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原理以及步骤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原理以及步骤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原理以及步骤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原理以及步骤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一、原理

植物细胞质膜: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这层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着透过性。但是,在各种不良的外环境下,比如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离子、大气污染物质等都会作用于这层膜,使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一般表现在膜的透性变大,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引起外液的电导率增大。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的大小,推断外条件作用下膜透性变化的大小,间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受伤程度。如果植物的抗性强,那么其在外条件作用下细胞膜的受伤害程度就小,膜的透性变化就越小,泡内电介质外渗就越少,外液的电导率就越小,反之越大。

生物膜:除了细胞质膜,还包括核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细胞质膜的作用:细胞质膜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界线,还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内环境,有选着地使物质进入或排除细胞质。胞饮作用,即通过质膜向细胞内凹陷,而吞噬液体的过程。吞噬作用,即通过质膜向细胞内凹陷,而吞噬固体小颗粒的过程。

扩散作用: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自发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选择透过性膜的扩散作用。

菲克第一定律

扩散速度与距离为?x的两点之间不同物质的浓度差?c s成正比。公式如下:

J s=?D s

?c s

J s:扩散速度,也叫转运速度、流量密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

单位为mol/m2?s

D s:扩散系数,用来衡量物质通过某种特定介质的难易程度。跟扩散物本身的大小、扩散介质和扩散体系的温度有关。

注意: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顺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

电导

指电阻的倒数,可以用来表示导体的导电能力。公式如下:

G=1

R

=

1

U

I

=

I

U

单位为Ω?1

电阻率

是指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m2)的导线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公式为:

R=ρ

l

其中,R:电阻;ρ:电阻率;l:导线的长度;s:导线的横截面积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s)。

电导率

指电阻率的倒数。即当导线的面积为1m2、长度为1m时具有的电导。公式为:

κ=1

=

1

Rs

l

=

l

=G

l

κ:电导率;G:电导

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1m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公式为:

Λ=κn=

Λ:摩尔电导率;κ:电导率;n:电解质的物质的量;c: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mol?m3)V:电解质溶液的体积(m3)

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1、离子的多少(mol)

2、离子的运动速度(V)

注:温度:通过影响离子的运动速率V来影响电导率:温度越大,离子速度V越大,电导率越大。

溶液的粘性:粘性大,速度V越小,电导率越小。

水化离子半径:半径越大,运动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小,电导率越小。

离子价数:离子价数越大,运动速度V越大,电导率越大。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首先是增加,达到一极大值,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开始浓度增加时电解质的离子数数目增多引起电导率增加,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离子运动的速度降低,其电导率反而下降。

2、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变化不明显,因为浓度增加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少,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粒子数目变化不大。

3、中性盐

中性盐由于受饱和溶解度的限制,浓度不能太高。

二、仪器

电导仪、电子电平、真空泵、干燥器、恒温培养箱、电子炉、剪刀、烧杯、小镊子等

三、步骤

1、清洗所有要用到的玻璃用具,先用洗衣液或是洗衣粉清洗干净,然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干燥后再用。

2、如果做的是对比实验,则采样时,应该采叶龄一样的、大小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健康不感虫的叶片。

3、采集的样本叶片要及时清除掉表面的脏污物,具体操作是: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清洗时要小心,最好不要刮烂叶片;接着用蒸馏水冲洗3次;最后常温晾干。

4、去除叶片的大叶脉,这是因为叶脉是死细胞,细胞中已经没有电解质;假如用含有叶脉的叶片来做试验,如果做实验用的处理间的叶片含有的叶脉量一样,那么试验的结果还是可靠的、也可比的,但万一处理间的叶片含有的叶脉量不一样,那么试验的结果就是不可靠的、不可比的;所以为了可靠性和可比性,最好是不用带有叶脉的叶片做实验。

5、把叶片剪碎成1m2的碎片,混匀碎片。

6、每种处理称取1-4g放入烧杯中,烧杯要大于50ml但也不要太大,不然不易电导率的测定,烧杯标签要和处理对应上,不要弄混。

7、向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

8、把烧杯放入真空泵中抽气15-30 min,然后缓慢放入空气。

9、取出烧杯,直接测定电导率。

注意:

