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开题报告】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开题报告】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开题报告】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开题报告】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 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 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 果料、香精 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 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 : 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 2.均质 3.杀菌、冷却 4.乳酸的制备(重点) 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 配料的选择和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和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 均质的目的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 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 杀菌目的是什么 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 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 < 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 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 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 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 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 ①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种(2:1-1:1)。 ②发酵剂的制备: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 ③工艺条件:接种量%~%,菌种比为2:1~1:1。对数期接种,主发酵温度为42~45℃,时间为。 -

文献综述-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酸化的概述 所谓酸化,是将配制好的酸液以高于吸收压力且又低于破裂压力的压力注入地层,借酸的溶蚀作用提高近井地带油气层渗透率的工艺措施。酸化效果的好坏,特别是高温、低渗透深井的酸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酸液体系、使用的化学药剂及酸化工艺。 由于油层越来越深,井温越来越高,地层对酸化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对稠化酸进行深入研究。向酸液中添加聚合物稠化剂形成稠化酸,可以提高酸液粘度,降低氢离子向岩石壁面的传质速度,从而达到缓速的目的。稠化酸具有滤失量小、摩阻低、细砂悬浮力强等特性,易于以较高速度注入。配置稠化酸的关键组分是稠化剂,通常稠化剂要求具备抗盐、抗剪切降解性能好、良好的热稳定性、含残渣低等特点。另外,随着人们对酸化认识的加深,如何减少聚合物的加量从而达到减轻地层伤害也是选择酸液胶凝剂时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2酸化处理的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酸化处理主要应用于石灰岩地层,后来推广到砂岩地层。J R Wilson 与Standard oil于1933年一起对氢氟酸(HF)处理砂岩地层提出专利申请。1933年Halliburton公司首次将氢氟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后来称为土酸)试注入井中。土酸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酸化技术的发展。 酸化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常用的酸液根据其有效成分可大致分为5种: (1)无机酸 目前,常用的无机酸主要是盐酸、土酸(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有时也用硫酸、碳酸、磷酸这些特殊酸。绝大多数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酸化处理采用盐酸,一般盐酸的浓度为15%(wt),人们通常称其为常规酸。 (2)有机酸 乙酸和甲酸。它们对金属的腐蚀速度远低于无机酸,腐蚀均匀,可用于与酸接触时间长的带酸射孔作业。酸岩反应速度低于盐酸,因而活性酸穿透距离更长,可做缓速酸。 (3)固体酸

藻酸盐敷料的临床问题

鉴于人们对创面愈合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各种新型医用高分子的材料的不断涌现,使人们有可能创造出满足各种创面愈合条件的人工合成材料。迄今为止,以湿润创面愈合理论为基础为适应不同创面愈合的需要,已有十余种创面敷料问世,其基本类型是以密闭性敷料为主[19]。与传统的油纱敷料相比密闭性敷料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总体上密闭性敷料能明显地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密闭性敷料加速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形成、纤维素和坏死物质的降解;抑制了细菌的繁殖和扩散。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纱布敷料相比,密闭性敷料缩短了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了感染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且减少了医疗费用。目前密闭性敷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早期的烧伤创面(Ⅰ°或Ⅱ°)[20]、供皮区创面[21]、慢性难愈合创面(静脉性溃疡,糖尿病溃疡)[22]、褥疮[23]、急性创伤创面和创口等[24]。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密闭性敷料乃是当今是实现湿润创面愈合理论最理想的敷料之一,它实现了创面的美容和功能修复[20],直到目前仍有更新型的密闭性敷料问世[25]。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没有一种敷料能够适应所有创面愈合的需要,而每一种敷料均有其独到之处。临床应用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当的敷料,以适应不同条件创面的治疗需要(表1)。 表1创面敷料一览表 分类成分适用条件优点缺点产品 膜片 Film Polyurethane or co -polyester with adhesive backing 薄断层皮片供皮区急性中 厚皮缺损缝合后的切口浅 表烧伤创面导管造口透明易观察,换药 次数少,保持湿润 创面,疼痛减轻创液易蓄积过多可能与 创面粘连缺乏清创效果 不适用于渗出多的创面Op-side Tage- derm Omiafilm Viofilm Visulin 水胶体 Hydro- Colloids hydrophilic colloide particles(quar, kara- ya gelactic,carboxy- methyl cellulose)bo und to polyurethane 部分或全部皮肤缺损,Ⅰ ~Ⅳ期的压迫性遗疡,擦 伤水泡静止期溃疡有清创作用,吸收 过多渗出密闭创面, 不与创面粘连,换 药次数少、无痛、

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酸乳生产工艺流程 酸乳工艺流程如下: 乳酸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 ↓ 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 灌装在零售容器内→在发酵室发酵→冷却→后熟→凝固型酸奶 → 在发酵罐中发酵→冷却→添加果料→搅拌→灌装→后熟→搅拌型酸奶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 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 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 果料、香精 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 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 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 2.均质 3.杀菌、冷却 4.乳酸的制备(重点) 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 配料的选择和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和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 均质的目的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 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 杀菌目的是什么? 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 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 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 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 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 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 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

