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6794939.html,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程诚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作为一种影响力较广的错误思潮,逐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1)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2)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否认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削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潜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内向求善型思维、实事求是、实践理性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称为“落后文化”,认为这些“落后文化”不适应当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西方也未成气候。它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催化腐蚀,后来又在中国大陆有所泛滥,虽然也已被人们识破,但造成很大危害。西方敌对势力为什么向苏联、向中国大量输出历史虚无主义呢?这就像鸦片,西方人知道它有毒,在自己的国家禁止吸食,但却向中国向东方各国大量倾销。其目的,一是赚钱,二是麻醉腐蚀被它倾销国家的人民,以便进一步侵略和奴役这些国家。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决不允许它泛滥成灾。 一、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潮。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说明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是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大问题,是关乎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是关乎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至少有两点:第一,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企图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奋斗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不信邪、不畏强、不屈不挠,自力更生、顽强斗争、强不凌弱、富不侮贫、大不欺小,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传承不息的历史基因。历史虚无主义则虚无这一历史主流,而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信息,鼓吹妥协投降,称颂外敌侵略,抹杀爱国主义,比如宣扬琦善、李鸿章妥协投降是明智的、负责任的,而爱国抵抗的林则徐等英雄则是盲目蛮干;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本文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的危害其本质,提出了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侵蚀和攻击的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宣传工作;树立学术文艺创作的良好风气,健全舆论监控管理制度;改进高校政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性思辨基本素质。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本质;防范措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于拉丁文的虚无主义一词最先以动词“虚无化”形式出现,意为“完全毁灭和无的过程”。[1]经过雅柯比、屠格涅夫等的发展演化,“‘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进程”。[2]虚无主义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历史及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实际,尤其是其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恶意传播,演变成为一种错误社会思潮后,就变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种极具误导性和破坏性的思想力量,一种对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理论工具”。如此,就不得不戳穿其伪装的面目,还原其罪恶原型,同时也可以为虚无主义正名,使人们了解虚无主义的真正内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社会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受“文革”理论与实践的破产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蛊惑,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威信提出了质疑,对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及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产生了信任危机,让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附带的一些问题,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势力减弱,一些人怀疑中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再次泛起。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的今天,由于受改革开放逐步深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必然的负面因素及中国改革处于深水期阻力与困难现实处境的影响,使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又一次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潮。 二、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认清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影响的看似是文化领域,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3]会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历史的依据;看似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或文学艺术创作等范畴,实质上是在影响现实社会。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能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扰乱民众的思想。他们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狼子野心跃然纸上,昭然若揭。如果不及时戳穿其真面目,提出应对措施,其必然会危害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进而势必会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6794939.html,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程诚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作为一种影响力较广的错误思潮,逐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1)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2)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否认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削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潜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内向求善型思维、实事求是、实践理性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称为“落后文化”,认为这些“落后文化”不适应当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这,是中央在对“妖魔化”毛泽东发出反击信号?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侯西安| 点击:27580 | 时间:2013年6月29日16:53 推荐者按:中共中央最大智囊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官方最大的学术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近日刊发文章,对反毛现象做了剖析和批判。文章中称对毛泽东的“妖魔化”和对党史的歪曲丑化是历史虚无主义消极影响的集中体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贬损和攻击毛泽东的杰出才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试图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近年来,歪曲丑化党史的现象有变本加厉之势,其大者用阴谋史观诠释党史,其小者用造谣污蔑的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侯西安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当前,亟须引起关注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向党史研究领域渗透,并通过网络、数字报刊、影视作品等侵蚀学生正确的党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丑化党史的三种类型 对毛泽东的“妖魔化”和对党史的歪曲丑化是历史虚无主义消极影响的集中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但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贬损和攻击毛泽东的杰出才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试图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近年来,歪曲丑化党史的现象有变本加厉之势,其大者用阴谋史观诠释党史,其小者用造谣污蔑的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科学理论的教育和引导。及时辨析、揭穿歪曲丑化党史的本质是培育大学生群体正确党史观、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之途。歪曲丑化党史的观点和事实虽然冗乱复杂,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真实,采用极端消极或者激进主观的态度解构历史,否定、贬低革命的价值,竭力渲染革命的“弊端”。宣称中国革命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方向离开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而“误入歧途”,因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这一诋毁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历史的纯粹臆测,是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丑化党史的重要手法。 二是提出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是毛泽东和党史研究“范式”的转换,认为在当代中国这才是“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声称与其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和世界开放,还不如1840年鸦片战争时就向世界和西方文明开放。改革开放实践才是真正向现代文明主流的回归。这一所谓的“范式”转换是排斥文明多样性,一味主张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在党史研究领域的集中体现。试图把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具体方式移植到中国,不仅徒劳,而且是极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