1、空白对照必须做,具体操作:在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但不加入样品,接着进行第8、

9步操作。

2、如果要计算相对于植物细胞全部电解质外渗时的电导率的相对值,则要对相应的处理做煮沸处理,具体操作是:称取同样重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称量此时的烧杯重量,然后把烧杯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腾,沸腾10-15min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称量烧杯的重量并用蒸馏水补加到原来的重量,接着进行第8、9步的操作。

3、处理对照,即如果要计算样品的不同处理(比如感病植株叶片、转基因植株叶片)相对于样品的正常处理(比如健康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则这里的处理对照就是正常植株叶片,具体操作:按照上面的1至9步骤进行。

四、数据处理

这里包括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一些简单计算处理。

数据记录表

计算公式

实际电导率

实际电导率=处理的观测电导率-空白对照的观测电导率相对于植物细胞全部电解质外渗时的电导率的相对外渗率

相对外渗率=处理电导率?空白对照电导率煮沸电导率?空白对照电导率

样品的不同处理(比如感病植株叶片、转基因植株叶片)相对于样品的正常处理(比如健康植株叶片)的相对外渗率

相对外渗率=

处理电导率?空白对照电导率处理对照电导率?空白对照电导率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4-2006-8.1)-称量法-方法确认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4-2006 8.1) 称量法方法确认 1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GB/T 5750.4-2006 8.1,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 3 方法原理 3.1水样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 3.2 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3 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4.1.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4.1.2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定质量(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 g ) 4.1.3 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吸取过滤水样100ml 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4.1.4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 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min ,称量。 4.1.5将称过质量的蒸发皿再放入105℃+3℃烘箱内30min ,干燥器内冷却30min ,称量,直至恒定质量。 4.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4.2.1按( 5.1)步骤将蒸发皿在180℃+3℃烘干并称重至恒定质量。 4.2.2吸取100mL 水样于蒸发皿中,精确加入2 5.0mL 碳酸钠溶液于蒸发皿内,混匀。同时做一个只加25.0mL 碳酸钠溶液的空白。计算水样结果时应减去碳酸钠空白的质量。 5. 计算 5.1 溶解性总固体的计算公式 V m m TDS 10001000)()(01??-=ρ 公式中: )(TDS ρ—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 0m —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 1m —蒸发皿和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 V —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编者: 赵 燕
主审: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7 年 4 月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 要手段. 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及其它生物学相关专业 学生都很重要. 基因工程本身是由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组成的系统性技 术体系,本实验指导侧重于 DNA 重组操作,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常用 和核心技术组织起来, 以为我校生物技术本科生及有关专业研究生基 因工程实验提供简单而明确的指导. 为适应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匠心独运,开发 出专门的试剂盒,使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简单化了.这对于实验者来 说自然是好事,但也使实验者动手胜于用脑.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一 定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才会在实验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予以创新性 的发展.期望本实验指导不成为实验中的教条.


2007 年 4 月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附录:

大肠杆菌的对照培养,单菌落的分离及菌种保存 ...............3 强碱法小量制备质粒 DNA.....................................................5 琼脂糖凝胶电泳......................................................................7 植物总 DNA 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9 DNA 的 PCR 扩增................................................................. 11 植物总 RNA 的分离 .............................................................15 RT-PCR..................................................................................17 体外重组分子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2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23 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与器皿 .....................................................24
2

溶解性总固体原始记录表格

仅供个人参考 XX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站 溶解性总固体测定记录 样品处理方法: 检测人:校核人: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 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 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MgSO4.7H2O 0.4g/100ml ,Agar (琼脂)1.5g/100ml,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 ),链霉素(str )。 二、实验方法 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 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1.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1.25g Peptone (蛋白胨);0.2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1.25g Sucrose

