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下)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下)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下)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下)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下) 教

案教学设计

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范例。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体味其博大精深。了解“诸子百家”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

(一)基本内容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诸子百家主要学派是道家和儒家,传统划分是根据《汉书•艺文志》而来,共分为十二家,分别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农家和方技家,兵家在现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医家则被放在了方技家中,显得有些冷落。“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我们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

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二)有关资料

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1)孔子周游列国

(2)老子骑青牛出关

(3)庄子梦中化蝶

(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故事

2.“诸子百家”的名言

(1)有朋至远放来,不亦乐乎?——孔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5)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3.“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

(1)《郑人买履》——《韩非子》(2)《滥竽充数》——《韩非子》

(3)《买椟还珠》——《韩非子》(4)《守株待兔》——《韩非子》

(5)《杞人忧天》——《列子》(6)《歧路亡羊》——《列子》

(7)《两小儿辩日》——《列子》(8)《愚公移山》——《列子》

(9)《匠石运斤》——《庄子》(10)庖丁解牛》——《庄子》

(11)《陷井之蛙》——《庄子》(12)《东施效颦》——《庄子》

(1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14)《揠毛助长》——《孟子》

4.“诸子百家”中的成语

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

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

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

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

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

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

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

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

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

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

5.对“诸子百家”的评述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

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文章很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辞锋犀利。苏洵曰“其锋不可犯”。汉赵岐说《孟子》的文章“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3)《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荀子的文章,不少地方运用对偶式的句法,以铺列论据作论证,已开骈俪先河。荀子尤其善用比喻。如《劝学》千余字中,连续使用了六十多个比喻,比喻套比喻,比喻证比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4)《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该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以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为宗旨,熔诸子百家之说于一炉的理论巨著。

(5)《老子》先秦道家典籍。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但又把事物变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且忽视了转化的条件。文章中的语言如

诗一般有韵律,但它不是抒情和叙事,而是阐述哲理的议论文。

(6)《孙子》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它在《武经七书》中居于首位,其中许多著名的论断,至今仍是不可违背的军事规律。日本人称之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明代传人欧洲各国,有许多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齐名,但成书却比《战争论》早两千多年。它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7)《墨子》是先秦墨子著作。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其文章朴实无华,不尚文采,但逻辑性强,注重说明理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概括性的推论。

(8)《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在政治上,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哲学上,继承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吸取了老子哲学个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其文章绝大部分属于论辩文,重在演绎、归纳、分析、综合,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说理透辟,辨驳有力,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9)《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著作。书中许多文章大都是由寓言故事组成。文章语言丰富文辞华赡,挥洒自如,机趣横生,加上它的大胆想像和对神话题材的运用,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王方,晚周诸子之说,莫能先也。”

(10)《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原书已佚。起思想内容较驳杂,有宣扬顺应自然、消极无为的,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观点的。书中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书中的民间创作所特有的清新活泼的风格和丰富的想像,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6.四书五经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左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

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

(三)试题样式

1.除了道家、儒家,还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墨家墨子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提出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韩非子认为历史后代总要超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倡法治。

兵家孙武

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写出《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成语四个。

3.四书

是:、、、。

五经

是:、、、、。

4.看《杨布打狗》后思考: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面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1)这则寓言,如果从狗认不出主人的角度来看,有什么寓意?

2. 这则寓言,如果从杨布不应该打狗来总结,有什么寓意?

(3)从这则寓言可看出列子的什么思想内容?

(答案:1.

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儒家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提出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法家韩非子认为历史后代总要超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倡法治。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3.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

4.(1)告诉人们看待事物不要仅从它表面来判断,而应看到它的内在、它的实质,这样才不会犯错误。(2)告诉人们对待别人的反应、态度,要分清原因,不能简单地处理。(3)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观点。)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

