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作业设计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内容,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方式和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作业布置及相关要求:

1、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要适当。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备课组应统一要求;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课内作业量及要求:每次作业量以一课时为宜(书写量不多于16k纸一页)。

3、作业要求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不到课外去做,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应在1.5小时以内完成。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作业态度要端正。教育引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字体要规范,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要一致,要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5、作业形式可多样。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实验操作等。每个学期还应布置一到两次研究性的

作业。预习性作业,要有明确的自学重点,有预习提纲和要求。巩固练习在课内完成。

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来设计:课前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作业:当堂复习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课后作业:包括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两种。其作用是温故而知新,将新的知识形成技能,其内容既要有新学的知识,也要联系旧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

从作业的形式来设计: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

从完成作业的学生范围来设计①要求全班学生都完成的作业。②只要求个别学生完成的作业。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作业。

6、健全作业的收交制度。当天作业一般应第二天一早收齐。

二、批改作业要求。

1、作业的批改要讲科学重实效。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做到一般作业当天批改,作文一周内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禁让学生代批作业。对少数特殊学生(包括尖子生和学习困难学生)专门布置的作业,尽可能面批。

2、作业的批改要采用评语式、遵循启发、鼓励原则,促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3、批改作业时,以鼓励为主,对作业中有创意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要有记录,作为课堂讲评或改进教学的依据。

4、教师对学生改正的错误要及时给予复批,批改符号要规范。每次作业批改后,教师要给予评分,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认真讲评,对错误集中的作业要集中订正。

5、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精批四分之一,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1-2次被精批和面批。对学生自改、互改的内容,老师必须认真指导,明确求解方式和解答技巧,审阅后签署日期。

6、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红色墨水钢笔。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错批现象。作业批改后,要签署时间,必要时可加批语。

7、错题集,任课教师每周批阅一次,应有评语或等次,并注明批阅时间。

批改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1)按时收、及时批、尽快发。(2)批改作业应认真负责。(3)做好定期的作业讲评。

作业批改的方式:作业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无论是教师当堂批改、课后改,教师批改、学生自我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师生共同批改,它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依据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提高作业质量。

对作业批改评价形式的创新:传统作业的批改以判断式为主,正确的打“√”错的“×”,这种批阅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性的集中讲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有许多学生不能弄清错因,无法找到存在的问题。若采用启发式批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错误的根源适当点拨,并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达到自我矫正的目的。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分组互阅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相互帮助,自我订证。

开放型作业的批改:对想象型作业、阅读型作业、实验型作业、观察型作业或探究型作业,采用教师批阅和小组批阅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先批阅小组中某一学生的作业,同组其他学生根据老师批阅的方式来传阅评论其他同学的作业,并选出较好的作业,在全班进行交流、展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内容,还可以由同学合作.在老师指导下形成实验报告或论文,这样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成功意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批改查评标准。

1、学生作业数量适当,严格控制机械抄袭类作业的题量。

2、教师批改次数够,合理确定批改位置。

3、教师批改认真,有批语或等级,有批改时间,慎用优、良、中、差的评定标准,宜合理选取适宜的方式加以评定。

4、学生作业整洁,书写规范,无涂改现象。作图宜用铅笔,避免错别字的使用、多色笔的混用、徒手划线等情形的发生。

5、对学生订正的题目有老师复批痕迹,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适时、择机、分层次的进行必要的“补差”,切不可只顾美观而不忍批改。

6、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提倡评语式批改,以激励为主,但要注意评语的合理使用,免于出现形式副作用。