(蔗糖);1g MgS04.7H2O琼脂粉3.75g ;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 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25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倒板:将抗生素与培养基混匀,每个平皿倒15ml 培养基,可以倒16个平皿,倒完后打开平皿盖,在紫外灯下照10min,等待培养基凝固,盖上平皿盖,封口备用。 第二组配制YEB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YEB液体培养基:先称取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2.5g Peptone (蛋白胨); 0.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2.5g Sucrose (蔗糖); 2g MgSO4.7H2O将上述药品置于50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45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50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50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分装:将培养基分别分装到试管和三角瓶中,每个试管中分装5ml,分 装12个试管。每个三角瓶中倒入35ml,共12个三角瓶。 5、分装好后,封口备用。 第三组配制MS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MS液体培养基:先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400ml蒸馏水,称取2.15gMS 粉置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5ml 100倍Fe盐浓缩液;5ml100倍肌醇浓缩液;5ml有机溶液的混合液,然后混匀定容至500ml,用NaOH 调pH=5.8。

水质 溶解性总固体 作业

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称量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溶解性总固体。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溶解性总固体。 2 原理 2.1水样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解微粒等。 2.2烘干温度一般采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度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017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2.3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潮性使称量不能恒重。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3 仪器 3.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3.2 水浴锅。 3.3 电热恒温干燥箱。 3.4 瓷蒸发皿:100mL。 3.5 干燥器:用硅胶作干燥剂。 3.6 中速定量滤纸或滤膜(孔径0.45um)及相应滤器。 4 试剂 碳酸钠溶液(10g/L):称取10g无水碳酸钠(Na2CO3),溶于纯水中稀释1000mL。5分析步骤 5.1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5.1.1 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30min。 5.1.2在分析天平上称其重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4g)。 5.1.3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滤过。用无分度吸管吸取振荡均匀的滤过水样100ml 于蒸发皿内,如果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5.1.4 将蒸发皿置干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5.1.5 将称过重量的蒸发皿再放入105±3℃烘箱内30min,再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直至恒重。 5.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5.2.1按(5.1)步骤将蒸发皿在180±3℃烘干并称量至恒重。 5.2.2用无分度吸管吸取100mL水样于蒸发皿中,精确加加入 25.0m碳酸钠溶液于蒸发皿内,混匀。同时做一对只加25.0mlL碳酸钠溶液的空白。计算水样结果时应

溶解性固体

溶解性固体(总矿化度)的测定(质量法) 所需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容量瓶:100, 200 mL; 蒸发皿:300 mL; 水浴锅; 中速定量滤纸试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所需药品 本方法所用1%碳酸钠溶液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称取1g碳酸钠溶于适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 mL,混匀。 操作步骤: 1测定以碳酸盐钙镁离子浓度为主的水样: 吸取适量用中速定量滤纸或砂芯玻璃柑涡抽滤后的滤液,分 次注人在105℃一110℃烘干至恒量的蒸发皿中,置于水浴锅蒸 发至干。将蒸发皿放人烘箱内,在105℃一110℃烘干2h后,置 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烘干称至恒量。 水样中溶解性固体质量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p ( DS)=(mL一m2)x106 V 式中p(DS)—水样中溶解性固体的质量浓度(mg/L) ; m1—残渣和蒸发皿的质量(g),准确至1 mg; m2蒸发皿的质量(g),准确至1 mg; V—试样体积(mL)。 2测定以非碳酸盐钙镁离子浓度为主的水样: 吸取适量用中速定量滤纸或砂芯玻璃坩埚抽滤后的滤液,分 次注人在180℃烘干至恒量的蒸发皿中,准确加人一定量1%碳 酸钠溶液,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应大于溶解性固体1- 2倍。置于 水浴锅蒸发至干,移入烘箱内在180℃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烘干称至恒量。 另吸取相同数量的1%碳酸钠溶液,注人在180℃烘干至恒 量的蒸发皿中,置于水浴锅蒸发至干,移人烘箱内在180℃烘干 2h,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烘干称至恒量,计算加 入碳酸钠的质量。水样中溶解性固体的质量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p(DS)=(ml-m2-m3)X106 v pH值的测定 本方法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酸度计及其配套的复合电极或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烧杯、容量瓶:50 , 1000 mL 试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本方法所用试剂 1标准缓冲溶液pH值=4.008: 准确称取经105℃一110℃烘干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11

