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摘要

东财国经赵飞

本文通过比较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优势和劣势,阐释了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各自的特点。并且解释了决策中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优势,劣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decisions, explains the rational decision and non-rational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s the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Key words: rational decisions, irrational decision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一、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泰勒等。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一)理性决策的优势

1.理性决策的程序

理性决策前通盘考虑所有事实上可能的行动。由于事实上可能的行动数量很大,必定有一些末被决策者所知晚和顾及到,因此这一条实际上难以全部做到,而且对数日众多的可能行动作通盘考虑,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作为—种理想的情况,可以提出这样的步骤。

理性决策者应考虑每一种可能的行动在实施后,在无限时间、无限空间以及在各种价值系统上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影响,即掌握每一可能行动的每一个方面对整个世界所能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实施开始直到无限将来的任何影响。

理性决策者按自己的价值系统对各种行动的各种后果之价值进行估计,决策

者的价值系统必须是客观的、理性的,其估计才会是客观理性的。在估计后再选定能够达到最高价值的行动。

2.理性决策的优点

理性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从而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使决策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在决策的过程中以及决策后避免负面的情绪,并且缩小了认知的努力,而且,决策结果的可辩解程度最高。

(二)理性决策的劣势

从理论角度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假设有问题。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

第四,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

尽管理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我们也欢迎对它的批判,但是过于简单和绝对的否定态度也是不可取的。不能实现不代表没有意义,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正因为如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思想价值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肯定。

二、非理性决策

行为决策的研究表明,虽然在决策时,每个人尽力做到不犯错误,但由于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真实决策环境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使得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时会出现系统性偏差,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之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即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会出现非理性行为特征,由于公司投融资决策项目往往涉及面广、信息不完备,因此,公司高层管理者所面临决策条件的不确定性更强,这样,他们在决策中更容易被非理性因素所主宰。

(一)非理性决策劣势

非理性决策由于人本身固有的一些能力限制以及可能产生的一些固有死板的思维方式导致决策结果的非最优,甚至产生截然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在非理性决策过程中,人们通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做出判断。而人在非理性思维过程中,固有的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势必影响对判断的决断。以下是很可能导致做出错误

决策的几个思维习惯。

(1)框架效应: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对于内容一致备选方案,其描述方式的变化不应改变决策者的判断。但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因为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2)损失厌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具有“损失厌恶”的非理性行为特征——损失对人们造成负的刺激度远远高于同等收益对人们正的刺激度。

(3)锚定效应:当人们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出定量估计时,会受某些特定的起始值(像锚一样)的影响。如果这些“锚”定的位置有误,那么估计值就会发生偏差。一般而言,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可以定位的“锚”,一旦定下来,后面接受的信息常常会受到这个“锚”的影响,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没有察觉到的。即使人们会尽量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判断,但是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最后的判断仍然很难逃出“锚定”的影响。

(4)过度自信: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例如,当自己只有70%的成功率时,却认为自己有90%的成功率。过度自信反映了一种人们认识自我的偏差,公司高层管理者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

(5)证实偏好:人们常常有一种证实自己观点的倾向。即当人们有一个观点时,就会无意识地寻找证据去证实它。反映在投融资决策上,就是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度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从而促成管理者选定自己心目中的方案。

(二)非理性决策的优势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理性的客观条件根本不存在,所以非理性决策的理论提了出来。这里我所要说的非理性决策包括有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

1.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中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

另外,虽然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非最优标准,但是是“满意”标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最满意的决策也是最接近“最优”的决策。

2.直觉

直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迅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情况突如其来的、超越逻辑的顿悟和理解。直觉决策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的经验、能力,以及积累的判断。

直觉的优势在于如下:①寻求满意方案。直觉决策寻求的是满意方案而不是理性决策中的最优方案;②整体性。直觉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对决策问题的整体把握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思考;③参考点原则。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参考点推测和把握评估方案效果;④逐一排除。相对于理性决策方案的比较,直觉决策中的决策是对每一方案的逐一比较并排除较差的方案;⑤满意决策。决策者容易在发现第一个满意方案后就形成决策,而不论这个方案是否是最优方案;⑥创新性。直觉决策可以免受理性决策思路的束缚而发掘出更有创新思想的决策方

