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xx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依据及资料

(1)《xxxxxxx路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2) 拟建工程场地1:1000带状地形图及道路红线

(3)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字第622301201500051号)

(4) 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3月)

(5)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老城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6)xx市市政管理局关于《xx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委托书

2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GB5768.1.2.3-2009

(9)《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规程》CBJ-08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7)《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1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2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部分)

(21)《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

3 设计概要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范围及规模

牌楼路改扩建项目设计起点位于牌楼村拟建规划路,设计终点xx处与现有二环西路(已建次干道、沥青凝土路面)成平面“T”型交叉,道路全长488.158米。道路现状宽度为28米,设计横断面为28米(28米=5米人行道+8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隔离带+8米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为居民生活区、商铺,是一条生活性交通要道。现状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铺筑完成后将改善本项目临近企业和百姓的通行条件,完善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形象,对内引进、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起到非常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

该路的建设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目前道路沿线主要是临时建筑弃土,道路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电、等配套能力强,坚持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方式有利于本区域整体发展,特别是通过本项

3.1.2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

3.2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3.2.1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

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表

本项目按城市支路技术标准修建,路线设计按照建设部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执行。道路平面布线按照业主方提供的项目场地规划红线图进行布设。

1、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

(3)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2、道路平面设计

详见主要设计标准表.

(3)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原则

(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道路沿线路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

(4)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

(5)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6)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2、纵断面设计

牌楼路改扩建项目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最高点标高在起点K0+000处为1556.936,最低点标高在终点K0+488.158处为1553.8,最大坡长为488.158米,坡度为0.642%。

3、控制因素:

道路起点终点为现有道路现状标高,基本维持现有地面高度,因此本段道路的设计标高要以现有起终点及与其规划相交道路为准,以满足规划街坊排水及相关道路衔接的要求。

3.3横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

(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用地。

(3)在穿越城市已建成区的路段,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居民、单位的通行要求。

(4)在建筑密集区,合理布置断面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减小道路用地,尽可能少拆迁,降低工程造价。

(5)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2、横断面设计

根据上述原则,在横断面设计上考虑到本工程是规模较小、标准较低、影响范围小的城区支路。道路横断面布置应适应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结合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及城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科学合理地确定道路路幅断面,本次改造工程按双向四车道进行设计,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及总体规划,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为28米。

3.4路基设计

3.4.1工程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xx市处于中朝准地台与昆仑祁连地槽两个Ⅰ级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北部为中朝准地台的阿拉善隆地区,南部为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总的地势呈南高北低、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河渠纵横,绿洲片片,形成了三种地貌类型:南部中、高山地地貌、中部低山丘陵地貌、走廊绿洲平原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武威市市区内。区域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场地地形略呈西高东低,高差约1.1m左右。

2. 气象、水文

场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且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多风。年平均温度5.0℃,极端最低温度-28.3℃,极端最高温度35.1℃,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2℃,年最热月平均温度17.8℃。大气压力:冬季802.8hPa,夏季798.9hPa。因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158mm左右,最大降水量为263mm。而蒸发量可达到2000mm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884.2小时,年日照率65%。最大冻土深度159cm。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0.20KN/㎡。终年常见西北风,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多出现在冬春两季。常年主导风向及频率E—8%,NW—34%;基本风压0.55KN/m2,春季风速可达7.0~11.0m/s。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42m。

3.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拟建物所在区水系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地表水由祁连山山区冰雪融水、农业浇灌水、大气降水组成。地表水,根据勘察期间地表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地表水均为大气降雨,对拟建物无影响。地下水,按区域勘察经验,区域地下水埋深约在现地面以下40米以下,地下水补给来源于祁连山雪融水及大气降水下渗的补给。根据本次勘察表明,拟建区在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该项工程建设的影响。

4. 场地地层及岩性特征

本次勘察表明,场区地层在勘探深度内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将勘探深度内地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各层土的分布特征描述如下(参见工程地质剖

