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环境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环境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环境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环境

课程设计文件

环境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指导书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课程

设计题目:宾馆噪声与振动的综合治理

班级:环境0941

指导教师:吕萍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教研室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噪声的控制有三条基本途径:

(1) 声源控制噪声;

(2) 传声途径控制噪声;

(3) 对接受者进行保护。

声源处抑制噪声,是控制噪声的根本措施;声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接收器保护是最后的手段。对于极强的噪声,应是各种手段联合使用。

本设计就是通过对宾馆各个场所噪声的分析和讨论,从吸声、隔声、消声和减振等各个环节进行考虑,对宾馆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允许的噪声标准。通过设计的完成,可以对噪声与振动的处理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要求学生对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应用,通过采取各种隔振降噪措施,使宾馆各个场所的噪声达到国家允许的噪声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客房的噪声治理

根据噪声的实测值与国家允许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所需要的降噪值,然后选择合适的降噪方法。

2.卫生间和管道的噪声治理

便器设备噪声的延续时间都在1分钟以左右,虹吸时间约在1秒左右,在虹吸的短时间内的噪声为dB 60以上,其余时间内的噪声在dB 40~dB 50之间,因此,在夜间使用时,明显超过客房内允许的噪声级的要求。

为了防止卫生间和管道的噪声在夜间超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降噪的问题:

(1)管道的位置

(2)便器的位置

(3)管道系统

※不要将管道固定在与客房相连的墙上,不得已时,墙上的金属构件与管道之间应有隔振措施。

※管道穿过结构时,应包玻璃棉等隔振材料。

环境工程学B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某冶炼厂工艺设备每小时产生3000(3200)Nm 3的含尘烟气,烟气含尘浓度85(90)g/Nm 3,烟气进口温度为250℃,除尘器内平均静压P s = -340 Pa ,试设计一台双筒CLT/A 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 设计参数: 烟气密度:3/293.1Nm kg g =ρ 烟气粘度:26/10849.1m s kg ??=-μ 粉尘密度:3/2160Nm kg p =ρ 旋风除尘器进口粉尘的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m d p μ 1.5 3.5 5 10 15 22 28 36 44 粒径分布 (%)D ? 3.5 6 15 17 24 16 11 5 2.5

