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生态调查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地理特征因素

木渎镇在太湖东侧,苏州西郊之丘陵盆地之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其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镇西北有驰名中外的灵岩山、穹隆山、天池山、玉峰山、天平山,镇南有清明山、七子山、尧峰山、凤凰山、花园山、和合山。木渎镇区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天平山外)由西向东呈缓倾斜之势。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全镇地形高一般为2—5 米。

(2)气象气候因素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89 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9%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 9 毫米,平均无霜日为243 天,平均气压时1016.2 毫米, 全镇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历年平均风速为3.9 米/ 秒。

(3)水文因素

全镇地表水有源于太湖的胥江河东西横贯镇境内,由西向东流入苏州市横塘镇,镇中还有发源于光福铜坑的香溪河,汇流至胥江河,全镇平原地河道纵横交叉。

(4)土壤因素

境内土壤,绝大多数是人类长期耕作熟化所形成的农业土壤,自然土壤极少。沿江芦苇、叶草丛生的滩地,属草甸地,形成年代只有四五十年或者更短。全区土壤以水稻土、黄棕土、沼泽土和石灰岩4种类型为主。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水环境质量:区域暴雨多集中于每年5~9 月份的汛期。本地区位于太湖、长江流域下游,地势低洼,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其特点是上游区地势低洼,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下游区临江,易受台风暴潮袭击。灾害的主要有梅雨和台风雨。此外,局部片区河网水体污染严重,可供水源受水质影响难以满足用水要求,已呈现水质型缺水。

b、空气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9,优于上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比例达到90.14%,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木渎镇降水pH范围在3.18~6.92之间,pH年均值4.18,酸雨发生频率为82.89%,酸雨发生频率比上年增加13.78个百分点。

c、声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6分贝,低于55分贝,质量等级为良。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6分贝,评价等级为好。

(2)人工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公路环境:干路交叉口不通畅:苏州市的大部分拥堵的交叉口都是平路交通和环路出入口交叉,使得道路情况变得复杂,造成交通的混乱。比如木渎镇新华路由于周边属于新华村拆迁范围,多年来道路一直处于破坏状态,虽然有部门做一些短暂的维修,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有重型车辆路过后,或者1、2个月后,路面又变得坑坑洼洼,特别是下雨天,路面道路积水严重。

b、农田环境:

1.木渎区内耕地总量逐年减少,人地矛盾逐步显现。

现有耕地数量较少。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而尧峰村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农田的土地征用较多。2.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土壤质量不高

长期传统的耕作经营方式造成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星分散和耕地细碎化分布。农用地利用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分散化经营模式影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根据土壤等级调查,土壤等别大都在二等-五等,等别不高,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低产田,影响农田产出效益的提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1)社会经济概况

木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年,全镇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 ;第三产业增加值31 亿元,增长31.36% ,一、二、三产之比为0.3:51:48.7 ;实现国地两税销售(开票)收入256 亿元,增长15.2% ,其中工业销售(开票)收入154 亿元,增长15.8%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 亿元,分别增长21.76% 和17.09% ;镇级可用财力3.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 元。

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9 元,增长12.09% ,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2.5 元,增长11%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41.2 亿元,人均储蓄 5.28 万元,人均增长12.58% 。(增长数是与2007 年相比)

(2)土地利用现状

木渎镇土地总面积7459.38公顷,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6.63%,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0.62%,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2.74%。

城镇建设用地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共27.96平方公里,总人口21.70万人,人均用地128.87平方米。镇区主要分为五大片区:穹窿、藏书、老镇区、新区、金桥工业园。

b、居住用地

总用地为908.28公顷,人均41.86平方米。其中动迁安置房用地四处、为打工者服务的集宿区三十多处(其中条件较好的四处)、各类学校十二所。

c、公共设施用地

总用地为250.63公顷,人均11.55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金山路、中山路沿线。初步形成四大商圈:香港街传统类商圈、金枫路创意类商圈、长江路物流市场类商圈、凯马汽车城。

d、工业用地

总用地为813.73公顷,人均37.5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木渎新区和金桥工业园,藏书片区沿苏福路有少量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木渎新区的金枫工业园,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桥工业园。

(3)农村环境

在木渎镇部分的农村区域,部分废品收购站经营者,将收购来的大量废品、杂物擅自堆放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其中将收购来的地沟油垢桶集中堆放在路边,不但污染周边环境,且油桶内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重点生态区调查