②层卵石(Q4al+pl):青灰色,稍湿,稍密,均匀分布。级配良好。卵石岩性由花岗岩、闪长岩、变质岩等组成。呈圆形、亚圆形。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20-150mm 之间,偶见零星漂石,颗粒最大粒径可达300mm 。骨架孔隙中由中粗砂充填,含少量粘土。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均匀稳定,本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

5. 土的腐蚀性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0.1及第12.2条之判定。场地土含水量为W <20%的为中透水土层,无干湿交替现象,干燥度指数k >1.5,持力层温度梯度区为微冰冻区段。拟建场地处内陆干旱气候区,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场地岩层上部(杂填土、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下部(卵石)为强透水层。根据易溶盐分析成果表的资料判定如下: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按渗透性土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

依据以上分析结果判定,拟建区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规定,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 6.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甘肃省)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的规定,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和以往勘察经验,确定勘察场地土的类型为①层杂填土为软弱土,②层

粉质粘土为中软土, 层卵石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土类型一般按场地覆盖层范围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Vs (m/s )进行划分,依据《公

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4.1.3条的说明: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①层杂填土呈松散状态,故确定素填土为软弱土。

②卵石呈中密状态,故确定卵石为中硬土。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6规定,规范规定覆盖层厚度d0≧5m,且250<等效剪切波速Vse≦500时,场地类别属Ⅱ类场地。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及以往工程经验,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d0>5m,③卵石层的剪切波速范围(m/s)值是250

7. 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25-3055-2011)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之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8.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根据原位测试、土工试验成果分析、现场鉴定及以往勘察经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评价如下:

①杂填土:干燥、松散。成份复杂,强度低。

②卵石:稍湿、可塑,动力触探N63.5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13.0击,标准差0.704,变异系数0.047。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在56.73%-61.74%之间,平均值为58.86%,不均匀系数平均数值为53.03,曲率系数平均值为1.87。

原位测试成果表、土工试验成果表、颗分试验成果、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报

9. 地基土承载力及变形指标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及土工试验成果表、颗分试验结果,结合地区性建筑经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62/T25-3063-2012)(甘肃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等相关技术资料确定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的特征值和变形(压缩)模量,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压缩)模量建议如下:

①杂填土层: 不宜利用

②卵石层: fak=450KPa E0=38MPa

10.路基持力层方案选择

根据地基土的分布及拟建工程特点,工程沿线地层结构较为简单,上部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层,下部为卵石。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物。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分布及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基础形式建议选用:

因本场地拟建物为道路工程,地基复杂程度属简单,建议明挖浅埋,按照地形及管道等附属工程的安装标高经行施工,选择天然地基方案,清除杂填土层,以级配砂石料换填,建议以卵石层做为路基持力层,基础建议采用砂垫层基础。

11. 路基土的干湿类型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数据,不利季节路槽底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液性指数一般小于0.50,路基土的干湿类型为干燥类型,地下水对路基无影响,路基排水条件较好,自然降水不易积水,对路基无影响。

12.地勘结论及建议

经勘察,本场地地貌单元单一,场地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地貌上属河流冲洪积平原,场地地层土种类较少,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微弱,区域上无活动断裂通过,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砂土液化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勘察期间,拟建场地未见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于祁连山雪融水及河流地下径流的补给,通过拟建场地勘察及当地工程经验验证,拟建区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地下水对路基无影响,路基排水条件较好,自然降水不易积水,对路基无影响。

路基土的干湿类型为干燥类型,路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40m,基础埋深应大于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内分布的①层杂填土为软弱土,②层粉质粘土为中软土, 层卵石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场地内无饱和的粉土及砂土层,故无地震液化现象。抗震地段属一般场地。

场地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冲洪积物,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分布及拟建建筑物特点,基础形式可按报告正文中地基方案采用相应的基础形式。

若在施工阶段地层出现局部异常,请及时与勘察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解决,必要时可进行施工勘察。

3.4.2路基设计原则

1.路基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基层坚实的原则进行设计。路基设计体现两个原则的需要:

⑴路基填筑应考虑受水浸蚀;

⑵土堤路基防水要求。道路沿线砂土丰富,在避免水土流失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可集中取土,分段填筑。采用砂性土分层碾压,保证密实度。土堤路基在迎水面设隔水层和坡面加固措施,并考虑绿化水对路基的影响。

