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英文名:Nutcracker Syndrome

科室:泌尿外科,肾脏内科

症状:血尿,紧张,腹痛,水肿,疼痛,充血,出血,蛋白尿,腹痛,紧张,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征,静脉侧支循环建立,静脉回流障碍,静脉曲张,疲劳,妊娠蛋白尿,输尿管扩张,输尿管疼痛,水肿,疼痛,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腰部疼痛,. . .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胡桃夹现象”最早于1937年由解剖学家Gmnt加以描述,是指无症状性的左肾静脉扩张。1971年Chait等首先使用“胡桃夹”一词,1972年Schepper等首先报道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左肾静脉正常解剖结构与胡桃夹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右肾静脉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后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比右肾静脉长。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充填,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形成80-100°夹角,当夹角小于16°时则可能出现NCS的表现。分型:根据左肾静脉解剖位置的特点,NCS可以分为2种类型:前NCS和后NCS。

前NCS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穿过,并受到压迫。

后NCS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穿过,并受压于腹主动脉和椎体。后NCS是较为常见的左肾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人群中异位的左肾静脉发病率为1.0%-3.2%。

左肾静脉受压迫的解剖学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主动脉夹角或问距太小:正常间距为10-20mm,正常夹角25-60°,平均为45°,而某些患者夹角可以减小到6-25°,间距缩短为2-8mm。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通道相对变小,致使正常通过其间然后汇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影响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位置过低: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间形成25-60°夹角。如果该动脉起源位置过低,低于L1水平,就可能使该夹角变小,使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回流受阻,肾静脉内压增高、扩张,形成左肾淤血。

Treitz轫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十二指肠横部的正常解剖关系是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中,并被Treitz韧带所固定,并在L3前面横过。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形成夹角,十二指肠横段则位于这个夹角之间。由于Treitz韧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使该夹角内器官的压力增大,即可引起左肾静脉压迫的症状。

获得牲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为消瘦,体重迅速下降等。腹部、盆腔手术摘除某些脏器后,造成后腹膜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减少,内脏下垂腹壁松弛。腰椎前突过度,多见于脊柱畸形和手术等造成长期躯体过后伸位,可使夹角变窄,左肾静

脉受压。

青春期肾静脉压追综合征:当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时,可使夹角变窄,左肾静脉受压,淤积的静脉血在静脉窦与肾盏之间形成异常交通或因肾盏穹隆部静脉窦壁变薄破裂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而成为出血的原因,可以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2临床表现

血尿:左肾静脉受挤压后可扩张淤血,黏膜下静脉窦压力升高,造成破裂出血。淤血的静脉血管与肾的尿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肾盏穹窿部黏膜的炎症、水肿等原因引起非肾小球性出血。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增高是产生血尿的主要原因,98%的正常人压力差<1mmHg(1mmHg=0.133kPa),当压差>3mmHg时会出现血尿。

疼痛:疼痛是生殖腺静脉系统疼痛综合怔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腰部疼痛,同时可以放射到大腿中后部。

蛋白尿:Lee等认为由于静脉压高导致肾小球滤过蛋白增加,当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导致蛋白尿。但蛋白尿的具体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慢性疲劳综合征: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升高,导致肾内血管床充血,从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致。

左肾静脉受压影响生殖静脉出现的症状:男性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左肾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增高必然影响从下方注入回流的左侧精索静脉。因此对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常规行无创的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受压也可影响女性生殖系统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盆腔不适和月经增多等症状。妊娠期血尿:妊娠可加重左肾静脉的压迫,出现血尿或血尿加重。妊娠出现血尿

患者应考虑到NCS的情况并加以鉴别诊断。

儿童蛋白尿:儿童期蛋白尿可以是胡桃夹综合怔的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儿童胡桃夹征为青春期的暂时现象,预后良好。因患儿随年龄增长,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可使淤血得到改善,同时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周围脂肪组织增加,均使肾静脉局部受压程度缓解,血尿随之消失,无需特殊治疗。但鉴于某些诱因如剧烈运动、感冒可诱发血尿或使血尿反复发作,故应避免上述诱因,使儿童顺利成长度过青春期。

