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论文关键词: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逻辑性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概述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重点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要点和原则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地域化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在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以其“国际式”建筑风格宣告了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希望开展一种世界统一的景观,这是我们时代的面貌,强调从个人的局限中解放精神价值的需要,并把它们提高到客观有效的高度——在现代建筑中,什么是个人的和民族的客观性是相当清楚地被注意到了。以世界交流和世界技术为条件的现代统一趋势,正超越国界,在所有的文化领域中发展,而个人和民族却仍然被约束在这个界限内。建筑总是民族的,也总是个人的,但又是三个同心圆——个人、民族、人类,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包含其

他两个,因此标题为:国际建筑”(1)。这种思潮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然而,即使在“国际主义”流行时,也存在着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的潜流。随着人们面对不断增长的趋同性和世界化的巨大压力,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扎根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其生命力蕴藏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之中。其建筑创作作品体现出了建筑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背景。地域化建筑创作针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所表露出的建筑与自然的对立,割裂了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等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关系深层次的思考。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想中,包括了对于建筑含义的更广泛的认识,突破了建筑本体的局限,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一、地域化建筑的特征

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

1.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

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是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之利。从人类早期的

聚落选址以及其原始建设形式演变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域中取自然之利,避自然之害。展现环境特色。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随着人类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对地域性环境特殊性的表现从最初的无意识或被动的行为,逐步转化成自觉和积极的进取与创造而延续至今。

2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文化,“每一文化有它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含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 …”。文化根殖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正是它们孕育了地域性建筑文化与场所精神。“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是历史的沉淀”,建筑创作观念的地域化趋向意味着在世界文化丛林中找出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根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设计思想。挖掘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征有种种方式,如从地方的气候特征出发寻找地域性建筑文化;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寻找失去的建筑文化,等……

3.地域化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得建筑技术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例如高新技术、传统技术等。从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建筑中体现的经济与技术特征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建筑技术经济的特征应深深的扎根于“当时和当地的现实生活”,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发挥

创造力,挖掘技术潜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这就是地域性建筑的技术经济特征的内,涵与意义。在地域化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们总结传统经验,走适宜技术的道路,并且积极地融汇各种技术,推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形态的创造,出现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设计作品。

二、研究方法

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涵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作为一种设计思潮被人们所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对于人类社会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该创作思潮本身就是反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所宣告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强调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性的价值观念。这就造成了地域化建筑创作概念上的宽泛性,它包涵了诸多的设计流派和设计手法;追求多元性的价值观念作品散布于世界各地,形态和创作手法上丰富多样。这也造成了分析的难度。

建筑设计语言作为建筑创作的落脚点,清晰地表达了建筑创作的思想。本文透过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各种纷繁的创作流派和设计手法的外表,从分析建筑的设计语言着手,来探析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从而避免了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所产生的空泛性。

某一特定的建筑设计语言是关于某一特定的建筑在设计构思、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及设计观念的综合。就建筑设计语言本身而言,内容也极其丰富。不同的地域之间。设计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

的建筑师所使用的设计语言也各具特色;另外,设计语言中存在着传承性,它含有先前建筑创作之中沿用至今的习惯做法和前人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在界定具有地域化特色的建筑设计语言的范围中存在着模糊性,和它内部所含内容的宽泛性。但是,建筑设计语言清晰地表达了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体现了建筑师所面对的具有共性的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出发点,即“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3)。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普遍的价值观念。

因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渡时期,它在否定以往的建筑创作思想的同时建立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这种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和设计观念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它的合理成分被后来的各个设计流派所吸收、继承。所以,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具有传承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的建筑设计语言时,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艺术成就为原点,通过探讨它们之间的否定与继承的关系,以便于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的设计语言产生和演变的脉络有深刻的认识。

