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题目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中的应用

摘要

全球化与地域化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当今的建筑创作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局面,而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出现,为建筑师开辟了一条具有纲领性和前瞻性的道路,它一方面激发了地域建筑潜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修正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的内涵。

在对地域性理论与材料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材料在建筑本体上、在建筑结构上、在建筑表皮上以及在建筑空间上的表达,还原材料本体,重新建构材料,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材料的地域表现力。发掘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表现中的潜力,探讨它们作为设计元素如何体现建筑师的个性、体现建筑与城市的个性、地域性,探讨如何真正使建筑材料在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我国现代建筑更具多元化、人性化。

关键词

地域性、材料、表现

正文

地域性建筑特征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紧密不可分的。当我们谈及某一地区的建筑特征时,究其主要成因是地理环境造成的,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抗争、改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土技术使然。人类对材料最初的选用是被动的,根据其天然的原始的自然属性加以利用,并由一定的地理环境所限制。例如人们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木材、石材、土、草、竹等建造房屋、修建堤坝、铺筑道路等。这种利用方式通常就是就地取材:在盛产竹子的亚热带地区,人们利用竹材建造吊脚楼;草原上缺少坚硬的石材,人们就利用动物的皮和毛毡建造膜式结构的蒙古包;而在北极,爱斯基摩人利用冰块建造冰房子,都是根据当地材料的自然特性,巧妙地加以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材料受到自然环境与自身性能的限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仅仅是满足了人类最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需求,同时也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人类对于材料的发现和探索从未间断,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种种社会意义和审美情趣,我们也从中清楚地看到材料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其自身的思想与其传承的文化内涵。建筑材料在地域性建筑创作上应用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相同材料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

同材料而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形态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如木材,日本与中国

的传统民居建筑都采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但在使用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日本的建筑很大地受到中国唐代木构架建筑的影响,但在传统民居的建设中仍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小梁密柱式框架结构,经济而且呈现柔性、细腻的空间特征;而中国则是大梁、大柱式框架结构,呈现出相对刚性、高大的空间形态。再如石材和砖,中国古代建筑中石材和砖很少被用来做承重结构,一般仅作为维护结构的墙体,由于木构架体系中立柱与梁架的组合,令墙体不再有承重之责,这使中国的古建筑空间相对灵活而开敞。而欧洲历史上石材和砖则是用来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因此西方建筑中才会出现以“拱”的结构形式组合创造的空间形态,并且由于开始的建造技术受到石头自身跨度的限制,使得西方建造的空间相对封闭。此外,同一民族在同一地理环境特征的区域内,同样的材料仍然会有不同的建筑形态表现。以中国黄土高原的民居建筑文化为例:由于黄土高原特殊的侵蚀地貌,使这一地区出现塬、梁、峁、沟壑等复的地貌景观。这样在同属于黄土高原的地域内存在形态各异的微环境差异,当居民的村落散布在广大的黄土高原上时,每一个村落的小环境都迥异于其它的村落环境,而每一户民宅都在不同的环境下建造。由于这种地貌的差异,同样面对“土”材料,使用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形成中国黄土高原几种典型的民居文化。“土”材料的使用方式随地貌的空间分异而发生变化,主要分三种方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如在丘陵地带直接“挖土为窑”或“箍窑覆土”,在黄土台塬地带采用“胡其”(土坯)建造房屋,在河谷阶地则用土烧砖作建筑材料。其分异状况与地貌空间分异规律是相符合的。

二、就地取材”与地域建筑文化的特征

运用天然材料,“就地取材”,这是不同地域建筑的最初选择,且由此而构成了当地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世界各处莫不如此。就象林木茂盛的加拿大或挪威,势必木材会成为民居最适宜的建筑材料;在多岩石的英国和法国部分地区,石料就成为建造各种村舍墙垣的首选;而在盛产粘土的地区,砖的大量使用就合理而自然了。就此出现的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材料肌理,成为各地区建筑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单就中国而论,幅员广阔的土地上自然气候的变化可想而知。地理自然资源差异十分显著,能够被居民采纳并大量使用的地方材料多种多样。如以高寒气候特征为主的地区,都主要采用蓄热量高的材料如泥土、土坯、石块等。在湿热地区,如中国云南的傣家民居主要采用竹子作建材。处于闽西山区,采石用土方便,红褐卵石砌筑墙基作为维护结构。还有西藏的石屋碉楼、东北的井干式木屋、大西北的窑洞等等,各自富于地域特色的材料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肌理要素。

作为建筑材料的自然原材料种类很多,但从本质上分主要有四大类——土、木、石、竹。再细划分的话,会由于不同的物理性状而划分出很多种,如石材,根据形状分:有鹅卵石、片石、人工开采的矩形石块、石条;若从其所含矿物质的不同来划分:有大理石、花岗岩等等。材料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的前提要素,由于材料的不同、物理性状的差异,使建筑材料的受力性能、适用方式都存在差异。在作为建筑材料时,其所受力学性能的局限而导致建筑的空间形态受到限制,是地域材料决定地域建筑空间形态文化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各种材料的表面质感以及构筑方法的不同,是另一个影响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原因。所以从大范围区域看:材料的差异导致建筑的空间形态的分异;从小范围区域看:材料的不同构筑手法又使建筑的表层肌理质感发生变化。