作业空间设计

第八章作业空间设计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得基本原则 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生产任务与人得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现场得适当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 得空间范围内,把机器、设备、工具与人员等安排得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得协调。在作业空间设计时,总体与局部得关系就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得。若总体布局不好,就不能保证每个局部都有适当得作业空间。而只保证个别局部有适当得作业空间,也不能保证整个工作系统得安全、高效、舒适与方便得人机工程学要求。因此,必须正确协调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互之间得关系。 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即结合操作任务要求,以人员为主体进行作业 空间得设计。也就就是首先要考虑人得需要,为操作者创造舒适得作业条件,再把有关得作业对象(机器、设备与工具等)进行合理得排列布置。否则往往会使操作者承受额外得心理上得与体力上得负担,其结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往往不经济、也不安全。考虑人得活动特性时,必须考虑人得认知特点与人体动作得自然性、同时性、对称性、节奏性、规律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在应用有关人体测量数据设计作业空间时,必须合格证至少在 90%得操作者中具有适应性、兼容性、操纵性与可达性。 第二节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及应用原则 1.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6 项) 2.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5 项) 2.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 项) 第三节工作空间设计 一、工作空间设计得一般原则 在 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得人类工效学原则》中,给出了工作空间设计得以 下一般性原则: 1)操作高度应适合于操作者得身体尺寸及工作类型,座位、工作面(工作台)应保证适宜 得身体姿势,即身体躯干自然直立,身体重量能得到适当支撑,两肘置于身体两侧,前臂呈水平状。2)座位调节到适合于人得解剖、生理特点。 3)为身体得活动,特别就是头、手臂、手、腿、脚得活动提供足够得空间。 4)操纵装置设置在肌体功能易达或可及得空间范围内,显示装置按功能重要性与使用频度 依次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视区内。5)把手与手柄适合于手功能得解剖学特性。 第四节工作岗位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厂房,长度60m,柱距6m,跨度为L=18m,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屋面坡度为10 i。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 :1 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钢材选用Q235钢,E43型焊条。 图1 柱网布置图 如图2所示。 三、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保温层 kN/m2(按附表取)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3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L = .0+ q011 12 .0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7kN/m2 雪荷载标准值: 0.35 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kN/m2 (按附表取)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钢屋架荷载的计算; 2.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和组合,杆件的计算长度、截面形式,截面选择及构造要求,填板的设置及节点板的厚度; 3.掌握普通钢屋架节点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主要节点的设计及计算和构造;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绘制。 五、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附件: 1. 附表 屋面保温层及积灰荷载的取值 (kN/m 2) 2. 附图 单位荷载作用下杆件内力系数图 02 .279 附图1 全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A a c e g e'c' a ' +2.5370.000-4.3 71 -5.636 -4.551 -3.357 -1.8500.0 -4.754 -1.86 2 +0.615 +1.17 +1.344 +1.581 +3 .158 +0 .540 -1 .632 -1 .305 -1 .520 -1 .748 -1.0-1.0+0.406 0.000.00-0.5+5.325 +5.312 +3.967+2.637+0.933 B C D E F G F ' E 'D 'C 'B 'A '0.51.0 1.0 1.0 1.0 1.01.0附图2 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设计色彩》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系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教学课时64课时 专业班级17级艺术设计本、专科 授课教师 职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9月11日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 第三节设计色彩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本章节教学重点】设计色彩的形式规律、表现风格、表现方法 【本章节教学难点】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以及运用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图片讲解及多媒体教学形式 附件及说明: 一、教具、幻灯、电化教学手段的说明 二、新课内容小结 三、作业布置 四、后记

五、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六、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 七、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设计色彩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设计色彩的定义 所谓设计色彩就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对 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色彩技法。与以往绘画 色彩不同的是它更具备装饰性和平面性,对于静物质感的表现要求没有绘 画类色彩那么高甚至是不要求,但对于装饰性因素以及构成式的色彩分割 感则有一定的要求与设计理念。 二、设计色彩的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造型特征 1.单纯化 装饰造型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抓住“简而变”,通过造型构思, 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达到单纯的艺术效果。 2.平面化 装饰造型的重要基础,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 其中又分为客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面化,构图仍存在空间状态,较为 写实的平面化;以及主观平面化,即形象平铺,平视观察。 3.意象化 指对形体进行主观想象性设计和绘制。 4.夸张化 是指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出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 味形式,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二)设计色彩的色彩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它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 彩的特征。 2.色彩布局均衡性 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主要指分量的对称。色彩均衡重在 相互呼应,比如某中色出现在一方,要在彼方有同性色或近似色的“再现” ,才能相映成趣。 3.色彩表现高纯度 意思是指颜色的鲜艳要符合一般的审美要求,所以装饰性色彩追求高 纯度色彩搭配。 4.色彩观察移动性 备课日期:年月日第页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是指集中于一点来观察,这对远近,左右,上下空间反映比较清楚。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色彩构成作业