3诊断

胡桃夹现象与NCS是不同的概念。Shin等认为“胡桃夹”作为解剖结构并不一定引起临床症状。有些学者认为胡桃夹结构也许属于正常的解剖变异。因此NCS 诊断是排他性诊断,即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能够证明存在“胡桃夹”结构,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临床症状的病因。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指标为:

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源性(即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大于90%)。

尿中钙排泄量比正常(Ca/Cr小于0.20)。

膀胱镜检查为左侧输尿管喷血。

肾活检正常或轻微病变。

腹部B超、CT和MRI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扩张。

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测压证实左肾回流障碍,左肾静脉压与下腔静脉压力差在4mmHg以上。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尿的病因。

NCS诊断的“金标准”是左肾静脉造影,测量其远端与下腔静脉的压力差>0.49kpa以上,即可确诊。但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相比之下B超检查方便易行,

应作为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多普勒B超检查在仰卧位、直立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受压的左肾静脉内径扩张3倍以上即可确诊。

4治疗

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3种形式。

保守治疗:Kaneko等认为轻度无症状血尿者、年龄小于18岁的年轻患者倾向于保守观察治疗,至少观察2年时间。Ali-El-Dein等也认为间断性疼痛伴或不伴有镜下血尿(无贫血)的患者,可以暂不予治疗,继续临床观察。随着年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增大,内含脂肪等组织增多,血尿可自行缓解。患者平时睡眠时可行侧卧位,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错位,减轻左肾静脉受压程度。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左肾静脉压迫、减轻左肾静脉血液瘀滞。由于绝大多数NCS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故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Stewart等提出的手术适应证如下:

经2年以上观察或内科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出现并发症,如腰部酸痛、头晕乏力等。出现肾功能损害、慢性疲劳综合怔或精索静脉曲张并影响生育功能。常见手术方式如下:

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

自体肾脏移植术。

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

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撑术。

其他手术方式如人工血管左肾静脉、大隐静脉旁路术、下腔静脉转流术、卵巢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精索内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脾静脉左肾静脉端侧吻合

术等。

腹腔镜下行肾脏自体移植术、左肾静脉外支架置入术、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腹腔镜下行腹膜后肾切除体外修复后再植术、腹腔镜下脾静脉左肾静脉端侧吻合术等术式越来越常见,与开放手术相比,在腹腔镜协助下解除左肾静脉受压创伤小、恢复快。

介入治疗: 与手术治疗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同时介入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已行手术治疗后再发狭窄的患者。考虑到NCS患者一般年龄较小,生存期较长,要求支架支撑作用时间较长,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存在不同观点。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进步,采用介入方法治疗NCS已成潮流趋势,并最终有可能取代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整理)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entrapment syndrome),它是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所成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现象,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972年Schepper首先报告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病因学 解剖学上,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并行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前者位于右侧,后者位于左侧。肠系膜上动脉(SMA)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与其形成夹角。右肾静脉直接注入IVC,而左肾静脉(LRV)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SMA所成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IVC。正常时此夹角为45O~90O,其间充塞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使LRV不致受到挤压。但当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此夹角变小,使LRV受压,引起左肾静脉高压,此称为“前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98%的正常人IVC与LRV压力梯度<0.13kpa(0.973mmHg),患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时压力梯度≥0.40kpa(3mmHg)。也有文献报道了另一种少见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并未穿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而是从腹主动脉后方穿过汇

