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25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学时,单独设36学时实验课。另外还有4周的课程设计。

学分:3.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一)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学》课程属环境科学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英文简介: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belongs to the disciplin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a compulsory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urriculum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urriculum includes treatment method and processes of each pollutant in wastewater, and design feature of treating facility. The total study period of this curriculum is 80 study period, in addition 40 study peri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experiment course. Moreover, the chapter taught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 of this curriculum focus on the treatment processes comparatively used in productive practice at present. Bu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liminated or little used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es to be studied independentl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气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因此,我们将《环境工程学》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

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管理》四部份。

其中《水与废水处理》》主要是侧重生活污水中有机质、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其教学目的是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基本理论、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分类、综合防治措施、燃烧过程中控制大气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基础、有机挥发性气体的控制技术,使学生基本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了解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

通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了解污水的污染特点,掌握常规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2)使学生了解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当前常用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和适用范围。

3)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单元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及图纸设计,了解各种污水处理单元的优缺点,以便今后设计过程中能合理选用和设计处理单元。

4)通过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的训练,而使学生能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合理组合和设计各种处理单元,并能综合评价污水处理设施的造价和运行成本。

5) 使学生能了解大气污染的特点,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6)使学生了解粉尘的分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当前常用粉尘处理的原理、装置、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和适用范围。

7)使学生了解气态污染物的分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当前常用气态污染物的原理、装置(吸收、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处理单元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及图纸设计,了解各种大气污染物处理单元的优缺点,以便今后设计过程中能合理选用和设计处理单元。

8)使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了解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污染控制的标准及途径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生活污水的特点。

2.掌握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3.掌握水体污染与自净规律与污水处理厂程度关系。

4.掌握污染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二)教学内容

1-1: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1.主要内容:污水物理性质与指标;污水化学性质与指标;污水生物

性质与指标;水体污染与自净规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染物的类别、危害性及相应污染指标;BOD、

COD、TOD、TOC内涵及其数量关系;生物指标的指示作用;水体

污染与自净规律与污水处理厂程度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基

础上判断水体污染程度。根据水体自净能力求出污水处理厂处理程

度。

1-2:污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1.主要内容:污水一级处理;污水二级处理;污水深度处理;水处理

工艺流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水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概念、目

的与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污水水质进行处理方法和程度的选择。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思考题与习题(P29)1、3、4、6;安排一次污水厂认识实习;观看图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用PPT课件上课

第2章物理处理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格栅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

2.掌握重力沉淀的原理、各种沉淀池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

3.了解污水的特点选择物理处理处理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2-1:格栅分类与设计要点

1.主要内容:格栅作用;格栅分类;格栅设计要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作用及设置位置;污水水质与格栅类型关系;

格栅设计基本参数与相关设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污水水质进行格栅选择与设计课后

练习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用PPT课件上课。

2-2:沉淀理论基础

1.主要内容:沉淀类型分析;理想沉淀池原理;理想沉淀池与实际沉淀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沉淀类型及其特点及适用范围;沉淀基本原

理及影响因素;最小颗粒与表面负荷及去除率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沉淀实验数据求出表面负荷及去除

率关系;理想沉淀池与实际沉淀池修正。

2-3:沉淀池类型与设计要点

1.主要内容:沉淀池种类;:沉淀池设计参数;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沉淀池类型及其特点及适用范围;沉淀池设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污水水质选择相应沉淀池并设计。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P51)1、2、3、4、6;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水处理工程实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设计提问相结合,用PPT课件及实

物模型相结合进行教学

笫3章活性污泥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活性污泥处理基本概念。

2使学生掌握活性污泥工艺过理及原理。

3.使学生掌握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

4.使学生掌握:曝气设备与曝气池及主要设计和运行参数;活性污泥法

新工艺。

5.使学生掌握:活性污泥系统工艺设计并对接触氧化池进污设计计算

和图纸绘制。

6.了解常用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如SBR反应器的工作原

理和结构特点,A/O组合工艺处理,A/A/O工艺,传统工艺及改良

等)。

(二)教学内容

3-1:活性污泥处理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活性污泥来源;活性污泥成分和作用;活性

