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电流和漏电流

接触电流和漏电流

接触电流和漏电流

接触电流和漏电流

应该是在STAND BY 或正常工作条件下都要做,取最坏情况.一般情况, 正常工作条件时是最坏情况.

接触电流和漏电流是类似的概念, 接触电流在AV,ITE类用, 漏电流在家电类用,测试部位有一点点区别.

在60950标准中,你所指的漏电流应该称为:保护导体电流.

它是指带安全保护地的产品在接地不良的情况下,带电部位(一般指初级的危险电压)通过人体阻抗到大地的泄漏电流.

而接触电流是指,产品正常工作条件下,那些可以触及的不接地的带电部分通过人体阻抗到大地的电流.

在测量接触电流时,所测产品不能够与其它电子产品相连接,比如电子负载.

两者关键的区别:一个是测试部位不同,另一个是产品接地端(如接地的外壳)要不要接安全保护地.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教案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极管电流的分配,知道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万用表测量电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对学生“做中学做中教”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归纳总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听音乐——功率放大器——核心原件“三极管”——引出三极管作用“电流放大作用” 二、引用FLASH动画模拟演示,得出IE=IB+IC,和IB的变化引起IC的电话的过程。 三、教学和实验过程 让学生通过测量已经做好的,PCB板上的电路中的电流。 测试过程分两次每次都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根据学生对万用表的使用情况,讲解万用表的使用,以及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测试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测试情况,提出不足改正错误肯定成绩、提高时间动手能力。 3.实验数据分析 (1)实验数据汇总:首先对比学生的实验数据,确定正确的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为什么 (2)对实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具体在学生测试电路中考虑到仪表精度问题分两种形式测量电流: 1、用万用表电流档测量三极管电流 电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I B(mA) 0 0.02 0.03 0.04 I C(mA) I E(mA) 得出结果:(1)I E=I B+I C (2)又因为基极电流I B很小,所以集电极电流I C与发射极电流IE 近似相等。即I C≈I E。 2、用万用表电压挡测试电压转换成电流测量I B和IC,然后在对数据进行计 算得出,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和交流放大倍数。

漏电流测试方法

测量接地漏电流 漏电比对人墙MD(地),容易理解和考虑漏电流接地端子的电流。 上的MD(红色和黑色),您认为图左侧的代码表示你的手或脚 测量正常状态 ?连接? 连接到墙上的插座适配器· 2P 3P 3P插头连接到被测设备ME。 插入之间的地面和地面终端适配器导致3P · 2P墙的MD,测量电流从插入被测ME设备的3P接地引脚泄漏。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的插头转接器转换成半旋转3P · 2P。

?测量? 打开电源测试ME设备,对MD(最好的测量范围从最高量程)输出电压测量。 其结果是除以1kΩ的当前记录测量(因为它可能被转换成测量μAMV)。 再次切换极性,测量功率,并具有重要价值的测量。 ?决定? 另一种形式,无论附加,0.5毫安大致正常 单一故障条件(一电源线开路)测量 ?连接? 删除连接2P 3P ·正常情况下,适配器,该适配器只有一个刀片极2P 3P连接· 2P剥离(漏电电流∵ 单一故障条件下,只有电力导线断开one 。) 壁挂2P插头插座条。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插座旋转2P半条。 交换式电源供应断开的导线连接到其他2P刀片更换地带极适配器3P · 2P。

?测量? 打开电源测试ME设备,对MD(最好的测量范围从最高量程)输出电压测量。 其结果是除以1kΩ的当前记录测量(因为它可能被转换成测量μAMV)。 极性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测量4供应断开的导线,最大测量值。 ?决定? 另一种形式连接,正常值小于1mA无关。 外部泄漏电流测量 测量正常状态 ?连接? 连接到墙上的插座适配器· 2P 3P 3P插头连接到被测设备ME。3P · 2P适配器地线连接到地面的墙。 ME的设备金属部件测试(如果外部覆盖着绝缘设备,如铝箔贴为20cm × 10CM部分)之间插入墙壁和地面终端的医师,设备的测试ME外观测量泄漏电流。 开关电源极性连接到墙上的插头转接器转换成半旋转3P · 2P。