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镇。木渎镇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保护第一,才能延续千年古镇的文脉,保住木渎的历史之根。为保持古镇保护区周边的生态农田环境和真山真水的特色以及其与灵岩山互为依托密切关系,木

渎古镇保护区范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包括古镇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完整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沿河风光带等。主要指山塘街、下沙塘、西街、下塘街和南街等沿街沿河以及吴家场、陆家场、中市街、双桥(斜桥和朱巷桥)等传统风貌较为集中的地段。重点保护区显的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立面、台基、街巷界面、道路铺地及绿化、小品等。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改善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更新生活设施。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相协调,保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目前重点保护区占地约34公顷,古建筑为(建筑面积33717平方米)加上已修缮开放景点榜眼府第、古松园(含姚建萍刺绣艺术艺术馆)、羡园(严家花园)、虹饮山房以及明月寺等景点(建筑面积13073平方米)共占地为362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790平方米,近几年又修复了姜窑天主教堂,西街严国馨(严家淦祖父)故居等历史建筑以及对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小日晖桥等桥梁驳岸进行修复整治,确实是一项既艰难又十分繁复的工程。

五、风土人情调查

木渎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吴文化底蕴深厚,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 处。1983年以来,木渎先后投资2亿多元加快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打响了“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姑苏十二娘”旅游文化品牌。木渎所处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果蔬湖鲜饮誉四方。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答案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 .马尾松林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 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 2和碳水化合物 D. 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4.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 .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 .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 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 C ) 6.a 、b 、c 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 与b 、b 与c 为捕食关系 D .a 与c 为竞争关系 7.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 —生产者、b —分解者、c —原核生物、d —蓝藻、e —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 ) 8.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Odum 对佛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 —R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 .④营养级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9.2008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 .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解析: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 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裕等。根据能量传递 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 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 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面小编整理了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一 一、调查方法: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

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浅括。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两个层面,即如何思考和如何做。生态学研究需要先对自然界或实验室中的生态现象进行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再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综合,然后用数学模型找出生态学规律。最后本文就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学,研究方法,展望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y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ecology. Any researches include two factors that are how to think and how to do. When studying ecology, we ne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ecological phenomena, then analysis the data .Finally, use mathematical models to find the law of ecolog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prospect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research . Key words: Ecology, Methodology , Prospect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根据已有理论,提出科学问题。然和通过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归纳法予以系统分析。再根据研究结果,演绎新的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判断这一过程成功与否。从50年代开始,生态学研究方法一方面趋向专门化,针对不同对象和问题,设计了各种专用的方法技术;另一方面是强调系统化,表现是为各类生物系统制定出生态综合方法程序。生态学研究的专门化与系统化同时并进,彼此汇合,是学科方法体系日趋成熟的标志。下面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阐述。 一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 1 基本逻辑:归纳与演绎 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或然关系(即非确定性的相互关系)的推论过程。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到归纳法,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Francis Bacon是归纳逻辑的奠基人的《新工具论》(1620)。他提倡通过归纳事实,产生低级的理论,再由低级的理论上升到高级的理论,最后形成公理,从而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他的逻辑方法是对中世纪欧洲神学欺人自欺的演绎逻辑的反动,并且是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论。归纳法在现代数学中的代表是概率统计。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是超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环境生态学期中考试 样方调查报告 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班 调查人员:第四组(马秀、李欣、张孟易、梁崇权、吴京珉、陈潮、周莎、黎一樊)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05号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绿化区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二、调查工具。 皮尺、卷尺、手机 三、调查方法及用具。 1 样方大小 表1 样方大小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大小设置10*10 2*2 2 样方数量 表2 样方数量分布表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数量设置1*(10*10) 1*(2*2) 因本次调查选取调查地点不合适,故选取乔木样方内只有一个小样方内长有灌木。 3 样方布设 3.1样方布设原则。 样方布设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 (2)自然性:人为干扰、动物干扰少,长时间未被破坏。 (3)可操作性:易于调查取样,避开危险地段。 3.2 样方布设图示

如图1.1 乔木 灌木 图3.1 样方布设 四、调查地点及对象描述 1 调查地点 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前草地近校园公路处 2 调查对象 样方内乔木和灌木 五、调查内容和指标 1 调查指标如表5.1 胸径:胸高处的直径,仅应用于乔木的测量。 枝下高:指的是从地面到第一层分枝点的高度。 基径:其测量基准点为树木地面根颈部位的树干直径。 冠幅:指树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 盖度: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高度:植物最高处到地面的距离。 2 调查内容 如表3。

