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

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 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

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利用栏目和补充实例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兴趣,在“观察思考”先演示在解释现象,更深层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从前面所学分析平衡问题的思路出发,遵循规律进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引入】已知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羟基磷酸钙[ Ca 5(PO 4)3(OH)],它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使用

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Ca 5(PO 4)3F]覆盖在牙齿表面,抵抗H+的侵袭 。 另外溶洞的形成是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形成的。它是难溶性的CaCO 3与溶洞中的CO 2以及地下水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 3)2,后Ca(HCO 3)2在受压或地壳运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又分解成CaCO 3、CO 2和H 2O,这些变化都与难溶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即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有关。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说明】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探究实验】(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分析】PbI 2(s) Pb 2+(aq) + 2I -(aq),溶解就是固体变成水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当V 溶解

“不溶”了,实际上是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实验可以证明——

g/100g 水)

【举例】

【探究实验】(2)取上层清液1~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KI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分析(2)的现象,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那么怎么定义这个平衡呢?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饱和溶液,

固体质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动、等、定、变

【教师】那么影响这个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呢?

【启发】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的?(从断键、成键上分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Ca(OH)2)

【板书】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物质本身性质——主要决定因素

外因:(1)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2-

【学生】回答

【板书】(2)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4)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气体时,平衡正移【教师】对于PbI2(s)Pb2+ + 2I-这个溶解沉淀平衡的可逆过程,它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

K = [Pb2+][I—]2

[PbI2],Ksp = K[PbI2] = [Pb

2+][I-]2也是一个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

【板书】4、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说明并板书】

25℃,Ksp = K[PbI2] = [Pb2+][I-]2 =7.1×10-9 mol3∙L—3

注:(1)K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问题探究】

(1)

(2)写出下列难溶物的溶度积表达式

(3)将0.001mol/L NaCl溶液和0.001mol/L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强调】(1)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但不能说溶度积越大,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大。因为从c→n→m→S还要乘以M,

溶解度就大的物质其M不一定大。

【板书】(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同温度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应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

【强调】(2)以AgCl为例,讲求溶解度S的计算方法。学生完成Mg(OH)2溶解度S的求算。

(3)该题引出溶度积规则。另沉淀完全是指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小于10—5mol/L

作业:P96 2 P109 7

【板书设计】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饱和溶液,固体质

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动、等、定、变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物质本身性质——主要决定因素

外因:(1)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4)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气体时,平衡正移

4、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注:(1)K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同温度下,Ksp越大,溶解

度越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应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总结】5、溶度积规则: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比较任意状态离子积(Q)与溶度积(Ksp)的大小,

判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①当Q=Ksp时,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②当Q<Ksp时,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达平衡状态(饱

和为止)。

③当Q>Ksp时,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讲解】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利用Q与Ksp的相对大小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的关系了解一下沉淀溶解平衡在自然界、生活、生产、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讲解】我们在必修阶段讲过离子的检验,大家回忆一下Cl-、SO42-是如何检验的?(先加酸,后加盐)【学生】回答

【讲解】这里我们主要是利用了生成沉淀的原理。

【板书】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方法: A 、加沉淀剂法 B 、调节pH 法 (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说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

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例如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 4做内服造影剂,为什么不用BaCO 3做内服造影剂? BaCO 3

Ba 2+ + CO 32-

【板书】2、沉淀的溶解

【教师】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

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问题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是如何形成的?

CaCO 3

Ca(HCO 3)2 Ca(HCO 3 CaCO 3↓+ CO 2 + H 2O

【问题2】人口增长、燃烧煤和其他化石燃料为什么会干扰珊瑚的生长? CaCO 3 + CO 2 + H 2O === Ca(HCO 3)2 【板书】3、沉淀的转化

【探究实验2】(1)向盛有2mL 0.1mol/L Zn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Na 2S (0.1mol/L) 溶液,再向其中

【分析】 ZnSO 4 + Na 2S = ZnS↓ + Na 2SO 4

ZnS(s)

Zn(aq)2+ + S 2-(aq)

+

平衡向右移动 Cu 2+(aq)

CuS(s)

【板书】(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

【学生解释】1.在处理污水时,为什么加入FeS 固体就能除去Cu 2+、Hg 2+、Pb 2+等重金属离子?FeS 还能

换成哪些物质来除去这些重金属离子?