入下腔静脉,因受到腹主动脉的压迫而出现左肾静脉高压,因而又称之为“后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2、病理学 左肾静脉受压后肾静脉高压是产生血尿的主要原因。左肾静脉受压,使肾及其周围静脉淤血,淤积的静脉血最终造成肾盏薄壁静脉破裂出血,血液进入集合系统和肾盏穹窿出现血尿。同时,左睾丸静脉、左卵巢静脉以及部分盆腔静脉由于回流受阻而淤血,肾静脉淤血还可影响肾间质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使尿中α1微球蛋白增高,出现蛋白尿。 3、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到40岁的男性,儿童年龄分布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男:女=24:5。主要表现无症状血尿的发作和蛋白尿。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也可在剧烈运动或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可有左侧腹痛和腰酸、腰痛,头晕、乏力。男性精索静脉曲张,女性痛经,不规则月经出血,成年男性性功能障碍,称谓生殖静脉综合征(由于引流入LRV的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淤血所致),因而对于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慢性盆腔炎症患者,应想到左肾静脉压迫可能。有些儿童可以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偶有伴发十二指肠受压迫(SMAS)而发生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妊娠可使症状加重。本病的临床表

胡桃夹综合症

专业资源]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者:李鸣文章号:W059154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entrapment syndrome),它是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所成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现象,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972年Schepper首先报告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 病因学 解剖学上,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并行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前者位于右侧,后者位于左侧。肠系膜上动脉(SMA)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与其形成夹角。右肾静脉直接注入IVC,而左肾静脉(LRV)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SMA所成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IVC。正常时此夹角为45O~90O,其间充塞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使LRV不致受到挤压。但当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此夹角变小,使LRV受压,引起左肾静脉高压,此称为“前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98%的正常人IVC与LRV压力梯度<0.13kpa(0.973mmHg),患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时压力梯度≥0.40kpa(3mmHg)。也有文献报道了另一种少见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并未穿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而是从腹主动脉后方穿过汇入下腔静脉,因受到腹主动脉的压迫而出现左肾静脉高压,因而又称之为“后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2 病理学 左肾静脉受压后肾静脉高压是产生血尿的主要原因。左肾静脉受压,使肾及其周围静脉淤血,淤积的静脉血最终造成肾盏薄壁静脉破裂出血,血液进入集合系统和肾盏穹窿出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英文名:Nutcracker Syndrome 科室:泌尿外科,肾脏内科 症状:血尿,紧张,腹痛,水肿,疼痛,充血,出血,蛋白尿,腹痛,紧张,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征,静脉侧支循环建立,静脉回流障碍,静脉曲张,疲劳,妊娠蛋白尿,输尿管扩张,输尿管疼痛,水肿,疼痛,下腔静脉综合征,下腰部疼痛,. . .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左肾静脉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胡桃夹现象”最早于1937年由解剖学家Gmnt加以描述,是指无症状性的左肾静脉扩张。1971年Chait等首先使用“胡桃夹”一词,1972年Schepper等首先报道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左肾静脉正常解剖结构与胡桃夹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右肾静脉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行于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后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比右肾静脉长。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充填,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形成80-100°夹角,当夹角小于16°时则可能出现NCS的表现。分型:根据左肾静脉解剖位置的特点,NCS可以分为2种类型:前NCS和后NCS。

前NCS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穿过,并受到压迫。 后NCS是指左肾静脉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穿过,并受压于腹主动脉和椎体。后NCS是较为常见的左肾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人群中异位的左肾静脉发病率为1.0%-3.2%。 左肾静脉受压迫的解剖学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主动脉夹角或问距太小:正常间距为10-20mm,正常夹角25-60°,平均为45°,而某些患者夹角可以减小到6-25°,间距缩短为2-8mm。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的通道相对变小,致使正常通过其间然后汇入下腔静脉的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影响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位置过低: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间形成25-60°夹角。如果该动脉起源位置过低,低于L1水平,就可能使该夹角变小,使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回流受阻,肾静脉内压增高、扩张,形成左肾淤血。 Treitz轫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十二指肠横部的正常解剖关系是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中,并被Treitz韧带所固定,并在L3前面横过。肠系膜上动脉在相当于L1平面由腹主动脉分出后向下走行,与腹主动脉形成夹角,十二指肠横段则位于这个夹角之间。由于Treitz韧带过短,悬吊位置过高,使该夹角内器官的压力增大,即可引起左肾静脉压迫的症状。 获得牲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为消瘦,体重迅速下降等。腹部、盆腔手术摘除某些脏器后,造成后腹膜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减少,内脏下垂腹壁松弛。腰椎前突过度,多见于脊柱畸形和手术等造成长期躯体过后伸位,可使夹角变窄,左肾静