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非乐”思想《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优秀作文示例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优秀作文示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五千年,传统文 化十分丰富。诸子百家和历代众多名家的著作是传统文化,各地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人 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融铸了大量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 化的要素,形成了保罗天地、蕴含人生的科学体系,并且历久不衰,至今仍以顽强的生命 力发展着、绵延着和创造着,因此我觉得弘扬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目前,人们总是感觉到一种很矛 盾的现象,即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上一些人的人文 精神、文化品格的衰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轻视文化、贬低文 化甚至反文化的现象以及缺乏人文教育有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今天显得尤为 重要。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积极的东西,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诸子百家的 一些言论,在如今的做人、为政、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儒家思想在现今的经济学上也 有所应用,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大,李约瑟博士曾说过:“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还有历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文 化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盲从,我们也必须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不 断的总结反思,吸取优点,摒弃错误,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受到封建 思想的影响而遗留下的种种恶习,我们应该摒弃,一些消极的思想,我们不能继承。 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保护古建筑,而不是以牺牲古迹来换取城市面貌的现代化,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孔子学会,这些都说明了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 作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我 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继承下去,并且不断的创新、发展。 作文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的精彩内容如下: 把根留住 中国在逐渐强大,打开大门引进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中国已经跟随着世界的潮流,走 在了风头浪尖。的确,我们跟上了别人的步伐,而我们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国古代有无数的传世名作。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唐诗宋词,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 生辉……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层出 不穷,一篇篇穿着华丽外衣的文字活跃在文坛。而一些作家,辛辛苦苦创作了半生也还是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 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

思想。(百家讲坛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介绍了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

诸子百家名言集之令狐文艳创作

修身之经典 令狐文艳 随着西周王朝衰亡,中国走进了春秋(前770-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一段盛世,造就了思想之大家,著出了传世之文章,奠定了国学之基础,形成了中国之文化。 诸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武、张仪、苏秦、尹文、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纵横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最有影响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诸子百家派别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宣传各自思想。修身是基础,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中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诸子百家著作中可以寻找出道德修养、尊师重教、文化学习的经典名句,与大家共勉。 道德修养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天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辨别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自我完善子思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jiǔ);道前定,则不穷。----准备 子思:君子之道,譬如兴远,必自迩(ěr);譬如登高,必自卑。----基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品质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处世 子思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追求 尊师重教 吕不韦: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吕氏春秋《尊师》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概述 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子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研究这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

认识启示

第一部分基础考核部分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科技 对长城、故宫、大运河、都江堰的古代建筑成就的认识: (1)这些伟大建筑与工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部分工程在当时或以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4)它们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还激化了社会的矛盾等。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候发展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先进工具的应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古代农书的编撰对农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造纸、火药、采矿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船技术等,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对孔子及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被现代社会吸收、利用的有: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等。 我们应该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变革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素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了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有利于构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的“仁政”等儒家思想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关爱百姓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认同感,塑造健全的人格,增进民族自豪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的启发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搞好学习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中得到发展;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的课堂气氛等。 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 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警示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它警示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 毒品的危害 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导致犯罪;危害社会稳定等。 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应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向身边的人宣传毒品的危害;与吸毒、贩毒行为做斗争。 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认识 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文明及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破坏,是对全人类的犯罪;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它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掠夺的强盗嘴脸,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西方殖民者的滔天罪行;它警示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面对圆明园残迹,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感想

