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 1个正确选项,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

A. 中东模式

B. 雁形模式

C. 东亚模式

D. 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 。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扩大了资本积累

C .增加了就业

D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保护本国的市场 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 .积累资本或资金

6. GATT 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A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

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 30年的探索,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具体表现在 ( 。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 世界银行

B. 本国中央银行

C. 国际金融公司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 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

A. 社会发展的需要

B. 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C. 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 规避金融管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

A .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B .本国的就业结构

C .本国的经济状况。

D .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 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

A .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 .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 .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3.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

A .独资经营

B .国有经营

C 合资经营

D .合作经营

E .合作开发

14. 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 主要包括 ( 。

A .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 .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 .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 .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5. 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6.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

B. 日本模式

C. 法国模式

D. 德国模式

17. 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 。

A. 反垄断政策

B. 产业合理化政策

C. 经济计划化

D. 产业结构政策

18. 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

A .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

B .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C .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

D .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19.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

A .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 .垂直型国际分工

D .混合型国际分工

20.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

A .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 .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 1分,共 10分

1.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2. 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4. 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5.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 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 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

7. 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 特别提款权由 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9.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0. APEC的建立, 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 15分

1. 经济全球化:

2. 垂直型直接投资:

3. 保护贸易政策:

4. 关税同盟:

5. 汇率目标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3.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 15分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题 15分

1990s 年代以来, 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如 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 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1年 11月 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 1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 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 12月 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 12月 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 1月 14至 15日和 2月 18至 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 ATM 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 3月 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

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 ,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 20世纪 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 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 (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 85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影响。 2002年 10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 阿根廷危机是造成 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9分

2. 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

标准答案(A 卷

1、 CD

2、 ABCD

3、 ABCD

4、 ABD

5、 ABCD

6、 ABCD

7、 ABCD

8、ABCD

9、 D 10、 BCD 11、 ACD 12、 ABC 13、 ACD 14、 ABD 15、 C 16、 B 17、 AB 18、 BD 19、 AB 20、 ABCD

1、 X

2、√

3、 X

4、√

5、 X

6、 X

7、√

8、 X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 15分

1. 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 ,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 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

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 ,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1分 ,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1分。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 ;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分。

4. 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 ,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 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 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 (1分。

5. 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 ,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 幅度可达 10%, 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 就实行干预(1分。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 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分 :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1分 ;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1分 ;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1分 ;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1分

2.答:WTO 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1分 ; (2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1分 ; (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 保护环境, 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 ; (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

3. 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 :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 ;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 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五、论述题(本题 15分

答案要点:(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六、答案要点:1. 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 (2钉住汇率制自身存在的缺陷。 (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 5分。

2. 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 (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 3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1.5 分,共 30 分) 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2. 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

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 协议分工 B. 垄断优势 C. 比较优势 D. 产品生命周期 3. 从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 A. 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 B.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 C. 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 D. 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 4.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 B. 日本模式 C. 法国模式 D. 德国

模式 5. 熊彼特提出的(),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 创新理论 B. 二元经济模型 C.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 货币主义 6.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

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

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 B. 混合型 C. 需求拉起的 D. 成本推动的 7.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

歧是()。 A. 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 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 C. 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 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 8. 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新兴工业化国家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9. 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新兴工业化国家 D. 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 10. 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A. 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 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C. 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 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 11. 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A. 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 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 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 在国外开

设合资企业 12.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 钉住汇率 B. 自由浮动汇率 C. 联合浮动汇率 D. 固定汇率 1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根本原因是()。 A. 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 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 14. 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

体化组织的是()。 A. 自由贸易区 B. 经济联盟 C. 共同市场 D. 关税及贸易总协

定 15. 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A. 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 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 各国经济

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D. 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

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

A. 农业产业化趋势

B. 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

C. 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

降 D. 第四产业开始形成 17.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 充分就业 B. 货币汇率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18.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

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9. 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

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 雁形模式 B. 产品生命周期 C. 市场内部化 D. 产

品差异 20. 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 石油生产国 B. 农矿原料出口国 C. 出口加工国 D. 经济综合发展国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

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发生。 3.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目前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已远远超过了投向发达国际的资本。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5. 结构学说认为,各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世

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6.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国民经

济更加平稳地运行,减轻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因而是为全社会的利益服务的。 8.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9.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

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 10. 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引

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问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国际经济一体化: 2. 国际直接投资: 3. 特别提款权: 4. 广场协议: 5. 二元经济模型:四、

