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理念

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理念

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理念
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理念

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的设计理念

作者:张伟;薛华培;陈骁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江苏;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江苏

来源:新建筑

ISSN:1000-3959

年:2000

卷:000

期:006

页码:59-61,76

页数:4

中图分类:TU201.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设计理念技术场所自然

摘要:研究伦佐·皮亚诺的作品,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从思想根源和创作实践上把他的作品与“高技派”区分开来。阐述其设计思想的主要精髓,即对技术工艺的偏爱、对场所精神的重视以及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不懈努力。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摘要: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自由,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来看他如果对技术的运用,对场所的尊敬和对自然的结合。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技术场所自然 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建筑大师,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到关西国际机场,芝贝欧文化中心,波茨坦广场,热那亚地铁,以及豪华体育场,他的作品种类的繁多,设计风格的多样,涉足领域的广阔,无不体现出他的自由和活力。 伦佐·皮亚诺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强烈地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纪的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 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努美阿芝贝欧文化中心, 以及皮亚诺目前的办公室位于热那亚附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实验室, ,使得皮亚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些作品反映了技术、传统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和非凡的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细部的精细把握、对场所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正的自然化建筑的不断追求使其成为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他以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对我们这个世界正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以技术把握时代特性 当普利茨凯奖的评委们称赞皮亚诺的作品是“特有的将艺术、建筑与工程相融合”时, 他认为不仅是“工程”、更是“构造’。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皮亚诺出生于热那亚一个建筑商的家庭, 毕业于米兰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在学期间就参与父亲的工作, 并受到多位注重实践的建筑师的影响。他的成长伴随着在构造中获得的愉悦。长期以来对构造方式的关注使皮亚诺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性思维” , 即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 捕捉结构、构造和设备技术与建筑功能、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 寻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将一业技术及高度复杂的“软技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一了两点, 其一,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皮亚诺认为, “新技术使人群间和文化间的联系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对于当代表现形式的探索, 不能与技术革新相分离, 也许这才是我们时代文明的显著特色和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建筑师应该使用时代赋予他们的工具, 拒绝使用当代材料完全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篇首语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一、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二、世界著名建筑之夜景欣赏一、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1)、Frank Lloyd Wright 赖特(2)、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3)、Richard Meier 理查德??迈耶(1)、 Frank Lloyd Wright 赖特生平简介:※1867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年代不详)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差3个月毕业时即离校。※ 1887年前往芝加哥寻找工作。在芝加哥建筑界深受建筑师 D.阿特勒(Adler)和L.沙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 的影响。※ 1888年进入https://www.doczj.com/doc/2517516142.html,建筑事务所。※ 1889年结婚与第一任妻室有六个孩子。1867(1869)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1893年开设事务所,直至去世,其间共设计出800 余座建筑物,其中建成的约 400处。※ 1905年到日本旅行。※ 1909年爱上一位顾客的妻子,与第一任妻室分居。同年赖特到欧洲与日本旅行,以躲避社会各界对其的指责。※ 1911年赖特回国居住在其家乡威斯康星州塔里埃森。※ 1914年赖特情人与他的孩子在塔里埃森被意外的大火烧死。※ 1959年4月9日于美国菲尼克斯逝世。主要作品概况:※ 1902年芝加哥威利茨住宅 Willitts House ※ 1904年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7年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

意大利威尼斯习俗礼仪

意大利威尼斯习俗礼仪 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祝你健康)”。另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和意大利人谈话要注意分寸,一般谈论工作、新闻、足球;不要谈论政治和美国橄榄球。 意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烩水果、喝酸牛奶的习惯。酒特别是葡萄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不论男女几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时,也要掺上一些酒。 意大利人忌讳菊花 威尼斯人待客礼仪 威尼斯人热情好客,也很随便,但时间观念不强,常常失约或晚点。 在意大利进餐时,意大利人的习惯是男女分开就座。进餐顺序一般来讲,是先上冷盘,接着是第一道,有面食、汤、米饭或其它主食;第二道有鱼、肉等,然后是甜食或水果、冰淇淋等,最后是咖啡。用餐时要注意礼节,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在用餐过程中,不要把刀叉弄的叮铛作响,在吃面条时,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往嘴里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用汤时,不要发出响声。每道菜用完后,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盘里,表示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务员也会撤走盘子。 意大利人喜欢喝酒,而且很讲究。一般在吃饭前喝开胃酒,席间视菜定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肉时用红葡萄酒,席间还可以喝啤酒、水等。饭后饮少量烈性酒,可加冰块。意大利人很少酗酒,席间也没有劝酒的习惯,随意。 应邀到朋友家作客时,特别是逢年过节,应给主人带点礼品或纪念品。礼品的包装要讲究。收到礼品后,主人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并说一些客套或感谢的话。另外,到意大利人家作客,不要早到,稍晚点为好。 狂欢节欢而不狂 与巴西狂欢节及意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欢节相比,威尼斯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是欢而不狂,人们更倾向于享受放松愉悦的生活。记者在圣·马可广场周围看到数百名在现场给游人画脸谱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艺术系学生,趁着节日赚点小钱。不少游客和当地人坐在这些画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晒着太阳,闭目养神,花上5个欧元,只需几分钟,就可让自己面目全非,合格

