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并购(五)资本纽带

跨国并购(五)资本纽带

跨国并购(五)资本纽带
跨国并购(五)资本纽带

跨国并购(五)资本纽带

2007年6月,意大利工业城市米兰突然爆出一条消息: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西法公司准备出售!西法成立于1928年,行业排名欧洲第一,世界第三。消息一出,全球多达22家同行闻声而动,他们身后还有一连串的利益同盟。一场跨国并购大战瞬间打响!在这场强手如林的收购战中,一家自中国湖南的企业--中联重科却一举胜出。

在跨国并购的道路上,写满了失败而归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力量,帮助了首次征战海外的中联重科成为赢家?

2007年6月24日,一个电话让弘毅投资的总裁赵令欢取消了正在进行的重大会议,定了最近的一个航班飞赴长沙。电话来自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他告诉赵令欢,中联重科正在计划一场重大的收购。收购目标是意大利西法公司,然而,没有跨国并购经验的詹纯新,需要赵令欢走进自己的战壕。

詹纯新中联重科董事长

詹纯新:所以我第一个就把赵总抓住,我说赵总你一定要入股。

赵令欢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赵令欢:这个吃惊之余也有点担心,我们准备好了吗?

赵令欢早年在美国硅谷从事风险投资和资本运营,2003年,受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的邀请,赵令欢回国创立弘毅投资公司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英文缩写PE,PE公司通常投入资金参与并购,未来卖出股权来获取自己的回报,这与投行赚取交易中介费完全不同。詹纯新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詹纯新:大家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大家建立这么一个平台对我来说心里有底,能够更好的发挥弘毅投资这种国际化运作上的一些经验。

与詹纯新有同样想法的烟台万华董事长丁建生,也在急切地寻求一个密切的盟友。2008年5月,全球八大聚氨酯企业之一,匈牙利博苏化学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打算出售股权。在丁建生看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丁建生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建生:在你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盈利的地方,你得有这种战略的支援能力,这就是万华为什么要进军欧洲。

同样没有跨国并购经验的丁建生,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烟台万华的股东之一,一家来自香港的PE公司,合成国际。事实上,华尔街上的KKR,黑石TPG 等国际PE巨头们,早已凭借这样的投资模式,大规模参与跨国并购。早在八年前,在一场全球聚焦的跨国并购中,联想就和国际PE公司--TPG结成了同盟。

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给我们去参加第一次去做这个并购树立了信心,因为他们是要投钱的嘛,他们面对海外的情况比我更了解。

吉米阔特TPG 联合创始人

吉米阔特:在TPG,我们有着世界各地数百起复杂交易的经验,要推动交易通过审核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美国,当这种曾经像重要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卖出大量计算机的企业被中国公司收购时,会引起轩然大波。通过美方的合作伙伴,我们就能够帮助排解这些困难。

2007年6月的那个晚上,赵令欢到达长沙酒店以后,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他和詹纯新在这里一直谈到了凌晨五点。

赵令欢:一定是动机要纯正,就说这企业要走国际化道路,要开始收购外国企业,是为了虚名还是说你有这个企业发展生死攸关这个必然和必要。

詹纯新:竞争伙伴在混凝土这一块上得非常快,应该说当时做得比我们好。从竞争这个角度,应该是CIFA是一个非常好的全球排位第三的企业,从战略角度来讲你是需要,你要去做全球化的企业,从竞争角度来讲,谁拥有这块谁就会更强。

赵令欢:他一把抓住我,我说我当然要入股。

就这样,两股资本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冲向同一个目标,他们不仅保持高度一致的方向,而且能相互借力。但是,对于詹纯新和赵令欢来说,他们不仅是跟21家竞争对手短兵相接,更是跟一个陌生的国度中不同的体制、法律、工会打交道。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领域,他们该如何施展身手?