3.4.3路基设计指标

(1)路床顶面土基回弹模量:45Mpa;

(2)路堤边坡坡率采用1:1.5,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1;

(3)路基干湿类型:干燥;

(4)压实度要求,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拟建道路压实度见下表,本工程拟采用重型压实标准。

路基压实度表

(5)路基边坡坡率: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

(6)设计道路中心线标高为路面设计标高,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去路面结构层厚度。

(7)在铺设水稳层之前,开放道路交通,使已整平道路路基经过行车的自然碾压三天以上经过二次找平碾压,然后继续下一步施工。

3.4.4一般路段路基设计

一般路基填土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腐殖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耕植土等可作为绿化种植土。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超过10cm粒径的土块应打碎。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挖方除垃圾土、回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外,其余土可作

为填方材料。

填方段原地面标高以下的各种管道、涵洞及其它构筑物应先期做完,管、涵周围及管、涵顶面以上的回填土应按路基沟槽压实度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分层回填夯实,浅埋管道必须加固处理,并满足抗震要求。

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类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如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基时,宜作2~4%的横坡,并不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包覆,以利排水。

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一般每层松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若采用薄铺轻碾的方法,每层松土厚度可达15~2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坡,严禁贴坡。

3.4.6 取弃土原则

取弃土位置应遵循统一规划。取土场应该尽量设在荒坡、高坡上。取土范围和深度应与政府协商,取土场集中取土完工后,应整平场地,植草绿化,加强排水,做好环境保护。对于路基基地杂填土中有生活垃圾的,应予以清除,清运到垃圾处理厂。

3.4.7 路基排水

路基范围内的雨水通过道路下敷设的排水管道排除.

3.5路面设计

3.5.1设计参数

①气候:属于半沙漠干旱性气候,场地最大冻深1.4m.;

②土基回弹模量:45Mpa;

③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

④设计基准期:10年;

⑤设计方法:采用容许回弹弯沉指标设计;

⑥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6.32×106

⑦路面设计弯沉值:33.6(0.01mm)

⑧面层压实度:≥93%

3.5.2设计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BZZ-100为标准轴载,本次设计中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0年。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33.6(0.01mm)

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45.5(0.01mm)

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56.4 (0.01mm)

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184.1(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00(0.01mm)

设计机动车道结构层总厚度47cm,其结构组合形式如下: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3cm (AC-13F型)

(2)0.5L/㎡粘层沥青(PC-3乳化沥青)

(3)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cm (AC-20C型)

(4)1.0L/㎡透层沥青(PC-2乳化沥青)

(5)5%水泥稳定砂砾20cm.

(6)天然砂砾20cm.

设计人行道结构层总厚度29cm,其结构组合形式如下:

(1)荷兰砖6cm

(2)M10水泥砂浆3cm

(3)5%水泥稳定砂砾20cm

车行道牙石及人行道牙:

本次设计所有道路均设车行道牙及红线道牙,车行道道牙采用C30混凝土道牙,并在道牙安装时设C15混凝土垫层。

3.5.3路面

(1)沥青混凝土面层

各种粗、中、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沥青路面面层沥青为:A-90号道路石油沥青

(2)天然砂砾应有良好的级配,并不得含有树根及杂物。

(3)水泥稳定砂砾及相关拌合料均为集中拌合。水泥用量5%,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集料的级配范围符合规范的要求,液限不大于28,塑性指数不大于9,宜采用不含有塑性细土的集配集料,限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5%,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集料压碎值≤35%,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95%,7d(20℃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0MPa。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不同粒径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当路基通过软弱地基时可采取设置垫层或换填沙砾等透水性材料。

3.5.4路面排水

(1)在路面车行道外侧及人行道内侧设雨水口,雨水由雨水口进入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系统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2)为迅速排除路面雨水,机动车道路面须设单向横坡,坡向雨水口,坡度为1.5%。

3.6 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无障碍设计主要考虑缘石坡道的设计和盲道设计。

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型,其宽度可小于人行横道宽度或与之等宽,位置要相互对正。在十字路口需设2对共4座,丁字路口需设1对共2座缘石坡道。在小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1.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以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直线向前行走。为了指引视觉残疾者向前行走和告知前方路线的空间环境将出现变化或已到达的位置,将盲道分为行进盲道(导向块材)和提示盲道(停步块材)两种.

