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

巨大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由于毗邻港澳,且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对外开放前十年的进程中独占鳌头。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与原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合成的“大珠三角”在覆盖范围上基本一致。作为最早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香港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同时扮演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络人”角色。中国香港可以利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标准与制度体系来帮助海外产业更好的投资内地,同时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更加顺利地走出去。广东省GDP稳步增长

广东省GDP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

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看,区域定位为国际一流湾区,将建

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根据中为咨询数据整理,目前在经济总量、消费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比重均为11-12%之间,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11.5%,消费与GDP 占比均为12%。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其中仅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已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显示世界级港口群的存在与地理优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出口优势。粤港澳大湾区GDP占全国比重

2016-2018年广深佛三地工业增加值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占比较高

在经济总量、消费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比重均为11-12%之间,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11.5%,消费与GDP占比均为12%;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量较重的同时,其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与全国水平相当。出口方面,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这一方面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另一方面受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转口贸易影响较大:部分产品从内地运到港澳时,已计入出口额,从中国香港再转出至第三方,再次计入出口额。另外,中为智研数据显示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仍然能够显示出世界级港口群的存在与地理优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出口

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除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从经济规模看,广深两地相当,但深圳在人均产值上稍高于广州。从产业结构上,2018年广州第二产业GDP占比约为27%,深圳第二产业GDP占比为41%,东莞、惠州、珠海等城市约为50%,深圳和广州在大湾区的几个内地城市产业升级中领跑。比较而言,广州优势在于经济、消费规模与科研院所上,深圳在人均产值、出口、财政、科技研发等领域均有明显优势。广东省重要城市GDP第二产业占比

广东省重要城市GDP第三产业占比

广州第三产业批发零售、金融、地产等占比上行

广东省重要城市GDP第三产业占比

不论在经济体制上,还是在资源禀赋上,粤港澳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拥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其市场经济体制与相关制度运行体系相对更加成熟,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还拥有规模可观的著名大学与金融管理人才;而珠三角则拥有广大的腹地、创新产业集群与较大的增长潜力。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条件优越,世界级港口群与国际机场的规模与吞吐量均超过全球三大湾区。在以珠港澳大桥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成后,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加强融合也有利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国际一线湾区。从国际对比来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

与三大湾区人均GDP相比,仍处于低水平,不到纽约及旧金山湾区的三分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未来仍有上升空间。进一步分析来看,三大湾区在人均GDP上有所分化,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人均GDP遥遥领先,以金融服务与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纽约湾区位列第二,主攻工业制造的东京湾区排在第三,三者差距有走扩的趋势。可见创新与金融在增长潜力上远大于工业制造。“创新”两字在粤港澳大湾区纲要规划中出现多达139次,区域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区域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粤港澳大湾区与三大湾区GDP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与三大湾区人均GDP对比

从国内对比来看,中为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大湾区人均GDP为14.7万元,高于其它四大城市圈;剔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后粤九城人均GDP为12.3万元,低于长三角,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从湾区内各城市对比来看,粤九城人均GDP远低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内地九城中广深珠人均GDP远远领先,相对偏远的江门、肇庆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及承接传统珠三角产业转移,预计江门、肇庆等地经济实力、GDP水平均有望迎来较快提升。四大城市群与大湾区人均GDP对比(2017)粤九城人均GDP(2018)