—、题目:1、米集色彩构成资料练习: □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收集色彩构成作业资料,数量:5 0幅(交电子档)。 □作业时间:0学时。 2、作业及要求:题目:《定形限色九大调练习》 □作业要求:同学们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来构图,九个格子合拼一张图或9幅小画面用相同一张图;调配三至五色填充到自己所选的图形中,使画面构成即对比又调和,达到一种和谐美。 □作业尺寸:卡纸:21*27CM小画面:5*5CM数量:9幅,每幅间 隙: 0.5CM □学习目的:对同学们学前配色能力的摸底测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作业时间:0学时。 二、题目:1?《二十四色相环表》 □作业要求:指定选用柠檬黄、大红(加少许玫瑰红)、湖蓝三原色,采用三原色调色训练方法,依次调配出二十四色等差色相环表。 □作业尺寸:卡纸:20X27CM内圆直径:7.5-6CM外圆直径:18-16CM □学习目的:熟悉色彩调配技巧,认识二十四色等差色相环的颜色微妙变化,要求同学们对色相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 □作业时间:4学时。 2?十二色清色表(1学时)

□作业要求:在二十四色相环表上任选六种颜色,每条颜色通过“加黑、加白”的方法调配出不同明度的色块。 □作业尺寸:卡纸:20x27CM每格:1.5x1CM数量6条,每幅间隙: 0.5CM 特别提示:格子定位注意两个少,高明度的纯色在加白色推移时,浅色格子可少画两格;加黑色推移多画两格。低明度的纯色加黑色推移时,深色格子可少画两格;加白色推移多画两格。 □学习目的:通过“加黑、加白”调配颜色,找准色彩明度差,提高 同学们对色彩明度的认知能力,。 □作业课时:1学时。 3?十二色浊色表(1学时) □鲜灰色表(六条) □作业要求:在二十四色相环表上自选六组互补色组成“三冷三暖” 鲜灰色表。 □作业尺寸:卡纸:20x27CM每格:1.5x1CM数量6条,每幅间隙: 0.5CM □作业目的:通过互补色互混调配颜色,认识各种鲜灰色的调 配技巧。 □作业课时:1学时。 三、题目:《色相对比练习》 色相对比练习包括类似色对比练习、中差色对比练习、对比色对比练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色彩作业