案;⑦时效性。直觉决策的时效性强。

(三)总结

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在决策中各有特点:理性决策的非现实性遭人批判,但也因为它的指导作用收到赞扬;非理性决策由于非“最优”决策的做出而受人非议,然而也因为接“地气”从而具有现实的作用。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实际上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从而做出了有限理性情况下最满意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行为决策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邵希娟杨建梅,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决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刘永芳,《大众心理学》 2010年02期;

理性决策模型,

如何处理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提高决策质量

如何处理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提高决策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社会早已不是一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 公平性和平等性的提高, 群体决策愈来愈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 于那些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目标的多重 性、时间的动态性和状态的不确定性,这是单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为此,群体决 策因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认同并日益受到重视。 看待其优缺点,如何均衡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提高群体决策的质量,我们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群体决策优点缺点群体决策质量 正文: 、群体决策的发展 决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随着环境的变化,决策 也日益呈现 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体决策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 对于那些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目标的多重性、时间的动态性和状态的不确定性, 这是单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 为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决 策者的认 同并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决策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许多问题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相应地, 要求综合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 这些跨领域的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 限度。其次,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这些因素 会对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 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 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 再次,决策相互关联的特性客观上也要求不 同领域的人积极参与,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并进行决策。 二、群体决策优点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各具其优点, 但任何一个都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让我们先从群体 决策相对于个人决策的的优点谈起。 (一) 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通过这些专家的广泛参与,专家们可以对决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有利于在决策方案 得以贯 彻实施之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 (二)群体决策能够比个人提供更加完整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 从事不同的工作,熟悉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 信息,容易形成互补性,进而挖掘出更多的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从群体决策的发展角度 另一方面,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

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 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因为这种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论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人们迫切地希望使决策成为完全理性的和十分科学的事情,因而逐渐地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理性决策模式的理论和学说。 理性决策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构成,或者说,它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决策程序理论 (1)发现问题。决策者之所以要进行决策,首先是因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2)提出目标。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假设作为决策主体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他根据自己的目的或价值观,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排列或组合。 (3)设计方案。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备用。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根据上次课我们所讨论的题目——沙漠逃生,以下是自己的想法与分析: 老师要我们讨论的题目的根本就是去分析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各自优缺点以及区别与比较。 个人决策 优点:第一,它能使人们对事物感知得更迅速、更有效;第二,有助于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三,有助于人们从不完全的情报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第四,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做出果断而大胆的选择。 缺点:容易使人们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固守过时的观点,因循守旧,错失成功的良机,以及固执先入为主的成见等。(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个人决策所需的社会条件难以充分具备。其具体表现是社会难以找到杰出的个人决策者,那些具备条件的个人又不一定能成为掌握权力的个人决策者;另一方面表现在决策者受到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群体决策 优点:第一,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第二,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第三,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第四,群体对于不同行为方案取舍的讨论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最终决策的理由。 缺点:第一,决策的时间较长。群体决策有多个人参加,自然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群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去统一认识,所以会使决策的时间延长,在特别紧急的关头,还可能会由此而贻误良机。第二,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第三,少数人统治,群体活动的质量会下降。 同时群体决策还有这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1)决策责任分散。群体决策使得参与决策者责任分散,风险共担,即使决策失败也不会由一个人单独承担,加之权责往往不够分明,所以群体决策不如个体决策谨慎,具有更大的冒险性。 2)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关系越融洽,认识越一致,则决策时就缺乏冲突的力量,越可能发生群体转移。

基于认知偏差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解析

基于认知偏差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解析 [摘要]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行为个体,按照获得的信息,并依据知识与经验等技能进行投资决策。而认知偏差的产生源于信息、知识、技能等基础的差异。无论是个体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是有限理性主体,市场的有效性决定了认知偏差下的非理性行为与其他理性行为必然同时存在 于市场当中,投资者的角色伴随其认知决策后的行为而实现。 [关键词]认知偏差;非理性;理性,投资者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5-2674(2010)06-0059-04 一、引言 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优投资决策,对信息可以做出无偏估计。与传统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相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是理性的,存在认知偏差,不能对信息进行客观、公正、无偏的处理,并且他们不是同质的,存在偏好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对未来预期的不同。投资者不是风险厌恶的,而是损失厌恶的,他们面临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厌恶,面临损失时