当我们具体到材料在地域性建筑中的应用时,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类,一是材料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二是材料在建筑表皮的应用。在这里我们不去研究材料应用在结构或者表皮上时所给人们带来的主管感受或者说是形成的空间氛围,当然这也是材料的一种应用。

一、材料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

材料的结构表现是材料表现的重要内容,密斯说: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和构造。对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结构成为建筑。然而在设计实践中,材料的结构表现力却很容易被忽视,人们谈到材料的美,很容易仅局限于材料的表面效果——这是材料最直接的视觉效果,而对较为间接的更高层次的结构表现的重要性则往往认识不足。在建筑上,结构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建筑结构成为建筑艺术表现的主体时,结构表现所内涵的精神能量和生命力成为建筑表现的核心部分。

在东方,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为主。木框架结构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一直都被确认为和合理的构造方式,是一种经过选择和考验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现代建筑与人类之间隔膜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希望以木材丰富的肌理重塑人与建筑之间的亲密关系。当代的木结构建筑在继承了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尽管同传统的木结构相比,当代木建筑在技术、结构、空间、造型以及对材料的理解上都与传统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仍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可以给人贴近自然、富有情感的印象。当代建筑应用木材时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多种性能,从而使建筑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丰富,充分表达了木材柔韧的艺术表现力,融合了东西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艺术特色,并与钢、玻璃、混凝土等材料搭配运用,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

托马斯·赫尔佐格设计的汉诺威世博会大屋顶,其木结构完全超越了我们对木材建筑形象的想象。建筑师运用胶合板与层压木板设计了复杂的构造,最大的梁有3米宽、19米长,连接点位于7米高处。整个结构的荷载从轻质双曲网壳传递到由树干组成的强大的中心结构,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震撼力、现代、大尺度的技术结构。这抬一大尺度建筑,尽管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仍然鲜明的体现了现代木结构设计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材料在建筑表皮上的应用

“表皮”是一个源于生物学的词汇。多用于描述有关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可以指皮肤、外皮、框架或者实心物体的外壳,具有抗摩擦和抗损伤的作用。

建筑表皮在建筑历史上,不是一个清晰和单一的概念。与此相反,它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一般而言,建筑表皮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可以承重(结构),也可以不承重。这样建筑表皮可能指向围护结构的表层或围护结构的自身。这种复杂的状况很容易带来表皮认知的混乱。此外,建筑表皮亦非是一个僵硬的名词,而是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出不同内容的动态概念,建筑表皮概念的认知也只能在追随概念的转换轨迹下方可形成。但是,对于建筑表皮,应该如同表皮一样具有物质和抽象的双重性质,并能通过视觉传达信息。因此,建筑表皮兼具物质——本体和精神——表现两种基本属性。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体量、表皮、平面三要素,之后在新建筑五点中重申了自由立面,自此表皮具有了独立、自由的特性和意义。

材料在建筑表皮上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建筑表皮的情感化表达。建筑表皮的情感化,就是建筑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及材料为手段,在关照地域民族的差异的前提下,融合多种学科对表皮进行精致的处理,以期达到关照主体——人的心理及情感,从而使人与建筑能够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这里,我们把技术及材料因素仅作为实现情感化的手段,目的还是关照主体,而且抢到建筑表皮的整合状态,这种形态是整合各相关学科、地域、材料等的结果,不是互不相容的大杂烩。这种情感化表皮的特征应是消除视觉上的枯燥,本质就是关照人情感及心理的“活”建筑。

建筑表皮是由各种实体物质材料构成的,这是形成表皮的基础。虽然有的建筑师如让·努维尔和伊东丰雄等将建筑表皮被称为“非物质化”的表皮,但这是建筑师想突破那种根深蒂固的物质化建筑的观念而精心处理表皮的一种处理方法,材料仍然是构成建筑表皮的主角。

因此,在建筑中承载更多的地域信息,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所传达的最基本的地域性信息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资源、生态等)密切相关的,不同的自然

条件孕育出独特的地域环境,而建筑的地域性信息反过来又是自然条件的最生动的表达。地域文化的因素是决定建筑地域性信息表达的更深刻因素,包括不同地域的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地域文化作为人们对于地域生活形态的感悟,己经渗入了人们的社会意识而得以保留、积淀和传承。

隈研吾对纯自然材料的这种情感在“竹屋”上做出了充分的表达,并极力追求“竹屋”和长城脚下这块风景的精致关系。限研吾认为,与土地结合是好建筑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所谓的结合并不是将基地整平后再让建筑孤立其中,而是像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感觉。在“竹屋”的一设计中,他将向来所秉持的设计理念——重人文、亲土地、为人着想、和环境互动、与自然协调等充分发挥出来,而这些理念也是他认为的21世纪建筑应该走的方向。他尝试将长城特有的构筑方式运用到此设计中,并保留了凹凸不平的地面,小心翼翼的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结语

