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

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

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4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

大的。

问: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呢?(有限)(课件出示)

四、巩固练习

1、写一写:6的因数、9的因数、50以内7的倍数。

集体订正。

2、选一选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学生填一填,集体订正。

3、数学小知识:完美数。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数学上就把6这样的数叫做完美数。完美数是非常稀少的,到2004年,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自然数中还找到了496,8128等等这些完美数,但人们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新的研究和探索还将继续下去。

【篇二: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认识因

数和倍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找出1—100内一个数的因数

和倍数。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

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部分内容安排在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内容有很大不同,不再以整除为切入点,而是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

概念。本单元的知识属于初等数论知识的基本内容,它是建立在学

生已经掌握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

的基础上,为后面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

学习的因数和倍数是本单元最为基本的概念,对于后面的公因数、

公倍数的理解起到支撑作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自然数,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但对因数倍数的意义了解甚少。所以,这也就成为本节课要解决的

重点问题。学生在学习面积的时候已经会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摆

长方形,所以本节课不再安排学生拼摆,只要叙述出排了几行几列,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就可以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本届运动会上新增了团体操表演,在排练时,队形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信息。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二、认识因数、倍数

1、操作: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12个同学排队,并用算式来表示。

汇报:你是怎么摆的?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无论是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都是研究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每个算式中的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2)利用乘法算式可以找到三个数之间的关系,那根据除法算式,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

(4)计算下面各题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探究12的因数,重点研究方法和过程

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练习。)在找的时候,你发现12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成对出现,强调找的时候一对一对的找)

2、找18的因数,验证成对出现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可不可以用除法验证一下?

3、找36的因数(重复的只写一个)

汇报展示:

4、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巩固:这个数是4的因数,这个数也是6的因数,这个数还是7的因数,求这个数是多少?

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而且是自然数的因数中最小的一个。

四、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刚才我们运用乘法和除法算式研究了一个数的因数,那你能不能想办法研究

一下一个数的倍数呢?

1、方法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3的倍数有:3,6,9,12??)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

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4和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3、发现规律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

大的倍数。

五、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

(4)1的因数只有一个。()

(5)18是9的倍数,9是3的倍数,18一定是3的倍数。()

3、数学小知识:完全数。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数学上就把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完全数是非常稀少的,到2004年,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自然数中还找

到了496,8128等等这些完全数,但人们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

新的研究和探索还将继续下去。

【篇三: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1、操作: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

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

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

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

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3的倍数有:3,6,9,12,15??)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

就是3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3、发现规律小学教学设计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

大的。

问: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呢?(有限)(课件出示)

四、巩固练习

1、写一写:6的因数、9的因数、50以内7的倍数。

集体订正。

2、选一选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学生填一填,集体订正。

3、数学小知识:完美数。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数学上就把6这样的数叫做完美数。完美数是非常稀少的,到2004年,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自然数中还找到了496,8128等等这些完美数,但人们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新的研究和探索还将继续下去。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青岛版 (含答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测试题【精品】一.填空。 1.2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特征()。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特征()。 2.自然数中()的数叫做偶数。 3.36的因数有();28的因数有()。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5.在36 29 42 50 125 148 256 395这些数中偶数有(),奇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 6.质数有()个因数,分别是()和()。 7.()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自然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9.7 15 19 25 33 39 47 95 83 121 133这些数中质数有();合数有()。10.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二.选择题。 1.23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A.1 B .23 C. 46 D.69 2.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是()。 A.25 B.36 C.120 D.125 3.下面的数,因数最多的是()。 A.25 B.48 C.36. D.40 4.两个质数的和()。 A.质数 B.合数 C.奇数或偶数 D.偶数 5.A×6=B,B是A的()。 A.因数 B.倍数 C.质数 D.合数 三.判断题。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5的因数个数是4个。() 2.1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4.36的最小倍数是36,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用短除法分解下列质因数。 36 48 57 81 93 五.按要求在圈内添上合适的数。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的倍数,方框里可以填()。 23 3的倍数,方框里可以填()。 2.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48的因数100以内9的倍数 六.解决下列问题。 1.幼儿园里,李老师拿了36块糖,正好平均分给了班级里的小朋友,请问小朋友可能的人数是多少? 2.王老师去买钢笔,钢笔的单价看不清楚了,王老师拿了5支钢笔,售货员说应该付69元,王老师认为不对,你知道为什么吗? 3.猜电话号码。 张老师有一个电话号码被弄脏了,看不清楚后面几个数字了,大家一起来帮帮张老师吧!0596—A B C D E F G 提示:A—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它是6的最小倍数 C—它的最大因数是5 D—最小的偶数 E—最小的质数 F—它的所有因数是1.2.4.8 G—它的所有因数是1.3.9 所有这个电话号码是()。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单元主题备课 一 、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2、 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2、重点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前后联系: ◆ 整除、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单元学习 ◆ 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安排在本单元学习 ◆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安排在本册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学习。 本单元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基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做准备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是继续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本单元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索,了解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 ◆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分解质因数。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数感。 信息窗1: 舞蹈表演 2 、3、5倍数 的特征 信息窗2: 团体操表演 排成各个方队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 质数、合数 各项表演分别可以 选派几人参加? 你能把30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 分解质因数 奇数、偶数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概念整理归纳 一、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和c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 2. 一个数它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也是 3. 1的因数只有1;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2个因数。 4.因为任何整数都能被1整除,所以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5.因为0能被任何不是零的整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 2.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如果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三、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的分法(1)质数、合数、1(2)偶数、奇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2是唯一的偶质数,除了2以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5.质数和合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7(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253916511.html,,请保留此标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示出来 8.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注意:要把质因数相乘形式写在等号右边,商不能是1,例21=3×7)12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9.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 10.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出的商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

