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辅导ABC理论

心理辅导ABC理论

心理辅导ABC理论
心理辅导ABC理论

ABC理论的初知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

2、能够分析简单的较为明显的不合理信念;

3、知道与自身健康成长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4、加深小组成员之间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对ABC理论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活动内容:

一、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

1、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ing events)(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ves)(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C),这就称为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别人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埃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

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当你处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烦恼之中时,可以对照以下列出的一些常见的情形,看看是否就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将自己带入了困境:你是否把“我喜欢如此”变成了“我应该如此”?

你是否把“很难”变成了“没有办法”?

你是否把“也许”变成了“一定”?

你是否把“有时候”变成了“总是”?

你是否把“某些”变成了“所有的”?

你是否把“我表现不好”变成了“我不好”?

你是否把“好象如此”变成了“确实如此”?

你是否“到目前为止如此”变成了“必须永远如此”?

3、学以致用(案例分析)

(1)我被人嘲笑或指责,我感到很伤心,很不开心。

不合理信念: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2)有一位母亲,常因儿子不爱学习、调皮等行为而生气。

不合理信念:儿子就应该好好学习,而且必须听我的话。

(3)求助者自述:上高中的儿子与班里一女同学谈恋爱,结果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请了家长。我回家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可他根本不听,丈夫还偏向他,说孩子交女朋友也是正常的。父子两个居然都不听话,气死我了,半个多月来情绪一直不好,郁闷,头疼。

诱发事件A:儿子谈恋爱,儿子不听话

情绪及行为C:情绪郁闷,生气头痛

不合理信念B:儿子就应该听妈妈的话

(4)作业这么多,我很烦。

二、有趣的心理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

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蝴蝶效应:

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有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三、趣味心理游戏

游戏一:棒打薄情郎

规则:指导者手持用报纸卷成的纸棒站在中间,团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大家认真记。指导者把纸棒站在一成员面前,那成员马上叫出另一成员的姓名并说出来自班级,如果说不出来,便遭持棒者一棒。然后挨棒者变为持棒者,依次类推。

游戏二:盲人雕塑师

规则:指导者令1个人扮演模特,1 人扮演雕塑师,别人扮演被雕塑者。让模特作出一定的姿势,雕塑师和被雕塑者蒙上眼睛,然后雕塑师边用手摸模特,边把被雕塑者摆出和模特同样的姿势。

活动反思: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1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一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以下对睡眠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个体的睡眠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B. 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浅睡期 C. 并不是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未经历五个阶段并不能说明个体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D. 睡眠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 正确答案:D 2. ()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 同伴交往 B. 母子交往 C. 依恋 D. 微笑 正确答案:C 3. 心理健康是一个()状态。 A. 连续 B. 断断续续 C. 时断时续弥散 正确答案:A 4. 情绪的构成不包括() A. 主观体验 B. 生理唤醒 C. 外在行为 D. 主观行为 正确答案:D 5. 人类个体的记忆发生时间为() A. 妊娠早期 B. 妊娠中期 C. 妊娠末期 D. 新生儿早期 正确答案:D 6. 遗忘的规律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匀速 D. 没有规律 正确答案:A 7. 成年期的()是创造性思维表现最佳年龄。 A. 25岁至45岁 B. 25岁至30岁 C. 30岁至45岁

