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二)预防与处理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腹胀

(一)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3.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

感染

(一)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败血症等。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

3.每日口腔护理2次。

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鼻衄

(一)临床表现

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如有阻力,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3.长时间吸氧者,防止鼻腔黏膜干燥。拔除鼻导管前,如发现鼻导管与鼻黏膜粘连,应先用湿棉签或液体石蜡湿润,再轻摇鼻导管,等结痂物松脱后才拔管。

4.如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

肺组织损伤

(一)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得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就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得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得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得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得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得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得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得患者,口腔护理得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就是吸入性肺炎得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 (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3)已出现肺炎得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得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得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三)窒息1.发生原因 (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2)有义齿得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 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瞧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得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得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氧气瓶)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氧气瓶) 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血氧。 核对医嘱(双人)准确无误,携病历到病人床前,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评估病人。签吸氧特殊操作同意书。(沟通语言:向清醒病人解 释,您好!您是XX床、张XX,由于您的病情需要,我要遵 医嘱为您进行氧气吸入,吸氧前评估病人鼻腔及通气情况。我 们选择双鼻腔吸氧,我马上准备用物,给您吸氧。) 准备:护士准备:操作者按照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病人和家属了解氧气吸入目的,及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盛1/2—2/3 湿化水),一治疗碗内盛(冷开水)、另一治疗碗内盛(纱 布包裹的通气管)一次性吸氧管、胶布、棉签、手电筒、 碗盘扳手、剪刀、吸氧卡。 环境准备:准备一个安全、舒适、符合用氧操作的环境。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1、携用物至患者床前,(操作前)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沟通语言:您好!您是XX床张XX,由于您的病情 需要,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吸氧,请您不要紧张)。 供氧:2、检查氧气瓶是否有“满”的标识。 3、打开氧气总开关,吹尘(避免灰尘进入氧气瓶内引起爆炸),然后 关闭总开关 4、检查并安装供氧装置:在氧气瓶上安装氧气流量表(倾斜15度再 搬平)接通气管和湿化瓶(内盛1/2-2/3冷开水),关流量开关,开 总开关,开流量开关,无漏气等问题后关流量开关。 5、鼻腔、吸氧管准备:检查清洁鼻腔,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开 关检查并湿润吸氧管,(根据病情调节流量)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6、(操作中)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将鼻导管插入患者双侧鼻腔,将 导管固定于两侧耳廓上,调节松紧度。 7、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沟通语言:指导患者,请您合上嘴,用鼻 子进行有效的呼吸,请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不 要随意接触氧气接口,以免发生意外,因为氧气是易燃易爆物品, 需要防火、放油、防震、防热,请您和您的家属及前来探视者都不 要在病房吸烟。如果你有不舒服,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会很快赶 到的,我们也会随时来巡视病房的),观察氧疗效果及病情。 停氧:8、停止用氧时(操作后),停氧前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取下鼻导管,关流量表,擦净鼻部。停氧后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关 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气,关闭流量表开关,取下湿化瓶 和流量表。(沟通语言:您的治疗已经结束了,现在遵医嘱给您停 吸氧,如果您还有什么需要,请您与我们联系,谢谢您的配合。)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 (四)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准备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 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2块(擦瓶、擦氧气筒用)、胶布、手消毒剂。 (三)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 (四)操作步骤 转抄核对医嘱T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一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T再次核对医嘱一洗手一戴口罩一备物一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T擦灰一消毒手T打开总开关一除尘一装表一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3或1 / 2)-关小开关一开大开关一开小开关一检查吸氧装置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一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一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一评估环境一取舒适位一选择清洁鼻孔一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一根据医嘱调流量一湿润鼻塞并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 (五)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无效吸氧 预防: ⑴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流量表指示与流量是否正确,吸氧管保持通畅不漏气。 ⑵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 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处理措施: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用氧效果- 记录2、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 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充分湿化。 ⑵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⑶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⑷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减少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处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气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 3、氧中毒 预防: ⑴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⑵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⑶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 ⑷准确记录患者用氧浓度、起止时间。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一、填空题 1.缺氧的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绀是指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3.吸氧的四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吸氧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_________时,即不可在用,以防灰尘进入, 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 6.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_______以上,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面罩 给氧应_________更换一次。 7.氧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吸氧持续时间超过_________,氧浓度高于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9.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__________,氧流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 。 10.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 二、问答题 1、吸氧的目的? 2、无效吸氧的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答案 一、填空题 1.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3.防震,防火,放油,防热。 4.21+4×氧流量(L/min) 5.5kg/cm2 6.2次,4~8小时 7.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氧浓度高于60%。 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9.氧浓度29%- 33%,氧流量控制在2-3L/min 10.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二、问答题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2、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吸氧操作流程

