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版本:02/0

文件编号:CQM/ZY-SH-05-4

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8日

修订日期:2008年03月01日

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引用文件 (2)

4. 文件审核 (2)

4.1文件初审 (2)

4.2现场的文件审核 (3)

4.3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3)

5. 审核计划 (3)

5.1基本要求 (3)

5.2第一阶段审核计划 (3)

5.3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计划 (4)

5.3监督审核计划 (4)

5.4多场所抽样要求 (5)

6.现场审核 (5)

6.1第一阶段审核 (5)

6.2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7)

6.3监督审核 (9)

6.4再认证审核 (10)

7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

8. 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以下编号为标准条款号) (1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1. 目的

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避免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00—2006)的认证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CQM/CX-21-2008 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

CQM/CX-25-2008 监督和再认证程序

CQM/ZY-SL-00-11 认证项目管理指南

4. 文件审核

4.1 文件初审

在任何情况下,文件初审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开始之前完成。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

a)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

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

d)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文件及记录清单;

e)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包括原辅材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及终产品)及预期用途的说明、工

艺流程及工艺文件(说明)、危害分析、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

f)布局图:工厂周围环境图(包括工厂平面图)、车间布置图、车间人流图、物流图;给水图、

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等;

g)符合有关规定的许可或资质证明;

h)与认证申请必备条件相关的信息资料。

文件初审阶段仍应对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进行评审。文件审核应考虑受审核方组织的规模、

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审核目标和审核范围。文件初审原则上应由组长进行,也可委托组内专业审核员承担,组长确认。

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发现文件中的问题可写在一阶段现场审核问题清单中,也可写在文审报告中。

4.2 现场的文件审核

1)结合现场审核活动,审核员应继续对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进行文件审核,重点是关注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充分性和协调性。

审核适宜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收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应关注第一阶段文审发现的问题在体系运行中整改实施的有效性。

3)第二阶段审核发现文件中的不符合以《不符合报告》的方式提出。

4)审核报告中应有对文件的全面评价。

4.3 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1)监督审核和再认证仍要对文件进行审核。重点是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或组织的产品、产品品种、重要原辅料、设备设施、加工工艺发生变化时文件中相应变化的部分,如:

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图、工艺描述、危害分析工作单、HACCP计划表操作性前提方案等。

2)当体系文件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时,则可不单独出具文件审核报告,但需在审核报告中表述文件审核活动的评价结论。体系文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督审核应出具文审报告,

当存在不符合时,应出具不符合报告。再认证须出具文审报告。

3)受审核方在扩项、文件换版时应进行文件审核,并出具文审报告。

5. 审核计划

5.1 基本要求

审核组必须配备专业审核员,当确实不能指派专业审核员参加审核组时,也可考虑在一阶段审核中配备经过HACCP知识培训的专家。

专业审核员一般应安排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确定、危害分析、危害的识别和评估、CCP的确定、CL值的确定,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制定等有关内容的审核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及HACCP计划实施、监控、验证等过程的审核。

5.2 第一阶段审核的内容(主要审核体系建立的策划情况及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的符合性)

1) 审核计划应涉及的要素(并不是以下要素的所有要求):4.1,4.2.1,5(主要审核策划情

况,如:对管理评审主要是审核受审核方是否做了评审,二阶段再审核评审的有效性。)6.1,

6.3,6.4,

7.1,7.2,7.3,7.4,7.5,7.6(影响产品安全关键过程的识别、危害识别和

评价的充分性,及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制定的可行性,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可接受

水平的合理性),7.8,8.2,8.4.1(同管评)。

2)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末会议形式,可以不同于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次会议。可以见面会的形式将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范围、日程安排等事项与主要领导和策划归口部门交

换意见;视情况末次会可与受审核方高层交流合并;

5.3 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内容:

1)应将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列为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2)第二阶段审核必须审核的条款:4.2.2;4.2.3;5.2;5.4;5.6;5.7;5.8;6.2;6.3;6.4;

7.2;7.5;7.6;7.7;7.8;7.9;7.10;8.1;8.3;8.4;8.5。

3)适用时,在现场审核或相关过程中需要采取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方法验证产品的安全性。

抽样检验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任何一种:

a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完成;

b由现场审核人员利用申请人的检验设施完成,但必须在该组织的检验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验人员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

c由现场审核人员确认由其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的方式完成。

其他检验机构应是国家实验室认可(按ISO/IEC 17025)的检验机构,并与实验室认可的能力范围相对应;当检验结果中的检验项目不全时需限定时间补充出具检验结果报告。

5)再认证审核应覆盖所有要素。

5.4 监督审核计划

每次监督审核必须检查的部门和岗位:食品安全小组、归口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部门、生产部门、检验部门、生产现场和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监控、验证部门。

监督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和保持:包括沟通信息的利用情况、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新的危害产生的识别及控制、关键控制点的更新与监控等。

2)认证证书/标志使用情况

3)顾客的投诉及监督抽查情况,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撤回。

4)以往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5)内审和管理评审

6)第一次监督应审的条款为:4.1;4.2.3;5;6.1;6.2;7.1;7.2;7.3;7.4;7.5;7.6;7.7;7.8;7.9,7.10;

8.1;8.2;8.4;8.5

第二次监督应审核的条款为:4.1;4.2.2;5;6.1;6.3; 6.4;7.2;7.3;7.4;7.5;7.6;7.7;7.8;7.9;

7.10;8.2;8.3;8.4;8.5

5.5 多场所抽样要求(应有在同种产品、同样设备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抽样)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不得抽样。

二阶段审核:样本量应为分场所数量的平方根(y=x),上入成整数。

监督访问: 每年的样本量应为分场所数量的平方根与系数0.6的乘积(y=0.6x), 上入成整数。

复评: 样本量应与初次审核相同,然而当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三年中被证明有效时,样本量可乘以系数0.8,即(y=0.8x),上入成整数。