1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

在这里,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或形式是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出发点,是建筑师对于设计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对于建筑设计的总体构思。它对于建筑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针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所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建筑与自然形成对立、割裂地方文化,于是建筑师们开始重新进行思考,并重新确立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重新认识地方性文化在建筑中的价值。这是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思潮所而对的主要问题。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文一在 1996年上海住宅设计国际竞赛最高奖方案“绿野·里弄构想——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和延续地方性文化作为构思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引发出建筑与自然的交融的建筑构思,并引用了当地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建筑形态“里弄”作为设计原型。勒·柯布西耶在其建筑创作中,引用了地中海民间建筑的外观式样作为其建筑形象构思的源泉;本文在对于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设计语言的分析中,着重分析了建筑创作领域中“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原型结构”的引用、“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处于起源状态下的概念,由此引申出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影响下的重要的设计概念及创作手法。

(1)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

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它涉及到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创造及空间的界定,并引申到城市设计中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同构关系。从建靴作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文化

背景,创作思潮的影响下,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对于这一矛盾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内外有别”的礼制的影响下,中国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与自然亲和的水平延展的院落形态: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萨伏依别墅的创作中体现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于建筑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理解。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相对于这一矛盾所呈现出的设计概念、空间与形式为出发点,在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中,不同的建筑师发展了诸多的建筑设计概念,运用到他们的建筑创作中。例如,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所提出的“灰空间”的设计概念;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所倡导的以功能为引导的室内外二元关系的协调。

(2)“原型”的引用

荣格认为,“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遗迹,那些典型经验的积累和浓缩。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来看。原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储藏,它来源于同一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在建筑学领域内,“原型”是存在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它凝聚了聚居在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哲理、情感和艺术修养,体现了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等多种深层次的矛盾关系的理解。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并正确地反映到建筑作品中,是地域化建筑创作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其创作设计中,把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原型”引入到新的设计观念、新的技术材料、新的价值观念之中,使它融人到现

实生活中,使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延续。

(3)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反映了地域化建筑设计思潮中探求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设计观念。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和环境景现在建筑创作中,作为构筑空间的同位体,展示出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和主张。英国著名的建筑师罗杰斯曾经说过:“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把光作为一种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的形体构成之中的设计概念。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约翰逊的水晶教堂均充分运用了自然光的特性,塑造出了一种神圣、脱俗的空间。建筑大 ifi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则融入在自然环境之中,展现了极高的建筑意境。

2.形式生成的逻辑性

在建筑形式的生成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建筑作品以其形式展现出自身的特征,表达了建筑的文化含义。形象思维决定建筑的形象特征和图形品质,它使建筑作品产生出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殊性,创造出了建筑独特的意境。同时。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逻辑思维则抓住了建筑创作的共性和普遍性.它体现在建筑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对于诸多矛盾处理的整体把握。形式是建筑创作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对于形式生成过程中所具有逻辑思维的分析,使我们能够透过纷繁的建筑作品的表象,对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具有共性的形式生成规律进

行总体的把握。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建筑师在新的设计观念的指导下,面对了许多新的设计问题,新的建筑设计要素也随之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使得建筑学的含义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另外,相关学科的成就被引入到建筑学科之中。这就使得在建筑形式生成的过程中,设计方法发生了转变。相对于以往的建筑设计方法,具有新的内容。

3.形式与空间的文化含义

“每一文化有它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还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也必然有其杰出的城市建筑与园林作品,在这些杰作的背后,更蕴有智慧、哲理,反映着民俗、风情……”。在文化层面上,地域化建筑设计作品的深层意念中有着地域文化环境中那些既很深蒂固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含义,这些文化含义物化为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中的形式与空间。它们决定了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的价值观念。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所具有的文化含义表现出诸多表面上自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它反对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所宣扬的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追求其地域的特殊性,同时,各地域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它力求延续地域性传统文化。同时又关注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文化价值的原创性:它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合理内容和地方传统文化价值兼容并蓄,同时又追求自身所特有的、符合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通过对于这些表面上自相对立的性格特征进行对比分祈,可以深刻地揭示出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邹德侬、巴竹师、高军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吴良镛.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建筑学报,1997.2

[3]勃罗德彭特.乐民成译.符号·象征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现代生土建筑研究及实践介绍