D. 35岁至50岁 正确答案:A 8. ()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生活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团体化 C. 社会化 D. 从众 正确答案:C 9. ()是个体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A. 焦虑 B. 恐惧 C. 抑郁 D. 神经衰弱 正确答案:B 10. ()以()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A. 知觉感觉 B. 感觉知觉 C. 感觉感觉 D. 知觉知觉 正确答案:A 11. 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 A. 认知风格 B. 自我控制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认识 正确答案:A 12. 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 A. 帮助学生开发个人潜力 B.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 C. 解决个别存在明显心理疾病的学生的问题 D.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C 13. 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 A.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 冲动和沉思 C. 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D. 同时性和继时性 正确答案:C 14. 以下不是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的是()。 A. 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 C. 在整个小学期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D. 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 基础理论 自测题一 及答案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一及 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孩子开始知道“我是谁”,“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在()。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少年期 D. 学龄前期 满分:1 分 2. 动机的产生() A. 只受外因的影响 B. 只受内因的影响 C. 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 D. 不受内外因的影响 满分:1 分 3. 成年期指()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 A. 18,19岁 B. 20,21岁 C. 21,22岁 D. 19,20岁 满分:1 分 4. 以下不是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的是()。 A. 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 C. 在整个小学期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D. 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满分:1 分 5. 脱离了社会环境,人们就不会产生()。 A. 认知 B. 印象 C. 归因 D. 态度 满分:1 分 6. ()就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心理障碍 D. 精神疾病 满分:1 分 7. ()一般表现为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 A. 焦虑 B. 恐惧 C. 抑郁 D. 神经衰弱 满分:1 分 8. ()提出了十种不合理信念。 A. 罗杰斯 B. 艾利斯 C. 巴普洛夫 D. 弗洛伊德 满分:1 分 9. 态度具有一定的()和持久性。 A. 稳定性 B. 渐进性 C. 永恒性 D. 可变性 满分:1 分 10. 成年期包括成年(),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A. 前期 B. 早期 C. 初期 D. 后期 满分:1 分 11. 青春期是个体的中学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着生理发育的第( )次高峰 C. 三 D. 二 满分:1 分 12. 情绪的构成不包括()

专题五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教育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主体性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 ⑤活动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哪些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 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以下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行为流派。 2. 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动力说、人格构成说、人格阶段论等重要理论,其创立的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临床治疗中得以运用。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人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会健康发展。一旦三者吵架,引起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2)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流派有着鲜明的治疗特色,它强调以行为为中心,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是不适应的行为,不适应行为如同适应行为一样,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因此,行为主义流派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的目标,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着眼于可以改变当前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如何重新安排这些因素来消除不适应行为。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当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利用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以习得新的适应行为。 在其理论基础上,行为主义流派认为治疗一般包括行为评估、治疗和随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行为评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鉴别出问题行为,第二步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考察行为的前导事件、结果行为和行为后效。第二阶段的治疗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具体方法技术,实施治疗计划等。第三阶段是对当事人进行随访。 (3)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学派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认为应该从健全发展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流派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提出“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个体应该而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应当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信任当事人,重视发挥当事人身上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向上的驱动力量,主张由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 (4)认知行为流派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流派是伴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假设是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至关重要。个体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感受、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并据此做出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方式。如果认知评价中存在错误和歪曲的成分,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因此,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行为流派的具体疗法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 3、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并与临近学校进行参观、交流。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具体包括心理辅导室(或称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和心理活动室。其中,心理辅导室主要适用于来访学生登记、预约及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在空间大小、环境布置、温度、色调等方面都应注意符合心理辅导的特定要求,以让来访学生感到放松、

心理咨询理论

心理咨询理论 第一讲:绪论 教学课题第一章初始访谈 教学目标1、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现状 2、当代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1、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1、咨询发展背景中社会的因素 2、咨询与治疗的区别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讲授讨论 课后作业论述心理咨询在近现代发展的必然性 一、现阶段国内心理咨询发展扫描 1、训练背景 2、学历层次 3、人员构成 4、收入层次 二、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1、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变迁 2、选择的增多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感 3、竞争加剧导致压力的加大 4、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5、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6、传统背景中心理问题的缓解 传统宗教的历史架构(基督教背景下的忏悔制度) 巫医、神在传统社会个人精神世界构成的主要力量(信仰、倾诉、宣泄、暗示) 三、正视心理咨询与治疗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性人际关系,目的是帮助人们扫除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是一种技巧性发挥,心理咨询是一种社会性服务。 2、心理咨询的几个特点 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心理咨询是一个促使求助者自我成长的过程。 心理咨询具有渐进性 心理咨询具有社会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可分割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相互重叠,咨询中间有治疗,没有治疗的心理咨询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而治疗不能脱离咨询,咨询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实效性的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详实的咨询基础之上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区别(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与来访者的关系不同。 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 1、精神病行业的出现十八世纪初期 2、心理疗法的发明,催眠术的出现,弗洛伊德的贡献 3、心理疗法在美国的发展:精神分析的传入以及美国化;行为主义的兴起;社会的世俗化以及与宗教相脱离;人本主义的兴起;对空虚自我辉映的治疗 第二讲:咨询关系 教学课题第二章咨询要素 教学目标1、掌握咨询中的关键因素 2、了解不同要素在咨询中的作用 3、发展咨询师个人能力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完整版)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安排及总结.doc