【作者信息拓展】诸子百家历史观概述

【作者信息拓展】诸子百家历史观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的历史大变动的时期。诸侯坐大,列国争霸,周天子大权旁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官学难以为继,王室文化官员纷纷出走,混迹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诸子百家为了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竟相着书立说,相互诘辩,开创了思想领域内的“百家争鸣”时代。原来控制在周朝统治者手中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虽仍为一些人所坚持,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们,或者在旧的思想形式下注入新内容,或者旗帜鲜明地对它进行批判,不断地和传统思想观念发生着斗争。在这些新的封建思想中,历史观是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情况如下: 1、取证于史,以佐政见 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取证于历史,是诸子学说的共同点。他们抱着不同的政治目的去寻求理想的历史榜样,申明历史榜样以张大其政治理想。例如,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韩非子·显学》)。道家抬出了比尧舜更早的神农、黄帝,甚至说及“浑沌”。荀子指责他们是“呼先王以欺愚者”,而用大量史事论证其“法后王”即复“周道”之古的主张。法家斥称道先王的儒、墨“非愚则诬”,而主张“法后王”。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推成戒败,以佐政见。为了论说政治主张,而“取舍”(甚至包含虚构)历史以证成其说,是诸子之学的共同倾向,也是一切剥削阶级历史观的共同倾向。因此,诸子举例的材料,虽不无很高的价值者,但不可尽信,必须认真地考察才能判定其真伪。 2、内容广泛,包括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 诸子言论,涉及到十分广泛的历史内容,对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社会制度的变化和优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等问题,都有论列。从中反映出的历史观点,也远比以往丰富,从整体上说,几乎确定了我国古代社会历史观点的全部基本范畴。其中,儒、墨、道、法、阴阳诸家的社会历史观点,特别突出。 3、“天人”关系上的神人并举而又重民轻神 “天人”关系,在商周时代是社会意识的一个核心课题,春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左传》文公三年),又由于各诸侯国在扩大自己势力的活动中,还需要打着周天子,也就是打着天的旗号,所以,这一时期对天的态度是很矛盾的,对天的怀疑和否定一般采取了比较曲折的表达方式。有人在崇神的形式下,神人并举而实际上强调人的作用,这种重民轻神的思想在《左传》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

《初识“诸子百家”—孔子》教学设计 ——万福学校刘晓明 教材分析: “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武等。他们著书立说,纷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等问题发表见解,形成了群星灿烂、学派林立的局面,涌现出大量思想深沉、风格独具的杰作。“诸子百家”对后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中尤以儒、道两系,影响最为深远。而儒家的孔子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图腾”。孔子善言人道,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集大成者,是当时社会上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以说孔子不仅对中国文化,甚至对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特此设计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对孔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诸子百家”的学习中去,去感受春秋战国时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的

风采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华夏文明骄傲地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学情分析: 孩子们升入初中后,教材中涉及到孔子和《论语》的课文有很多,学生们在国学课堂和课外学习时也经常学习和诵读孔子和其弟子的语录,孩子们对孔子的生平和故事有一些了解和掌握。对孔子,孩子们是怀有虔诚地崇敬之情的,所以我们师生共同查阅搜集资料,用心准备了这节课,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孔子的主要人生经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了解孔子的相关故事。 (3)复习并诵读孔子的经典名言语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评、移动终端设备(Android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网络资源等多媒体辅助相辅相成。

诸子百家成语

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韩非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自相矛盾》——《韩非子》 《揠毛助长》——《孟子》 《井底之蛙》——《庄子》

《歧路亡羊》——《列子》《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匠石运斤》——《庄子》 <<庖丁解牛》——《庄子》《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庄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哀而不伤《论语》 安不忘危《周易》 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 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连茹《周易》 白驹过隙《庄子》 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 饱食终日《论语》 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 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 鞭辟入里《论语》 变化无常《庄子》 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 兵贵神速《孙子》 并日而食《礼记》 并行不悖《礼记》 博闻强志《荀子》

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 不共戴天《礼记》 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 不近人情《庄子》 不可终日《礼记》 不愧不怍《孟子》 不肖子孙《庄子》 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 温故知新《论语》 学而不厌《论语》 诲人不倦《论语》 择善而从《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 察言观色《论语》 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 出生入死《老子》 出尔反尔《孟子》

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法家篇

法家 导读: 1、序言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3、法家是如何形成的? 4、法家就是严刑酷法? 5、法太细密人人触法? 6、法家主战禁商愚民? 7、法派思想的重要意义! 8、法家三派有何不同? 9、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10、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的意义! 1、序言 首先我们要明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的,有部分人用法家是服务于统治者的论调来批评法家,就是站在当代人的历史环境,去抨击古代人,这是毫无道理的,脱离了人类的客观局限性在看问题。 在当代普遍人的理解里,法家人是酷吏,而法家思想就是服务于统治者专制的思想。 这种理解其实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造成的,甚至有主流说法,认为汉朝及以后的历代统治是“儒皮法骨”“外儒内法”“外法内儒”等等。 这里先解释下“外儒内法”,也就是“儒皮法骨”,有的人认为,中国历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表面上宣扬仁爱,高唱道德,而私底下确是用法家的残酷手段来管理。 这部分人是先天的把酷法、苛刻与法家相结合,他们认为法家就是如此,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法家。“外圣内王”“儒皮法骨”“外儒内法”都是这个意思!