现代生土建造技术与我国农村房屋建设 穆 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住建部村镇司现代生土建筑实验室 住建部村镇司农房建设技术西部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分部 一、传统生土建筑及其现状 生土材料,指以原状生土为主要原料,无需焙烧仅需简单加工便可用于房屋建造的建筑材料,其传统形式包括夯土、土坯、泥砖、草泥、屋面覆土、灰土等。以生土作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房屋通常被称为生土建筑。 从中国传统沿用的以‘土木之功’这一作为所有建造工程的概括,就可以看出生土与木材一样,在我国传统营造技术和建筑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传统,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分布也十分广泛。2010‐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农村开展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农房现状抽样调查。与通常认为生土建造传统仅集中于西部黏土资源较丰富地区的观点不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生土材料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遍及各个省份。尤其在中西部12个省份,以生土作为房屋主体结构材料的既有农房比例平均超过20%,在甘肃、云南、西藏等省份部分地区,该比例甚至超过60%。 图 1 各地区生土农宅分布图

生土建造技术之所以应用广泛,主要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与 农村常规的建筑材料相比,生土材料具有突出的蓄热性能,使房屋室内冬暖夏凉; 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具有“呼吸”功能,可有效调节室内湿度与空气质量; 具有可再生性,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反复利用,甚至可作为肥料回归农田;加 工过程低能耗、无污染,据测算其加工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粘土砖和混凝土的3%和9%;基于生土材料的建筑施工简易,造价低廉。 当前生土材料应用最为集中的西部地区,恰恰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对 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能要求更高。根据2009年以来住建部村镇司组织的全 国农村危房调查数据,截止2011年年底,全国农村危房率仍然高达30%左右。 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这一危房率大多源于当地的生土农房。不可否认,传统生土 材料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的固有缺陷,是制约其现代化应用的核心因素。据统计,在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历次大地震中坏损或倒塌的农房半数以上为生土建筑。 而其耐久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土墙体宜开裂,风蚀剥落、墙根碱蚀厉害, 蜂窝、鼠洞、虫蛀较多,房屋外观品质普遍较差。这些固有缺陷,使得传统生土 建筑难以满足农民居民改善居住质量和房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如今,在许多农 户甚至地方政府的心目中,生土建筑即意味着农村危房,更是贫困落后的象征。 图 2 传统生土建筑优缺点对比图

中西建筑风格概述

中西建筑风格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各种特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耸立起来。从建筑风格上来看,有新颖、豪华的现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风格以及西式建筑风格等。 一、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一、西式建筑风格特点: 1、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是欧洲基督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线条简单明确,造型重厚、敦实,其中有一部分最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如天津老西开教堂,它的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的塔楼3座。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色彩对比鲜明。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 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也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造型稳重、线条圆浑的风格恰恰相反,它以动式取胜,统贯全身、直刺苍穹的垂直线条,锋利的尖顶是其主要特征,是超凡入胜的宗教情绪的集中表现。如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南岗尼古拉教堂,为哥特式全木结构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两根交叉曲线复杂结合,线条轻快的尖拱形拱门,内部具有庞大的空间,顶上是巨大的苍隆,光线通过彩色玻璃窗射入,变作血红、紫石英和黄玉的华彩,造成一种向上的、天国的神秘幻觉,从而突出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3、复兴时期的建筑:此类建筑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流行欧洲的建筑风格。其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人体美的对称、和谐为其意表。如矗立在上海外滩的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大理石外墙,古典式圆柱、半圆形拱穹,以拱穹为中心的对称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庄重、华贵、典雅的审美趣味。建筑物的内顶及回音壁上有展示宗教故事的作品,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