酸液稠化剂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题目酸液稠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院系 指导教师 年月日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Synthesis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cidizing Thicker Grade: Name:XX Speciality: Applied Chemistry Instructor:XX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1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酸化处理是油气田增产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利用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的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空隙和裂缝的渗透性[1]。 其次,稠化酸(也称胶凝酸) 工艺是国外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油、气增产新技术,其实质就是在酸液中加入一种性能良好的稠化剂。通过提高酸液的粘度,降低活性酸扩散速度,增大酸液作用距离,延缓酸岩反应时间,增加裂缝的宽度,以达到提高地层渗透率的目的。 随着对稠化剂认识的加深及稠化酸技术现场应用的扩大,对酸液稠化剂的要求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稠化剂对酸液的增粘能力强,稳定性好,现场应用简单。但目前应用于各油田的稠化剂大多在现场配制方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成本,配制出的酸液体系粘度较低,耐剪切性差,不能很好的满足措施的需要,限制了稠化剂作用的发挥。本论文希望通过研制耐酸性能好,耐剪切、易于溶解配制的酸液稠化剂来提高大港油田在稠化酸技术方面的水平。通过调研国内外酸液稠化剂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我们认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具有增粘效果好,耐剪切的特性,同时原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国内稠化酸技术方面被广泛认可的菲利普斯公司的DSGA酸液稠化剂就是丙烯酰胺与其它单体共聚的产物,我们曾对该稠化剂的性能进行过取样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稠化剂具有很好的增粘效果,耐剪切,与其它酸液添加剂配伍性好,残酸的残渣率低,产品的外观方面,既有干粉也有乳液。DSGA在四川进行过酸压措施的现场应用,应用效果很好[2]。但是由于其价格高,没有在陆上油田得到推广。这也是本论文合成以丙烯酰胺单体为主体,耐温、耐酸单体DMC(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辅的共聚物的原因之一。希望通过对这类酸液稠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增强对此类酸液稠化剂的认识,为今后研制出性能更优良的酸液稠化剂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国外酸液稠化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从天然聚合物到合成

酸奶的制作原料及流程

酸奶的制作原料及流程 制作酸奶的原料 生产酸奶需要的主料主要包括原料奶、辅料和发酵剂。生产酸奶必需无抗生素的新鲜牛奶。理化指标:脂肪3.2%,蛋白质2.8%,干物质10.8%,酸度16~18度,72%酒精试验阴性,活性状态良好,煮沸无异常。而辅料主要有甜味剂和稳定剂。最常用的甜味剂为白砂糖,添加量不应超过12%为防止产品出现分层或沉淀,保持产品的外观性能而添加到食品中的添加物称为稳定剂。常用的稳定剂有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酸奶一般采用冻干菌种,即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产酸,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产香。酸奶的发酵是利用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值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值为4.6~4.7),使酪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物质。 酸奶生产流程 鲜奶暂存→鲜奶净乳(净乳机)→鲜奶冷却→鲜奶暂储→原辅料混配(高速搅拌缸)→料液预热(板式杀菌机)→料液均质(高压均质机)→巴氏杀菌(管氏杀菌机)→料液保温杀菌(保温杀菌管)→料液冷却(板式热交换器)

→菌种投入(酸奶发酵罐)→保温培养(酸奶发酵罐)→发酵终止(酸奶发酵罐)→半成品冷却→暂存→无菌混料(半成品储罐)→产品包装(果料)→成品冷储(浅冷库房)。在生产中应注意,净乳温度65~70℃,杀菌温度72~75℃,均质压力>100帕;杀菌温度95℃,保温大于10分钟;培养温度421℃,接种后搅拌10分钟;静止培养42~43℃,至滴定酸度80度终止发酵;冷却至18~25℃;包装环境符合清洁作业区要求(空气落菌数15分钟少于30个,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包装机用热水及过氧乙酸杀菌。 同时要注意,杀菌过程中若发酵设备的管道中残留有化学物质、微生物或发酵设备管道中过热均会影响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酸乳产品的质量。凝固型酸奶生产的前期工艺与搅拌型酸奶相同,在接种菌种并搅拌10分钟后进行灌装。灌 装好的半成品在42~43℃的无菌恒温室静止培养至滴定酸度80度终止发酵;冷却至18~25℃。酸奶的包装可使用瓷杯、玻璃杯、塑料杯、纸杯等,包装过程中必须无菌操作,包装必须密封,防止细菌侵入。成品转入4℃的冷库进行24小时贮存。成品贮存和销售过程中要保持低温,防止乳酸菌继续发酵。 君乐宝乳业创立于1995年,创业时就选择了酸奶的研发、生产、销售。创立初期,一台酸奶机,两辆人力三轮车,三间小平房,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拥有10余家生产工厂,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