漏电流安规测试学习心得

泄露电流安规测试 泄露电流测试目的 IEC60990《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中提到接触电流是“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或设备的可接触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如图1所示,接触电流也称之为泄漏电流,注意不要与耐压测试中的漏电流混为一谈。 个人理解:耐压测试中漏电流是3.5kV输入电压下板卡的漏电流总和,主要是衡量板卡绝缘能力;接触电流是市电输入电压下由整机设备与人体到大地形成回路,流经人体的电流值,主要是衡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 图1 泄露电流示意图 泄露电流分类 1) 对地漏电流 对于I类设备的电子产品可触及的金属部件或是外壳应具备良好的接地线路,以作为基本绝缘意外的一种防电击保护措施。但是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使用者随意将I类设备当成II 类设备使用,或是说其I类设备电源输入端直接将地端拔除,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便如此,作为生产商有义务去避免这种情况对使用者造成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要测试接触漏电流的目的。 对地漏电流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由电网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I类设备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即经由电源线上的接地线流回大地。在接地线良好的情况下,该电流不会对人造成点击伤害。对地漏电流与接触漏电流无关,其量值和测量方法也不同,对地漏电流的测量通常是在设备接地系统有缺陷的情况下,从设备泄露到地的电流。因此I类设备应保证接地连续性良好,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0.1Ω,为故障电流提供低阻返回路径,从而保证可触及件不带电,人碰触才是安全。对地漏电流主要应用在I类设备测试,目前电视主板没有要求。 2) 接触漏电流 接触漏电流是指在正常或单一故障条件下,当人体接触到不同配电系统的I类或II类设备时,可能流过人体的电流。接触漏电流产生的路径有两种:a、电网电源——绝缘隔离系统——人体——大地,该电流的大小由绝缘隔离系统决定。b、设备的某一部分流经人体

详解经典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详解经典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分成NPN和PNP 两种。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图1: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 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下面说说三极管的饱和情况。像上面那样的图,因为受到电阻Rc的限制(Rc是固定值,那么最大电流为U/Rc,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当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一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Ib*β〉Ic。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如果我们在上面这个图中,将电阻Rc换成一个灯泡,那么当基极电流为0时,集电极电流为0,灯泡灭。如果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除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三极管就饱和,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就亮了。由于控制电流只需要比灯泡电流的β分之一大一点就行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个小电流来控制一个大电流的通断。如果基极电流从0慢慢增加,那么灯泡的亮度也会随着增加(在三极管未饱和之前)。

漏电流测试操作规范

XASM/JS 1105 漏电流测试操作规范 编写:练伟平 审核:杨锡联 批准:王明莉 西安外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011.11

1.适用范围 漏电流是国家标准GB9706.1中规定的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之一。本文规定了对低温等离子体多功能手术系统漏电流测试的方法、要求、测试步骤及对所用仪器。 2.使用仪器 CS5505F医用设备漏电测试仪。 本仪器可满足国家标准GB9706.1中漏电流的测试要求。 3.测试仪技术指标 漏电流测试范围及精度:0 ~10mA(±2%+2个字) 带载能力:500VA 采用网络符合GB9706.1中的频率特性 4.测试依据: GB9706.1通用要求中的19条。 正常状态下的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 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 5.要求 表1漏电流允许值 6.测试方法及步骤 测试前必须确定本测试仪器是在检定的有效期内,并对其进行运行检查,确保测量的有效性。 6.1接线: a)测试仪器接保护地线. b)将被测设备的电源输入插头插入仪器的输出插座。 c)将仪器MDA线与被测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 d)将仪器MDB线与被测设备的外壳连接。

e)打开电源,电流设置到1mA ,时间设置为10sec。 f)L、N转换设置到自动。 6.2对地漏电流测试:MDB按钮置于OFF,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 此时显示的读数为对地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 束。按下G键,重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对地漏电 流。 6.3外壳漏电流测试:MDB按钮置于ON ,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 此时显示的读数为外壳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 束。按下G键,重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外壳漏电 流。 6.4患者漏电流:将仪器MDB线与被测刀头的金属外壳连接,MDB按钮置于 ON ,按下START键,输出电压调至242V,此时显示的读 数为患者漏电流值。直至设定的时间结束。按下G键,重 复测量为单一故障状态下的患者漏电流。 6.4判定 机器漏电流允许值见表1. 当测量值超过设置值时, 仪器会自动报警。按下【复位】键可解除报警。 7. 注意事项:本仪器的电源输入插座应带有保护接地线。 本仪器的电源输入插座应保持相线和中线(L、N)的正确接法。 使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 一、三极管的三种连接方式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有三种:①共基极接法;②共发射极接法,③共集电极接法。如图Z0115所示。共什么极是指电路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以这个极作为公共端。必须注意,无论那种接法,为了使三极管具有正常的电流放大作用,都必须外加大小和极性适当的电压。即必须给发射结加正向偏置电压,发射区才能起到向基区注入载流子的作用;必须给集电结加反向偏置电压(一般几~几十伏),在集电结才能形成较强的电场,才能把发射区注入基区,并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载流子拉入集电区,使集电区起到收集载流子的作用。 二、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 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条件下,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可分为3个过程,下面以NPN型三极管为例来讨论(共射极接法)。 1.发射区向基区注入载流子的过程 由于发射结外加正向电压,发射区的电子载流子源源不断地注入基区,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也要注入发射区。如图Z0116所示,二者共同形成发射极电流IE。但是,由于基区掺杂浓度比发射区小2~3个数量级,注入发射区的空穴流与注入基区的电子流相比,可略去。

