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10 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目标: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讲

道理。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 ?表演教学法

对话部分是本篇课文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采用表演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情感,在语境中理解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感悟寓意。

学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2 .品读法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 ,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

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把“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练读、朗读、体会,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五、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看图引入课题,让学生先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假如你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他们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陶罐和铁罐之性格.

主要抓住课文1---9 自然段来展开教学。

1、读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抓住重点词“奚落”进行挖掘,紧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重点句子,进行品读。

(1)“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

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

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三)深入文本,悟陶罐和铁罐之命运。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默读课文10 ----------- 17小节内容,探究陶

罐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破成了碎片呢?铁罐他自己又是不是坚固得什么也不怕?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抓住最后一段,知道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

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五)延伸文本,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说句什么?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练习本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六、说板书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许多年后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设计理念:本则寓言最大的特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态度来展现他们的性格,揭示寓意。因此,我采用了体现性格特点的词语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透过板书就能回顾课文内容,使读者印象深刻。)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新词、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正确、好句。、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2谦虚而不软弱。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3、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嘴皮子游戏,请大家自己快速地读1一读。(课件出示)一个半罐是半罐,两个半罐是一罐;三个半罐是一罐半,四六个半罐是三满罐;七个、八个、九个个半罐是两罐;五个半罐是两罐半,半罐,请你算算是多少罐。、算不清多少罐没关系,数学课的时候就拿这个题目考考数学老师吧。我2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两个罐子,他们是(出示课件并板书)齐读课题。、(出示实物)看,老师把这节课的两位主角请到了现场,这位是陶罐先3生,这位是铁罐先生。原来大家都认识啊,那你能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吗?(板书)word 编辑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这两个罐子之间到底发4生了怎样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情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大家读完了课文,这些生词都认识了吗?(认识了)我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神气谦虚骄傲傲慢 惊讶理会荒凉恼怒 兴奋价值光洁朴素 n) 争辩(bià轻蔑(miè)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评价:小老师当得真不错,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很洪亮。大家看这个字(和睦相处的处字),怎么读?据我所知,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谁知道?来组个词。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出示课件)2、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你能用上老师的这句话再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使人难堪)你解释得3恩不错,查词典是理解词语的一)?(查词典真准确,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种非常好的方法,以后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一定要动手查一查。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2-9、那么铁罐是怎么用尖酸刻薄的话奚落陶罐的呢?课文中描写得很精彩,1自然段,用直线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9word 编辑版. (一)铁罐汇报:学生汇报(出示课件)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知道的?神态一样吗?(不一样)铁罐说每句话的语气、(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都懂吗?(懂)出示课件)那谁能带着傲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1 A.傲慢的铁罐,陶罐敢碰你吗?(不敢) B.陶罐为什么不敢碰你?(因为陶罐易碎)分明是瞧不起陶罐啊!(陶罐),c.恩,多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 本文是关于《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出示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出示了两次提示,提示一:()的鹿角()的鹿腿 提示二: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水里的倒影,鹿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狮子扑来时,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a、指名说。 b、出示答案,学生自由练说。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板书:鹿角美丽送命 鹿腿难看逃生 3、出示句子: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师读课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6、你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鹿跑得非常快;生: 连凶猛的狮子都无法追上它,鹿腿真是太厉害了;生:鹿角被挂在树枝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紧张。)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课文的插图,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的 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陶、谦、辩、恼、……”等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嘴、恼、怒、”等14个生字理解“奚落、谦虚”等词义,会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能难做自满。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说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五、说教学方法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从笔画多少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骄、傲、谦、虚、懦、弱、捧”,要写得紧凑;另一类笔画较少,如“尘、代、价”,要写得疏朗一些。 2.朗读教学 本篇课文朗读重点是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对话的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圈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尝试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4个字。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口大肚小……)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27《陶罐和铁罐》公开课完整教案亲自整理

27、《陶罐和铁罐》详案 一、导入 1、引出课题: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 做完游戏,老师要介绍国王的御厨里的两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猜猜他们是谁呀?(注意陶罐的写法)。 我们先来说一下陶罐和铁罐有哪些不同吧 二、复习字词 1、游戏“守城”走,快跟老师一起到国王的御厨里去认识认识这两位朋友吧!可是国王的士兵拦住了我们,我们必须得把生字生词读会才能进入城堡。 2、请大家去玩“跳伞”游戏!游戏玩过后我们还要理解一下重点词语 三、观看课文视频,完成填空。 1、看视频:就在我们玩游戏的这会儿功夫呀,陶罐和铁罐可是在国王的御厨里吵起来了,我们快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2、填空: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想一想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细品2-9自然段,品读对话。 (一)、小组合作,完成自学 (二)、交流汇报 ★第一次对话 铁罐:选择铁罐的是哪些小组?请你们小组来读一读铁罐说的第一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说这一句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目中无人) 谁来摆一个“傲慢”的表情? 铁罐直接称呼陶罐为陶罐子,非常不礼貌。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指名读:谁能用傲慢的表情将铁罐说的话读出来吗? 这只铁罐有了傲慢的感觉。有没有同学能比他更傲慢,更无理一些? 跟读:通过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那一只傲慢无礼的铁罐子。铁罐组的同学请你照他这样读一读。 陶罐:面对铁罐的挑衅,请选择陶罐的小组来读一读陶罐的回答。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是怎样说的?(谦虚)