表3 乔木样方调查内容数据记录与计算 编号植物类 型 胸径 (cm) (由 周长 得出) 枝下 高(m) 根颈 处周 长 (cm) 基径 冠幅 (m2) 投影 面积 (m2) 盖度 周长 (cm) 高度 (m) 1 行道树 5.73 1.5 24 7.64 0.3 2 2 4.09% 18 5 2 桂花树 5.7 3 1.47 21 6.69 0.38 2. 4 4.91% 18 4 3 桂花树7.01 2.5 27 8.60 0.29 1.8 3.68% 22 4 4 行道树 6.21 1.9 2 5 7.9 6 0.16 1 2.04% 19.5 5 5 桂花树 3.34 1. 6 15 4.78 0.19 1.2 2.45% 10.5 3 6 桂花树 3.50 1.78 14 4.46 0.16 1 2.04% 11 3 7 芭蕉树17.20 3 68 21.66 0.56 3.5 7.16% 54 7 8 桂花树 5.10 1.6 22 7.01 0.25 1.6 3.27% 16 4 9 桂花树 6.05 1.4 22 7.01 0.32 2 4.09% 19 4 10 桂花树 5.73 1.4 20 6.37 0.32 2 4.09% 18 3 11 桂花树 4.46 1.26 21 6.69 0.22 1.4 2.86% 14 4 12 桂花树7.64 1.45 27 8.60 0.48 3 6.13% 24 4 13 桂花树 4.46 1.46 17 5.41 0.16 1 2.04% 14 3 14 行道树7.01 1.42 20 6.37 0.29 1.8 3.68% 22 5 15 香樟树16.88 2.5 63.5 20.22 1.43 9 18.40% 53 10 16 桂花树 3.50 1.3 16 5.10 0.19 1.2 2.45% 11 3 17 行道树 4.78 1.81 22 7.01 0.00 0 0.00% 15 5 18 行道树 5.73 2.6 24 7.64 0.00 0 0.00% 18 5 19 桂花树 3.82 2.5 18 5.73 0.00 0 0.00% 12 4 20 行道树10.83 1.44 39 12.42 0.80 5 10.22% 34 7 21 行道树7.64 1.82 28 8.92 0.64 4 8.18% 24 6 22 行道树13.69 1.27 46 14.65 0.64 4 8.18% 43 7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水环境生态调查评价

校园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环境,而校园景观湖是校园生态建设中的绿色建设基地,具有减弱热岛效应、景观多样性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和自然教育标本等重要意义。这里对校园两人工个湖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评价。青蓝湖、显微湖位于校园西南侧,相隔不远,是学生休闲放松的一片静谧之地。调查评价如下表: 经小组调查与评价,我们认为两个湖泊从生态存在以下问题,针对问题我们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1)青蓝湖中心亭的通道由于饲养原因,被拦住了,湖边设施本来就不多,没能发挥出人水和谐的水环境生态效益,只是一个摆设。 (2)水体周围建了人性化的设施,有游憩的秋千,及座椅。但树木及灌丛数量面积仍然很少,可能与学校面积小有关。 (3)没有专门人员维护管理:只有针对野生动物的管理员,水的更换周期长,主要也是因为水体自净能力差,没有天然生物链进行物质的循环流动。底泥的疏通没有按期,如果底泥污染程度严重,那么很难通过换水改善水体质量。废弃物的打捞工作也要定期进行避免水质恶化。 (4)由于野生动物的饲养,湖水流动更新速度慢,底泥的积累。使水体透明度很弱,一些水生生物难以生长。一些游客和路人还会投放些食物,应严格禁止此举,事物的腐烂会加重水质恶化。所以,水生动物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放或捞出。 (5)水流动性差,溶氧量低,污染物易聚集。增加水泵以增加水体富氧量。 (6)水源直接用自来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建议建立雨水收集处理机制,将雨水作为补给水源。