污泥工艺过理及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活性污泥与水质净化关系

3-2:曝气理论

1.主要内容:氧转移原理;氧转移影响因素;有机物与需氧量;氧转

移与供气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膜理论;影响氧转移影响因素;需氧量、

供氧量与供气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影响氧转移影响因素基础上,了解

需氧量、供氧量与供气量间的关系及其设计计算。

3-3: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

1.主要内容:曝气池分类;曝气池负荷几种表达方式;曝气池构造;

曝气池布置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推流式曝气池构造及特点;完全混合曝气池构

造及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活性污泥运行方式及特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p245)1、2、3、4、7;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水处理工程实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设计提问相结合,采用教学模型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厌氧生物处理应用及设计计算。

第4章污水深度处理之生物除磷脱氮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生物脱氮技术。

2.使学生掌握生物除磷技术。

3.使学生掌握同步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技术。

(二)教学内容

4-1: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原理

1.主要内容: 生物脱氮原理;生物除磷原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了解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及

影响因素;了解生物除磷过程释磷与聚磷及影响因素。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使学生掌握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原理与过程。

4-2: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1.主要内容: 生物脱氮工艺;生物除磷工艺;同步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主要生物脱氮工艺及特点;生物除磷工艺及特

点;同步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特点及优势。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生物除磷脱氮工艺选择与组合。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p284)1、2、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采用教学模型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同时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介绍新工艺及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发展方向。

第5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污泥分类与性质。

2使学生掌握污泥减量处理方法。

3.使学生掌握污泥稳定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5-1:污泥分类与性质、指标与输送

1.主要内容: 污泥分类、性质与性质指标;污泥量的计算;输送方法

与设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泥来源与分类;污泥量计算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计算污泥量;会进行输送方法与设备选型。

5-2:污泥浓缩

1.主要内容: 污泥重力浓缩原理;污泥离心浓缩原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重力浓缩特点及应用;污泥离心浓缩特点及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5-3:污泥机械脱水

1.主要内容: 污泥机械脱水原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泥机械脱水工作过程是针对污泥中哪一部份

含水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污泥机械脱水设备选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p340)1、2、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6章过滤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石英砂过滤的基本理论、滤料的特性及选取方法,掌握配水系

统的工

作原理(特别是大阻力配水系统),掌握等压过滤和恒速过滤的工作

原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6.1.1.过滤概述

滤速、滤池负荷、过滤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2.过滤理论

过滤机理、滤层内杂质的分布、滤层的组成、各种过滤方式的特

点、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等速过滤中的水头损失、变速过滤中

的水头损失、变速过滤中的滤速变化、多格滤池组的过滤特点、

滤层中的负水头、选择滤料的原则、常用滤料、滤料的级配、滤

料的筛选方法、多层滤层的滤料分布

6.1.3.滤池冲洗

反冲洗概述:

冲洗的原理、冲洗强度、滤料膨胀度、冲洗时间、冲洗强度与滤

层膨胀度的关系、冲洗强度的确定和非均匀滤料膨胀度的计算

气、水反冲洗:

气、水反冲洗优缺点、气和水反冲洗的操作方式及强度

配水系统:

配水系统及其作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配水设

冲洗废水的排除:

冲洗排水槽、排水渠

冲洗水的供给:

冲洗水塔或冲洗水箱、水泵冲洗

快速滤池的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滤速、冲洗强度、滤料膨胀度、冲洗时间

知识点: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快滤池

的设计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掌握废水处理单元的设计能力和应用的能力

(二)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节无实验,安排一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快速滤池

组,处理流量600m3/h,入水水质为二沉后的综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解不同

调节池、隔油池和过滤池的结构特点、原理和设计参数,并通过

一次课堂设计(隔油池)而使学生掌握池体的工艺设计。

第7章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酸碱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2.掌握含酸废水的药剂中和法和过滤中法,并掌握中和过滤池的设