表现为风险追求。因此,市场不会达到有效,资产的价格也不会包含所有的信息,因为它们不仅由资产的内在价值决定,还受投资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影响。行为金融学把投资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心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系统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而导致投资者决策偏差和资产定价偏差。行为金融学试图研究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行为认知偏差的心理学原理,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异象的存在。本文通过对投资者认知行为的系统疏理,对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进行分析,以求得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非理性行为本质,并提出相应对策分析与研究展望。 二、认知偏差的起源与演进 对投资者心理的分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法国心理学家Gustave Le Bon和Charles Mackay分别所著的有关情绪感染、从众以及荷兰郁金香事件的书。此后,Burrhus、Frederic、Skinner以及John D Watson等将行为方法全面引入心理学,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Maurice Allais所做的Counter-example心理实验揭示出投资者具有“确定性心理效应”,开创了投资者心理研究的先河。 在西蒙提出人类有限理性的概念后,Tversky和

群体决策的缺陷与避免

群体决策的缺陷与避免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群体决策,对其相对于个体决策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但如果不区分情况,没有合适的方法,其决策质量并不一定就比个体决策好,群体决策可能会出现极端性转移和趋中性现象。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群体决策的一些消极影响,同时提出避免群体决策缺陷的对策。 关键词:群体决策;传统文化;缺陷 1群体决策简介 什么是群体决策?简而言之,即与个体决策相对的,由决策群体共同做出决策的过程。群体介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群体决策行为是联系个人决策行为与组织决策行为的中间层次。群体决策,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一组可能的备选方案都持不同的偏好次序,所以群体决策也就是把这些偏好集合起来,选定一个最终决策方案的过程。 一般来说,决策选择都要有一项规则,选择规则指的是决策群体选订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办法,典型的选择规则有四类:完全一致,协商一致,多数决定,等级决定。 1.1群体决策的优点 群体决策有着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二者的作用下形成潜在的冲突性压力,要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需要有集体领导者做正确的引导。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其固有优势在于:决策成员多(两人以上),知识经验储备多,决策信息的传递比较容易,迅速准确,思考比较全面,实施效率较高;集中更多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可以提高组织活动的协调程度,保证决策实施的一致,为良好的效果打下基础;增加组织成员的集体责任感意识,把集体决策与自身联系起来,调动决策及实施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决策的创新和承担。 1.2群体决策的缺点 群体决策并非完美无缺,其主要缺点如下: ①浪费时间。如果决策的质量是以速度为标准,那么个人决策更为优越,这是因为以反复交换意见为特征的群体决策过程,也是浪费时间的过程。因此,群体决策一般比个人决策花费的时间长,从而会影响决策的时效性。 ②群体思维的负面影响。成员在群体中要屈从社会压力以取得表面的一致,群体思维就是一种体现。群体思维抑制了不同的观点,削弱了批判精神,挫伤了少数派的积极性,损害了最终决策的质量。 ③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分担着决策的责任,但实际上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往往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被淡化了。有证据表明,5个人或7个人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最有效的,因为5和7都是奇数,可促使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及表决的有效通过,避免不愉快的僵局产生。 ④少数控制多数。群体决策还会出现少数人控制的现象。群体讨论可能会被一两个人控

浅谈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摘要】: 本文以从对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各自优点与不足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群 体决策较个人决策更加符合民主,更科学,正确性更高。并尝试着用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来分析群体决策优势的理论因素。通过对群体决策存在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表述自己对完善群体决策的看法。 【关键词】: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分析、问题、完善 【正文】: 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应该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大至国家的行政,小至个人的消费,无不蕴涵决策与其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国家、个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性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选择何种决策模式是任何个人或组织进行决策前应该实现解决的问题。 此文,我将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分析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因为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为可靠、准确性更高,更具有科学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体决策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被强调。故本文偏向分析群体决策。 一、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是按照决策的权力和责任是集中于一人还是分散于多个 人安排划分的一种决策类型。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有着性质的不同,其各自的优缺点也相对比较的明显。 个人决策的决策速度快,决策效率高,能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作出迅速反应,但容易由于主观片面或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而导致决策失误,而且由于缺乏与组织成员的沟通,决策执行时非常困难,甚至由于组织成员的有意阻碍可能无法执行下去,另外个人决策也容易营私舞弊。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弥补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减少决策失误。当参与决策的个人能代表组织中不同利益阶层时,那么就容易作出较为公正的决策,从而使决策能得以有效的执行,但决策迟缓,常常要多次开会协调才能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决策责任也不明确。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达成最公正、最合适的决策,由于全体人员均认同决策结果,所以会齐心协力执行决策,是唯一可能达到决策预期效果的决策模式,但全体参与时意见分歧最大,要想达成一致意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少数服从多数可能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决策速度非常慢,决策效率非常低,有时甚至不能形成决策。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两种模式所作决策的质量不一样。如果个人决策中的个人有较高的领导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则很可能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利弊分析后采取一种有利于整体组织的较好决策。而群体决策中当采取参与决策的人都一致同意才能形成决策的方式时,决策方案可能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而一再妥协,最后形成的很可能是一种较差的决策;群体决策当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时,不但肯定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是于整个组织最有利的,最后形成的也有可能是一个较差的决策。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目录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1) ●二、发展背景 (1) (一)兴起 (2) (二)原因 (3) ●三、群体决策的流程 (4)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4) (一)群体决策的好处 (4) (二)案例 (5) (三)分析 (6) ●五、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一)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二)案例:“挑战者”号事件 (7) (三)分析 (9) ●六、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10) ●七、群体决策的发展与优化 (11) (一)头脑风暴法 (12) (二)德尔菲法 (12) (三)方案提前分析法 (13) ●八、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13) ●九、总结 (14)

