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环境微生物工程考前总结

绪论

1. 什么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二者主要区别:原核生物细胞有明显的核区,核区

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构成的染色体;原核生物细胞的核区没有

核膜包围,称为原核。真核生物细胞内有一个明显的核,其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脱

氧核糖核酸(DNA )外还含有组蛋白,核由一层核膜包围,称为真核。

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分类学是一门按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成调理清

楚的各

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将微生物进行

分类,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科、目、纲、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目、亚纲、亚科……

3. 微生物的命名:名称分为两类,地区性的俗名—大众化、简明、不确切、易重复,学名—国际通用拉丁词、斜体、手写时下加下划线;命名的方法:国际命名法则,即林奈

所创立的双名法,命名微生物的一个种。双名法的规则:微生物的学名依属和种命名,由

两个拉丁字和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属名在前,为名词,开头字母大写,是

该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在后,为形容词。一个微生物的学名通常由一个属名加一个种

名构成,有的缀有命名人的名或姓。为了简便起见,有时可将属名用1~3个字母缩写并加

一个句号表示。当泛指某一微生物属微生物,而不特指某一具体物种(或没有种名)时,

可在属名后面加sp. 或ssp. 。

第一章

1. 病毒的化学组成、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少数较大的病毒含脂

类和多糖,如痘病毒。整个病毒可分为两部分:蛋白质部分和核酸部分。病毒的三种结构:蛋白质衣壳、

核酸、被膜。

2.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增殖—成熟—释放

2. 病毒和细菌的溶源性(概念:温和细菌体和溶源细胞):二病毒的溶源性--烈性

噬菌体:

感染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并不马上引起细胞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方

式整合在宿主细胞的 DNA 中, 随寄主繁殖而延续传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

性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就称作溶原细胞。

噬菌体有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两种类型

细菌的溶原性:

? ?溶原性是细菌的遗传特性,即每个溶原性细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的。

? ?在溶原性细菌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体原噬菌体。。

? ?原噬菌体不同于营养期的噬菌体,它没有感染性对宿主一般无不良影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拟核、内含物、中体、核糖体构成

有的细菌还有荚膜、芽孢、绒毛和鞭毛等结构

2.G+和G-,及其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一 . 细胞壁的结构,根据革兰氏反应: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紫色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G+):主要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G-):主要为类脂质和蛋白质

3.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及功能:核糖体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体

核酸(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功能: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

4. 细菌的带电性:细菌的等电点多为pH =2~5,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细菌多处于偏碱(pH =7~7.5)、中性(pH =7)和偏酸性( 6>pH

5. 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

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物种类:

S 型或R 型决定其沉淀效果;

比表面积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其及其竞争力;

带电性决定其吸收、吸附的能力,以及与填料的结合性、絮凝沉淀性有关;

密度和和质量与沉淀效果有关。

6. 菌落、菌苔:所谓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菌苔是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

7. 细菌的运动性需氧性如何判断:用穿刺接种技术将细菌接种在含0.3%~0.5%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

和鞭毛有无,能否运动。根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呼吸类型: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

刺线上部生长为好氧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着为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如果只在穿

刺线的下部生长为厌氧菌。根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细菌是否运动: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

着为没有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但是如果不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

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8.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大多无隔膜,仍属单细胞。放线菌是通过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繁殖的,也可以一段营养菌丝繁殖, 有生

活史。

9. 蓝细菌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学和藻类学中被分类为蓝藻门。结构简单,只具原始核,没有核膜和核仁,只具染色质;只具叶绿素,没有叶绿体,因此蓝细菌属于原核微生物。

10.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的分类地位: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又接近细菌的原核微生物;隶属于a-变形杆菌门的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氏体科的立克次氏体属。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一类原核微生物;隶厚壁菌门柔膜菌纲

支原体目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原核微生物;隶属于衣原体门衣原体目衣原体科的衣原体属。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 原生动物及其营养方式: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

胞动物,在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中原生动物以吞食细菌为生,对净化污水起到一定作用, 在污水处理中起指示作用。营养方式:动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2. 一些原生动物的功能(水体自净和污水处理):动物性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

等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物质;在活性污泥法中,纤毛虫可促进生物絮凝作用。另外,纤