盲道宽度随人行道的宽度而定,但不得小于0.50M.在人行道中,盲道一般设在距绿化带或树池边缘不小于50CM处.盲道应躲开不能拆迁的柱杆和树木以及拉线等地上障碍物.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执行。

3.7绿化设计

在道路绿化隔离带种植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乔木,种植间距6米,边框内种植灌木。在道路两侧人行道预留1.2*1.2米穴状树池,种植乔木,树穴间距6米。树坑的换填土,应为适宜树木生长的熟土,换填深度为0.8米。

3.8交叉工程

本工程与现状道路平面交叉2处,为平交,交叉口竖向按现状进行顺接。平交原则上保证不影响原有道路的通行和排水后,相交道路与被相交道路进行连接。

3.9 消防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沿城市道路应设置消防设施,即消火栓,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宜在道路两侧设置消火栓。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可在道路单侧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为120米,并在各平面交叉口两侧均设置消火栓。

本工程室外消火栓设置在人行道上,消防用水接入城市给水系统。

3.10 环保设施设计

沿道路人行道每隔50米设置一个成品垃圾桶

3.11 附属工程

本项目附属工程设计包括:排水、照明详见各附属专业施工图。

第二章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施工安全

1 工程分析

1.1道路工程

道路的施工原则为先地下后地上,即首先完成地下管线辅设,再施工路面。路基土石方的施工方案为:机械化施工,土方就地平衡,借用土方集中定点取土,严防沿线植被破坏。路基路面的施工方案:根据道路的长度,选择四至五个集中场地(场地选择应尽量避开农田和村庄,减少对其的灰尘污染),采用集中搅拌,拌料采用汽车运输、机械化摊铺和碾压的连续机械化施工工艺。使工程技术和道路景观达到设计要求。砂石料集中采集统一管理。

1.2排水工程

道路的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是在满足设计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美观经济,设计排水设施采用了管道,管道采用工厂预制,分段施工。

1.3绿化工程

道路全线设机动车道、人行道,侧绿化带,绿化条件较一般,根据实际地形情况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绿化,最大可能地恢复生态。

1.3.1利用沿线空地集中种植乔木和灌木加大绿化面积。

1.3.2在沿线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起到隔音和防尘的作用。

2 工程环保措施与建议

2.1在施工期,首先应合理安排施工排序,分段施工,缩短施工线,争取先期施工完结后,随即做好护坡、护角、挡土墙、路基边坡、植被种植,排水沟等防护工程,再开下一段工序,这样可缩短水土流失期。

2.2在工程设计中尽量压缩土石方量,并力求平衡以减少水土流失。

2.3沿沟渠必须杜绝向沟渠弃土、弃碴。对弃土方较多路段,将多余土整齐堆放在路边或集中堆放,并加以绿化,既解决了弃土问题,也可造田。

2.4对行道树种植和路基边坡绿化,争取修一段落实一段。对一些弃土堆放场地也要绿化。对取土料场,要将熟土堆堆于一旁,最后平整覆土,并要绿化,对沿线占的果园地,建议在冬季或春季动工,以保证将这些果树移栽它处,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建议

3.1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主要是干扰沿线居民休息,建议夜间22:00至次日6:00之间,停止施工。

3.2施工机械的噪声对其操作人员将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按有关规定对操作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加戴耳塞、头盔等。

4 施工扬尘污染防治

4.1施工路段因筑路材料的拌合以及大量土方、石料的运输使尘土飞扬,使施工人员和靠近道路的工厂及居民受影响,所以建议一般料场,拌合站选择站址时在200米半径内不得有集中的居民区。