(完整版)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方案

〈〈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第93-94页内容。 【教案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白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案重、难点】: 教案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案难点是白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案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 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漂亮吗?老

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 X 12=12 2X6=12 3 X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X 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X 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X 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谈话:同 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 乘法算式里面。 2. 认识因数和倍数。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什么?(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什么?(积)这里的因数和积是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数学上还可以这样说,我们以2X 6=12为例,2是12的因数,6也是12 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青岛版因数与倍数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 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 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4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Fenghuangtai Primary School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第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Fenghuangtai Primary School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 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因数和倍数”(课本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 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认识因数和倍数。

(完整版)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第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白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白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 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 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 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 X 12=12 2X 6=12 3 X 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X 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X 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谈话:根据算式3X 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 认识因数和倍数。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什么?(因数)等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备课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1×12=12 2×6=12 3×4=12 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学生说一说。 问:根据2×6=12,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指名说) 问:根据1×12=12呢?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问:根据48÷6=8(板书:48÷6=8)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师:有同学说8÷2=4时,说8是倍数,4是因数。这样行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地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设计理念:本节课把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琐碎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倍数与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这些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抢数游戏:规则:从一到二十四个数,每次按顺序最多能选两个数字,谁先抢到24,谁就赢。 2、探讨获胜的理由。(我们现场采访一下啊,请问你获胜的原因

是什么,给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同学说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因数和倍数》 二.知识回顾,形成网络 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过渡: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 (1)分组整理 教师出示整理建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整理。(每组一个磁力板和上面贴出的8个磁力知识卡) 整理建议: 1.翻一翻课本,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用箭头或线条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2)交流矫正 ①各组把磁力板展示在黑板前,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说整理思路,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补充。 ②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整理: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为什么? ③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师生共同调整刚才的整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 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 (1)2、5、3倍数的特征 ①引导学生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师贴“2、5、3的倍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青岛版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过程: 导入】2.5倍数的特征 布置自学:是在课前自学,还是在课堂上给予一定时间自学?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研究25的倍数特征,在研究的过程中,又发现吗? 下面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那么请小组代表,把你们小组的发现汇报一下。 那么我们首先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请看屏幕上的百数表,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代表发言:找出了百数表中5的倍数是哪些? 例: 5,10,15.。。 说的非常好 那么我们下面观察5的这些倍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5的倍数的个位上有0和5 还有补充么? 5的倍数拍成了2列 还有补充么? 5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5 好的,那么下面老师有道题目,你看看,不计算,你能不能很快的把5的倍数找出来吗?

出示课件:不计算,你能很快的把5的倍数找出来吗? 67 50 78 186 705 355 228 汇报: 50 同意吗? 同意 刚才同学们的发现相当的好,那么我把同学们的发现记下来 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好的,同学们,你还能举一些5的倍数吗? 学生举例:可以吗? 学生多举例,大约4-5个人。 你们的表现非常的好,刚才我们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当你看到一个数的时候,能不能判断它是不是5的倍数? 用什么方法? 学生汇报:看它的个位是不是0或者5,只要个位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说的非常的好, 接着我们共同研究2的倍数。 还是请同学们看到我们的百数表。 百数表里面2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 24 6 8 10 。。。。。。。 找对了么? 找对了 找的真好,那么我们观察一下2的倍数,看看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了2的倍数排成了5列。 很好,还有没有谁再接着说一说? 学生:2的倍数个位上是0 2 4 6 8 还有补充的么?》 个位上是0的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刚才同学们的发现真好,老师先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秋青岛版数学五上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word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2013.09