团体名称: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 领导者: 协助领导者: 指导老师: 团体性质:封闭、结构化团体咨询 成员对象:未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在校大学生 人数:由 8-12 大学生组成(不含组长) 筛选方式:采取自愿报名方式 团体时间: 100-120 分钟 团体次数:4 次 团体地点:团体咨询室 辅导理念:詹姆斯将自我分成:主体我和客体我。前者表示的是“自己认识的自我”, 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后者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看法,如人的能力、社会性、人格特征及物质拥有物等。客体我有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而这三个要素都 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处于青春期的某些大学生由于没有形成对 自我的正确认识,而导致了不良的生活体验及情绪,这些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把主体我和客体我结合起来看待自我,有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按照乔哈里窗口理论,每个人自我由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四个部分组成。 但每个人的四部分各不相同,且随着人的成长与生活经历,自我的四个部分发生着变化。当一个人公开区扩大,则其生活变的更充实,不论与人交往还是自处,都会显得轻松而有效率。盲目区变小,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团体咨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扩大自我公开区,使其他区域减小。 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不仅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相同的 事物,对于其他人而言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对自己有信心。 团体目标:协助成员自我了解、正确接纳自我,相信并接受自己,能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认同,建立良好的同一性。 单元单元名单元目标主要活动内容 次序称 一我们是 1. 协助成员相互认识,建立团体融一、暖身(缘来是你)朋友洽、开放的气氛二、团体形成 2. 澄清团体目标及进行的方式,三、我们的约定 协助团体成员说出对团体的期四、我了解自己吗?(备 望选) 3. 制定团体契约五、分享与反馈 二我是谁 1. 鼓励成员分享,增进团体凝聚力一、暖身(滚雪球) 2. 协助成员表达自己、开放自己、二、20 个我是谁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三、自画像 四、单元小结 三真实的 1. 发现并保持自己的优点,接纳自一、暖身(信任圈)我己的不足。二、优点轰炸 2. 欣赏他人的长处,接纳他人的不三、忠言逆耳 足,学习他人,欣赏他人。四、单元小结 3. 信任他人,学会帮助他人,加强 团体合作。 四独特的 1. 协助成员欣赏自己的长处,接纳一、暖身(轻柔体操)我自己的局限二、我的石头 2. 认识并接纳独特的自我,认识并三、我是一个独特的人 接纳独特的他人四、祝福 3. 成员总结分享这四次的收获与感五、惜别 想,面对团体结束的心情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四、反马太效应法 五、心理控制法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八、心理训练法 一、心理指导法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二、心灵陶冶法 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师爱和创造各种富有情感教育的因素以陶冶学生心灵的方法。俗话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会运用心灵陶冶法是很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要用好这个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创造具有心灵陶冶作用的主导诱因。这种主导诱因包括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情感作用和为学生有意识地创造陶冶情境。具体说,有陶冶作用的因素有,教师的人格力量,群体生活的气氛、作风、传统,集体对个人的关心爱护帮助以及一些富有陶冶作用的课程,如美育、体育等。心灵陶冶

