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的故事。

3.了解故事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理解寓言故事,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画出文中生字词,多读两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重点强调:多音字”“圈”“坊”“窿”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

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

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

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

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

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

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

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书写

学生观察生字,自己说说注意的地方,教师指导。

七.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缠”,会写“盘、缠、硬”,理解“辕”、“辙”、“硬要”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懂得行动与目标相反,自然达不到目的。能用自己的话说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寓言,说出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字义

学生一起读课题,通过仔细观察,有以下发现:

1.“南”、“北”都表示方向,是一对反义词。

2.“辕”、“辙”都是车字旁,跟车有关,说一说“辕”和“辙”指的是什么,并从图

上找到辕和辙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

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认读课件上的词语。读准“盘、缠”。

2.指导书写

强调“盘”字的横要伸长;“缠”字“广”的第一笔竖撇的位置。

3.理解词语。

知道“盘缠”指路费。

4.整体感知

坐车的人带着盘缠赶路,他要去哪儿?中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抓住对话,走进内心

1.找准对话

教师创设情境:让我们也一起走到这条路上,听一听朋友说了什么?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谁愿意读朋友的话,谁读坐车人的话?

2.三个“没关系”

(1)提问:朋友说了几次话?想告诉坐车人一个什么意思?(楚国在南边,你的方向走

反了。)

(2)请同学们思考,坐车人知道方向反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找出三个“没

关系”)

(3)四人小组讨论:他总是说“没关系”,他认为要到楚国去,跟什么没关系? 跟什么

有关系?

教师总结:坐车人认为要到楚国去跟方向没关系,跟马快、好把式、盘缠多有关系。

3.加提示语练习朗读

学生想象这个人当时的心情、神态,加上提示语(填空),自己试读,读出满不在乎、

骄傲、不耐烦的语气。之后,老师读叙述部分,学生读人物的话。

四、走出内心,评论人物

1.思考泡泡语。

这个坐车人可真让人着急呀,如果此时,你就在他的身边,你想对坐车人说点什么?

2.齐读第十自然段。

这段话里有一个字用了五次,是哪个字?这么多“越”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马越好,往相反的方向跑得越快,离楚国更远。好马有

好把式驾

驭,跑得就会更快、更平稳,离楚国更远。盘缠多就可以一直跑下去,就离自己的目标

更远了。马快、

好把式、盘缠多,这些好的条件,却使这个人离楚国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

的方向反了。

那也就是,当方向相反的时候,条件越好,就离目标越远。

五、获知寓意,练习复述

1.获知寓意。

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装进去一个小故事,抖出来的是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你们讨论讨论。

2.第二次解题。

我们再来看题目,“南辕北辙”四个字,非常精炼,“目的”是哪两个字(南辕)。

“行动”呢?(北辙)“南辕北辙”就是心里想往南去,却一直往北走。(出示寓意)

它告诉我们:行动与目的相反,自然达不到目的。一起读。所以,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仍然在提示我们做事要先选定方向,然后再朝着目标努力去做。

3.介绍出处、练讲故事

(1)你们知道《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出处吗?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魏策》,《魏王欲攻邯郸》。相传在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退,但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折回。在路上,他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才能让国君回心转意不攻打赵国,同时又不会使自己因为阻止了国君而受罚?于是,他回来后就给国君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南辕北辙》。季梁多聪明呀!现在我们就来扮演足智多谋的季梁,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练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练习讲故事、评价

魏王正是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自己就像这个坐车人,目的是收服民心,确立自己的霸业,但是自己的行动却是去攻打别人,这就和自己的目标相反了。所以,立刻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

六、总结、布置作业

1.给家长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2.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

七.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1)“街坊”是什么? (2)理解“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 (3)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寓言两则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2[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kū)窿(lonɡ),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3[②“羊圈破了个窟窿”点明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有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③为什么要“赶快”?]4段导读:本段写街坊劝他把窟窿堵上。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有个人因羊圈有个窟窿丢失了一只羊,街坊劝他堵上窟窿,他不听。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段导读:本段写他不听劝告的后果——又少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5[④“他很后悔”说明了什么?]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6[⑤他改正错误之后的结果怎么样?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他又丢了一只羊后十分后悔,赶快堵上了窟窿。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知识点详解? 2①课文开篇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3②“羊圈破了个窟窿”点明羊被叼走的原因。 4③因为事情紧急,所以要抓紧时间堵窟窿。 5④说明他醒悟了,知道自己错了,说明知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 6 ⑤“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的结果是“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告诉我们做错了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二年级语文下:9 寓言两则