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研究

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3T18:00:38.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仲勇邹金篪 [导读]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特征,各建筑形式异彩纷呈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530000 摘要: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特征,各建筑形式异彩纷呈。针对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展开研究与探索,拓展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精髓,既是应对当前文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也是对岭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有助于了解建筑文化传播、演变的一般过程,并为广西地域建筑创作提供依据和广阔的意蕴。 一、广西地域建筑的发展概况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东部与广东接壤,从明清以来,广东移民大量进入广西,使得广西地域文化,特别是广西东部地区,受广府文化影响很深。而且广西区内内大部分面积都位于五岭以南的岭南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广东相似。因此,源于广东的岭南建筑学派对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当代广西地域建筑的发展成果来看,与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相比,在建筑规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变化和进步。但和地域建筑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多问题。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地域建筑创作手法方面,大部分重要建筑的创作仍然停留在如何在造型上体现所谓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格”,束缚和限制了地域建筑的创作思路。 二、广西地域建筑创作的应用原则 要想将广西地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进行应用,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杜绝拿来主义 我们要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广西地域传统元素,必须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可以“拿来”的。要将广西地域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我们应该怀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伪存真,发扬其更具有民族性、现实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一面。 2、注重体现传统元素的精粹 将广西地域传统元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有非常好的驾驭能力,并能够结合自身对传统的感悟进行设计。利用民族的传统元素做设计,关键的是要看如何精巧地运用。因此,现代设计师应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审美提升到一个高度,突出民族文化底蕴和生命力,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经得起人们的审视。 3、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 在把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时候,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要在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体现传统的特色时,也要体现新时代的特色。笔者认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运用第一是要契合建筑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合理适度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装饰,使其成为建筑环境的亮点。 三、广西地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要将壮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结合考虑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直白法、换喻法、隐喻法、不同维度的转换法等。 1、直白法 直白法即直接引用法,这也是最基础的方式。将壮族传统元素中的某个部分的特征直接引入到建筑装饰设计方案中,不作太大的变化。这些特征可以是传统元素的造型、构图、色彩或图案纹样等,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来突出设计的民族性,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明了,适合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应用的要求是去繁就简,取其神而不失其形,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使传统元素得到延续和发展。 2、组合法 组合法是将不同物象、不同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构图法则,以此来突出其物质和文化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壮族传统元素,将这几种元素通过设计师的解构、重组或结合,构成具有全新概念的装饰形式,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多层次的建筑环境,增加装饰效果。 3、隐喻法 隐喻法是利用具体的事物,采用暗示、联想、回忆等手法传达出抽象的意念,使人们能以非语言的直觉来理解,也可从语言的符号化的、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方面来理解它。以隐喻法将壮族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是抓住其象征性含义即其文化内涵,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各种元素加以变形或更改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使原来的传统语言和时间能再次复活,使新空间与老空间有一种视觉关联性。 四、广西地域建筑创作的应用实践 目前将壮族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案例较少,且这些案例基本集中于公共建筑如酒店、博物馆、展馆等。综合考虑所能收集的材料及其特点,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典型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分析。 (1)设计背景 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广西的第三个自治区级博物馆,是迄今广西展示面积最大、设施较为齐备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其馆址位于美丽的邕江江畔、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该博物馆占地面积 130 亩,总建筑面积 30500 ㎡,还附属有 60 多亩的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2003 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将其确定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并作为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重点工程及献礼项目。 (2)设计理念 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由古到今勤劳勇敢的广西各族人民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场所,设计的理念紧紧围绕“民族、生态、实用”