吸氧操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吸氧操作流程图 护士着装整齐→报告操作项目(说出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抄吸氧治疗单,病历签字→七步洗手,戴口罩→擦桌、车、盘→消手→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消手液、吸氧装置一套、盛有凉开水的治疗碗一个、棉签、电筒、污物缸、必要时备胶布)、吸氧治疗单、笔。治疗车下层置(吸氧治疗单、生活垃圾箩一个)→推车进病房→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与氧疗单→消手→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电筒检查患者双侧鼻腔粘膜→分别按压双侧鼻翼,嘱患者呼气→询问患者以前是否吸过氧→护士述:(鼻腔粘膜无肿胀、炎症、鼻中隔无弯曲、息肉,两侧鼻腔通气良好)→消手→安装流量表→检查是否通气→用湿棉签清洁患者双侧鼻腔→消手→连接吸氧管并调节氧流量→检查是否通气→再次查对患者姓名→鼻导管轻塞于鼻腔→将吸氧管固定于颌下或枕下→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并交代注意事项→消手→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及病人的反应、签名→推车回治疗室→收拾用物→擦盘、车、桌→洗手、脱口罩。→巡视患者,观察氧疗效果。 停氧过程: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卫生纸、消手液、笔)。车下层置生活垃圾箩、医疗废物箩→推车进病房→查对床号、姓名→了解病人缺氧改善情况→卫生纸包裹鼻塞取下吸氧管并关流量表→吸氧管放入黄色医疗垃圾桶中→用卫生纸擦净患者口鼻分泌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元→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消手→卸下氧气装置→封盖设备带端口→交代患者若有不适及时打铃→记录停氧时间、氧疗效果、签名→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氧气装置用500mg/L含氯消毒毛巾擦拭一遍→弯盘、通气管、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擦盘、车→洗手,脱口罩→操作完毕。 吸氧操作的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吸氧及停氧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3.停止吸氧时,先取下患者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4.持续鼻导管吸氧的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两次以上,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5.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及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并及时调整氧流量。 福贡县人民医院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 )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 2 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

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 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呼吸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2) 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一、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皮内注射法: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虚脱、过敏性休克、疾病传播 2、皮下注射:出血、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3、肌肉注射: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头堵塞 4、静脉注射:药液外渗性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 二、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1、周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神经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2、头皮静脉输液:误入动脉、糖代谢紊乱、发热反应、静脉穿刺失败、 三、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细菌污染反应、低体温、疾病传播、液血胸、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四、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1、静脉抽血:皮下出血、晕针或晕血、误抽动脉血、 2、动脉穿刺抽血:感染、皮下血肿、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口大出血、穿刺困难 五、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 窒息、吸入性肺炎、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口腔感染、恶心呕吐 六、喂饲法操作并发症 1、鼻胃管鼻饲法:腹泻、胃食管反流、误吸、便秘、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胃出血、胃潴留、呼吸心跳骤停、血糖紊乱、水电解质紊乱、食管狭窄 2、留置胃管法:败血症、声音嘶哑、呃逆、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3、造瘘口管饲法:感染、造瘘管堵塞、腹泻、便秘、水电解质紊乱、食物反流、 4、胃肠减压术:引流不畅、插管困难、上消化道出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 低钾血症、败血症 5、完全胃肠外营养: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必需脂肪酸缺乏 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无效氧气、气道黏膜干燥、氧中毒、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腹胀、感染、鼻衄、肺组织损伤、烧伤、过敏反应、二氧化碳麻醉、 八、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暂停、呃逆、哮喘发作和加重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三、氧中毒 (一)发生原因 氧治疗中发生氧中毒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