法兰克福机场,欧洲最繁忙的中转站之一,丁建生每次路过这里,都会选择这家酒店,他对这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就是在一年前的那个夜晚,烟台万华的未来在这里陡然改写。

丁建生:就是在这张椅子上我们决定了。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的那一天,丁建生带领烟台万华与合成国际组成的并购小组飞赴匈牙利。但是,在他们见到博苏化学公司的大股东代表时,情况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丁建生:拿着笔呀,就在摆弄笔呀,什么,你谈什么的,他根本没往脑子里

去。

赵兵合成国际执行董事

赵兵:再过两三个月你们再来,是吧,那个,另外再尝尝我们这里的cookie,尝尝我们的三明治怎么样,把我们就是打发走了。

这次见面只有不到15分钟。

丁建生:被人家赶出来了之后,一肚子气,觉得说我们凭什么被你这样子,而且不是说没有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气愤。

但是气愤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丁皓烟台万华总裁助理

丁皓:你必须手上有牌,但是牌全在别人手上,那个手上拿着牌的人告诉你,现在别来跟我谈。

该如何去寻找这张牌呢?此时的丁建生陷入了困境。与他共同出击的合成国际,会帮助丁建生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1976年,亨利克拉维斯和表兄一起创立KKR,PE行业由此诞生,四年后,KKR发展为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作为美国最老牌的PE公司,KKR在2011年跻身《财富》美国500强,成为上榜的首家私募股权公司。

克拉维斯KKR集团总裁

克拉维斯:多年以来,我们没有遇到竞争,在整个60年代、70年代、80

年代,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并且只有有两家公司参与了我们这一领域。

80年代后期,著名资产管理公司,黑石,凯雷,TPG相继成立,一时间,PE 成为了并购企业的最活跃的力量。在美国,私募股权的发展已经走过了40年的路程。投资人将资金交给PE公司,等待着将来这笔资金能以某个倍数激增,数亿资金暗流涌动,被PE公司投向有增值空间的的领域,资本的触角随时可以伸向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家企业,并改写它们的命运。

克拉维斯:核心部分也是更有价值的部分,你能够给公司管理团队和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增值。

在美国,PE普遍使用杠杆收购的方式收购,就是只使用小部分现金,通过大比例的借债来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而在将企业股权出售之后,PE则可能获得了超过原始投资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回报,这种谋取短期利益的方式,曾经遭到质疑,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就这样描述PE。

沃伦·巴菲特著名投资家

沃伦·巴菲特:PE在某种程度上买企业是为了卖,我们买企业是为了keep,如果说我们是跟企业结婚,PE就是在约会,约会之后他们就计划去约其他的企业了,这并不是错误的,只是我不会这么去做。我觉得如果有人要卖一个企业,他同时还很热爱这个企业,他们会选择为这个企业找个更好的归宿,例如我们,而不是PE。

而事实上,经过了40年的发展,今天的PE已经有别于传统的盈利模式,不再快速地左手买进、右手卖出,更多的是,倡导长期投资理念。

斯特汀斯基黑石资管理资公司董事

斯特汀斯基:你会给他们提供建议,而且很多时候你可能会告诉他们不要投资,也可能告诉他们不要去收购某家公司。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一旦PE和企业做出共同的投资决定,他们就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天,全世界PE领域的总资金额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而在中国,它还只是一个成长了不到十年的孩子,当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路上遇到困难,PE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赵令欢:那是我第一次到米兰,非常希望把这个事情赶快控制住。

当赵令欢和他的团队来到米兰后,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仅仅由中联重科和弘毅投资联组成的联盟,这一仗,显然打不赢。

赵令欢:我们对中国很熟悉,对国际一般交易的规则也很熟悉,但是对米兰这个地方的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政府可是不熟悉。

如何形成更强大的利益同盟?赵令欢想到了米兰一家实力强大投资公司:意大利的曼达林基金。

邱中伟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邱中伟:曼德林毕竟在本地投过不少装备的企业,那他有个bench market 比较,就是看看CIFA这个盈利情况和他投的其他企业是不是相符,这个信息也是蛮关键。第二它从当地的客户包括它的银行很有效的了解一些企业真实运行情况的信息。