2.为什么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 3和Mg(OH)2而不是CaCO 3和MgCO 3? 【注意】绝大多数的金属硫化物能溶于硫酸,但CuS 不溶,故有:

H 2S + CuSO 4 === CuS + H 2SO 4(特例——弱酸制强酸)

【练习】1.将4×10—3mol/L 的Pb(NO 3)2溶液与4×10—3mol/L 的KI 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PbI 2)= 7.1×10—9mol 3 L —3)

2、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 5(PO 4)3OH (s )=5Ca 2++3PO 43-+OH -,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 5(PO 4)3F (s )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

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

因。

Ag+-

4、已知在18℃~25℃难溶电解质Ksp单位省略AgCl:1.8×10-10AgI:8.3×10-17

怎样验证相同条件下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根据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提供试剂:AgNO3溶液、NaCl溶液、NaI溶液

实验方案:

a、向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AgNO3溶液;

b、在a所得混合物中逐滴加入NaI溶液;出现现象后,停止滴加。

作业:P96 1、3P108 6

【板书设计】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方法:A、加沉淀剂法B、调节pH法

(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设计者(陈风景、厦门市内厝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山东教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从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用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的另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而且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2)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掌握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沉淀的溶解、转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发展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能从化学平衡角度研究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对沉淀溶解的讨论,学会变换问题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并从中体会化学学科思想——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由于在化学平衡知识的学习中,运用平衡观点看问题贯穿始终;学生过去很少开放、自主地一次用多种药品来实验,并且实验药品紧贴第三节内容创设思维冲突,也为下节课沉淀的转化进行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探究及实验探究,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学会从平衡角度判断溶解平衡的移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届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第4批学生,他们属于90后,信息意识强,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但是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氛围不浓。由于课时原因,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比较薄弱。高二学生已经了解了AgCl、AgI、Ag2S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 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 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 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利用栏目和补充实例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兴趣,在“观察思考”先演示在解释现象,更深层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从前面所学分析平衡问题的思路出发,遵循规律进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引入】已知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羟基磷酸钙[ Ca 5(PO 4)3(OH)],它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使用 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Ca 5(PO 4)3F]覆盖在牙齿表面,抵抗H+的侵袭 。 另外溶洞的形成是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形成的。它是难溶性的CaCO 3与溶洞中的CO 2以及地下水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 3)2,后Ca(HCO 3)2在受压或地壳运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又分解成CaCO 3、CO 2和H 2O,这些变化都与难溶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即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有关。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说明】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探究实验】(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分析】PbI 2(s) Pb 2+(aq) + 2I -(aq),溶解就是固体变成水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当V 溶解 “不溶”了,实际上是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实验可以证明—— g/100g 水)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物质在水溶 液中的行为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 KW=1.0×10-14mol2 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 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 L-1,pH=7 酸性溶液:[H+]gt;[OH-],[H+]gt;1.0×10-7mol L-1,pHlt;7 碱性溶液:[H+]lt;[OH-],[OH-]gt;1.0×10-7mol L-1,pHgt;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沉淀溶解平衡》 一、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要求,以“掌握规律,形成观念,突出概念功用”为理论教学的新思维,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及意义,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进行分析,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转化观”,并在概念的建构中,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抽象本质属性→准确表达概念→建立理论系统”的科学思想。在认识化学科学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促进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包括:分子或离子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离子结合成分子的两个反向过程,以及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溶剂水和弱电解质溶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以及离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反应,这些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化学平衡态。当条件变化时,旧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态。这些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表现的本质。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新增内容。在鲁科版教材中,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第1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本书第二章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内容,在这章

里又通过对水的自身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学习加深了对平衡的认识。这里要求学生能够继续从化学平衡的视角用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因此,它起着承上的作用。同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理论,更好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本质,因此它也起着启下的作用。在教学功能上这节内容完善了整个平衡体系。除了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外还起着延伸、拓展化学视野的作用。从教学意义上说沉淀溶解平衡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化工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时教材的重点是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建立;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溶解和生成的本质。难点是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是大平衡观下的一种新的应用。一旦学生知道了有这种平衡的存在,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它是如何建立的,剩下的内容比如此平衡的特征、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意义等知识便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构建。所以它是重点中的重点。 虽然,学生已经有化学平衡的概念,有了新知识建构的基础。但沉淀溶解平衡是他们从未遇到的,模型的建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的观点中存在几个误区:①难溶物等同于不溶物。②难溶物的饱和溶液中是没有溶质的离子存在的。③对难溶物形成饱和溶液的微观过程不清楚。如果这三个误区得到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就得到突破。 三、教学目标定位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及意义。