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 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五、论述题(本题 15 分)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六、案例分析(本题 15 分)

2004 年 5 月 1 日,中东欧 10 个国家加入欧盟,欧盟一举由 15 国扩大到 25 国,人口由 3.8 亿人增加到 4.5 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与美国大致旗鼓相当的 10 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 6 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 1995 年增加到15 个国家。尽管这次又有 10 个国家入盟,但仅仅使整个欧盟的 GDP 增加了 4.8%(参见下表),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这10 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 15 国人均国民收入的 47%。表欧盟历史上的五

次扩大单位:% 扩大年份新成员人口增加 GDP 增加 1973 丹麦、爱尔兰、英国33.4 32.4 1981 希腊 3.7 2.8 1986 西班牙、葡萄牙 17.7 11.6 1995 奥地利、瑞典、芬

兰 6.2 6.3 2004 中东欧 10 国 19.5 4.8 注:GDP 增加为 2002 年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做成。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

问题: 1. 结合欧盟宪法危机,分析讨论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 分)。 2. 分析讨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9 分)。《世界经济概论》(B 卷)参考答案 1. A 2. C3. A 4.A 5. A 6. A 7. B 8. D 9. D 10. C 11. D 12. A 13. B 14. D 15. C 16. C 17. B 18. D 19. B 20. D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 分)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1 分)。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1 分),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1 分)。 2.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1 分),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

为手段(1 分),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1 分),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1 分)。 3.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 1969 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2 分)。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 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

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 分)。 4. 广场协议:1985 年 9 月 22 日,美、日、英、西德、法 5 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1 分)。会后发表

联合声明,决定 5 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

值过高的局面(2 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到 1988 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 (1 分)。 5.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 1954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 分)。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 分)。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 分)。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分)。

四、简答题(本题 15 分) 1. 答:总体上看,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 分)。(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2 分)。(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 分)。 2. 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 1 分) 3. 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 分)。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1 分),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 20 年(1 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1 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1 分)。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五、论述题(本题 15 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股份经济概论论文

股份经济概论论文 201413050104王伟(一)、股份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建立 股份公司:指资金由其共同投资者以可转让的股票形式拥有的企业。 社团:指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共同目的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无限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指股东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连带责任:指每一个读懂不以其出资额多少货盈亏分配的比例怎样,对公司的债权人均有共同的或独资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 母公司: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份)从而能实际上控制其营业活动的公司。 控股公司:指专以控制其他公司的股份权利为重要内容的公司。 对股份公司的认识: 1.根据股份公司的定义,概述股份公司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第一,股份公司是一社团法人。 第二,盈利是股份公司的直接目的。 第三,股份公司必须依据有关的法律来组织、登记而成立。 2.按照股东对清偿股份公司债务的责任状况,股份公司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①无限公司、②有限责任公司、③两合公司、④股份有限公司、⑤股份两合公司 3.简述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第一,无限责任,即对于公司债务直接负无限清偿责任,也称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第二,有限责任,即股东只以其出资额为限度,对公司负责。 第三,股份有限责任,即全部资本分为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责。 4.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特征 ①资本证券化、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5.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①具有非公众性和非公开性②公司的股份一般不得任意转让③公司的股东人数较少④股东可以作为公司雇员直接参加管理,法律允许公司所有权和行政管理公合一为一⑤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营业、解散、结业都比较简单⑥股东只负有限责任 6.简述无限责任公司的特点。 第一,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第二,无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直接参加管理公司事务,公司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完全融为一体。 第三,无限责任公司股本可以任意地进行增加或减少,无需得到当地政府的核准第四,无限责任公司无须公开任何经济账目,包括董事会和审计员的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述: 1.简述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的作用。 股份公司通过集中的方式来扩大资本来源,能够在短期内把分散在社会上的货币资源聚集一起而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有利于产业部门能够在短期内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赎回注意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试比较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 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自动化世界经济 一、科技革命阶段划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共经历了5次大的飞跃,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这五次飞跃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自从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迈进了先是以各种各样的机器生产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技能,再是以自动化机器和自动化程序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上说,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将增进人类的福利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民用生产,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后来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断开发出巨大的新市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战争与危机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从而使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能够较为顺利地向前发展。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经济增长的70%~80%产生于科学技术创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军事和政治,发展经济和教育,争夺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力的规模和结构,使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 2.系统掌握世界经济理论与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相关政策,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熟悉区域集团化理论与多边贸易规则;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政府对外经贸部门、跨国企业以及教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决策支持和教学研究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二、研究方向 1.国际经济一体化 2.跨国公司 3.国别经济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年限为3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数为36学分。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实践课程、学术讲座。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为学位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为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1.学位公共课(共计4门,8学分) 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两门课程。其中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含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占2学分;1门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外国语课程(2门,5学分),含“英语阅读”(3学分)、“英语听说”(2学分)。