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的、人与自然的“介质”,建筑文化无法脱离开技术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如此密切的相关性,不同地域的建筑技术才赋予了建筑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而塑造了丰富、多元的地域建筑文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世界丰富性、多样性和确立自身存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现代地域性建筑这样一种时代需求的产物,必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表现建筑地域特点的同时,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其材料设计表现手法必然是处于现代与地域之间动态变化的"在设计中,我们必须持辩证的!发展的态度,不断的努力探索,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进行深入的批判性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抽象的思辩和精神的凝炼,探索现代建筑艺术和审美意识的契合点,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陆元鼎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乡土建筑初探》陈志华, 李秋香清华大学出版社

《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李晓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材料的功能应用和表现特征

建筑材料的功能应用和表现特征 张晓华 摘 要:建筑空间是由一定实质材料界面所形成,材料对于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室内空间构成、加工的具体手段有关的材料,即建筑自身的存在方面;二是与人生活有关的家具、设备、室内陈设品的材料构成和肌理秩序等。 关键词:材料 功能应用 表现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3)06-277-02 一、材料是结构与空间的灵魂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么是先确定造型语言,然后采用适当的材料和选用正确的构造方式来表现它;要么是此过程的逆转 针对材料的特性及技术条件来构想形式。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设计是材料构造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因此,采用不同材料的结构和围护构件,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规律围合成的室内空间,必须是功能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具体说就是必须具有对于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和满足人的精神与审美要求的双重特征。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室内出现不同的空间界面,由此产生的不同形式的线、面、体等空间构成要素,以一定的几何形式限定人们视觉感受的不同范围和空间轮廓,体现了不同的室内环境效果。 例如西方古代的石造建筑,其内部空间划分受到结构形式的很大限制,使室内空间封闭而沉闷;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的建筑构架体系,为人们创造出相互联系而且通透、自由的建筑空间;近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人们充分发挥它可塑性强的特点,使建筑空间划分更加灵活,完全打破了过去六面围合空间的格局,加强了视觉空间向上、向下等各个方向的运动感,或者以旋转、扭转等形态强烈地表现建筑空间的动势,增强了室内环境的艺术表现力。 另外透明材料玻璃的使用,使建筑形体出现空透感,又作为某种范围的空间界定和划分,还将室内外环境在视觉上连成一体。这些新材料的问世,不仅适应了新的建筑功能需要,而且大大丰富了室内空间屋次的变化。每一次新材料的发布都意味着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的诞生,一样新的装修时尚的流行。 没有材料就无从谈结构更无从谈空间,只有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师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构想,创造出更符合人居环境和时代特征的室内结构与空间。 二、材料的建筑表现特征 材料因为体现了本性才获得价值,材料的质地和肌理可以使建筑形式更具有意义。因此,任何材料,不管用在室外还是室内都必须体现其本性,即砖就是砖,石头就是石头,不能把石材当作木材去使用。比如有的人用石材做成木结构的形式等,都是违反材料使用的基本规律的。当今欧洲城市中保留下来的大批古建筑,外墙完全用粗琢的毛石砌筑,尽量减少其人工痕迹,以充分表现这种天然材料的自然本性。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天室内 设计师对文化石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在现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材料使用方法,而以现代技术手段去深入发掘材料新的特征。如用机器切割花岗石、大理石并将它们作为贴面材料使用,在现代条件下使传统材料焕发出新的魅力。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我们的先人用木材创造了无数令人叹服的建筑空间。在今天的室内装修中,木材仍被认为是最富于人性特征的材料。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接近木材制品,乐于触摸它并偏爱于它明晰、动人的纹理和天然光泽。在使用木材时,着意表现它的这种特性而不去掩盖它。当今室内环境中,人们广泛运用着木材并细心研究发挥它们特性的各种手段,如对经过加工的木材表面不加任何涂饰,自然、真实地反映材料的本来面目,对于木制构件,也倾向于保留其人工或机械切割的痕迹和构件榫卯的节点等,从另一个侧面展示材料的本质。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重视充分显露刨光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纹理,以加强生活环境的自然品格和表现材料独特的韵味。 砖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材料,但当代的建筑师们仍然把它看做一种富于自然品格和表现力强的材料。国外不少低层住宅和一些文化建筑的室内外普遍采用清水砖墙。在现代居室环境中,不断更新其材料本质和表现特征,或者采用新的焙烧工艺、或者创造新的质感和肌理特。试想一想,那种用砖砌的壁炉、一堵隔墙、一溜窗户围边会给整套居室带来多少怀旧、休闲、浪漫、温馨的气氛。陶瓷制品,作为一种工整、细腻、装饰性强的饰面材料,应用越来越广,它的使用特性仍然没有被相应的人工材料代替。 玻璃,有一种神秘和优雅。它令喜好幻想的人们痴迷,对艺术家和建筑师更是如此。玻璃的唯美形象使它因此而可以进行任何比喻,并可以具有所有功能。它的品质似乎总是可以唤起人们的梦想和遐思。无论是透明的,还是半透明的,玻璃似乎都给显现的光与影增添了一种其他任何材料都无法效仿的叙事情调。 不一样的表面肌理,不一样的构成质地,不一样的色彩,今天的室内装修材料可谓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但每一种材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设计师只有充分把握这种气质,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别具一格的空间,材料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才会熠熠生辉。 三、材料的环保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观念也从单纯的!生存需 要?转变为!环境需要?。目前,人们对生活居室的要求主要呈现五个特点,即自然化、艺术化、个性化、民族化、环保化。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在装修方面主要就是对装修材料的环保要求,同时这也是!绿色装修?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明文规定了几种必须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它们是:苯、甲醛、氡、氨、T VOC,其中苯、氡都是已确定的可以致癌的气体。苯、氡对人体的危害和甲醛一样,近几年不断有苯中毒致人死亡的报道。所以装修后住宅必须对以上的有毒有害气体作全面检测。那么,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来源于哪些装修材料呢? 甲醛主要是由各种人造板和新式家具以及墙面和地面铺设壁纸、地板时使用的黏合剂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塑料地板砖、油漆涂料等均含有一定量的甲醛。氡是镭226的衰变产物,氡还可以继续衰变成其他系中子体,是一种具有放射的惰性气体。室内的氡及其子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土壤。苯主要来源于家装涂料、人造板家具、黏合剂。氨的产生是因为近些年来有人在建筑装修时用尿素作为水泥的早强剂及涂料的防冻剂这些尿素会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污染室内空气。T VOC 是空气中对人体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黏合剂。另外,一些天然石材含有放射性元素铀、镭、钍及钾,比如花岗岩,针对此问题,我国颁布有#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 室内装修的目的首先不是美观而是安全、舒适,因此,要杜绝因装修带来的室内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坚决购买环保建材,其次,常通风换气,安装有活性炭的空气净化器,装修后最好经检测确认各项物质不超标。入住以后可摆放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花卉,例如吊兰、芦荟、虎尾兰、常青藤和天门冬等。做到了这些也就基本做到了!绿色装修?。 四、材料的合理运用与美感表现 对于室内空间界面装修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视觉效果等问题。对于装修或装饰材料的研究,除了掌握其功能特点外,主要应研究材料本身的素质和表现力,以及人的视觉、心理反应两种因素,以此来调整和加强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 一方面,人们在进一步探索自然材料的本质,在更广泛的领域表现自然材料的本性和结构特征,使它们的视觉和力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室内设计更加专注于发掘自然材料自身的潜力和新的加工工艺,在设 277 #经济师?2003年第6期 建筑园地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详细信息见附表) 何镜堂,肖大威,郭卫宏,倪阳,冒亚龙,张振辉,吴中平,黄骏,包莹,郑少鹏,丘建发, 窦建奇,陶金,梁玮健,何炽立 项目简介: 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前学界对地域文化、绿色技术孤立研究比较广泛,但两者交融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属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创新点如下: 首先,凝练出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在揭示建筑发展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整体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理念,是对“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总结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模式;再次,归纳出智能化加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艺术地融入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适宜性绿色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提升建筑性能。最后,在理论体系指导下,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有效推动了实践创新。 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有: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