33沉淀溶解平衡解读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2、容度积及其计算。 3、沉淀反应原理及应用和计算。 二. 教学目的: 1、理解物质的溶解是可逆的,能用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溶解平衡。 2、从平衡的观点认识溶度积,并能用于计算。 3、理解掌握沉淀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三. 重点和难点: 1、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计算。 2、沉淀溶解平衡的认识。 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四. 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 1、判断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沉淀能否溶解。 2、沉淀的转化。 3、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实验室及生活中的现象。 五. 知识要点: 1、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它的平衡常数叫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_。 (2)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______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在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时,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2、溶度积 (1)在难溶电解质达到______________时,溶液中______________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______________常数,简称__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表示。 (2)表达式 ______________ (3)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同类型物质,数值______________,难溶电解质在水中______________。 (4)只与难溶电解质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无关。

2022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三节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

2022年鲁科化学选修化学反响原理:第3章第三节知能优化训练Word版含答案1.以下事实不.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的是( ) A.误食可溶性钡盐,用硫酸钠溶液洗胃 B.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铁离子,可加Cu(OH)2,调节pH C.在AgI的沉淀体系中加硫化钠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D.在配制FeCl3溶液时,滴加少量盐酸 解析:选D。A、B为沉淀的生成,C为沉淀的转化,D是水解问题。 2.Fe2S3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 A.K sp=[Fe3+]·[S2-] B.K sp=[Fe3+2]·[S2-3] C.K sp=[Fe3+]2·[S2-]3 D.K sp=2[Fe3+]2·3[S2-]3 解析:选C。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表达式:A m B n(s)m A n+(aq)+n B m-(aq), K sp=[A n+]m·[B m-]n。 3.将足量的硫酸钡放入水中,以下有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钡固体的质量不会改变 B.最终会得到极稀的BaSO4饱和溶液 C.因为Ba2++SO2-4===BaSO4↓很容易发生,所以不存在逆反响BaSO4(s)===Ba2+(aq)+SO2-4 (aq) D.因为BaSO4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件,也不会改变水中BaSO4固体的量 解析:选B。BaSO4难溶于水,但不是不溶于水,它在水中能形成BaSO4(s)Ba2+(aq)+SO2-4(aq)的动态平衡,形成BaSO4饱和溶液。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可改变BaSO4的溶解平衡,从而改变BaSO4固体的量。 4.2009年11月1日,江苏环境网发布中国正在经受重金属污染之痛。文章指出:研究显示,中国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为汞,其次是镉、铬和铅,其他重金属如镍、铊、铜在中国各类地表水、饮用水体中的超标现象也很严重。依据下表一些难溶物溶度积常数判断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最适宜参加过量的( ) 物质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 sp 6.3×10-18 2.5×10-13 1.3×10-35 3.4×10-28 6.4×10-33 1.6×10-24 A.NaOH B.FeS C.MnS D.CuS 解析:选B。除去Cu2+、Pb2+、Hg2+最好选择难溶于水,能使三种离子转化为更难溶的硫化物且不引入其他离子的物质,结合表格选B。 5.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参加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粉末,发现碳酸钙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和红褐色沉淀。那么: (1)气体为__________,红褐色沉淀为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参加一种单质,也会产生类似上述现象的反响,这种单质是__________。 A.磷 B.硫 C.镁 D.铜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1)FeCl3在溶液中水解呈酸性:Fe3++3H2O Fe(OH)3+3H+。参加的CaCO3粉末逐渐与H+反响:CaCO3+2H+===Ca2++H2O+CO2↑。消耗H+使Fe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而出现红褐色沉淀。 (2)中等活泼金属Mg能与H+反响,消耗H+使Fe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而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氢气。 答案:(1)CO2Fe(OH)3Fe3++3H2O Fe(OH)3+3H+,CaCO3+2H+===Ca2++H2O+CO2↑(2)C 1.以下物质属于微溶物的是( )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物质在水溶液中 的行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变化。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选修四第3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 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总结有解析鲁科版选修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知识总结(有解析鲁科版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知识网络 ①全部电离②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③ ④温度⑤显谁性⑥谁水解⑦电离成离子⑧部分电离⑨[H +][OH-]⑩-lg[H+]⑪浓度⑫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者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⑬促进 ⑭>⑮<⑯越水解⑰=⑱都水解⑲不水解 综合应用 探究点一: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的量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会产生影响。对此类型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技巧与规律总结如下: 1.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 (1)生成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给条件,判断生成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准确确定产物形式即可。 (2)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一般书写时,量不足的