《装配式建筑研究综述》

《装配式建筑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发 展方向。对近年来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 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研究成果 0引言传统建筑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存在建设周期长、耗能高、污染重、生产 效率低和标准化程度低等多种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危机,亟需改变 传统建筑原有的生产方式,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建筑业 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以标准化、工业化、集约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化施工为特征的 现代化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是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 现场装配、拼接或结合部分现浇而成的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高能耗、高污染的 特点,装配式建筑更加节能、高效、环保,而且其资源利用率高,部品质量易控制,现场装配施工周期短。在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理念的 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 1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 1.1国外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装配式整体混凝土结构(Prefabricated Concrete,PC)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了。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 的住房问题,以丹麦和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率先掀起了发展住宅工业化的高潮;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在欧洲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下,在70 年代开始实施 机械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1】。目前,欧美国家在技术体系研究上已经取得较 多的成果,归纳总结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装定位和锚固措施提出了装配式 建筑施工建造的新模式;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经验,形成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专用体系和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产品系列;并根据高度、体型、跨度等要求,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标准和应用指导手册,为装配式建筑 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及进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 充分吸收欧美的成功经验,在借鉴其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 发展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着重研究了装配式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连接性能,并提出了抗剪性能较好的干 燥连接方法;装配式墙体关键部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实验,进一步扩 充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技术研究理论的基础。日本在装配式建筑体系设计、生产 及施工的标准规范完善,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也比较高。俄罗斯装配式建筑的发 展也比较早,在苏联时期就有所发展,目前也已经形成多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并且在学校和医院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俄 罗斯、丹麦等国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密度分别为35%、50%和35%~40%,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已经处于主导地位。【2】 1.2国内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并大力推行构 件的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生产和现场装配化施工;在80年代初期,已经形 成了装配式框架体系、南斯拉夫体系及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一系列装配式混凝 土建筑体系;同时,各种预制屋面板、预制屋面梁、预制墙体及预制空心板被广 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 受当时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落后、现场施工经验匮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7年测量审核项目清单 序号样品名称项目/参数领域代码检测标准收费价格(元)1 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1005 GB/T 50081-2002 2500 2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1017 JGJ/T 152-2008 2500 (现场检测) 3500 (邮寄样品)回弹法检测 混凝土抗压强度 1017 JGJ/T 23-2011 3500 3 防水材料*拉伸性能101 4 GB 18173.1-2012 GB/T 528-2009 2500 4 粉煤灰 细度+烧失量 1001 GB/T 1596-2005 2500 细度+需水量比GB/T 1596-2005 2500 烧失量+需水量比GB/T 1596-2005 3500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GB/T 1596-2005 4000 5 建筑建材放射性1002 GB 6566-2010 2500 6 水 甲醛浓度0239 GB 50325-2010 GB/T 18204.2-2014 2500 pH值0245 GB/T 6920-1986 GB/T 5750.4-2006 1000 溶剂 氨浓度0239 GB 50325-2010 GB/T 18204.2-2014 2500 苯浓度0239 GB 50325-2010 GB 11737-89 2500 TVOC 0239 GB 50325-2010 2500 7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1029 GB/T 10294-2008 GB/T 10295-2008 2500 8 水泥凝结时间、3d、28d抗 压、抗折强度 1001 GB/T 1346-2011 GB/T 17671-1999 3500 9 钢筋拉伸性能0301 GB/T 228.1-2010 2500 10 建筑涂料对比率1022 GB/T 9756-2009 GB/T 9755-2014 GB/T 23981-2009 2500 11 建筑门窗气密性能1026 GB/T 7106-2008 JG/T 211-2007 3500 12 预应力混凝土 用钢绞线 拉伸性能0301 GB/T 5224-2014 2500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摘要:桓仁地域文化形成独具鲜明的地域特征,本项目通过对 地域文化传统的重新认知,发掘有益的模式,在继承传统建筑模式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建筑语言因素,建造出体现桓仁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建筑。 关键词:桓仁地域文化,地域建筑,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huanren regional culture formed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roject through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new understanding, discover useful model,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positive fusio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factors, build the reg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huanre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huanren region culture,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端,距省会沈阳市253公里、距本溪市区191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山多林密、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桓仁地域文化以关东文化为主体,满族、鲜族文化为鲜明特色,以抗联文化、周易文化等多边文化为融合体的多元文化,形成独具鲜明的地域特征。(图1) 图1桓仁满族自治县鸟瞰 桓仁县城1877年(光绪三年)被批准建县,为了选好县城地址,

地域性建筑创作在自然环境问题中的策略做法

摘要:目前,地域性建筑创作出现了多样化繁乱 的趋势,本文通过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提出了用地域性建筑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将地域性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关键词:地域性;建筑;自然 Abstract:Atpresent,theformofregionalarchi-tecturedesignbecomescomplex.Wetrytosearchaftersomeessentialrelationbetweenthenatureandbuildingsinthisarticleandcon-cludethattheregionalarchitecturecanbeusedformitigatingtheconflictbetweenthenatureandbuildings.Inadditionitisasolutionofdrivetheregionalarchitecturedesigntoafontalway.Keywords:regional;architecture;nature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096-03 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但是在目前建筑创作多元化发展潮流的影响下,对于地域性建筑创作本身也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繁乱趋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针对于此我们应该有所觉醒。 本文针对目前全球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枯竭。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缓解这个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详细总结和分析地域性建筑创作在处理自然环境问题中的细微手法和要求,这也将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从繁乱的圈子中回归到创作本原。 1总则 建筑应该顺从自然而生存,还是应该打破这个限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存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这些问题一直就是在受限制和打破顺从这两个方面中争论不休。一方面,我们希望建筑能够符合自然的条件,合理的发展,用简单的技术与理论去建造我们的房屋,这样产生的建筑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把自己的建筑空间塑造的更加迷人和舒适,当原始的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人们舒适度的时候,人们就会 探索人工的环境,而人工的环境终究会对环境有着消极的影响。究竟何去何从呢?我们需要人类恢复原始的环境还是在现有的状态寻找一条新的道路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界开始重新关注地域、自然和生态的特征和演进机制,研究自然环境的可能和限制,寻求现代技术和地域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结合,探索一种在地域自然生态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论和设计思想。我们认为不需要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去建造建筑,建筑作为一门综合的科目,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涉及到各方 作者简介:张宇(1979-),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于辉(1974-),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地域性建筑创作在自然环境问题中的策略做法 StrategyPracticeoftheRegionalArchitecturalCreationinNaturalEnvironment 张宇 于辉ZHANGYuYUHui 图1纳尔逊美术中心(普雷多克) 图片来源:凯瑟琳·斯莱塞.地域风格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0. 96