计计算和图纸设计。

3.掌握常用的化学沉淀法,重点是掌握氢氧化物沉淀法的应用范

围、pH值范围和共沉效应对pH值。

4.掌握pH值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pH控制设备种类和性能、自

动加药设备的种类和性能。

5.了解氧化法的常用氧化药剂,掌握完全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的主

要工艺参数及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

6.了解还原法的常用还原药剂,掌握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的主要工

艺参数及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

7.了解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掌握臭氧氧化系统处理废水的设计计

算和各处理单元的选型。

8.了解电解法优缺点、基本原理和电解槽的结构特点。

9.了解其它氧化还原法(空气氧化法、光氧化法、金属还原法和铁

碳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7.1节中和

1.主要内容

7.1.1.概述

7.1.2.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药剂中和法

7.1.3.过滤中和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7.2节化学沉淀

1.主要内容

7.2.1.氢氧化物沉淀法

7.2.2.硫化物沉淀法

7.2.3.钡盐沉淀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第7.3节药剂氧化还原

1.主要内容

7.3.1.药物氧化法

7.3.2.药物还原法

7.3.3.臭气氧化

7.3.4.臭氧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7.3.5.臭氧的制备

7.3.6.空气的净化

7.3.7.臭氧接触反应设备

7.3.8.尾气处理

7.3.9.废水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

7.3.10.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3.11.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4.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5.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节设置2个实验,既《Cr+6的还原法处理实验》和《Cr+6还

原后的絮凝实验》为8个学时。另外,安排一次课后作业,要求

为某电镀厂的电镀废水设计处理工艺,要求编写工艺说明,并绘

制工艺流程框线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模型和工程参观相结合,

通过电子图片、教学模型和参观来讲解不同化学处理法的基本理

论和设计参数,学生也要通过多媒体和参考资料收集各种电镀废

水处理工艺来完成课后作业。

第7章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一)目的与要求

3.使学生掌握絮凝的原理和操作程序。

4.使学生了解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5.使学生掌握絮凝装置(絮凝池和搅拌设备)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7.1节混凝

8.2.1.概述

8.2.2.混凝的影响因素和操作程序

8.2.3.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

8.2.4.混凝设备

8.2.5.应用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本章节设置2个实验,既《Cr+6的还原法处理实验》和《Cr+6还

原后的絮凝实验》为8个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模型和工程参观相结合,

通过电子图片、教学模型和参观来讲解不同化学处理法的基本理

论和设计参数

第八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论(2课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2.大气污染的影响

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标准体系

4.中国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难点: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

8-1 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1.主要内容:大气污染及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污染物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污染的定义、空气污染系统、一次大气污染物、光化学污染物、酸沉降、臭氧层破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空气污染系统、一次大气污染物、光化学污染物、酸沉降、臭氧层破坏

8-2 大气污染的影响

1.主要内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植物、器物和材料、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植物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O、NO

2

伤害、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植物、器

物和材料、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8-3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标准体系

1.主要内容:1987、1995、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1987年、1995年法律的改进、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律

8-4 中国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1.主要内容:能源利用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税、资源税、生态环

境基金、赔偿损失和罚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中国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27第1.2、1.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调查研究

a)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二)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三)粉尘的物理性质

(四)净化装置的性能

(五)颗粒捕集理论基础

重点: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颗粒捕集理论

难点:颗粒捕集理论

(六)教学内容

9-1 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主要内容:颗粒的粒径、粒径分布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频率分布、频度分布、几何平均粒径、算术平均粒径、中位径、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罗辛-拉姆勒

分布、分布指数、分布系数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颗粒的粒径、粒径分布

9-2 粉尘的物理性质

主要内容:粉尘的密度、安息角、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导电性、粘附性、自燃性和爆炸性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真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安息角、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速度、高比电阻粉尘、低比电阻粉尘、粘附性、自燃性和

爆炸性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颗粒物理性质

9-3净化装置的性能

5.主要内容:净化装置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

6.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效率、分级效率、通过率、多级串联时总净化

效率

7.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净化装置的性能

9-4颗粒捕集理论基础

1.主要内容:沉降的各种物理作用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体阻力、阻力导致的减速运动、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惯性沉降、扩散沉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颗粒捕集理论基础

(七)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158第5.3、5.5、5.6、5.7、5.12、5.15、5.13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b)除尘装置(10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机械除尘器(4学时)

2.电除尘器(3学时)

3.湿式除尘器(2学时)

4.过滤式除尘器(3学时)

5.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重点: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

难点:除尘器选择

(二)教学内容

10-1 机械除尘器

主要内容: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斯托克斯粒径、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直径、重力沉降室的设计注意事项、惯性除尘器的去除原理、适用范围、惯性除尘器的设