而“外法内儒”,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部分人他们对法家有一定认识,法家主流思想是法治派,“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核心命题,所以他们认为,历代统治者带着“法治”的旗号,而背地里却是用的儒家“人治”。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可以往历代统治者身上套,比如今日的天朝,表面上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标语宣传满天飞,而实际作为呢?却是背道而驰,所以有的人就说天朝是“外儒内法”。然而天朝又打着“依法治国”的口号,提倡“法治”却在执行力上又与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背道而驰,反倒是用儒家的人治在执行法律,所以也就有人说天朝是“外法内儒”! 为什么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都是历代统治者的体现呢?因为两种说法,都是说到了一部分。 “外儒内法”里的“儒”代表的是以仁爱之心治国,“法”以严刑酷法管制百姓。(这里说的是儒家好的一面,与法家不好的一面。) “外法内儒”里的“儒”代表的是儒家的人治思想,“法”是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这里说的是儒家错误的一面,与法家思想可取的一面)以上两种解释至今也是争论不休,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指出了当下的诟病。就是口号喊得响亮,私底下确是为利益集团牟利。 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家?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这个问题,大多数分辨力的人,其实都清楚,法不是法家的产物。“法”从蚩尤创立刑法以来,到轩辕黄帝时继续发展的《理法》,自夏商周开始,“法”有了一定的系统化! 大家都知道原始社会,是一个野蛮时代,那个时代是完全的弱肉强食,即使是内部的同一个部落,也是强力说了算。人类慢慢步入文明,要想减少这种内部争斗就必须要建立“法”,“法”其实就是一个游戏规则。大家不能完全只顾自己的利益,‘法’成了内部人的共同契约。这样一来,内部的争斗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当时的“法”,只是强力者管理大多数弱者的手段。虽然利益分配不平衡并没有得到改变,但是‘法’对调节内部争斗已经起到了作用。夏商周的“法”,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诸子百家主要学派是道家和儒家,传统划分是根据《汉书·艺文志》而来,共分为十二家,分别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农家和方技家,兵家在现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医家则被放在了方技家中,显得有些冷落。“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我们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二)有关资料 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1)孔子周游列国 (2)老子骑青牛出关 (3)庄子梦中化蝶 (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故事 2.“诸子百家”的名言 (1)有朋至远放来,不亦乐乎?——孔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动画)中国诸子百家--蔡志忠

(动画)中国诸子百家--蔡志忠 国宝级漫画大师蔡志忠对诸子百家精神、宗教神话、历史传奇故事、人文哲理、成语典故詮释,藉由浅显易懂的用字、温润圆滑的线条,透过他生花的妙笔描绘成一则一则生动漫画。由明日工作室企画、监制改编蔡志忠老师漫画原著,化成了【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共25部动画作品,将数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经典文化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给您。 【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透过观赏动画更能分享他对生命演绎出的哲学。一次合购收藏,让孩子、亲友好友看电视也能长知识,分享一份最好看的学习礼物。 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详细内容 001庄子说点击播放庄子说(上篇) 庄子说(下篇)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的时代是一个离乱的时代,庄子的视线因此自人世移开,他所综观的是无穷的时空。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认为「道」生万物。「道」在物中,「道」无所不在,人如果得了「道」,便获得了无限的自由。 002老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主张「无为」,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到达的理