2. 载流子在基区中扩散与复合的过程 由发射区注入基区的电子载流子,其浓度从发射结边缘到集电结边缘是逐渐递减的,即形成了一定的浓度梯度,因而,电子便不断地向集电结方向扩散。由于基区宽度制作得很小,且掺杂浓度也很低,从而大大地减小了复合的机会,使注入基区的95%以上的电子载流子都能到达集电结。故基区中是以扩散电流为主的,且扩散与复合的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载流子的过程 集电结外加较大的反向电压,使结内电场很强,基区中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电子,受强电场的作用,迅速漂移越过集电结而进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nc。另一方面,集电结两边的少数载流子,也要经过集电结漂移,在c,b之间形成所谓反向饱和电流I CBO,不过,I CBO一般很小,因而集电极电流 I N C +I CBO≈ I N C GS0105 同时基极电流 I B =I PB+I E-I CBO≈I PB- I CBO GS0106 反向饱和电流I CBO与发射区无关,对放大作用无贡献,但它是温度的函数,是管子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制造时,总是尽量设法减小它。 三、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与放大作用 1.电流分配关系 由图Z0116可知,三极管三个电极上的电流组成如下: 发射极电流I E I E=I NE+I PE≈I NE GS0107 基极电流I B I B= I PB + I PE - I CBO≈I PB - I CBO 集电极电流I C I C=I N C +I CBO≈ I N C 同时由图Z0116也可看出 I NE=I N C+I PB GS0108 由以上诸式可得到 I E=I C+I B GS0109 它表明,发射极电流I E按一定比例分配为集电极电流I c和基极电流I B 两个部分,因而 晶体三极管实质上是一个电流分配器件。对于不同的晶体管,尽管I C与I B的比例是不同的, 但上式总是成立的,所以它是三极管各极电流之间的基本关系式。 由图Z0116也可以看出,I N C代表由发射区注入基区进而扩散到集电区的电子流,I PB代表 从发射区注入基区被复合后形成的电流。对于一个特定的三极管,这二者的比例关系是确定 的,通常将这个比值称为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用表示, 即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能检出缺陷的 (1)试验电压高,并且可随意调节,容易使绝缘本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因为绝缘中的某些缺陷或弱点,只有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才能暴露出来。 (2)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灵敏度高,测量重复性也较好。 (3)根据泄漏电流测量值可以换算出绝缘电阻值,而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4)可以用i=f(u)或i=f(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吸收比来判断绝缘缺陷。泄漏电流与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电流随加压时间下降得比较慢,最终达到的稳态值也较大,即绝缘电阻较小。 1. 测量原理 对于良好的绝缘,其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为一直线。但实际上的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仅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是近似直线,如图1-2中的OA段。若超过此范围后,离子活动加剧,此时电流的增加要比电压增加快得多,如AB段,到B点后,如果电压继续再增加,则电流将急剧增长,产生更多的损耗,以致绝缘被破坏,发生击穿。在预防性试验中,测量泄漏电流时所加的电压大都在A点以下。 将直流电压加到绝缘上时,其泄漏电流是不衰减的,在加压到一定时间后,微安表的读数就

等于泄漏电流值。绝缘良好时,泄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几乎呈一直线,且上升较小;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则上升较大;当绝缘有贯通性缺陷时,泄漏电流将猛增,和电压的关系就不是直线了。通过泄漏电流和电压之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就可以对绝缘状态进行分析判断。2.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高压连接导线 由于接往被测设备的高压导线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当其表面场强高于约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发生电离,对地有一定的泄漏电流,这一部分电流会流过微安表,因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一般都把微安表固定在试验变压器的上端,这时就必须用屏蔽线作为引线,用金属外壳把微安表屏蔽起来。电晕虽然还照样发生,但只在屏蔽线的外层上产生电晕电流,而这一电流就不会流过微安表,防止了高压导线电晕放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电晕的原理,采取用粗而短的导线,并且增加导线对地距离,避免导线有毛刺等措施,可减小电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表面泄漏电流 (a)未屏蔽(b)屏蔽 反映绝缘内部情况的是体积泄露电流。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表面泄露电流往往大于体积泄漏电流,这给分析、判断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带来了困难,因而必须消除表面泄漏电流对真实测量结果的影响。 消除的办法是使被试设备表面干燥、清洁、且高压端导线与接地端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另一