计注意事项、旋风除尘器的阻力损失、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旋风除尘

器的分类、结构特征、设计和选型、阻力损失系数、除尘器除尘效率的

测量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重点了解旋风除尘器

10-2 电除尘器

(九)主要内容: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分类、影响因素、主要优点、缺点

(十)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除尘器的工作的5个过程、电晕放电、粒子荷电、电场荷电、扩散荷电、反电晕、电晕闭塞、驱进速度、捕集效率

的公式、电晕电极、集尘极、高压供电设备、气流分布板、粉尘比电

阻、高比电阻、低比电阻、克服高比电阻影响的方法、电除尘器的选

择和设计、某硫酸沸腾炉电除尘设计

(十一)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分类、影响因素和设计

10-3 湿式除尘器

1.主要内容:湿式除尘器的优点和缺点、分类、除尘机理、除尘效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接拦截、扩散、粘附、凝聚、接触功率与除尘效率、喷雾塔洗涤器、湍球塔、旋流板塔、冲击式除尘器、

旋风洗涤器、旋风水膜除尘器、麻石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湿式除尘器的设计

10-4 过滤式除尘器

1.主要内容: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压力损失、滤料、清灰和设计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粉尘初尘层、气布比、过滤速度、比阻力系数、比阻力系数、滤料的选择与要求、清灰方式、袋式除尘器的

选择、设计和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压力损失、滤料、清灰和设计应用

10-5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1.主要内容:除尘器的比较、粉尘的物理性质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除尘设备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宽间距或脉冲高压电除尘器、环形喷吹袋式除尘器、顺气流喷吹袋式除尘器、带电水滴湿式洗涤器、带电袋

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除尘设备的发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64题6.1、6.3、6.5、6.9、6.12、6.15、6.25、6.2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第十一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气体吸附(2课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吸附剂

2.吸附机理

3.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二)教学内容

11-1 吸附剂

1.主要内容:吸附剂的性质、分类及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的选择性、活性炭、硅胶、分子筛、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吸附剂的活性、吸附剂的

再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吸附剂的性质、分类及选择11-2 吸附机理

1.主要内容:吸附机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吸附机理

11-3 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1.主要内容: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固定吸附床的计算、空塔流速、体积密度、停留时间、比表

面积、吸附床横截面积、吸附床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进行吸附工艺与设备的计算重点:吸附剂的选择、吸附设备的计算

难点:吸收设备的计算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301题7.9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2)--气体催化净化(2课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2.催化净化工艺

3.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

11-4 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1.主要内容:催化作用的原理、催化剂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催化作用、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中毒、陶瓷蜂窝型催化剂指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催化作用的原理、催化剂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11-5 催化净化工艺

1.主要内容:催化净化工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NO 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车用催化转化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催化净化工艺

11-6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1.主要内容: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利用陶瓷蜂窝型催化剂制作气-固催化反应器的设计(空间流速、停留时间t、催化床断面风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重点:催化剂的选择、催化设备的计算

难点:催化设备的计算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301题7.1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

VOCs控制方法和工艺(2课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利用催化燃烧控制VOCs

2.利用吸附控制VOCs

3.利用吸附-催化燃烧控制VOCs

重点:催化床、固定吸附床的设计、吸附-催化的

难点:催化设备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11-7 利用催化燃烧控制VOCs

1.主要内容:VOCs燃烧原理及动力学及适用范围、燃烧工艺、燃烧

热量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VOCs燃烧原理及动力学、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三种燃烧方式的性能比较、燃烧热量的计算、换

热器的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VOCs燃烧原理及动力学及适用范围、燃烧工艺、燃烧热量计算

11-8 利用吸附法控制VOCs

1.主要内容:吸附工艺、吸附热、吸附剂的再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固定床吸附工艺、吸附固定床的计算、吸附热的计算、吸附剂再生的工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吸附工艺、吸附热、吸附剂的再生

11-9 利用吸附-催化燃烧控制VOCs

1.主要内容:利用吸附-催化燃烧控制VOCs的原理、适用范围、工艺、主要构筑物、安全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与催化燃烧过程联合处理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固定式吸附床、催化燃烧室、热交换室、电加热室、过

滤器、阻火器等的设计、风机、管路与阀门的选择、安全方面的

要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原理、适用范围、工艺、主要构筑物、安全要求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P429题10.5、10.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

第十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了解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固体废弃物定义、固体废弃物来源、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固体废弃物分类第二节固体废物分选

筛分定义、筛分效率、筛分类型

第三节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

1)堆肥原理、程序、工艺、装置、影响因素

沼气发酵原理、原料调配、工艺与装置、影响因素

第四节固体废物焚烧处理

1)可燃固体热值、可燃固体燃烧、停留时间的计算、二恶因的产生

2)废气处理

焚烧设备、工艺流程、焚烧设备.