意大利 历史年表

意大利历史年表 约20万年前意大利出现直立人 约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出现 约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西西里出现人类活动约前10000年克罗马努人迁入意大利 约前5000年中石器时代 前3500—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 农业出现 前2000—前1800年红铜时代 前1800—前1000年青铜时代; 泰拉马文化与亚平宁文化出现 前1400年迈锡尼在西西里建立殖民地 前1000—前800年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 前800年希腊人入侵西西里和意大利半岛南方; 维兰诺瓦文化出现 前753年4月21日罗幕斯建立罗马 前753—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 前7—6世纪伊特鲁里亚文明强盛时期 前650年伊特鲁里亚在南方扩张 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诞生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约前500年伊特鲁里亚文明在北部扩张 前494年罗马平民议会成立 前474年库马战役,伊特鲁里亚海军遭希腊重创前471年罗马护民官和平民大会得到正式承认 前452—前450年罗马编定《十二铜表法》 前443年罗马设立监察官职位 前433年阿波罗神庙建立 前420年南方的伊特鲁里亚城市被萨贝利人占领前400年凯尔特人开始占领伊特鲁里亚领土 前396年罗马占领维爱古城 前390年高卢人洗劫罗马 前367年罗马颁布《李锡尼法典》 前348年罗马征服拉丁姆人 前343—前290年罗马打败萨木奈人 前326年罗马废除债务奴隶制 前289—前275年罗马战胜伊特鲁里亚 前272年罗马统治南部并开始殖民化进程 前265年罗马占领沃尔西尼,伊特鲁里亚时代结束前264—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占领西西里岛 前225年高卢入侵意大利,特勒蒙战役 前232年罗马开始近一世纪的昌盛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中外著名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伯拉吉1856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34年在海牙逝世。在欧洲四处游历之后,他于19世纪70年代在苏黎士理工学院师从Gottfried Semper学习建筑, 80年代在荷兰与Theodore Sanders创立了事务所,并成为众多协会的会员。1911年的美国之旅,特别是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和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木结构设计,对他的建筑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伯拉吉50年的创作实践可以代表阿姆斯特丹学派探求简洁化的道路,他以佛兰德斯的罗马式和哥特式作为初始结构分析的参照。受塞帕尔和列"杜的影响,贝尔拉格用几何手法处理体积,物质性手法处理材质,两种手法自由整合使显露的功能产生新颖的效果。他在《建筑风格随想》和《建筑原理和演变》中阐明空间第一性原则,"大师的艺术手法是创造空间而不是勾划立面。墙作为形式创造者具有重要性,空间是通过墙的复杂性表现出来的"。他声称平滑的表面是墙体的本性,并且那些诸如柱子及柱头之类的结构部分都应隐藏其中。 作为荷兰的“现代建筑之父”,同时又是传统与现代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理念对许多荷兰艺术团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1932年荣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British Royal Gold Medal)。 性别:男 国家:荷兰 从事行业:建筑设计 资质等级:建筑大师 代表作品: 1:海曼斯住宅(Heymans House) 2:DEN HAAG办公楼 3:商品交易所(Commodities Exchange)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姓名: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路易斯"巴拉干1902年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1988年在墨西哥城逝世。1924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他遍游欧洲。他后来的设计观念深受西班牙南部摩尔建筑、地中海本土建筑、斐迪南"贝克的花园、弗雷徳里克"基斯勒的理论以及勒"柯布西耶的著作和理论的影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意大利饮食礼仪