6.现场审核

6.1 第一阶段审核

6.1.1 第一阶段审核证据的收集应能支持如下目的:

1)审核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2)调查对适用法律法规的识别情况及在相关文件中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3)应实施的前提方案和保持卫生环境的相关活动(PRP(s))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4)申请人所在场所和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在其内部和食品链上进行沟通的符合性和适宜性,申请人对认证标准要求的理解和对影响产品安全关键过程的识别、危害识别和评价的充分性,及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制定的可行性,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可接受水平的合理性;

5)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重点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对认证标准要求的理解、建立体系的目的、策划情况(方针、目标、职责、沟通的适宜性等)及必要资源的配备。

6)与申请人就认证范围再次确认,了解申请人为接受第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并商定第二阶段的审核安排;

7)申请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6.1.2 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应了解组织及其现场运行过程,重点包括:

1)应实施的前提方案PRP(s)与相关法规的符合性和可行性

.周边/厂区/车间/环境

.卫生设施及保持卫生环境的相关活动

.生产资源配置

.检验资源配置

2)组织机构、职责

3)外部和内部沟通渠道的建立,确定沟通的职责及主要内容。

4)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及组员职责及具备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5)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的识别情况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

6)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

7)现场审查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符合性。

8)有关图纸的符合性、充分性

.工艺流程图/工艺说明并现场确认

.人流物流图 .

.厂区、车间布置图

.设备布置、供水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

9)原辅料、产品接触的材料、终产品描述的符合性、适宜性,预期用途的确定

10)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的正确性,危害分析、评估、可接受水平确定的合理性,控制措施识别和评价。

11)与受审核方的危害分析、评估达成一致

12)控制措施(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合理性;

13)监视及验证策划的符合性与充分性;

14)控制措施确认的有效性

15)组织提供的水质检测报告和产品的卫生指标的型式检验报告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16)组织提供的资料与现场实际的符合性

17)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18)与申请方确定认证范围并就第二阶段审核的安排达成一致

6.1.3 当存在下列问题时,不能进入第二阶段审核:

1)组织的现场不符合相关法规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且未进行改进和完善;

2)现场检查和确认不具备相关许可资质如:生产许可(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产品许可(特殊营养食品批件等);

3)以下方面的不符合受审核方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前提交整改证据,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审核:

·方针、目标的制定

·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及职责的确定

·前提方案的制定

·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确定。

·危害分析。

·CCP、CL值的确定。

·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制定。

·基础设施方面不符合相关卫生规范的问题。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外部抱怨、投诉尚未处理。

6.1.4 第一阶段现场尚需对认证范围进一步核实

1)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如发现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不能支持申请的认证范围,审核组应与受审核方进行沟通、确认。

2)在完成现场审核后,组长应在审核报告中说明,报总部认证业务部/分中心审核管理部门项目管理人员确认。

6.1.5 第一阶段对于有多场所组织的审核:

1)第一阶段审核应覆盖组织总部的活动,以确保同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于所有场所,并将这一集中管理延伸至运行层面。

2)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应全面了解各个分现场的6.3 、6.4 、7.2条款关注的信息,以审核记录或企业信息资料形式体现,为第二阶段审核确定抽样方案提供依据。

3)第一阶段审核多现场审核应重点考虑下述内容:

a)所有的现场都由同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得到集中管理并统一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b)根据内容程序,对所有的现场实施了审核;如果在其总部或某一场所发现了不符合,纠正措施的程序应适用于认证证书覆盖的所有场所;

c)对于各现场的了解,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产品种类、品种以及生产设备的情况

·内审的结果

·管理评审的结果

·各现场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复杂程度

·各现场的规模及复杂程度

·轮班情况

·运行方式的差异

·活动的差异

·组织的人员在现场的分布情况

·各现场生产产品的危害及生产现场的PRP符合情况

6.2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6.2.1 第二阶段审核目的

第二阶段审核是对受审核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适宜性,体系要素控制的充分性, 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审核,取得可对体系进行综合、全面评价的证据和结论。有些在第一阶段已取得充分证据的内容可在第二阶段审核时简化,但应注意最终对受审核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和做审核结论时应将第一阶段审核的信息输入,对第一阶段问题的现场验证。

6.2.2 第二阶段审核重点内容:

1)实现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能力及实施情况;

2)适用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3)内审、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4)前提方案PRP的实施的有效性;

5)现场审查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

6)文件及记录控制;

7)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及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能力;

8)产品实物安全卫生质量状况(当需要对申请认证产品的原料、辅料、加工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控制做进一步的验证时,可在现场采取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方法验证产品的安全性,抽样检验可通过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完成、或审核人员利用申请人的检验设施完成、或由现场审核人员确认由其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的方式完成。);

9)监视系统;

10)可追溯性系统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1)测量设备和方法的控制;

12)验证的实施;

13)潜在不安全产品的识别与处置;

14)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

15)内外部沟通的有效性

16)体系的更新(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变更和新的危害产生时,能否及时地调整危害分析并有效控制);17)顾客投诉及市场反馈信息,是否发生撤回或验证撤回方案的有效性的情况;

18)外部的监督检测信息

19)第一阶段存在问题的跟踪验证

20)第二阶段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重点是方针目标的落实完成情况、内审、管理评审实施的有效性、自我改进机制的情况和体系更新的安排及对一阶段问题整改情况,

6.3 监督审核

每次监督审核必须检查的部门和岗位: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归口负责HACCP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部门、生产部门、检验部门、生产现场和CCP点的监控、验证岗位。

6.3.1 监督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1)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持续有效性;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和保持;

.组织/产品及工艺/法律法规/文件/人员/职责

.认证范围

.法律法规要求变更和新的危害产生时,能否及时地调整危害分析并有效控制

3)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4)认证证书/标志使用情况

.使用场所及范围

.使用内容及方式

.标志是否得到认可

.有无违规现象

5)顾客的投诉及监督抽查情况,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潜在不安全产品处置及产品安全状况