附上:一些材料,毛毛你看看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生态学实验调查

实验二城市人口分析——人口在城市内的迁居问卷调查 一、概述 城市人口迁居指的是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城市人口迁居有时也称城市内的迁移。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迁居会使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城市出现人口空间、社会空间、功能空间的地域性分化,城市内住宅位置的变化在改变城市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移动以其所具有的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结构上的选择性对迁入、迁出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人口移动直接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总量,并通过转移生育间接影响两地的人口数量对比;其次,人口移动所可能引起的生育行为变化将改变两地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由此,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发展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另外,人口移动将改变两地的人口结构。人口移动导致的人口空间结构变化有两种情况:集聚性的迁移将会强化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状况,而扩散性迁移则使人口分布趋于平均。人口和劳动力的区域流动还可对地区差距产生影响。 人口移动对生态环境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生态脆弱地区,人口的入迁可能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农业移民中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但也有少量因人口入迁后对生态环境加以科学治理而使其得到改善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通过对一个区域(如工业区、街区等)人口与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讨论,有助于了解人口这一因子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城市人口容量的界定提供理论支持。 三、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1.满意度调查 (1)工作与生活空间的满意程度 (2)绿化面积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3)用水现状与质量的满意程度 (4)休闲空间的满意程度 (5)空气等其它生态因子的满意程度等 2.迁居者的属性特征调查 (1)经济属性特征 调查发生迁居的居民住户家庭月均收入情况 (2)家庭结构特征 调查二代三人户、二代四人户、三代五人户、三代四人户、三代五人户等各种类型家庭的比例。 (3)职业结构特征 调查工厂、公司类和商店类单位、科研、文教、卫生类单位、机关单位等从业人员比例。 (4)教育水平特征 调查初、高中受教育者、受过大专和本科以上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 3.人口迁居特征

校园生态系统调研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一、概述 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由校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组成一个较特殊的城市校园生态系统。 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的概念应理解为:学校良好可持续发展,校园生态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教学、师生员工的生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形成良性循环、流动和交流;功能高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和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自然、技术、教学等充分融洽;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校园生物的健康和成长不受不良影响等。 二、实验原理 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三、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测量尺、计算器等。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拟定调查提纲,按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列出如下调查提纲。 1.生物物理环境调查:包括占地面积、校区组成、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气候、 土壤、噪声质量及自然灾害调查等。 2.生态系统特征调查:包括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调查。 3. 社会产业调查:包括现有人口、管理机构、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教学服务要素(图书馆、医院、餐饮业、文娱设施、行政管理楼、学生宿舍、教工居住区、物业管理、治安管理、垃圾处理、资源消耗、校办工矿企业、邮电通讯、银行、工商贸易、交通运输、供热(气)站等)。、 (二)调查方法 1.本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每6~8人一组,完成分项的实验调查,做出分项实验的分析结果,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完成总实验的分析和结果。 2.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校园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和各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成分。问题要简洁明了,主要调查系统是否完善和运行良好。采用实况调查、资料查阅和问卷的方法调查校园内各社会要素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在校园生态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对校园自然要素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实地调查校园的绿地面积、绿化植物种类多少;问卷定性调查绿化水平、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分析自然系统在保证校园整体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功能。 3.参考调查表

生态学调查报告

学院:地环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孔德赞 学号:111001010017 指导老师:杨老师 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冯雪(组长)孔德赞赖青海李炳瑶 冷英黄贺祥贾朝旭姜黎黎付国栋

序言 生态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科学,其研究的是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被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各种植物总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多种特殊空间结构的植物群落。其中以固定分布并产生有机质的绿色高等植物为主体,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从而赋予自然景观以复杂多样的直观形象特征。植物个体生活、物种分布和群落特征深受环境制约,它们的变化常能很好地反映所在地方乃至全球规模的自然环境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变并且易于直接观察,为人们识辨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着重要的指标作用和预警作用。 一、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是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照壁山、地环学院旁草地。 二、实习时间安排: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下午 三、实习目的 1、了解云照壁山的植物类型、组成和结构。 2、基本掌握野外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3、培养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4、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细致分工合作意识。 5、培养同学对植物的认识和扎实专业基础,以利于更好的学习或从事生态学研究。 6、学会使用调查工具。 7、学习区域综合分析方法,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照壁山的自然环境特点,为以后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四、调查工具: 每组森林罗盘仪1套(脚架、垂球、花杆、罗盘)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4cm×4cm×30cm木桩4根、粉笔6根。 五、调查方法 样方调查法:即用30m皮尺测绳量取所需距离,用森林罗盘定位,取长20m、宽10m的样方。围成200平方米的10个小样方,进行调查,在这一区域内,调查植物类型和组成结构,并量取各类植物的树高、胸径、。树高指树从地面到最顶端间的垂直距离。胸径指树离地1.5m处的直径,单位cm.采用围尺测量。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实测,误差在所难免。最后详细记录所得数据,并处理所得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植物群落常见调查方法 在野外选取一典型地段,先确定样方的一个基点A,在A点上,定出一条20m长的射线,并在20m处打上木桩,该点为B点。AB 线即样方的一条边,在A点不动,在AB线的垂直方向,定出另一条30m长的样方边线,在30m处定下C点,连接C、B点,得到样地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一、时间:2009年6月11日~12日 二、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地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