常见建筑材料及特点介绍

常见建筑材料及特点介绍 引言 从广义上讲,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所有材料的总称。不仅包括构成建筑物的材料,而且还包括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和消耗的材料。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如地面、墙体和屋面使用的混凝土、砂浆、水泥、钢筋、砖、砌块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和消耗的材料如脚手架、组合钢模板、安全防护网等。通常所指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即狭义的建筑材料。 一、建筑材料是如何分类的 1、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按功能分为三大类: 2、结构材料主要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等构件或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结构材料有混凝土、钢材、石材等。 3、围护材料是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如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使用的材料。常用的围护材料有砖、砌块、板材等。围护材料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符合节能要求。 4、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担负某些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密封材料等。 5、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费用一般要占建筑总造价的60%左右,有的高达75%。 二、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1)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向轻质、高强、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大规模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研制出轻质高强的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等。 2)化学建材将大规模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主要包括建筑塑料、建筑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绝热材料、隔热材料、隔热材料、特种陶瓷、建筑胶粘剂等。化学建材具有很多优点,可以部分代替钢材、木材,且具有较好的装饰性。3)从使用单体材料向使用复合材料发展。如研究和使用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高强度合金材料等一系列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原则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摘要】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本文从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建筑剖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建筑立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延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考,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1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 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殊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2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 2.1场地的相关因素对建筑平面设计的影响。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外形创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

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创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建筑的平面形状多受基地大小、形状、位置的影响。小块的方整地多适宜建造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往往采用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2.2标准层平面形式设计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平面设计除考虑基本功能外,还要对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施工的方便性等方面有所考虑。建筑标准层平面形态的构成主要分两种:简单几何形体构成,如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由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构成,常用的有切割法(以直、曲线为“刀”来切割上述简单几何形,构成多种形态)、剪切法(几何形在“剪切”作用下错位)、平移法(几何形的一边或数边向外平移)、叠加法(相同或不同几何形错位相叠)。随时间的推移,建筑的造型虽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但平面的基本形式却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一些稳定的风格,比如“井”型、倒“丰”型、蛙形平面经久不衰,因为采用这些类型的平面形式每户的大小房间均可以获得自然采光和对流通风。

