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8百万农奴主题班会

3.28百万农奴主题班会

3.28百万农奴主题班会
3.28百万农奴主题班会

“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3.28百万农奴解放日的设立的时间与历史意义,不忘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活动形式:

看新旧西藏对比图片,介绍旧西藏农奴制度、

二、活动过程:

1.唱国歌导入:

师:50多年沧桑巨变,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获得新生,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昔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伟大选择,是先进社会制度战胜腐朽、没落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3月28日因此成了新旧西藏的一道分水岭,一边是历史中的农奴制旧西藏,一边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我们纪念3月28日这一天,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激励未来;就是为了顺应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愿;就是为了让西藏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知史鉴今,昭示未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政治节日,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2.介绍“3.28”百万农奴解放日确立时间与历史意义

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从这一天开始,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勇敢地向着千百年来压迫、剥削他们的反动制度冲击,同“三大领主”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搬掉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推翻了“三大领主”对西藏人民的残酷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3.出示新旧西藏对比图片

师: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进步,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介绍农奴制度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西藏的农奴主主要是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他们不到西藏人口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据17世纪清朝初年统计,当时西藏实有耕地300多万克(15克相当于1公顷),其中官家占30.9%,贵族占29.6%,寺庙和上层僧侣占39.5%。1959年民主改革前,全西藏有世袭贵族197家,大贵族25家,其中最大的贵族有七八家,每家占有几十个庄园,几万克土地。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

0%,藏语叫“差巴”(即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和“堆穷”(意为冒烟的小户)。他们不占有土地,没有人身自由,都依附在某一领主的庄园中为生。此外还有占人口5%的“朗生”,他们是世代家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也没有丝毫人身自由。

5.讲述英雄故事、学习先烈英勇事迹。

三、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历史。我们要永远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我们要分清基本政治是非,站稳政治立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同达赖集团斗争到底,珍惜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回报于党,回报祖国,建设家乡。为西藏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在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升旗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和风送春来,高原逢盛事。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个全区各族人民的伟大节日。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驻革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发展稳定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这场举世瞩目、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西藏历史新纪元。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政治节日。从这一天开始,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勇敢地向着千百年来压迫、剥削他们的反动制度冲击,同“三大领主”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搬掉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推翻了“三大领主”对西藏人民的残酷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从这一天开始,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

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进步,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获得新生,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昔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伟大选择,是先进社会制度战胜腐朽、没落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3月28日因此成了新旧西藏的一道分水岭,一边是历史中的农奴制旧西藏,一边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我们纪念3月28日这一天,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激励未来;就是为了顺应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愿;就是为了让西藏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知史鉴今,昭示未来。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历史。我们要永远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我们要分清基本政治是非,站稳政治立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同达赖集团斗争到底。 最后,让我们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愿西藏的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祝愿革吉县的明天更加美丽富饶!祝愿广大牧民群众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祝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讲话稿

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九年级(3)班的同学,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328西藏百万农奴的解放日》 2009年1月9日,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是知足人平易近强烈愿望、顺应人平易近呼声、代表人平易近意志的重大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328纪念活动称道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平易近主更是好、更始开放好的主旋律,强烈热闹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值此之际,我谨代表我校全体教职工致以真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政治节日。从这一天起头,在党的率领下,西藏百万农奴勇敢地向着千百年来榨取、抽剥他们的反动轨制冲击,同“三大领主”睁开面临面的斗争,失踪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铲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轨制,推翻了“三大领主”对西藏人平易近的残酷经济抽剥和政治榨取,实现了西藏社会轨制的历史性跨越;从这一天起头,西藏起头实施平易近主更始,54年来,在党中心、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平易近的鼎力支援下,西藏从漆黑走向光明、从落伍走向前进、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平易近主、从封锁走向开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经济培植、政治培植、文化培植、社会培植不竭取得新的伟猛前进,各个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这一天起头,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获得新生,泛博人平易近群众充实施使宪法、