“胡桃夹”综合征的超声诊断要点_59

胡桃夹现象也称为胡桃夹综合征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过小引起左肾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及体型瘦长者。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肉眼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血尿多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傍晚出现,但是随着年龄增大,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小儿胡桃夹性血尿占儿童血尿的33%,成为儿童血尿较为常见的病因,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图1: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静脉解剖图 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一般为45°~60°,其间填塞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后等组织,左肾静脉并不受压; 但如果夹角变小,左肾静脉受压,会导致左肾静脉及肾周围静脉、生殖静脉等发生淤血,淤血的静脉系统与泌尿收集系统之间发生异常交通或因肾盏穹隆部静脉壁变薄破裂而引起非肾小球血尿;同时由于左肾静脉压力升高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 超声表现 胡桃夹综合征的超声表现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小,当夹角小于35度,左肾静脉受压变窄、远心段增宽。 仰卧位左肾静脉扩张处与狭窄处管腔前后径比值大于3,或脊柱后伸位20分钟后此比值大于4,扩张的静脉内偶尔可探及血栓。 CDFI: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血流束变细,紊乱,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部分患者可见五彩血流信号,而狭窄远心段流速明显减慢,频谱低平。 有时左肾静脉扩张的同时还可探及侧支循环,若侧支循环发达,血液流通正常,就不会出现血尿。有时还伴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平卧位平静呼吸精索静脉内径大于等于2mm)。图5:受压的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0.12cm,远心端1.01cm,比值为8.4

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导语:有些人在上厕所小便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出现血尿,但是不是特别明显,后来去医院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患上了胡桃夹综合征,那么到底胡桃夹综合 有些人在上厕所小便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出现血尿,但是不是特别明显,后来去医院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患上了胡桃夹综合征,那么到底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了解一下胡桃夹综合征这个病情是否很严重。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phenomenon)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人体的血管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一样,是有一定走向的。左肾静脉行走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条动脉构成40~60度的夹角,左肾静脉刚好通过此夹角。从解剖上看,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始能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较右肾静脉长。正常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所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当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左肾静脉在这个夹角中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会受到挤压,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易发现。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受压致肾静脉高压,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在上厕所小便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出现血尿,但是不是特别明显,后来去医院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患上了胡桃夹综合征,那么到底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了解一下胡桃夹综合征这个病情是否很严重。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phenomenon)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人体的血管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一样,是有一定走向的。左肾静脉行走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条动脉构成40~60度的夹角,左肾静脉刚好通过此夹角。从解剖上看,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则需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始能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较右肾静脉长。正常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所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当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

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左肾静脉在这个夹角中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会受到挤压,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其中无症状肉眼血尿更易发现。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受压致肾静脉高压,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淤血而出现肋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加重。另外男性还能发生精索静脉曲张,出现左侧睾丸痛;女性主要表现为左下腹疼痛。此外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此病的诊断标准为:一侧肾出血;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性;尿中钙排泄量正常;膀胱镜检查为左侧输尿管口喷血 或血性尿;腹部彩超或CT检查可见左肾静脉扩张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知道了胡桃夹综合征是什么意思了吧,如果你在排尿的时候发现自己会出来血尿或者是女性经常发现左下腹疼痛的话,就要警惕一下,看是不是患上了胡桃夹综合征,如果是患上了胡桃夹综合征的话,一定要积极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