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利用一定措施如工程或者生物等对田地,水地以及相关河道,农林等进行的综合方面的整治措施,以提高当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和耕地面积的最高使用率,以改善当地的工作和生产环境。土地复垦也是采取一定措施,然后对那些由于一定因素如生产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或者自然灾害造成土地的破坏等进行整治,以恢复其土地的利用价值。而土地开发则是对未利用的土地资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工程活动,当然这是在对环境保护和对土地资源进行治理的前提下实施的。

国务院在2012年的3月份也正式批准并颁布实施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其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土地整治方面要进行的5项主要任务:1对土地整治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2要对农用地进行大力的支持其整治活动。3对农村的建设用地进行规范的整治。4对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严厉的整治工作。5要有序的展开土地的开垦工作。

我国学术界对于目前的土地整治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分析,并且也有着很多各自的观点,不过集中表现一下三个方面:1土地整治一般都分为了个主要内容:第一项就是由于土地权属单位间出现的互相插花或者对生产管理不力的因素而必须对其进行治理的手段和措施。第二项就是土地关系进行调整以及对土地利用进行组织。2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要对土地的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及相关治理以能够很好的利用土地资源。3土地整治就是主要针对那些不合理和较为混乱的土地利用现象进行治理以及相关权属关系进行的调整等,这样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前面是大陆学者的观点,而对于台湾的学者却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1土地的重划就是对于以前那些地区较为紊乱或者狭小的地方对其有关土地的利用进行废除,然后再依据需要对其土地进行相关的开发和开垦。不过要以较好条件与土地所有权的人进行相互交换为原则。2土地重划要分为两方面,及农地地重划和市地重划,前一项是指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发挥其潜在价值,对其进行的单位产量的提高等综合性的土地改良方面的措施和方法。不过其也有广义,侠义和最狭义三个方面的农地重划。后者则是根据当地城镇的发展规模和未来走势,对其中一些对城市发展不利或者较为杂乱的地形土地等进行范围划定,然后开始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和规划,建造公共设施等对人民生活有益的建筑。使其土地能够有较好的利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将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也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关于重划费用或者其他相关费用,则可以联系原来的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人与其联合付出,最后双方互利的对土地进行改良的措施。

虽然各种观点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特的特点,但是也有着共同的联系,都是对我国当前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讨论和治理的措施的提出,这也对土地整理的概念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展开。

2、国外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由于当前我国的城市土地整治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要很多要想土地整治的措施和策略进行学习和借鉴,研究起发展过程和结果。土地整治是在德国并于19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所以几乎短时间内就在其他诸如澳大利亚,法国,日嗯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实行起来了,土地整治措施瞬间传遍全球。

土地整治也有着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最早的德国和瑞士将其称为土地整改,然后又在法国俄国等地也开始对其定义为土地整改,但是在亚洲地区诸如日本韩国则将其称为土地整治,也有叫土地整备或者耕地整理。不过在匈牙利和前南斯拉夫等地则命名为土地调整。

国外的有关土地整治方面的内容和定义一般有以下4个国家的五种观点:其中有两种观点主要都是在德国提出的,1 城市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整治这两项内容。对土地进行整治就是为达到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改良的目的而改进农业和林业方面的生产条件来对土地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以对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提高。2所谓的农地整改就是对村庄的土地进行规划和划分,改变其地貌,并重新将较小的耕地进行规划和整治,将其农村环境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而对农村的整体水平起到推动作用。无论怎样都是主要为了村民们的利益和收入着想,为了提高其生活水平,尽量减小对于农业生产而所需的成本投入和劳动程序的减轻。

而土地整治在前苏联的定义则是,为了对土地法令的维护以及政府对题第利用的组织和保护的决议进行实施,然后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而在加拿大队土地整治的定义和理解就是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治理,不过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整已符合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还对生态平衡的调节和维护起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控制城市的过度扩张,并且要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以使得各地区都能够有较好的发展。

土地整治在韩国则被称为是土地调整措施,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措

施以实现带动相邻地段的相关地价的增值的目的。最主要是调整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利润获取方的分配方式的一系列措施。

三、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土地整治的进程及实例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得大国,人口、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等等都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扬州市位置特殊,在此,特别以扬州市为例,来说明我国的土地整治的进程。