但是,这还不够,在这个联盟里,还需要更多有实力的成员,来化解可能遇到的困难。

邱中伟:高盛那时候意大利的,以前的合伙人,那时候已经当意大利的财长,现在是欧洲,ECB,就欧洲央行的行长,对这方面的作用还是挺明显。

资本的结盟让四个投资方紧紧交织在一起,意大利的曼达林和美国高盛,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跨国的人脉网络,围绕着竞购西法的目标,他们各自运转,又默契配合,赵令欢很快找到了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力量。

埃德瓦多阿尔法公司合伙人

埃德瓦多:因为约翰打电话到我办公室。我还记得,他说他想收购我的公司。他希望面对面地谈论业务,因此最终我邀请他到我家来。

赵令欢:包括有曼德林有高盛做联合体,所有机构的信誉都放到一块来跟卖方来谈,卖方觉得我们是真诚、可信、有实力,所以这件事在谈判的早期,在他们还在挑三拣四的时候,我认为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08年9月底,距离赵令欢第一次奔赴米兰11个月后,中联重科,弘毅投资、高盛和曼林达基金共同投资方一共支付2.5亿欧元,正式完成了对CIFA公司的全资收购,中联重科从全球行业排名第五的位置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最大的财经媒体《24小时太阳报》特地使用了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对詹纯新的专访。中联重科并购西法的案例,已经被收入哈佛大学经典案例库。

乔什。勒纳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乔什。勒纳:很明显弘毅带给了这次交易很大的价值。投资者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因素,但带来了不同容忍的能力。

收购博苏化学被拒绝后,烟台万华的一行四人住进了法兰克福机场旁的这家

酒店,准备第二天回国。

丁建生:比较失望。

丁建生不甘心就此回国,而他又不知道牌在哪里,此刻,能够让收购进程出现转机的只有他的盟友合成国际。合成国际仔细研究发现,博苏化学公司一共负债10亿欧元,其中高级债7.5亿,另外一部分是次级债,一共2.5亿欧元。当时市场低迷,次级债债价格在公开市场也落到了低谷, 2.5亿欧元次级债只值5000万欧元,假设万华控制次级债的2/3, 也就是支付3000多万欧元,就可以否定大股东原先计划的重组方案。

牧新民合成国际总裁

牧新民:如果次级债不同意他的方案的话,对他们进行重组是具有威胁的。

合成国际终于找到了这张牌。当天晚上,从这个房间拨出去的一个电话,让事件的结果开始逆转,合成国际通过自己在海外广泛的金融网络,当夜以最快的速度拆借到了3000万欧元,并通过香港的机构在公开市场上大举收购博苏化学次级债。

赵兵:我让交易员去看看有多少,他过一会打电话过来,兴奋的说,有多少多少,我们一算,大概有40%,我说那赶紧都买了吧。

在对方完全没有意识到之前,合成国际当夜买入了博苏化学2/3的次级债。第二天,四人个人回国的的飞刚一落地,对方的电话就追了过来,要求万华重返谈判桌。

丁建生:你再怎么发火,你反正得跟我们谈。

牧新民:金融时报最后有一篇文章出来说,说这个,说中国人从来都是比较温和的,说突然间出来,万华出来一批人。一帮家伙就是说从来没见过中国人用这种战术来收购,完全是西方那种打法,就是很强势那种打法。

在此后9个月的拉锯战中,实力的天平开始倾向了万华。大股东再也承担不起拖延下去公司破产的危险。

牧新民:最后一刻,我记得在维也纳最后谈判的时候,那时候我记得我们几个人商量说再坚持到明天,如果要是还是不行,咱们就别办了,结果头一天他们就受不了了,最后到第一天下午说我们全盘同意,100%全卖给你们。

沃夫冈博苏化学CEO

沃夫冈:真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万华为此付出的时间、以及我之前也提到过的精力,以及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就在中联重科收购西法刚刚结束时,一场撼动欧洲经济的寒冬突然降临。2008年12月的一天,去往公司的詹纯新接到一个电话,西法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亏损。

詹纯新:我正好在开车,然后到酒店的车库里面把车一停,我在车里面坐了两个小时。我就说,这个问题怎么我就这么倒霉,这么好的一个,销售收入这么高的一个企业,最后为什么一下收了以后,金融危机来了?