直投式乳酸发酵剂的制备过程 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以及培养基,培养基经灭菌处理接种,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菌体高密度浓缩培养,培养完成后采用特定方法分离菌体添加保护剂,浓缩菌液后进行低温保藏,经检测合格后即为产品。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制作方法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Directed Vat Set, DVS)是指一系列高度浓缩和标准化的冷冻干燥发酵剂菌种,可直接加入到热处理的原料乳中进行发酵,而无需对其进行活化、扩培等其它预处理工作。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活菌数一般为1010 - 1012 CFU/g。由于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活力强、类型多,酸奶厂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从而丰富了酸奶产品的品种,同时省去了菌种车间,减少了工作人员、投资和空间,简化了生产工艺。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不需扩大培养,可直接使用,便于管理。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生产和应用可以使发酵剂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统一化,从而使酸奶生产标准化,提高酸奶质量,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酸奶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于改变了传统液态发酵剂的生产模式,使用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产品质量均一,可以预先测定其活性,接种量可精确控制,而且容易混合均匀,因此可以确保发酵剂和酸奶质量的稳定。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优良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生产优质的商品化发酵剂关键在于使用优良菌种。目前国外已经专门成立了酸奶发酵剂生产与研究中心,对发酵剂菌种的功能要求已经基本形成标准。乳酸菌的筛选方向主要有:①筛选抗冷冻、抗干燥、抗剪切力等抗逆性强的菌株,因为冻干、深度冻藏、喷雾干燥是当前制备商品化发酵剂的主要方法;②筛选乳糖和半乳糖利用率高的阳性菌株,以多产乳酸;③筛选粘性菌种以高产胞外多糖等粘性物质,从而增加产品粘度,提高产品的浓厚质地,并减少凝胶断裂及乳清析出等质量缺陷的发生;④酸奶发酵过程中会经常由于噬菌体的污染而导致发酵迟缓甚至发酵失败,但是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每个酸奶厂都要求有相应的抗噬菌体菌株以备轮换;⑤柠檬酸能够被分解成为二乙酰等酸奶特有风味物质,柠檬酸利用菌能够增强酸奶的特有风味;⑥筛选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时,菌株最好来自于人体,而且能耐受人的胆汁酸盐和酸性环境,以增强其有效性。 筛选得到的纯培养物置于超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长期保藏,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2)菌种的移植。在进行发酵剂的工厂化生产以前,先在实验室和菌种车间进行菌种的活化和移植,并进行种子液的扩大培养。 3)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制备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首先要对乳酸菌进行高浓度培养。在选择好基础培养基(一般为脱脂奶粉培养基)后,要找到合适的增强

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特点与应用

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特点与应用 海藻酸盐(alginate)是1种天然多糖共聚物,主要来自褐藻,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罗糖醛酸(G)残基通过1:4糖苷键形成的,M和G嵌段以聚合物序列(MMM或GGG)或者交错序列(MGMG)的形式在聚合物链中排列。 自从1881年英国化学家Stanford发现海藻酸盐开始,海藻酸盐已被用于各种不同的产业,例如食品、织物印染、纸和药品等,以及许多其他的新的最终用途[1].海藻酸盐作为一种水溶性聚合物,是1种很好的胶凝材料,能锁住大量的水分。 最近几年,海藻酸盐作为1种新材料已被广泛用于伤口护理产业,用于湿疗法产品的制造,例如,用于覆盖伤口的凝胶、海绵、纤维无纺布敷料,在纤维形式中,海藻酸盐纤维还能被加工成织物、无纺布、针织和各种复合材料来处理特定的伤口护理问题。在这些应用中,海藻酸盐材料既有吸收伤口液体的干燥形式,也有向干燥伤口提供水分的水合凝胶形式[2].研究表明,当伤口处于湿润而非潮湿的环境时,上皮细胞从伤口边缘到受伤区域的迁移要快于伤口处于干燥状态时的细胞迁移。现代湿疗法伤口敷料旨在创造1个湿润环境以促进最佳治疗。海藻酸盐在吸收伤口渗出液后,敷料中的钙离子与渗出液中的钠离子之间交换,可在伤口表面形成凝胶,凝胶保持了适当的湿润环境[3],防止伤口表面干燥,减少移除时造成的不便,增强皮肤伤口的愈合率[4],钙离子还可作为止血剂。海藻酸盐作为1种天然聚合物,在自然界中是1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用于伤口表面和空腔是无毒的、安全的[2].因此,海藻酸盐在医用敷料方面的应用有广阔前景。 1 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特点 海藻酸盐作为医用敷料,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5-6]: (1)高吸湿性。海藻酸盐敷料可以吸收大量的伤口渗出物,延长更换时间,减少更换次数和护理时间,降低护理费用。海藻酸敷料能够有效保留伤口渗液,提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7],促进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增强白细胞功能。