意大利饮食礼仪 篇一:意大利饮食文化特色 意大利饮食文化特色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 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篇二:意大利饮食介绍 姓名:罗秋燕 学号:20102240220 专业:英语 国家名:意大利 饮食特点:意大利菜系非常丰富,菜品成千上万。意大利美食典雅高贵,且

浓重朴实,讲究原汁原味源远流长的意大利餐,对欧美国家的餐饮产生了深厚影响,并发展出包括法餐、美国餐在内的多种派系,故有“西餐之母”的美称。 传统的意大利式正餐一般会有四至五道菜式:头盘:意大利文称Antipasto,是”用餐之前”的意思。文荟西餐厅的行政总厨精心准备的鲜牛肉薄片和意式沙拉及意式奶酪沙拉一定会让您食欲大振,胃口大开。第一道菜主要是指汤(Zuppe)、意粉或烩饭(Risotto),意大利文是Primo Pratto。由于之后仍有主菜,所以分量会较少。在京广文荟西餐厅,您可以选择意大利蔬菜汤、蟹肉玉米浓汤或面食、局鸡肉面卷、牛肉面片、意式空心粉和海鲜天使面。意大利面食饮誉全球,所以您可千万不要错过这道可口的面点。 第二道菜即主菜:是整个正餐的灵魂,主要是海鲜或肉类菜式。不少主菜菜式都是以烧烤或油炸方式烹调,享用时随意加点桌上的盐或橄榄油便可食

用。文荟西餐厅现为您提供的主菜有:意式煎鸡胸、意式小牛仔肉、意式大虾和香煎猪排。西餐非常注重甜品,而意式甜品极为出色。意大利文中甜品Dlolce 本身就是“甜”的意思。通常是在享用主菜后才点选的。菜肴注重原汁原味,讲究火候的运用意大利菜肴最为注重原料的本质、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过程中非常喜欢用蒜、葱、西红柿酱、干酪,讲究制作沙司。烹调方法以炒、煎、烤、红烩、红焖等居多。通常将主要材料或裹或腌,或煎或烤,再与配料一起烹煮。 2)巧妙利用食材的自然风味,烹制美馔 烹制意大利菜,总是少不了橄榄油、黑橄榄、干白酪、香料、西红柿与Marsala 酒。这六种食材是意大利菜肴调理上的灵魂,也代表了意大利当地所盛产与充分利用的食用原料,因此意大利菜肴能无出其右地被称为“道地与传统”。最常用的蔬菜有西红柿、白菜、胡萝卜、龙

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 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 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 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 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 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 森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 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18、斯蒂文霍尔 英国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历史角度分析意大利成为设计大国的原因