漆线雕:技艺创新与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2341898.html, 漆线雕:技艺创新与产业发展 作者:郭劲旺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 摘要:漆线雕是闽台区域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价值。漆线雕工艺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具备现代生产规模。本文主要介绍漆线雕在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工艺融合等方面的技艺创新,从企业发展、品牌塑造、规模生产、营销手段多方面论述漆线雕的产业发展,介绍漆线雕在人才培养、展示传播、资料整理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漆线雕;技艺创新;产业发展 漆线雕是流传于我国福建闽南、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工艺。漆线雕以线来表现纹样,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漆线雕线条盘绕成的图案层现迭出,再以五彩铺地,整个雕像华丽庄严,精妙绝伦。漆线雕技艺把中国古典美学中“充实之谓美”的传统观念具体化为“错彩锁金,雕绘满眼"的美学风格,形成五彩杂陈、热闹活泼之美。现代的漆线雕作品更是融合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工艺,诸如青铜器的厚重气质、髹漆器的典雅色泽,金银器的细巧造型,陶瓷器的繁复纹饰。这种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造型装饰风格典型地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符号而为世界所接受。 一、漆线雕的技艺创新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杰出代表的漆线雕技艺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产品,广受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喜爱。蔡氏漆线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通过变革,传统的精神和工艺手法并不因此而消亡,反而更加纯粹,更加强盛,这在我国成千上万的工艺美术品类中是罕见的。 1.工艺创新 在充斥机械产品的现代,不失现代气息的纯手工艺制品越显得珍贵,漆线雕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突破漆线雕保存时效短的问题,蔡水况冒着极大的风险放弃传统上经过处理的金漆,采用耐酸耐热耐水,能使作品历经千年不会变质但具有毒性的青干漆。 此外,蔡水况还在坯体上创新,尝试漆线雕技艺与陶瓷、脱胎漆器、雕塑以及翡翠玉石、天然奇石等天然材料的结合,将漆线雕做在其他坯體上。 2.产品创新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 蔡冠深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打破地域局限,发挥最大合力。他建议成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由三地政府相关副主管统筹,组合三地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及大型科技企业、高校力量,就湾区内科技创新规划、政策,包括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不足与前景进行统一研究,制订契合三地实际的长远及近期规划。 蔡冠深还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以配合区内科技创新活动所引发的大量且多变的金融需要,吸引内地以及全球高新科技企业到香港、深圳上市,吸引全球科创基金到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部甚至总部,“在金融领域,我们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洗黑钱等犯罪行为的打击。” 蔡冠深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还要加快区内的要素流动。“我建议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以加快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讯息流等要素在区域内跨境流动,真正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完善各项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联动、空间连接、功能互补的‘一廊四城’创新发展新格局。” 蔡冠深还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调动港科院数十位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在港深之间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国际企业在粤港澳设立分

支机构,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持港澳开设一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平台,以共享大湾区创新创业资源。 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蔡冠深说,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和平台也要向港澳科学界有序开放,进一步吸引香港科技人员、港澳大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景,增强国家观念,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融入振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之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山乡亲蔡冠深递交了多份提案,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在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十一项举措。他建议设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大湾区科技发展银行、基金和相关的监督委员会,扩大粤港澳科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设立深港科技创新河套管理局,在深圳、广州、香港及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率先为重要的科研人员及企业高管发放“大湾区绿卡”,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南下深圳设立分院,同时发挥好香港港科院的能量;在大湾区布局设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动成立大湾区三地大学产学研合作联盟,设立联盟网站;在香港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构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机制和完整的创新产业生态链;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过程中加大监控,加强对诈骗及洗黑钱的执法力度;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对标世界一流实验机构。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综述性解读专题课程和网上考试》题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综述性解读专题课程和网上考试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2018年1至12月,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的城市,广东有几个?()正确答案是:(C)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下面哪一项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共同签署的环保合作协议?()正确答案是:(C) A 《粤港澳环保合作框架协议》 B 《2017-2020年粤澳环保合作协议》 C 《粤港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书》 D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广()试点经验,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正确答案是:(D) A 碳汇 B 碳金融 C 碳交易 D 碳普惠制 4.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正确答案是:(A) A 65% B 75% C 80% D 90% 5.下面哪一项不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答案是:(B) A 协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不够 B 资金严重不足 C 环保法律不一致 D 协同合作的机制不健全 6.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正确答案是:(B) A 港口经济阶段 B 工业经济阶段 C 服务经济阶段 D 创新经济阶段 7.我国主要经济区域中人均GDP最高的区域是()。正确答案是:(D) A 京津冀 B 长江三角洲 C 成渝地区 D 粤港澳大湾区 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湾区是()。正确答案是:(D) A 纽约大湾区 B 旧金山大湾区 C 东京大湾区 D 粤港澳大湾区 9.广东省2017年非石化能源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是多少?()正确答案是:(C) A 28.90%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以及《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等文件的规定,现就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二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第四条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根据六部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意见的精神,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积极构建联盟,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五条推动联盟构建要有序开展。防止脱离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内在需求的“拉郎配”;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防止地区分割、封闭发展;防止缺乏联盟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防止造成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对市场竞争的压制。 二、联盟的构建 第六条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第七条推动联盟构建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二)体现国家战略目标。要符合《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三)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 第八条联盟成立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科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

目录 1湾区规划,政策引领 (5) 1.1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 (5) 1.2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定位逐步明晰 (6) 1.3政策目标由发展经济走向发展世界级城市群 (8) 1.4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连接内外 (10) 2湾区建设,基建先行 (11) 3湾区发展,产业支撑 (15) 3.1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世界级湾区的共同特征 (16) 3.2?金融+科创+现代服务?三轮驱动产业升级 (18) 3.2.1金融业 (18) 3.2.2现代物流业 (22) 3.2.3先进制造业 (28) 4投资标的梳理 (34)