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定方法探讨

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定方法探讨 秦瑞春 (新疆哈密水务有限公司,哈密839000) 摘要: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是衡量杂用水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溶解性总固体测定方法中烘干温度有105℃和180℃两种,就两种烘干温度下的结果做了数据对比和分析,以及对碳酸钠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进行了讨论,旨在找出更准确的测定溶解性总固体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烘干温度;碳酸钠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otal Dissolved Domestic And Drinking Water Qin Ruichun (Xinjiang hami water co., LTD,Hami, XinJiang,839000) Abstract: the soluble total solid content is measure of mixed water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of water quality.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otal soluble solids in the drying temperature is 105 ℃and 180 ℃, is the results of two kinds of drying temperature do data contrast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mode of the addi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and discussed the dosage, aims to find out a more accurat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otal solid solubility.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Total soluble solids; Drying temperature; Sodium carbonate 前言 水样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不可滤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笔者依据GB/T5750.4(8.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称量法[1](以下简称《饮用水标准》),对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1 试验准备 1.1试验条件的选择 上述两个标准中试验条件略有不同,将其不同之处及该试验采用的试验条件列于表1 表1 试验条件的选择 项目《饮用水标准》该试验采用的方法空白烘干时间/min 30 30 空白冷却时间/min 30 30 水样烘干时间/h 1 1 水样冷却时间/min 30 30 恒重允差值/g 0.0004 0.0005 称取0.05g碳酸钠粉末 碳酸钠加入量及加入方式100mL水样中加入25mL (10g/L)碳酸钠溶液 计算公式C=(m1-m0)×106/V(1)C=(m1-m0)×106/V(1)注:计算公式(1)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见2.4;

持续植物状态

持续植物状态诊疗常规 (2011版) 持续植物状态是指因颅脑外伤或非外伤性病因导致的植物状态持续1月以上,临床表现为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觉追踪,可有自发无意义苦笑,对痛刺激有回避动作,存在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大小便失禁,存在觉醒-睡眠周期的一组疾病。相当于中医尸厥病范围。 一、诊断 本病参照1996年2001年我国在南京召开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制定植物状态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 1996年4月我国召开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制定植物状态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②、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③、有睡眠、觉醒周期。 ④、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⑤、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 ⑥、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 ⑦、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大会同时明确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即为PVS。 二、中医治疗 1、应急措施 持续植物状态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对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救治。 (1)、患者出现恶心、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大幅度波动、球结膜水肿等症状(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积极给与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等处理,避免长时间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或脑干损伤,减少后期康复困难。

(2)、严重的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除积极中医药调治外,应积极给与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3)、对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需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控制,避免其对重要器官损害。 (4)、出现脱证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等,必要时可给与多巴胺、芬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5)、腹气不通,大便秘结者,可灌服或鼻饲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每日一剂,分两次灌服或鼻饲。 2、辨证治疗 1)、气虚血瘀,脑窍闭塞: 主症:神志不清,昏聩不识人,静卧不动,七窍失司,肢体失用,便溺不知。 次症:睁眼昏愦,安静不动,颜面少泽,自汗便溏,肌肉萎缩,肢体软瘫,肌肤干燥脱屑,或肌肤加错、脱屑,肌肉消瘦唇淡无华,舌淡紫、边有齿痕,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涩; (1)、三维促醒治疗法之一:中药治疗 治法:开窍醒神、补气活血 方药:促醒一号(由麝香、丹参、石菖蒲、生黄芪等组成)加减。 气虚明显甚于血瘀者,加太子参、炒白术、肉豆蔻以增加补气养血之效。 瘀血甚于气虚者,加丹参、桃仁、红花、仙鹤草以增加活血化瘀之效。 中成药 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40)、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776)静脉注射用法: ①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成人20ml/次,每日1次;小儿4ml/次,每日1次。使用时用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②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成人20ml/次,每日1次;小儿剂量是0.4-0.6ml/kg/日,每日1次,使用时用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疗程: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周,开始第二个疗程。