论群体决策的优点与缺点 摘要本文主要由两个例子分别介绍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进行对比,再对于群体决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关键词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优化技术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组织处于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这对组织的发展提出很大的挑战,导致我们决策的时候需要更加科学的考虑。所以,现代的组织多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率,降低风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群体决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失事的事件,这件事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群体决策的弊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二、发展背景 群体决策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borda在1781年提出了群体对发案排序的borda规则;1785年法国数学家condorcet,提出了condorcet 规则和发现了投票悖论。此后,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群体决策进行了研究。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m对多人对策问题效用函数进行了研究。195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Arrow在他的名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在一集看起来非常可信的公理和条件下,并不存在集结社会中各成员偏爱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果为群体决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rrow从数学上证明了给定合理性假设,没有任何决策是公正的,Arrow的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优劣势 摘要 东财国经赵飞 本文通过比较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的优势和劣势,阐释了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各自的特点。并且解释了决策中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优势,劣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decisions, explains the rational decision and non-rational deci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s the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Key words: rational decisions, irrational decision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一、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一)理性决策的优势 1.理性决策的程序 理性决策前通盘考虑所有事实上可能的行动。由于事实上可能的行动数量很大,必定有一些末被决策者所知晚和顾及到,因此这一条实际上难以全部做到,而且对数日众多的可能行动作通盘考虑,也不是容易的事。但作为—种理想的情况,可以提出这样的步骤。 理性决策者应考虑每一种可能的行动在实施后,在无限时间、无限空间以及在各种价值系统上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影响,即掌握每一可能行动的每一个方面对整个世界所能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实施开始直到无限将来的任何影响。 理性决策者按自己的价值系统对各种行动的各种后果之价值进行估计,决策者的价值系统必须是客观的、理性的,其估计才会是客观理性的。在估计后再选定能够达到最高价值的行动。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h