6)以往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纠正/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效果/有无再发生。

6.3.2 对发生过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违法问题及相关方对认证组织的投诉、申诉等问题,须查明:

1)是否已查明原因、采取了相应纠正/补救;

2)是否报告/通知了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方;

3)是否已实施了应急准备和相应、撤回程序及实施后是否对程序进行了评审和修订;

4)是否实事求是地向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公司进行了报告;

5)相关的程序/文件/记录是否得到了补充、更改、完善。

6)是否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验证,是否强化了食品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了对危害的监控能力。

6.3.3 检测报告和检测项目的确定:

监督审核时,应首先判定受审核方是否按照规定提交了水质和食品卫生型式检验的检测报告;要审核检测结果的符合性。

6.3.4 每次监督审核时,审核组应检查以下方面并与负责的管理者会谈:

a) 在实现组织目标方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 向管理者报告任何违规的程序是否起作用;

c) 旨在持续改进体系绩效策划的活动的进展情况;

d) 内部审核结论的跟踪;

e) 标志的使用;

f) 向认证机构提交的对组织的申诉、投诉和争议的记录,在显示任何不符合或没有满足认证

要求的地方,组织已经调查了自己的体系和程序并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监督审核的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季节性产品宜在生产季节进行监督。每次监督审核应尽

可能覆盖体系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由于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原因,在每次监督审核时难以覆盖所有

产品的,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必须覆盖体系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

6.4 再认证审核

1)再认证审核的要求和方法与初次第二阶段审核相同。组织的机构、生产设施、产品如有重大变化,应按照初次审核第一、第二阶段的审核要求进行,

2)再认证必须至少确定:

a)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有要素之间有效的相互作用;

b)在运作变化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体的有效性;

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d)证实满足法规要求的承诺。

e) 产品实物安全卫生质量状况

3)水质和食品卫生型式检验的监测报告的要求与监督审核相同。

7 审核记录的要求

以下信息和审核发现应重点记录:

a)主要产品生产过程;

b)组织所处环境的情况,厂区周边情况;

c)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确定、危害分析、CCP点、CL值的确定及合理性。

d)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可行性、正确性,方案和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e)在变化的情况下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应性。

f)法律法规符合性;

g)内审员的能力,内审的符合性、有效性

h)管理评审内容,输入、输出及管理评审的有效性;

i)不符合的识别、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的有效性

j)培训内容、培训效果;

k)食品安全事故、投诉及处理情况;

l)紧急情况的应急办法、措施是否有效。撤回的实施或验证是否适宜和有效;

m)对可能出现的不符合和有待追踪的事实。

对那些在第一阶段现场审核中已充分审核过的事项,可在第二阶段审核记录中注明:“见第一阶段审核记录”。

8. 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以下编号为标准条款号)

4.文件和记录控制

4.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

4.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保护、检索、保存(条件、期限等)的符合性、有效性

5.管理职责

5.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提供证据,证明其在开展及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承担的义务。

5.2食品安全方针目标建立的指导思想、内涵是否体现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与组织经营宗旨相符合,是否充分体现了沟通。

5.3最高管理者应对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并应有一套策划的机制。

5.4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

5.4.1 应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5.4.2食品安全小组组成是否符合要求

5.5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的职责和权限

5.6沟通

5.6.1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的识别是否充分、全面、符合标准要求。

5.6.2通过对组织能否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评价信息沟通的充分性。

5.6.3食品安全小组在内、外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可否及时获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变更的信息。

5.7 应急准备和响应

5.7.1最高管理者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是如何考虑的,识别的紧急情况是否全面。

5.7.2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5.8 管理评审

5.8.1管理评审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否满足其对食品安全目标的整体评定。

5.8.2管理评审输出的改进措施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实施有效性。

6.资源管理

6.1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以确保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6.2关注人力资源涉及到食品安全小组和其他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实际能力是否符合体系运行的需要。

6.3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结合

7.2,条款审核。

6.4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要求,结合

7.2,7.5等条款审核。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7.1策划

7.1.1必须遵守的PRP法规及符合情况。

7.1.2关注危害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控制措施组合的适宜性。

7.1.3关注验证策划、监视系统的方法、频次、职责等所有影响监视有效性的因素是否确定。

7.2前提方案(PRP s)

7.2.1前提方案建立是否考虑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与组织运行的规模和类型、制造和(或)处置的产品性质相适宜,是否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并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

7.2.2前提方案(PRP s)至少包括的因素: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构造和布局;

b)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c)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供给;

d)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性服务;

e)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f)对采购材料(如原料、辅料、化学品和包装材料)、供给(如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

(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g)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清洁和消毒;

i)虫害控制;

j)人员卫生;

k)其他适用的方面。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3.1是否收集、保持和更新实施危害分析所需的所有相关信息。

7.3.2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知识、经验、能力、意识和相关培训情况

7.3.3产品特性(原辅料、与产接触的材料及终产品)描述的准确性、符合性

7.3.4产品预期用途,考虑易感人群,识别非预期但可能会出现的产品的误处理和误用。

7.3.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相关流程图和布置图的准确性,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的符合性7.4危害分析

7.4.1关注食品安全小组针对每类产品和(或)过程,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否充分识别。

7.4.2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确定的合理性。

7.4.3危害评估是否考虑了四个方面:来源、可能性、性质、严重程度。

7.4.4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其符合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7.5操作性前提方案是否包括如下信息:

a)由每个方案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b)控制措施;

c)监视程序,以证实实施了操作性前提方案;

d)当监视显示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e)职责和权限;

f)监视的记录。

7.6 HACCP计划的建立

7.6.1 HACCP计划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7.6.2识别的关键控制点(CCPs),对危害控制的有效性

7.6.3关键限值(包括感官检验确定的CL)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7.6.4关键控制点监视系统的符合性及有效性