平易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力,旧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年夜道,糊口越来越好。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顺应时代成长趋向的选择,是前进前辈社会轨制战胜陈旧迂腐、没落社会轨制的历史必然。3月28日是以成了新旧西藏的一道分水岭,一边是历史中的农奴制旧西藏,一边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我们纪念3月28日这一天,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激励未来;就是为了顺应人平易近呼声,浮现人平易近意愿;就是为了让西藏各族人平易近出格是青少年永远谨记54年前西藏平叛和平易近主更始这一伟年夜历史事务,知史鉴今,明示未来。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政治节日,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它是西藏各族人平易近的一致愿望,它如统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未来。我们不能健忘过去,健忘历史。我们要永远记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只有在共产党的率领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我们要分清根基政治长短,站稳政治立场,维护祖国统一和平易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同达赖集团斗争到底。 3月28日,这个翻身农奴的重年夜政治节日,已经载入历史史册。历史明示未来,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顽强率领下,西藏各族人平易近必然会深切贯彻中心关于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惟,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判定不移抓成长,旗号光鲜保不变,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成长路子,为培植小康西藏、安然西藏、协调西藏而全力奋斗,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明天必然会更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课标要求】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二、过程与方法 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新课导入】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 ①农奴制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②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③“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反对农奴制 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⑤农民起义的打击 (2)国外: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英法) ②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知识链接】“……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②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⑵表现:

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的背景: 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改革的可能性)雅典当时的政治、经济使得梭伦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梭伦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又使他的改革成为可能。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梭伦改革积极方面影响: 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梭伦改革的意义超越了希腊,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其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经济独立是政治权力的保证,因此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力的多元化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这些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经济领域: 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占有土地最高限额法令;“遗嘱法”;(保护了债务人平民的财产和利益;扩大公民基础;推动雅典向外扩张。)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增强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壮大城邦的实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我校开展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 西藏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 指导思想不动摇,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珍 惜现在”的意识,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和长治久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 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社会的反动性,激励广大师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 心,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定不移维护学校稳定大 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索朗扎西校长 副组长:格桑群培副校长 成员:加措德育主任丹增央吉办公室主任 白马朗杰教务主任格桑次仁教研主任各班 主任。 三、时间、目标: 本次活动从3月28日开始,3月28 日下午结束。3月28日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营造活动氛围。

本次活动,通过深化以新旧西藏历史对比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切实使全校广大师生进一步认清新旧西藏变化,加强对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进行西藏历史、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教育,法制教育,国家观念和国防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爱班、爱校、爱家乡等系列教育。 四、主要内容: (一)营造氛围阶段 3月28日之前,开展“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宣传,张贴、悬挂标语、并积极利用宣传展板、黑板报等宣传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 1. 3月28日9:30,进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2.我校校长为“3.28”活动发表祝词。 3.我校德育室负责人讲解了“3.28”的意义及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三)评比和总结表彰阶段 3月29日-3月30日,总结、评比、表彰及上报活动总结。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5: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时训练 『基础达标』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 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 D.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 『答案』 A 『解析』与A项相比,其余三项皆是对题干材料的具体理解,A项则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反映出的一般特点。 2.1809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归包税人所有的“乌西叶地”(免税地)不再享有免税权,必须缴纳“米里”(国税),包税人应将包税余额的一半上缴政府。该规定() ①实际上取消了包税制度②意在打击马木路克势力③使包税人丧失了大部分特权④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根据穆罕默德·阿里的规定,政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包税人的特权和获取的利益,而没有彻底废除包税制,因此,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排除包含①的选项,可知本题选B。 3.“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答案』 B 『解析』“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体现了阿里改革中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

4.穆罕默德·阿里曾指示埃及国内的技术工匠,“要记住从外国技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以便将来能取代他们……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这表明阿里() A.同西方列强保持着友好关系 B.重视发挥外国技师的作用 C.注重用外国技术来发展工业 D.注重保护埃及工匠的切身利益 『答案』 C 『解析』阿里指示国内工匠要掌握从外国技师那里学到的技能,并且政府还有奖励措施,有利于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C符合题意。 5.穆罕默德·阿里被誉为“埃及的彼得”,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他() A.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 C.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 『答案』 B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只是学习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形式,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 6.为了结束埃及分裂割据的局面,穆罕默德·阿里采取的措施是() A.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 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D.彻底铲除马木路克 『答案』 C 『解析』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的作用是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 『能力提升』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纵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工业: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中国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中国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西藏,这是一个可以给予所有人视觉和心灵以强烈冲击的地方。纯净的天与地、简单的藏民,好像这里与外隔绝。西藏圣地,矗立在云端,是梦想中的天空之城。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明净的土地上,曾经有一群生活在阴影里的人——农奴。他们终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随意打骂、处罚、出卖、赠送,乃至监禁、处死。换句话说,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农奴主们,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及牲畜。在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里,农奴中流传着这样的话:“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可以说,旧西藏是世界上侵犯人权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统治,总有人会在平凡中起身,西藏劳动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他们采用请愿、逃亡、抗租抗差,直至武装斗争等形式争取自己的人身权利。但是,他们的要求遭到三大领主的残酷镇压。终于,58年前,腐朽野蛮的农奴制在我国西藏地区彻底被废除。这一伟大的政策如火炬,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黑暗中受到煎熬的农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农奴的漫漫长夜。 在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与会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