2.学位基础课(共计3门,9学分) 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3.学位必修课(共计3门,9学分) 包括:世界经济学(3学分)、中级国际经济学(上)(3学分)、中级国际经济学(下)(3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3门,不少于6学分) 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5.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6.实践课程(1学分)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计1学分。 7.学术讲座(1学分) 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综述、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讲座等。共不少于8次,计1学分。每参加一次学术报告,需填写学术活动情况表,并具体写明报告的主题、内容及本人的认识和体会等,由导师签字认定,审核答辩材料时一并向学院学术考核小组提交,供学院审查及存档。否则将视为该环节不合格。 8.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2门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随本科听课并随堂考试。补修课程必须考试成绩合格。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含闭卷、开卷)和考查。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六、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 B. 浮动汇率制度下 C. 任何汇率安排下 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国际经济导论论文

作业:反倾销与中国应对措施 2013 —2014 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导论》校区福建路校区序号 专业班级审计1052 姓名蒋睿明学号9109105245 本学期学习了《国际经济法导论》,我感兴趣的是反倾销。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成为中国与别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突出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入世后迅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但是,贸易摩擦却逐渐增多。其中,以反倾销案件最为突出。 一、倾销的内涵和国际立法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法律界定的倾销概念由3个要件构成:(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2)这种倾销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上述3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构成法律上的倾销,同时这也是反倾销调查的3个要件。 二、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外、主客观因素,还有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因素。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一)从政府角度 我国关于反倾销的法律还很不健全,立法缺陷比较明显,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偏弱,时效性差。所以,政府应加强反倾销立法工作,结合WTO规则尽快解决法律依据问题,使企业在应诉的时候有法可依。同时,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专门的处理机构,能够迅速反应,在短时期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变以往被动挨打的局面。也要加强专门法律人才的培养,提高抗辩能力和技巧,并熟练掌握国外的相关法律。 (二)从企业角度 首先,反倾销调查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其次,要聘请当地有经验且对我友好的律师进行申辩和负责处理案件。 最后,企业一定要做好反倾销起诉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在面对反倾销案件,一方面要积极应诉,争取更大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机遇,以此为契机,尽快提升我国产品的全球化程度,同时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创新,争取在世界经济贸易浪潮中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对反倾销和中国应对措施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反倾销协议. [2]宋和平.反倾销法律制度概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3]尤宏兵,刘卓林.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王世春,王琴华,张汉林.名家论坛——反倾销应对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国际经济法导论》作业福建路校区周二(9-11)第1-11周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D.禅宗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 题目: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姓名:杨帆 学号:20117624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 指导老师:尹华北 2013年 12月 15日

摘要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足,环境容纳不足,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所以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内容及特征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服务包括碳抵消与碳足迹的商品与服务、企业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服务、CDM 咨询服务等。其中CDM 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合作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转让与获得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 1.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消费是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平衡生态消费、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比如进行低碳装修,即使用低碳节能电器,减少塑料袋等“便利消费”。低碳生产有三方面内容:首先,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利用科技水平使高碳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最终使低碳排放降低;其次,开发并使用海洋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低碳生产;最后,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能够帮助实现低碳,同时还应使第二产业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 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1.3当今世界的现状 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另据世界能源大会传出消息,全球石油资源仅够人类再开采41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00年,全球化碳基能源开采的极限期正在到来。人类社会别无选择,只能致力于扩大新能源发展,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这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持续较快增长。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日益突显。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谁在环境技术创新中领先,谁就将主宰绿色发展的潮流。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什么是知识经济,其内涵是什么?试述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 产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 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 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内涵一般概括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生产,即创新生产,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重含义。而使用,即扩散。应用,是知识经济的第二重含义,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等。而引导、发挥并提高生产要素回报率的是以应用技术、基础科学为代表的知识。知识是经济增长状态中最活跃、最根本的生产动力和要素,是使报酬递增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知识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作为更高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口 号和新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还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改变

人类以往在社会经济中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知识的创新、生产和扩散、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拥有标准性、垂直型、等级性的工业社会理念将让位于多样、水平与网络的知识社会理念。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知识及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答: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主要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