扬州市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还是一座具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称,在中华整个历史上都有这特殊的意义。它位于整个江苏省的中心,它的南边是滚滚长江,北面是著名的淮安市和盐城,他的东面和泰州相邻,西边是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得天长市。历史上得京杭大运河横穿扬州市,全长80.5公里,从南至北联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最终汇入长江。全市有多个开发区,例如,邗江、广陵、维扬、经济开发区等,下辖89个乡镇街道,1183个村委会,全市大约总人口有459万人。扬州曾在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这一殊荣。紧接着在06年,由联合国亲自下发“人居奖”。

扬州市有着高品质的土地,而且更是有着大量的人居种植面积。扬州市总共有663406.6公顷的土地,其中的种植面积有3166400.6公顷,人居耕地面积能达到0.07公顷。曾在98年的时候,扬州市全市展开土地整理项目,共同组织并实施了省级以上土地整治项目43个,整治好的土地已达24300公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靠着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实验区,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化生产基地、高效实施农业区和高产农田。

2006年,联合为扬州市颁发了“人居奖”,而扬州更是发展这一优点,将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放在了土地邮箱的多重利用上,并对土地整理做出了布置,更重要的是强调城乡用地的统筹。扬州市在提供广阔农业的农业生产空间、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还需要在土地的节约方面多下功夫,还应该加强对文化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并且应该保护好当地的历史特征,在坚持这些方面的同时,还要照顾好生态发展,以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的这一目标。

扬州市曾在规划原则中提出过四项原则。第一原则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这一原则着重生明,要突出扬州市的生态基础建设用地和科学合理的土地方案,并且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从而达到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整个扬州市的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共同发展。第二项原则为科学论证,合

理安排。扬州市会通过土地局的深入调查,对本市的土地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通过国土、农业、环境、景观、村镇规划、农村问题等多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完善与补充,从而提出整治措施。第三项原则为找准典型先行先试。扬州市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村镇,以他们为重点进行试点工作,从而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便可以更好的实施措施和制度计划,为土地做贡献。第四项原则为为精心设计, 注重实效。各方面的专家积极咨询,与广大农民积极探讨,并研究出多种研究方法,专家们全面的调查与典型研究相结合,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紧接着,扬州市在规划内容中,以自身的特点从而确立了城区土地要以什么方向为主要路线,并着重解决土地不足这一严重问题。维持现有的优良生态格局,并坚持保护生态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扬州市为此提出4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方面为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科学家利用土地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自然环境发展要求,分析土地利用的问题,并且根据历年土地调查的数据结果明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二方面为开展重大专题研究。扬州市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现有资料,展开各种专题报告,例如扬州市的发展定位研究、城镇乡村的规划格局、扬州市各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扬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的农田规划格局研究、还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性和未来重大建设规划研究等等方面,扬州市都会分析出其原因,并且深度研究探讨。第三方面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研究。在对土地的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扬州市通过对土地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制订了一套针对其现状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且在扬州市各个乡镇的土地治理方面已经有了初步落实,确定了不同类型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与布局。最后一方面则是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扬州市按照各位专家提出的各项整治方案,做出各种安排,并制定出来了各项措施,推动各项方案的发展,制定出促进土地整治的综合治理方案,为土地的综合治理突出很好的、很有效的建议。

扬州市对于乡村土地整治问题,本着“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和“整村整镇推进”的思路,选择了典型村镇。这其中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为对村镇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扬州市设立了“典型村”,并对“典型村”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调查,对“典型村”的土地利用条件逐一进行分析,从中慢慢找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专家们还根据村镇的自然条件、历史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相关规划和标准等基础资料,为扬州市土地整体规划做出调查和有用评价。第二方面为对村镇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进行研

究。扬州市每一个地区都有这自己的不同特点,扬州市对其土地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各个地方提出了土地综合整治具体目标和任务,并且按照当地的基本条件设施,拟定了土地综合整治方案。为当地发展提供有效措施。第三方面为对村镇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行组织执行。扬州市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那就是“封闭运行、结果可控”选择良好的土地进行局部的尝试,然后再对整体规划提出实施措施,与此同时,加强对这些土地的检测,并及时的进行总结研究,形成了土地整治制度成果。