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将让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 我们都应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而我们所需要的也正是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不言放弃的人。 距离农奴制度废除已然过去五十八年,我仍坚信当年的信念依然影响着中华儿女。我从未对中国梦感到失望,因为它从来也不在于那些高谈阔论者的口中,不在洋洋洒洒的华丽词藻中,它只存在于那些昂然前行的人身上。我们的心中都有光。 2017.3.27 高二三班宣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掌握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2、明确梭伦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的现实性;深刻认识到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透析公民权力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探究“解负令”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本课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进步的影响 1、从保护平民财产和人身权利出发,颁布解负令; 2、从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出发,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3、从建设国家政体需要出发,建立四百人会议,重组国家权利机构; 4、从发展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目的出发,鼓励发展农业工商业。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法令) 1、目的:保护平民财产和人身权利,缓和社会矛盾 2、内容: 1)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债务奴隶;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制定遗嘱法。 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 2)对贵族让步 ·目的:为减轻贵族的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表现: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分析: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 3、影响: 1)限制了贵族的土地兼并

2)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改革使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债务奴隶、平民、贵族成为雅典公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但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他们主要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俘。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内容 1)原则(划分标准):根据财产多少而不是身份 2)方法:财产与权利、义务挂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 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 3、影响 1)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动摇贵族政治的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2)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3)中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 4)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基于财产的不平等,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但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重组国家权力机关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 2、内容: 1)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职能:战争、媾和、选举公职人员,所有公民都可参加 ·作用:削弱了贵族长老会权力,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2)组建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 ·职能: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拟订议程、欲审提案、准备决议, 前三等公民可以当选 ·作用: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职能:审查、起诉、裁决,从四个等级中抽签产生 ·作用:打破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促进司法民主化 4)废除严刑峻法:体现了人道的色彩 3、影响 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朗诵稿

新旧西藏双重天党的恩情永不忘 ————新旧西藏对比朗诵稿。 合: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节日,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新旧西藏双重天。 次巴:“生命虽由父母所赐,身体却为官家占有。”这是旧西藏的真实写照。在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归农奴主所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常遭受剜眼、砍手、断足、剥皮等残酷刑罚,命如草芥,毫无保障,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的压迫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不仅遭受沉重的赋税,物纳差役和高利贷的剥削,而且还要遭受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刑法,挣扎在死亡线上,主人叫他们往东走,他们往东走,叫他们往西走,他们往西走,农奴主指向哪儿,他们就得走向哪儿,只能农奴主说了算,而农奴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冷也不敢说冷,饿也不敢说饿,辛辛苦苦一整天为农奴主干活却吃的是半饥半饱,只能他们给,而农奴没有权利自己拿。有的农奴甚至睡在没有顶的房子里,吃不饱,穿不暖,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 普布吉宗:所谓农奴,差巴还是朗声,都已经不是人的概念,它是一种工具的概念。是一种会说话的、会做事的工具,农奴主可以买你,可以卖你,而且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命运。如果农奴不小心触犯了家规就会遭受各种大小的刑罚,比如:沉重的石帽戴在农奴头上,用石头敲击将眼珠挤压出来,再用利刀把眼珠割下。挑断脚筋,剥皮等极

其残酷。 杨海培:这种活生生的实例在当时的西藏屡见不鲜,农奴只有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求得一丝的生存, 达娃林菁: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百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权利,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堂堂正正的做人,藏族儿女沐浴着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春风,快乐地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上。 合:布达拉宫巍峨矗立,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百万农奴命运的沧桑巨变。 次巴:1959年3月28日,长期被禁锢在黑暗和苦痛中的百万农奴,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打破桎梏,带着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如今,西藏各族人民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从农奴到主人,西藏人民开启了幸福生活的序曲。 普布吉宗:翻身获得解放,对于西藏人民来说,并不是幸福的顶点,仅仅是幸福的起点。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西藏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高尔基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当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当中合:“1959年后,我们成了自己的主人。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 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从这一天开始,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知史鉴今,昭示未来。 杨海培: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它是西藏各族人民的一致愿望,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如同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美好未来。