毛虫能大量吞食细菌,特别是游离细菌,因此可改善生物处理法出水的水质。

在运行初期曝气池中常出现鞭毛虫和肉足虫,若钟虫出现数量较多,则说明活性污泥

已成熟,充氧正常。在正常运行的曝气池中,如果固着型纤毛虫减少,游泳型纤毛虫突然

增加,表明处理效果将变坏。

3. 微型动物及其代表: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叫后生动物,有些后生动物个体

微小,故叫微型后生动物。轮虫、线虫、浮游甲壳动物、苔藓虫、羽苔虫、寡毛类动物。

4. 真核藻类的主要代表(甲藻、硅藻、绿藻):

5. 真菌及主要代表:酵母菌、霉菌、伞菌

6. 酵母菌的主要形态及细胞结构:酵母菌的形态有卵形、圆形、圆柱形和假丝状。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已接近于高等生物,其典型构造如图所示。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一个或多个液泡、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微体、微丝及内含物等;此外有的

还含有出芽痕、诞生痕。

7. 霉菌的菌丝及细胞结构:霉菌菌丝直径3~10 m ,比杆菌、放线菌菌丝宽几倍到

十几倍,与酵母菌的宽度相似。霉菌菌丝也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各种

内含物所构成的。含有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其它真核生物(如酵母)基本相同。

第四章微生物的处理

1.酶的组成、作用机制、辅酶的功能:酶的组成有两类为-- 单成分酶和全酶

单成分酶=酶、蛋白全酶=酶蛋白+辅因子。作用机制--酶催化效率极高的原因是酶

能降低反应的能阈,从而降低反应物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沿着活化能阈低的途径迅

速进行。酶的辅因子(辅酶或辅基)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集团的作用

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微生物对碳素营养物的需求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无机

营养微生物和有机营养微生物。

3. 营养物进出微生物细胞的方式:选择性的通透作用是细胞膜最重要的生理特征之一,其中重要的机制有:1. 单纯扩散;2. 促进扩散;3. 主动运输;

4. 基团转位。

4. ATP 及其生成方式:A TP ——腺苷三磷酸,能量储存的场所。生成方式--A TP

生成的具体方式有3种:1. 基质水平磷酸化:基质在生物氧化的作用下,常形成一些含

有高能键的中间体X ~P ,这个中间体把高能键交给ADP ,使ADP 转化为A TP 2. 氧化

磷酸化:好氧微生物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 T P 的过程为氧化磷酸化 3. 光合磷酸化:利用光能,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 T P 的过程为光合磷酸化。

5. 生物氧化类型(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特点及产能:根据最终电子受体(或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将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类型分为3种:发酵、好氧呼吸、无

氧呼吸特点:发酵(fermentation ):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

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此过程有机物仅发生部分氧化,以它的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电

子受体,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保留在最终产物中。故发酵不是彻底的氧化作用。

1mol 葡萄糖发酵产生,其能量利用率只有26%,其余的能量生物氧变成热量散失了,与好氧呼吸相比其能量利用率是很低的。

好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有外在最终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的氧

化过程。它是一种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化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照常规方式脱氢,经呼吸

链(由细胞色素系统组成)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的电子也经呼吸链传递给O2,在有氧呼吸中,有机质可彻底氧化分解成CO2与H2O 。

好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高,1分子葡萄糖经过好氧呼吸氧化后净生成38分子A TP 。

无氧呼吸的特点: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其特点是底物按常

规脱氢后,经部分电子传递体系脱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受氢。

反硝化:1756 、反硫化:1125

6. EMP 途径、TCA 循环、电子传递体系:葡萄糖经不消耗氧;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

环(TCA )最后转化为CO2和H2O 。电子传递体系又称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系是由

NAD/NADP、FAD/FMN、辅酶Q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1、c 及细胞色素a 和a3等组成。

电子传递体系的基本功能:

①接受电子供体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体系中,电子从一个组分传递到另一个组分,最后借助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催化反应,将电子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O2;

②合成A TP ,把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储存起来。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生存因子

1. 微生物生长规律: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2. 时代时间:细胞两次分裂之间的时间。世代数:单位时间内细菌的分裂次数。生

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菌的量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得到细菌