色彩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红、黄、蓝三原色加白色与黑色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置出尽可能多的色彩。从多次的教学实践来看,使用水粉颜料,“三原色”以大红、柠檬黄、钴蓝为佳。 作业步骤: 步骤一:单色加黑或加白的混合,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调出12-15个色阶的色彩。这时可以结合练习讲解最基本的明度关系。 步骤二:做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配置练习。可结合联系讲解最基本的色相关系。步骤三:做某一色彩加灰色的配置。可结合练习讲解最基本的纯度关系。 作业数量:150 - 200个 2、作业要求:黑白的明度与色彩的明度调色练习。 作业步骤:在两组调色过程中,从以黑色为主导或以蓝色色为主导,开始加入适量白色的方法为佳。 作业数量:黑白共调配9个间色。选择蓝色,加黑色、加白色各调6个色彩。作业提示:注意每个色阶之间的均匀过渡。 3作业要求:做一个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纯度色彩推移练习。 作业步骤:选择一个纯度较高的色彩分别与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灰色进行色彩调配。 作业数量:每组各6个,9×9 cm 作业提示:注意把握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三个原始灰色的关系 4、作业要求:找一张自己喜欢的色彩调性明确的云南民间美术(服饰、建筑、民俗用品、生产工具、等的图片,从中提取可借用的色谱,再用所取的色谱进行色彩组合的色面积练习。 作业步骤: 步骤一:选图片,可以是照片、绘画或设计作品; 步骤二:从图片中提取色谱; 步骤三:用所提取的色谱进行色彩组合练习。 作业数量:4个图的色谱应用「合理安排在A4纸中」 作业提示:无论选择什么作品,该作品的色彩调性必须明确。在提取色彩的过程中,要抓住画面的色调主色。在练习中,很好地研究同一组色彩在不同色面积情况下的不同色彩感觉与氛围。 5、作业要求:做色彩的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色相关系的对比练习。 作业数量:4张「合理安排在A4纸中」 作业提示:这组作业是针对色彩的同类、邻近、对比、互补等关系的练习,可以通过色相环来了解这些概念,去寻找色彩搭配。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色彩的问题不仅是理性的问题,仅仅在分析上做到位,或是选择了符合要求的色组是不够的。要真正把作业做好,还需要很好地培养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与把握能力。可以在前面课程的作业中选取合适的图形用于这个练习。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8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2014春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应用开发工具,掌握网络协议应用开发技术;进一步熟悉网络设备,学习组网技术,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参考文献,寻求解决方案。 二、设计题目说明 设计题目设置上,采取了分类、分级的形式。 分5个类别,分别是:网络协议或算法、网络服务、组网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理论与应用研究。 分3个级别,从高至低分别是A、B、C。题目的级别综合依据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难度等因素,不同级别,成绩起评分数有别。 A级题目(良-优):较难;综合性强、有明显或突出的创新、探究性较强、实际课题或项目的一部分(实用性);工作量非常饱满;富有建设性;有很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B级题目(中-良):难度适中;工作内容侧重于设计或研究或较高水平应用;有一定综合性、有一定创新、有一定实用性;工作量饱满;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C级题目(及格-中):难度不大或偏小;工作内容侧重于验证或学习或简单应用;基本上无创新; 工作量不大;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完成形式 (1)交付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 (2)通过现场验收或答辩 (3)交付完整的设计作品(或能体现自己工作的视频课件)、 工作量、掌握程度: 有效代码行数:600行以上 对于第一、四类题目,必须交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指的是完整的源程序代码、相关数据文件; 对于第三类题目,必须交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指的是网络拓扑文件、网络仿真配置文件; 对于第二、五类题目,必须交付能体现自己工作的视频课件,要求有一定的文字或声音解说。 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电子版),对于对于第一、四类题目,内容包括:设计任务、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相应地给出关键的代码)、设计总结(评价/遇到的问题/体会/建议等)、使用说明等。 四、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根据所选题目,合理安排进度计划,总体上需要50个小时以上(不包含查资料时间)。

色彩作业要求

颜色识别培训、考核资料 一、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蓝)三原色 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得出的三个间色橙、 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混,可得12色相环。 二.混色练习七条 规格:12级每级为2×3 cm 操作方法: 1、准备好美工刀、卡纸、尺。 2、把卡纸按规格2cm×3 cm裁成小长条。 3、要求:混色练习七条中包括: A:黑加白练习 B:补色互混练习 C:纯色加白练习 D:纯色加同明度灰练习 E:补色加同灰练习 F:纯色加灰练习 G:纯色加黑练习 H:涂平整,画面整洁,饱和度高。

三.同一色相明度对比九调构成 规格:7×7cm 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 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 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 要求:自己选定一色相加黑加白混合成有秩序的9级,明确三基调变化关系和特点。了解形成三基调中的对比条件,把握作品的明度调子的视觉作用。 重点和难点: A:认真确定9级等比差异关系。 B:认真把握形成基调的各因素的比例关系。 C:体现各基调明度的特征。 D:整体的变化协调效果。

四.色相对比 如图所示,按照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进行设色,完成图案的色彩对比构成。每副大小为 10X10CM 五.色彩冷暖对比训练 按照色彩冷暖的对比,完成一张彩色冷暖对比构成。 要求: 1.图形有创意 2.推移正确 3.如图所示 ? 冷暖推移 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 20×20cm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1交通灯控制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控制交通秩序的交通灯,满足以下条件: 显示顺序为其中一组方向是绿、黄、红;另一方向是红、绿、黄。设臵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语序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支通道绿灯的时间是20s,另一个方向上主通道的绿灯亮的时间是30s,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s. 选做: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六、所需调试工具 Multisim软件。