信息工程系10级通信一班:张强学号:1041303046 1.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如何做好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①优点:第一,它能使人们对事物感知得更迅速、更有效;第二,有助于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三,有助于人们从不完全的情报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第四,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而大胆的选择。②缺点:容易使人们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固守过时的观点,因循守旧,错失成功的良机,以及固执先入为主的成见等。 群体决策:①优点:第一,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第二,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第三,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②缺点:第一,决策的时间较长。群体决策有多个人参加,自然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群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去统一认识,所以会使决策的时间延长,在特别紧急的关头,还可能会由此而贻误良机。第二,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 决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随着环境的变化,决策也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体决策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对于决策类型而言,群体能产生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通过集合好几个人的智慧,群体给决策带来更多的投入。除了投入之外,群体还能给决策带来多样化。它们带来了观点多样化,因而有更多的投入和可选方案可供考虑。许多证据表明,即便最优秀的个体也不能比群体做得更好。因此团队可产生高质量的决定。最后,群体可带来方案接受度的增加。许多决定之所以最终未能被采纳就是因为人们不接受该方案。参与做决定的群体成员会更热情地支持该决定并且鼓励其他人接受它。 如何做好群体决策呢?这要求领导者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宽松心理气氛 群体决策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在尽可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决策。然而,要使群体决策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群体决策的参与者们觉得不怕讲话,因而敢说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只有当参与者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群体决策才能汇聚最新知识、获取准确信息和掌握真实情况。创造宽松心理气氛不仅需要领导者经常公开号召大家打消顾虑、有啥说啥,也要求领导者通过改进信息联系方式、改善讨论会场布置等举措展示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从而解除群体决策参与者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决策讨论,大胆直抒己见。 2.有效控制决策过程 耗时多是群体决策的一个弱点,而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造成议而不决更会拖长群体决策的时间。例如,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持有不同见解,可是担心直截了当说出来会得罪人,于是就绕着圈子发表意见,说了半天可能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时间却已经流逝。尤其是当研究重大问题时,许多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视为愚蠢或被人笑话,就保持沉默,不表态,不置可否,但当涉及到那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时,他们自信胸有成竹,发言热烈,海阔天空,可遗憾的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了提高群体决策的效率,领导者应当有效控制决策过程,这不是要控制参与者的思想,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保证群体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扣和抓住核心问题讨论研究,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出决定。 3.灵敏捕捉闪光思想 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就要求领导者组织集体决策必须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更不能借多数人的意见压制少数人的意见。应当看到,好的决策方案总是由个别人先提出来。

论社会中的非理性博弈行为

论社会中的非理性博弈行为 学号:141030017 姓名:陈俊 摘要:传统的囚徒困境理论告诉我们,在完全市场信息的条件及有限理性的限定下,通过重复博弈达到合作的局面基本无法实现。特别是在现今政治、军事、文化冲突下,非利益目标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由此决定了人们很可能采取一种非理性博弈行为。因此,本文在认识“囚徒困境”的基础上,结合非理性因素对于现实博弈的影响,试图论证了在非理性博弈中亦能达到重复博弈期望达到的合作的可能性。 关键字:囚徒困境、非理性博弈、合作 一、囚徒困境及社会中的理性与有限理性行为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的具体内容如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逮捕,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都坦白,那么每个人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每个人判刑1年(或许因为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抵赖的话,坦白的人释放,抵赖的人判刑10年。 在这个博奕中,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尽管从总体上看,(抵赖,抵赖)是对两个人都有益的结果,但由于不构成纳什均衡,所以不是该博奕的解。给定B坦白的情况下,A的最优战略选择是坦白,AB最优战略的组合(纳什均衡)却不是总体最优的选择。有没有可能其中一个人选择抵赖呢?按照人是理性的假设,没有人会积极地这么做,因为如果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被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这个博奕中,两个博奕方对对方的可能得益完全知晓,并且各自独立作出策略选择。每个博奕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得益的影响,因此他会根据对方两种可能的选择分别考虑自己的最佳策略。 通过运用有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奕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如果该博奕在后来的时期内不断重复,由于每个博奕方互相知晓对方可能的得益,他们明白即使在最后一轮博奕中,也可能会被对方出卖。因此,在任何一次重复的博奕中都不存在合作的激励因素。从头至尾他们都会出卖对方。博奕双方在决策时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的定义: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群体决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费时;(2)少数人垄断;(3)服从的压力;(4)从众现象(5)模糊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体决策效益,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从总体上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好;(2)要明确评估准则。在决策速度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在创意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解决问题的接受程度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决策效率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3)在群体决策规模的大小上看,一般5~15人较适宜,不少于5人,7人最能发挥效能。 群体决策的优化技术:(1)头脑风暴法:是会议成员通过相互启发和信息交流,产生思维共振,以引发更多的创造性设想。(特点:1、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思维定势; 2、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权威效应;3、有助于参与者集中注意力迸发灵感。)(2)德尔菲法:采用函询调查,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综合整理后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特点:1、

超脱性;2、反馈性;3、预备性)(3)方案提前分析法:这一方法并不直接研究备选方案本身,而注重对方案的前提假设进行分析。 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1)群体决策对于抓住机遇的影响;(2)领导人主观意识倾向性的影响。 群体决策方法比较好的方法除了上文介绍头脑风暴法以外主要 有以下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和电子会议法等三种方法。1、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这就是名义一词的含义。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具体方法是,在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做不到这一点。2、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时的方法,除了并不需要群体成员列席外,它类似于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