压裂液性能评价-粘土稳定剂

压裂液总结 压裂液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素有压裂“血液”之称。它的性能除了直接影响到水力压裂施工的成功率外,还会对压后油气层改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压裂液在施工时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较低的摩阻压降,优秀的支撑剂输送和悬浮能力,而在施工结束后,又能够快速彻底的破胶返排,残渣低、并且进入地层的滤失液与油气配伍性好,对储层造成的潜在性伤害应最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施工效果。因此,在优选水力压裂所用的工作液时,应从压裂液的综合性能满足压裂工艺的要求及压裂液应当与储层配伍,对储层造成的潜在性伤害尽可能地小两方面着手,优选出高效、低伤害、适合储层特征的优质压裂液体系。 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适于低渗透油气藏的整体改造。压裂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能改善储集层流体向井内流动的能力,从而提高油气井产能。然而,压裂作业中压裂液进人储集层后,总会干扰储集层原有平衡条件,压裂措施本身包含了改善储集层和伤害储集层双重作用,当前者占主导时,压裂增产,反之则造成减产。为了获得较好增产效果,就应充分发挥其改善储集层的作用,尽量减少对储集层的伤害。 一、压裂液对油气层的损害 压裂液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素有压裂“血液”之称。它的性能除了直接影响到水力压裂施工的成功率外,还会对压后油气层改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压裂作业中压裂液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压裂液及其添加剂选择不当造成压裂液与油气层岩石矿物和油气层流体不配伍造成损害;二是压裂液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三是压裂施工过程中的损害。 1.压裂液与油层岩石和油层流体不配伍损害 1)压裂液滤液对油层的损害 在压裂施工中,向储集层注人了大量压裂液,压裂液沿缝壁渗滤人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酸化处理技术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利用酸液对岩石胶结物 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粘土、钻井泥浆、完井液等)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 地层空隙和裂缝的渗透性。
在常规酸化施工中,存在如下缺点:(1)酸岩反应速度快,酸的穿透距离短,只能 消除近井地带的伤害;(2)增大酸的浓度可增加酸的穿透距离,但又产生严重的泥砂及 乳状液堵塞给防腐蚀带来困难;(3)增产有效期通常短,砂岩经土酸处理之后,由于粘 土其他微粒运移堵塞油流通道,造成酸化初期增产而后期产量迅速递减。可见,酸化处 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因酸液与井眼附近地层的碳酸盐作用太快,形成溶洞,砂粒间大 部分胶结物被溶去,严重时引起地层出砂,而离井眼较远的地层得不到适当的酸化。因 此控制酸与地层岩石的反应速度成为酸化研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由于酸与地层岩 石的反应为液固反应,其过程可分为三部:(1)液相中的氢离子向岩石表面扩散;(2) 氢离子与岩石表面反应;(3)反应产物由岩石表面扩散到液相中。由此可见,只需在酸 液中加入某些聚合物(稠化剂或胶凝剂)使酸液粘度增加,有目的的降低 H 十向岩石表面 的扩散速度,这样可以延缓酸岩的反应速度,达到深度酸化的目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 用的稠化酸。
稠化酸(也称胶凝酸)及其施工工艺是国外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油、气增产 技术,其实质就是在酸液中加入一种性能良好的稠化剂。加入稠化剂能提高酸液的粘度, 降低活性酸向裂缝面的扩散速度,同时形成的胶体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阻止氢离子的活 动,从而使酸液消耗速率降低,增大酸液的作用距离,延缓酸岩的反应时间,增加裂缝 的宽度,提高地层渗透率。与常规酸相比,稠化酸具有良好的缓速能力、降滤失能力、 造缝、携砂与减阻的能力,同时能减轻对地层的二次伤害,不受施工规模大小的影响, 是一种目前公认的有效酸化工作液。稠化酸的关键在于稠化剂,由于地层条件所致,稠 化酸除了要具备一般压裂施工所需具备的性能外,还应克服常规酸液的不足,具有耐温、

酸奶发酵详细过程

酸奶的发酵过程 酸奶:一般指酸牛奶,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酸奶发酵的工艺流程:酸奶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工艺操作及各步要点: 1.原料乳质量要求原料乳色泽应呈乳白或略带微黄; 组织状 态应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 其他异物; 对于滋气味的要求是应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气, 无其他异味.理化指标:脂肪≥3.2%,蛋白质≥2.8%,干物质≥ 10.8%,酸度16~18 度原料奶的体细胞数应小于4×107个/mL。 不得使用有抗生素、有效氯以及清洗剂等残留的生鲜乳。不得 使用患有乳房炎的牛的牛乳。