项目2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彩灯控制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采用移位寄存器设计一个彩灯循环控制器,要求有两种变化花样。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 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 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 一、需求分析 对任意给定的图(顶点数和边数自定义),建立它的邻接表输出,然后利用栈的五种基本运算(清空堆栈,压栈,弹出,取栈顶元素,判空栈)实现图的深度搜索遍历和广度优先搜素遍历算法 二、概要设计

邻接表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为,类似于树的孩子链表表法。在邻接表中,对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n个顶点,就要建n个链表。对于无向图,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赖于顶点v i的边。对于有向图是以顶点v i为尾的弧,这个单链表称为顶点v i的单链表(即V i的邻接表)。单链表中每一个结点称为表结点,应包括两个域:邻接点域,用以存放与v i相邻接的顶点序号;链域用以指向民v i邻接的下一个结点。另外,每一个单链表设一个表头结点。每一个表头结点有两个域,一个用来存放顶点vi的信息;另一个域用来指向v i的邻接表中的第一个结点。为了便于管理和随机访问任一顶点的单链表,将所有单链表的头结点组织成一个一维数组。

链针 顶点链头 地址 邻接表的表头和表结点形式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adjvex;//弧指向顶点的位置 struct node *next;//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edgenode;//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头结点 char vertex;//顶点信息 edgenode *link;//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弧的指针 }vexnode,AdjList[maxvertexnum]; 建立邻接表的方法是:首先将邻接表表头数组初始化,第i个表头的vertex初始化为i,;link初始化为NULL。然后读入顶点对,产生一个表结点,将j放入到该结点的adjvex域,将该结点链到邻接表的表头的T第i个表头的link域上。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1.现将所有的顶点标记为未访问 2.输出起始顶点,同时置起始顶点已访问的标记 3.将起始顶点进栈 4.当栈不为空时重复执行以下步骤

作业空间设计

第八章作业空间设计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生产任务和人的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现场的适当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把机器、设备、工具和人员等安排得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的协调。在作业空间设计时,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若总体布局不好,就不能保证每个局部都有适当的作业空间。而只保证个别局部有适当的作业空间,也不能保证整个工作系统的安全、高效、舒适与方便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因此,必须正确协调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即结合操作任务要求,以人员为主体进行作业空间的设计。也就是首先要考虑人的需要,为操作者创造舒适的作业条件,再把有关的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和工具等)进行合理的排列布置。否则往往会使操作者承受额外的心理上的和体力上的负担,其结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往往不经济、也不安全。考虑人的活动特性时,必须考虑人的认知特点和人体动作的自然性、同时性、对称性、节奏性、规律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应用有关人体测量数据设计作业空间时,必须合格证至少在90%的操作者中具有适应性、兼容性、操纵性和可达性。 第二节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及应用原则 1.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6 项) 2.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5 项) 2.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 项) 第三节工作空间设计 一、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 在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中,给出了工作空间设计的以 下一般性原则: 1)操作高度应适合于操作者的身体尺寸及工作类型,座位、工作面(工作台)应保证适宜的身体姿势,即身体躯干自然直立,身体重量能得到适当支撑,两肘置于身体两侧,前臂呈水平状。2)座位调节到适合于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3)为身体的活动,特别是头、手臂、手、腿、脚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4)操纵装置设置在肌体功能易达或可及的空间范围内,显示装置按功能重要性和使用频度依次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视区内。5)把手和手柄适合于手功能的解剖学特性。 第四节工作岗位设计 一、工作岗位的类型与选择 根据人体的工作姿势,工作岗位分为三种类型: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和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现对三种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说明如下。 1.坐姿工作岗位 (1)特点全身较为放松,不易疲劳,身体稳定性好,易于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精细的操作。手和脚可同时参与工作。但活动范围小,手和手臂的操纵力也小。 (2)适用范围操纵范围和操纵力不大,精细的或需稳定连续进行的工作。 2.立姿工作岗位 (1)特点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和较大力量的操作。只有单脚可能与手同时操作。长时 间站立使人感到疲劳,而这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对精细工作有不利影响。 (2)适用范围操纵范围和操纵力大,且一般不是长时问连续进行的工作。 3.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