改善群体决策的几种方法

改善群体决策的几种方法 综合法:哥顿法提出问题——名义群体法各自产生方案选出呼声最高的两个——对演法 从决策效率来讲,人数越少越好,从决策质量来讲,人数越多越好,当然前提是能够达成一致。下面介绍几种改善群体性决策的方式: 1、头脑风暴。 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再次强调不要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讨论,等所有的方案提完之后再进行讨论。不过头脑风暴是一个产生想法的过程,下面两种方法进一步提供决策的方式。 2、名义群体法。 决策过程中限制讨论。群体成员必须出席,但大家彼此独立思考,具体步骤: 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讨论之前独立写下对问题的看法; 然后将想法提交给群体。一个接一个的向大家说明,直到所有人想每个想法表达完毕并记录下来,过程中拒绝讨论; 群体讨论,把想法搞清楚,并评价; 每个成员在讨论后独立的对想法进行排序,最后的决策时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 优点:正式会议但是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 3、哥顿法 哥顿是麻省理工教授,上世纪50年代末依据心理学创立一种决策方法就是决策者召集有关人员开会,但不直接公布要研究的问题,却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方案让大家讨论,此问题讨论结束,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有了办法。 优点: 躲开或减少个人偏见。决策会涉及成员利益,迂回方式有助于回避利益争执。 有利于产生新思路。直接讨论真实问题容易让成员陷入老思路,老框架。新的领域容易激发人的兴奋点。便于平息争端。讨论决策问题本身容易出现的结果是加重各自有的判断。 保密效果良好。重大决策一般保密要求较高,但是越大的决策越是需要集体决策。哥顿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4、对演法 即对同一个决策课题通过多个方案进行辩论,以便充分揭露矛盾,也可以拿出一个方案,让各方面的人挑剔反驳。这对隐形问题揭露较为彻底,有利于决策者对方案考虑更为周密。 注意:不是通常然让大家都集中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辩论,而是让多个彼此观点不一的方案小组的成员分别代表各自的观点或主张,以多种方案进行辩论以求彻底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多种矛盾。 5、德尔菲法 更耗时、更复杂;从不允许群体成员面对面开会。 步骤:

第二节 非理性模型

第二节非理性模型 非理性决策模型就是除理性决策模型以外的其它模型。这当然也包括下面要讲到的第三节(意识形态决策模型)和第四节(综合决策模型)的内容。事实上,本节和下节所讲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决策方法,所以有时也称为政治决策模型。 一、渐进决策模型 正如我们在上一节中所分析的,理性决策模型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渐进决策模型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批判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渐进决策,是说在以往的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新政策是对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与修改。它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渐进模型实际上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决策者不必过多地分析与评估新的备选方案,只要着意于现有政策的补充和修改就行了;3、决策者着意于政策目标和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以使问题较易处理,而并不关心政策制定基础的变革;4、这种决策只能是一种保守的补救措施。 它的特点是稳妥可靠,渐进发展。 采用渐进模型的前提是:现行政策大体上能满足社会各阶层成员的需要,政策目标在本质上带有持续性,决策者所使用的决策方法也具有高度的持续性,政策质量取决于决策层的意见一致时。这些只有在社会高度稳定的时代才能具备。所以,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满足社会骤变时的政策决策需要。它比较适用于诸如国家预算与规划等领域。在不少西方国家,也被广泛用于缓和党派权力角逐和利益分配矛盾等方面。 二、政治协助调决策模型 这个模型实质是把公共政策看成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它是决策者制定政策时,广泛地通过对话、协商、讨论,协调利益关系,在达成妥协、误解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各集团对政府机构施加压力和影响并在相互竞争中实现平衡的结果。 这一模型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认为政府,甚至立法和司法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领导者或领导集体决策模型 这种模型是认为政策选择是建立在领导者优秀的素质和治国经验的基础上,由领导者或领导集体依据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进行决策。其优点是决策迅速,但决策的质量同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经验密切相关,是决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还要依靠各种政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 与此相似的,还有西方政策科学家提出的"精英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是他们决定了政策。人们认为,这一模型把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几乎完全忽略,是不科学的。 第三节备择政策方案的分析论证方法 一、备择政策方案分析论证简述 备择方案的分析论证是进行方案选择的基础。目的是为了使所选择的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能最少地消耗各种政策资源,能对多种风险具有最大的应变性,能在政策实施中产生最小的负面效应。 它大致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效益分析:即分析政策实施后会带来哪些方面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条件分析:即分析政策实施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条件等; 代价分析;即分析政策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它决定了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在分析中要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各个备择方案; 灵敏度分析:即分析政策方案的应变性,看它能不能随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等等。 二、备择政策方案分析论证和选择方法简述