7.6.5监视结果超出关键限值时,所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7关注预备信息、规定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更新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8 验证

7.8.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7.8.2 验证活动的内容、验证时机、方法、频率、职责和记录。

7.9可追溯性系统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10不符合控制

7.10.1纠正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10.2纠正措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7.10.3潜在不安全产品处理的有效性包括:放行的评价、不合格品的处理

7.10.4撤回程序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

8.1更新、保持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8.2控制措施组合确认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8.3监视和测量设备和方法控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8.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包括内部审核、验证结果的评价和对验证结果的分析)8.5改进

8.5.1 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文件

本《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根据GB/T22000-200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B/T19001-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总结公司现状和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现予批准发布实施。 本《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规定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它向部提供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手册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特此发布! 总经理:黄加斗 2014年7月1日

根据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需要,结合公司现状,任 命匡勇为公司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除现有本职工作上的职责外,还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 限: (1)管理公司的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 (2)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3)确保按GB/T22000-2006要求统一指挥、协调建立、实施、 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 (4)向总经理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5)负责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络; (6)负责建立、外部沟通渠道和、外部审核活动; (7)分管公司生产部和品控部 (8)组织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并组织实施。 总经理:黄加斗 2014年7月1日

本手册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制订和修改,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本手册现行版本为A版,有效标识为THTY/SP-2014,是按GB/T22000-2006、ISO9000:2005和GB/T19001-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 本手册分受控与非受控两种状态,受控版本在封面受控状态栏有“受控”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手册“受控”本统一编号,登记后发放。发放围为公司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需要发放的人员或岗位。发放后由办公室负责跟踪,进行换页或换版工作,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手册“非受控”本根据需要,经总经理或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发放。发出后不跟踪,不收回。手册的更改不通知“非受控”本的持有者。 手册的修改以换页或换版(整册更换)的方式进行。换页时办公室将修改页发给“受控”手册持有者,换页并经发放人验证后,手册持有者和发放人应分别在“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换页修改控制记录”(见附录A)中“持有人”和“验证人”栏签字:换版时由办公室统一发放新版手册,同时收回旧版“受控”手册。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知识.do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知识 审核的基础知识 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体系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促使企业检查自身的有关加工或操作过程以确保达到以下要求:(审核的作用) ①验证前提条件是否为体系的运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②危害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 ③关键控制点的判断是否合理以及对其实施的监控是否有效; ④验证是否在运行中体系能够不断自我完善; ⑤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是否能够得到控制; ⑥对企业相关的能力、食品安全知识、意识的评价; ⑦为迎接来自外部的审核做好各项准备 1.1.1 审核(audit)的定义 ISO9000:2000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序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CAC 审核是一种系统的、功能的、独立检查已确定所进行的活动和相关结果是否符合既定目标的过程。 1.1.2 审核准则 是指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注解:即审核依据,表明审核准则用于确定审核符合性的依据。可以是:GB/T22000-2006标准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合同要求、方针、程序。 针对一次具体的审核,审核准则应形成文件。 1.1.3 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注1. 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注2. 审核证据应具有可重查性和可追溯性。 1.1.4 审核发现 指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注:审核发现能表明是否符合审核准则,分为符合项和不符合项,也能指出改机会。 1.1.5 审核目的 是指通过审核发现、确认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提供改进的机会。 1.1.6 审核结论audit conclusion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1.1.7 审核委托方audit client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1.1.8 受审核方auditee 被审核的组织 1.1.9 审核员auditor

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Q/CP 省郫县豆瓣股份 食品安全手册 手册编号:PXDB – QM – 2011 版次:A/0 受控状态: 发放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6-10发布2011-7-10实施 省郫县豆瓣股份发布

省郫县豆瓣股份成立于1999年2月23日,由郫县豆瓣厂、郫县犀浦豆油厂、郫县酿造厂三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号企业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公司新厂区位于中国川菜产业园区,是一家集先进管理模式、科研开发,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调味品企业。是郫县豆瓣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标准化生产示工厂。公司坐落于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60余亩,现有员400余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100余人,年销售额上亿元,是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豆瓣生产企业。公司将独特精细传统的酿造技术与现代微生物高科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流的管理手段相结合,拥有鹃城牌郫县豆瓣、犀浦牌酱油、犀浦牌食醋、豆制品、调味料、蔬菜制品等六大系列一百余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 公司主导食品“鹃城牌”郫县豆瓣是省名牌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一九八五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九八八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九九零年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最高荣誉“天马银奖”;一九九二年获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一九九八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信得过金榜畅销食品;一九九九年获第四届省名牌产品;二OOO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二OO一年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二OO二年获国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二OO三、二OO五、二OO七、二OO九再次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二OO三年“鹃城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二OO三年“鹃城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公司按照ISO9001-2008和ISO22000-2005(GB22000-2006)版标准建立公司质量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20号令)登记出口卫生注册。以提供安全、卫生、优质的食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以持续改进来提高企业业绩及效率为企业宗旨,向—流企业目标迈进。 公司地址:省市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区永安路388号 :(028)87921685 86550162 传真:(028)87928774 法人代表:郭晓勇总经理:吴炤君 网址:.pxdb. 邮政编码:61173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提示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提示 食品安全小组: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1.食品安全小组是如何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的? 5.6沟通 5.6.1外部沟通 1.公司如何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主要沟通哪些内容? 2.是否指定了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外部沟通人员?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 3.顾客对本公司食品安全有哪些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对本公司产品安全有哪些要求? 5.6.2内部沟通 1.公司如何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内部沟通?有哪些具体安排?通常沟通哪些内容? 2.食品安全小组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的? 3.这些信息是否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1.公司识别了哪些紧急状况?针对这些状况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2对这些程序是否进行了演习?对演习是否进行了总结分析? 7.1总则 1.公司对实现安全产品所须的过程是否进行了策划?这些策划是否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 2.公司是否按这些策划的活动及其变更实施和运行?效果如何? 7.2前提方案 1.组织是否已建立了前提方案?查看前提方案是否包括了标准中要求考虑的11项信息? 2.前提方案是否已获得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 3.组织在制定前提方案时识别了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将这些要求应用于组织的前提方案? 4.前提方案中是否规定了如何管理前提方案中包括的活动? 5.对前提方案的验证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实施了验证?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1.查看食品安全小组名单,确认是否有多学科(生产、检验、技术、机械、采购、销售、人事等)的人员组成?他们是否具有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须的知识和经验?抽查部分人员查看是否保留了有关知识和经验的记录? 2.对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是否进行了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八个方面? 3.是否识别了与这些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4.对上述描述如何进行更新?查看更新情况. 5.对终产品特性是否在文件中进行了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7个方面? 6.是否确定了与终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 7.在什么情况下对上述描述要进行更新? 8.是否将终产品的预期用途和合理的预期处理,以及非预期但可能发生的错误处置和误用在文件中予以描述? 10.是否规定了该产品适宜的消费人群及易感人群? 11.是否绘制了流程图?查看流程图清晰、准确和足够详尽?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5个方面? 12.食品安全小组何时在现场对流程图的准确性进行了核对? 13.对现有的控制措施和过程参数是否进行了描述?其详略程度是否足以实施危害分析? 14.对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及其严格程度的外部要求是否进行了描述?在什么情况下要对描述进行更新? 7.4危害分析 1.查看危害分析工作单,确认对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否进行了识别?识别是否合理充分? 2.针对识别的每一危害是否确定了该危害在终产品中的可接受水平?在确定可接受水平时是否考虑了已发布的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三篇