接触电流测量中使用的模拟人体网络的校准

学术论文 Academic Papers 接触电流测量中使用的模拟人体网络的校准倪 华 金雷鸣/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该文通过介绍接触电流,引出相关标准中对应的测试接触电流所需的三种模拟 人体阻抗网络,对其计量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校准方法,并对测得的数据进 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校准方法以及所必需配置的仪器。 关键词 接触电流;模拟人体阻抗网络 ;校准 ;高频电流 0 引言 接触电流是漏电流的一种,漏电流是指设备在外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相互绝缘的金属部件之间或带电部件与接地部件之间,通过其周围的介质或绝缘表面所形成的电流。泄漏电流可分为两种:1型电流,在正常条件或单一故障条件下,当人体接触连接到不同电源系统的接地或不接地的Ⅰ类或Ⅱ类设备时流过人体的电流;2型电流,在正常条件下流过Ⅰ类设备的保护导体的电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1型电流)称为接触电流。因此对接触电流的定义是: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的或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 接触电流对人体的效应主要有四种:感知、反应、摆脱和电灼伤。感知阈值是能引起人体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值;反应阈值是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摆脱阈值是手握电极的人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电灼伤是电流流过或穿过人体表皮而引起的皮肤或器官的灼伤的电流值。 四种人体效应中,感知、反应和摆脱与接触电流的峰值有关,并且随频率变化而不同;电灼伤与接触电流的有效值有关,而与频率无关。所以对于电击而言是测量电流的峰值,对电灼伤则是测量电流的有效值。1 相关标准中的模拟人体阻抗网络 接触电流简单地说是流过人体的电流,为能测量电子、电气产品所产生的接触电流,就需要使用模拟人体阻抗网络来模拟测量流过人体的电流。人体总阻抗由阻性分量和容性分量组成,经研究分析采用1750Ω±250Ω的电阻值模拟人体电阻,用0.105μF~0.160μF的电容量模拟人体电容,总的原则是模拟时间常数为225μs±15μs 为前提,这样使测得的电流既模拟了人体阻抗又具有可比性。 根据GB/T12113-2003/IEC 60990:1999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试方法》,规定了在各种情况下的三种模拟人体阻抗网络。 图1为模拟人体阻抗网络,在电灼伤测量中使用,图2为测量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时使用的 图1 电灼伤测量使用的模拟人体阻抗网络 R S:1 500 Ω;R B:500 Ω;C S:0.22 μ F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24/TB2010/4 总第218期