的生长曲线。

3.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生长状态:

4.pH 、溶解氧、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 密切相关。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pH 。微生物对氧的需要和耐受力在不同的类群中变化很大。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生长很好;在低渗溶液下细胞发生膨胀;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体内

水分子大量渗到体外,使细菌发生质壁分离。

5. 消毒、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

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

生物或一部分芽孢。

6.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典型举例:竞争关系—厌氧消化罐内的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

烷菌争夺氢气。互生关系—厌氧性微生物和需氧性微生物。共生关系—地衣和真菌形成的

共生体。寄生关系—病毒和致病菌。偏害关系:非特异性偏害和特异性偏害。捕食关系—

原生动物和细菌、藻类等。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遗传、变异的特性:保守性,使种属性稳定的一代代传递下去;变异性,使生物

得到发展,为人类改造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2.DNA 存在形式:真核生物——DNA +组蛋白构成染色体,由核膜包裹构成细胞核。

原核生物——DNA +极少量蛋白构成染色体,环状,高度折叠形成核区。

什么是基因: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DNA 分子上一个特定的碱基顺序,即核苷酸顺序片断

中心法则:储存在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通过RNA 的

中间作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种DNA 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则,称为分子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

3. DNA 的变性:当天然双链DNA 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

破坏

而分开成单链DNA ,即称为DNA 变性。DNA 的复性:变性DNA 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

新形成天然DNA 的过程叫复性,或叫退火。

4. RNA 的种类及功能:① mRNA (信使核糖核酸)——,带有指导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传递遗传性。② tRNA (转运核糖核酸)——识别mRNA 上的信息,并将特定的氨基酸送到rRNA 上供蛋白质合成。③ rRNA (核蛋白体核糖核酸)——rRNA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④反义RNA ——起调节作用的短小RNA 。功能:

5. 遗传密码: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一个三联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种类。61

组密码

分别为20种氨基酸编码,代表蛋白质中的20种氨基酸,称为有意义密码子;另外3

组称为无意义密码子,起终止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6.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NA 复制--决定某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应一段DNA 链(结

构基

因)自我复制;转录--双链DNA 分开,以它其中一条单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 ;翻译--以mRNA 为模板,依靠tRNA 对氨基酸的识别作用,与之暂时结合;蛋白质合成--以mRNA 为模板,依靠tRNA 的转运作用,将氨基酸按照m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7. 杂交--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

细胞的

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转录--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

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 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8. 驯化即定向培育—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

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积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质粒育种--是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通过细胞结合或融合技术,使供体菌的质粒转移到

受体菌体内,使受体菌保留自身功能质粒,同时获得供体菌的功能质粒。即培育出具有两

种功能质粒的新品种。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

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1.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 空气微生物的测定:平皿菌落法

3. 水体及自净过程: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

物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自净过程:污染物被

稀释,固体物沉至河底;好氧菌首先分解有机物,耗尽水中溶解氧,此时鱼虾绝迹,原生

动物、后生动物死亡,厌氧菌此时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无机化;氧垂曲线上升,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细菌死亡,水体恢复清洁。

4. 排污点下游有哪些污化带:多污带:水呈暗灰色,浑浊,有机物含量高,溶解氧

极低,水生生物种类极少,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种类多,数量大,大量寡毛类动物,水上有气泡,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α-中污带:水呈灰色,半厌氧状态,细菌数

量较多,有少量藻类和原生动物;β-中污带:有机物较少,溶解氧浓度较高,细菌数量

较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寡污带:标志水体自净过程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细菌极少,溶解氧正常。原生动物种类多,有水生植物和鱼类。

5. 细菌菌落总数:细菌菌落总数是指1ml 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 后所生长出来的菌落总数。

6. 大肠菌群被选做致病菌指示菌的理由:因为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寄生菌,数

量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而且检验技术较简便,因而被选中,一直沿用至今。

7.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人类将富含氮、磷的城市生活污水

和工业废水排放入自然水体中,使得自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过量

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使海洋发生“赤潮”,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循环(食物链中):

有机体干重的45%是碳,绝大部分的碳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岩石中,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是大气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

2. 纤维素、淀粉、脂肪的转化:纤维素的转化:

淀粉的转化:

①好氧条件②厌氧条件③专性厌氧条件④专性厌氧条件

脂肪的转化:

3. 氮循环(概念: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氮素循环包括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固氮作用。

4. 硫循环(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

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

1. 生物脱氮原理、脱氮微生物:在设施内的好氧段: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将有机

氮转化为NH3,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NH3转化为NO3-N ;在设施内的缺氧段: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NO3-N 转化为N2。

微生物脱氮原理——基于氮素循环氮素循环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及固氮作用。

2. 脱氮工艺及运行操作:

(1)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由barth 开创)

(2)A/O法,80年代开创

(3)合建式,工艺简单,适用于脱氮要求不高的污水

(4)序批式间歇反应器也可实现脱氮

序批式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即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

热点介绍:

脱氮新工艺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短程反硝化:硝化作用产生HNO2后直接转入反

硝化阶段。

①亚硝化菌比硝化菌世代时间短,可缩短反应时

间,节省基建投资;

②控制亚硝化阶段可节省溶解氧;

③ NO2-N 生成氮气所需的氢供体比NO3-N 生成氮

气需要量少,节省能源;

④亚硝化菌菌体产率低,因此剩余污泥少。

3. 水消毒的方法:(一)煮沸法;(二)加氯消毒;(三)臭氧(O3)消毒;(四)过氧化氢(H2O2)消毒;(五)紫外辐射消毒;(六)微电解消毒等

4. 氯的杀菌机制:氯与水反应:

这些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水的pH 值。

加氯消毒原理:pH ≥3时:水中的大部分生成HOCI , HOCI 占97%,

只占27%。

,达不到杀菌的目只占3%。 HOCI 能进入菌体内杀死细菌。pH =7时:HOCI 占73%,HOCI 能进入菌体内杀死细菌。pH ≥10

时:所形成的几乎都是

的。

加氯的消毒机制:

发酵工程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发酵:通过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培养,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和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的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这里所指的生物材料包括来自自然界微生物、基因重组微生物等以及各种来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发酵工程组成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第二章发酵设备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厌氧发酵,好氧发酵) 厌氧发酵:酒精发酵罐 好氧发酵:通风搅拌发酵罐 通风搅拌发酵罐设备主要部件包括: 1罐身 酒精发酵罐2电机 3搅拌器 4轴封 5消泡器 6联轴器 7中间轴承 8空气吹泡管(或空气喷射器) 9挡板 10冷却装置 1.罐体:罐体由圆柱体或碟形封头焊接而成,材料为碳钢或不锈钢,大型发酵罐可用衬不锈钢或复合不锈钢制成,为了满足工艺要求,罐需要承受一定压力,罐壁厚度决定于罐径及罐压的大小。罐体上的管路越少越好 2.搅拌作用:打碎空气气泡,增加气液接触界面以提高气液间的传质效率使发酵液充分混和。3挡板的作用: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漩涡,促使液体激烈翻动,提高溶解氧。竖立的蛇管、列管、排管也可以起挡板作用; 4消泡器:利用机械的方法打碎气泡 5仪表:测量相关参数 为什么压力表不用直管:会有培养基冲入,污染压力表;起不到缓冲作用;灭菌冷却后有冷凝水(含菌)掉入罐内,污染菌种,弯管液封,上面的杂菌不会掉入下面管道中。 6罐体各部分的尺寸有一定比例,高/径比约为2.5~4。 发酵罐的灭菌 (在夹套中)关好空气阀,蒸气上进下出,冲蒸气,压力大于2 kg/cm2(120℃),最好是4~5 kg/cm2(160℃)。当罐内温度>80℃,进蒸气口(蒸气阀)关掉,出蒸气口(排气阀)关小。打开空气阀,蒸气直接进罐,121℃,20~30min。从80℃~100℃上升很快,大于100℃后温度上升很慢,到118℃时就开始计时,计时25min时立即关掉蒸气阀。关掉蒸气阀后通入无菌空气,使罐内一直保持正压(高于大气压,空气不会倒灌入罐内)。(在夹套中)立即加自来水冷却,从下向上,使温度尽快降到55℃左右,到37~38℃时关掉水,也有缓冲性。升温降温时注意缓冲性灭菌时蒸气从夹套中进去,如从罐中进去,蒸气冷凝,产生冷凝水、无法接种、容易污染冬天温度低、散热快,低于30℃需加温。加温时蒸气由下进入、从上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其指示作用? 答:(1)鞭毛纲: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2)肉足纲:变形虫喜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出现。(3)纤毛纲: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2. 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 答:如果水样中检测出有大肠杆菌群,则认为该水样被粪便污染。 3.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答: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一过程,这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 2.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正常生长繁殖分别要求什么样的pH?答: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宜pH为6.5~7.5,它们的pH适应范围在4~10之间。放线菌为7.5~8.0。酵母菌和霉菌在3~6。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 答: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时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良好生长,这是遗传的变异。 D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可以从格里菲斯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