从哪里可以看出陶罐非常地谦虚?(陶罐称呼铁罐为兄弟可以看出陶罐的友好和谦虚。)你真细心。细心的孩子往往别的孩子收获得更多。 齐读:请所有陶罐组的同学来谦虚地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 铁罐:面对这么谦虚的陶罐,这只傲慢无礼的铁罐并没有善罢甘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衅,铁罐接下来的话,哪个小组来汇报?(“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这里的铁罐是什么神情?(轻蔑) 老师来摆一个“轻蔑”的表情,大家来猜猜轻蔑是的意思。(看不起、瞧不起、轻视) 指名读:谁来摆一个“轻蔑”的表情?你能读出这种轻蔑地语气读一读吗? 跟读:你的朗读,让这只狂妄自大的铁罐子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其他小铁罐们请照他这样读一读。 陶罐:真气人呐,小陶罐们,你们真的是“懦弱”吗?陶罐是怎么回答的?(“我确实不敢碰你……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齐读:请陶罐组的同学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为自己争辩争辩。 ★第三次对话 铁罐:没等陶罐把话说完,铁罐就恼怒地喊道——(“住嘴!……什么也不怕。”) 铁罐的神情变成了什么了?(恼怒) 大家来做一个“恼怒”的表情? 指名读:请你带着“恼怒”的表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铁罐一点也不友好,而且不讲理。读时应该要声高气粗。谁再来模仿一下“恼怒”的铁罐? 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折服了,真是一只不可一世的铁罐。 跟读:请所有恼怒的小铁罐们照他这样读一读。 陶罐:面对铁罐的步步紧逼,小陶罐这下应该要被惹怒了吧。陶罐最后还说了什么?(“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声音,果然是一只谦和友善的陶罐。 跟读:请友善的小铁罐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陶罐的不卑不亢。 ★第四次对话 铁罐:陶罐多想和铁罐和睦相处啊,可惜铁罐可不这么想,你瞧,它态度更加恶劣地吼道:(“和你在

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各位老师,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去反思,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思考新课程中关于听评课的观念需要哪些更新。 我们首先来看一些听课、评课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老师是抱着学生的作业本进教室听课的。我们问他:“你批改着作业怎么听课呀?”他说:“没关系,只要记下主要环节就可以了。”坐在教室里,老师们常常是不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课堂教学上,而是交流讨论。比如说,大家会议论这样的话,“昨天开会的时候校长讲了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听说是搞什么盗学案。”“就知道卡老师。”“我下面还有两节课,这两天累死了。”等等。在听课过程中,大家就是没有集中注意力,没有明确的任务,而在集体评课的时候,往往是教研组长唱着独角戏,其他的老师,有的没精打采,有的交头接耳。那么,出现这些现象,问题出哪里?怎么样去改变呢?我们总说,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那么“文”是怎么回事呢?我去查了一下古汉字,发现“文”这样写的,这是一个人,是一个壮汉,壮汉胸口化出了一些东西,这是“问”。“化”是什么意思?“化”,这是向左边睡的人,然后变成了向右边睡,这个就叫“化”。什么叫“文化”?我体会,就是用一个比较美好的东西,比如人心中、胸膛这个好看的东西,去影响人,去改变人。那么我们的观课、议课文化,就是参与者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共同认同一种价值,追求并且表现出一

种行为模式。我们建设观课、议课文化,就是想用一种共同的东西,去促进参与人员认同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并且在其中采取彼此理解和接纳的共同方式。 目前,关于观课、议课的文化观,我们有这样的一些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等等。在这一讲里,我们将围绕“改善生活的实践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这三方面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第一,我们说一说改善生活的实践观。 在我理解,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不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过于简单化处理。 我举一个前几年听过的例子。有一位校长在培训中听专家提出建议,说宽大的讲台,放在这个位置,阻碍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因此为了拉近师生的距离,建议把讲桌移到学生身边去。校长一听,觉得这样的建议很好,是可以实行的。回到学校里,校长给全体老师说了,老师们轰然答应。第二天上午,校长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没有一张讲桌在学生身边。校长德高望重,雷厉风行,他就走进一个老师的教室,把讲桌搬到了学生身边。然后校长就在校园里面逛了一圈,又经过这个教室,发现讲桌又从学生身边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校长再走进教室,再把它放在学生身边。他回到办公室坐了一阵儿,快要下课了,再过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执教者:陈萍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懦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四)课堂总结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问问学生知道什么是罐?还知道有哪些罐?最后老师在做总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可以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来判断是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24陶罐和铁罐 2.师: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摸、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3.师:今天,陶罐和铁罐这两件物品非常高兴地来和我们大家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导读:《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倩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周老师激情洋溢、落落大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的词语教学比较扎实。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并从中理解“恼怒”“流逝”“和睦相处”等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周老师抓住“读、悟”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很明显,读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自由初读——同桌分角色初读对话——同桌细读一组对话——教师指导下的情感朗读,引读等。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2—9自然段即对话部分,我觉得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以说促悟,以悟促读”。