不让历史湮没在历史虚无主义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思想影响很大的一股思潮。它与思想、学术、理论、观念等等相混杂,但本质上是一股政治思潮,核心指向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各种方式侵蚀青年的思想。文章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和如何科学地认识历史几个方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关键词:事实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诉求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在中国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中的糟粕。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综合整理,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式:一是歪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言。在一些人的笔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东方的野蛮与落后,来对抗西方的先进与文明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曲解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否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意图将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囯蔓延,对我囯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合理分析对待历史,坚定不移的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实质、蔓延背景和影响危害,坚决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保障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近年来正在中国重新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意图将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蔓延会逐渐消解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消融掉我们所具有的客观理性的历史信仰。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深入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兴起的特点、根源和危害,坚决批判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也源于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是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为将我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而产生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写历史”的名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国史、诋毁党史。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消融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帶来的优越性,进而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正逐步消除和侵蚀历史学的科学性,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会出现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历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没有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就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简单的否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_龚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2月/18日/第005版 学锋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 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人对近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了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上掀起了“告别革命”的浊浪,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下,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只有深挖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才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学术方向。 错误的历史观 从历史认识主体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首先在历史观上严重背离了唯物史观,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重蹈唯心史观的覆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际上苏联、东欧的剧变,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强大挑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认识和挑战,触发中国近现代史学界一些中青年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诘难和反思,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尤其是贬损、否定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与否定,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就出现了对正确的理论思维忽视的情况,或是热衷于琐细的研究,或是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的史学理论或模式。 第二,一些人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采用了历史相对主义态度,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可认识的,陷入了历史不可知论的窠臼。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史学思潮。这种思潮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否认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存在,将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认为历史仅仅是一种话语,将客观存在的历史视为历史学家主观的构建物,史学不可能还原历史,史学家建构的过去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用话语组成的文本。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对客观历史自然就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往往以主观臆测代替对客观历史的研究,丝毫不顾客观历史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论人评史。例如,说如果按照洋务运动的路子发展下去,中国就可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了,这些人违背了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 第三,一些研究者对历史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缺乏历史主义态度,混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现实改铸历史。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从现实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抱着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抹煞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将历史与现实做简单的比附,丧失基本的历史主义立场。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义下,他们根据现实的变化重新解释历史,根据现实的需要任意裁剪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与现实中国息息相关,也最容易受现实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从现实出发,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以现实比附历史,由此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历史学成为现实的工具。 第四,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时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丧失一个严肃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服务于社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王申慧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看似是以“求真”和“求是”为目的而对相关历史进行的“价值中立”式的学术研究,实质则是一种鲜明地反映评价者“特定政治需要和目的”的价值评价。就评价是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反映来说,其存在着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真假”问题。但是,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主要不是针对评价的“真假”的问题,而是当我们面对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历史的不同评价时,何种评价才具有“合理性”的问题。这种“合理性”是指判断何种评价标准符合“公论”与“公道”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历史终结论;阶级斗争决定论 从理论渊源上观之,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虚无主义,其与虚无主义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提出“价值重估”的口号就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新的价值用以消解传统的超感性的崇高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重估”必然会导致对过去历史的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的论文发表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兴趣盎然”,不断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重评历史”“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等为名歪曲、编造、篡改一些历史事实。