2、我国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

(1)、国土整治的过程程序混乱,缺乏相关的法律以及整治标准。我国国土整治缺乏法律和整治标准致使国土整治工作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许多工作人员有机可乘,导致我国现在的整治工作十分混乱。尤其是西北、西南诸如宁夏地区,就缺乏相关的法律对土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的在整治过程中,根据具体要求和目标和国家出台的宁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操作土地治理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停止不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的用途等,使用原则做出规定。还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的土地使用变得无效和混乱。

(2)、政府的监督作用没有做到位,未能实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在国土利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对土地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等问题,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被置之不理。还有,由于各个部门没有责权分配问题,导致我国在城管、土地、交通、林业、渔牧、等部门的设置,导致土地资源和环境管理的矛盾冲突频发!

(3)、我国因为土地污染严重,土地质量越来越差,由于我们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大意,再加上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药的使用过多,减少了大量的土地肥力程度,致使农业用地造成土地退化,从而降低了粮食产量,限制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中国有部分土地污染的法律规定,但大规模污染现象没有限制和约束的严格法律规定,造成严重污染我们的土地的现象频发,土地质量在逐渐下降。

(4)、规划微调影响项目的规格和进度。基层国土部门和施工单位在某些地区整治中遇到一些问题:工程的进度常常被规划微调所影响。例如,土地平整会对作物产生一系列影响,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没有项目规划对其进行补偿。再如,农田旁边灌溉节水点的间距相对固定可是农田的长宽却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农户接水点被灌溉的数目不定。这些情况出现,想要解决

就的经过一系列的流程,需要对规划设计调整,上级部门逐级提交规划修改申请,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很长。此外,规划起点较低、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例如,重型农业机械会对道路的寿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这与新农村建设产生矛盾点。而一些整治不到位的问题,会给群众留下不良印象,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之处,有悖于整治的最终目的。当前的整治项目工程规划要与时俱进,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提高,内涵要不断丰富,项目设计规格要不断提高。

(5)、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不一影响施工进程。有些干部出现了在项目实施不同的态度!施工开始前, 干劲十足,个个热血沸腾;而项目中却斤斤计较, 使得工作无法正常快速的进行;项目完成后,虽然工程让群众们得到了许多好处,但是基层干部却对维护缺乏责任心。当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基层干部不顾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受益的根本目的,毫不让步,甚至变本加厉,提出难以兑现的要求。此外还有的基层干部干预信访,推波助澜,使事态加剧。此外,基层干部整治热情不高,有些项目区私拿建筑材料,这些现象的发生暴露出许多问题来,而这些问题不能被积极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治。

(6)、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造成项目实施和管护的难度加大。在地方由于关于实施土地整治的项目及其它的管理和维护的质量优劣都没有被纳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当中去,并且政府的积极性不高涨,使得项目的管理维护的难度大大增大。在项目开始,当遇到问题时,乡镇干部还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积极调节,可是又因为有些乡镇干部对于很不容易争取到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不够重视。所以,在当遇到一些繁琐、相当麻烦、不好处理的问题时,他们的积极性就大幅度降低了。他们对这类工程没有支配权,不能通过项目实施带来指标。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已成为该县国土部门的事情,步履维艰实施这将是难以避免的。更为严重的是,这个问题是管理和保护项目后的直接延续,导致在后期有部分项目效益不能持久。例如,一些农民用稻草,肥料堆放在U形排水受阻而形成堵塞,无人问津遭受严重损害后,一些农民建道路,沟渠两侧的各类农作物,破坏水灌溉点堤岸和河床等。

四、国外土地整治的先进经验

我国的土地整治正处于正发展的阶段,其中有许多国家在土地方面对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土地整治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从而在土地方面进入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国土地面积并不多,总面积仅为37.78万平方公里,只有516万公顷的

耕地,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2010年,日本全国全国到1.25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公顷,由于其人多而地面积却非常少,缺少耕地资源,是一个人均土面积少的国家,其情况与我们的国家非常的相似,但日本却在土地资源缺乏下,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日本进入了国家的首列。

对日本土地改革的分析,日本土地整治总结出下列几点

1、以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是土地能够正常的运行。日本非常注重土地整治是与土地法律相同步的,日本在土地方面的法律颁布有200天之多,比如《农地法》、《农业振兴地域法》、《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水利资源开发促进法》、《森林开发公团法》、《土地改良法》等。在这些法律的实施与推动下,造成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推动了日本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使优质的土地资源的到了保护,而且使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根据需求的不同,日本的法律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比如《土地改良法》,为了扩大土地改良种类和完善实施程序就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而被修改了11次,这是日本修改最多的一部法律这可以看出日本对土地改革的重视程度。