二年级语文下:9 寓言两则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9寓言两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你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了,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九课《寓言二则》。(板书:9 寓言二则) ?寓?是包含、寄托的意思,?言?是说道理的意思,那?则?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的意思)。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你理解这个成语中的?亡?是什么意思吗?(丢失)?牢?又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2.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丢失羊后修补羊圈。) 3.看了课题,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如:为什么会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我想你们字词自学得也不错吧,汇报一下。(出示课件) 3.指名读;师随机指导:窟窿的?窿?街坊的?坊?要读轻声。?圈?是多音字(出示课件),注意?悔?是竖心旁、?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叼?的最后一笔是提。全班齐读。 4.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课件) 四、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围绕这几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书时要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出示课件)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开始一边读、一边画、一边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五、集体交流 (一)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内容一起来交流,谁来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课文1~4自然段) 1.文中说羊圈破了个窟窿:?窟窿?就是——生:(洞)。 2.第三句话告诉我们丢羊的什么?(原因)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3.第三句讲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一起读第一、二句话。(时间、人物、起因) 4.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他不听街坊的劝告,不去修补。) 追问:?街坊?就是——(邻居)。 5.街坊是怎么劝告的?指名读,齐读。要读出劝告的语气。 6.可养羊人怎么想、怎么做呢?(板书:想法、做法) (指名读出划线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想法是(板书:已经丢),做法是(板书:不补)。齐读句子。(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语气。)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的故事。 3.了解故事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理解寓言故事,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画出文中生字词,多读两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重点强调:多音字”“圈”“坊”“窿”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 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书写生字: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学习目标 1.会认“窟、窿、叼、劝”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 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 3、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4、指名读,齐读。 检查自主学习 1.我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我能讲给大家听;我还知道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认一认:窟窿叼劝 写一写:寓则窟窿狼叼街劝悔 (2)读一读:在课文中划记下列词语,并认真读一读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 寓言羊圈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窟窿亡羊补牢 我能正确读写以上词语 温馨提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这些词语: 羊圈:窟窿: 街坊: 我还能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我还有不理解的词语: 3.朗读课文,我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养羊人为什么连续丢了两次羊?后来羊为什么没有再丢了?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归纳整理 通过读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的道理 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我会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亡羊补牢”中的“亡”的意思: A逃 B丢失 C死 “牢”的意思: A关押犯人的地方 B坚固 C羊圈 2.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 ( ) ____ ( ) 圈钻 ____ ( ) ____ ( )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课后巩固提升 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称。 ()目寸光()吞()咽()假()威 ()飞蛋打()鬼()神()争()斗 教学后记

9 寓言两则(2)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亡 羊 补 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2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àn ]破了个窟(kū)窿(ɡ),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āo )走了。3[②“羊圈破了 个窟窿”点明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有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 街坊劝(àn )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③为什么要“赶快”?]4 段导读:本段写街坊劝他把窟窿堵上。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段导读:这句话说明他没把街坊的劝告放在心上,也为下文又丢失羊埋下了伏笔。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有个人因羊圈有个窟窿丢失了一只羊,街坊劝他堵上窟窿,他不听。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段导读:本段写他不听劝告的后果——又少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5[④“他很后悔”说明了什么?]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6[⑤他改正错误之 后的结果怎么样?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他又丢了一只羊后十分后悔,赶快堵上了窟窿。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课文开篇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3 ②“羊圈破了个窟窿”点明羊被叼走的原因。 4 ③因为事情紧急,所以要抓紧时间堵窟窿。 5 ④说明他醒悟了,知道自己错了,说明知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 6 ⑤“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的结果是“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告诉我们做错了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朗读新词。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教法:自主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教师点拔 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我能熟练读课文。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借助工具尝试理解(写到书上)。 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把式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二、一锤定音(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街坊.(fǎng fang)窟窿.(long lóng) 叼.走(diāo dāo)把式.(shi shì) 三、我会答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一)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小组交流: 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师生交流 1.《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用学习上一篇的方法,自学《南辕北辙》 课堂检测 一、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两则寓言的感想。 。 拓展作业 1.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

三年级语文:《9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9寓言两则》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 执教: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徐瑞芳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一则是《南辕北辙》),《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羊补牢的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却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是难以达到目标的,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故事寓意深刻。 【导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导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导学时间】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两则寓言,并相机板书“寓言”,还记得“寓”的意思吗?(寄托,包含)“言”呢?(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一个小故事包含一个大道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去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学习《亡羊补牢》 (一)看题质疑 1.先看第一则《亡羊补牢》,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亡”什么意思?“牢”指什么?为什么会亡羊?为什么要补牢?) 2.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课件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课件出示: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语言训练: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9 寓言两则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是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任谏大夫、宗正、终中垒校尉。 主要成就: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伦理畅达、舒缓平易。所撰《别录》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主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课文背景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它先按国家来分类,在一国之中,再按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其中所记的事情,都没有具体年代,各篇之间也互不连贯。 ●课堂学习 ●●字词学习 ●●●生字学习 窟 ku1 窿 long2 叼 diao1 劝 quan4 缠 chan2 寓 yu4 则 ze2 窟 ku1 窿 long2 狼 lang2 叼 diao1 街 jie1 劝 quan4 悔 hui3 盘 pan2 缠 chan2 硬 ying4 ●●●多音字 圈ju n ju n qu n àāā????? ()猪圈 圈养()圈猪 圈鸡()圈定 圈点 qu n ju n ju n ju n āàāà ???圈()出一块地,忙把猪圈()砌。将猪圈()起来,圈()养很实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劝告—劝说赶快—赶紧 南辕北撤—背道而驰 反义词 接受—拒绝亡羊补牢—防患未然 ●●课文全解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kū)窿(long),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yuán)北辙(zhé)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á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亡]市区;丢失。 [牢]本课是指养牲畜的圈。 [放羊]把羊赶到野外吃草。 [圈] ju n ju n qu n à ā ā ? ? ? ? ? :羊圈圈养 :圈在家里 :圈点圈套 [窟窿]洞。“窿”本音读lóng,在这里读轻声。[街(jiē)坊(fang)]邻居。 [赶快]抓住时机, 加快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