而此时的赵令欢,压力甚至超过了詹纯新。在这次并购中,弘毅投资了4000万欧元,占西法18.4%的股权,未来的5-10年,他必须给弘毅的基金投资人一个丰厚的回报。

赵令欢:不光是交易要做成,我也更关心这个交易做完了之后,以后的整合

能成功,因为整合失败了之后,你花的代价,买了一个公司,结果买了一大堆麻烦。

买下企业只是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收购结束后,无论是企业还是PE,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如何做到1+1大于2。

面对西法突然的困局,赵令欢又能做些什么呢?而此时,詹纯新发现,他常常在一些重要时刻找不到西法的CEO法拉利。

此时的法拉利,却流连在世界各大歌剧院之间。

詹纯新:他会把一年的全球各地的好的歌剧,他都把它日期排好,他会一个一个飞到那个地方去看歌剧。飞来飞去,在米兰歌剧院有他的包厢,所以他是非常享受生活的人。那面临这个企业,尤其当时面临金融危机,这个时候是需要他全身心的去管理这个企业。

法拉利:您也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的的时间观念与我们意大利的时间观念是很不同的。

事不宜迟。詹纯新必须任命新的CEO,但是怎么让法拉利接受呢,詹纯新左右为难。

詹纯新:担心因为这个队伍散掉。

詹纯新和赵令欢反复商量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赵令欢为此专程飞往意大利,一路上,他反复推演各种可能的场景,一直到走进法拉利的家。

赵令欢:是按照中国的方式比较委婉说说这个缘由然后,最后想不是,因为我在国外待了多年,我觉得越是困难的事情,越要直面直接去谈。我记得我给他

讲的第一句话,就是看着他的眼睛说,法拉利先生,我们要改变你的角色,然后我顿了好几秒钟,他还是有些吃惊,但是他愿意听我下面要说的话。

法拉利:我没有任何的不愉快,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解决方式。

赵令欢:中联作为一个国际公司,就聘请他做总部的分管全球收购的副总裁,他欣然接受。

詹纯新随即任命了新的CEO ,中联重科和西法加速了融合的步伐。

詹纯新:弘毅投资作为中联重科第二大股东,进入中联以后,我记得我们的收入应该是

05年算到201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10倍。

中联重科与西法的顺利融合,帮助西法快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淖。

这是意大利莱奥纳多国际金奖颁奖礼现场,为了表彰詹纯新为意大利经济交流发展所作的贡献,意大利总统府纳波利塔诺亲自为詹纯新颁发大奖,这个在意大利被视作最权威的

经济人物大奖,设立18年来,首次颁发给了一位中国企业家。同一年5月,烟台万华和匈牙利博苏化学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大战,被享誉全球的投行专业性杂志《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

沃夫冈:当中国人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想尽各种渠道,竭尽全力,他们从来不会放弃目标。

今天在中联重科的橱窗里,能够看到两张拍摄的人物,站姿都一模一样的照片,不同的是,照片中的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他们神情和身后的中联重科一样,都有了历史的重量,改变这一切的,除了时间,还有他们遇到的人,他们所选择的共同开拓的伙伴。

在今天的并购浪潮中,市场会自然地创造各种各样的角色,资本的纽带让他们利益交织,相互碰撞和选择。而只有怀揣共赢的心,才会有共赢的路。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我国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研究