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2 溶解度的测定 37 一 目的 藉由不同温度下测定物质的溶解度,以了解温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图形表达之。 二 实验原理 溶质的溶解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即使是在同一种溶剂中,如图E2-1所示,不同的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各不相同,硝酸钾在约22℃以下,其溶解度小于氯化钠,但高于此温度时,其溶解度则远大于氯化钠。大部分的固体溶质,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变大,但是如下图所示有些变化较大,有些则变化较小。 图E2-1中的各条曲线是如何画出来的?我们可以在高温下配制数支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然后依序让试管内溶液的温度徐徐降低,直至溶液中有碎屑开始出现时,记录当时的温度,将其浓度换算即可得知该温度的溶解度,将数点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图形中相连,即可得相似的曲线。 三 实验器材 每組 器材(规格) 数量 器材(规格) 数量 天平 共享 中型试管(18 mm 口径) 4支 试管夹 1支 烧杯(600 mL ) 1个 量筒(25 mL ) 1个 电热板和磁搅拌子(或其他加热装置) 1组 温度计 1支 末端有环的铁丝(可自制) 1支 试管架 1座 溶解度的测定 如何使更多的固体溶到水中? 2 连结课本P.116 图E2-1 各种固体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36高中化学(全)实验活动手册 四实验试药 每組 药品份量药品份量 水约20 mL 硝酸钾(KNO3)约14 g 五实验步骤 1 取600 mL烧杯,装热水 半满并置于电热板上,开 启电源,把火力调至最 小,加热烧杯内的水。 2 称取质量为2.0 g、3.0 g、 4.0 g和 5.0 g的硝酸钾倒入 四支试管。 3 再各加入5.0 g水于四支 试管。 4 将4支试管放入装水烧 杯中,以水浴法加热。 5 注意观察各试管内固体。 6 依序用试管夹将固体已 溶解的试管取出(其先后 顺序应为加了2.0 g、3.0 g、4.0 g和5.0 g硝酸钾 固体的试管),先进行下 一步骤,直到所有试管均 取出为止,关闭电热板的 电源。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杂粮作物2010 . 30(3):186~189RainFedCrops''…… 文章编号:1003—4803(2010)03—0186—04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汪由,吴禹,王岩,李兆渡,王光霞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市东陵区白塔街道办事处,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从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农杆茵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 通道法等5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原理;基本步骤;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336文献标识码:B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 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 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 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 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 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 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 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 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 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 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

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J.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 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 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j.由于以 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 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 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 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J.农杆菌是一类普遍 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 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 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质粒和Ri质粒J.Ti质粒和Ri质粒含 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j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rrj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J.T-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 【摘要】通过对10年来关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知,尽管目前国内外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方法较多,但尚未发现能促进患者意识、认知恢复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在正确诊断评估基础上综合促醒康复是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综合治疗;促醒;康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危重疾患监护仪器和设备的更新以及社会急诊体系的逐步完善,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出现大量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俗称“植物人”。据1998年的统计,我国PVS患者约7万~10万,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致残严重,至今对PVS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PVS已成为国内外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综合的促醒康复治疗对PVS有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持续性植物状态 1.1基本概念美国神经病学院对于植物状态的临床定义是:“具有周期性清醒和睡眠,但是没有任何具有认知或能够对外界的事情或刺激所表达出的有意识的情感、行为反应的证据。”当这种认知丧失持续超过一段时间后,就称为PVS。我国的意识障碍专业组于1996年提出,凡植物状态患者持续1个月以上者可诊断为PVS。目前我国神经外科学会将创伤性损伤后3个月无意识活动,有睡眠-觉醒周期者确定为PVS[1]。 1.2临床表现病人在急性脑损伤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昏迷,一般不超过1个月便进入植物状态,开始出现睁眼(动眼神经麻痹除外),最初睁眼是对疼痛的反应,也有部分患者可自动睁眼,以后出现睡眠-觉醒周期,初期这种周期可不规律或昼夜颠倒,然后逐渐接近正常节律。睁眼时眼球浮动,有时固定一个方向或不对称,有时出现短暂的跟随物体或人的眼球运动,对突然声响或视威胁可有眨眼反应。当眼球出现持续的跟踪运动时,多表明病人开始再现认知。通常无肢体活动,四肢多呈去皮层或去大脑状态,肌张力高使关节挛缩,少数可呈肌张力低下。有时可出现无意义的头、躯干和肢体轻微活动,或在疼痛刺激下出现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如屈曲或强直。当有逃避或定位反应时,也说明出现了潜意识。部分患者一侧上肢有抓握动作或手不停的摸索活动,常被家属或无经验的人误认为有目的随意运动,其实是额叶损害的病理表现[2]。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大多存在,少数两侧不对称。多数病人留置鼻饲管,部分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经口可吞咽流食,但进水易呛咳,多无咀嚼动作,常保留咳嗽、作呕、吸吮反射等。大小便偶能用力。无并发症时多能保持正常体温、自主呼吸和心血管功能,部分患者早期可有发热、多汗、肌紧张、心率快等自主神经症状。多无情感反应。有些病人对伤害刺激可出现呻吟,在听到或看到家人时可流泪,听到笑话可有笑的表情,此时意识开始恢复。