2、注重土地权属和地块调整,促进农地规模经营与中国有相同的情况,日本特别注重农用地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其利用土地改革,利用土地权属调整和地块置换手段解决了他们的土地比较零碎和分布比较分散的缺点,还建立了专用农户,使农地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能够成功突破,而农业的生产能够很高效的完成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保证,完备的工作程序的土地整治,是许多的农民积极的参加,土地整治过程是土地相关利益主体权利重新分配的过程,在直接的农户在较容易产生利益冲突,而冲突的产生使土地整治无法正常的进行,所以日本在土地整治方面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且严格的执行,使公众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在进行土地整治前,由土地整治区域中各村的村民代表和指导人员组成的委员对方案进行规划、土地权属和地块调整方案等进行讨论和表决,经委员会2/3以上的成员同意后,土地整治工程才能够正常的实施。而进行土地改革前。要想个人进行土地改良,则其必须经过2/3以上参加人同意后才能够进行土地改良的资格。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日本的土地改革既是政府的行为,也是公民自觉遵守的标准。其建立在农民之上,从而确保里项目准备和实施能够有序的进行。

3、重视科技,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高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是土地整治效果实现的根本保证。日本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最看重工程质量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土地整治规划分3级进行:一是国家级规划,其主要划分出一个时期土地

整治的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都、道、府、县级规划,主要是确定区域、规模、投资、权属的登记与管理;三是町、村级规划,主要是提出项目、实施项目和运营管护。日本土地整治制度规定5年组织进行一次的评估,涉及每个町、村,调查评估结果要汇总上报,从而为制定出一个5年土地整治计划提供技术支撑。日本法律规定,进行过土地改革的农业地域,7年内不受理该地域的农地转用申请。

五、结合国内外探讨我国土地整治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数量质量两手抓,土地改革是应保持耕地总量保持平衡,不仅要注重耕地数量的增长,耕地质量也要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在耕地质量与耕地质量上要做到双重的提高,两手硬一一是要注重对抛荒地、零散地再次的开垦与整理,二是要对新增长的耕地对其质量要保证增强。

2、确权登记优配置。在土地整治前要对每一个需要整治的土地进行确认与登记。土地整治后按照依法、自愿以及稳定性原则,对土地进行,是分散的土地实现聚集化,规模经营合理化,是土地资源能够优先配置。其土地在每个村内部、村与村之间的土地、工矿用地等均可进行置换。与此同时,其对拥有者的土地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是土地拥有者具有使用权与处置权,从而增大使用者利益增长,并协调所有者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3、优质高效成规模,通过土地整治使“小田向大田”集中。是土地的规模经营适度化。对其整治出的土地发展大棚养殖,特种养殖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在优质高效的路线下,才能够有更高效的收益。土地整治者应开发与研究在整治土地上应生产与种植什么作物及如何进行生产以及经营等问题。尤其应关心土地整治尤其是农地整治开发的土地必须从事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才能够取得高效的收益。

4、集约利用挖潜力。根据土地资源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这就需要对存量土地进行挖掘与开垦的能力。则对城市而言,借助土地整治使高建成区内的土地利用率和产率得到提高将在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大、地产出率低的工厂搬迁到适合发展的地方,实行“优二兴”,将第二产业坐落于占地面积大的城市中心,并将第三产业运用于适合其发展盘活开发区的闲置土地,把其他的投资项目转入于开发区内,比如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而对旧城区进行整治与建设,把不合理的住房进行拆迁与改造,并增大道路两侧的宽度以此来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交通问题。对农村来说,应彻底贯彻“集中”的原则,即“农民住宅逐步向中兴村和小集镇集

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过程实施中。我们应严格按照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在规定的建设用地区内选址。并且新址面积应少于旧址面积,来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化,不的占有农田的土地,但必须占有土地的。则必须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调奁核实和批准,则可以与就址整治后的面积相置换,要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还会有所增加的新标准。实施这种方式置换的,其建设用地可以不占用年度建设占用耕地汁划指标旧。