伟大的土木工程综述

伟大的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的产物是每个人都必须与之接触,与之产生关系的。土木工程对每一个社会产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其的重要性与伟大。 一、土木工程的范畴 土木工程是利用伟大的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的艺术,它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港口、海洋、给排水与环境工程、防灾减灾等许多内容。土木工程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教育等各项事业,都离不开土木工程。诸如工厂、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商店、住宅、医院、学校、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统称基本建设,都是土木工程的“用武之地”。土木工程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它伴随着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

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 土木工程大致经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古代-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至17世纪中叶;近代-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现代-从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技术和理论的缺乏,土木工程发展很慢。远古时代,由于生存、居住和交往的需要,人类离开了自然洞窟,开始了掘土为穴,架木为桥的原始土木工程活动。最初土木工程完全取用自然材料,大约自公元前3千年,开始出现经过人工烧制的砖和瓦。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公元8世纪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和公元9世纪建的佛光寺大殿,是遗留至今较完整的中国木构架建筑。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秦代初期,李冰父子主持建造的都江堰,使在当时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巴蜀成为如今的天府之国。与此同时,欧洲大多国家则使用以石拱结构为主的房屋建筑。古罗马的券拱结构奠定了欧洲土木建筑科学的体系基础。中世纪西欧各国的建筑,意大利继承罗马的风格,而其他各国则以法国为中心,发展了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新结构体系。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派驻西南地区的常设机构,协调管理西南建筑设计分院、建研科技西南中心、国家检测西南中心、机械化院北京凯博西南中心、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院属机构在西南地区的经营活动。西南分院主要从事各种类型的大中型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绿色建筑咨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依托总院国家级综合性科学研究力量,发挥在结构超高超限领域的独特优势,在成都陆续承接了多个超高层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如航天科技大厦、来福士广场、创世纪广场、凯丹广场、凯德风尚等,并整合多方力量以涵盖设计咨询、施工过程监测的方式服务客户。西南分院重视与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熟悉并灵活运用成都本地规章制度与报批流程,最大化的实现大师的创作理念;在施工过程监测方面有效针对施工中的难题,提供最直接的监测结果,并对后期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预测。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绿色建筑咨询、绿色建筑评价标识、LEED设计、LEED认证等工作的直属研究开发机构,承担了全国70%以上的绿色建筑咨询及认证工作,在住建部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主导下,面向国内外拓展绿色建筑咨询和LEED认证事业,开展建筑节能优化、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咨询、技术研究及奖项申

报认证工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北京)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成都)是本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主要窗口,在上海、天津、深圳、重庆、西安等地均设有办事处。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企业文化,为员工打造了公平的个人职业发展、晋升平台,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成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选择。 招聘职位 建筑设计院: 建筑设计师(3名本科及以上)结构工程师(3名硕士及以上)给排水工程师(3名硕士及以上)暖通工程师(3名硕士及以上)电气工程师(3名硕士及以上)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以下职位精通英语者优先) 建筑设计师(2名本科及以上) 结构工程师(2名硕士及以上) 给排水工程师(2名硕士及以上) 暖通工程师(2名硕士及以上) 电气工程师(2名硕士及以上) 机械化院:机械工程师 (5名硕士及以上) 建研科技:结构工程师(3名博士及以上) 国检中心:结构工程师(4名博士及以上)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来源:论文网编辑:liuyun 日期:2010-06-01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征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简介 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