图表目录 图表1: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情况(2018) (5) 图表2: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其它主要城市群对比(2018) (6) 图表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对比 (6) 图表4:历年政策及会议梳理 (8) 图表5:纲领性文件政策定位梳理 (10) 图表6:2011年到2020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当年投资额稳步增长 (12) 图表7:广东省重点项目投资方向集中在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 (12) 图表8:2018年到2020年新基建投资额情况 (13) 图表9:交通运输和能源保障是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重点 (14) 图表10:2011年到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具体投向情况 (14) 图表11:2013年到2020年民生保障项目具体投向情况 (14) 图表12:2013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投资金额与项目数量对比 (15) 图表1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对比(2018) (17) 图表14:纽约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 (17) 图表15:旧金山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科技产业为主 (18) 图表16:东京湾区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以金融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 (18) 图表17: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券商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四席 (20) 图表1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收入规模跃居国内各城市群首位 (21) 图表1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领先于国内其它城市群 (21) 图表20:粤港澳大湾区注册银行数量规模仅次于纽约湾区(2017年) (22) 图表21:粤港澳大湾区人均存贷款指标均高于国内其它城市群(2017年) (22) 图表22: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和货物吞吐量情况 (23) 图表23:2018年中国香港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货物吞吐量位列世界第1位和第17位 (24) 图表24:2018年中国香港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世界第8位和第13位 (24) 图表2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 (25) 图表26:2019年全球前10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粤港澳湾区占三席 (26) 图表27:粤港澳大湾区在线网密度和人均里程上远远落后于其它世界级湾区(2017年) (26) 图表28:相比国内主要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人均里程落后但线网密度仅次于京津冀(2017年). 27图表29: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方案 (27) 图表30:粤港澳大湾区在公路密度和人均公路里程上落后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2018年) (28) 图表31:2019年国内各大城市群5G上市公司对比 (29) 图表32:粤港澳大湾区在5G领域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29) 图表33:全球已授权SEP S拥有数量上华为和中兴通讯位居前列 (30) 图表34:华为、中兴通讯合同数量位居前列 (30) 图表35: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T OP10城市 (31) 图表36:2019年我国6家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在TOP10,粤港澳大湾区占2家 (31) 图表37: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图 (32) 图表3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图谱 (32) 图表39:粤港澳大湾区家电上市公司总市值远超其它城市群 (33) 图表40:广东省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工程规划 (33) 图表41:粤港澳大湾区各家电产品产量领先 (34) 图表42:受益领域核心标的梳理 (3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由于毗邻港澳,且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对外开放前十年的进程中独占鳌头。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与原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合成的“大珠三角”在覆盖范围上基本一致。 作为最早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香港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同时扮演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络人”角色。中国香港可以利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标准与制度体系来帮助海外产业更好的投资内地,同时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更加顺利地走出去。 广东省GDP稳步增长

广东省GDP 广东省GDP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

广东省GDP第三产业占比 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看,区域定位为国际一流湾区,将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中为咨询数据整理,目前在经济总量、消费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比重均为11-12%之间,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11.5%,消费与GDP占比均为12%。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其中仅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已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显示世界级港口群的存在与地理优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出口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GDP占全国比重 粤港澳大湾区GDP占全国比重

2016-2018年广深佛三地工业增加值 2016-2018年广深佛三地工业增加值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占比较高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结构特征,创新科技增长空间 巨大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由于毗邻港澳,且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对外开放前十年的进程中独占鳌头。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与原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合成的“大珠三角”在覆盖范围上基本一致。作为最早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香港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同时扮演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络人”角色。中国香港可以利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标准与制度体系来帮助海外产业更好的投资内地,同时可以帮助内地企业更加顺利地走出去。广东省GDP稳步增长 广东省GDP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 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看,区域定位为国际一流湾区,将建

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根据中为咨询数据整理,目前在经济总量、消费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比重均为11-12%之间,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11.5%,消费与GDP 占比均为12%。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其中仅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已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显示世界级港口群的存在与地理优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出口优势。粤港澳大湾区GDP占全国比重 2016-2018年广深佛三地工业增加值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占比较高 在经济总量、消费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比重均为11-12%之间,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11.5%,消费与GDP占比均为12%;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量较重的同时,其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也与全国水平相当。出口方面,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这一方面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另一方面受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转口贸易影响较大:部分产品从内地运到港澳时,已计入出口额,从中国香港再转出至第三方,再次计入出口额。另外,中为智研数据显示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仍然能够显示出世界级港口群的存在与地理优势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出口