环境卫生工作个人年度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卫生工作个人年度总结Personal annual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work

环境卫生工作个人年度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建立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整洁县城,美丽溆浦”主题,按照“下狠心,出重拳,该旧貌,换新颜,建机制保长效”的工作要求,全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为努力打造整洁、卫生、美观、有序的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现将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抓好环境整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环境整洁是县域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二、加强宣传,全面发动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透过召开专题会议、办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册和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着力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呈现出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成立了组织机构,完善了管理制度 为认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所年初召开了环境整治专题工作会议,制定了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所长舒孝冬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环境整治办公室,完善了“门前三包”职责制度和清扫保洁等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了有班子、有牌子、有保障。 (二)落实了环境整治相关措施 1、实施职责分解。将单位院内、走廊和厕所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职责落实到门卫和出租门面负责,落实了“门前三包”,院内垃圾做到日清日运,确保单位内外环境整洁美观。各股室卫生清理由各

发酵工程总结

绪论: 一、概念: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二、发酵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代谢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它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发酵工艺主要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四、发酵工程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发酵过程包括:1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发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一、工业化生产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 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 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二、自然界中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步骤): 土样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产品的鉴定. 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三、采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气候、水分、空气;来源要广;结合产品的特点;标签:地点、时间、气候等四、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三种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进行培养。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类学中考虑, ?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菌的信息,这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的办法. 定向培养的方法 物理方法:加热、膜过滤等但主要是通过培养的方法 定向培养的富集方法 1、底物 2、pH条件 3、培养时间 4、培养温度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五、菌落的选出 1.从产物角度出发:在培养时以产物的形成有目的的设计培养基 利用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如抗生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安监局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安监局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始终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为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规。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切实抓好创建活动,搞好单位环境卫生。落实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单位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卫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我局历年来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畅通无阻的卫生工作网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分设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能合理搭配,及时调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广泛宣传,着力提高全民卫生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了全民卫生意识,为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改变卫生行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让全局干部职工的卫生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参与卫生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我局在环境卫生方面做到了整洁化,环境的管理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环境卫生达到要求。要求做到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无乱涂乱画现象,无其它足迹,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窗明几净,落实门前三包,管理人员负责制,保持门前“三好”和交通安全。定期开展了除四害工作,由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消杀和突击消杀相结合, 今年,我局扎实开展整治周边环境卫生,开展绿化活动,净化、美化周边环境。积极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推进整体卫生水平。努力创建整洁、文明、优美的环境。环境卫生实行卫生包干,检查评比,考核奖惩“三制”管理。切实改变脏、乱、差的局面。

发酵工程总结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 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环境卫生总结范文

环境卫生总结范文 二00五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环境卫生工作总结在学校“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卫生室积极开展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包干清扫工作,让健康卫生意识深入每个学生,深入每个家庭。师生的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一、建设一支队伍要搞好学校环境卫生 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卫生保洁队伍。在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32个班主任具体抓好各班的卫生保洁工作;每班有两名卫生员 协助老师关心教室及保干区的卫生打扫工作,全校师生人人都有卫生保洁意识。三年级以上的卫生员同时担任学校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卫生室对这些同学进行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让他们以学校小主人的身份参加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不仅提高了他们卫生保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从小培养了他们为大家服务的思想。 二、做好检查反馈工作为改善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卫生室定期做好 检查反馈工作。每月一次将检查评比结果公布于校园网,并为成绩好的班级发流动红旗,以资鼓励。卫生室平时做好一天四次的巡视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发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在校园网上公布,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三、配合学校完成上级部门的工作根据《南汇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的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方案》。在今后一个阶段,结合南汇区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健康校园等工作的开展,在全校广泛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活动,将进一步改善学校及校园周边的环境卫生面貌。四、积极开展卫生防病