非理性人寿保险分析论文

非理性人寿保险分析论文 一.人的非理性拒绝保险 让我们来做这样两个实验。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1000,1),B 是50%可能性赢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2000,0.5)。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超过80%的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二是这样两个选择,A 是你肯定损失1000元(-1000,1),B是50%可能性你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损失(-2000,0.5)。结果,超过70%的人选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上面两个问题,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假定你现在先赢了2000元,那么肯定赢1000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元钱中肯定损失1000元;50%赢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 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喜欢躲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却又倾向于冒险了。这是卡尼曼[2](Kahneman)与特沃斯基(Tversky)的“前景理论”[3]的重要观点。理性使我们规避风险,非理性又让我们有风险偏好。 在人寿保险行为中人们有同样的非理性行为。纯粹保障型产品没有储蓄型产品受欢迎。保险是一种损失性风险,这是由保险基本原理——损失补偿——决定的。用“前景理论”的实验描述人寿保险就是两种选择保险A有50%[4]可能死亡损失生命和1000元(保费)获得2000元(保险金),50%生存但损失1000元(保费),不保险B有50%可能死亡损失生命,50%生存而没有损失。如果把保险金当成对生命损失的补偿,那么A是(-1000,1),B是(-2000,0.5)。大部分人选择不保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所以人们的非理性拒绝保险——风险规避——而寻求风险。 二.非理性人寿保险产品 显然,保险公司不会有上述的损失概率达到50%的产品。保险人经营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一般不高。这是保险产品的经济可行性要求。理性上讲,保险的目的

2非理性认知与情绪管理

2 非理性认知与情绪管理 本周我们将介绍非理性认知与情绪管理,包括引言、卡尼曼及非理性认知的基本观点、其它认知偏差、非理性认知视角下教师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干预四部分内容。 2.1引言:生活中的非理性 “杞人忧天”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描述的是古代杞国有一个人每天总是生活在各种不切实际的担忧中,担心天要塌了、地要裂了,后人常用此成语来形容对不必要事件的担心。自古以来,不理性的认知就影响着人类的情绪与生活。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情境,工作中的、情感中的、生活消费中的、子女教育中的、个人成长上的…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在用理性的认知做着合理的决策,但是丹尼尔·卡尼曼及其研究团队关于“非理性决策”的研究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理性。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存在一些非理性现象,且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非理性认知的存在,但这些非理性认知会让我们变得焦虑,出现一些负面情绪。 人生之“起跑线”与“固定阶段”焦虑 人生起跑线存在吗?很难说存在一条统一的起跑线!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成为起跑点,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会成为跑道。很多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人生的固有跑道——出生、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成家、孩子出生、孩子上幼儿园…我们焦虑于每个阶段的“背离跑道”,但忘记了人生没有起跑点,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追求什么。我经常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当你60岁