建筑类论文

基于抽象—隐喻模式下地域性建筑创作手 法分析与实态调查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很多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在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历代以来需要研究的重点,建筑创作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民居的产生是由众多的地域性建筑灵感而创作,也是老一辈人不断传承和实践而产生的。 关键词:全球化;建筑文化;地域性 引言 建筑师创作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设计建筑开始的时候,设计过程中追求目标符合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地域性建筑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追求需要精心研究和总结,遵循普遍的规律,理性地把握起来,地域性的建筑创作,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让建筑及其环境,具有赏心悦目的感官特点。建筑的设计具有地域性的认同感,地域性的建筑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出发。在地域特色的影响下,建筑师们在进行地域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创作中实践的新方式,将最终的建筑作品呈现出来,这种地域性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筑创作方法研究也是从这里开始切入。

1建筑的现状研究 1.1传统民居的现状与境遇 民族传统是民族建筑的瑰宝,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多年以来,各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地域性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建筑师们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优秀风格和方式。在多年的实践,经验累积下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建筑实践中做指导。 我国地域式建筑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地域之间的文化特征和气候条件也相互不同,由于各地方的居民住处建筑别具一格、异彩纷呈。居民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现如今社会中建筑的发展也就有所差距,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独立特征和规律。建筑的地形特征也是通过多元化的态度呈现出来的。目前社会上来说,很多传统的居民建筑在经过不断地破坏,才得到保护和延续的过程。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惠州的居民、还有客家的土楼,这些都是在历史的车轮的影响下,不断经历的过程。这些建筑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很多古老的建筑面临困境的时候都应该引起注意,对于那些冷冰冰的建筑物或者博物馆,都是要效仿民族建筑的形式而出现的。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 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非常繁多。要想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 1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建筑装饰材料可分为无机装饰材料、有机装饰材料和复合装饰材料三大类,如表1所示。 建筑装饰材料的化学成分分类表1 2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分类 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建筑装饰材料可分为外墙装饰材料、内墙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和顶棚装饰材料等四大类,如表2所示。 建筑装饰材料按装饰部位分类表2

一、无机装饰材料 1.金属装饰材料 1.1黑色金属材料 主要是钢和铸铁。是最重要的化工机械材料。黑色金属材料主要指铁和钢,多数化工机械设备是用铸铁和碳钢制成的黑色金属材料是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和铁合金)。 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黑色金属材料铸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和内部组织结构不同。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钢是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它们是工业上最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2有色金属材料 即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材料是金属材料的一类,主要是铜、铝、铅和镍等。其耐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纯度。加入其他金属后,一般其机械性能增高,耐腐蚀性则降低。冷加工(如冲压成型)可提高其强度,但降低其塑性。最高许用温度:铜(及其合金)是250℃,铝是200℃,铅是140℃,镍是500℃ 分类方法 2、有色合金按合金系统分:重有色金属合金、轻有色金属合金、贵金属合金、稀有金属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则可分:变形(压力加工用合金)、铸造合金、轴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质合金、焊料、中间合金、金属粉末等。 3、有色材按化学成份分类:铜和铜合金材、铝和铝合金材、铅和铅合金材、镍和镍合金材、钛和钛合金材。按形状分类时。可分为:板、条、带、箔、管、棒、线、型等品种。 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及应用分类 (1)、有色冶炼产品:指以冶炼方法得到的各种纯有色金属或合金产 2007年国际有色金属大会品。 (2)、有色加工产品( 或称变形合金):指以机械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各种管、捧、线、型、板、箔、条、带等有色半成品材料。 (3)、铸造有色合金:指以铸造方法,用有色金属材料直接浇铸形成的各种形状的机械零件。 (4)、轴承合金:专指制作滑动轴承轴瓦的有色金属材料。 (5)、硬质台金:指以难熔硬质金属化合物( 如碳化钨、碳化钛) 作基体,以钻、铁或镍作黏结剂,采用粉末冶金法( 也有铸造的) 制作而成的一种硬质工具材料,其特点是具有比高速工具钢更好的红硬性和耐磨性,如钨钴合金、钨钻钍台金和通用硬质合金等。 (6)、焊料:焊料是指焊接金属制件时所用的有色合金。 (7)、金属粉末:指粉状的有色金属材料,如镁粉、铝粉、铜粉等。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来源:论文网编辑:liuyun 日期:2010-06-01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征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简介 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

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另外,在节目中何教授还就三种特性分别分析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全文 我本人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我在高等学校里面是带研究生,就是把设计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年,特别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的创作活动,从我搞了这么多工程里面,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建筑与文化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从事具体设计人员,我只能够先把我这几十年来的一些创作体会跟大家谈谈,最后呢也想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做一点说明。 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处在这个时间里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深感觉