工作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人口流动大,给防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卫生室在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卫生防病工作。(1)做好晨检工作,控制病情班主任每天负责进 行晨检,一旦发现病人,马上回家隔离。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肯回家隔离的,学校进行耐心的说服,不让病人留在学校中。(2)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做到定时定人。每天早上早锻炼时间,每天中午休息时间,下午放学时间由各班卫生员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学生锻炼时间,又能使教室通风换气。药物消毒,做到重点与普遍结合。必要时,以50:1的过氧乙酸喷雾进行全面预防性消毒,对重点教室进行400毫升的过氧乙酸熏蒸消毒。(3)预警应急学校的防病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抓在实处,基本上能预防、控制各类学生中常见的传染病。但我们没有放松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一旦疫情发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围绕我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建设健康校园的工作要求,卫生室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卫生要求和落实包干区责任制以及各组室内外清洁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加强卫生防病工作,提升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为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 *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我们大佳何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成立以镇 * 为组长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强化一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发酵工程总结50327复习课程

发酵工程总结50327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

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在管理机制方面,根据“建管分离、集中管理”的原则,我们逐步探索并推行了“两级政府(即县政府、城关镇政府)、三级管理(城管局及城管办、城关镇及县直六大系统、社区街道及机关单位)、四级网络(县城管领导小组、城管执法职能部门、社区街道、机关庭院)”的运行机制。在管理方式上,对城区机关单位、社区及所辖二级单位继续坚持“日巡”、“月检”、“季度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的管理方式,在检查中督办,在督办中整改。在管理措施上,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郧西县城区门前三包及机关庭院管理实施方案》、《郧西县城区门前三包和庭院管理实施细则》和《郧西县城区户外广告霓虹灯设施设置管理办法》,推行了“千桶百箱、十站一场”市政工程和“一院一池、一员三包”及“文明单位汇审”制度。在管理目标上,对环卫所、监察队分别确定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班组联动、管干分离”和“理顺职责、审罚分离、分段包片、责任到人”目标管理,强化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奖惩兑现。

在环境卫生方面,担负了城区近10万人口、9.6平方公里、21条主次街道、近6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担负着城区日产70余吨(节假日120余吨)垃圾的清运任务。在日常管理中,推行环卫工人定岗定责、定点包段管理制度,确保主次街道每天三次普扫,坚持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做到早晨7:30分至晚上9:30以前,街面无成堆暴露垃圾,无花扫漏扫现象。坚持在晴天早晨8点以前洒水压尘,雨天冲洗淤泥,做到“天晴下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来客与不来客一个样”。同时,推行班组联动机制,逢县里重大活动合理调度清扫保洁人员,攻难点,保重点,以确保街面的整洁和卫生,确保我县对外的良好形象。 在执法管理方面,我们去年开展了“城管执法年”活动,重点围绕城区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突出问题,组织城管监察大队,联合公安交警、食品卫生、交通运管、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对城区出店占道流动经营、乱摆摊点、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野广告、破损广告招牌、车辆乱停乱靠、占道修车洗车、废旧物品收购、在街道打牌下棋等行为,采取“联合执法、分类处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3101002 朱梦雪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微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任何产品的发酵生产都必须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细胞扩大培养才能实现。因此,微生物与发酵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是加快发酵工程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手段。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积极而科学地运用这种手段为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文献的调查,微生物的发酵工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农业生产上,巴西全国土壤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固氮菌,即固氮醋杆菌(Aeetobaeterdiazotrophyeus)。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有固氮能力的醋杆菌,生活在甘蔗根部,具有很强的抗酸性。由于它的高效固氮能力,可使甘蔗年产量提高2倍(由60吨/公顷提高到180吨/公顷)。在固氮菌的研究方面,我国作物茎瘤固氮根瘤菌的高效固氮活性,以及小麦、玉米、陆生水稻固氮根瘤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也获得田著根瘤菌进入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非豆科植物侧根中形成小根瘤,且有固氮作用的类似结果。今年拟在埃及、印度、墨西哥分别进行小麦、水稻、玉米的田间试验。这些非豆科专性共生固氮菌尚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而我国联合固氮微生物早已产业化生产,其产品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获得了增产的效果。近又发现一些新的联合固氮菌如产酸克氏杆菌、植皮克氏杆菌(Klebsiellaplantieola)等,为扩大联合固

