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

浅谈孔子仁学思想的克己复礼

徐雪

【摘要】[摘要]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也很重视仁。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即为仁,结合孔子对其他弟子问仁的回答,仁的终极目的还是归在礼上,而克己是为了更好的遵守礼。但是后来在对管仲的评价上却有了矛盾的地方,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但却是一个仁德的人。孔子对仁的看法有了不一样的地方,视野更为开阔,着眼于民生而不局限于君主和礼。随着对仁的更为开阔的理解,我们对克己复礼也可以尝试新的理解,所谓的礼也不局限于周礼,而是指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使百姓生活的更好的行为规范和法则。

【期刊名称】文学教育(中)

【年(卷),期】2013(000)008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 仁;克己复礼;民生

【文献来源】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46980526.html,/academic-journal-cn_literature-education_thesis/0201242728932.html

孔子很重视仁的品质,认为具备仁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论语·八佾》之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孔子看来,仁是最基本的品质,它不是一种规范和模式,而是融化在骨子里的个人品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领会其它知识的真谛。一个具有仁德之心的心良好品质的人,学习好了礼乐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