5、保护生态美环境。我们应把生态、景观作为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来考虑。将人与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以及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协调他们的关系与考虑他们的处境。对于村镇、工业园区、农田等,根据专业的村镇规划方案,来进行美化环境,改变布局,是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提高。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加快城镇化的步伐,而对于城市土地的整治,首先应符合城市规划,应尽可能的保护我们的原生态,人文环境的同时,使绿地的面积能够增加。与我们的原有绿化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网络系统,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农用土地的整治,应增加土地肥力,保持水土,绿化环境,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与此同时,林、牧业的发展应于农业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丰收。

六、我国土地整治的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述,和明确的看出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土资源有效并合理的提高和有效利用程度,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进行土地整治来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且,我们要改变落后的土地利用观,改变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绿色经济得不到发展落后观念。我们的国家才能取得国家与个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工作在未来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进行土地质量的提高,且土地开发与经济相协调,利用我们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业,置换等方式挖掘存量土地、重视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相平衡的原则,并与公民为中心,公众为基础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土地整理工作,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把我们的国家创造为一个农业大国。

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内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7年-2010年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农地整理(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从检索结果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 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所获检索文献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地整理文献研究评述 农地整理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以合并地块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而后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农地整理活动和理论研究。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方法就农地整理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最近十年农地整理领域国外、国内研究进行总结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9年-2010年学术论文, 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等。检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4篇(2003-2009);博士学位论文11篇(1999-2009);硕士学位论文138篇(1999-2009);检索到外文期刊(SSCI来源刊)学术论文26篇(1997-2010)。从检索结果中提取相对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综述用到的文献作简要评述。 1 国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外的农用地整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较早。例如德国土地整理起源最早,在1250年巴伐利亚州进行以地块合并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德国农地整理的目标随社会经济发展,从单纯零碎地块归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向追求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变。俄国的农地整理起于18世纪,并设计专门学校研究农地整理的技术和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农地整理工程技术体系。澳大利亚的土地整理发端于矿山复垦,侧重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西欧国家的农地整理重视对农地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本文将国外关于农地整理的文献按研究内容来划分,比如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农地整理的目标和方法论、农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综述。 1.1 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 农地整理是改进土地耕作效益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工具(Petr Sklenicka,2006)。【1】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碎化,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 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 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i P ---i 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K---i 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一、单选题 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C )。 选择一项: A.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B.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C.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D. 属于战略性规划 题目2 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D )。 选择一项: 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 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 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3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是(A)。 选择一项: A.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 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 D. 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E.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 题目4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容的重点是(B)。 选择一项: A. 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B. 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 C. 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方针 D. 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题目5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D )。 选择一项: A. 经济分析 B. 环境分析 C. 社会分析

D. 土地评价 题目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 D )。 选择一项: A. 法律措施 B. 行政措施 C. 经济与技术措施 D. 以上三项都是 题目7 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 B )。 选择一项: A. 少 B. 多 C. 差不多 题目8 对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是不含传染病菌和有毒物质或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至于致病,再就是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不损害身体健康,最好是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 A )。 选择一项: A. 矿质元素 B. 维生素 C. 氧 D. 微量元素 题目9 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 A )来控制。 选择一项: A. 温度 B. 肥力 C. 风力 D. 湿度 二、判断题 题目10 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可塑性很大,生态平衡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扰动很容易造成土地退化。错 题目11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2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进程,并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及城乡统筹管理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对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及展望,旨在切实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进程;展望 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的工作重点就是协助各类工程对土地资源中土壤、水文、道路及林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治理,从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因此为切实发挥出土地整治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认清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管理机制,提升土地整治的效率及质量。 1、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分析 1.1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增长,对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部分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实践与推广。而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将宅基地与承包土地分开,并将搬迁及土地流转等置换为城镇房产的两分两换模式[1];第二,结合农村发展实情的都市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第三,拆旧建新土地整治模式;第四,滚动发展归村并点、村庄内部改造及城中村等综合土地整治模式;第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小块并大块模式等。 1.2土地整治规划的研究进展 土地整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及复杂性的长期工作,其对于土地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调整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对土地整治的实际工作进行实时的引导及调整。就目前来看,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所积累的经验无法解决土地整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将严格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升土地整治执行力度作为当前重要发展战略,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监督,促使土地整治规划朝向系统化与政策化发展。 1.3土地整治评价的研究进展 现阶段土地整治评价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物元分析理论,构建起关于土地整治下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第二,在农户中采用调查及分析年鉴数据的方法,对土地整治模式实行以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及评价[2];第三,采用多层模糊分析法,以更好的构建起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系统;第四,采用理论分析及专业咨询分析的方法,制定出明确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第五,应用各序结构分析法,建立起模糊环境中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 1.4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从根本上发挥出土地整治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构建起一系列集工程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土地整治技术方面的[3]。同时为积极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在土地整治技术研究过程中,还设计出了农地整理灌排沟渠生态化建设及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并从中央、省级及县级入手,构建起了土地整治三级监管信息管理机制,通过结合现阶段较为成熟