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3.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精 编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因数和倍数”(课本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可以吗?(课件演示) 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 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 谈话:同学们通过算式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真不简单。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藏在这三个乘法算式里面。 2.认识因数和倍数。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 教学案例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概念整理归纳 一、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和c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 2. 一个数它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也是 3. 1的因数只有1;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2个因数。 4.因为任何整数都能被1整除,所以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5.因为0能被任何不是零的整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零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不是零的整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 2.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如果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三、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的分法(1)质数、合数、1(2)偶数、奇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2是唯一的偶质数,除了2以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5.质数和合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7(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253916511.html,,请保留此标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示出来 8.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注意:要把质因数相乘形式写在等号右边,商不能是1,例21=3×7 12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9.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 10.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出的商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出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典型例题 例1.48的约数有哪几个?20以内3的倍数有哪几个? 分析:要求48的全部约数,必须包括1和它本身,这是容易出错的,3的倍数有无限多个,这限制条件,应该在20以内去找,此时3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解: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共10个 20以内3的倍数有:3、6、9、12、15、18,共6个. 例2.在下面的□里填数字,使这个数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3整除. 50□0;2□□5;11□2□. 分析:要使填出的数能被5整除,则个位数字应该为0或者为5;要使填出的数能被3整除,必须是3的倍数. 解:题目的答案可以是: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团体操表演__因数与倍数信息窗2__第一课时教案青岛版

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4——5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在操场上做操多认真啊。看到这幅图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人一组讨论,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书上。 二、探索质数、合数 1、学生回答:同学们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个位上与十位上都没有什么规律。 教师提问:与它的的因数有关系吗? 24的因数:1 2 3 4 6 8 12 24 25的因数:1 5 25 …… 2、探索发现 (1)学生回答: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2)质疑: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 (3)让学生用棋子来摆一摆。 (4)学生发现:人数是4、6、8、9、10……时,都能排成方阵。人数是1、2、3、5、7、11……时,不能排成方阵。 (5)我们用找因数个数的方法来研究,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回答:有的数有两个以上因数……有的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是 1,另一个是它本身。1只有一个因数。 (6)教师总结质数、合数的定义,以及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作业。自主练习57页第1——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团体操表演 因数与倍数_青岛版

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

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3.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个内容可以集中编排在本单元,也可以分散编排在约分、通分的前面。考虑到本单元概念较多,抽象程度高,本套教材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散编排在第四单元,也更加突出了它们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难点:数与数之间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表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疑点:本单元所讲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易错易漏点: 1、关于因数和倍数在表述时不完整,如3是因数6是倍数 2、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概念容易混淆。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测试题.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 分) 1、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18 的因数有(),24 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 3、在 1~20 的自然数中,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有(),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有()。 4、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和()。 5、 1082 至少加上()是 3 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 5 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3,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7、两个自然数 a、b 的最大公因数是 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如果 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个数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还有因数 7。这个数最小是()。 10、一个数既是 30 的因数、又是 45 的因数,最大的是()。 11、用 0、1、2 三个数字排成的所有三位数中,同时是2、3、5 的倍数的数有()。 12、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它们最小公倍数是91,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最大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连续自然数( 0 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

2、在24 的因数中,是质数的只有 2 和 3。() 3、5 和 7 没有公因数,但 5 和7 有公倍数。()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 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 大。()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任何两个奇数的和是()。 A 奇数 B 合数 C 偶数 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A 质数 B 合数 C 奇数 3、任何两个自然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 公倍数 B 公因数 C 倍数 4、 A 是 B 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 A B B A C B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 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 和 90 B 45 和 90 C 45 和 30 四、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每题 2 分共 12 分) 32 和 112 和 1872 和 48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单元主题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2、 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2、重点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前后联系: ◆整除、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单元学习 ◆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安排在本单元 学习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安排在本册分数加减法(一) 单元学习。 本单元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基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做准备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是为后面学习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是继续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本单元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索,了解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 数; ◆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会分解质因数。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发展数感。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归纳能力,产生探索自然数规律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学情分析 1、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概念容易混淆,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2、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3、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四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单元教法学法: 1、借助现实性素材,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属于数论方面的内容,因此,抽象性很强。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窗所提供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舞蹈表演、体操表演等,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此部分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认知难度。 2.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时注意:一要提炼出有意义的问题,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拓宽思路;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示的探究知识的方法和工具(如百数表),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3.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究规律。如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用百数表来研究,虽然研究的方法、渠道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能找到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4.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