氮菌AIJ新品种的研制做出了新贡献。 其次是在生物材料方面。有很多生物材料都是应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的。我了解到的有生物可降塑料、建筑用生物材料和壳聚糖材料。 生物可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塑料物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技 术研究所以甲醇为原料利用从土壤中选育的嗜甲基细菌生产聚件轻 基丁酸(PHB),在我国,武汉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用圆褐固氮菌发酵生产PHB;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用真养产碱杆菌生产PHB,在培养基中累积的量达细胞干重的63%(W/W);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用该菌生产PHB的研究取得类似结果。 建筑用生物材料: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橡胶物质、弹力纤维、高分子多糖等作为混凝土添加剂,制造富有弹性的牢固的生物混凝土材料是有可能的,提供生物建筑材料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某些微生物—蓝细菌或微型藻类,它们有分泌石灰石(碳酸钙)能力。 多用途的壳聚糖材料:壳聚糖又叫脱乙酞基多糖,用途极其广泛,几乎各个行业都用得着它。从微生物发酵生产,如真菌细胞壁含几丁质成分20%一22%,毛霉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高达30写一40%,利用黑曲霉或其他真菌来生产壳聚糖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两类重要有机酸这里着重介绍两 类重要有机酸,都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索取。 衣康酸(itaconicac记)进人规模生产:衣康酸又称甲叉丁二酸,系一种不饱和的二梭酸,用途广、需求量大,它是制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橡胶、表面活性剂、去垢剂、润滑油添加剂等的原料,

发酵工程总结

发酵工程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发酵:传统概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代谢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现代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发酵工程:采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的作用,是它转化成结构相类似但是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 4.生产微生物细胞物质:是以获得具有多种用途的微生物菌体细胞为目的产品的发酵工业。 5.筛选: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实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方法有a平皿快速检测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梯度平板法)b摇瓶培养法。 6.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7.基因突变:指的是DNA碱基发生变化即点突变。 8.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育出优良菌种的过程。

9.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的情况。 10.菌种退化:是指在较长时期传代保藏后,菌种的一个或多个生理性状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消失的现象。 11.狭义的菌种复壮: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从而达到恢复浓菌原有典型性状的目的。广义的复壮是一项积极的措施,指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的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变个体12.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13.基本培养基MM:凡是能满足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14.完全培养基CM:满足一切营养缺陷性菌株生长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15.补充培养基SM:在基本培养基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合成培养基。 16.天然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还不恒定的各种植物和动物组织或微生物的浸出物、水解液等物质制成的。 17.合成培养基:也称组合培养基(多用于定量研究);是用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

2016.1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总结

题型 一、名词解释(10个、2分/个、共20分) 二、填空(20个、1分/空、共20分) 三、选择题或判断题(15个、1分/个、共15分) 四、简答题(4个、5分/个、共20分) 五、问答题(2个、10-13分/个、共25分)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个体微小、肉眼难以看清、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的所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微生物的种类 3、微生物的5大共同特点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分布广,数量多 5.)适应强,易变异 4、巴斯德和柯赫的贡献。微生物学的先驱——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巴斯德、德国柯赫。 (1)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①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②彻底否定否定了“自然发生” ③提出预防免疫接种技术 ④建立了巴氏消毒法 (2)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 ①微生物基本操作方面的贡献 ②对病原菌的研究做出的贡献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概念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分子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生质体:用溶菌酶人为除尽原有细菌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的合成后,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核区(拟核):指细菌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质粒: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于菌体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高、含水量极低而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又称为内生孢子(Endospore)。 伴孢晶体:某些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ensis),在形成芽孢的同时,还可以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深层,由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长出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 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a,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微生物,也称为蓝藻或蓝绿藻 (blue--greenalgae)。 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特有的一种较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央或末端,且数目不定的细胞。是蓝细菌的固氮部位。 2、细菌的3种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coccus):细胞呈球状或椭圆状的细菌。 根据细胞分裂面的方向和数目不同,以及分裂后菌体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球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尿素小球菌、肺炎双球菌、乳酸链球菌、四联微球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bacillus):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的细菌。 (单杆菌、链杆菌、球杆菌、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竹节状、弯月状) 螺旋菌(spirilla):细胞呈螺旋状或弧状的细菌。 ①弧菌((vibrio)):弯曲程度不满一圈的螺旋菌,常呈“C”状,如霍乱弧菌Vibrocholerea ②螺旋菌(spirillium):螺旋在2~6圈圈、菌体坚硬的螺旋状细菌,如幽门螺旋菌 ②螺旋体((spirochete):螺旋>>6圈以上、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如梅毒密螺旋体螺菌(spiri 3、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及肽聚糖组成差异,及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单位环境卫生工作总结.doc