课程设计任务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电子工程班级学生 课程设计课题: 一、课程设计工作日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至 2019 年 6 月 6 日 二、同组学生: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第一周:简单电路部分(必选) 题目1: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发生器,要求输出信号频率为5KHz,方波电压峰-峰值Upp≈10v。 题目2:数字显示电路的设计 利用编/译码器、按键和数码管设计一数字显示电路,要求按下编号为0~7中的任一按键时,数码管能够显示出对应的数字。 第二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六选一) 题目1: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范围10~100Hz,100Hz~1kHz两档;正弦波Upp≈3v,三角波Upp≈5v,方波Upp≈14v,幅度连续可调,线性失真小。 题目2: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 题目3: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数字频率计,要求可以测量输入正弦波频率并以四位十进制数字显示。 题目4:多路数字式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制作一个可供六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显示及倒计时功能。 题目5: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设计制作双向交通灯控制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红、绿信号灯交替工作,交替时间20秒,显示采用LED光柱或数码管倒计时。遇有紧急情况可按下全红键将两个方向都置为红灯。 题目6:循环彩灯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循环彩灯控制器,设计电路产生脉冲信号,通过两片四位移位寄存器级联起来去控制八个发光二极管,利用移位功能实现八个灯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各2秒,共十六秒;接下来八个灯从右到左依次熄灭各两秒,共十六秒;利用置数和清零功能实现最后八个灯同时闪烁八次,也是十六秒。共48秒。

色彩构成作业要求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 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 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 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 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1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 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 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习题二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30分

色彩构成作业训练

教学目的: 1、了解色彩概念好基本规律 2、掌握色彩工具的运用和材料特性(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3、学会调色,了解色相环的构成, 4、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和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了解色相间的混合可以产生新色相。 作业要求:裱过的水彩纸、素描纸、或亚粉纸板,水粉颜料 运用方法: 1.色相环:制作色相环用三原色来完成,方法是在画纸上画出三个同心圆环,尺寸如图;在同心圆环中划分出12个扇形区域,现将红、黄(柠檬黄)、蓝(湖蓝)三原色以及使用红、黄、蓝相混得出的橙、绿、紫三个间色,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混,将得到的12色平涂在中间的圆环上;可得12色色相环; 2.将中间圆环的12个色相分别向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旋转1个扇形格,平涂在外侧圆环和最内侧圆环内,即每个三层的扇形格都是类似色对比。(如上图)并将得到的12对类似色选出3对,以不同面积比平涂表现在方格中,尺寸如下图所示。 评分标准:色相环上色彩的各个属性对比清晰,制作时不需要太多的感性领悟,根据简单的色彩规律调和色彩即可 2种都要完成尺寸一样