4.2在灰土拌合铺设期要注意减少灰土运输车辆的二次扬尘,在施工时配备洒水车,当车辆在人口集中住户和地区敏感点路段扬尘严重时,采取洒水降尘以减少扬尘污染。

综上所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两个时段,一个是建设期,一个是结合道路保养、管护、对水土流失加以治理的后营运期。建设期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在挖方段,扰动土体结构,使地表失去保护层,增加降雨侵蚀程度;②在填方段,填方路段形成一定坡度和坡面,易形成雨季冲蚀;③借土料场的开采,废方堆弃处理不当,地表结构破坏以及运输遗撒土料,雨季来临时,形成水土流失,以上各方面均受人为因素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考虑,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在道路排水中采用砼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排水,防止了水土流失。设计上总体合理,因此,工程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5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本次设计道路全线无正常通行车辆,施工期间全线可封闭施工,除施工车辆可出入外,其它车辆禁止通行。

6 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前应查对、复核导线点和水准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发现桩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动或精度与要求不符,均须进行补测、加固,并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

(2) 施工前应复核已有道路高程及控制点坐标,并注意与其相交道路的衔接。

(3) 做好场地清理和排水工作,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妥善处理,对路基填料均应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

(4) 全线清表土的数量单独计算,分开堆放,合理使用。二者作为一种资源,请在施工时注意保管,工程完工后可作为绿化带耕植土使用。

(5)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前难以准确掌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故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根据路堑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应做好试验路段工作,落实浅覆土管线的加固碾压、路床压实度、弯沉指标、石灰土强度、透层沥青的渗入深度等,如有问题请及时通知设计人商议解决。

(7) 应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床部分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余路堤填料不得大于15cm。应分层填筑、压实。

(8) 取土应在设计指定区域进行,并做好防护及绿化工作。

(9) 开挖路槽和管槽时,应特别注意地下管线的安全,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协调处理。

(10) 为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基层、面层施工须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

(11) 施工宜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施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保证养护用水的持续供给。

(12) 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试验,以评定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参照设计提供材料的组成和材料来源按规范规定进行混合料配比试验。

(13) 路面各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相应的试验路段,以确定路面各层的标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并决定最终的混合料配合比、施工含水量及其他施工细节。

(14) 应按照设计要求及时做好半刚性基层顶面碾压后的透层、下封层工序,作好粘层工序,保证结构的层间连续。

(15) 基层的配合比以干质量为准,故施工时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的变化而经常性的计算出施工配合比,包括混合料的用水量。结合料的剂量是按双边波动界限控制,应加强混合料均匀性控制,确保结合料的剂量不超出波动范围。

掺有水泥的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和修整各工序应安排紧凑。如果与相连部分摊铺的时间间隔超过30分钟,应做一接头缝。若摊铺中断时间已超过2~3小时,而又未按规定作接头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在摊铺新的混合料。水泥掺入后,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和修整全部操作应在3小时内完成。并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一次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不应间断后再补压。基层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检查和试验各项质量项目(除弯沉外),若质量不合格,则必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修整。基层施工完毕后必须保湿养生7天后,才能进行下一结构层的施工。养生期内除洒水设备外,不得通车,养生期过后,应立即铺筑下一层或盖砂养护。

(16) 集料除应满足级配要求外,主要考虑集料贮存时应尽可能减少材料的离析和含水量。

(17) 设备校验工作的重点在拌和设备与摊铺机,应对拌和设备对矿料级配、拌和温度和沥青用量的控制能力及控制精度,拌和时间和生产能力以及摊铺机对摊铺厚度、宽度、坡度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精度,行走速度和初步整平压实能力等进行校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8) 图纸中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

(19) 井盖四周人行道板砖铺装时将路面砖切割成与井盖同弧度。

(20) 施工中若发现未预计情况,请及时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联系,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共同协商解决。

二0一五年八月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 (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 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 四、项目介绍 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沿途小沟渠较多