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另外,在节目中何教授还就三种特性分别分析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全文 我本人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我在高等学校里面是带研究生,就是把设计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年,特别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的创作活动,从我搞了这么多工程里面,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建筑与文化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从事具体设计人员,我只能够先把我这几十年来的一些创作体会跟大家谈谈,最后呢也想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做一点说明。 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处在这个时间里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深感觉

地域建筑创作设计表达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摘要:桓仁地域文化形成独具鲜明的地域特征,本项目通过对地域文化传统的重新认知,发掘有益的模式,在继承传统建筑模式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建筑语言因素,建造出体现桓仁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建筑。 关键词:桓仁地域文化,地域建筑,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huanren regional culture formed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roject through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new understanding, discover useful model,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positive fusio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factors, build the reg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huanre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huanren region culture,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端,距省会沈阳市253公里、距本溪市区191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山多林密、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桓仁地域文化以关东文化为

建筑史历年试题

1992 一、名词解释 1、营造法式 2、明柎 3、落地罩 4、 5、一颗印住宅 6、古典煮式 7、尖券 8、巴洛克建筑 9、城市居住单元 二、绘图比较 1、喇嘛塔与金刚宝座塔 三、简述特点 1、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特点 2、山西应县木塔结构特点 3、北京颐和园布局特点 4、试述欧洲“功能纹”制作特点 5、“象纹”制作手法 四、明清两代主要砖石建筑的成就展现在哪些方面 五、中国近代建筑如何受西方建筑的影响 六、简述“有机建筑”制作特征 1993 一、比较 1、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 2、《营造法式》与《建筑十书》 3、折衷主义与浪漫主义

4、唐长安与汴梁(开封城) 二、分析 1、拉萨布达拉宫 2、巴黎圣母院 3、贝聿铭创作思想 4、南京中山陵 三、绘图注释 1、罗马万神庙剖面 2、独乐寺观音阁剖面 3、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平面 4、北京天坛祈年殿立面 四、看法 1、你对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看法 2、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哪些西方可以学习1994 一、说明特点 1、唐代长安城 2、苏州拙政园 3、中山陵 4、泰吉玛哈尔陵 5、流水别墅 二、绘图 1、悉尼歌剧院造型 2、古希腊雅典卫城总平面 3、巴黎圣母院立面 4、宋代屋顶举折图 5、北京天安门立面 三、问答

1、佛光寺大殿室内艺术空间处理 2、文丘里R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介绍 3、中西古代建筑文化的比较 1995 一、基础理论 1、简述建筑起源 2、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3、绘一汉代明器,说明汉代建筑风格 4、绘一哥特式建筑,说明哥特式建筑风格 5、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二、实际只是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古建筑 2、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用石有哪几种 3、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年代、高度、结构特点及设计者 4、简述中国古建筑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5、从圆明园的兴毁谈自己的感想 三、综合分析 1、举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实例(绘图),论述其建筑理论及主要观点 2、从元大都至明清北京故宫的发展过程,分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变化 3、绘图分析南京中山陵的创作思想,兼论中国近代建筑的主要思潮 1996 一、基本概念 1、中国古建筑群体布景原则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中国古建筑的移柱法与减柱法 3、什么是巴西利卡建筑 4、巴洛克风格特点是什么

(完整版)中国著名科研院所名单

北方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辐射中心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设计院 大庆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钻采工程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长沙半导体设备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电视电声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东北微电子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南京电子技术工程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上海微电机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 电子工业部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 东北工学院干燥技术研究所 东北工学院金属塑性加工与型钢生产技术研究所东北工学院设备诊断技术研究所 东北工学院自动化所 东北工学院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研究所 东南大学电子学研究所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东南大学无线电研究所