前言 除尘器是控制尘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应用较早的一项技术。但在尘粒初始量增加,排放量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计划自己的操作条件和排放控制系统,开发或应用更高效的除尘器,以满足现行法规的要求。所以本设计要求完成一台CLT/A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的设计。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已广泛用来从气流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粒子,或从液体中分离固体粒子。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在机械式除尘器中,旋风式除尘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因此,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 旋风除尘器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旋风除尘器必将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而管式以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除尘器的未来发展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发达国家除尘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除尘装置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我国的特殊国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由中小型,低效除尘设备向大型高效除尘设备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运用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某电厂新建一台300MW火电机组,对应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000t/h,燃用大同煤,锅炉尾部烟气产生量Q=2218700m3/h,排烟温度为160℃,气体压力为5880Pa,烟气含尘浓度为25.41g/m3,粉尘比电阻为5×1010Ω·cm。需配备2台电除尘器,要求该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η>99.2;要求该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300Pa,要求该电除尘器的漏风率Δα<3%。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利用AutoCAD2000画出电除尘器总图。 三、电除尘器主要结构形式和参数的选择 1.当电场断面积F>150m2时,选择电除尘器的室数m=2; 2.当要求除尘效率η>99%时,选择电除尘器电场数n=4~5; 3.为保证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选择电场风速v=0.6~1.2m/s; 4.根据粉尘比电阻和烟气状态参数,选择粉尘驱进速度ω=0.05~0.1m/s; 5.按电除尘器的常规极距,选择板间距2b=0.4m; 6.按照大C形板+管状芒刺线的极配形式,选择每条极板宽度为0.5m(含拼接缝隙),选择线间距2c=0.5m; 7.按照常规清灰方式,选择阴、阳极侧部挠臂锤振打清灰;振打电机台数按每室、每电场各一台设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取0.2~0.3kW; 8.按照大型电除尘器的常规结构,选择进、出气烟箱和灰斗为四棱台形式;每室、每电场至少一个灰斗,卸灰电机台数等于灰斗数,卸灰电动机额定规律取1.2~2.0kW; 9.电加热器套数=4×m×n;每台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取2.0kW; 10.高压电源台数等于m×n;取额定输出电压U2=b×360kV/m (kV); 取额定输出电流I2=2×Li×Hi×Z×0.4mA/m2(mA)。(符号见后) 四、电除尘器总体设计计算 1.每台电除尘器的电场断面积:F=Q/(2×3600×v)(m2)(取整数); 2.电场有效高度:Hi=(F/2)0.5(m)(取整数或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室的电场通道数:Z=F/(m×2b×Hi)(取整数); 4.电场有效宽度:Bi=m×2b×Z (m); 5.每台电除尘器所需总收尘面积:A=-k×Q×ln(1-η)/(2×3600×ω)(取整数);k为储备系数,一般取1.2~1.3; 6.单电场有效长度:Li=A/(2×n×m×Z×Hi)(m)(取整数或保留0.5小数);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doczj.com/doc/258651847.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环境工程-CASS课程设计+汇编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1) 第二节基本资料 (1)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2) 第二节工艺确定 (2)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3) 第一节格栅间和泵房 (3) 第二节沉砂池 (5) 第三节初沉池 (7) 第四节CASS池 (9) 第六节加氯间 (20) 第七节污泥浓缩池 (20) 第八节污泥脱水间 (21) 第四章污水厂总体布置 (22) 第一节主要构(建)筑物与附属建筑物 (22) 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 (22) 第三节污水厂高程布置 (22) 第五章总结及参考文献 (22) 第一节设计总结 (22) 第二节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水处理工程》的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以巩固和深化《水处理工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 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 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克服轻视工程设计的倾向。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一个工程类理论研究的试验装置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3)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工程设计能力的要求是较高。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活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第二节基本资料 1.水量为 10000 m3/d;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混合后的水质预计为: BOD 5 = 200 mg/L,SS = 220 mg/L,COD = 400 mg/L,NH 4 +-N= 40 mg/L,TP= 8 mg/L。 2.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 标准。即COD<50mg/l,BOD 5<10 mg/l,SS<10 mg/l,NH 4 -N <5 mg/l,TP<0.5mg/L。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docx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出水水质要求:BOD 5 20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 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感谢你的观看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3.1传统活性污泥法流程图 (5) 3.2各处理单元设计计算 (6) 3.2.2污泥泵房尺寸计算 (7) 3.2.3沉砂池尺寸计算 (8) 3.2.4初沉池及其计算 (9) 3.2.5曝气池及其计算 (11) 3.2.6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13) 感谢你的观看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875m3的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二、设计内容 污水流量Q为120000m3/d 进水SS=370 mg/L 出水SS=20 mg/L 三、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初次沉淀池设计中应遵守的准则 初次沉淀池设计中应遵循下列一般准则: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并联工作考虑。 (2)沉淀池的设计流量应按具体情况决定: ①当污水由泵提升后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水泵的最大设计出水量计算; ②当污水直接自流入沉淀池时。应按入流管道最大设计流量计算; ③当沉淀池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服务时,应按降水时的设计流量计算,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3)对于生活污水或与之近似的废水,已有较可靠的设计参数可供使用。如表3-1~表3-5。而对于其他废水,理应通过试验求得设计参数方可设计。 一般试验条件比较单纯,没有风力的扰动,也很少受短流和进出

口构造的干扰,为了切合实际,在设计时应将试验得出的负荷值除以l.25~1.75,将试验得出的停留时问乘以1.25~1.75。 (4)初次沉淀池应设置撇除浮渣的设施。 (5)沉淀池的入口和出口均应采取整流措施,以使水流均匀分布,避免短流。 (6)初次沉淀池的污泥。采用机械排泥时可连续或间歇排泥,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 (7)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两个或多个泥斗不宜共用一条排泥管。 (8)配水井有消能和向数池均匀分配进水的作用。当进水管有压力时,进水管应由配水井的井壁接入井内,不宜由井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9)当每组有两个以上沉淀池时,为使每个池子的进水量均等,应在进口处设置调整流量的设备,如进水闸阀等。 (10)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 (11)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 (12)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13)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14)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小于2d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按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20 5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黄永炳黄敏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 概论 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计算机编程及应用﹑工程设计及图纸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一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主要任务: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绘制一定数量的设计图纸,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2.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能综合运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设计计算说明和绘图。 3.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应学会依据课程设计任务,进行资料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计算﹑图表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的能力。不仅能够绘图,而且能独立进行设计计算。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第二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及来源 水处理单元构筑物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题目有些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有些是有明确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模拟课题。 第三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应该达到的深度 (见课程设计指定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李亚峰,尹士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出版;张林生主编,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 第四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有关的水质、水量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分组以及具体分组的内容区分分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终稿)详解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人邓国志 审核 编制日期2015.6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二0一五年六月