第五节垃圾填埋

垃圾填埋的概念,处理原理,场地的选择,

填埋场的设计和垃圾填埋方式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了解广州固体废物分选,固体废物可降解处理,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热解处理,垃圾填埋处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用PPT课件上课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1]张希衡等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2001),全国高校环境工程

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2]张自杰等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

[3]张希衡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4]谢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5]顾夏声等编,《水处理工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6]娄金生等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海洋出版社,1999

[7]刘雨等编,《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郑兴灿等编,《污水除磷脱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周彤编,《污水回用决策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汪大翚等编,《水处理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1]王凯军等编,《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2]高廷耀等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朱有庭、曲文海、与浦义主编.化工设备设计手册上、下卷(第1版).北京:化工工

业出版社,2005年版;

[14]钱颂文主编.换热器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工业装备与信息工程

出版中心,2002年版;

[15]陈家庆主编.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第1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年版;

[16]化学工业部环境保护设计技术中心站组织编写.化工环境保护设计手册(第1版).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17]张殿印、王纯主编.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

工程出版中心,2003年版;

[18]赵荣义主编.简明空调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19]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版;

[21]王志魁.化工原理(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22]崔克清、张礼敬、陶刚. 化工原理(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

2004年版;

[23]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化学工艺设计手册(第3版)上册、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4]冶金工业部建设协调司、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编.钢铁企业采暖通风设计手册(第1版).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25]林肇信等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7]郑铭主编.钢铁企业采暖通风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治金出版社,2001年版

[28]张殿印主编.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9]金国淼主编.除尘设备(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0]张殿印主编.除尘工程技术手册(第1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1]罗辉主编.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2]郑铭主编.环保设备原理设计与应用(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3]广州阳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8011692613.html,/index.htm

[3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35]鹿政理主编.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6]唐国山主编.工业电除尘器应用技术(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7]胡伟鼎主编.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8]华振明.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9]张益, 赵由才.生活垃圾焚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00.

[40]唐鸿, 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气象出版社, 2002.

[41]汪群慧, 谷庆宝.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2]赵由才, 龙燕, 张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3]张小平, 萧锦.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4]何品晶, 冯肃伟, 邵立明.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

[45]沈东升, 何若, 刘宏远.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七、其他说明

(一)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主干课。与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和化工原理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要注意与上述课程的衔接与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者脱节。如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好氧、厌氧呼吸与环境微生物学紧密相关。污染物浓度表示法和水质指标,质量控制标准等则与环境监测息息相关。而治理装置、管网、风机、泵站等又与化工原理相关密切。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这些相关知识。

(二)本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验课应另单独设课。在教学计划中还应安排认识实习。

(三)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灵活掌握。

(四)建议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工程课的特点更突出、生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本大纲编制依据

1、全国高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学大纲(2002)

2、参照兄弟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纲修订人:周康群孙彦富刘晖简放陵修订日期:2007/10/5