我国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不仅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也是我国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问题的,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文化整合分析与研究具有k要的意义。并购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相p—部分并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表明,跨国并购所面搞的不仅仅在于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而应该更加关注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整合。因此,在文化整合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家也踊跃的参与全球性的并购。 因此,跨国并购整合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和企业家的重视。跨国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做好企业文化方面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协调主并企业之间的经营冲突且有利于企业的U远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国并购现状的分析,对我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本文总共分成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就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则是概括了跨国并购以及文化整合的相关概念以及〒论,并且介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容及并购带来的冲突;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利收购沃尔沃的个案来分析文化整合理论的运用,以并购双方的文化冲突为内,进行分析,为本案例提出了六点文化整合建议。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就本文的内容并且结合案例对跨国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吉利;沃尔沃;跨国并购;文化整合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跨国投资的热潮,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国际并购中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各国且通过跨国并购这种投资方式可以取得有利的条件和优势,顺利的避开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设置的贸易壁鱼,从而能够以低价格进入市场,从而进行海外市场的扩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所取得的经营绩效并不可观。跨国并购虽然可以使得我国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国际市场、品牌效应和全面的销售渠道,顺利的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当中。但是,很多跨国并购案例都证明我国能够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并购的比例还不到1/10的水平。这是由于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了这种结局,其中跨国并购中国家之间文化的有效整合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研究——以联想收购IBM为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研究——以联想收购IBM为例 英文题目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 & Research

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公司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我国加入WTO后,也掀起了跨国并购的高潮。著名市场研究机构汤姆逊金融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成为亚洲并购最多的国家。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都展开了大规模并购,中海油、海尔集团、万向集团等也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TCL收购法国汤母逊公司等事件都表明了我国已经开始了尝试并购为主体方式的国际化行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并购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如中海油并购尤尼克的失败、海尔在美泰克的并购中的失利、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旗下的彩色电视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的巨额亏损。面对这些失败,国内许多企业家已经怀恐慌的心态面对跨国并购。 在此背景下,写者怀着一颗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心态谈谈跨国并购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让更多人了解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asset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with the Chinese accession to the WTO, also set off cross-border M & a climax. Well-known market research firm Thomson Financial company issued a report showed that China is already the third consecutive year as Asia's largest countr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petrochemical, CNPC、CPCC and other large enterprises to large-sca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NOOC, Haier Group, Wanxiang Group also began actively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uch as the Lenovo’s purchase of IBM, TCL's acquisition of France-the mother company indicated tha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begun trying to purchase as the main mode of international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ere not very well. CNOOC's acquisition of Maytag failed, Haier withdraw from the Maytag acquisition, TCL acquired the French Thomson's color TV business and Alcatel mobile phone business but the 05 first-quarter loss amounted to 32.7 billion RMB . Faced with these failures, many domestic entrepreneurs have been fear faced with the mentalit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is context, to write with a jointly explore, to study the mentality of talking about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M & risk factors. 【KEY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Precautions Countermeasures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来说,近年来受到关注更多的是跨国并购。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已经有了“跑出去”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西方比较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存在很多缺点。以下主要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政治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即使有些不是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也会被西方媒体和公众贴上国有的标签。这种特殊的情况,往往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例如,借口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美国政府就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这一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干涉,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的失败。 2.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并购。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等现象经常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如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上汽收购双龙,TCL并购汤姆逊电子等等。但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别,这使得企业之间文化的整合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差别,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借鉴国内外的并购经验和教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也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中国企业在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尝试利用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解决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已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先从文化整合的内涵以及文化整合在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意义来说明文化整合作为关键因素在企业成功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具体地以联想购并IBM PC业务为案例分析跨国公司文化整合存在的主要难点所在以及遇到的阻力,最后分析联想所采取的相对应对策。 【关键词】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联想