7630 接触电流测试仪

7630 接触电流测试仪 操作规程 一、试验前注意事项 (1)、本仪器的输出范围(0-277V、0-40A)。 (2)、检查供电电源是否符合(本仪器使用115VAC/230VAC、50/60Hz 、2A单相电源,在开启仪器的电源开关前,请确认背板上的电压选择开关,是否放置在正确的位 置上)。 (3)、本仪器是否良好与大地接通(本仪器使用三芯电源线,当电源线插到带有地线的插座时,即完成机体接地)。 (4)、操作人员不可穿着金属装饰物的服装或佩戴金属饰物、操作前必须带好绝缘手套穿着绝缘鞋。 二、参数设置说明 (1)、根据需要,在背板上选择合适的仪器供电电压后,插好仪器供电电源,打开正面操作面板左下角的电源开关,进入开机画面后,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画面(系统可能设置为Perform Tests或Main Menu 画面),以下步骤按初始设置为“Main Menu”界面进行说明。 (2)、“Main Menu”界面中的“Setup system”选项为系统参数设定界面,进入该界面,根据测试要求和习惯对系统参数进行测试。 (3)、在“Main Menu”界面中选择“Setup Tests”选项进入测试项目设定界面,在该界面内选择“Touch Current”进入接触电流测试设定模式。 (4)、在“Touch Current”该设定模式内,对各测试参数进行设定,使用操作面板上的“∧”“∨”键选择参数项目。每按一次进入下一个参数项目,设定好后按“Enter”进行确认。该模式下设定项目依次为: “Leakage-HI/Leakage-LO”泄漏电流上限/下限值,作为每一个测试内允许的待测物泄漏电流的限值,超过该范围,测试失败。 “Voltage-HI/Voltage-LO”电压上限/下限值, 作为每一个测试内允许的待测物工作最大、最小电压值,超过该设定范围,测试失败。 “Delay Time/Dwell Time”延迟时间、测试时间设置。 “Offset”泄漏电流补偿设定,可手动输入或按“Test”自动监测“offset”值。Offset 量测说明详见说明书“p38”。 “Neutral/Reverse/Ground”待测物工作电源状态设定。此三个功能键有八种组合状态,用来设定待测物的工作电源状态,根据测试需要对三个功能键进行设定,待测物的工作电源设定表详见说明书“P39”。 “Meas.Device”人体阻抗模型选择,根据安全规范选择相应的网络,其英文字代号与安规规范对照表见说明书“P42”。 “Probe”测试棒选择设置。该模式下“Ground To Line/ Ground To Neutral”为L/N任意一极对地间泄露电流。“Probe-HI To Line”为L极对表面间泄漏电流,“Probe-HI To Probe-LO ”为表面间泄漏电流。“AUTO”为“Ground To Line&Ground To Neutral”泄漏电流。 “More”选项实现“Touch Current”设置页面翻页功能。 “Leakage”泄漏电流模式设定,对泄露电流显示值进行“RMS/PEAK”值的选择。 “Continuous”电源持续输出模式设定。 “PLC Control”远程控制设定。”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泄漏电流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原理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能检出缺陷的 (1)试验电压高,并且可随意调节,容易使绝缘本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因为绝缘中的某些缺陷或弱点,只有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下才能暴露出来。 (2)泄漏电流可由微安表随时监视,灵敏度高,测量重复性也较好。 (3)根据泄漏电流测量值可以换算出绝缘电阻值,而用兆欧表测出的绝缘电阻值则不可换算出泄漏电流值。 (4)可以用i=f(u)或i=f(t)的关系曲线并测量吸收比来判断绝缘缺陷。泄漏电流与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电流随加压时间下降得比较慢,最终达到的稳态值也较大,即绝缘电阻较小。 1. 测量原理 对于良好的绝缘,其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应为一直线。但实际上的泄漏电流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仅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是近似直线,如图1-2中的OA段。若超过此范围后,离子活动加剧,此时电流的增加要比电压增加快得多,如AB段,到B点后,如果电压继续再增加,则电流将急剧增长,产生更多的损耗,以致绝缘被破坏,发生击穿。在预防性试验中,测量泄漏电流时所加的电压大都在A点以下。 将直流电压加到绝缘上时,其泄漏电流是不衰减的,在加压到一定时间后,微安表的读数就等于泄漏电流值。绝缘良好时,泄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几乎呈一直线,且上升较小;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则上升较大;当绝缘有贯通性缺陷时,泄漏电流将猛增,和电压的关系就不

是直线了。通过泄漏电流和电压之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就可以对绝缘状态进行分析判断。2.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高压连接导线 由于接往被测设备的高压导线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当其表面场强高于约20kV/cm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发生电离,对地有一定的泄漏电流,这一部分电流会流过微安表,因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一般都把微安表固定在试验变压器的上端,这时就必须用屏蔽线作为引线,用金属外壳把微安表屏蔽起来。电晕虽然还照样发生,但只在屏蔽线的外层上产生电晕电流,而这一电流就不会流过微安表,防止了高压导线电晕放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电晕的原理,采取用粗而短的导线,并且增加导线对地距离,避免导线有毛刺等措施,可减小电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表面泄漏电流 (a)未屏蔽(b)屏蔽 反映绝缘内部情况的是体积泄露电流。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表面泄露电流往往大于体积泄漏电流,这给分析、判断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带来了困难,因而必须消除表面泄漏电流对真实测量结果的影响。 消除的办法是使被试设备表面干燥、清洁、且高压端导线与接地端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另一种是采用屏蔽环将表面泄漏电流直接短接,使之不流过微安表。 (3)温度 温度对泄漏电流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泄漏电流增大。 测量最好在被试设备温度为30~80℃时进行。因为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泄漏电流的变化

安规测试及其方法

,全标准里面规定是:用水测试15S,然后用汽油测试15S,标识不能模糊不清。 3.电容放电测试: 对一个电源线可以插拔的设备,其电源线经常会被拔出插座,拔出插座的电源插头,经常是被人玩,或任意放置。这样导致一个问题,被拔出的电源插头时带电的,而这个电随时间而消失,如果这个时间太长,那么将会对玩插头的人造成电击,对任意放置的电源插头会损坏其它设备或设备自己。因此各个整机安全标准对这个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我们设计产品要 考虑这个时间,产品作安全认证需要测量这个时间。