一、课程设计选题 ××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环境工程学》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以水处理构筑物和相关设备为主,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实践环节,达到以下目的。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的绘制,以巩固和深化《环境工程学》所学的水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 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

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工程设计能力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立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处理工艺设计方案的制定、单体构筑物的设计、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一)主要内容包括: 1. 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 2. 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 3. 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和尺寸; 4.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5. 完成图纸的绘制(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主要构筑物图); 6.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参考文献查阅: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和有关设计手册等资料。 2. 设计方案:设计应以所给资料为依据,至少比较3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确定采用的工艺。 3. 设计计算: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应准确、完整。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气)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大 气污染控制工程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 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课题及有关参数 1.题目2 (1)黄石某柠檬酸厂15t/h燃煤锅炉除尘系统设计(第6组) 2.设计参数 (1)燃煤的组成: O-3.4%,O-11.98%,N-1.01% C-66.27%,灰分-12.2%,S-1.12%,H-4.02%,H 2 (2)锅炉热效率为80%,空气过剩系数为1.2,低位发热量为25246kJ/kg, 水的蒸发热为2570.89 kJ/kg,烟尘的排放因子为70%。 (3)烟尘密度(堆积密度):1.25×103kg/m3;润湿性:强亲水性, V >8.0mm/min,比电阻为8×1010Ω·cm;黏附性:中等黏性,断裂强度为20 300-600Pa。烟气平均温度为150℃。烟尘真密度为2.09×103kg/m3。 (4)粉尘粒径组成: 粒径(μm)<3 3~5 5~10 10~20 20~30 30~40 >40 d50 重量百分比 8 12 18 21.5 28.5 5.2 6.8 12.3 (%) 执行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三、当地气象条件 年平均气温17℃,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7和-11.0℃, 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29.2℃, 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3.9℃, 全年主导风向为E, 年平均风速为2.2m/s,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书设计题目:湖北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 姓学专学名:院:业:号: 指导老师:设计日期: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湖北省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 一、设计训练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确定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2.对工艺流程中的主要构筑单元的设计与计算,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生化反应池、曝 气池、SBR反应池、消毒池、污泥浓缩池等。 3.工业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高程布置设计。 4.管道水力阻力的计算,水泵、风机等主要设备选型。 5.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初步经济核算(分析),如人工、药品、设备运行费用等。 6.采用CAD制图,制作图纸包括: (1)工业废水站平面布置图;(3#图纸1张) (2)工业废水站的高程布置图;(3#图纸各1张) 二、设计(论文)任务和要求 (一)设计任务 1.根据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分析本工程实际状况。内容包括:该类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 国内外水平、现状与发展状况;提出本次设计工艺流程确定并说明选择理由; 2.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湖北省某印染厂工业废水处理站; (1)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选择; (2)工业废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的计算; (3)管道水力损失计算; (4)配套设备的选型; (5)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设计; (6)工业废水处理站的高程布置设计; (7)工业废水处理站运行费用分析。 3. CAD绘图:处理站的平面布置图、高程图; (二)设计要求 1.设计选定工艺流程合理,构筑物尺寸计算准确,构筑物选型及主要参数计算准确; 2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全解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 院系: 得分: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4 日 课题名称A2/O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池设计—A2/O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活性污泥法中的A2/O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80000m3/d; 为250mg/L,TP为4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60 mg/L ,TP为0.5 mg/L,SS为20 mg/L, 5 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A2/O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A2/O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A2/O池的尺寸、曝气系统的供气量。 (3)绘制A2/O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 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难题及措施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难题及措施作者:杨爽侯绍刚康瑞琴单位: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育部环境工程与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要求,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先精神,环境工程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一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验能力等[1]。实践环节对专业教学至关重要,可使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锻炼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设计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尝试,也是对前期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搞好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现状 (一)设计课程内容重复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我校

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时间分别为1周。《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选用教材为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的,笔者根据大纲要求及实际教学时数的限制,重点讲解下册第二篇污水处理部分,以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选用教材为郑铭主编的,以物理法设备—化学法设备—生化法设备—物理法设备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法设备、物理化学法设备和生化法设备由于两门课程分别侧重水污染控制原理和水污染控制设备,在课程设计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 (二)课时量少 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专业课课时数量逐渐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单独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讲授。而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遇到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解答,由于指导课程设计的教师只有一个,很难及时解答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时间短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各1周。1周的时间设计一套比较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很困难的,因此课程设计题目难度不宜太高,要求也比较低,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锻炼效果有限。例如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给定的水质条件和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模板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 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1月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 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 即自己确定方案, 选择流程, 查取资料, 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 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 经过重复的分析比较, 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因此,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经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 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 清晰的图表来表示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 ( 一) 题目: 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 ( 二) 设计条件:

1、混合气( 空气+二氧化硫) 2、处理量: 3000 m3/h 3、进塔混合气中含二氧化硫: 13% 4、进塔吸收剂( 清水) , 温度293K 5、二氧化硫的吸收率: 99% 6、操作压力: 101.3KPa; 7、所选填料: 乱堆塑料阶梯环, 规格自定。 ( 三) 、设计内容: 1、确定吸收流程; 2、物料衡算, 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的分层、塔高的 确定。 4、流体力学特性的校核: 液气速度的求取, 喷淋密度的校核, 填料层压降△P的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 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 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 ( 四) 、设计要求( 交纸质的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 : 1、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清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2011级环工一班董峻宇20116048

目录 第一节前言 (8) 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8)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8)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8) 第二节精馏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9)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9) 2.2 吸收剂的选择 (9) 2.3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9) 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9)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9)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10) 2.4 基础物性数据 (10) 2.4.1 液相物性数据 (10) 2.4.2 气相物性数据 (11) 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1) 2.4.4 物料恒算 (11)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2) 3.1 塔径的计算 (12) 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4)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4) 3.2.3 填料层的分段 (17) 3.3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7) 第四节填料塔件的类型及设计 (18) 4.1 塔件类型 (18) 4.2 塔件的设计 (18) 4.2.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4.2.2 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 (18) 注:

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8) 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9) 3 参考文献 (20) 4 后记及其他 (20)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 (一)、设计题目:清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条件: 1、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学时,单独设36学时实验课。另外还有4周的课程设计。 学分:3.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一)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学》课程属环境科学专业,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气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因此,我们将《环境工程学》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管理》四部份。 其中《水与废水处理》》主要是侧重生活污水中有机质、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通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了解污水的污染特点,掌握常规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通用】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填料吸收塔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年11月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设计资料 (一)题目: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条件: 1、混合气(空气+二氧化硫) 2、处理量:3000 m3/h 3、进塔混合气中含二氧化硫:13% 4、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293K 5、二氧化硫的吸收率:99% 6、操作压力:101.3KPa; 7、所选填料:乱堆塑料阶梯环,规格自定。 (三)、设计内容: 1、确定吸收流程; 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的分层、塔高的确定。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任务书------------------------------------------------------------3 2.概述--------------------------------------------------------------4 3.设计方案的选择----------------------------------------------------5 (1)换热器类型--------------------------------------------------5 (2)物流的选择--------------------------------------------------5 (3)水和煤油的流向----------------------------------------------6 (4)管子的排列方式----------------------------------------------6 4.确定物理性质数据--------------------------------------------------6 5.设计计算----------------------------------------------------------7 (1)计算总传热系------------------------------------------------7 (2)计算传热面积------------------------------------------------7 6.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8 (1)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8 (2)管程数、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8 (3)接管尺寸的确定----------------------------------------------9 7.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核算------------------------------------------9 (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9 (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10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11 (4)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11 (5)传热面积裕度------------------------------------------------11 8.设计结果汇总-----------------------------------------------------12 9.换热器结构简图和工艺流程图(附图纸)-------------------------------12 10.设计评述--------------------------------------------------------13 11.参考文献--------------------------------------------------------13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目录 一、前言 (4) 二、设计任务 (5) 1、设计题目:清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吸收塔设计 (5) 2、设计条件 (5) 3、设计内容 (6) 三、设计方案 (6) 1、吸收剂的选择 (6) 2、流程图及流程说明 (6) 3、塔填料选择 (7) 四、基本参数 (7) 1、液相物性数据 (7) 2、气相物性数据 (7) 3、气相平衡数据 (7) 4、填料的主要参数 (8) 五、工艺计算 (8) 1、物料衡算 (8) 2、塔径计算 (9) 3、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0) 4、填料层高度计算 (10) 5、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六、塔内件 (13) 1、液体分布装置 (13) 2、液体再分布装置 (14) 3、填料支撑装置 (15) 七、设计结果表 (15) 八、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 (16)

九、参考文献 (16) 一、前言 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