想境界。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道」是深奥且玄妙的,无法以言语来描述。汉朝桓帝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道教并尊称其为「太上老君」。003孔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有弟子三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说「仁」就是「忠恕」两字,要刚毅、木訥,而且「当仁,不让於师」,仁不必好高騖远,要从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 004孟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孟子受学於子思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只要将「善」的本质加以扩充,就可成就德性。 005韩非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他的学说归本於黄帝、老子,主张君主应该用法、术、势结合起来治理国家。其著作《韩非子》五十五篇,集法家之大成。韩非子到秦国后,受到秦王赏识準备重用他,却被李斯陷害,入狱而死。 006列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列子 列子是战国时郑国人,生卒年不详,是道家著名的思想家。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 精彩开篇词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诸子百家”。 活动目标 1.了解、识记“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体味其博大精深。 2.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辨析重要学派的言论、思想精髓的影响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及运用能力。 3.“诸子百家”的言论及思想震古烁今。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传承、宏扬、发展、运用祖国优秀文化及其思想精髓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诸子百家”中,我们已经领略过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的风采,温习学过的有关课文,并和同学交流: 1.你所知道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如老子骑青牛出关,孔子周游列国,庄子梦中化蝶,等等。); 2.你所知道的“诸子百家”的名言; 3.你所了解的对“诸子百家”的评述; 4.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5.《诸子集成》中包括哪些著作?它们的作者是谁? 活动资料推荐 1.有关诸子百家的书籍。 2.有关诸子百家知识的网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诸子百家”是怎么一回事?“诸子”为什么那么牛?“百家”真的就是不多不少、刚好一百家吗?诸子百家有哪些成就?有哪些故事?给后世的影响有哪些?……本节课将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活动。 二、方法指导 1、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学习小组,并指定其中一人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探讨的协调工作。 2、十个小组按先后顺序分别探讨学习“诸子百家”中的“十家”(即“诸子学派”)。 3、各组要探讨所选学派的代表人物、朝代、主张、主要著作及其影响。 4、根据探讨计划,学生可选择相关书籍、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组长可分工到个人,然后搜集整理)。 5、向家长、老人或当地图书馆了解有关“诸子百家”的知识。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方术阴阳五行。 个人观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何以自先秦严重对立而于汉代如此结合?从根本上说,儒家法家都是为统治者着想,道家和墨家均代表没落或下层知识分子,或劳动者的利益,各自所代表直接层利益一致。在先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明显带有区域性色彩,当是时,国家尚未统一,全国性的统一阶层亦尚未形成,故百家争鸣、互相攻讦。一俟统一与一统,则全国文化整合,阶级、阶层整合,故诸子百家之儒道墨法重新有机整合,瓦解构建、优势互补,也就不足为怪了。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姓名:徐林山学号:12371055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说课稿及教案 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是4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下)教科书第六单元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这一主题探究学习共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探究准备”,布置本次探究学习任务,指导探究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探究展示”,初步展示探究成果,讨论探究热点问题。 第三课时:“探究汇报”,汇报总结本次探究活动的收获、成果,形成书面材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探究展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针对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版九年级(下)这册语文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第三单元的《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第五单元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第六单元的《初识“诸子百家”》。在前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这次综合性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收获相应信息,为以后古诗文的学习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 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所以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以“诸子百家”为研究范围,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研究,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范式,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了解“诸子百家”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诸子百家”学说的大致内容,体味“诸子百家”学说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范式。 二、说学情: 初三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诸子百家”的知识,但比较零散和单一,对于“诸子百家”言论及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

第二讲 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第二讲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语言学这个名词,但并不是说我国没有语言学,没有开展语言研究。我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学传统,它萌芽於春秋战国时期。 语言对人类社会生活非常重要。没有语言,社会也就难以存在下去。因此人们很早就对语言发生了兴趣,探索它的奥秘。由崇拜、敬重进而到对它进行研究。古代的印度和一些东方文明古国都有一些关於语言的传说保留下来。今天来看,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是当时人们却郑重其事地传颂它。 附:巴别塔的故事:“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巴别塔的故事使人认为,世上存在多种语言是诅咒多于文化多元化。巴别塔的形象被用作推广国际辅助语言。(老子: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人类文化在不断地发展,也就更多地接触到语言问题。古代希腊学者讨论名称问题比较典型。这次讨论发端於希腊爱菲斯人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和亚德拉城的德謨克利特(前460-前370),后来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也参加了争论。他们论争的焦点是:名称是按本身性质决定的,不是按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