Abstract Speeding up along with the world economics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increasing and the sound of our country market environmental law,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go abroad. The phenomen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foreign enterprise and local enterprise have often been taken places .The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the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for example Lenovo mergers IBM PC,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mergers double dragon ,TCL mergers Thomson and so on.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is very difficult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how effectively to overcome these differences, remo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reference to the home and broad’s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 program that every corporation must think about deeply is that how to work out the diversity of the difference in country's corporate culture, make the enterprise develop endurable. It has already became an important key to success that how does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seizes the opportunity in the new tide , makes use of the chances to develop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At first, the article is talked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explain how important to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foreign enterprise. Then it analys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about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in the case of Lenovo mergers IBM PC in details. At last, it gets the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ies about the culture of conformity depends on the methods what Lenovo has done.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culture; Integration; Lenovo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摘要]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 跨国并购技巧程序风险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从理论层面看,从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均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厂商为对象构筑其理论体系,强调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须在国内活动中获得具有独占性的技术优势。邓宁从微观角度概括了企业跨国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企业拥有对特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某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适合这些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把两者联结起来,促使企业跨国化扩展的则是其转移使用无形资产的内部化组织能力。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对市场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不完全具备。结合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和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它们一致强调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在于现有技术与当地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学习能力的有效结合,在于对技术的创新性吸收。我国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应依靠对现有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技术差异化和本土化来实现跨国经营。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庞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并购能力冲入中国,迫使你必须寻找你的合作者。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找和全球合作的机会,不单单是赚钱的问题,还要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全球价值链中,跟全球资源进行整合。任何一个产品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要几十个国家来完成,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在这个生产价值链上发挥作用,取得一定的份额。中国企业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份额,让自己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最初,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几乎是清一色的绿地投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企业逐渐积累海外扩展的经验,降低海外扩张的风险,但建设的周期较长,扩张的速度过慢。对于制造业来说,并购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出反应,抓住市场机会。此外, 自然资源的短缺是“走出去”的又一动因,并购后,企业可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开拓和争夺市场。国企到国外买油、买矿、买森林、买资源性产业,是中国并购大规模增多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技术方面的动因,企业通过并购能完整地获得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跨国并购方式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源禀赋条件的逆转。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中国财富增长很快,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已具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高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之路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机遇挑战类型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在金融类股价大幅度下降,整个市场估值相对较低的今天,成就了我国金融机构并购外

国企业的大好机会。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够得优良的资产。 3.人民币被迫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并购的成本下降,大大增加了并购的成功机率。国内资本供给渡过了短缺期,具有一定外向投资能力。4)当今环境有利于跨国并购。首先,多数国家政府出于本国就业的考虑,支持外国企业参与本国企业,尤其是对经营不善、面临破产企业的并购。其次,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多。多数国家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参与本国破产企业的并购。再来,国际竞争政策协调,WTO等国际组织新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 面对各国的跨国并购浪潮,中国企业也都在跃跃欲试,但客观地来分析,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和障碍。 1)政治风险的存在。各国企业在当今的危机下急于寻求资金的注入,各国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并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政策。但是,一旦涉及到能源等敏感行业领域时,目标国政府依然会以“威胁国家安全”等各种理由来阻挠并购的进行。 2)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经济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大大注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相对于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来讲,中国企业的并购力量还远远不足。 3)债务风险。许多企业由于负债累累提出被收购需求,中国企业相对来讲资金较充裕,可以以一个非常幽魂的价格来收购目标企业,但是,同时也承担着并购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债务成本及并购失败的推出