2.标准化处理 ⑴乳脂均质化的最佳浓度约为3.5%, 对这样浓度的乳脂进行均质化后会对发酵乳的风味产生积极的影响。 ⑵国内奶的总固体含量为11.5%,为了提高酸奶的粘稠度, 可以采用添加乳粉、浓缩物、乳清粉等方式。 3.均质均质是酸奶生产的重要程序, 目的在于: ( 1) 促进乳 中成分均匀, 提高酸奶的粘稠性和稳定性; ( 2) 使乳中的脂肪球破碎、变小, 与酪蛋白膜结合, 提高脂肪球的密度, 降低脂肪球聚集的趋势, 使其均匀地悬浮在液体中. 4.杀菌酸奶的杀菌一般采取90~95℃、5min, 其目的是:( 1) 杀灭乳中的大部分微生物或全部致病菌; ( 2) 除去原料乳中的氧从而降低氧化还原电位, 助长乳酸菌的发育; ( 3) 改善酸乳硬度和组织状态; ( 4) 防止乳清析出。 5.菌种的选择菌种的选择对发酵剂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可根 据生产发酵乳制品的品种, 选择适当的菌种, 并对菌种发育的最适温度、耐热性、产酸能力及是否产生粘性物质等特性, 进行综合性选择, 还要考虑到菌种间的共生性,使之在生长繁殖中相互得益。生产酸奶一般采用冻干菌种,主要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链球菌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产酸,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产香。 6.接种接种之前,将发酵剂进行充分搅拌,使菌体从凝乳块中 游离分散出来;同时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接种,防止微生物的污

海藻酸钠 Sodium Alginate 辅料

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辅料 通用名 BP:Sodium alginate PhEur:Natrii alginas USPNF:Sodium alginate 别名 藻酸钠;藻朊酸钠;褐藻胶;algin; sodium polymannuronate.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Sodium alginate[9005-38-3] 分子式分子量 海藻酸钠的主要组成是海藻酸的钠盐,是由D-甘露糖醛酸(D-mannuronic acid)和L-古洛糖醛酸(L-guluronic acid)组成的聚糖醛酸的混合物。 海藻酸钠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已有研究。 制造工艺 海藻酸钠由褐藻提取后,再用碳酸氢钠中和而得。 类别 稳定剂;助悬剂;片剂和胶囊剂的崩解剂;片剂的黏合剂;增稠剂。 制剂应用 海藻酸钠用于各种口服和局部药物制剂中。在片剂中,海藻酸钠既可用作黏合剂也可用作崩解剂;在胶囊剂中用作稀释剂。海藻酸钠也用于制备口服缓释制剂中,因为它能延缓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水性混悬剂中的释放。 在局部用药物制剂中,海藻酸钠在各种糊剂,软膏剂,和凝胶剂中被广泛地作为增稠剂和助悬剂,并且在o/w乳剂中作为稳定剂使用。 最近,海藻酸钠被用于药物的水性微囊技术中,跟使用传统的有机溶剂系统的常规微囊技术相提并论。它也用于纳米制剂中。

用海藻酸钠制备的水凝胶的黏附性的研究已有报道,并且也报道了由海藻酸钠制成的口腔黏膜黏附型片剂的药物的释放过程。其他含有海藻酸钠的新型传递系统包括在眼部形成凝胶的眼用溶液,和用于传递骨生长因子的冷冻干燥系统。 已有人研究含有海藻酸的水凝胶应用于传递蛋白和肽类药物。 在治疗上,海藻酸钠与H 受体结合,用于处理胃食管逆流,在外科的敷料 2- 中海藻酸钠作为止血剂。用于处理有渗出液的伤口用的海藻酸敷料常常含有大量的海藻酸钠,因为它可以改善胶凝性质。 海藻酸钠还用于化妆品和食品中;见表Ⅰ。 表Ⅰ:海藻酸钠的用途 用途浓度(%) 糊剂和软膏剂5~10 乳剂的稳定剂1~3 助悬剂1~5 片剂黏合剂1~3 片剂崩解剂 2.5~10 性状 海藻酸钠是无臭无味的白色至浅棕黄色的粉末。 药典标准 见表Ⅱ。 表Ⅱ:海藻酸钠的药典标准 测试项目PhEur 2002USPNF 20鉴别++溶液的外观+- 微生物限量≤1000/g ≤200/g 干燥失重≤15.0% ≤15.0% 灰分-18.0~27.0% 硫酸灰分30.0~36.0% - 砷-≤1.5ppm 钙≤15.0% - 氯化物≤1.0% -