单位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篇一:单位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年**月*日,在**的直接关注下,公司成立了环境卫生检查公司环境卫生工作总结小组,各部室及办公区域环境卫生清理工作由各部门干部员工按每周轮换进行。现将一年以来的公司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总结。 一、过来情况 自从施行以部门为单位每周轮换进行办公区域环境卫生 清理以来,公司的环境卫生状况大有改观。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推动了公司办公区域环境卫生清理和工作的改善,实现了“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氛围常新、环境美化”的环境建设和管理目标。 在创建文明办公环境的工作中,绝大多数部门长和员工都能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参与此项工作,提高了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自觉维护公司形象的意识,保持了公司办公环境常年的规范、整洁。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相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积极设计制作了公司荣誉墙,制作了宣传企业文化和具体方针目标的条幅、标语、宣传板等,悬挂在楼道、大会议室、办公室等地,烘托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还不辞辛苦,主动在楼道和办公室内布置养护花草植物,净化空气,给办公环境增添绿色,使办公室呈现出

盎然生机,构建了和谐优美的工作环境,打造温馨和谐的办公氛围,热爱公司从环境卫生做起,公司到处整洁优美、布置有序,创建的良好的公司形象。 通过一年的运行证明,公司办公区域环境卫生值周管理效果是显著地,方法是可行的。通过轮换值周做清洁工作,使大家明白了:公司环境的美化和维护工作,人人有义务,人人有责任。温馨的办公环境营造了和谐的办公氛围,更给我们带来好心情。在宽敞、明亮、清新的办公环境下工作,干部员工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那种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由然而生。 除了按要求做好值周的环境清理以外,更多的员工增强了关心集体荣誉、关心公司财产和注意节约意识。有很多的干部员工坚持经常提早来到公司,打扫、擦拭、整理本部门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值周工作,认真清扫整理公司公共区域卫生。还有的干部员工,在下班后关心着卫生间的水源、严防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关注楼道、卫生间等处的照明灯关闭情况,以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一年来,通过各部门广大干部员工的努力,通过卫生检查小组的监督提示,公司环境整体情况是不错的,值得我们继续发扬。 二、存在问题 但是,纵观全局,也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发现,有时有的部门值周时的卫生质量就明显很差,经过长时间观察,我们还发现,当轮到某个部门值周时,认真参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发酵工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发酵工程 篇一:发酵工程总结版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生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 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2.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 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3.连续培养: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培养系统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又以相同的速度流出 培养液,从而使培养系统内培养液的量维持恒定,微生物细胞能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 长的发酵方式。

4.补料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5.液化:用α-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6.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 7.糊化:在温水中,当淀粉颗粒无限膨胀形成均一的粘稠液体的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此时的温度称 为糊化温度。 8.老化:分子间已断裂的氢键、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的过程。 9.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分批灭菌或实罐灭菌。 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输送的同时加热、保温和冷却,进行灭菌。 11.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Qo2: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单位:mmolo2/(kg干菌体·h)。 12.摄氧率γ(耗氧速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单位: γ=Qo2·xx——细胞浓度,kg(干重)/m3

发酵工程总结

发酵工程总结

————————————————————————————————作者:————————————————————————————————日期: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 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