方法是一种具有心理暗示效应的教育方法。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中无意识支配人的行为的潜力是无穷的。心理暗示效应就是要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发挥人脑接受影响的潜能,从这方面来认识心灵陶冶方法的教育作用,可以说这种方法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陶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具有久远的历史的。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斯涛大卫就创造了"陶冶制",阐明了陶冶的概念。他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格言作为论据并书写在学校的墙壁上:"陶冶儿童,宜依其所当行之路径陶冶之,迨其年长,方不至离弃之矣。"斯涛大卫强调的是运用形式陶冶培养学生的思想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实质陶冶的观点,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把人类文化财富,即科学知识、道德价值和美学内容等灌输到人的心灵中去的过程。我国古代传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就有实质陶冶的教育因素。 运用心灵陶冶的方法,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人格感化力量,要用自己的修养、人品、对学生的挚爱和期望来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得到进取的力量。这是说,教师要以自己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陶冶诱因。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看重这种教育影响力的,因为一个具有高度素养,热爱学生而又为学生所爱的教师,他对学生的心灵感化作用,是任何书本,声像教材代替不了的。他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会给学生以心理的明示或暗示,感染学生向教师"看齐"。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不管它设想得多么巧妙也罢,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使自己有一个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心理激励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道理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就是缺少做的勇气,有的学生甚至会向老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求自己认识和行为的合理化。对这样的问题,采用设置心理目标,用心理激励的方法进行教

心理辅导ABC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辅导ABC理论 ABC 理论的初知活动目标: 1、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 2、能够分析简单的较为明显的不合理信念; 3、知道与自身健康成长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4、加深小组成员之间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对 ABC 理论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活动内容: 一、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 1、 ABC 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ing events)(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ves)(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C),这就称为 ABC 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如: 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1 / 7

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 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另一方面,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 别人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导论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C )。 A、心理抗病能力 B、身心健康发展 C、人格健全发展 D、社会适应能力 2、学校心理辅导以(B)为机制。 A、他助—自助—互助 B、他助—互助—自助 C、互助—他助—自助 D、自助—他助—互助 3、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哪一个判断是错误的?(A) A、它是一种带有批示性的说服 B、它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C、它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D、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4、学校心理辅导是以(D )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术。 A、行为科学 B、教育学 C、社会学 D、咨询心理学 5、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比较客观准确,但运用范围比较狭窄的是(C)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较多为临床心理学家采用,但受时间、地区、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是( B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7、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中,确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的是( D )。 A、经验标准 B、社会规范标准 C、临床诊断标准 D、统计学标准 8、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C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9、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初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0、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D )。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C、勤备进取对自贬自卑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11、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体现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哪一特点?(C ) A、不平衡性 B、自主性 C、进取性 D、社会性 12、“言必行,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B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4、“君子坦荡荡”,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C)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5、“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D )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 16、与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不大强调(D)。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适当的自我约束 C、积极的生活态度 D、创造性与独立性 17、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D ) A、自卑 B、孤独 C、多动 D、恐惧症 18、反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方法,提出以当事人为中心,给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的心理学家是(A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艾里克森 D、弗洛伊德 19、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A)。 A、发展性目标 B、防治性目标 C、教育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

心理辅导ABC理论

ABC理论的初知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 2、能够分析简单的较为明显的不合理信念; 3、知道与自身健康成长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4、加深小组成员之间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对ABC理论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活动内容: 一、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 1、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ing events)(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ves)(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C),这就称为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别人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埃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

团体心理辅导理论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特点与类型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 ⒈团体心理咨询感染力强,影响广泛:团体心理咨询是多向沟通过程 ⒉团体心理咨询效率高,省时省力; ⒊团体心理咨询效果容易巩固;团体创设了一个类似真实的情境,使得成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⒋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心理咨询的类型: ⒈按所依据的理论分:精神分析团体咨询与治疗、行为主义团体咨询与治疗、个人中心团体治疗、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会心团体治疗等 ⒉按团体咨询功能分:成长性团体咨询、训练性团体咨询、治疗性团体咨询 3.按咨询活动方式分:家庭治疗、心理剧治疗 ⒋按成员固定程度分:开放式团体辅导、封闭式团体辅导 ⒌按成员背景相似分:同质辅导、异质辅导 ⒍按参加团体对象分:儿童团体、青少年团体、大学生团体、成人团体、年长者团体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讨论技术 团体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对一个共同的问题,根据资料和经验,互相做合作的深入的探讨。 团体讨论功能: ⒈可以鼓励成员参与团体事务,激发参与的动机 ⒉可以引发成员对团体过程产生兴趣 ⒊可以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立场不同的地方,学会尊重别人 ⒋可以帮助成员不感情用事,能从多个角度理性地思考和作判断 ⒌通过团体内其他成员“旁观者清”的意见,养成积极、自觉、自主的个性,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领 袖才能 ⒍通过团体讨论,促进成员充分沟通,使他们更进一步统整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主要目的:沟通意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一般以10~15人为宜。时间在1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2小时 4.团体心理辅导(咨询)过程中的特殊成员及应对 ●沉默的成员: 区分沉默的性质,默许?阻抗?了解原因,判断是否需处理; 选择适当方式:鼓励发言、个别交流。 ●依赖的成员: 与个性、团队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团队领导者干预过多有关。 ●攻击性的成员: 分清原因,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个别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复习题