东南大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所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 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 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西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黔东南州农科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人工晶体研究所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咸阳非金属矿研究所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 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 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 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 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郑州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内贸易部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关于地域化建筑创作研究方法初探 论文关键词: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逻辑性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概述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重点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要点和原则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地域化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在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上。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以其“国际式”建筑风格宣告了某种建筑价值的普遍性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从而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希望开展一种世界统一的景观,这是我们时代的面貌,强调从个人的局限中解放精神价值的需要,并把它们提高到客观有效的高度——在现代建筑中,什么是个人的和民族的客观性是相当清楚地被注意到了。以世界交流和世界技术为条件的现代统一趋势,正超越国界,在所有的文化领域中发展,而个人和民族却仍然被约束在这个界限内。建筑总是民族的,也总是个人的,但又是三个同心圆——个人、民族、人类,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包含其

他两个,因此标题为:国际建筑”(1)。这种思潮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内成为主导建筑领域的一种思想体系。然而,即使在“国际主义”流行时,也存在着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的潜流。随着人们面对不断增长的趋同性和世界化的巨大压力,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地域化建筑创作设计思潮扎根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其生命力蕴藏于“当时与当地的现实生活”之中。其建筑创作作品体现出了建筑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背景。地域化建筑创作针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所表露出的建筑与自然的对立,割裂了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等问题而提出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关系深层次的思考。在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想中,包括了对于建筑含义的更广泛的认识,突破了建筑本体的局限,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 一、地域化建筑的特征 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包涵了一个广义的建筑概念,相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国际式”建筑中的普遍性特征,它更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的特殊性和客观性。它体现了地域性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技术、经济特征。 1.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 建筑产生于环境中,建筑与环境的对立统一构成了千百年来人类建筑活动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自然环境是建筑赖以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类的建筑活动就是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之利。从人类早期的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综述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但缺乏统一的归纳梳理和对比。本文以国内外乡土景观相关著作和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乡土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乡土景观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的乡土景观研究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最后讨论了本文对后续研究者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景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 Key words: Vernacular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乡土”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主题,但学界对“乡土景观”的正式研究却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西方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50年代,早期并未对“乡土景观”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因而很多研究都是隶属于“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研究的范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如今西方的乡土景观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其研究内容也是具备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学者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乡土景观这一领域,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地理学、民俗学、建筑学、人类学等领域。从90年代起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也日益丰富。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为相关人士从整体上把握乡土景观的研究提供参考。 1.乡土景观的理论研究 1.1乡土景观的概念 “Vernacular”一词源于拉丁文“verna”,意为在领地的某房子中出生的奴隶(J. B Jackson,1984)[1],在英文中意为“白话的、方言的、当地的”[2]。美国著名景观地理学家J. B Jackson在其著作《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中较早地把“vernacular”与“landscape”相关联,作为文化景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展开详细阐述,形成了极具启发性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成为西方关于乡土景观较早的并颇具权威性的系统论述。“Vernacular Landscape”在国

哥特式建筑的研究报告综述

近二十年来国外学者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研究综述 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艺术在这一阶段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多种流派在相互竞争中得到交融,共同组成了中世纪灿烂辉煌的艺术发展史。而哥特艺术作为中世纪欧洲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是西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的佼佼者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形式理所应当的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建筑风格,凸现 出来。它广泛的流行于13到15世纪的欧洲,成为基督教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深刻地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面发展、变化的在原因。哥特建筑是哥特艺术的核心部分,它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世纪历史视觉上的呈现。研究哥特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欧洲艺术史、建筑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不仅对于深入认识欧洲的宗教传统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西社会文化思潮与审美观念的变迁。由于关于此问题面的研究,国学者的著述实属有限,在中文的出版物中很难寻找到直接的学术参考,故下面的综述主要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辅之国期刊中可见的短暂论述资料。 一.哥特文化的起源及其在中世纪的地位 在建筑史的普遍意义中,“中世纪”主要是指公元4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一千年左右,而历史往往将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但正如志毅指出的:“在人们看来是一个黑暗时期的中世纪,在建筑艺术面却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世界艺术史?建筑卷》(志毅著,东出版社,2003.2,第73页)的确,“哥特式”建筑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成为了中世纪的精神象征,影响了中世纪的审美,更 影响了今天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和对审美的体验。它充满诗意与结构的奇异之花正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