HAC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试题篇一:HAC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 分,选择错误不得分,共20分) 1.被撤回产品的处置可以包括( A ) A、销毁、改变预期用途、重新加工和确定按原有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 B、销毁、模拟撤回、实际撤回和进一步加工 C、缩小范围使用、改变预期用途、重新加工和确定按原有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 D改变预期用途、模拟撤回、实际撤回和进一步加工 2. 现场审核抽样的原则是(B ) A、公正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以上都是 3. 验证的目的不是(D ) A、对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力提供信任 B、对规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C、是否满足已确定危害水平 D评价某一特定批次产品的可接受性 4.管理评审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 D ) A、适宜性 B、有效性 C、充分性

D、a+b+c 5. HACC的特点是(D ) A、预防性的 B、不是反应性的 C、不是一个零风险体系 D以上全部 6. 通常微生物生长繁殖危险温度范围是( C ) A 0C ~40.4 °C B、20 C ~65C C、 4.4C ~60C D、37C ~75C 7. HACC的预备步骤包括(D ) A、描述产品和分发方式 B、制定并验证产品的生产流程图 C、确定食品的预期用途和消费者 D、a+b+c 8. 下列哪种因素中不可能产生化学危害:(A ) A、环境中的有机废物 B、兽用药品残留 C、诺沃克病毒 D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 9 ?负责监控CCP人员的基本要求是( D )

A、完全理解CCP监控的重要性 B、受过CCP监控技术的培训 C、能够准确地报告每次的监控活动 D以上都是 10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HACCP小组应对其建立的HACCP体系进行确认 ( D ) A、体系文件初次制定时 B、原料发生改变后,产品/工艺发生改变后 C、外部审核或官方验证前 D、a+b+c 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2分,共20分) (X ) 1、食品安全仅指消费阶段食品中食源性危害对消费者不会造成伤害。 (X ) 2、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必须由审核组长主持。 (X ) 3、“审核”定义中的“审核准则”是指审核所依据的标准。 (V ) 4、与加工环境和人员有关的危害多由实施SSOP来控制,与加工工艺和产品有关的危害通常由CCP来控制。 (X ) 5、第三方审核是由组织的顾客和由其他以顾客名义进行的审核,是独立的委托审核。

什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https://www.doczj.com/doc/253021534.html,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从而明确食品管理体系。下面就让安徽爱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您简单介绍什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ISO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以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ISO22000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安全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通过整合多方负责人、多重方法和应用,ISO22000已经更加容易理解、运用和识别了。这使得它它成为了比之前整合多国的标准更有效和快速的一个进入市场的工具。 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https://www.doczj.com/doc/253021534.html,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安徽爱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一家专门为各级有志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档次的企业提供多方面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的咨询机构。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依托信息和技术优势,一直专注于从事企业认证咨询和相关资质咨询,以有机产品认证咨询、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为主业,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咨询、企业信用评级申报咨询、联络产品环境检测咨询等服务,打造企业资质、管理咨询顾问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FSMS题目整理