4.电路稳定测试: 1)SELV电路 SELV电路,就是安全地电压电路,这个电路对使用人员就是安全的,例如手机充电器的直流输出端,到手机,它们是安全的,可以任意触摸不会有危险。 注:SELV电路在不同的标准里面有不同解释,例如在IEC60364里面解释与IEC60950-1是不同的,因此关于SELV需要注意在哪个标准下面,其危险也是不同的。 SELV电路需要满足特殊的要求,才能是SELV电路,这些要求是,在单一故障是,仍然是满足SELV电路要求的。因此对每一个SELV电路都需要做单一故障下的测试,证明是SELV 电路是稳定的。测试时是将单一故障逐一引入,监视SELV电路。 2)限功率源电路 由于限功率源电路输出的功率很小,在已经知道的经验中,它们不会导致着火危险,因此在安全标准中,对这类电路的外壳作了专门降低要求规定,它们阻燃等级是UL94V-2。因此有这类电路都需要测量,证明它们是限功率源电路。 3)限流源电路 搞过电工的人知道,AC220V电路经过一定的电阻之后,对人就没有危险了。那么究竟是多大的电阻,和电阻有什么样的要求。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在安全标准里面就有这个规定,这个规定就是限流源电路。限流源电流,要求在电路正常和单一故障下,流出的电流是在安全限值以下的,对人不会导致危险小于0.25mA。对于隔离一次和二次电路的电阻是要求满足专门标准的耐冲击电阻。 5.接地连续测试: 搞过电气安装的人知道,有些设备必须接地,否则将在其可以触摸的表面有危险电压。这些危险电压必须通过接地释放。安规测试规定需要使用多大的电流,多久时间,测量的电阻必须小于0.1欧姆,或电压降小于2.5V(有条件使用这个值)。 6.潮湿测试: 潮湿测试,是模拟设备在极端环紧下,设备的安全性能。设备在制造出后,是在任何湿度下都能安全运行的,不能因为是雨季,湿度大而告诉用户设备不能使用。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设备在可以预见的湿度下满足安全要求,因此湿度测试是必须的。测试要求根据标准不同,有少量的差异。 7.扭力测试: 扭力测试是设备外部导线在使用中,经常受到外力作用弯曲变形。这个测试就是测试导线能够承受的弯曲次数,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不会因为外力作用发生断裂,AC220V电线外露等危险。 8.稳定性测试: 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常常会有不同的外力作用,比如:比较高的设备人会靠住它,或有人在维护时攀爬它;比较矮的设备,外形如同凳子式的,有人可能会站在上面等。由于设备受到这些外力作用,设备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会导致设备倒塌,翻转等危险。因此设备设计完成后需要做这些测试。检查它们满足安全要求。 9.外壳受力测试:

1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三极管放大条件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与三极管内部PN结的特殊结构有关。如图1- 27和图1- 28所示,三极管犹如两个反向串联的PN结,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两个反向串联的PN结,或将两个普通二极管串联起来组成三极管,是不可能具有电流的放大作用的。三极管若想具有电流放大用,则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满足以下内部条件: ①为了便于发射结发射电子,ICS8248DF-39发射区半导体的掺杂浓度远高于基区半导体的掺杂浓度,且发射结的面积较小。 ②发射区和集电区虽为同一性质的掺杂半导体,但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要高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且集电结的面积要比发射结的面积大,便于收集电子。 ③联系发射结和集电结两个PN结的基区非常薄,且掺杂浓度也很低。 上述的结构特点是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内因,要使三极管具有电流的放大作用,除了三极管的内因外'还要有部条件,要实现电流放大,必须做到:①三极管的发射结为正向偏置;②集电结为反

向偏置。这是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下面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分析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即电流分配和放大的规律。 2.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情况及电流放大作用 图1- 29中的U BB是基极电源,使三极管的发射结处在正向偏置的状态,Ucc是集电极电源,作用是使三极管的集电结处在反向偏置的状态,Rb是基极电阻,Rc是集电极电阻。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情况的示意图如图1- 29所示。图中,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可分为以下的几个过程。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 发射结处在正向偏置,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通过发射结扩散到基区,即向基区发射电子。与此同时,基区的空穴也会扩散到发射区,由于两者掺杂浓度上的悬殊,形成发射极电流I E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的方向相反。发射区所发射的电子由电源Ec的负极来补充。 (2)电子在基区中的扩散与复合