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1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腹胀、肺组织损伤。 (一)无效吸氧 1.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 (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氧前无变化。 3.预防及处理 (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二)气道粘膜干燥 1.发生原因 (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 (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2.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3.预防及处理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三)氧中毒

1.发生原因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可造成氧中毒。正常人持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症状。 2.临床表现 氧中毒时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候,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X片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散在的小斑片、浸润阴影。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掌握给氧的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四)腹胀 1.发生原因 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脉搏细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 (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 (五)肺组织损伤 1.发生原因 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氧流量。 2.临床表现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章试题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3章)考试题2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加以注 明,以及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家属。入队皮试结果有怀疑,可在__________皮内注射__________ml以作对照。 2.静脉输液发生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岁以下儿童肌肉注射术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进行。 4.静脉注射操作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肌内注射的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皮下注射操作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静脉输液法是将一定量的________或________直接注入静脉内的方法 二、选择题: 1.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尽量首选()较粗大的静脉穿刺。 A 前臂 B 手背 C 下肢 D 以上都不是 2、穿刺部位的选择为() A 前臂>手背>手腕>肘窝B肘窝>前臂>手背>手腕C前臂> 手腕>手背>肘窝D肘窝>手背>手腕>前臂 3、常见刺激性药物不包括() A 化疗药物 B 甘露醇 C 甘油果糖 D 维生素c 4、原则上选用()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A 0.9%氯化钠B无菌注射用水 C 10%氯化钠 D 5%葡萄糖 17、皮下注射时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为宜。 A 2ml B 3ml C 1ml D 0.5ml 5、注射后胰岛素后,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A 糖水 B 饼干 C 馒头 D 以上都对 6、注射时发生针体断裂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 B 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 C 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D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 7、肌肉注射的并发症不包括() A 疼痛 B 神经损伤 C 局部或全身感染 D 低血糖反应 8、静脉穿刺失败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 B 进针角度不当 C 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 D 药物刺激性强 9、静脉炎的局部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有() A 寒颤 B 肿胀 C 灼热 D 疼痛 10、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A 1-2小时内 B 半小时内 C 2-3小时内 D 24小时内 11、患者在抽血时自述头晕眼花、心悸、心慌、恶心、四肢无力,是处于晕针或晕血的()。 A 先兆期 B 发作期 C 恢复期 D 都不是 二、问答题: 1、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赛的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一.目的 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用物准备: 清洁盘(内铺治疗巾,放流量表、湿化瓶、鼻塞、棉签、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纱布),治疗车(弯盘、剪刀、治疗卡、用氧记录单、笔、扳手、蒸馏水)中心供氧不备扳手,余物品同上 三、素质要求:仪表整洁、大方、得体 四、实施: (一)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携治疗卡核对床号、姓名(床尾卡); 2、评估患者,询问身体状况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查看颜面口唇有无紫绀,评估鼻腔情况,双侧鼻腔是否通畅,有无鼻部疾患,向患者交代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 口述评估结果:经评估,该患者清醒配合,自述胸闷憋气,查体颜面口唇无紫绀,属于轻度缺氧,经检查,你的双侧鼻腔都是通畅的,遵医嘱给予双侧输氧管吸氧,流量每分钟2L,环境安全,符合吸氧要求。 (二)步骤: 一)吸氧: 1、规范洗手。 2、携用物至床旁,依据治疗卡核对床号、姓名及手腕带,与患者交流,取得配合。询问患者是否调整卧位,扇形打开治疗巾。 3、装表: (1)氧气筒: ①调整氧气筒至便于操作的位置,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随即迅速关闭总开关,以达到清洁该处的目的,以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②确认关闭小开关。将表的旋紧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查有无漏气(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气流声)。 ③接湿化瓶(内盛1/2-2/3蒸馏水),旋开流量表下的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