《学校心理辅导》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 心理健康问题学生 B 学习障碍问 C 正常学生 D 严重心理疾病患者 2、学校心理辅导最主要的内容是: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情绪辅导 D职业生涯辅导 3、最偏向于常态、预防、认知、团体和终身的助人活动是: A 教育 B 辅导 C 咨询 D治疗 4、以下不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是: A 主题班会 B 个案咨询 C 团体辅导 D 家庭心理辅导 5、以下哪一种助人关系适用于学习障碍? A 常规教学 B 学习辅导 C 心理咨询 D 心理治疗 6、以下哪一种助人关系适用于强迫症? A 教育 B 辅导 C 咨询 D 治疗 7、对于考试焦虑的辅导属于: A 学习辅导 B 情绪辅导 C 自我意识辅导 D 人格辅导 8、以下不属于职业辅导范畴的是: A 专业选择 B 了解自己的人格及能力倾向 C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D 建立适当的性别角色 9、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学生主体性 B 尊重理解学生 C 个别化对待原则 D 整体发展预则 10、以下不属于建立理想辅导关系的原则是: A 真诚 B 同情 C 温暖 D 积极关注 11、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方式是: A 讲授、互动 B 讨论、活动 C 多媒体教学 D 游戏 12、心理辅导专项活动的核心因素是: A 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知识 B 学生从活动体验中得到成长 C 解决班级实际问题 D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3、团体辅导一般持续多少次? A 1次 B 8-10次 C 20次以上 D 4次 14、澄清目标往往在心理辅导专门活动导的哪个阶段出现? A 团体的组成 B 活动开始 C 过程 D 结束阶段 15、“暖身活动”在辅导活动的哪个环节中实施? A组成团体 B活动开始 C活动进行中间时出现沉默时 D结束环节 16、班级小组多少人为佳? A 12-15人 B 10-12人 C 8-10人 D 6-8人 17、在高考之前,常常需要开展何种辅导工作? A 个案辅导 B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C 专题讲座 D 家庭心理辅导 18、以下哪个环节在班级心理辅导专项活动中不是必须的? A 暖身 B 交流分享 C 创设情境 D 引发领悟,统整经验 19、智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在以下哪个阶段最为明显?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0、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最容易害羞? A 6-12 岁 B 13-15 岁 C 20-24岁 D 30岁以上 21、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A 幼儿期 B 小学生 C 中学生 D 大学生 22、某学生智力测验得分为70,请问他智力属于什么水平? A 优秀 B 良好 C 中等 D 落后 23、某学生智力测验得分为95,请问他智力属于什么水平? A 优秀 B 良好 C 中等 D 落后 24、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班级团体辅导的主要差别体现在: A 教师的参与 B 目标导向 C 学生的体验 D 活动场地 25、TAT用来测查: A 成就动机 B 智力 C 学习能力 D 归因风格 26、成就动机由哪些方面构成? A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B 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 C 追求成功动机和逃避失败动机 D 成就需要与成就归因 27、社会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及复习资料共40套题