的时候,你还会重新返回校园学习吗?很多学生都是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觉得我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给出的也是否定的答案。但难道60岁不能成为人生的起跑点吗?改变对人生起跑线的认知,可以适当降低我们对孩子和自己成长固定阶段的焦虑。 “正态分布”偏离与发展焦虑 自然界大部分的自然变量整体上均呈正态分布,人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人的发展,包括我们自己,也包括孩子们的发展,整体上还是呈现“正态分布”,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终将是人群中或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成为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如果能够想通这一点,是否能够部分解决人们的发展焦虑,或者降低教师们对学生成绩的过度焦虑呢?成为正态分布的顶尖一端,即“佼佼者”,从概率上来说是较难的事情。 图1-1 正态分布 图1-1是一个正态分布图形,正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平均数加减一个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word版本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 1.管理方格理论是由()按照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的不同,组成了八十一中不同的领导方式。 A.布莱克和穆顿 B.布莱克和利克特 C.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 D.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 2.管理方格理论是按照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的不同的领导方式,其中(1,9)属于哪种类型?() A.贫乏(虚弱)型领导 B.任务型领导 C.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D.团队型领导 3.管理方格理论是按照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的不同的领导方式,其中(9,1)属于哪种类型?() A.贫乏(虚弱)型领导 B.任务型领导 C.乡村俱乐部型领导 D.团队型领导 4.动态情境领导理论也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提出。 A.赫西和布兰查德 B.乔治·格里奥 C.罗伯特·豪斯 D. 阿罗和布兰查德 5.当一方或双方已经体验到潜在冲突所带来的紧张或焦虑并产生了行为意向时,就会进入冲突的()阶段。 A.潜伏期 B.感知期 C.感觉期 D.行为期 6.根据()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A.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 B.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 C.根据所研究的群体的范围 D.根据群体的组织方式 7.()团队,它的责任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安排工间休息。 A.解决问题型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C.多功能型团队 D.高效率型团队 8.在高绩效的团队中,它们的成员乐意接受支持新的观念,扮演的是哪种角色() A.创造者-革新者 B.探索者-倡导者 C.推动者-组织者 D.评价者-开发者 9.在高绩效的团队中,它们的成员是很好的听众,而且不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扮演的是哪种角色() A.支持者-维护者 B.控制者-核查者 C.汇报者-建议者 D.联络者 10.下列哪一种群体决策法其决策速度偏低() A.互动群体法 B.脑力激荡法 C.名义群体法 D.德尔菲法 11.下列哪一种群体决策法其社会压力中等() A互动群体法 B 脑力激荡法C 名义群体法 D.德尔菲法 12.从()的角度,组织变革可分为适应性变革、创新性变革、激进性变革。 A 从变革的激烈程度B从组织内部对结构的改变 C 从组织内部对工作关系进行改变D从变革的规模 13.从()的角度组织变革分为结构变革、人员变革、技术变革。 A 从变革的激烈程度B从组织内部对结构及工作关系进行改变

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题记 只有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存在非理性的弱点,我们才能逐渐改变非理性冲动对我们生活、学习所造成的影响或者损失。 一、什么是非理性冲动 传统经济学假定我们是理性的——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会权衡利弊并做出对我们而言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如果这个假定成立的话,作为理性的我们对于一篇会影响成绩的论文和无关紧要的游戏来说,我们很清楚那个才是对我们而言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事实表明,即使论文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但是无关紧要的游戏确实影响了我们论文的质量甚至让我们敷衍了事。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为了满足短时间内的欲望和满足感,常常会放弃那些对我们而言具有利益最大化的长期计划,有时甚至会让这些长期计划化为泡影,我们会后悔,但是却依然如故,这就是非理性冲动。 我们并不是浑浑噩噩的坏学生,我们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具有非理性冲动的弱点,把自己假定成为一个理性的个体,我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会的让非理性冲动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为什么我们有非理性的冲动 为什么我们有非理性呢?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决策并不是在一个什么都不会影响我们的空间里做出的,既然我们大多数的决策会受到外

界的影响,那么这些外界的影响很容易衍生出很多短时间的欲望和满足感,而这些短期的欲望和满足感让我们的长期计划不断的被打算甚至流产。 比如说下午刚刚锻炼回来,洗了一个十分舒服的澡,想着晚上要做一项什么样的学习,但是一进宿舍发现其他人的情绪非常兴奋,可能还有动感音乐作为渲染。这是有一个人说:“快点吧,大家都在等你呢,跟我们玩一场吧。”结果是什么样的我想不言而喻,多数情况你会说:“好的,马上到位。”很明显,为了满足短期的满足感,你放弃的长期的学习计划。你们很高兴的玩了一晚上,宿舍里一直充满了让人兴奋气氛,每个人玩的都非常HIGH,晚安的时间到了,你们需要熄灯睡觉,这是你突然觉得:我的数据库今天还没有学习呢,算了,一次而已,明天补回来不就好了。 举个女生的例子吧,上完课了,天气很热或者天气很冷,总之在宿舍里很不舒服,你想学习PS或者看一会书,你打开电脑或用手机登录QQ,习惯性的打开网页或者空间,突然发现了不错的衣服或者化妆品,“要不先看看,反正不用很多时间”,然后一件衣服或一个化妆品引起了你对比其他的欲望,不知不觉1、2个小时过去了,你想了想,可以睡个觉,起来在学习吧,然后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可见,正是因为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所以很容易让我们在决策的过程中产生众多的非理性冲动。 三、非理性对学习的启示 我们虽然不是天才,但是也不算是无所事事的人,只因为我们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