意式设计之魅 ----从历史角度浅析意大利成为设计大国原因【摘要】意大利设计闻名世界,这不仅仅是发达的设计制造业造就的,同时还有罗马人的古典艺术奠定基础,中世纪的基督教印记,宗教题材与教廷的资金支持,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意大利设计发达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意大利设计;艺术的生产;古罗马;古典艺术;基督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众所周知,意大利拥有众多奢侈品品牌,从几乎成为优良制作的代名词的Armani(阿玛尼)到奢华又不失性感的Gucci(古驰),从时尚精致的Prada(普拉达)再到独特又复古的Versace(范思哲),这些品牌无一不展示着意大利设计的魅力。不仅仅是在服装领域,在珠宝、汽车、建筑、艺术方面,意大利设计也闻名于世。而这些,正是在二战后意大利提出“艺术生产”之后才呈现的。意大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艺术的生产”的理念,到了60年代,无论政府、工业界、大学、媒体或普通民众,都把设计作为最有生命力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意大利艺术来看待和尊重。70年代,意大利设计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拥有了世界性的地位,并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曾有人这样这样评价道:“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甚至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到如今,无论意面造型,还是服装、家居、跑车,都体现着意大利设计的独特魅力。而意大利设计之所以拥有今天的成就,并不仅仅是由于半个多世纪前“艺术的生产”理念的提出,同时也是意大利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奠定基础:公元前四世纪,罗马人击败埃特鲁斯人,并在随后的两个多世纪后,征服了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成为整个意大利的主人。而意大利艺术起源,正是罗马的古典艺术奠定基础。正是从古罗马时期就开始的吸收,消化,融合,为意大利艺术奠定了基础,然后才是基于本土文化的创造。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il Colosseo,Archi di triofo,Pantheon中依稀感受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这些都成为后世意大利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第9卷 第2期 2007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9No .2Mar .,2007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陈苏柳(1980-),女,吉林吉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刘松茯(195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生 导师,教授,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饶望(1977-),男,吉林吉林人,建筑设计师,从事建筑设计研究;樊璇(1978-),女,湖北武汉人,城市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陈苏柳1 ,刘松茯1 ,饶 望1 ,樊 璇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518034) 摘 要:生态的技术观是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他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将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自然;技术;植物;无形元素 中图分类号:Tu -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7)02-0001-06 “上帝、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 做了大量的精确计算。我们人类用到的结构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剪力、合力、轴力、刚度比、拉应力等…)以及形态,统统都是从大自然、上帝那里偷偷旁听来的。”[1] 伦佐?皮亚诺善于从自然中挖掘各种技术,并把这些自然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创作当中。他认为:“建筑是建立在真正自然之上的第二自然,应该重视建筑的可持续性。谈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建筑师们应该理解自然,把握好生态的技术观,并且重视空间中无形元素的技术处理以及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他不断地探索多种多样的技术,从建筑空间、建筑形态到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去创新技术,进而将技术的研究投入到建筑的动态过程之中。在设计中,他也时刻不忘记把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移植到建筑之中,体现其生态的技术思想,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一、建筑中植物要素的交融互动 生态环境的建立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生态环境中,植物的加入,使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犹如加入到了“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1] 的协奏当中。建筑与植物的交融式设计,贯穿的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思想,只要采用的技术手段适宜,就可以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在伦佐?皮亚诺几十年来的设计中,植物一直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作要素,“外部景观化,内部植被化” 被作为其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第一,植物在建筑入口周围的运用,形成了伦佐?皮亚诺突出建筑入口的典型手法,并为人们提供了可伸展的而又令人愉快的入口景观与流线。1981年,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完成的位于美国休斯顿市的曼尼尔收藏艺术馆(The Menil Collecti on )设计之中,植物的加入使其自然平静、 清爽宜人,而又与场地环境有机协调。伦佐?皮亚诺在场地内大范围地布置了与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树木被设置在柱廊内,以躲避夏日的炎热和冬季的严寒。而另一些则引导着人流走向位于树木丛中的艺术馆的主入口。这样一来,树木及它们在门廊处形成的轴线一同成为强调建筑主入口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形态,高低错落,在建筑物前形成了一种雕塑式的丛林景观。它们没有全部躲避在天棚的遮荫下,而是作为伴随人们路程中可观赏的景色而存在着(见图1,图2)。 图1 曼尼尔艺术馆———顶棚板的设计 与周围植物的有机结合

建筑师及作品整理

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年 12月10日于布尔诺,捷克——1933年8月23日于维也纳)为奥地利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在欧洲建筑领域中,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者。他提出著名的“装饰就是罪恶”的口号。他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代表作品是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阿道夫·路斯(1870-193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然而,在中国,人们对他作品与思想的了解常常止于“装饰就是罪恶”,这与其在国际建筑界的重要地位形成很大反差,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路斯对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之一——“空间体量设计(Raumplan)”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话语从“体量”与“装饰”向“空间”的转换;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仅包括路斯对建筑本身的思考,而且与路斯对文化、社会、艺术、历史、传统等多个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路易·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0~192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建筑师,他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的支柱,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过建筑,1873年到芝加哥,曾在詹尼建筑事务所工作。后来去巴黎,再返回芝加哥开业。沙利文是一位非常重实际的人,在当时时代影响下,他最先提出“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他的代表作是1899~1904年建造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引言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芝加哥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创造力的地方,随着新技术和新观点的引入,建筑界围绕着什么是适宜于当时建筑形式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沙利文(LoUis 日enriSullivan)和当时在芝加哥的建筑师们一道,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对新的建筑结构及艺术形式进行了探索。该时期当地的一系列建筑实践活动和与之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建筑理论以及代表建筑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沙利文作为该时期建筑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建筑理论为当时致力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其建筑设计大胆地抛弃了先辈公认的惯例,利用当时的材料与技术,创造出新颖的、符合项目功能需求的设计方案。他的理论和实践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时间上看,芝加哥学派的出现早于欧洲任何现代建筑探索的先锋运动,可以说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石。1991年,詹姆斯·戈尔曼《James「·0’Gorman)在《三位美国建筑师》一书