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9-01-09T09:53:18.5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章海青 [导读] 在本文中,针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和发展趋势展开了一系列的叙述。 杭州运河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所处环境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随着国家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对环境教材的标准也相对提高,国家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用环保新型绿色材料耗能材料代替传统耗能材料,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以后环境生活的标准之一。在本文中,针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和发展趋势展开了一系列的叙述。 关键词:建筑新材料;建筑材料;环保;应用;发展;问题 1前言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引进了新型墙材改造新农村。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节能减排,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给与大力支持和决心,比如:建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江河湖海淤泥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新型墙材材料示范项目,并按照节省标准煤给与五十元补贴。以年来计算,每年补贴企业可达一百多亿元。 2建筑材料发展现状 2.1膜材料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大量各种不同功能的膜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膜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用于现代工业节能需求,可降低环境污染,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膜材料是一种现代化绿色建材,在发达国家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推广。在建筑工程中,复合膜材料具有很强的耐久性、透光性,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防火保温、抗紫外线能力。膜材料还具有不错的机械强度,且环保节能效果很好。膜材料的材质,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 PVC 光膜材料,另一种是 PTFE 类膜材料。对于当前的膜材料,其透光率为 20%,但是在建筑内部,通过膜材料的透射光可以产生均匀的漫射光,可以满足室内广度。同时膜材料的光吸收率、热传导性都比较低,但是发射率却比较高,可以使太阳辐射得到显著降低。建筑用的膜材料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保温隔热功能也较强,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绿色材料,不会污染环境。 2.2工业废渣及废煤灰的应用 目前,工业废渣及粉煤灰产品可分为四类:一是混凝土及砂浆;二是墙体材料;三是屋面材料;四是粉煤灰功能材料。由于工业废渣及粉煤灰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能,其建筑材料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掺有粉煤灰的优质混凝土,耐久性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在水库建筑中,粉煤灰是浇筑大坝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工业用煤、其他材料,在生产之后会产生很多废料,在实际中可以对这些废料进行加工利用,包括发电厂产生的炉渣、粉煤灰,这些废料如果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会造成空气、水资源、生活环境污染。而 通过再次加工利用,可以将这些废料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如通过粉煤灰代替黏土制作的混凝土多孔砖、粉煤灰烧结陶粒等,从而转化成新型节能环保材料。 2.3玻璃钢 玻璃钢是复合材料的一种,玻璃钢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已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饰建筑、家居家具、广告展示、工艺礼品、建材卫浴、游艇泊船、体育用材、环卫工程等相关十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深受赞誉。玻璃钢制品也不同于传统材料制品,在性能、用途、寿命属性上大大优于传统制品。其易造型、可定制、色彩随意调配的特点,深受商家和销售者的青睐,也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其具有力学性能好、轻质高强、减振性能好、耐化学药品性、隔音性能好、热性能强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玻璃钢的应用主要有玻璃钢门窗、玻璃钢管两类。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节能降耗效果,在施工中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及施工费用。可制作玻璃钢瓦,是和钢结构配套使用的采光材料,其主要由高性能上膜、强化聚脂和玻璃纤维组成,其中上膜起到很好的抗紫外线抗静电的作用,抗紫外线是为了保护 FRP 采光板的聚酯不发黄老化,过早失透光特性。 2.4石膏及岩棉建材 石膏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也有十分广泛的使用。石膏这种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能耗,从而节省了资源,同时石膏建材还可以循环使用,不容易产生建筑垃圾。在具体的应用中,石膏还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耐火性能、耐热性能良好,综合性能较强。对于岩棉建材,其包括岩棉保温条、岩棉板、岩棉玻璃布缝毡,具有无毒、导热系数低、容量小、耐用等特点,其制作原料丰富,成本低,在建筑工程外墙建设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3铝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通过选择正确的铝合金,设计人员和建筑工程师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性能组合,包括高强度,低密度(仅为钢重量三分之一),高热传导性,优异成形性和连接性能。这些铝合金以轧材、挤压型材、铸件和锻件产品用于建筑工业。从设计人员的观点来看,挤压材特别值得一提,因为铝良好的成型性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设计空间。挤压型材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商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铝窗市场,通过挤压达到的复杂形状和结构使设计人员和建筑工程师能很好地配合,从而使铝窗被人们广泛接受。铝挤压型材的其他应用还包括:屋顶、建筑物外部包履、幕墙和结构玻璃幕墙、机械和设备、梯子和脚架、建筑五金体、商店门面和牌匾、隔断等。 4绿色建材的特点 (1)节能:绿色建筑材料以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物和废弃物为原料,将废物转化为财富,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 (2)环保环保,绿色建材,在满足建筑材料基本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无污染、无毒的原材料,科学的生产方法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环保亲和,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宜居舒适:绿色建筑材料不仅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且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抗菌、杀菌、防霉、消磁、防辐射、防静电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符号表达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符号表达 地域文化的特色化和多元化正在逐渐衰弱,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相对较好的现象,越来越多体现地域文化的空间设计也逐渐兴起。本方案通过研究陈炉特色建筑材料、构造的表现魅力,在餐饮空间中大量运用,使更多的人认知并了解陈炉古镇的历史、文化与装饰艺术,有利于本土旅游的开发,同时也传达了当地人的环保观念与智慧。 陈炉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如今的陈炉古镇人依然住窑洞,靠手工制陶作坊养家糊口,堆着罐罐墙、走着瓷片路……是一个建筑特色十分鲜明的古镇,其特色的形成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曾经有机会到陈炉古镇进行走访调研,镇上多样的罐罐排列组合,特色烟囱的呈现,个性的酒瓶模具隔墙,各处无不洋溢着陈炉镇的特色建筑魅力,无处不在的陶与瓷也让人们印象深刻。 一、设计方案概述 (一)选题依据。近年来,主题餐厅悄然出现,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环境,无论是以动漫、帆船、女仆、车还是以年代为主题的餐厅都充分展现了其人性化的一面,越来