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全市2015年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指示,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紧扣永昌县实际,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将土地整理和村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工程相结合,按照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整理,是永昌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要求。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缓解人地紧张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水源镇北地村,东临朱王堡头沟村,南靠永宁村,西至永宁村,北连东沟村,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项目区耕地零散,交

通不便,水利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只有将土地加以开发整理,配套基础设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该项目本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综合配套,从而达到增加耕地总量、提高耕地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项目区概况 1、位置与范围 永昌县位于东经101”04’35”-102“43’27”,北纬37。47。ZI。-38。39,58。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接民勤县,西邻山丹县,北接金川区,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东南与武威市为邻,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接壤。东西长144.1km,南北宽97.1km。总面积5876.7km2.约8815029.9亩。 项目区位于位于东经102”39’35”-102”40’23”,北纬38O 19I 04。-38。181 05”,位于水源镇北地村,东临头沟村,南靠永宁村,西至永宁村,北连东沟村。水源镇距武威市32公里,距金昌市46公里,属于武威和金昌两大经济板块交汇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金武公路、永民公路横穿全境,镇域面积470.84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农业大学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省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容、研究方案、进度安 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研究现状:

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 2.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持续利用概念的出现和国际上研究的蓬勃展开,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综观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研究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农业土地持续利用;城市及其边缘区土地持续利用;土地持续利用驱动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综合研究模型。结合丰宁县土地利用的数据,丰宁县一级土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三级地类3个。土地总面积8738.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0824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8%;非农用地2282811.7亩,占总面积的17.42%。 三、研究容 1.引言 1.1丰宁县总体概况 1.2丰宁县土地资源要素概况 1.21地质要素 1.22地貌要素 1.23土壤要素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在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农村居民点废弃导致的大量废弃土地、生态景观风貌受损、土地污染等。土地工程是通过工程手段,把未利用地变为可利用地或把已利用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当前土地整治施工中更多地关注新增耕地数量,而作为配套工程之一的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相对被忽视。本文对于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标签: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农田生态 一、生态景观建设土地整治的生态景观 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沟渠以及道路等要素构成的农田景观,从生态景观学来看,实质上是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的有机构成。耕地等斑块是物种的聚居地,其大小、形状等特征对区域景观构成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沟渠道路等廊道对于构建生物迁徙通道或者形成迁徙屏障起到很大作用。在实施工程过程中会对项目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景观。例如轻视生态系统循环作用,致使本来担任生态景观功能的各种廊道被过度硬化,阻碍了生物的迁徙途径等。 田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如下。 农田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田块,其承载了作物种植、生物居住等诸多功能。田块布置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农产品产量,农用机械的有效使用,排水灌溉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动物昆虫的栖息与迁移,土壤中微生物的演替,土壤肥力保持等。因此,土地整治中,田块的生态景观建设至关重要,包括田块形状、方向等要素。田块的长边方向通常是播种和耕种管理的主要方向,也是末级灌排渠道、田间道路以及防护林带的方向。田块方向选择关系到作物的日照、灌排条件、机械作业方便与否等。根据土地整治经验,田块方向确定的几个要求: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田块方向应保证作物从早到晚一天当中能吸收尽可能多的光热。方便田间机械作业,特别注意坡度对机械作业的影响。对水土保持和排水有利,如尽量让田块方向沿着等高线配置,保护地表水流和土肥。对防风有利。风害地区防风是重点,应该在田块长边方向沿线配置主林带,沿田块短边方向配置副林带,构建护田林带。 二、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应对策略 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进程,实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以景观生态化的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土地整治正当其时,除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前述研究提出的生态景观化建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唐家湾镇会同村实验基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员:周皓1104010082 徐朝晖1104010047 叶子健1104010068 陈淑华1115010016