是否通畅、全套装置是否适用,关上小开关。 (2)中心供氧: ①取下管道氧气保护帽 ②检查棉签有效期,清洁氧气表连接口。 ③取氧气表连接湿化瓶,确认关闭小开关。装表。 4、检查棉签,清洁双侧鼻孔(注意勿过湿)。 5、检查输氧管包装、效期,将输氧管与氧气表连接,打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检查输氧管是否通畅(导管末端插入盛有冷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 6、查对治疗卡及患者床号、姓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插鼻塞,将输氧管轻轻插入病人双侧鼻孔,并妥善固定。检查输氧管是否打折扭曲。 7、核对床号、姓名,口述:吸氧时间xx时xx分,流量xxL/min。 8、交待注意事项,嘱患者吸氧过程中,不要随意摘除输氧管或调节流量,如感鼻咽部干燥或胸闷、憋气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9、整理床单元,洗手,记录吸氧时间及流量于吸氧记录单上(吸氧记录单挂与氧气筒上)。 10、推车回处置室处置用物,洗手,在护理记录单记录上记录用氧情况。 注:患者吸氧过程中需随时观察评估吸氧效果。 二)停氧:停氧前先评估患者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有无改善 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放内放纱布、弯盘、扳手、治疗卡、笔、感染性垃圾筒(中心供氧不需扳手) 1、评估患者:核对医嘱,携治疗卡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床尾卡),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口述评估结果:经过评估,患者的胸闷、憋气症状改善,遵医嘱停氧。 2、操作前要求,着装整洁,洗手。 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5、打开治疗盘,取下输氧管,用纱布擦拭鼻部。查对治疗卡、床号、姓名并口述停氧时间:xx时xx分停氧 6、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输氧管,关小开关。(中心供氧只需关小开关) 7、分离湿化瓶,卸表;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二)预防与处理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腹胀 (一)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氧气吸入操作规范方案

氧气吸入法操作规范 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改善呼吸的技术之一,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目的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二、适应症 1、因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患者如哮喘、支气管肺炎或气胸等。 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呼吸困 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如巴 比妥类药物中毒、麻醉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4、昏迷患者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病人。 5、其他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心音 不良等。 三、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结果、鼻腔情况、合作程度。 四、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洗手,剪指甲。 2、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一次性吸氧鼻导管、橡皮筋、安全别针、治疗碗内备湿化液、棉签、弯盘、氧气记录卡。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无烟、无尘、无火源。 (二)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取得合作。 2、打开中心管道旋钮,上流量表 ,确认有无漏气,接湿化瓶、吸氧管。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洁鼻腔。 4、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湿润鼻导管,检查氧气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5、将吸氧管插入鼻腔,妥善固定于耳廓,再用安全别针固定氧气管于床单上。 6、在氧气记录卡上记录用氧的日期、时间、流量及签名。 7、交代用氧的注意事项及安全用氧相关知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8、给氧期间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病情、用氧效果、有无氧疗副作用、定时观察氧流量、湿化液量、用氧设备及管道通畅情况。 9、停吸氧:向病人解释,根据病情可停止吸氧,拔下鼻导管,关流量表。 10、在氧气记录卡上记录停止用氧的日期、时间并签名,清洁鼻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1、卸流量表,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三)效果评价 1、操作正确,动作轻柔,患者缺氧症状改善。 2、关心爱护病人,患者配合治疗。 3、安全用氧,未发生呼吸道损伤及其他意外。 五、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也不用带油的手装卸。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止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分离鼻导管与湿化瓶连接处,调节好流量再接上。以免一旦开关出错,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常用湿化液有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5、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若呼吸变慢,精神抑制或烦躁不安,应注意有无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症状无改善,则应检查有无漏气,导管是否松脱,流量是否足够。对持续吸氧病人还须注意有无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氧中毒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6、长期吸氧的病人,每天更换导管1次。进食、饮水时暂时摘下氧气,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7、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用品一人一套,不可重复使用。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可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管擦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

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粘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粘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