物质用来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 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用来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 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与化学式相符。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用任一反应物作为足量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 2.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 【例1】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正确地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___________。 ①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②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 [Ag(NH3)2]++2H2O ③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OH -====[Al(OH)4]- ④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⑤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 ====2Fe2++I2 ⑥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 Ba2++2OH-====BaCO3↓+2H2O+CO32- ⑦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 ====HSO3- ⑧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来源于高二化学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本课时讲述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溶度积,并能应用Q与Ksp的关系分析沉淀.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 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续用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知”: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未知”:一种新的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在以往的学习中是从未学到的。在学生的观点中,难溶物的饱和溶液是没有溶质的离子存在的。这也是教学要突破学生固有思维的关键所在。 3.学生的“能知”:通过探究实验和对老师设计的层层递进的问题的思考,以及小组讨论能够得出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在明确K 与Q关系的情况下,具备解释沉淀溶解、生成、转化的能力。

4.学生的“怎么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交流研讨、汇报交流、小组评价等学生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真正参与到学习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及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及其移动方向的确定的方法,树立对立统一转化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的态度。培养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 【重点难点】 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 【教学设计】 【导入】课题引入 视频:牙膏广告. 问题:为什么使用含钙、氟牙膏可以防治蛀牙? 【活动】实验探究:可溶性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思想的建立 【布置任务】

高中化学_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胃结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得胃结石?提出问题为什么钙片不能个多吃?【图片展示】胃结石图片。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根据物质溶解度大小可把物质分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那么溶解的化合物又会以什么形态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析出NaCl晶体的原因 【过渡】可溶性电解质的溶解既然存在着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着溶解平衡呢?(可以由此引出新课中的第一个【思考与交流】) 【小结】 难溶性的化合物溶解产生离子,那么生成的离子和没有溶解难溶的电解质分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 【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 【分析】一方面:少量的Ag+ 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既可以形成AgCl的饱和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讲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板书】2、特征: (1)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 (2)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过程是可逆的。 (3)动: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行,其速率相等。(4)变: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例题1】对于平衡:AgCl Ag+ + Cl-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小结并板书】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①内因(决定因素):溶质本身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鲁科版高中选择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 衡,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运用化 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 2.知道溶度积常数,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 淀的产生、溶解;认识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 活中的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溶解平衡状态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里,沉淀溶解速率和离子生成沉淀速率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再改变时的状态。 (2)表示方法:如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PbI2(s)Pb2+(aq)+2I-(aq)。 (3)特点:沉淀溶解平衡符合化学平衡的特点。 “动”——动态平衡。 “等”——离子生成沉淀速率和沉淀溶解速率相等。 “定”——沉淀的量及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溶度积 (1)定义: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通常用符号K sp来表示。 (2)表达式:当难溶强电解质A m B 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 A m B n(s)m A n+(aq)+n B m-(aq),其溶度积的表达式为K sp=c m平(A n+)·c n平(B m-)。 (3)影响因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 (4)意义: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通常,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和AgI),K sp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就越高。 微点拨:(1)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2)K sp与溶解度(S)都可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程度,但是K sp小的物质溶解度不一定也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案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浓度商与K sp关系的学习,知道根据两者关系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学习,了解水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在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学习任务1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1.沉淀溶解 (1)沉淀溶解原理: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沉淀溶解。从Q与K sp 关系考虑就是使Q

④氧化还原溶解:例如CuS溶于硝酸,实质是S2-被硝酸氧化,导致c(S2-)降低 ,沉淀溶解平衡右移。 2.沉淀生成 (1)沉淀形成原理: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使沉淀生成。从Q与K sp 关系考虑就是使Q>K sp,平衡左移。 (2)沉淀方法:基本思路是增大沉淀溶解后电离出的某种离子浓度。 ①调节pH法:本质是调节c(H+)或c(OH-),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如提高pH[即增大c(OH-)],使FeCl3溶液生成Fe(OH)3沉淀。 ②硫化物法:多数硫化物很难溶解于水,所以向某些金属离子溶液中 加入溶解度较大的硫化物(提高S2-浓度),使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如CuSO4溶液中通入H2S或加入Na2S,使Cu2+转化为CuS沉淀。 ③其他沉淀剂法:如Ba2+沉淀可以加入能产生较高浓度SO42-或CO32-的 电解质,Ag+沉淀可以加入能产生较高浓度Cl-的电解质。 微点拨:(1)一般认为当一种离子浓度降至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2)沉淀形式相同,沉淀离子浓度相同时,一般K sp越小的沉淀越优先 产生。 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羟基磷酸钙),它是一种难溶电解质,Ca5(PO4)3OH存在平衡:Ca5(PO4)3OH(s)5Ca2+(aq)+3P O43-(aq)+OH-(aq),K sp=6.8×10-37 mol9·L-9。下面我们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保护牙齿。