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标: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关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从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的性质并概括其特点。 【自主学习】 一、改革土地制度 1.为改革土地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2.如何认识阿里土地改革的性质? 3.土地制度改革是如何巩固阿里政权的? 二、促进经济发展 为促进经济发展穆罕默德分别在农业,工业,商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埃及有什么历史影响? 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1.政治 2.文化教育: 3. 军事: 【合作探究】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内容有何异同点? 如何认识阿里的政治改革?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长老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上述言论集中反映了A.长老阶层势力威胁到了阿里政权 B.埃及国内统治阶级斗争一发不可收拾C.长老阶层势力占有大量宗教地方势力 D.马木路克势力对土地改革不满 2.埃及的包税制正式废除是在() A.马木路克王朝统治时期B.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C.拿破仑统治时D.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权 B.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 C.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轻工业 D.外贸企业5.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民用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A. 造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纺织工业 D.机器制造业 6.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A.阿里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阿里对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是肤浅的C.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 7. 穆罕默德·阿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A.打击了马木路克残余势力 B. 消除了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 C.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的局面 D.使埃及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8.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 A.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改革思想 B.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9.穆罕默德·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①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②实行开放的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③为埃及培养了各类人才④彻底动摇了埃及的封建思想⑤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 阿里在抵御英法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的表现是①创办近代工厂②改革行政制度③进行司法改革④大力发展海军⑤聘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选派青年到欧洲留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一《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人教版选修一梭伦改革教案

编者的话 什么是改革? 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改革的共性特征:普遍性、艰巨性、多样性 改革的基本内容:背景、措施、结果、影响。 学习改革的意义(目标):了解改革的背景和进程 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习改革家的意志,增强历史责任感 梭伦改革 单元引言:概述了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1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 内容标准: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导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改革的必要性政治危机) 1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分期 BC20C---BC12C爱琴文明时代(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BC11C---BC9C荷马时代 BC9---BC8C城邦国家形成 BC338城邦衰落(被马其顿征服) 2 雅典的地理状况: (1)位置 (2)物产 (3)地形

3 城邦国家的形成 (1)时间 (2)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3)社会成员(阶级结构)贵族、平民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原因:贵族①政治专权:占据把持架空 ②经济掠夺:债务奴隶制 (2)爆发:BC632雅典平民武装暴动 (3)结果:镇压调整尖锐 认识: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二工商业发展(政治改革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动力)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表现:农业 手工业 商业 3影响(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 (3)工商业奴隶主产生了分享政权的要求 规律认识:经济发展是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经济——阶级——要求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朗诵稿。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朗诵稿。

新旧西藏双重天党的恩情永不忘 ————新旧西藏对比朗诵稿。 合: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节日,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新旧西藏双重天。 次巴:“生命虽由父母所赐,身体却为官家占有。”这是旧西藏的真实写照。在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广大农奴和奴隶归农奴主所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常遭受剜眼、砍手、断足、剥皮等残酷刑罚,命如草芥,毫无保障,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的压迫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不仅遭受沉重的赋税,物纳差役和高利贷的剥削,而且还要遭受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刑法,挣扎在死亡线上,主人叫他们往东走,他们往东走,叫他们往西走,他们往西走,农奴主指向哪儿,他们就得走向哪儿,只能农奴主说了算,而农奴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冷也不敢说冷,饿也不敢说饿,辛辛苦苦一整天为农奴主干活却吃的是半饥半饱,只能他们给,而农奴没有权利自己拿。有的农奴甚至睡在没有顶的房子里,吃不饱,穿不暖,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 普布吉宗:所谓农奴,差巴还是朗声,都已经不是人的概念,它是一种工具的概念。是一种会说话的、会做事的工具,农奴主可以买你,可以卖你,而且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命运。如果农奴不小心触犯了家规就会遭受各种大小的刑罚,比如:沉重的石帽戴在农奴头上,用石头敲击将眼珠挤压出来,再用利刀把眼珠割下。挑断脚筋,剥皮等极

其残酷。 杨海培:这种活生生的实例在当时的西藏屡见不鲜,农奴只有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求得一丝的生存, 达娃林菁: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百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权利,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堂堂正正的做人,藏族儿女沐浴着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春风,快乐地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上。 合:布达拉宫巍峨矗立,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百万农奴命运的沧桑巨变。 次巴:1959年3月28日,长期被禁锢在黑暗和苦痛中的百万农奴,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打破桎梏,带着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如今,西藏各族人民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从农奴到主人,西藏人民开启了幸福生活的序曲。 普布吉宗:翻身获得解放,对于西藏人民来说,并不是幸福的顶点,仅仅是幸福的起点。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西藏人民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高尔基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当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当中合:“1959年后,我们成了自己的主人。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 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从这一天开始,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知史鉴今,昭示未来。 杨海培: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它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它是西藏各族人民的一致愿望,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如同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美好未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