目录 1项目简介 (4) 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4) 2.1项目背景与意义 (4) 2.2项目的必要性 (7)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 四.项目区条件分析 (9) 4.1自然条件 (9) 4.1.1地形地貌 (9) 4.1.2气候 (9) 4.1.3自然资源 (9) 4.1.4自然灾害 (10) 4.2区位条件 (10) 4.3基础设施条件 (10) 4.3.1农田水利设施 (10) 4.3.2交通设施 (10) 4.3.3生态设施 (11) 4.4社会经济状况 (11) 4.5现状概况 (11) 4.5.1用地现状 (11) 4.5.2限制性因素 (11) 4.5.3 水资源平衡分析 (12) 五.项目规划 (15) 5.1规划原则与目标 (15) 5.1.1整治规划原则 (15) 5.2整治规划定位 (15) 5.3建设目标 (15) 5.2 土地平整方案 (16) 5.2.1土地平整工程方案 (16) 5.2.2农田水利工程方案 (17) 5.2.3田间道路工程方案 (18) 5.2.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 5.2.5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18) 5.2.6土地权属调整 (18) 5.3土地平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田块内部平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坡改梯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农田水利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输配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田间道路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6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 (18) 6.1项目投资分析 (18)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11110497.html,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赵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摘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整治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大纲;监测跟踪 中图分类号:D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整治作为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利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活动进行安排与协调。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国策的需要。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对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环境状况。 1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较规范的决策过程,可以从规范决策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在决策过程中贯穿规划的相关评价活动,这样才能协调规划环评的程序。规范性决策学要求按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来制定决策,决策的制定过程分为确定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和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3个阶段。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拟定备选方案是决策的基础,方案的选择则是决策的关键[1]。根据上述理论,可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4 个阶段:制定评价大纲、 评价实施、评价总结和监测跟踪。 1.1 制定评价大纲 1.1.1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包括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层次性、目标、作用对象、涉及领域、实施区域与时段等进行初步研究。 1.1.2 规划区域内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现场调查 收集规划区内以及可能影响到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需要时进行现场调查。1.1.3相关规划的类比与分析包括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了解该规划编制的目标、背景等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前期专题研究概要

1.实施评价研究工作方案 一、实施评价目的 全面检查《规划》的编制情况、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客观分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是否有必要修编和修改及其理由,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 二、实施评价的主要工作程序 1、明确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思路; 2、收集上轮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资料; 3、实地查看用地布局情况,了解规划的社会影响; 4、分析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 5、总结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经验教训,明确规划修编理由并提出具体建议; 6、进行成果整理,撰写实施评价报告。 三、研究内容 1、分析当地人口、产业与区域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明确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包括规划目标及主要用地指标、结构调整、用地布局调整的实现程度,规划管理(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规划重点项目)情况; 3、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 4、规划实施的效益,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等; 5、规划的社会影响,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的意愿等; 6、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7、说明规划修编的理由,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是否协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规划修编的理由; 8、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四、实施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有较强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准确、深入的评价。 2、系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首先是考虑确定反映规划实施效果的各个方面,尽量考虑全面,然后对各个方面,用不同的具体指标来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指标和各个方面的结果,确定实施评价结果。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尽量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不能量化的则进行定性分析。 4、客观真实性原则。实施评价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对规划的评价要能够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尽量避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实施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真实、现势、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 5、历史性原则。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一种安排,总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实施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因此整个工作中,应该

