。 心理健康问题为人们普通关注是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也就越加突显。 作为社会对人类健康观念的重新认识的一种结果,心理健康对在校生的成长有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校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受益者,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目前,我国在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之高、范围之广,这是必然的现象。因此,从家长到学校、社会都相当重视,有关的研究也相当热烈。本文主要就教师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以尝试揭示其中的关系。 1

学校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舞台。学校办学思想、文化氛围、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及教师的素质直接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个性发展、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由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培养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成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师的素质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称之为教源性心理问题。 对学生心理问题,过去我们一向过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源性因素不被重视。不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也往往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有问题到教师身上找原因,这种观点难以被人接受。但实际情况却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定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过滤,剔除不合胃口的,吸收与自己情趣相近的,使自己逐步向自己喜欢的教师靠近,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这个道理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老师的笔迹都可以学得维妙维肖。 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但教师人格特征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如: 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共享喜爱和感情,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于激励、生动活泼、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课堂上更能控制学生活动, 2

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学会欣赏你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需求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在你与孩子的交往中,适当地称赞孩子,会增加这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孩子的存在价值也就会被肯定,使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称赞他。”看一个人就像看一幅作品,如果你总想着他的不是,你就会觉得他全身都是毛病;但若是你想欣赏它,你会觉得它每一处都美,关健是要学会欣赏。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夸张的称赞,真诚地赞美,会使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家长、老师对他们的称赞、欣赏,他会在受表扬的这些方面全力以赴,更加努力,表现也就会更好。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见学会欣赏,是教师教学的金钥匙。 我班的瞿某是一个学习一般,习惯不好的同学:抽屉里堆满了垃圾,书本常常不见,字迹凌乱不堪,不分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常常打断别人答题思路,……这样一个每天犯小错误的孩子,是被老师、同学讨嫌的对象,那他的身上有没有优点呢?经过仔细观察,他也有一颗渴望上进,渴望被老师称赞的心。如果从这方面入手,也许能使瞿铭进步起来。于是,每天我都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表扬。有一次讲练习册上的一篇课外文言文,介子推和管仲的故事,故事远及春秋。学生很陌生,我就让学生自己查《古汉语词典》解决字句含义,有疑难可小组讨论,同学们大多愁眉苦脸地低头翻弄着书,只有瞿铭小组有说有笑,……我走过去一听,是瞿铭在讲文中故事,只见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周围同学都听的津津有味。我问他怎样知道的,他说,他喜欢看书,《春秋》早看过了。我心一喜,何不让他给全班讲,既帮助大家学这篇古文,又借此表扬他,还可激励大家读课外书的兴致。这节课,瞿某成了大家的焦点,同学们的目光中充满了称赞和欣赏,当然少不了我的大力表扬。这以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在学习上,在纪律上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哪怕是一丁点进步也不放过表扬他的机会,经常欣赏他,对他怀有好感和信心,孩子受到鼓励,就能发挥积极性和潜力,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他和同学们争着介绍古诗文的背景及作者,让我帮他订阅杂志,不断向我借书看,他认真完成作业,尽量工整书写,课堂积极发言,主动帮我改听写,还总是提前背完古诗文,成为班上的“背诵之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纪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见,称赞、欣赏你的学生能取得多么大的效果呀!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适当欣赏、称赞学生,能增强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取得长足进步。我班的朱同学是一个作业拖拉,经常抄作业,上课时常分心走神,整天看游戏书的学生。长此以往,成绩不理想,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后进生。有一次,我在讲完《归园田居》一课的时候,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先背诵然后再检查。三分钟到了,我便让能背诵的同学举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