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时期,着眼于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四新”经济为引领、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经济转型发展新优势。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完善发展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深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把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会展中心、赵巷商业商务区等一批服务经济载体建设,促进会商旅文一体化,提升现代物流、软件信息、创新金融等生产服务能级,推动“七朵金花”加快发展,促进服务经济规模扩张和能级提升。

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战略,以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提升传统产业,以“外引内培”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一园三区”等重点载体、北斗导航和民用航空等重点功能平台,聚焦精密机电、电子信息、印刷传媒等三大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优化发展快速消费品等产业细分领域的优质品牌。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建立健全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等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引领作用,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促进“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拓展和提升农业复合功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制定结构调整基准底线,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和体检档案,探索建立产业存量调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稿: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江苏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化融合,既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是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总体看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有差距。我们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着,只有创新,产业才有连续发展的活力、产品才有持续推动的市场、产出才有陆续突破的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政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主体地

位。政府要为企业充分提供创新因子,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重点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产业实现迅速突破,壮大和培养一批省内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加快组建一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与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学府合作,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运行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是加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府组织成立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与进步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和体制。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建立有序的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市场化发展和盈利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考试参考答案

A.江门市肇庆市 B.江门市云浮市 C.肇庆市韶关市 D.肇庆市河源市 2、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答案:B A.重要发展地位 B.重要战略地位 C.主要发展地位 D.主要战略地位 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答案:A A.新尝试 B.新实践 C.新实验 D.新挑战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答案:C 年年年年 5、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 )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答案:A A.“一带一路”+2城市群 C.“一核一带一区” D.粤港澳 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示范区加快建设。答案:C A.粤港澳 B.创新园区 C.自主创新 D.自主研发 7、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答案:D A.同宗同源 B.地缘相近 C.合作共赢 D.优势互补 8、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答案:A A.合作 B.发展 C.创新 D.稳定

9、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和资源错配现象。答案:B A.恶性竞争 B.同质化竞争 C.地方保护 D.抢占资源 1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区域。答案:A A.创新 B.改革 C.开放 D.包容 1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答案:B A.严厉 B.严格 C.严酷 D.严苛 12、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A A.大湾区 B.粤港澳 C.我国 D.香港澳门 13、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答案:D A.广东省 B.香港 C.澳门 D.港澳 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答案:A A.全体人民 B.国人 C.大家 D.人民 15、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答案:D A.共同致富 B.共同富裕 C.共同小康 D.共同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一文读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教学提纲

一文读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商学院全新重磅推出【数读湾区】栏目,这里是市面上唯一一个用数字解读湾区的专栏。 数读湾区用数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分析权威数据明晰商业判断,通过专家政策解读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一、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是指三面环陆、一面内凹通海的沿海区域。它一般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而湾区产生的经济活动则称为“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一般是以海港为依托、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发达国家以有利的湾区自然条件为基础,施以经济上的扶持,进而打造出了经济集聚功能强大,服务业高度发达,金融业高度完善,创新能力领先,交通枢纽位置凸显的湾区经济带。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湾区经济带,它们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无论是从生产总值占比来看,还是从人口数量占比来看,三大湾区都占据了本国经济的绝大部分。毫无疑问地说,三大湾区都是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鉴于湾区对于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国从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开始,历经三年,到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为止,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浮出水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珠江口湾区城市群。此湾区预计会成为比肩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同时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征优势 1.区位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背靠珠三角,经济腹地广阔等区位优势。泛珠三角经济腹地拥有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全国人口与经济总量。 而湾区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城市,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完善。她拥有着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和机场群,航运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同时,内地9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无论是普通制造业还是高端制造业,都可以在湾区找到相对应的布局。 另外,就与制造业相辅助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医疗,贸易,物流,法律,会计,商业管理等,在湾区也有着充分的发展。目前,湾区已形成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核心的驱动的产业体系。 高端制造业以东莞、深圳为龙头;现代服务业则以香港,澳门与深圳为先锋;打造出一个在湾区内各种产业链高度发展与融合的全新大湾区概念。 3.制度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制度。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处实行“一国、两制、三关税” 的湾区。一方面,借助于“一个国家” 的伟大政策,使得香港与澳门可以接受到国家发展的利便;同时,由于香港与澳门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开放度,会帮助外国企业更好的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互利共赢。 4.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是最为成熟,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她因为具有香港、澳门这两个开放性极强的城市,又有着内陆腹地广阔的市场,同时内陆和港澳还同属粤语文化圈。这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研究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前,全球有三大著名湾区,分别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它们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领头羊,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旧金山湾区,它以硅谷为代表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由来已久,已经有170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然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主要原因就是一直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作为经济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现在,中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湾区。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一带一路”、“京津冀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之外的又一新增长极,正在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桥头堡,助力中国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地位十分显著,是中国科技创新最前沿的地区,拥有巨大的区位和禀赋优势,通过自身创新协同发展,及利用国外技 术溢出效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国家战略性技术产业开发,帮助中国提升科技创新的全球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全球区域的创新中心和成为孕育中国硅谷的摇篮,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因此,有必要探究国外一流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和现状,与中国湾区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从 中借鉴国外一流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最终找出一条符合国情、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首先,论文