高中化学_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本节课力图通过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形成,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通过溶洞形成、“钡餐”透视,珊瑚虫灭亡,工业废水的处理等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学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了影响平衡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活动,具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固有认识,习惯把沉淀当作不溶物处理,因此现在学习难溶电解质能溶解有些困难,另外对学生而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难电离物质的电离平衡到底有何差别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认为沉淀溶解平衡是完全进行到底的,不认为反应后溶液中仍有沉淀中含有的离子存在,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中的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学生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3.教学策略分析 (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认识。 ①通过PbI2的实验,通过感性认识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 ②在解决溶洞形成、“钡餐”透视、工业废水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中,巩固和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③在沉淀溶解平衡建立、深化和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2)在系列实验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 ①对比实验:AgCl转化为AgI。 ②实验探究:通过实验1、实验2的探究,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认识,体验科学研究的

推荐K12学习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3.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课时练鲁科版选修4

3-3-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 P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硫化物 B.硫酸盐 C.碳酸盐 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A 【解析】产生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进行得越完全。故答案A。 2.25 ℃时,已知下列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K sp)分别为K sp(FeS)=6.3×10-18 mol2·L-2;K sp(CuS)=1.3×10-36 mol2·L-2;K sp(ZnS)=1.6×10-24 mol2·L-2。下列关于常温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化锌、硫化铜、硫化亚铁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B.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 mol·L-1的Na2S溶液中,Zn2+的浓度最大只能达到1.6×10-23mol·L-1 C.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可采用FeS固体作为沉淀剂 D.向饱和的FeS溶液中加入FeSO4固体后,混合液中[Fe2+]变大、[S2-]变小,但K sp(FeS)变大 【答案】C 【解析】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由K sp可知,常温下,CuS的溶解度最小,故A错;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 mol·L-1的Na2S溶液中,S2-的浓度将减至非常小,而Zn2+的浓度远远大于1.6×10-23mol·L-1;因CuS比FeS更难溶,FeS沉淀可转化为CuS沉淀;温度不变,K sp(FeS)不变。故答案C。 3.已知:25 ℃时,K sp[Mg(OH)2]=5.61×10-12mol3·L-3,K sp[MgF2]=7.42×10-11mol3·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Mg2+]大 B.25 ℃时,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Mg2+]增大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 -1NH 4Cl溶液中的K sp小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高中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常温下,0。1 mol·L-1醋酸的pH比0.1 mol·L-1盐酸的pH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⑥0。1 mol·L-1醋酸钠溶液pH=8.9; ⑦大小相同的铁片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开始醋酸产生H2速率慢; ⑧pH=a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pH=a+1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10倍 A.②⑥⑦⑧B.③④⑥⑦ C.③④⑥⑧ D.①② 解析:选B。①为醋酸的物理性质;②无论醋酸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其水溶液都能导电;③符合弱电解质概念;④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前者是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两者等浓度时,后者pH大,则说明醋酸在水中没有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⑤只能证明酸性CH3COOH>H2CO3;⑥中CH3COONa水溶液显碱性,说明CH3COO -发生水解,则CH3COOH是弱酸;⑦中说明两溶液中c(H+)盐酸>c(H+)醋酸,即CH3COOH为弱酸.⑧符合强酸特性。 2.