2015.6基础知识 一、单选: 1.属于致病菌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 2.调理冷冻食品中添加聚磷酸盐的作用有:保水剂; 3.为了避免中毒,低酸食品杀菌时必须以肉毒杆菌作为杀菌对象加以考虑; 4.关键控制点不能依据以下过程发生显著性变异的可能性来确定; 5.依据GB/T19011-2013标准的要求,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6.依据CNAS-CC01:2011,认证机构应审查客户提交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对不符合的解决进行审 查和验证的证据应予以记录; 二、多选: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调味品、发酵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规定,应在酱汁灌装、食醋灌装车间进门处设 置鞋靴消毒柜; 2.为使认证机构作出认证决定,审核组至少应向认证机构提供以下信息:审核报告、对不符合的意见,适用 时还包括对客户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意见、对是否授予认证的推荐性意见及附带的任何条件或评论; 3.以下哪些因素与食品中的危害控制有关:食品的水分活度、食品的PH值、食品的盐度; 4.依据GB/T19011-2013标准,以下哪些是错误的:审核组长应召开审核组会议,以分配工作并决定可能的 改变、为确保实现审核目标,审核过程中不可以调整所分配的工作; 2015.6 审核知识 三、阐述: 1.请阐述如何让审核一个组织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A 审核组织是否识别出了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查阅文件,组织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 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是什么?并排查、问询到现场人员是否了解?以往是否发生过? B 审核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查询文件、是否有相关程序、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紧急情况 的具体内容,是否对如何处理做出了规定。 C 审核是否发生过紧急情况,是否依据程序作出反应,现场查看,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D 审核是否进行了定期演练:查阅定期演练的记录、演练的效果,是否根据演练的效果对程序进行必要 的修订。 2.审核员在一糕点(主要生产面包、点心、蛋糕)企业审核时发现,生产现场的布局为:一楼是原辅料仓库, 二楼准备工序,三楼预处理,四楼烘烤工序,五楼辅料加工,六楼裱花间及冷藏仓库,生产现场仅一部电梯用于运输各种物料,作为审核员,你的审核思路是什么? A 请企业提供物流图,看物流图标识的产品刘翔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 B 询问企业各工序及作业区域的生产时间安排,看是同时作业还是分段生产; C 如果是同时生产,在正常生产且只有一部电梯的情况下,如何实施原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等物流 的运输?运输过程中产品的防护是否能够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是否有发生交叉污染的可能?如果发生了交叉污染,是否有相关文件规定如何进行控制? D 如果是分段生产,生产间隔段,有没有防止交叉污染相对应的消毒措施? E 结合其他部门进行审核,对清洁产品的检验,有没有出现过因交叉污染造成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 品出现。 F 电梯属于国家强检的特种设备,企业是否按照国家强制检定的要求进行了检定,电梯是否按照相关规定 的要求进行了维护保养。 四、案例: 1.某食品企业主要产品为面粉,以GB/T22000-2006为标准建立了共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金属探测工 序,审核员看到,生产前及正常生产是每小时监控员用测试块即Fe 2.0mm 和Sus 2.5mm测试金属探测器的准确、灵敏和有效性。查看监控员的测试记录均正常,审核员当场请监控员测试,要求监控员把测试块放于成品包装袋上面测试,却发现金属探测器没有任何反应。审核员自己重新测试了一次仍无反应,审核员再次将测试块放于两袋面粉中间测试还是无反应,放于面袋下面测试反应正常。审核员问监控员,平时你是怎么测试的,监控员回答:“我一般是放在成品袋中间测试。”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11月 第一节审核概论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以HACCP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HACCP原理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实施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判定,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审核相关术语 根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SN/T 1443.2—)以及CNAB、CNAT 的有关文件的规定,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1.审核andit 为获得审核证据,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审核准则 audit criteria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审核准则是用于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3.审核证据audit evidence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而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审核证据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4.审核发现audit findings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审核发现能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或指出改进的机会。 5.审核结论audit conclusion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 6.审核委托方 audit client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审核委托方能够是受审核方,也能够是依据法律或合同有权要求审核的任何其它组织。 7.受审核方auditee 被审核的组织。 s.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9.审核组 audit team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审核组必须具备一名专业审核员,审核组可包括实习审核员。 10.审核方案 audit programme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审核方案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的所有必要的活动。 11.审核计划 audit plan 对一次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 12.审核范围 audit scope 审核的内容和界限。审核范围一般包括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

Ubuntu下构建内核源码树的方法

Ubuntu 下构建内核源码树 网上好多文章,他大爷的都是转来转去,每一篇中用的。索性还是自己整理一篇吧。 网上牛人多,但是小白问题更多,更何况咱们这号不入门的,因为最近学内核,要写模块,模块要在源码树下编译安装,又习惯了Ubuntu的OS,不忍转向他方,还是好好摆置摆置它吧,找的几篇文章不怎么好用,下边开始吧。 PS:当前系统是上一篇配置SSH博文里Jun从Ubuntu9.04更新到Ubuntu 10.04的系统。 这个网上都这么装,就这样来吧。 1.安装编译内核所需要的软件build-essential、autoconf、automake、cvs、subversion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libncurses5这个软件包在使用menuconfig配置内核的时候会用到。 2.进入/usr/src ,在这里构建源码树,我们用下面指令查看可用的源码包: $ sudo apt-cache search linux-source 我的提示是: linux-source - Linux kernel source with Ubuntu patches linux-source-2.6.32 - Linux kernel source for version 2.6.32 with Ubuntu patches 3.那么就让我们来下载2.6.32版的kernel,通过下边命令: $ sudo 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2.6.32

java基础知识大全(必看经典)