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往往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对餐厅进行装饰设计,甚至食品与服务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 地域文化在餐厅中的运用是塑造空间美和艺术美的重要手段。在餐厅设计风格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餐厅的设计不应该只是满足于功能的需求,更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人的主观感受,重视文化在主题餐厅中的运用,讲究文化的体现,突出场所精神,整个设计需要达到与餐厅主题空间性质及氛围相协调的目的。 二、方案的展开设计 (一)资料搜集。1.地域文化的概念: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会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2.主题餐厅的概念: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希望人们身临其中的时候,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3.国内外主题餐厅设计研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方案设计定位与分析。1.方案设计定位。“陈炉印象”餐厅的主题设计是整个餐厅空间的灵魂,其地域文化是设计定位和设计内容表现的第一要素,是一个文化的诉求。空间艺术的主题性不仅创造了精神财富,还能引导和转变人们的审美观念,让人们尽情地领略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创作实践 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和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建筑创作的目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面对当前混乱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我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1、建筑的整体观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包含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并非简单的同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此外还应注意细部的设计,使整体风格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得以延伸,使设计更趋完美。 中国传统的城市有明确的轴线和组织肌理,体现出很强的整体特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巴塞罗那,堪培拉……也均以其整体性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混杂无章,建筑语言混乱,丧失了城市的整体美,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建筑的整体观一直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首先遵循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近年我们在全国参与了一大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为突破点,倡导“环境育人”理念,在建筑整体观思维引导下,把城市设计、建筑及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一批整体化的新校园(图1,图2,图3)。 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建筑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整体化与综合的过程,需要每一部门、每一个环节协同配合,服从整体,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装饰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建筑工程中装饰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杨喜书 摘要: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装修的物质基础。要创造满足人们多形式、多层式、 多风格的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主要就是要通过建筑装饰 装修材料的质感、文理、色彩等来实现其各种风格的装饰效果及不同条件的使用功能。了解,熟悉,掌握建筑工程中的装饰材料,特点及所应用的范围,可以将理论经验合 理地用在选择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上。 关键词: 建筑工程;装修;装饰材料 有建筑就有建筑的装饰装修,从早期的用石灰粉刷墙壁,用油漆涂刷柱子,至当今的 新型高档次装饰装修,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研制、开发了一批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从国外引进2000多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目前总的品种已达5000多种之多,形成了中高低档基本配套、品种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无论在性能上、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已能满足国内各层次的消费需求。建筑装饰材料 虽然是建筑材料大家庭的一成员,但它的主要属性是装饰功能或美学功能,人们更多 的是从质感、观感、、文理、色彩、健康等方面来认识。要创造满足人们多形式、多 层式、多风格的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主要就是要通过建 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质感、文理、色彩等来实现其各种风格的装饰效果及不同条件的使 用功能。了解,熟悉,掌握建筑工程中的装饰材料,特点及所应用的范围,可以将理 论经验合理地用在选择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上。 1 建筑工程中的装饰材料 1.1 装饰材料的概述 社会的科技水平发展很快,不断给装饰材料注入心概念、新产品,知识面也在不断拓宽。传统的装饰材料按形态来定义,主要分为“五材”,即实材、板材、片材、型材、线材五个类型,这些归纳今天仍旧在用。但是现代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又派生出各 种新型材料,如 真石漆、液体墙纸等,这就完成超越了传统观念。装饰材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装饰 设计、施工、维修中的实体物质成分,通过这些物质的搭配、组合能创造出适宜使用 的环境空间。