接触电流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为下述电流规定了测量方法: ——流过人体的直流电流或者正弦波形或非正弦波形的交流电流;和 ——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 推荐的接触电流的测量方法是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可能引起的效应为基础的。在本标准中,对流经测量网络(代表人体阻抗)的电流的测量指的就是接触电流的测量。这些网络对于动物并不一定有效。 具体限值的规范和含义不在本标准范围内,IEC 60479-1提供了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的有关信息,根据该信息就可以确定出电流的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IEC 60536所定义的各类设备。 本标准中的测量方法不考虑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持续时间小于1 s的接触电流; ——在GB 9706.1中规定的患者电流; ——频率低于15 Hz的交流; ——含直流分量的交流,使用将交、直流叠加效应作合成指示的单一网络尚待研究; ——超过所选择的那些电灼伤限值的电流。 本基础安全标准主要是提供给技术委员会在按IEC指南104和ISO/IEC指南51制定标准时使用。本标准不打算提供给制造商或认证机构使用。 技术委员会在制定标准时要使用基础安全标准。如果未在相关标准巾专门引用或规定。则本基础安全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的要求将不适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918--200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 IEC 60309-1:1999) GB/T12501.2--1997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idt IEC 60536-2:1992) GB/T 16895.9--2000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idt IEC 60364-7-707:1984) IEC 60050(195) 国际电工技术词汇表(IEV)--第195部分:接地与防电击 IEC 60050(604) 国际电工技术词汇表(IEV)--第604部分:发电、输电和配电——运行 IEC 60364-4-41:1992 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 IEC 60479-1:1994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和牲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 IEC 60536:1976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 IEC 61140:1997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要求 ISO/IEC指南51:1990 标准中含安全特性的导则 IEC指南104:1997 起草安全标准的导则和担负安全主导职责及安金群组职责委员会的任务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接触电流 touch current 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的或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见IEV 195-05-21-] 3.2 保护导体电流 protective conductor current 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 3.3 设备 equipment

接触泄漏电流测试仪

接触/泄漏电流测试仪 AG9600 操作手册

感谢您购买AG9600接触电流测试仪 一、使用操作手册 本手册适用于AG9600首次使用者。它给出了AG9600详细概述,并介绍了各种设置,维护,安全防范措施等等。为了有效使用AG9600功能,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当您遇到令人感到困惑的操作或者问题时,您还可以查阅本手册。看完后,请始终保持手册在您身边,以便您需要的时候使用。当您移动产品位置时,务必带齐本手册。如果您发现手册有任何的错误,缺页,丢失或者弄脏,无论是哪种情况,请联系你们的代理商或分销商,经过有效协商,他们会提供给你们新的手册。 本手册已经悉心编写,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或发现任何错误和遗漏,请及时联系我们。 适用的固件版本: AG9600本手册适用于AG9600系列。当您需要向我们提供任何查询,请提供以下信息: ? 型号:在前面板的顶部显示 ? 固件版本:序号(在后面板的底部显示) 本手册的目标读者: ? AG9600个人用户或者教学用户。 ? 已经了解电气安全检测知识的读者。 版权所有: 未经我们的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和转载本操作手册。 规格和说明书的内容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5月 2012深圳安规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二、安全符号 为了安全使用和维护本产品,下面的符号出现在产品使用手册中。请注意每个符号的含义,以确保使用产品的安全。 高电压警告符号,触摸该部分可能导致致命的电休克。 危险标志,表示可能有高压存在,请避免接触。

WARNING 表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被忽略,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 CAUTION 表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忽视,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损坏。 接地保护端子。 本手册中使用的符号: ? TC:被称为接触电流。 ? PCC:被称为保护导体电流。 ? EUT:被称为被测设备或被测物。 ? PC:计算机和个人工作站的总称。 以下标记用于本手册: 表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被忽略,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 表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被忽视,可能会导致产品损坏和财产的损失。 提示应该知道的信息。 术语解释或描述。 三、安全注意事项 下列安全注意事项必须遵守,以避免发生火灾,触电,事故等故障。使用一个在本手册中未指明的标记,有可能会损害该产品提供的保护功能。 工作场所: ? 本产品是专为室内安全使用设计。请务必在室内使用该产品。 ? 测试时尽可能使用非导电材质的工作桌或工作台。测试场所必须随时保持整齐、干净,不得杂乱无章。不使用之仪器和测试线请放到固定位置,一定要让所有的人员都能立即分出何者为正在测试的对象、待测对象、和已测对象。 输入电源:

三极管的作用有哪些

三极管的作用有哪些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这时三极管处放大状态。 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三极管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 根据三极管工作时各个电极的电位高低,就能判别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因此,电子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经常要拿多用电表测量三极管各脚的电压,从而判别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