意大利习俗篇

意大利习俗篇 1、意大利的风俗礼节 意大利人的手势和表情比较丰富,常以手势助讲话。几种常见的手势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其余三指向上翘起,一般表示“好”、“行”、或“一切顺利”,在餐桌上表示“好吃极了”或做得“棒极了”。用食指顶住脸颊来回转动,意为“好吃”、“味道鲜美”。竖起食指来回摆动表示“不”、“不是”、“不行”,耸肩摊掌加上摇头,有时还加撇嘴,表示“不知道”。五指并拢、手心向下、对着胃部来回转动,表示“饥饿”。 意大利人讲究穿着打扮,在服饰上喜欢标新立异,出席正式场合都注意衣着整齐得体。比如说到歌剧院看歌剧,尤其是男士,要穿晚礼服或至少穿西装打领带,在看歌剧时不发出任何怪声和大声评论,对演员的精湛演出应报以热烈的掌声。 意大利人忌讳“十三”和“星期五”,认为“十三”这一数字象征着“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征。意大利人忌讳菊花,因为菊花是放在墓前为悼念故人用的花,是扫墓时用的花。因此,人们把它视为“丧花”。如送鲜花,切忌不能送菊花;送礼品,也不能送带有菊花图案的礼品。意大利人还忌讳用手帕作为礼品送人,认为手帕是擦泪水用的,是一种令人悲伤的东西。所以,用手帕送礼是不礼貌的。意大利还忌讳别人用目光盯视他们。认为目光盯视人是对人的不尊敬,可能还有不良企图。在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时,忌讳用食指

侧面碰击额头,因为这是骂人“笨蛋”、“傻瓜”。一般也忌讳用食指指着对方,讲对方听不懂的语言,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将不可收拾。 和意大利有生意交往的人会抱怨意大利节日太多,动不动就是一个什么节,动不动就找不到人了——他们休假去了!意大利全年共有122天节假日,有的是宗教节日,有的是民间传统节日,有的是国家纪念日;节日多这一事实是意大利人崇尚自由、天性浪漫的体现,也是意大利人注重传统的见证,同时也保证了意大利人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 2、意大利社交礼仪简介 意大利一词是从威大利业演化而来,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古代为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现有人口5641.1万,主要是意大利人,约占总人口的94%。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个别地区讲德语和法语。中意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中意两国人民都十分熟悉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服饰礼仪 意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一般是着西式服装,尤其是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十分注意着装整齐,喜欢穿三件式西装。在婚礼上,新娘喜欢穿黄色的结婚礼服。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常举行规模盛大的化妆游行,从小孩到老年人,都穿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 仪态礼仪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伦佐皮亚诺读后感

读《伦佐﹒皮亚诺》有感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有成就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美国休斯顿的曼尼尔博物馆、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皮亚诺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 了解了他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建筑设计理念,他推崇技术与艺术结合,对材料有极高的悟性。他的作品更是以表现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技术模式”为其主要特征。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他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生态环境。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他提出的所谓的“技术模式”的概念是从技术的多重属性的角度加以界定的,是经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分析与论证进行合理的整合,是分层次而且尽量客观的阐述。并能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造性的利用与发展。是“适用技术”及“全面技术”观的综合体现。即“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寻求具体的整合途径,对多种技术加以综合利用、继承、改进、创新”。 皮亚诺的技术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属性: 1、是从自然属性出发,皮亚诺着眼于生态人居环境的创造,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有效的利用能源,美化城市环境,使建筑能够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 2、是阐释文化属性的一面,皮亚诺注重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还有和当地文化背景的结合。 3、是从艺术属性出发,以多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为建筑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面对当今建筑形式趋同的现象,皮亚诺在技术上的应用上独具特色,结合了生态的、人文的、地域的、经济的等诸多观点,建构了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整合的技术模式。 皮亚诺一直在试验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潮流中探索到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场所环境之间的连接因素以及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方法。皮亚诺在探索期间为此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一种全面技术模式的创作理念。 皮亚诺的全面技术模式及理念的形成的四个探索时期: 1、对原型化技术的探索时期:主要是对轻质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的探索,他主要致力于轻质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体现“自由化”的思想,追求“轻巧、透明、自由”的建筑思想和创作理念。 1966年罗马的一家硫磺提取工厂是皮亚诺设计的第一个项目,他将研究的轻质结构应用其中。