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1/ 42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 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 5-3、表 5-4、表 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 个特征要接近:① 种类成分要接近;② 结构形态要接近;③ 外貌季相要接近;④ 生态特征要接近;⑤ 群落环境要接近;表 5-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记录者样地面积海拔高度坡向日期地点坡度群落高总盖度野外编号室内编号

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报告

东华理工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调查目的:认识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并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 调查内容: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本部及师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 一、校园概况 1、校园总体概况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位于著名的“才子之乡”——江西省抚州市。学校占地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5万册。 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0人,教授、副教授53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00多位国内外兼职教授。在校学生29000人(含留学生)。 2、校园社会要素概况 (1)校园机构组成 a)校园行政机构组成

校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学工处(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所、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计处、监察处、保卫处(部)、科研与科技开发处、设备与资产管理处 b)校园学院组成 学院名称专业组成学生人 数 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 规划管理 1500余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 程、土木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1136(本科) 核工程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材 料科学与工程、分析化学 1566 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 贸易、物流管理 2700 文法与艺术学院中文、法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音乐学、 音乐表演、广告学、对外汉语 外国语学院英语(国际贸易方向、师范类)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 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25 海军后备军官学院核工程与和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 与技术、通讯工程、自动化、测绘工程、资 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会计学、 英语、艺术设计等专业 320余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与监 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 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电气 自动化技术、旅游管理、生物技术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会 计电算学、市场营销、电脑艺术设计、音乐 表演、公共事务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计 算机信息管理、商务英语、体育服务与管理、 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 6000余 体育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学院

1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

校园群落生态学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李彩玲、庄慧、孙晓明、章亚运、何博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校园植物生态群落的调查,统计校园生态群落分布,学习植物群落的的生态意义,比较分析原始生态群落和人工生态群落,以及校园植物多样性,最终获得整个校园植物生态群对于校园生活的生态意义。 二、仪器:围尺、钢卷尺、笔记本、笔等 三、调查方法 采用样方法,对校园进行分区取样。 (1)样方选取: 无差别的对校园进行几何分区,随机抽取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且进行了云霞山、梅岭原始生态群落的个别样方调查。 调查项目: 记录乔木的种类、数量、高度、枝下高、胸径、树冠和生活力; 灌木的种类、数量、高度、优势胸径和覆盖率; 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和覆盖率。 同时调查记录各样地的土壤条件。 四、结果分析 (1)数量特征比较 样地1 理科楼后样地面积(100 m2) 草覆盖率100% 乔木记录表 灌木记录表 样地2

云影湖西面 草覆盖率100% 灌木记录表 样地3 工二前 样地4 云霞山后山原始生态林 坡度:45度红壤南高北低 无灌木 详见附录一:

(2)外貌特征: a.校园人工植物群落: 乔木:树龄普遍偏小,树高矮,树冠小,树细,叶稀等; 灌木:分布整齐,树冠有明显的修整痕迹,各株差异偏小,分布呈带状; 草本:集中分布,品种单一,高度比较统一,有明显修整痕迹。 b.校园原始植物群落: 乔木:树龄偏大,树高冠大,枝叶茂盛,树干粗; 灌木:分布不均匀,株小; 草本:分布有小区域集中,品种复杂,株高不一。 c.空间分布 有植被类型分布图,详见附录二: (3)生态效益: 校园植物生态效益评分: 乔木类植物有较高的生态“绿量”和空气清新价值,具有避阳纳凉之效和噪音屏隔,兼之以保水保土之利,更可以吸引小动物鸟类等,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大面积的樟树群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 灌木类植物多植种在路旁,树冠规则整齐,具有良好观赏效益,同时在道路两旁还有着避尘的效果。 草本类植物是校园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类型,他们遍布各个角落,生垂直分布的底层植物,在校园里草本的类型比较单一,草坪是有人工修整的,其生态效益更多的在于它的保水保土能力,具有防止滑坡坍塌水土流失之效。 a.人工植物群落 通过样方的调查,可知我们学校的乔木类植物数量偏少,覆盖度偏小,由于树龄影响,树还没有起到它的各种效益全面指标。 灌木类植物覆盖度更小,且作用主要与景观观赏性。 草本是分布最多的而且起到了至关作用。 b.原始植物群落 通过样方调查和实地的观察,在原始生态群落乔木类植物占有绝对优势,植物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分层,上层为乔木类,中为灌木,下层草本。由于乔木树冠大,枝叶密集,遮光比较严重所以中下层植物数量偏少。