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选B。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在稀释的过程中,醋酸不断电离,故Ⅱ为醋酸稀释时pH值的变化曲线;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K W不变;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浓度要大于盐酸的浓度,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浓度仍大于盐酸的浓度(a>b);故A、C、D错误。 3.室温下,在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可能为( )①1。0×10-7mol·L-1②1。0×10-6mol·L-1 ③1.0×10-3mol·L-1④1.0×10-11mol·L-1 A.③B.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pH=11即c(OH-)=10-3mol·L-1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有两种情况:一是碱溶液,一是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为由水电离出的c(H+)始终等于由水电离出的c(OH-),若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c(H+)=错误!=10-11mol·L-1;若为强碱弱酸盐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3mol·L-1. 4.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于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初步建立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判断沉淀生成的科学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沉淀的溶解平衡过程。 【教学方法】 模型建构、演示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试剂:一定浓度NaCl溶液、AgNO3溶液、KI溶液、Na2S溶液 器材:试管架、试管、滴瓶、滴管、多媒体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我曾看过几期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涉及到几个问题,是真的吗? 1、小朋友吃完糖之后不刷牙容易导致龋齿,这是什么原因呢?牙齿的成分是什么?龋齿是虫咬的吗?蛀虫吃了你的牙,是真的吗?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是真的吗? 2、“滴水石穿”、“滴水成石”是真的吗? 3、医学钡餐透视使用硫酸钡,说明Ba2+无毒是真的吗?有的医院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是真的吗? (设计意图:炮制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形式,通过三组“是真的吗?”作为导入新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探究欲望) 过渡:我们现在结合有关所学知识,来一起还原真相,探究真相。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寒假温习学案及答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寒假统考复习学案 编辑人:高二化学组 2013.12.23 一、水的电离:精确实验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纯水中 ,[H+]=[OH-] = ,Kw = [H+][OH-] = mol-2·L-2 [结论] 1、水的电离是个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w。 2、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稀 溶液。即25℃时溶液中[H+][OH-] = 1.0× 10-14mol-2•L-2 3、在酸溶液中,[H+]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H+浓度,[OH-]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4、在碱溶液中,[OH-]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OH-浓度,而[H+]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练习】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2. 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3mol/L,,该溶液中溶质可能是()①Al2(SO4)3 ②NaOH ③NH4Cl ④NaHSO4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 W增大,溶液的pH增大 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降低,K W不变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加 4. 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1)将水加热煮沸(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1)(3)(6)(7) B、(1)(3)(6) C、(5)(7) D、(5)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看和的相对大小. 在任意温度的溶液中:若c(H+)>c(OH-) c(H+)=c(OH-) c(OH-)>c(H+)溶液的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 ; 3.pH值计算的基本规律(1). 两种强酸溶液混和,先求c(H+),再求pH。C(H+)= (2).两种强碱溶液混和,先求c(OH-),再通过求c(H+),最后求pH值.C(OH-)= (3).强酸和强碱混和,先确定过量离子的浓度:若H+过量 c(H+)= 若碱过量 c(OH-)= 当酸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离 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 PH 值;当碱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通过K W来计算溶 液的c(H+)值,再求pH值。 (4). 有关酸、碱溶液的稀释 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不到一个单位; 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一个单位。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不到一个单位。 [提醒]:混和后溶液呈酸性时,一定用c(H+)计算pH;呈碱性时,一定用c(OH-)通过K W来 计算溶液的c(H+)值,再计算pH值 【练习】1.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1.0×10-7mol/L的溶液 C.C(H+)= C(OH-) D.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典型题难题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B.将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得到的沉淀是以Cu(OH)2为主,说明了在相同条件下Cu(OH)2的溶解度比CuCO3的更小 C.在0.01mol/L 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接着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白色沉淀不会溶解 D.CaCO3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是因为CaCO3是弱电解质,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aCO3⇌Ca2++CO 2.已知:298K时,四种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式CH3COOAg AgCl Ag2CrO4Ag2S K sp 2.3×10﹣3 1.56×10﹣10 1.12×10﹣12 6.3×10﹣50 A.298K时,将0.001mol•L﹣1的AgNO3溶液逐滴滴入0.001mol•L﹣1的KCl和0.001mol•L﹣1的K2CrO4的混合液中,则先产生Ag2CrO4沉淀 B.298K时,向2.0×10﹣4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0×10﹣4mol•L的AgNO3溶液,则有Ag2CrO4沉淀生成(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C.298K时,向CH3COOAg 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COOH+AgCl D.已知:=0.65.298K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Ag)>c(AgCl)>c(Ag2CrO4)>c(Ag2S) 3.某温度下,向10mL 0.1mol•L﹣1NaCl溶液和10mL 0.1mol•L﹣1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pM[pM=﹣lgM,M为c(Cl﹣)或c(CrO42﹣)]与所加AgNO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g2CrO4为深红色沉淀,100.1≈1.259,≈1.26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1、b、c三点所示溶液中c(Ag+):b>c>a1 B.若将上述NaCl溶液的浓度改为0.2mol•L﹣1,则a1点会平移至a2点 C.若将a1与b点溶液混合,则有AgCl与Ag2CrO4固体析出 D.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溶液时,可用K2CrO4溶液作指示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