【CN110028945B】一种压裂液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压裂液【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10339621.5 (22)申请日 2019.04.2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00289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9.07.19 (73)专利权人 大庆市奥普琦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地址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厂西 龙十四路7-2号(龙凤粮库院内) (72)发明人 田军 章继男 谭洪庆 刘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代理人 朱健 陈国军 (51)Int.Cl. C09K 8/68(2006.01) 审查员 陈委涛 (54)发明名称 一种压裂液用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压裂 液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液用稠化剂及其制 备方法及压裂液,按质量百分比,航空煤油占总 质量的18.0%-22.0%,聚丙烯酰胺占总质量的 32.0%-38.5%,乳化剂占总质量的4.0%- 6.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占总质量的0.5%- 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总质量0.5%- 1.0%,乙二醇占总质量的5.0%-8.0%,余量为 水。本稠化剂长期存储运输后,依然均匀,没有明 显油液分离,且在-30℃时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通过本稠化剂制备的压裂液,使用后,没有明显 的挂壁现象。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10028945 B 2020.02.18 C N 110028945 B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28945 B 1.一种用于压裂液的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 航空煤油占总质量的18.0%-22.0%, 聚丙烯酰胺占总质量的32.0%-38.0%, 斯盘80占总质量的4.0%-6.0%,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占总质量的0.5%-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总质量0.5%-1.0%, 乙二醇占总质量的5.0%-8.0%, 余量为水,各组分质量之和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裂液的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 航空煤油占质量的20.0%, 聚丙烯酰胺占质量的35.0%, 斯盘80占总质量的5.0%,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占质量的0.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质量0.8%, 乙二醇占质量的6.0%, 余量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裂液的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为粉料,其粘均分子量为400万-600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裂液的稠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室温下,水中加入航空煤油,斯盘80,以500-700rpm的速度搅拌10-20分钟; 2)然后,加入聚丙烯酰胺,以100-200rpm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 3)然后,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100-200rpm的速度搅拌5-10分钟; 4)然后,加入乙二醇,以100-200rpm的速度搅拌5-15分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压裂液的稠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室温下,水中加入航空煤油,斯盘80,以600rpm的速度搅拌15分钟; 2)然后,加入聚丙烯酰胺,以150rpm的速度搅拌40分钟; 3)然后,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150rpm的速度搅拌8分钟; 4)然后,加入乙二醇,以150rpm的速度搅拌10分钟。 6.一种压裂液,其特征在于,包含稠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0.2%,所述稠化剂选自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稠化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裂液,其特征在于,包含稠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5%。 2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1.1酸化的概况 酸化处理技术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利用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粘土、钻井泥浆、完井液等)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空隙和裂缝的渗透性[1]。 用酸来解除钻井、完井、修井以及增注等过程对井眼附近地层造成的伤害,疏通流体渗流通道,从而提高油气井的产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在常规酸化施工中,存在如下缺点:(1)酸岩反应速度快,酸的穿透距离短,只能消除近井地带的伤害;(2)增大酸的浓度可增加酸的穿透距离,但又产生严重的泥砂及乳状液堵塞给防腐蚀带来困难;(3)增产有效期通常短,砂岩经土酸处理之后,由于粘土其他微粒运移堵塞油流通道,造成酸化初期增产而后期产量迅速递减。可见,酸化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因酸液与井眼附近地层的碳酸盐作用太快,形成溶洞,砂粒间大部分胶结物被溶去,严重时引起地层出砂,而离井眼较远的地层得不到适当的酸化。因此控制酸与地层岩石的反应速度成为酸化研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 1.2稠化酸的发展史 稠化酸及其施工工艺是国外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油、气增产技术,其实质就是在酸液中加入一种性能良好的稠化剂[2]。加入稠化剂能提高酸液的粘度,降低活性酸向裂缝面的扩散速度,同时形成的胶体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阻止氢离子的活动,从而使酸液消耗速率降低,增大酸液的作用距离,延缓酸岩的反应时间,增加裂缝的宽度,提高地层渗透率[3]。并且稠化酸具有滤失量小,摩阻低,细砂悬浮能力强等特性,能减轻对地层的二次伤害,不受施工规模大小的影响。这种酸液既能单独使用,也能与前置液以及后冲洗液以各种方式混合使用。 与常规酸相比,稠化酸具有良好的缓速能力、降滤失能力、造缝、携砂与减阻的能力,同时能减轻对地层的二次伤害[4],不受施工规模大小的影响,是一种目前公认的有效酸化工作液。稠化酸的关键在于稠化剂,由于地层条件所致,稠化酸除了要具备一般

(精品)酸奶检验流程

乳制品的检验 一、巴氏杀菌乳生产加工工艺及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容易或者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⑴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原材料;或生产设备受污染,清洗不良或存在卫生死角;或包装材料的污染。 ⑵生产过程中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 ⑶产品贮藏温度不适宜导致变质。 2.关键控制点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基本上是由原乳的质量决定的,最佳的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卫生等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有工厂良好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点是原料验收、标准化、巴氏杀菌。 二、乳制品生产企业必备检测条件 1.必备的检验设备 在乳制品强制性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较多,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从各级政府历年对乳制品的抽查来看,菌落总数、大肠群超标的现象极为普遍,消费者食用微生物超标严重的产品后,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出现腹泻、呕吐等,严重的可能造成中毒性细菌感染。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厂家的质量管理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生产管理松懈,消毒不严或不彻底,生产设备落后,设备不干净或存在死角,包装不严密,手工操作较多而导致污染。因此,在产品出厂前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乳制品出厂检验所需要的主要设备

三、乳制品检验 1.乳制品生产检验流程 2.产品检验项目 2.1 检测方法 2.1.1 检验内容 整个检验包括三部分,即: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包装标签检验。 2.1.2 检验方法 理化检验按国标《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中有关的项目进行;微生物检验按GB4 789 ·I8—94检验,标签项日按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进行检验。所有样品均进行初检和复检,初检样 品检验为冰箱保存超过72h ,而夏检样品不足72h ,两次检验的时间间隔1O 一20 d 。