练习二:色相、明度、纯度渐变 使用12色相×9级明度的色彩渐变,所选颜料请参考表1-1 ,色相渐变按照左右顺序排列。明度9级渐变按照上下排列,横向的明度尽量做到一致,且明度1级接近白色的极浅效果。规格:横12格竖9格每小格×注:青莲或者紫罗兰没有的用湖蓝代替 练习三:色彩原理——明度练习(制作明度标尺) 教学目的:掌握明度的推移,学会调节明度 作业要求:180以上纸板,每个色阶的尺寸:×3cm 运用方法:把黑、白作为两个极端,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灰色,靠近白端为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部分为中明度色。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最后从中挑选9个合适的明度色阶,裁下来将其粘贴在画纸上组成明度标尺。调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样才容易准确 评分标准:明度色阶明度关系清晰,渐变柔和,涂色均匀有序 自己选择3中颜色作为制作标尺 例图 1 例图2 练习四: 1、 作业要求: 1、尺寸(15cm x 15cm)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第6章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资料 6.1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3、《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4、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安装图 1、为提高本工程的标准化程度,设计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采用部颁标准图和现行通行图。本设计采用的主要安装图见第8章8.2节接触网安装图号。 2、本区段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接触网腕臂柱是H38/8.7+2.6、H78/8.7+3.0、H60/9.2+3.0三种(特殊处所是否采用其他类型腕臂柱另定),根据标准安装图,支柱的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如表6-1所示: 表6-1拉杆底座、腕臂底座及下锚拉线预留孔位置 当接触导线的悬挂高度是6.0m,结构高度是1.3m时,拉杆底座、腕臂底座采用孔内安装;当接触导线下锚高度是6.50m时,承锚角钢和线锚角钢采用N型;否则采用孔外安装的配件。 三、接触线高度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均按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设计,具体如表6-2规定。 表6-2 接触线安装高度表 度不得小于5700mm。(2)个别段管线上导线高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 四、悬挂类型 悬挂类型见各小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凡采用铜承力索的锚段,应每隔200~250m设横向电连接一处,该电连接线截面为≮50mm2的软铜绞线(如TRJ-50),且吊弦及吊线等采用∮3.5mm不锈钢丝制做。 承力索、接触导线额定线力规定如下: 1.LXGJ-80:14700N;2.TJ-95:14700N;3.TCG-110:9800N;4.TCG-85:8330N。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说明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 说明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说明: (一)文档部分参考:(详见文档部分格式) (二)手册排版作品参考 下面提供文本参考:(横排)只是参考不要模仿。文本版面必须横排。(PS处理、CDR排版制作,版面需要统一;)纸张:A3。 1、文本内容顺序: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效果图,材料造价表,施工图(包括原始平面图、平面设计图、顶棚设计图、线路图布置图、插座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节点图),封底。)。 2、CAD图拿软件直接到文印店里打印,或输出成pdf后到打印店打印,与前面“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效果图、材料造价表”等,合并装订成册。 3、CAD图需要做个图框,与前面的目录、设计说明、创意草图版面一致(黑白)

(三)展板KT板排版作品参考 (1)效果图公共空间不少于6张,居住空间不少于4张,以主卧、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各种最佳角度为主,每个空间做多两个角度。 (2)900mm*1200mm展版1-2张;必须竖排,排版自定、标题为:根据年级而定, 如:2015级,就写“2015级毕业设计作品展”。 (3)二张板式要统一,作者、班级、指导老师等字体小些,尽量放边上。 (4)版面丰富,视觉效果好,可放些黑底白线CAD导出的图放上去,文字说明(文字概括,精简为主) (5)2张展板设计说明不要一模一样,展板上体现出第一张和第二张的关系,如,1和2。见下图右下角。 下面提供几张展板参考: ——光(四)光盘部分制作说明 A 光盘一级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命名,如“000000000陈xx” B 二级文件夹设置四个文件夹,一是“文本部分”,二是“手册部分”,三是“展板部分”,四是“原始文件”。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人的环境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安全、舒适、高校工作。 首先以视觉信息作业岗位的人体尺寸为例 1.作业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站姿或坐姿等一定的工作姿势时,由于人体的静态或动态的尺寸限制,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涉及的空间范围。 (2)个体作业场所。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简称为作业场所。如电脑、计算机桌、电脑椅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业场所。与近身作业空间相比,更为复杂,还包括了相关设备所需的场地。 (3)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作业空间。总体作业空间不是直接的作业场所,它更多地强调多个个体作业场所之间尤其是多个作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2、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3、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1、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寸;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寸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2、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1)视野 (2)主要视力范围 (3)眼高 (4)视觉运动规律 (1)视野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o以内的区域,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o~20o;分辩字母的视线角度为5o~30o,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模模糊糊,趋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o~60o。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o的范围内。 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o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o和视平线以下70o。颜色辨别界限为视平线以上30o,视平线以下40o。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站立和坐姿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5o;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o,在坐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o。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o的区域里。 (2)主要视力范围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①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o~3o,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②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o,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③有效视力范围,视角50o,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3)眼高 人眼具有视觉特性,在目视工作中人眼的适应性至关重要。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配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降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范围约为(147~175)c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4)视觉运动规律 ①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②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