水质 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称量法 方法确认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4-20068.1)称量法方法确认1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GB/T 5750.4-2006 8.1,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 3 方法原理 3.1水样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3.2 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3 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4.1.2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定质量(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 g)

4.1.3 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吸取过滤水样100ml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4.1.4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3℃烘箱内30min,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直至恒定质量。 4.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3℃烘干并称重至恒定质量。 5. 计算 5.1 溶解性总固体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 —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TDS m—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蒸发皿和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实验结果 选取10份样品加标,使溶解性总固体值为170.5mg/L,按4进行测试。由附表可知,精密度RSD<4.9%,满足GB/T 5750.4-2006 8.1要求。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1’纠。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由于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农杆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 -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Ti质粒和Ri质粒。Ti质粒和Ri质粒含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i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Ti 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T— DNA 是质粒上一段10—30kb的序列,它的两端各有一段高度保守的25bp的同向重叠序列。由于T-DNA 转化无序列特异性,因此可用任何基因片段代替原来的T-DNA基因片段进行。 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是:在农杆菌基因ehvA,chvB, pscA,and att家族所编码的蛋白和植物伤口产生的酚类物质和糖类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农杆菌识别并附着在宿主细胞壁上。virD4和virB基因编码蛋白组成的type IV分泌系统将单链VirD2-T-DNA复合体运送到宿主细胞内。此外,VirE3、VirE2和VirF蛋白也通过该系统进入宿主细胞质中。在宿主细胞质中,VirE2蛋白与VirD2-T-DNA复合体结合。在VirD2核定位信号、某些农杆菌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的共同作用下,VirD2-T-DNA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在VirD2、VirE2、某些宿主细胞核蛋白如AtKu80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T-DNA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但具体过程不详。 农杆菌介导法的基本步骤是:(1)诱导目标植物外植体;(2)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3)质粒导人合适的农杆菌菌株中及该菌株的活化过程;(4)植物愈伤组织的微伤口处理及农杆菌侵染;(5)共培养及脱菌处理;(6)愈伤组织筛选、分化与植株再生;(7)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7)转基因T1代的目标性状鉴定。 农杆菌介导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较高、重复性好、单拷贝整合、基因沉默现象少、转育周期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最新版】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 1.定义: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特征是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VS持续1个月以上诊断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2.病因及发病机制:PVS的病因多而复杂,总的可分为急性脑损伤,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和发育畸形三类。(1).急性损伤常见有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术后、脑炎、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2)变形及代谢性疾病如多发性梗死性痴呆、Pick病、灰质变性疾病、线粒体脑病等。(3)发育畸形如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脑膨出、小头畸形等。 发病机制和病理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大脑皮层及白质的广泛损害,也可为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的不完全损害造成。 3.临床表现: 病人在急性脑损伤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昏迷状态(一般不超过1个月)而进入植物状态。