三极管最基本的作用是放大作用,它可以把微弱的电信号变成一定强度的信号,当然这种转换仍然遵循能量守恒,它只是把电源的能量转换成信号的能量罢了。三极管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β。当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一个微小的电流时,在集电极上可以得到一个是注入电流β倍的电流,即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随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可以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三极管还可以作电子开关,配合其它元件还可以构成振荡器。 半导体三极管除了构成放大器和作开关元件使用外,还能够做成一些可独立使用的两端或三端器件(1)扩流。 把一只小功率可控硅和一只大功率三极管组合,就可得到一只大功率可控硅,其最大输出电流由大功率三极管的特性决定,见附图9(a)。图9(b)为电容容量扩大电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将电容容量扩大若干倍。这种等效电容和一般电容器一样,可浮置工作,适用于在长延时电路中作定时电容。用稳压二极管构成的稳压电路虽具有简单、元件少、制作经济方便的优点,但由于稳压二极管稳定电流一般只有数十毫安,因而决定了它只能用在负载电流不太大的场合。图9(c)可使原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流及动态电阻范围得到较大的扩展,稳定性能可得到较大的改善。 (2)代换。 图9(d)中的两只三极管串联可直接代换调光台灯中的双向触发二极管;图9(e)中的三极管可代用8V 左右的稳压管。图9(f)中的三极管可代用30V 左右的稳压管。上述应用时,三极管的基极均不使用。 (3)模拟。 用三极管够成的电路还可以模拟其它元器件。大功率可变电阻价贵难觅,用图9(g)电路可作模拟品,调节510电阻的阻值,即可调节三极管C、E两极之间的阻抗,此阻抗变化即可代替可变电阻使用。图9(h)为用三极管模拟的稳压管。其稳压原理是:当加到A、B两端的输入电压上升时,因三极管的B、E 结压降基本不变,故R2两端压降上升,经过R2的电流上升,三极管发射结正偏增强,其导通性也增强,C、E极间呈现的等效电阻减小,压降降低,从而使AB端的输入电压下降。调节R2即可调节此模拟稳压管的稳压值。

GBT12113接触电流测试仪计量校准问题

接触电流测试仪校准的几个问题 深圳安规检测设备电器安全检测专家组在国标GB/T 12113-2003标准中,对接触电流的定义、测量及人体阻抗测量网络的校准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在附录L(性能和校准)中,对未加权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3);感知电流/反应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4);摆脱电流测量网络(图5)中的输入阻抗、传输阻抗的计算值;以及上述三种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表L.1~表L.6)。 但是,在实际仪器设备的校准中,很多计量校准单位绕开GB/T12113-2003标准中关于接触电流测试仪的性能和校准章节(规范性附录L)。对标准中的校准内容和参数理解不到位或者是故意规避,甚至有些计量校准单位仅仅采用简单的串联一个电流表,读取参考值和测量值,就给被检测仪器设备出具《计量校准报告》,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程和标准要求的! 那么接触电流测试仪校准的难点和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一、校准项目主要包括直流电阻、输入阻抗、传输阻抗、输入输出电压比。 输入阻抗、传输阻抗和输入输出电压比随着信号频率不同而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体测量网络MD频率响应,详细见以下附录表:

二、计量校准接触电流测试仪需要的设备 1)、主要包括标准交流电压源(或者标准交流直流源); 2)、高频LCR阻抗测试仪; 目前常用校准源有fluke5700A(价格大概在人民币80万左右);阻抗测试仪价格大概也要人民币2万多,还有其它一些设备,所以计量校准接触电流测试仪这一台仪器就需要大概100万左右的计量校准设备。然而对于很多计量校准单位,他们要计量校准的仪器少则也有几十种,多的有几百、几千种仪器,不可能单单为了接触电流的校准投入太多的财力物力,所以要想计量校准好接触电流测试仪这台仪器,对于一般的计量校准单位也勉为其难。 现实是国内很多计量校准单位往往根据接触电流的文字定义简单采用串联万用表的方法去校准仪器。同样,很多接触电流制造商因为缺乏相关的校准设备,在生产和设计仪器的时候忽略接触电流人体测量网络MD频率响应,忽略接触电流测试仪最本质的参数! 深圳市安规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接触电流测试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并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委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接触电流测试仪》的起草和制定,其学科带头人鲁国森教授多年来参加国际国内接触电流测试的比对试验工作。 深圳安规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接触电流测试仪系列AG9600,和代理台湾的TG76000系列接触电流测试仪多次在国际国内比对中脱颖而出,完全符合IEC609909—GB/T12113-2003标准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上述提到的标准中《规范性附录L》中的性能和校准要求。 深圳安规检测设备电器安全检测专家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