生态学种群调查方法

第三章生态学调查方法 第一节基本问题 一、调查目的 通常的目的是估测某种群在一定面积中的个体数,或整个种群的大小。一种做法是调查研究区域内的所有个体数,但不现实。因此必须取样。 1、种群大小估计 1)随机取样通常是最佳选择,因为没有偏差(人的主观通常是有明显偏差的) ●划定一个长方形区域 ●将其划分成一个网络 ●对每一个网格编号,并用随机数确定要调查的小区 2)随机数产生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 ●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 ●电话簿上的最后一位数 ●随机地从手表上某一时刻开始读100秒后的数 ●随便出一个4位数,各位数相加的和 3)如果研究地段生境有明显的分异,则可分层取样;先把研究地分成不同的生境,然后再在个类型中随机取样。 4)种类调查时的技巧:每天作一个得到物种总数的统计,绘制一条曲线,可以指示进一步调查的效率。 2、种群变化监测 1)最好不要改变调查方法,尽管改进后的方法效果可能更好 2)如果改变方法,必须使两种方法的应用有一个重叠期,以便不同方法调查结果的比较3)同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 4)详细而确切地描述调查方法 5)最好对调查区域或物种个体进行定位 3、确定种群的生境需求 比较物种分布点与随机样点的情况: ●该种的多度 ●捕食种或天敌种的多度 ●巢穴多度与生境或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注意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只调查该种分布的最佳生境而不调查缺如的生境 4、寻找物种减少的原因 ●确定种群需要的生境条件,然后分析这些因子是否发生变化; ●比较该种仍存在和该种已消失的生境 ●在分析种群变化时,对繁殖和更新成活的限制因素的调查研究通常非常重要 例:英国白垩土半自然草地的特有物种银斑跃蝶(Hesperia comma)日渐稀少,人们发现雌蝶喜欢在羊茅(Festuca ovina)叶上产卵,就设立保护区;种群确更少。比较发现该蝶喜欢

城市生态学调研 1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实验一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一、概述 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由校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组成一个较特殊的城市校园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城市校园系统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符合现阶段校园发展目标;(2)各要素的良好发展水平和协调关系共同决定着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的概念应理解为:学校良好可持续发展,校园生态生态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教学、师生员工的生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形成良性循环、流动和交流;功能高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和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自然、技术、教学等充分融洽;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校园生物的健康和成长不受不良影响等。 二、实验原理 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三、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拟定调查提纲,按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列出如下调查提纲。 1.校园基本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 2.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 3.教学服务要素:校园人口、教育系统(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园教育网点(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医院、餐饮业、文娱设施、行政管理楼、学生宿舍、教工居住区、物业管理、治安管理、垃圾处理、资源消耗、校办工矿企业、邮电通讯、银行、工商贸易、交通运输。 4.自然要素:校园绿化面积、植物种类、花园绿角、大气质量、噪声质量情况。 (二)调查方法 1.本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每8-9人一组,完成分项的实验调查,做出分项实验的分析结果,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完成总实验的分析和结果。 2.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校园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和各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成分。问题要简洁明了,主要调查系统是否完善和运行良好。采用实况调查和问卷的方法调查校园内各社会要素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在校园生态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对校园自然要素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实地调查校园的绿地面积、绿化植物种类多少;问卷定性调查绿化水平、空气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分析自然系统在保证校园整体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功能。

生态学实习报告

鹫峰林场主要森林的分布 及林分结构特点 张鹏水保141 140214101 中文摘要:妙峰山林场经过了长期的人工经营和自然改变,现在临汾无力地上下分层结构和生态结构都较为复杂,生态功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作为人工林,其重要值分析表现为人工栽植树种较高,但其他树种也占相当比例。在空间格局上,地下草本作物表现出近自然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林分、调查、分析、植被、林层、结构特点。 【1】序言:通过所学到的知识,运用树木学、测量学、测树学以及生态学等有关学科对妙峰山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如每木检尺,最小面积的计算,点四分法,林木特征,林下植物。通过我们这三天的实习,使我们小组成员基本掌握了研究生态学