大纲审定人:周康群周遗品审定日期:2007.10

2012《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复习题 第一篇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在好氧条件下,将转化成和的过程。 5. 反硝化: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6. 污泥投配率:日投入污泥与池容积比重。 7. 土地处理:在人工调控下,微生物,土地,植物形成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处理方法。 8. 折点加氯: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化学除氮的方法,在含氨氮的水中加氯时,加氯曲线中出现两个折点,加氯脱氯时采用的加氯量应以折点相应的加氯量为准,通过适当控制,可完全去除水中氯气。 9. 氧垂曲线: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 10. 混凝和澄清: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11. 生化反应速度: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12. AB法:由以吸附作用为主的A段和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的B段组成的污水处理工艺。 13. A/A/O法:在原来A/O工艺的基础上,嵌入一个缺氧池,并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中,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这样厌氧-缺氧-好氧相串联的系统能同时除磷脱氮,简称A2/O法。 14. 污泥容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沉淀后,每千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 15. 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 16. 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这种沉淀叫做自由沉淀。 17. 絮凝沉淀:水中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的轨迹呈曲线. 颗粒的物理性质也是变化的。 18. 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19. 压缩沉淀: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已挤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20. 好氧呼吸: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21. 厌氧呼吸:厌氧呼吸是在无分子氧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厌氧微生物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呼吸过程中,第五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从底物中脱下来的氢经辅酶传递给除氢以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还原。 22. 无氧呼吸:是指以无机氧化物,如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23. 污泥负荷: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2010.6) 绪论 1.名词概念:微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及学科地位。 3.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包括的微生物类群。 5.微生物的特点。 6.如何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1.名词概念: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噬菌体的溶原性、噬菌斑。 2.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及结构。 3.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4.病毒的培养方法。 5.各种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6.病毒与人类的生活。 第二章: 1.名词概念:古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细胞壁、细胞质膜、芽孢、细胞质、内含物、革兰氏染色、蓝细菌、放线菌。 2.古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呼吸类型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与真细菌相比)。 3.古菌的分类类群。 4.古菌在环境工程微生物中重要地位与作用。 5.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由此产生的细菌类群。 6.细菌细胞共有结构及特殊结构。 7.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8.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结构差异。 9.细胞质膜的功能。 10.细胞质内含物的种类及它们的化学组成、功能。 11.细菌荚膜、粘液层和衣鞘的化学组成、功能。 12.细菌芽孢的形成及特点。 13.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在细菌分类鉴定、生理特征认定等方面的作用。 14.革兰氏染色方法及产生两种不同染色结果的机制。 15.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关系。 16.蓝细菌的生态、生理及分类特点。 17.放线菌的形态、大小与结构。