更具有迷惑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精心挑选”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并在其基础上依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利益、需要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大肆宣扬自己得出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前者,我们应该从科学认知的角度,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上进行批判。但对于后者,仅仅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进行批判还不够,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声称自己赖以评价的历史材料也是客观的和真实的。对此,除了要从“史观”的角度对其展开批判外,还应该从评价论的视域出发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根源。 一、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它是为作为“产婆”的生产力服务的“助产婆”。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隶属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动力”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终极动力”,即原动力;另一类是“直接动力”,即对原动力发生反作用的动力。他们所谓的“终极动力”或“原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是指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他们把“直接动力”的作用,比喻为“杠杆”或“助产婆”的作用,而把“终极动力”比喻为“产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 ;马克思和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 国持续泛滥,对人民大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不注 重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从而导致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出现了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功绩、否定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等消极影响,更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 要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别,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消除历史虚无 主义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对策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思潮,简而言之,就是虚无历史,以虚构历史和夸 大想象来歪曲和抹黑历史,其特点在于扭曲历史、否定革命,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削弱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历史认同。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 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引导高校大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 义及其危害,在批判其错误唯心主义思潮的同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 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历史虚无主义呈现的新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 生深刻变化,给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 史虚无主义者依靠网络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大肆宣扬其荒谬的理论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 一种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思潮,通过否定历史以及历史人物来否定我国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的主要手法,就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料,往往是取其一点,以偏概全,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1]历史虚无主义宣扬的“告别革命论”旨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贬低和否定中国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惯用的伎俩,通过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否定来否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革命成功的历史事实与功绩,其主要目的在于抹黑中国共产党、否 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无时无刻都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加速蔓延,尤其是在微博、微信、 论坛等空间里野蛮成长。由于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多等特点,这些特点 无疑给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这样一个环境,打着“解密、爆料”等标题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其中内容大都是以特殊来代替普遍,以个别 来代替全部,许多历史被扭曲,许多历史人物被抹黑。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特别是对于有效信息的筛选方面,很难做出正确 的抉择和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 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2]历史虚无主义者深知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基础,歪曲历史就会削弱国家和民族的 自信心,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历史使命,而忘记历史使命就没有未来。 随着苏东剧变带来不良影响的进一步蔓延,资本主义国家弹冠相庆,大肆鼓吹资本主义 胜利论和社会主义灭亡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仅存的社会主义各国都在吸取苏东 剧变的教训,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各国的具体国 情来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也受到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骚扰和发难,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 观点来歪曲我国历史,否定我国革命,削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旦大学生不认同自 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部分高校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 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 %,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 %, 自认为对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 %的教师、4.5 %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 %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 %,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这说明:其一,一些师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他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其实际思想状况与他们的自我评价不耦合;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致使一部分师生接受它的观点,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其三,高校师生普遍缺乏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在“去宏大叙事”、“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不仅任意颠覆几代学者潜心研究而获致的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历史认知,而且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真相。例如,先是歌颂晚清的改良运动,而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则拔高清政府,连改良运动也骂倒了。由是以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尤其是不遗余力地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限于学术界。在所谓崇尚自由、思想多元、追捧创意与彰显个性的名义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蔓延到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青年中形成了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社会共有的信念与目标,不容掉以轻心。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无论其发展过程曾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历史作为多样化的统一,即这个民族的共同创造与共同的记忆,包括得失在内,在整体的意义上,便都构成了它的生命本源,奠定了它进一步走向未来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国民对本国历史应当具备的基本信念和准则:“任何一国之国民”,都必须了解本国的历史,并心存“温情与敬意”,而不容“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他还进一步强调以下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因之可以将现实中的“种种罪恶与弱点”,都推诿于古人。他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①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见解。人们尽可以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上前人行事之是非得失,却没有理由简单地全盘否定和抹杀属于民族共同体的那一时代的历史。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极少数人一味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诬之为“罪恶连连”的暗夜,不仅歪曲历史,而且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浅薄狂妄”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丨教育探索J 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亚?男?徐媛媛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文章概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特点,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探析抵制历史 虚无主义的路径: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网络监管力度;高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增强 课堂实效性;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唯物史观,增强责任意识。