可采用涵洞处理。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K m 1480 行高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K m 0560 为6m的通道横跨。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 (1)土壤: 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 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 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0.5~2.5m,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 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13.7°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9.1°C,年平均最高气温39.9°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884.0,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1358.0,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3.3,最大风速为16.8,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 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迎宾路改造工程,起于朝阳广场,终于欧阳海大道,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2641.154m,起点接朝阳广场桩号为K-0-363.917,终点接欧阳海大道桩号为K2+277.237,沿线与春陵大道相交成”T”路口,与金叶路、向阳路相交成“Y型路口”,定义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为60m、春陵大道至金路广场(金叶路)段为40m、金叶广场至欧阳海大道段(向阳路段)为26m。[注:K1+967.541(金叶广场)-K2+277.237(欧阳海大道)段路名为向阳路)。 受桂阳县政府委托,我司于近期对迎宾路改造工程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本次改造设计范围为:K-0-363.917(朝阳广场)至K2+277.2378欧阳海大道段。 2、地理位置与交通区位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东邻郴州市北湖区,西接嘉禾县、永州的新田县,北面与耒阳、常宁、祁阳、永兴县相接,南面毗邻临武县,境域总面积为2953.67平方公里,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 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县城距郴州市区31.7公里,县境内有过境省道3条,分别是S214(常宁-临武)、S322(郴-桂-嘉高等级公路)、S323(桂阳-新田),总长161.843公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气候条件 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 3.2、水文条件 桂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5毫米,径流总量约220420万立方米。县内河流较多,主要有舂陵江、湖屯水、白水、神堂水和宜水5条,其支流218条,除神堂水南流注入武水汇珠江外,其余水系全部汇入湘江。5条水系集雨面积(含客水)大于5000km2的一条,大于500 km2的一条,其它三条都在100 km2以内。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4-6月间,此期为丰水期。境内最大河流是舂陵江,发源于蓝山县,主流长11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1.81亿立方米,流域境内面积2244.33平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供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 "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 作者姓名:万少龙 专业班级:交工1003 班 学号:201023180084 指导教师:钟炳迪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任务和要求: (1) 1.2设计依据: (1) 1.3公路设计概况: (1)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 1.5路线起讫点 (1)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2 设计参数 (1) 1. 控制要素 (1)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2.2.1圆曲线最小半径 (2) 2.2.2圆曲线最大半径 (2) 2.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2) 2.2.4平曲线最小长度 (2) 2.2.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 2.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2.4道路平面设计 (4) 2.4.1平面选线的原则: (4) 2.4.2方案比较 (4) 2.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6道路横断面设计 (6)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7) 3.1计算说明及图纸部分(附表) (7) 参考文献 (7)

1设计概述 1.1任务和要求: 包括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编制逐桩坐标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1.2设计依据: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3000辆。 设计车速:4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宽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0米,非机动车道2.5米,路肩1.5米。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5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采用1:2500; 起点桩号K0+100,坐标起点高程:99米终点高程:111米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不受水位影响,全约长一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公路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 2 设计参数 2.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40km/小时。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1 老路现状调查 由于是对原有公路改造,对老路现状调查十分重要,老路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改造方案、工程投资。 1.1平、纵线形现状 本区域内老路一般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时一般无正规的平、纵线形设计,所以老路的平纵线形通常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部分调整。只有对老路的平纵线形有基本了解,才能决定线形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对老路平面需测试弯道数、偏角大小、弯道半径、交点间距等,对老路纵断面需测试坡度、坡长等指标。老路如果线型较好或者可以通过微调能达标的,在平纵面设计中均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如果老路线形极差,如弯道多、偏角大、半径小、交点间距极短,且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则考虑改线。 1.2路基、路面现状 路基、路面现状调查包括路基、路面宽度、结构形式及近几年大修改造情况等。只有对老路路基、路面情况充分了解,在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才能心中有数,设计方案才能经济合理。 1.3弯沉测试 为评价老路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应对老路面进行弯沉测试,对测试结果应根据弯沉值大小、路面结构情况分段整理计算,以便于下阶段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1.4桥涵现状 区域内河网密集,一般公路上桥涵较多,对老桥涵拓宽改造还是拆除