【文献综述】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文献综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酸液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酸化的概述 所谓酸化,是将配制好的酸液以高于吸收压力且又低于破裂压力的压力注入地层,借酸的溶蚀作用提高近井地带油气层渗透率的工艺措施。酸化效果的好坏,特别是高温、低渗透深井的酸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酸液体系、使用的化学药剂及酸化工艺。 由于油层越来越深,井温越来越高,地层对酸化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对稠化酸进行深入研究。向酸液中添加聚合物稠化剂形成稠化酸,可以提高酸液粘度,降低氢离子向岩石壁面的传质速度,从而达到缓速的目的。稠化酸具有滤失量小、摩阻低、细砂悬浮力强等特性,易于以较高速度注入。配置稠化酸的关键组分是稠化剂,通常稠化剂要求具备抗盐、抗剪切降解性能好、良好的热稳定性、含残渣低等特点。另外,随着人们对酸化认识的加深,如何减少聚合物的加量从而达到减轻地层伤害也是选择酸液胶凝剂时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2酸化处理的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酸化处理主要应用于石灰岩地层,后来推广到砂岩地层。J R Wilson与Standard oil于1933年一起对氢氟酸(HF)处理砂岩地层提出专利申请。1933年Halliburton公司首次将氢氟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后来称为土酸)试注入井中。土酸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酸化技术的发展。 酸化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常用的酸液根据其有效成分可大致分为5种: (1)无机酸 目前,常用的无机酸主要是盐酸、土酸(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有时也用硫酸、碳酸、磷酸这些特殊酸。绝大多数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酸化处理采用盐酸,一般盐酸的浓度为15%(wt),人们通常称其为常规酸。 (2)有机酸 乙酸和甲酸。它们对金属的腐蚀速度远低于无机酸,腐蚀均匀,可用于与酸接触时间长的带酸射孔作业。酸岩反应速度低于盐酸,因而活性酸穿透距离更长,可做缓

酸奶生产工艺流程带图

酸乳生产工艺流程 酸乳工艺流程如下: 乳酸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 ↓?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 ?在发酵罐中发酵→冷却→添加灌装在零售容器内→在发酵室发酵→冷却→后熟→凝固型酸奶? → 果料→搅拌→灌装→后熟→搅拌型酸奶 ?? 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1、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搅拌→灌装封口→发酵→冷却→后熟 2、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流程?鲜牛奶→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发酵→搅拌→灌装封口→冷藏后熟→酸乳↑?果料、香精 前者先冷却分装,后培养发酵。后者先冷却接种发酵,后分装。 凝固型酸乳用于纯酸奶的生产,搅拌型酸乳还可用于果味、果料等花色品种酸奶的生产。一般凝固型纯酸奶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要防止有裂纹出现,因此要先搅拌,分装,再发酵。带有果料的酸奶,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不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固采用先发酵,后搅拌加果料的方式。?酸奶生产工艺操作要点?1、配料2、均质3、杀菌、冷却4、乳酸的制备(重点)5.发酵的操作条件及终点判断(难点) 配料的选择与要求: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各种原辅料:牛乳、乳粉、砂糖与稳定剂等。乳粉、砂糖混合后加50~60℃温水溶解。琼脂、明胶等稳定剂可与少量糖混合后加水加热溶解充分后添加。?均质的目的就是:防止脂肪上浮,使脂肪微粒化,改善口感。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机。

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前,应先将混合料预热至50~60℃,均质压力为9、81~24、5MPa、 杀菌目的就是什么? ①除去原料乳中的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②由于蛋白质的变性,改善了牛乳的硬度与组织。?③对防止乳清分离有效。?杀菌及冷却的条件:杀菌条件:90℃、15min。经杀菌后的混合料冷却到40~45℃备用。?还可以采用高温瞬时杀菌。 操作:135-140℃加热2秒左右。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存,减少煮沸气味。?酸奶常用的乳酸菌发酵剂及工艺要求:?①常用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种(2:1-1:1)。?②发酵剂的制备: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工作发酵剂?③工艺条件:接种量2、0%~3.0%,菌种比为2:1~1:1。对数期接种,主发酵温度为42~45℃,时间为2、5-3、5h。?低产酸力接种量要多,高产酸力接种量要少。一般低接种量按0、5% ~1、0%,高接种量按5.0%以上,最适为2、0%~3、0%。?主发酵温度采用42~45℃?这就是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生产中要控制好三个因素: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 发酵的条件就是:灌装后迅速入发酵室,42-43℃,发酵2、5~4h,达凝固状态。此时,酸度0、7~0、8%,ph低于4.6。至2~6℃的冷库中存放12h(防止过酸,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发酵终点的判断条件就是:组织状态为凝固状态,没有过多乳清分离现象。?后熟发酵有什么用途:促进芳香物质产生,增加制品的粘稠度。后熟发酵也要注意组织状态及时间的控制,防止过酸。