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土地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不同的称谓,如土地整理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同的称谓所指代的意义不同,或者说具体的工程内容有所联系和差别,但是在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土地工程”。1886年,巴伐利亚(现属德国)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签署的第一部土地整理法律中提出了“土地整理”概念,这是土地工程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 一、国外土地工程研究进展 (一)德国 德国的土地工程历史悠久,始13世纪。最初只是局部的,如对河流进行改造等,到16世纪,开始进行如合并农地、改造河流、迁移农庄等工作。1886年制定第一部土地整理法,为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行了合并分散的田块及调整田间道路。从整体看,20世纪前德国的土地整理的目的主要是小块并大块,以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1918年德国颁布了农地整理法,以保证农业生产用地和提供建筑用地。从20世纪30年代起,高速公路及公共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准备土地及规则地块。1937年德国统一制定了土地整理法。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7月14日颁布了联邦第一部《土地整理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地整理的目标逐渐提高,内容不断增加。1972 年明确提出土地整理的内容,增加了村镇改造、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地整理研究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乡镇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来实施其发展计划。进人20世纪90年代,土地整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乡村生产条件,如通过田块调整、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在克服和减轻土地利用中的结构性障碍,降低农林经济的生产费用和劳动消耗的同时,协调农业利益与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持的要求,改善乡村的生存条件和景观环境。在技术研究方面,德国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理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并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通过土地整理,改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保护环境、保护景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其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胡振琪,2007)。 (二)俄罗斯 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措施可追溯到15世纪,莫斯科王国时代(15世纪到17世纪)按照职位分配土地;1765年开始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与划界;1789年,为了适应当时土地整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土地整理大学,即现在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土地管理大学,培养了大批的土地整理人才;19世纪上叶,俄罗斯实行了土地特别丈量,促进市场上土地“周转”的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集约化;在1861年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的土地整理,主要目的是由国家掠夺农民的土地,渔利于地主;1905年革命以后,实行了斯托雷平土地整理。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920年,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没收来的地主、官僚和寺院的土地转交劳动农民使用;1921?1927年,在175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培训讲义[详细]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培训讲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

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研究的目和意义 (2) 1.2研究的内容 (2) 1.3研究的依据 (2)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2 xxx概况 (5) 2.1地理位置 (5) 2.2自然条件 (5) 2.3经济社会概况 (5)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3.1土地利用现状 (5) 3.2土地利用的特点 (5)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7) 4.1农用地现状分析 (7) 4.2农用地待整治区的确定 (10) 4.3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11) 4.4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 (12)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析与评价 (16) 5.1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16) 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16) 5.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20) 6 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与评价 (22) 6.1待复垦土地现状分析 (22) 6.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22) 6.3待复垦土地潜力分析 (23) 6.4待复垦土地潜力评价 (23)

7 土地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25) 7.1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25) 7.2待开发区域的确定 (25) 7.3待开发土地适宜性评价 (27) 7.4待开发土地潜力分析 (28) 7.5土地开发潜力评价 (28) 8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 (32) 8.1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分析 (32) 8.2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 (32) 8.3土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33)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资料讲解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 性及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作者:李亮指导老师:王保平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 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必要性作用意义 Land use planning,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Abstract: Land resourc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material carrier, is "all production and the fountainhead of all existence". However, as a kind of natural resources, land is not renew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fixed, a limited number, irreplaceable, use of permanent natural attribute.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era,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because of its development needs to consume the land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but due to human after centuries of exploitation, now available for human dominated land resource less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是目前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土地整治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和提高整治效率的前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基于2010-2016年间土地整治相关的文章,参照土地整治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对比土地整治的适宜性评价的不同形式和,对评价方法中应用的模型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揭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土地整治;适宜性;展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大型、特大型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加剧了人地矛盾的演变。土地整治是目前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主要手段。随着土地整治活动的大规模推进,以耕地整理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农用地质量尤其是耕地质量必将成为未来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此,针对耕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基于2010-2016年土地整治适宜性方向的文章,通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集中论述基于不同类型用地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同方面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主要以年代顺序和观点比较相结合的综述方式,对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予以分析预测,研究结果以期揭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各地政府及相关技术单位做土地整治适宜性分析提供参考。 1、国外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21世纪以来,土地适宜性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GIS技术在适宜性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其中地质适宜性评价、农地适宜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景观评价等国外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GIS的基础之上,随之采用多指标决策方法、人工智能方法、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方法等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多指标决策法其优点是大大降低了人为工作量,可以有效的整合数据;其缺点是,决策者对指标选择的喜好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适宜性评价的全面性。 德国最早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致力于改进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整治时期、致力于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时期、多目标土地整治实施阶段,Dokic Vladan等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土地整理对西班牙加利西亚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土地整理对农地农用起到很好的效果。Homero等提出在土地整治实施前开展景观生态效应的预测性评价有利于土地整理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整理方法的改进。Demetrio Munoz Gielen等人也认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