重建由老桥涵现状决定,所以应对老桥涵的跨径、净宽、荷载标准、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是否为碍航建筑物、桥头接线线形等做充分、详细的调查,对大、中桥荷载标准不能确认时,应做承载能力试验。 2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用 2.1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从全局出发综合确定。 2.2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一般根据公路等级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交通组成等综合确定,特别是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顺应地形地物,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灵活地选用。对位于城市出入口的一级公路,混合交通严重,车速不宜太快,可参照城市道路标准,采用80km/h的设计车速;对于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采用80km/h设计车速。 2.3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横断面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路基标准横断面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选择,同时又应综合考虑路段功能性质及交通组成,结合地形、地物、城镇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和环保,采用既能满足道路通行能力、与城镇规划相适应又经济合理、适应地形地物的横断面。 2.3.1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区域内改造为一级公路的均为区域间干线公路,不但交通量大,而且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 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 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 3.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 3.1.1.选线 3.1.2.坐标角度测量 3.1.3.中桩测量 3.1. 4.基平测量 3.1.5.中平测量 3.1.6.横断面测量 3.1.7.桥涵测量 3.2.内业 3.2.1道路平面设计图 3.2.2.逐桩坐标表 3.2.3.道路纵断面图 3.2. 4.道路横断面图 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2.6.路基设计表

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 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 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概述 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参数 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

[实用参考]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 (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 (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 四、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 5、抗震设计烈度7度 6、设计标准轴载:100KN 五、工程设计 5.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纵坡设计参数表 5.3横断面设计 5.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文成路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一板块结构,机动车到宽度为10.5米,不单设非机动车道,将10.5

改造道路设计说明书

xx路改扩建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依据及资料 (1)《xxxxxxx路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2) 拟建工程场地1:1000带状地形图及道路红线 (3)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字第622301201500051号) (4) 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3月) (5)xx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老城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6)xx市市政管理局关于《xx区八条街巷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委托书 2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GB5768.1.2.3-2009 (9)《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规程》CBJ-08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7)《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1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2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部分) (21)《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 3 设计概要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范围及规模 牌楼路改扩建项目设计起点位于牌楼村拟建规划路,设计终点xx处与现有二环西路(已建次干道、沥青凝土路面)成平面“T”型交叉,道路全长488.158米。道路现状宽度为28米,设计横断面为28米(28米=5米人行道+8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隔离带+8米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为居民生活区、商铺,是一条生活性交通要道。现状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铺筑完成后将改善本项目临近企业和百姓的通行条件,完善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形象,对内引进、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起到非常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 该路的建设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目前道路沿线主要是临时建筑弃土,道路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电、等配套能力强,坚持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方式有利于本区域整体发展,特别是通过本项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道路设计说明书

江西赣北42公里分段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 1 章绪论 (2) 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2) 1.2 自然情况 (2) 1.3 设计成果 (2) 第 2 章路线平面设计 (3) 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3) 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 (4) 2.3 平曲线计算方法 (4) 2.4 平面图绘制方法 (5) 第 3 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5) 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 (5) 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 (5)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 (5) 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 (5) 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 (7) 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7)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 (7) 4.3 超高与加宽设计 (8) 4.4 横断面绘制方法 (8) 4.5 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 第 5 章结束语 (9)

第 1 章绪论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道路及其构造物详细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使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公路有关技术标准及定额,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分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独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设计任务 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江西某二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路基设计表2、土石方计算表3、曲线要素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 2、道路纵断面图(包括超高方式图)(横:1/2000;竖:1/200;) 3、一般横断面图(1/200)4、标准横断面图5、标志标线设计图6、路面结构大样图7、圆管涵一般构造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构造图 设计内容 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设计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 (1)平面设计 1)进行平面设计 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绘制路线平面图 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小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 (2)纵断面设计 1)进行纵断面设计 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 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 比例尺1:200; (3)横断面设计 1)根据平、纵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 2)绘制标准横断面图(要求绘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三种形式)。路基高度不标出,但各部分名称、能固定的尺寸应注明。和一般横断面设计图(隔20m一个)3)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 所要设计的AB段道路位于江西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地处多田少山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不易排水。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0---1米为普通土 1---2米为硬土,2.2米以下为次坚石。 1.3 设计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