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界定了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和构成要素。基于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特征,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基本概况、发展历程、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构成要素等方面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其次,基于收集获取的大量相关指标数据,依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继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能力各个构成要素方面,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创新密度和浓度明显偏低,与国际著名湾区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空间差异比较大。最后,将空间因素纳入计量模型,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和豪斯曼检验选用了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通过量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找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瓶颈和未来主要发力点。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 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 (4) 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4) 2、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背景 (6)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6)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7) 2、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绝对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10) 3、交通运输全方位发展 (11) 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14) 5、港澳与内地税收制度有较大差异 (16)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展望 (17) 1、粤港澳交通建设进一步升级 (17) 2、把握金融优势建设金融中心 (19) 3、依托湾区城市群发展高新技术业 (21) 4、人口增长可期,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22)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 2009 年-2016 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萌芽阶段,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携手开创新局面。 2017 年-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正式发展阶段,三地乃至中央均把湾区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相关政策纷纷落地,为湾区建设开辟道路。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湾区城市群协调统一,分工明确,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外溢,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发展潜力极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文化娱乐,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和世界级三大湾区有距离。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旅客和货物年吞吐量名列前茅。水陆空全方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大湾区产业结构尚需调整,第三产业占GDP 总量比重与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距。湾区产业种类众多,制造业和服务业耦合性大,但区内产业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产业重合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功能重叠,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未来需要优化各大港口分工。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进连接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及商业银行机遇

REDIANJUJIAO| 热点聚焦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及商业银行机遇 ◎袁雅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本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和基础条件,以《规划纲要》为指引,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体制机制创 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金融创新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提出商业银 行介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潜在机遇。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地区的合作可追溯至改革开放之初,先后经历了加工贸易合作阶段、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协同发展阶段、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托的区域深化合作阶段。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这一区域规划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 面。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 步入实施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 建设背景和发展历程 “拥海抱湾”的沿海湾区往往经济结构高度开放,资源配置能力较强,通过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领军作用,因而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上的突出亮点。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 现有各湾区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珠 三角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6957万人。粤港 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基础条件,前景可期,但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1.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粤港澳大湾区对内有着广阔发达的经济腹地,对外是我国向外开放的南大门。其背靠珠三角地区,连接港澳,濒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发源 地,如今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温润、环境良好,拥有数个世界 级港口,深圳港、香港港和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2000万标准箱,在世界上长期名列前十位。 (2)经济基础实力雄厚。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发达、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2017年GDP总规模达到10.23万亿元,以不足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包括港澳地区)12%的GDP,且多地GDP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期。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物质基础。 (3)产业结构优势互补。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贸易、物流、教育、医疗和法律等服务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澳门旅游休闲产业优势明显,是我国与葡语国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1

(完整版)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培训班心得体会

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领企业 发展培训班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指示精神,吉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定于月日日赴珠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培训班。吉林市企联按照省企联要求,组织我市部分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行人赴珠海市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培训班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创新思路及发展动力;通过考察格力电器、塞纳打印、广东海信电子、广东美味鲜食品、横琴自贸区等现场教学,使我们深刻了解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引领作用,对我市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提质增效及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下面就本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意义 年月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意味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加

速推进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的全局。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在经济发展层面,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通过湾区共建,形成统一、开放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港澳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焕发新的强大经济活力。在民生福祉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全面推动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包括在就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衔接和合作,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在民心相通层面,三地人民在共建大湾区特别是共同打造优质生活圈和人文湾区的过程中,包容理解和情感认同将大大增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全球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是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开放质量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强化三地在开放发展上的功能互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