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大学生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形而上学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社会思潮,本质上就是一种无端否认、忘却、抹杀客观存在的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夸大、篡改的“舶来品”。在中国的表现即是打着澄清事实的幌子,类似江湖术士似的推销自己所谓的“客观公允的事实”,其语言具有迷惑性,但实质是带阶级倾向的意识渗透。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是坚守思想阵地的主要力量,现处于这种思潮的包围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引发思想和信仰上的混乱,导致在潜移默化之下出现困惑和迷惘。基于此,对历史虚无主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及其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否定中国革命,颂扬改良,称颂侵略 坚持所谓核心“告别革命”,抬高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认为维新派的激进做法是愚蠢,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等等。种种表现和诟病,如果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发展,认为帝国主义“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血迹斑斑的图画”是一幅未来蓝图,值得褒奖,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告别革命”吗?因为贫穷落后所以选择革命,反而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是选择革命导致贫穷落后,诋毁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是“搞糟了,应该回过头去补资本主义的课”。实践证明,阶级以及阶级斗争在矛盾激化的时期是解决问题,维护发展,变更时代的利器。打碎旧制度下的国家机器,中国才会有今天的独立自主。 2、提倡“反思历史”,大兴重评之风,实质颠倒是非 在学术领域,披着学术外衣大提重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借此机会片面研究历史,割断历史整体,取其片面借以否定,以实现歪曲和颠倒事实的目的。其实是与历史背道而驰,美化美帝国主义,丑化中国的历史,颂扬反动人物,丑化有真正历史贡献的人物。看似致力于“翻案”,其实是颠倒是非主观评价。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缔造者,他的理论光辉和实践探索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贡献,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提出“反毛”论调,夸大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某些错误,片面评价历史人物。在美化和颂扬反动人物时,明显的显示动机不纯,没有把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是不客观的。 3、带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倾向性较强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历史,制造思想和意识上的混乱,深层次的动机是有着自我政治诉求。他通过美化美帝国主义,丑化中国历史,歪曲历史,主观随意妄下论断,否定中国革命,动摇中国建设的根基,松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土壤,妄图彻底改变中国建设发展的道路。这些狂妄言论不切实际,更不难看出其间透露出来的阶级属性,这种言论不能称之为理论,真正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这种诳语经不住历史唯物主义的追问和中国实际的发展。其伪装是有所选择进行虚无,利用虚无搞虚无。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历史知识尤其近代以来的历史知识的把握多呈“碎片化”状态,理性思维不足,高校相关的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是很明显,这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随游移不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1、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 历史虚无主义抓住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征,凭借“大胆新奇”,夺取大学生的眼球,提高关注度,利用“碎片化”的分析,有选择性虚无的夸大某些历史细节,比如大肆宣扬领导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歪曲并丑化其形象,且上纲上线的嘲弄领导人的贡献,这些无疑会导致理性思维不足的大学生进行感性理解,造成思想混乱。 2、动摇大学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历史虚无主义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利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割裂历史之间的联系,一些大学生受此影响,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摒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思考问题,判断事物的发展走向。历史虚无主义主张“解放思想”,倡导思想自由,种种表现即是教会学生无所原则的思与想,任意发表言论,信口开河。 3、导致大学生怀疑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否定中华民族的探索历程,总之看到中国就反、看到中国革命就反,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我国的五四运动,这些错误的观点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而对有些大学的影响却打下烙印,这会导致中国的青年力量,大学生们对我们建设事业、对我国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缺乏动力和干劲。 三、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探析 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无非要离间人们与党与国家的关系,否认中华民族的一切,使得中国人丢掉灵魂。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回到马克思主义上来。 1、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网络监管力度 历史虚无主义通常以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为外衣,隐蔽性极强的混入高校,混淆视听。国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相关学术期刊的发表,完善学术报告的监督机制,谨防不良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充分调动(下转第110页) 121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06月中旬刊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则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主张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就是唯物史观,而第一第二种主张的历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即否认或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后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必然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符合中国实际。上述第一种主张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而第二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正在当代西方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世纪之交的所谓千禧年转折,这场本来可能全面激起历史意识复兴的历史转折,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在浓厚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氛围中,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而同一时刻的中国文化,则在未能充分质疑此一转折的西方本质的同时,就已经滑入了这一“节日”在现时代所特有的享乐主义氛围。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新自由主义继续推行,与此同时,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史学界、文学界、影视艺术界和网络媒体领域出现重新泛起之势,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其核心是对五四以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重新给予“客观”的评价,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与主张经济领域全盘私有化、崇尚自由竞争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和政治运行模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交相呼应,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史学界和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必须对其进行严肃评析和批驳。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根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所谓全盘西化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则有以电视纪录片《河殇》为代表的新的鼓吹全盘西化、宣扬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泛滥开来。在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前苏联史学理论界一部分学者对十月革命极力否定,对苏共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失误极力夸大,甚至把斯大林从“神”消解为十恶不赦的“魔鬼”。这种肆意重评历史的后果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极大混乱,推动着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世纪之交重新泛起与其所面临的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密切相关。第一,从特殊的国际环境来看,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步深化,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并存、斗争、合作的现实决定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和平演变”是其主要策略,利用一切机会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和政治诱导是其主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与斗争中,前者处在主导地位,后者处于弱势地位。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的发生造成“西强东弱”的国际整体局势,也导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渺茫论”甚嚣尘上,宣称“历史已经终结”,庆贺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第二,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相互呼应,它与新自由主义、新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