意大利有哪些特色风俗习惯

意大利有哪些特色风俗习惯 去意大利留学的话,当地的风俗习惯肯定需要一一摸透,那么意大 利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大家阅读。 意大利风俗习惯解析 一、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salute!”意思是说:“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据说欧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欧洲发生过重 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们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感冒。如果有一点感冒,希望马上就好。此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 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二、意大利习惯对死者实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 十分讲究,就像一座花园,里面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 三、赴宴迟到是常事。意大利人时间观点不强,特别是出席宴会、招待会等活动时,经常迟到。他们晚到15或20分钟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迟到时间过长,他们常常会说:“交通太拥挤了,真是对不起。” 四、商店门口有插葡萄枝的习惯。意大利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 很多小城镇甚至乡村农户也会酿酒。过去,有些农民家里酿了很多酒,自给有余,便打算出售一些。他们将葡萄枝挂在自家门口,过路人一 看便知道这家有酒卖。一旦酒已售完,绿枝就被取下。这个风俗一直 延续至今,有些商店门口仍然挂起葡萄枝。 五、意大利人不太喝热水,所以他们的热水是水龙头一开热水就 来的自来水,也许中国留学生会很不习惯,但是他们的自来水是能够 生饮的,如果不能接受,就只好自己带变电器和电汤匙了。 六、意大利人的姓名多由两节组成,前一节为名,后一节为姓, 如安东尼奥-布朗卡乔,“安东尼奥”为名,“布朗卡乔”为姓。在文函、信件、请柬里要书写姓名全称;在社交场合,一般在姓的前面冠以

意大利商务习俗

意大利 一、国名渊源 意大利共和国简称“意大利”。意大利古时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威大利亚”,后因语音的变化,“威大利亚”的“威”变音为“意”,即称“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古代其为罗马帝国。于1870年建成意大利王国。1 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接壤,东、西、南三面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三、概况 意大利全国面积30.1277万平方公里。意大利人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余为费留利人、拉丁人、奥地利人等。全国划分为20个区、94个省,省以下为市(镇)三级行政区。首都罗马。货币为“里拉”。意大利语是官方语言。

四、社交习俗 意大利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意大利人很开明,思想解放头脑灵; 性格爽快又耿直,不耍心计讲开诚; 社交场合重衣着,举止行动要端正; 言谈话语尊重人,“您”为敬语来相称; 讲究文明和礼貌,待人处事最热情。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意大利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习惯热情向客人问好,面带笑容地以“您”字来称呼客人。一般都喜欢客人用头衔称呼他们。他们时间观念不强,对约会总习惯迟到,认为这样是礼节风度。他们在官方场合衣着整齐、举止端庄,平时也极爱打扮自己。在服饰上都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有说话心直口快,情绪爱激动的特点,谈问题时从不转弯抹角或耍心计,一般都是直出直入的开诚布公。

意大利人习惯用手语表达个人的意愿,常用的手势有:用大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余三指竖起,意表“好”、“行”或“一切顺利”;竖起食指来回摆动,意表“不”、“不是”、“不行”;一边伸出手掌,再加上撇撇嘴,意表“不清楚”和“无可奉告”;用食指顶住脸颊来回转动,意表“好吃”;五批并扰,手心向下,在胃部来回转动,意表“饥饿”;五指并拢,用食指侧面碰击额头,意表骂别人“笨蛋”、“傻瓜”。 意大利人喜爱绿、蓝、黄三色,视绿色为春天的色彩;认为兰色会给人带来吉祥;**一般常用于美神及婚礼服装上。他们偏爱邹菊,认为邹菊象征着意大利人民的君子风度和天真烂漫。他们对狗和猫两种动物异常喜爱。有的人把狗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对猫感情极深的原因是,猫曾为当地消除鼠疫立下过功劳。 五、礼节礼仪 意大利人相互见面时,大多都惯行握手礼,常见朋友之间,多招手示意。意大利的格瑟兹诺人,遇见朋友总习惯把帽拉低,以此表示对朋友尊敬。

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转载自:姜飞宏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