意识:患者睁眼若视(动眼神经麻痹除外),貌似清醒,最初是对疼痛的反应,但无任何意识活动,缺乏知觉、思维、情感等活动;无自发语言,也不能执行指令;以后出现不规则的睡眠-醒觉周期(初期这种周期可不规则或昼夜颠倒,然后逐渐接近正常节律。)。 肢体活动:通常无肢体活动,四肢多呈去皮层或去大脑状态,肌张力高使关节挛缩,少数可呈肌张力低下。有时可出现无意义的头、躯干和肢体轻微活动,或在疼痛刺激下出现一定幅度的关节活动,如屈曲或强直。当有逃避或定位反应时,也说明出现了潜意识。部分患者一侧上肢有抓握动作或手不停的摸索活动,是额叶损害的病理表现。 眼球活动:睁眼时眼球浮动,有时固定一个方向或不对称,有时出现短暂的跟随物体或人的眼球运动,对突然声响或视威胁可有眨眼反应。当眼球出现持续的跟踪运动时,多表明病人开始出现认知。 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大多存在,少数两侧不对称;吞咽反射、作呕反射、咳嗽反射大多存在;视反射不同程度保留,有些患者可以出现不持续的眼球追踪动作,但不能固定于某一目标。吸吮反射、力握反射常为阳性。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 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过程。微生物和动物细胞转基因开展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相对动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来说,植物转基因开展较晚。自1984年获得第一株转基因烟草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数百种植物中获得成功。下面就植物转基因的原理和常见技术做一简单介绍。 原理 根据植物细胞能再生成植株的全能性,利用生物媒介或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在培养过程中为了筛选阳性转基因植物往往采用植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筛选,最后经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理方面的检测来鉴定抗性生根的植株是否是真正的转基因植物。以技术为媒介,一个植物转基因系统必然涉及到外源基因和受体细胞。外源基因可以是克隆到质粒等载体中的或是未经克隆的裸露基因。受体细胞根据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的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外植体,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等。一个好的转基因受体细胞应该是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并且能接受外源基因的整合,并对选择抗生素敏感的无性繁殖系。植物转基因流程图如下所示。 外植体) 愈伤组织瞬时表达 外源基因植物受体细胞 原生质体 生殖细胞稳定表达 获得抗性生根转基因苗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PCR, 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生理指标鉴定等) 技术 就植物转基因技术而言可以根据转化系统的原理分为三大系统:载体转化技术,直接转化技术和种质转化技术。下面分别叙述。 一载体转化技术 载体转化技术是指通过农杆菌的Ti 或Ri质粒,植物病毒的DNA或RNA等生物载体介导基因进入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的方法。其中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而且转化最成功的方法。病毒载体转化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就。 土壤农杆菌是一类浸染受伤植物并且形成冠瘿瘤的革兰氏阴性菌。它的致瘤能力来源于存在于细胞内的Ti(tumour-induced)质粒。它利用Ti质粒控制植物细胞来生产自己独特的“食品”- 冠瘿碱,从而将植物细胞转变成特定营养的安全避难所和工厂。Ti质粒长200-250kb,上面分布着四个区:T-DNA(transferred DNA) ,Vir(virulence gene) ,控制结合转移的区域和与冠瘿碱利用有关的基因区。毒力基因即Vir基因控制着转移DNA 即T-DNA向植物细胞转移,T-DNA是唯一整合进植物基因组的区域,它编码植物激素和冠瘿碱合成酶。T-DNA转化植物的过程如下:植物受伤后释放酚类化合物信号分子被位于细胞膜的VirA蛋白感受,VirA蛋白是受配基刺激自身磷酸化的受体,并将磷酸基团转移给Vir区基因调控蛋白因子VirG。VirG 调控着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完成T-DNA的切割,包装和转移。 天然的Ti质粒因为太大,酶切位点多又诱导产生肿瘤,所以不适合作为载体。经过改造后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主要是通过破坏或缺失癌基因成为安全载体,太大不适合操作可以通过同源重互换或功能互补来解决。T-DNA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与其边界序列相关,而与内部序列无关,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植物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