文化视域下的建筑地域性

文化视域下的建筑地域性 The Architectural Regionality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编者按: 建筑的地域性在建筑创作理论领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本期论坛侧重从建筑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建筑的地域性,试图将论题引申到文化层面来讨论这一议题,这对于我国现代建筑创作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否定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但是如何正确的认识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相互关系,如何从文化的深度去解读建筑地域性的本质,仍有很多疑惑。我们可能无法得到一个满意的最终答案, 然而这种探索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客座主编:刘大平 地域建筑的文化意义 ■徐千里 重庆渝中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兼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兼职教授 “在文化视野中讨论建筑的地域性”这个论题本 身就显得意味深长,相关的问题似乎反复被人们关 注和讨论,却又常常得不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那 么,究竟该如何切入和思考这一问题呢?我试图调 整一下看待和讨论问题的角度。 本来,建筑的地域性—或者其他一切事物的 地域性—本身就是只能在文化意义上理解和讨 论的。那么,为何我们又要反复强调“在文化视野 中”谈论地域性问题呢?这显然与全球化和现代化 有关。当今许多人担心,在全球化和现代化面前, 传统性和地域性将逐步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 没有差异的单调世界。因此,有关建筑地域性的讨 论,大多是出于一种担忧,即在全球化、现代化背 景下如何避免地方文化的丧失。对此,人们采取的 策略往往是以某些地方固有的建筑方式,特别是特 定地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来对抗全球化、现代化 的趋势和影响。然而事实上,这种对抗往往显得苍 白无力,它们不仅未能使今天的城市、建筑更加符 合人们的期待和需求,反而使之更加脱离现实、脱 离生活。 在我看来,在这里至少可以提出两个值得讨论 的问题:一是地域性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二是 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首先,我以为,对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地 域文化丧失的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地域性与全球 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并非决然对立。任何文 化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演进和发 展的。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地域性 与全球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融合更是日益明 显,并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上述担忧很大程度上只 是起因于某种想象的对立,并且只是少数知识精英 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曾有评论者指出,其论证的 方法通常是:“甲引用乙来论证丙,丙引用甲来论证 乙,循环往复,无休无止,两轮循环下来,已经是 雷声轰鸣,震耳欲聋了,担忧就此成为事实,不再 是想象了①。”然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公众 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他们并没有感 到自己的本土性或地域性在经受危机。“这些最草根 的普通民众抱持如此态度,确实很奇怪,因为他们 是本土性的体现者。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 精英们的悲观预测虽说震人心弦,却是脱离实际的,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那种危险;相反,他们 看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全球与本土的融合。 在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传统和现代、全球和本土 已开始交融,并且继续在融合。这种交融对一个正 在转型的社会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相反,如果 出现对立、泾渭分明,乃至水火不相容,那就糟了, 那意味着转型遭遇了严重的障碍①。”我非常赞同这 一观点。我以为,我们应当珍惜这种融合,促进这 种融合,而不应夸大对立,更不应制造水火不相容。 文化融合的实例俯拾即是。也许比之建筑,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更便于理解。比如吃饭,中餐和西 餐。在中国以中餐为主,但西餐也在悄然流行,逐 渐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那么随着全球化,西餐 会不会取代中餐、消灭中餐呢?肯定是不会的。这 不仅因为饮食习惯是最顽固的本土和地方特征,不 会轻易改变,而且因为中餐和西餐正在彼此渗透, 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就是文化的融合,它说 明一个问题:当地域性面对全球化时,它有能力维 护自己,一如既往地生存。全球化和外来的东西不 可能消灭本土性和地域文化,它必须适应地域性文 化环境,与地方文化相融合,才可能扎下根来。所 以,没有融合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人们一般认 为经济全球化将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 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和地 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形成全 球性的既同又不同。也就是说,地域性没有消失, 反而渗入全球化,形成全球的多样性。总之,全球 化与地域性可以共存也必然共存。在全球化过程中, 地域性将自然延续,并在新的环境下调试自己,形 成文化融合。我们需要警惕的倒是另一种倾向,即 狭隘的地方主义和保守的传统主义。这种倾向借口 弘扬地方文化,从推崇传统出发而走向复古,显然 并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地域性文化,而必然是脱离 6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4039898.html,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作者:朱未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08期 摘; ; 要:地域性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地域性表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原则,对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要求;原则;地域性;表达方式 1; 前言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建筑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不仅需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而地域性表达是建筑固有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下就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进行了探讨分析。 2;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 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笔者认为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具体体现在: (1)降低能耗的要求。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同时尽可能选用地方性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2)经济要求。建筑节能设计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的显著特性是耗能少,减少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保障建筑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极大地降低了建筑成本,更好地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多样性要求。由于人群对居住条件需求的差异,对建筑功能空间需求也不同,因此建筑设计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以满足特定群体对特定建筑功能空间的需求。例如,对于楼层的要求:别墅、小高层、高层建筑以及复式建筑等。多样性也就成为了建筑设计一种适应性体现。 (4)舒适性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不仅要考虑美观和耐用,同时也要考虑其舒适性。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不只要求建筑要达到质量安全要求,而且还要在很多功能空间具备合理的、舒适的利用价值,并且能够和建筑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便捷和舒适。

建筑材料的种类

建筑材料的种类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 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 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特点: 1、强度高,耐久性好。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框架等所使用的材料。 2、强度高,耐久性好,绝热、隔声、节能性能良好。主要体现在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如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所使用的材料。 3、广泛的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及使用功能适应性好。 日照市永文商贸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公司占地200亩,位于日照市五莲县灵山路以西同俗居委会对过,主要从事日照钢材,日照建材,日照贸易,日照日用百货的经营贸易。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下建筑材料的种类。 1、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2、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3、水泥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在空气中或在水中硬化,并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 4、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利用粉煤灰的胶凝作用部分代替水泥在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废物利用。 5、外加剂主要是高效碱水剂,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 6、矿粉将矿石粉碎加工后的产物,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