第一讲 Java语言入门 1.1 Java的特点 1.1.1面向对象: ?与C++相比,JAVA是纯的面向对象的语言 C++为了向下兼容C,保留了很多C里面的特性,而C,众所周知是面向过程的语言,这就使C++成为一个"混血儿"。而JAVA语法中取消了C++里为兼容C所保留的特性,如取消了头文件、指针算法、结构、单元等。 1.1.2可移植(平台无关性): ?生成中间字节码指令 与其他编程语言不同,Java并不生成可执行文件(.exe文件),而是生成一种中间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任何操作系统,只要装有Java虚拟机(JVM),就可以解释并执行这个中间字节码文件。这正是Java实现可移植的机制。 ?原始数据类型存储方法固定,避开移植时的问题 Java的原始数据类型的大小是固定的。比如,在任何机器上,整型都是32位,而C++里整型是依赖于目标机器的,对16位处理器(比如8086),整数用两个字节表示;在像Sun SPARC这样的32位处理器中,整数用4个字节表示。在Intel Pentium处理器上,整数类型由具体的操作系统决定:对于DOS和Win32来说,整数是2个字节;对于Windows 9x 、NT和2000,整数是4个字节。当然,使整数类型平台无关之后,性能必然有所下降,但就Java来说,这个代价是值得的。Java的字符串,则采用标准的Unicode格式保存。可以说,没有这个特性,Java的可移植性也不可能实现。 1.1.3简单 ?JAVA在语法上与C++类似 JAVA的语法与C++很接近,有过C或者C++编程经验的程序员很容易就可以学会JAVA语法; ?取消了C++的一些复杂而低效的特性比如:用接口技术代替了C++的多重继承。C++中,一个类允许有多个超类,这个特性叫做"多重继承",多重继承使得编译器非常复杂且效率不高;JAVA 的类只允许有一个超类,而用接口(Interface)技术实现与C++的多继承相类似的功能 其它被取消的特性包括:虚拟基础类、运算符过载等 ?JAVA的基本解释器和类支持模块大概仅40K 即使加入基本的标准库和支持线程的模块,也才220K左右。与GUI(图形用户界面)相比,明显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版本:02/0 文件编号:CQM/ZY-SH-05-4 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8日 修订日期:2008年03月01日 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引用文件 (2) 4. 文件审核 (2) 4.1文件初审 (2) 4.2现场的文件审核 (3) 4.3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3) 5. 审核计划 (3) 5.1基本要求 (3) 5.2第一阶段审核计划 (3) 5.3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计划 (4) 5.3监督审核计划 (4) 5.4多场所抽样要求 (5) 6.现场审核 (5) 6.1第一阶段审核 (5) 6.2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7) 6.3监督审核 (9) 6.4再认证审核 (10) 7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 8. 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以下编号为标准条款号) (1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1. 目的 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避免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00—2006)的认证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CQM/CX-21-2008 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 CQM/CX-25-2008 监督和再认证程序 CQM/ZY-SL-00-11 认证项目管理指南 4. 文件审核 4.1 文件初审 在任何情况下,文件初审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开始之前完成。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 a)食品安全方针、目标; 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 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 d)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文件及记录清单; e)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包括原辅材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及终产品)及预期用途的说明、工 艺流程及工艺文件(说明)、危害分析、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 f)布局图:工厂周围环境图(包括工厂平面图)、车间布置图、车间人流图、物流图;给水图、 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等; g)符合有关规定的许可或资质证明; h)与认证申请必备条件相关的信息资料。 文件初审阶段仍应对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进行评审。文件审核应考虑受审核方组织的规模、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要求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668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要求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要求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组织应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文件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申请认证之前应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充分运行三个月以上; 2. 组织应向WIT提供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信息,对于多现场应说明各现场的认证范围、地址及人员分布等情况,WIT将以抽样的方式对多现场进行审核; 3. 组织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始,应保持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自我评价,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美商Amkor

美商Amkor宣佈併購台宏與上寶兩家半導體組裝及測試廠 2001 march Amkor Technology宣佈併購台灣兩家實力雄厚的半導體組裝及測試企業,以支持台灣急速發展的半導體市場。根據計劃,Amkor Technology將分別併購台宏半導體和上寶半導體。併購雙方已簽訂協議書,並預計本年四月達成最後決議階段。有關方面將不會公佈併購協議細則。併購資金將通過發行Amkor股份支付。獲併購的兩家企業合共營業額約1億美元(台幣33億元),專門生產需求量高的半導體封裝器件,用於行動電話、手提和桌上電腦、手提式或其他流行電子產品。 據Amkor主席及首席執行官Jim Kim表示,兩項併購行動是象徵了Amkor全力發展台灣半導體市場的第一步。Amkor致力在台灣的半導體晶圓集中區建立更完善的生產力。如今 Amkor已擁有兩家在台灣實力雄厚的企業,自能即時為現有客戶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亦能把市場擴展至一直沿用本地晶圓廠的客戶群。 台宏半導體( TSTC)自1999年啟用,是由Amkor、宏基、台積電、慶豐及科榮合作組成的合營企業,其中Amkor佔了25%股份。 Amkor總裁兼首席營運官John Boruch對於Amkor能與這些勢力雄厚的夥伴合作,深表榮幸,並決意在此穩健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事務。 上寶半導體(SSC)於1997年終投入服務,隸屬台灣主要家電製造商新寶集團。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上寶半導體面積達270,000平方呎,現正擴至560,000平方呎。 Boruch又補充道,TSTC和SSC為Amkor提供了重要的客戶群、產品、專業技術人員,並且一直與本地半導體工業緊密聯繫。此外,Amkor會為客戶引入新技術和經驗,包括逾30年在組裝和測試業的研究成果,種類繁多的產品,尖端科技和經濟效益等。 傳Amkor將二度調整封測代工價格 【CTIMES 報導】 2004年05月29日星期六 瀏覽人次:【745】 工商時報消息,封裝測試業者美商艾克爾(Amkor)第一季因市佔率考量而針對特定客戶調降封測代工價,但因近期封測產能仍然吃緊以及降價後並未如願提升市佔率,因此據外電報導,艾克爾第二季已計劃重新調漲代工價。至於日月光、矽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复习题1 答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员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3.GMP:良好操作规范 4.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5.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6.CCP:关键控制点 7.CL:关键限值 8.OL:操作限值 9.PRP:前提方案,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置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 10.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1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1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3.监视:为评价控制措施(3.7)是否按预期运行,对控制参数进行策划并实施的一系列的观察或测量活动。 14.确认:获取证据以证实由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的控制措施有效。 15.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在()中划“√”,错误的划“×” (×) 1. 食品安全与消费时食品中食源性危害的存在和水平有关。因此只与食品加工和消费阶段有关 (×) 2.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危害不造成消费者伤害的条件。 (×) 3. 混料间、生育室、包装间,对洁净的要求相同。 (√) 4. 高洁净区一般应有二次洗手消毒设施、二次更衣设施或单独更衣室。 (√) 5. 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应得到对其持续适宜性的评审; (×) 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必须由手册、程序、和记录组成; (×)7. 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8. 在超出关键限值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是潜在不安全产品。 (×)9. HACCP计划应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前提方案可不得到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10. 对内包装材料如聚乙烯膜应索要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证据。 (√)11. 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应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12. 组织要有相关的记录来证实食品安全小组具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过程、设备有关的食品危害的知识和经验。 (√)13. 过程流程图必须标出废弃物的排放点。 (√)14. 对危害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严重性及发生的可能性。(×)15. 从事生制品加工的工人的工作服和从事熟制品加工的工人的工作服可在一起清洗。(×)16. 食品企业地面大面积积水只要加强清扫即可。 (×)17.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可以不通过危害分析。 (×)18. 在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345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正式样本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目的 对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所涉及 的确认和验证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 的预期控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 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 体系整体绩效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 果的分析、利用。 3 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