酸奶生产

第六章酸奶的生产 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一、酸奶的营养价值 1、酸乳制品营养丰富,具有原料乳所提供的所有营养价值,而且优于原料乳; 2、调节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 3、降低胆固醇水平; 4、合成某些抗菌素,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5、缓解“乳糖不耐受症”; 6、常饮酸乳还有美容、润肤、明目、固齿等作用。 二、酸奶的定义及分类 1、酸奶的定义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于1977年对酸乳作出如下定义:酸乳即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杀菌乳或浓缩乳),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2、酸奶的分类 (1)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 ①凝固型酸乳: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凝乳状态。 ②搅拌型酸乳:成品先发酵后灌装。发酵后的凝乳已在灌装前和灌装过程中搅碎而成粘稠状组织状态(因此得名)。 “老酸奶”——一种新叫法而已。 传统意义上的老酸奶,叫凝固型酸奶,也是一个酸奶产品的概念。各地以前都有自己的“老酸奶”,这种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态,而是呈现固态,但这种固态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剂,而是牛奶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凝胶状态,把消过毒的牛奶、糖和菌种加到干净的容器当中,保温发酵几个小时,牛奶就会变成固态,这种蛋白质凝胶状态很脆弱,只要用力搅拌,固态就会重新变成液态。这种固态酸奶随着奶制品产量的增大慢慢地退出了市场,这是因为凝固型的酸奶在运输中容易因为摇晃、震荡等机械力量影响口感,消费者看到的是破碎的冻,甚至是变成液态的酸奶,肯定会不满意。随着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普通酸奶的基础上,人们添加了多一点的凝胶剂或增稠剂,就成了“老酸奶”。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胶、琼脂、卡拉胶等等植物胶,就可以制成这种凝冻状态。严格意义上来说,市面上的“老酸奶”产品,应当叫做“酸奶冻”。“奶制品中凝胶剂的具体含量,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老酸奶的制作过程来看,这种酸奶冻产品并没有增加酸奶产品的营养价值,既没有多加保健菌,也没有多加营养素。如今的“老酸奶”不仅原料质量和传统的老酸奶比没有什么提高,甚至还可能降低。因为传统上做酸奶的牛奶原料必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抗生素含量必须低,杂菌含量必须少,才能顺利做出酸奶凝冻。而现在有了植物胶帮忙,即便原料蛋白质含量低,也不妨碍做成凝冻状态,原料要求反而降低了。 (2)按成品口味分类 ①浓缩酸乳:是一种将正常酸乳中的部分乳清除去而得到的浓缩产品。 ②冷冻酸乳:是一类在酸乳中加入果料、增稠剂或乳化剂,然后进行凝冻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③充气酸乳:发酵后,在酸乳中加入部分稳定剂和起泡剂(通常是碳酸盐),经均质处

(推荐)艾吉康藻酸盐伤口敷料

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 【产品名称】: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 【商品名称】:艾吉康 【主要结构组成】 非自粘型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是由海藻酸钙纤维采用非织造工艺制成的敷料。自粘型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由医用胶布、敷芯和隔离纸组成。敷芯是由海藻酸钙纤维采用非织造工艺制成的敷料,隔离纸采用的是格拉辛纸。 【作用机理】 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应用于伤口上时,与伤口产生的渗出液接触后,其中的钙离子与渗出液中的钠离子发生交换,形成水溶性的海藻酸钠,使大量渗出液进入敷芯,于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亲水性的水凝胶膜,该水凝胶膜具有透氧性,能阻止细菌进入创面,并通过其湿润基质促进新鲜皮肤组织的生成,加快伤口愈合。 【产品性能】 1. 促进愈合:吸收伤口渗出液后形成的湿润微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2. 避免感染:原位形成的水凝胶可透氧、阻菌。 3. 加速止血:钙离子的释放,可加速止血。 4. 减轻疼痛:不粘连创面,避免伤口二次损伤。 5. 阻止扩散:有凝胶阻塞特性,能够阻止伤口渗出液横向扩散。 6. 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人体无毒性。 7. 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适应范围】 1. 难愈性伤口和创面,如褥疮、糖尿病足溃疡、下肢溃疡等; 2. 中、重度渗出液伤口,如植皮供皮区及外伤等; 3. 损伤性出血创面,如手术后切口等; 4.其他人体体表真皮浅层及其以上的浅表性创面,如皮肤擦伤、Ⅰ度及浅Ⅱ度烧伤等。 【安装说明】无 【非自粘型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使用说明】 1. 伤口准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伤口周边皮肤。 2. 使用说明: a) 将敷料直接覆盖伤口表面,外面需二级包扎; b) 根据伤口渗出液量及时更换敷料; c) 更换或揭除敷料:除去二级包扎物,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辅助工具去除本产品。 【自粘型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使用说明】 1. 伤口准备: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伤口周边皮肤。 2. 使用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