就这节课,也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教“荒”的书写时,应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而不是书空,能让学生写完对这个字有个整体印象,并能观察写得是否美观、正确。 2、在学生词语读错时,应让学生对于读错的词,重新纠正,读正确,然后,在让全班同学读一读,以免再次出错。 3、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有些多此一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概括出来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优质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说明

27 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4.读懂课文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2.能够通过本课学习,编写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罐和铁罐的图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导入 1.出示课件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

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红、白、彩和黑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罐的表现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光洁美观。 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生字词: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3.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设境导入 1.早上,林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失物招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丢 失了什么东西呢? 2.哦,原来是陶罐在寻找铁罐啊!那么铁罐到底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就继续 走进27课——《陶罐和铁罐》。 二、研读铁罐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第1—9自然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好好地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子?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它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指名读。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指名读。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指名读。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语调紧凑高昂。) 指名读。 5.。现在请同学们再把铁罐四次说的话读一读。注意神态,可以加上动作。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6. 铁罐用这么尖刻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说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 7.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院桥小学潘佳 教学目标: 认读、识记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义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缶”,你认识这个字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缸、罐)(出示缸、罐的图片)。同学们,我们来看图片,像这种口子小肚子大的用来盛东西的容器我们就叫他“缶”。 2、古时候在一个国王的御厨里也有两个这样的容器,他们是罐子,一个是陶的,我们叫—(陶罐)板书,一个是铁的,我们就叫他—(铁罐)板书。陶罐和铁罐(板书: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唇舌之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7课(生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那我想,文中的生字词一定也难不倒大家。 检查预习的生字词 谦虚光洁朴素美观和睦相处 傲慢奚落轻蔑恼怒感到羞耻 A.自由读(带拼音) B.指名分行读词语(去拼音)。 谁能够准确地读读第一行的词语(指名读),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鼠标点击“处”,这是一个多音字,他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 第二行指名读。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齐读。 C.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是写陶罐,第二行是写铁罐。)是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这些词语,当我们看到陶罐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些词语(生读第一行词语),当我们看到铁罐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生读第二行词语)。 D.带着想像读词语可真有意思,我们不光要读好词语,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恼怒”是什么意思?轻蔑呢?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说课稿完整版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执教者:陈萍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懦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四)课堂总结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问问学生知道什么是罐还知道有哪些罐最后老师在做总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

三下语文6 陶罐和铁罐(教案)

6 陶罐和铁罐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和、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部分,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性格,准确把握故事形象,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 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 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 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 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 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 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教 学 难 点 带着问题在读中 思考,理解故事中所 包含的深刻寓意,受 到一定的启发和教 育。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教学重点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罗老师与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每次听罗老师的课及讲座,我总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罗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来谈听赵老师上《陶罐与铁罐》的感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赵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四字”,即立足“趣”字,倾注“情”字,落实“读”字,深化“理”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赵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课前和学生聊童话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童话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中对“奚落”这个词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10 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目标: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讲

道理。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 ?表演教学法 对话部分是本篇课文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采用表演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情感,在语境中理解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感悟寓意。 学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2 .品读法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 ,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

陶罐和铁罐优质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优质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复习导入咱们上节课已经坚固了两位好同伙了,我们一路往返顾一下这两位同伙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二)团体感知1.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重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很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土壤。)2.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第一部分(1-9):写陶罐和铁罐的辩论;第二部分(10-17):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三)深入研读1.同窗们,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几乎悉数是用语言贯穿下来的。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陶罐、铁罐)进行朗读,细致各自说话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并选择一组同窗上台展示。(过渡语:同窗们刚才朗读得分外棒,把陶罐和铁罐的情态描摹得活天真现。)2.同窗们,那我们详细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陶罐与铁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干语句进行分析。(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路,我感到羞辱,你算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傲慢、骄傲、狂妄、骄横的性格特点)(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照旧友善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具有谦虚、不好争斗的性格特点)(过渡语:大家再仔细找一下,文中的陶罐还有哪些性格特点?)(门生: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陶罐还具有善良的品质,虽然铁罐对它说了许多难听的话,但是,在它和铁罐同样遭遇不幸时,它照旧想到了铁罐“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肯定闷得够受了。”)3.同窗们,经过上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蕴含了哪些道理呢?(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展示)(小组一:人应该谦虚郑重,不应该骄傲得意。小组二:不要只看本身的甜头,用本身的甜头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甜头,也都有短处。小组三: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四)拓展延长我们得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分析而来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大家必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那接下来大家自行写一组对话,最好能够将事物或者人物的形象特点充分地显现出来。(生写完展示,教师总结评价)(五)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2.作业:自行想象,改变故事的终局。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设计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教案》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陶罐和铁罐教案一:设计思路 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交流,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板块(即许多年代以后的情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最后,说写延伸,深化感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很诚实,所以我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别好,我也喜欢跳舞,所以我愿意和她交朋友。) 师:哦,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朋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一定跳的特别棒!等有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同学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单!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指名读。 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师:那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