18.放线菌的主要类群。 第三章: 1.名词概念: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 2.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3.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 4.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5.微型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6.藻类的一般特征。 7.藻类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8.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 9.酵母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10.霉菌细胞结构特点。 11.霉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第四章: 1.名词概念:酶、酶活性中心、新陈代谢、营养、碳源、能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能量代谢、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2.酶的组成形式(如何组成的)。 3.酶蛋白的四级结构。 4.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及功能。 5.酶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6.酶的催化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或酶活力)的因素。 8.阐述微生物化学组成与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辩证关系。 9.阐述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的营养类型的微生物。 10.阐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N源以及以此区分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11.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以及主要的元素对微生物的生理作用。 12.生长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13.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特点。 14.能量载体ATP及其产生方式。 15.微生物(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方式(以葡萄糖为代表)的代谢过程及产能特点。 16.异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17.自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第五章: 1.名词概念:微生物生长、分批培养、生长曲线、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种群、群落、世代时间。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2.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曝气池在好氧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4. 简述污水中的氮在生物处理中的转化过程? 5. 什么是曝气?曝气的作用有哪些? 6.控制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些? 7. 评价除尘器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8.实现电除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9. 影响SCR法烟气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0.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 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 200/() m s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 m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2.已知某线—板式电除尘器的收尘面积A=6000m2,所处理的烟气量Q=684000m3/h,烟气粘度η=1.8×10-5Pa·s, 对其施加的平均电场强度E=3.0kV/cm, 试计算粉尘的平均粒径dp=0.1μm、1.0μm、10μm时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取K m=1.36,ε0=8.85×10-12F/m, D=2.0)。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极小 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易变异 7、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1.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的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2.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分为三层:最外层脂多糖,中间层磷脂层,内层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8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1) 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G+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2) 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8、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分为几门? 根据藻类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9、真菌包括那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种伞菌。酵母菌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以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美军在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真菌在处理有机废水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和固体废物,还获得了食用菌。 10、酵母菌有哪些细胞结构?有几种类型的酵母菌?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酵母菌有发酵型和氧化型两种。 11、霉菌有几种菌丝?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整个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放线菌菌落:是由一个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出许多菌丝,并相互缠绕而成的,有的呈戎状或密实干燥多皱,整个菌落像嵌入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霉菌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容易挑取。 12、什么叫定向培育和驯化? 定向培养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驯化是经过长时间地定向培养后,微生物改变了原来对营养、温度、PH 等要求,产生了适应酶,利用各营养,改变了代谢途径。 13、什么叫水体自净?可根据那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1、P\H 指数,2、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14、水体污染指标有哪几种?污化系统分为那几“带”?各“带”有什么特征?1.BIP 指数2.细菌菌落总数3.总大肠菌群 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有大量有机物,BOD 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 α-中污带:在多污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减少,BOD 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氨、氨基酸及H2S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较少,BOD 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NH3和H2S 分别氧化为NO3-和SO42-,两者含量均减少。 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标志着河流自净作用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 消失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15、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几种? 人类将富含氮、磷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入湖泊、河流和海洋,使水体中的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中发生水华,使海洋中发生赤潮,叫富营养化。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的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和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16、什么叫活性污泥?它有哪些组成和性质?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由各种微生微、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和各种有机无机的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绒粒.即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由外到内水解细菌、发酵细菌、氢细菌和乙酸菌、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原生动物其中产甲烷丝菌是厌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 17、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1.在氧化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2.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和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42、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污水的机制 氧化塘和氧化沟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富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有机污水流入氧化塘,其中的细菌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 、CO2、NH3、NO3-、PO43、SO42-。细 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藻类利用H2O 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并繁殖新藻体。 43、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在水处理过程中有哪些作用。菌胶团的作用: 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栖息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 1、指示作用 2、净化作用 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44、叙述生物膜法净化污水的作用机制 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上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通过以上微生物化学和吞食作用,污水得到净化。 45、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 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为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经常出现的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46、促使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温度 2、溶解氧 3、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 4、有机物浓度 47、为什么丝状细菌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生长? 因为几乎所有的丝状细菌都能吸收可溶性有机物,尤其是低分子的糖类和有机酸。在运行过程中,有机物因缺氧不能降解彻底,积累大量有机酸,为丝状细菌创造营养条件,使丝状细菌优势生长。 48、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控制溶解氧 2、控制有机负荷 3、改革工艺 49、污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 在水体中氮、磷量过多,危害极大,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有的蓝细菌产生毒素,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它们的死亡、腐败,引起水体缺氧,使水源水质恶化。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50、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 A|O 、A2\O 、A2\O2、SBR 等 51、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NH3转化为NO2--N 和NO3--N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N (经反亚硝化)和NO3--N (将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 52、什么叫捷径反硝化?何谓短程硝化-反硝化?在生产中它有何意义? 捷径反硝化:即通过限制充氧量和缩短曝气时间等条件,抑制硝化细菌生长,促使亚硝化细菌优势生长,迅速将氨氧化为HNO2 后,随即利用有机物将HNO2 还原为N2的过程。捷径反硝化不仅可缩短曝气时间,减少能耗,还节省碳源,从总体上节省运行费用。 Q10:温度每升高10度酶促反应速率相应升高的因数。

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包括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3. “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4. 国际单位制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组成。 5. 以单位时间质量表示时的 6. 7. 有黏性、可压缩的流体、层流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 8.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 9. 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两相间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 10.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单相中的传质包括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 11. 传质边界层的名义厚度定义为 12. 温度影响流体密度、粘度,进而影响沉降速度。 13. 环境工程领域的过滤中,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固体颗粒、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多孔膜。 14.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天然颗粒包括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粒等,人工颗粒包括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15、过滤的主要类型按过滤机理分有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16. 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净化有害气体、回收有用物质、曝气充氧。 17. 吸收过程一般可分解为气相内的传递、相际传递、液相内的传递三个基本步骤。 18. 吸收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有逆流、并流。 19.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 20. 吸附过程有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几个基本步骤。 21. 空间时间是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空间速度是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单位为时间的倒数。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空速越大,反应器的负荷越大。 22.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和状态,反应器可分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理想流反应器分为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mr ,,0,()0.99() A A i A A i c c c c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3.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学习道路工程,力求将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4.课程任务 (1)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2)熟悉及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道路的发展史。 2.掌握道路的等级及分类。 3.掌握如何对道路工程中排水的处理。 4.了解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新展望 " (二)知识巩固目标: 5.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6.掌握道路设计及排水设计知识。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2.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 2.内容选取 节选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及路面工程为实训重点内容 3.内容组织 通过多个方面掌握道路工程: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 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等等。 4.项目设计 以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知识及其重要性。 5.实训安排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 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 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 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 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 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

生成CaSO4。 A.5~10;4 B.10~15;2 C.5~10;4 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 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