的基本方法,巩固生态学知识,同时也培养我们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妙峰山实习期间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所分析的林分结构及林层分布等问题带来了大量的真实数据。 【2】实习地点的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实验林场位于北京市西北角太行山脉 北部,北安河境内,横跨海淀和门头沟两个区,距市区约30公里。燕山东端, 东界与北安河、南安河和周家巷相接壤,西边与妙峰山的涧沟村、南樱桃沟相邻,南到北安河的大宫村,北一区妙峰山的香道为界。北纬39054东经116028 面积811. 73 hm,鹫峰主峰海拔465米,最高海拔1153 m。森林覆盖率高达 96.2%,共有陆地植物110科313属684种。 2气候:林场位置属于温带落叶林带的山地栎林和油松林带,代表华北大陆性 季风气候型,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均温12.2 C, 最高气温39.7 C,最低-19.6 C,年均气温12.2 C。降雨量近70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植物生长期为220天,无霜期为180天,晚霜于4月上旬,早霜于9月上旬。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显著的影响着植物生长期,海拔900米德萝芭地林区晚于海拔130米的秀峰寺地区20天,阴阳坡可差15天左右。 3 土壤:由于林场地形地势比较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基岩、尤其形成的成 土母质以及坡向、坡度、局部地形的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成多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形成的土壤也比较复杂。林场范围内平均土层后约为 19cm,最小5cm (除去岩石裸地),最大厚度近2m主要基岩在300m以下为花岗 岩,300—700m为辉绿岩,700m以上为砾岩。 根据土壤的形态特征将林场范围内的土壤分为褐土型耕作土、淋溶褐土、暗淋溶褐土三种。 4植被:妙峰山镇植被覆盖率80%乔灌相间,灌木主要以荆条为主,遍布全镇17个村,同时还有大量的山桃、山杏等野生蜜源植物,林场内有天然次生山杨林、槲树和山杨混交林,以及鹅耳栎、白蜡、大叶椴、辽东栎等杂木混交林,野生及人工培育的果树也很多,此外也有人工培育的成片玫瑰。萝芭地作业区有一百多公顷的侧柏、油松、樟子松人工林和近两公顷的落叶松纯林;寨尔峪为以果树为主的杂木混交林;大觉寺往西的老龙臂主要为栎树林;贝家花园则有侧柏、油松和杂木混交林;秀峰寺附近为树木园标本区;金山为鹅耳栎、山杏林;高海拔处有零星的山

生态学调研提纲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调研题目: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调研目的: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调研时间:十四周周二——周五 调研地点:南阳理工学院 调研内容: 1.社会要素 (1).校园基本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 (2).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 (3).教学服务要素:校园人口、教育系统(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园教育网点(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医院、餐饮业、文娱设施、行政管理楼、学生宿舍、教工居住区、物业管理、治安管理、垃圾处理、资源消耗、校办工矿企业、邮电通讯、银行、工商贸易、交通运输、供热(气)站。 2.自然要素 校园绿化面积、植物种类、河道(水系)、花园绿角、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质量情况。 调研方法: 1.本次调研我们组总共6人来共同完成分项的调研任务,做出分项调研的分析结果,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完成总调研的分析和结果。 2.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校园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和各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成分。我们主要调查系统是否完善和运行良好。采用实况调查和问卷的方法调查校园内各社会要素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在校园生态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对校园自然要素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

相结合,实地调查校园的绿地面积、绿化植物种类多少;问卷定性调查绿化水平、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分析自然系统在保证校园整体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功能。 3.制作调查表(见后面)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校园社会要素合理性分析 1.校园社区社会要素比较复杂,人口密度是否合理,教育体系是否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分布是否合理等。 2.分析校园的运营状况是否良好,找出其中出现问题的项目。 3.提出校园内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校园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分析 1.校园自然生态要素质量水平? 2.校园自然生态要素对校园生态系统的贡献作用有多大,表现在哪里? 3.校园人员对校园生态环境的看法、出现的问题以及建议。 结论与建议 1.对校园生态系统社会要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2.对校园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评价与建议 3.以校园内的生态系统为例反映出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容以及出现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