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确认和验证活动。 4 程序 4.1对HACCP计划相关文件的确认 4.1.1 HACCP计划启用前,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新制订的HACCP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产品特性(包括原辅料、成品)、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CCP的确定,关键限值(CL)、监控程序、纠正措施程序、记录保持程序以及验证程序等进行首次确认,确认所依据的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要整理归档并保存。确认内容包括:

食品有限公司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范本

修订记录

目录 章节号标题页码 第0.1章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颁布令 (2) 第0.2章任命书 (3) 第0.3章企业概况 (4) 第0.4章手册说明 (5) 第0.5 章手册的管理与修订 (6) 第1.0章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7) 第2.0章公司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8) 第3.0章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9) 第4.0章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0) 第5.0章管理职责 (13) 第6.0章资源管理 (19) 第7.0章产品实现 (22) 第8.0章测量、确认、验证和改进 (34) 附录 附录一:公司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附录二: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职能分配表 附录三:手册条款与GB/T19001 和GB/T22000标准条款的对应 第0.1章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颁布令

食品质量和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我公司依据GB/T19001-2008 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2000-2006 idtISO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以及GB/T 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文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本手册描述了企业部食品质量及安全活动,规定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及GB/T19001-2008 idtISO9001:2008、GB/T 27341-2009和GB/T 22000-2006 idtISO22000:2005中过程的控制要求,是公司实施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我公司的全体员工,应切实遵守手册中的各项规定,为提高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企业的信誉而努力。 本质量和食品安全手册已通过审定,现予以批准发布,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本手册首版发布日期2015年5月1日。 我作为总经理对公司的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负责。 洽康食品 总经理: 2015年 4月 26 日 第0.2章任命书 为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本公司得以建立、实施、保持、更新和改进,特任命郭玉星先生为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协调活动,品管为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部门。 管理者代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除履行公司正常职责外,还行使以下职责和权利: (1)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主持其工作; (2)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3)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者(食品销售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主体负责人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方案,每年制定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黑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人员的范围包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销售从业人员。 3、食品销售从业人员(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本单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4、培训的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对一年内2 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5、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以备查验,内容应当包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 年。 本人承诺:保证遵守上述制度 承诺人:年月日 二、食品销售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黑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销售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不得先上岗后查体。并

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3、对健康证明过期的从业人员,立即停止食品销售活动,待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继续上岗。 4、从事食品销售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或者明示,以备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不得涂改。 5、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如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6、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存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储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7、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 年。 本人承诺:保证遵守上述制度 承诺人:年月日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同时加强对其培训与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授权具体 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2)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ISO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依据ISO 22000:2005标准 第一版 受控状态:受控 非受控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发布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简介(略) 手册发布令(略) 食品安全方针发布令(略)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任命及小组职责(略)1范围 2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确认和改进

企业简介

颁布令 本公司为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确保向顾客提供符合要求的食品和满意的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阐述了公司食品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并对公司HACCP 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引用了文件化的程序,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食品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包装、仓储和销售的全过程。 本手册是作为指导公司食品安全卫生控制能力的证明及第三方体系认证的依据。是公司HACCP体系运行的准则,也是公司对所有顾客的承诺。以及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现予以公布要求全体员工自颁布之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总经理: 2006 年8 月15 日

食品卫生方针、目标批准令 食品安全卫生方针: 以高品质、高安全性的食品和一流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食品安全卫生目标: (1)出厂产品委托检验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 (2)无食品安全卫生事故发生。 (3)市场抽查100%达标。 为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目标的实现,将公司目标按照部门职能 分解,成为部门安全卫生目标,具体见“质量管理体系”的 “部门质量目标”。 总经理 年月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试卷二答案(2006年10月09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试卷答案 授课教师 ?考试时间为2小时;总分为100分,及格分70分; ?答题者应独立完成考试,不准讨论。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为单项选择题,要求答题者将其认定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第二部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答题者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处 第三部分:判断题(每题1分,共16分) 要求答题者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第四部分:问答题(共41分) 要求简要回答问题。 第五部分:案例题(每题9分,共18分) 要求根据所述情况判断:如能判断有不符合项,写出不符合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条款号、内容和严重程度,并写出不符合事实。如提供的证据不能足以判断有不符合项时,写出进一步审核的思路。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哪种情况,会造成交叉感染( d ) a.加工人员工作服未按要求换洗消毒 b.食品接触设备无清洗消毒 c.人流走向不正确 d.以上三种都会造成交叉污染 2. 前提方案可包括( d ) a. 虫害控制、包装材料管理、水的安全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b. 手的清洗消毒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标识 c.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有毒有害化合物的标识、交叉污染的预防 d. 以上都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标准不要求组织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纳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b.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最低要求应用。 c.标准对于所有在食品链中期望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 d.以上说法都对 4. 准则中可接受水平指( a ) a. 仅指组织的终产品用于直接消费的可接受水平 b. 指食品生产组织内下一环节的可接受水平 c. 指食品生产组织外食品链的下一生产者的可接受水平 d. b + c 5.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防止受到外部引入下列哪种污染物的污染 ( d ) a.润滑剂、清洁剂、杀虫剂 b.不卫生的包装材料 c.化学药品的残留 d.以上三种都会造成污染 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不包括(c ) a. 产品种类 b. 加工过程 c. 产品销售对象 d. 加工场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