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基础理论自测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得分:0V1.()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 A.共情 B.同情 C.尊重 D.真成 正确答案:C 2.以下有关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气质差异是后天最终形成的 B.人的气质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C.孩子刚一出生时,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气质差异 D.气质有好坏之分。 正确答案:B 3.小学生言语的发展从()言语和书面言语两个方面来看。 A.口头 B.正式 C.非正式 D.独白 正确答案:A 4.()以下对睡眠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的睡眠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B.睡眠的第二个阶段是浅睡期 C.并不是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未经历五个阶段并不能说明个体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D.睡眠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正确答案:D 5.自我认知也称()。 A.自我理解 B.自我发现 C.自我概念 D.自我了解 正确答案:C 6.成年期指()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 A.18,19岁 B.20,21岁 C.21,22岁 D.19,20岁 正确答案:A 7.()以()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A.知觉感觉 B.感觉知觉 C.感觉感觉 D.知觉知觉 正确答案:A

8.()岁的儿童将权威看做是与自己的需求一致。 A.4 B.6 C.7 D.8 正确答案:A 9.()是个体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A.焦虑 B.恐惧 C.抑郁 D.神经衰弱 正确答案:B 10.在()时期,婴儿与同伴之间出现很多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之间的模仿已经很普遍,而且还能开展一些需要相互合作的游戏。 A.“以客体为中心”时期 B.“简单交往”时期 C.“互补性交往”时期 D.“共通性交往”时期 正确答案:C 11.动机的产生() A.只受外因的影响 B.只受内因的影响 C.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 D.不受内外因的影响 正确答案:C 12.以下对青春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危机的时期 B.个体在青春期经历着生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 C.青春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发展平稳 D.青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由此造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种身心发展的矛盾出现。 正确答案:C 13.艾里克森认为,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约从4岁到5岁 B.这个阶段儿童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C.这个阶段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艾里克森认为个体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此阶段的主动性发展有关。 正确答案:B 14.以下是根据动机产生的根源不同来进行分类的动机是()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内在动机 D.权力动机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临沧市永德二中学校心理维护方案班级:14级心理健康教育姓名:雷芳学号:Z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维护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心理健康维护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咨询室”,成立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承担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2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

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团体领导者不以一种明确的理论原理带领一个团体,就好像是飞行员不用航图和仪表驾驶飞机……一个理论就是一幅地图,它为你检查你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确定你领导团体的目的、澄清你作为团体领导者的角色和功能、解释团体的互动、评价团体的结果,提供方向和指导。(Gerald Corey,1995) 第三章团体心理咨询的历史与发展 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咨询的理论为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提供了依据。各学派的创立与发展,各有其背景与基础,逐渐形成一整套理论。了解心理咨询主要流派在团体咨询方面的观点、贡献,以及在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团体目标、领导者的任务、团体基本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构建自己的团体咨询理论打下基础。同时,团体心理咨询有其专业理论体系,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中的人际沟通等都为团体以及团体过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第一节 第二节心理咨询理念对团体心理咨询的贡献 心理咨询的理论从传统的指导学派与非指导学派,到后来增加折中学派为三大学派,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有十多个学派。对于团体心理咨询工作,各学派都有其影响与贡献。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个人中心治疗、心理分析治疗理论、行为治疗、理件情绪治疗,以及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本节将介绍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团体目标、团体领导者的任务与团体基本技术。 一、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Person Centered Approach Theory)是1940年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发展而来的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非指示咨询与治疗时期。1940年前后,罗杰斯根据自己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对原有的指示性咨询与治疗方法提出疑问,他相信来询者自身存在成长的力量,提出了非指示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第二阶段,来询者中心疗法确立时期。40年代至50年代后期,罗杰斯更加重视咨询者的态度。他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第三阶段,来询者中心疗法的深化和进一步实践的时期即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尝试来询者中心疗法,重视治疗者的非指示的、感情反射的技法更趋完善,整个理论方法更接近现实。第四阶段,从来询者中心疗法发展为个人中心理论的时期,从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罗杰斯的影响不断扩大,开展了许多发展个人成长的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和实践,并将这种理论应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会心团体(encounter-group)中。同时,罗杰斯将“来询者中心”扩大到“以人为中心”,并把它应用到人格理论和其他人际关系领域中,如择偶和婚姻等,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的看法的可能性,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目前,个人中心治疗理论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个别和团体心理咨询中,而且被应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外的众多领域,如教育、职业训练、家庭生活、组织发展、健康保健等。 (一)个人中心理论的创始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