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研究

跨国并购中跨文化整合研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国际金融海啸爆发后,很多跨国公司在此期间进行并购重组。中资企业寻求产业结构升级和海外市场的需要,中国企业似乎又看到一个绝佳的跨国并购机遇期,很多国内企业开始发起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事实上,跨国并购失败率高达70%,几乎成为风险最高的商业活动。 当两个以上企业的重新组合时,企业文化的不同往往导致并购整合不能顺利完成甚至被迫再次分拆。许多企业在并购前对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却极少考虑,往往只是会仔细调查被并购方的市场、财务和管理状况。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们目前的经验来看,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是很多跨国并购不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何认清和分析并购企业的内外部文化状况,并寻求适合的多元文化整合的管理策略是我们本文要研究的目的。完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在跨国经营的竞争地位。并购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试金石,凸显并购方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质量,同时如何发挥出最大的协同效应。本文通过个案公司在环保产业海外并购案例,陈述出首创集团并购背景、并购目的和并购过程。 同时探讨个案公司如何分析文化差异并降低文化冲突所作的措施。探讨如何通过三个阶段的文化整合的流程去并购境外的优质公司并快速进行整合:前期分析确定促进保存整合模式;中期建立跨文化平台;后期确保新企业文化措施的实施。同时展示这个企业其如何预先筹划完整的并购方案并有效地建立并购整合协同团队的进程。协同效应是跨国并购追求的,而文化冲突去破坏了企业文化这个公司发展的内动力。 因此跨文化管理是跨国并购实行协同效应的,解决文化冲突和降低并购风险的重要环节。我希望通过这个方式的研究,为更多管理者提供满足他们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构想的需求。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跨国并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类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最后,本文以近几年来发生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案例为样本,对笔者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作了验证,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跨国并购直接并购换股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始,第五次并购席卷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在2000年,跨国并购达到顶峰,全球跨国并购总额达到11,438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82%;2003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仅为2,969亿美元,但仍然是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53%。据统计,2005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突破140亿美元。然而日趋成熟的并购环境将促进我国并购市场的发展,200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并购的主战场之一。在“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了企业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掀起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萌芽于20 世纪80 年代,当时的跨国并购具有规模小、次数较少、目标地区小、集中在垄断性行业和参加主体为大型国有企业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进入新阶段,具有规模增大、数量增多的趋势、目标地区扩大、行业趋向分散和参加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综述凯夫斯(caves,1982)是较早研究跨国并购现象的学者,他认为跨国并购提供了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海外市场进入通道。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企业并购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战略资产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等。企业并购理论是将企业并购理论跨越国界来解释跨国并购现象,企业并购理论主要是对于企业对外并购动机的归纳。施蒂格勒(g?j?stigler,1950)认为,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并购提供了经济土壤,便于通过企业并购活动将企业所有权转移到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所有者手中。hennart 和park (1993)认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从两个不同市场上获取相关投入的不同成本,如果可以在企业市场上套利,则选择并购投资;如果可以在要素市场上套利,则选择绿地投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从TCL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M & A ― ― To see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C .、八、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跨国兼并的道路。然而兼并并不是两个经济实体简单的组合,它涉及到文化融合等诸多无形因素。因而企业的文化整合成为企业兼并成功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文化整合中,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战略上的失误、管理上的弊端及员工心理等相关因素。因而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以否关系到并购企业的长远发展。 TCL作为中国最早走向跨国并购的公司之一,其在初期的成功并购与整合的成功经 验值得各个企业值得学习。然而其在欧洲市场的失败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下面文章将据此做一一阐述。 1.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原因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主要根源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从家族本位出发,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人才能得到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强调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总结,它所侧重的是一种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重视理性分析,它侧重的是理论型的思维方式。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重感情;西方文化则重法制,重理智。这些传统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识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而在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碰撞。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08经济学一类一班黎鑫(08020102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数量剧增以及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大战也悄然打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获取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宽松的宏观条件下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2001年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冰箱工厂、2002年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基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在这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有所突破,从而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对于中国企业做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处于高成长性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可获得的增长可能要比在新的领域或新的市场自行开拓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同时能够利用原有销售网络渠道进入东道国市场。2002年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非常快,因此在许多行业由于受到了遭遇到了反倾销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就可以避开各类贸易保护壁垒,直接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企业享有的权利进行生产,就可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的目的。这样做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有得到缓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在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工BM的PC业务,打开了PC美国销售市场,同时联想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寻求资源 中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53位,而且分布不均匀。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对于国内资源消耗型的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则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长远增长。 1 作者:黎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