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所引起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恢复

脑血管病所引起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恢复

脑血管病所引起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恢复
脑血管病所引起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恢复

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摘要】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多数患者后期会存在一些上肢功能障碍,在此讨论了一些关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偏瘫;体位摆放;关节活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99-01

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大多数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对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有效地早期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可以使其更好的回归社会,融入家庭。许多患者虽然挽救了生命,但是因为忽视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残障率却明显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6.5%,约有7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

在部分早期偏瘫患者会出现上肢肩关节半脱位和下垂,因此康复的重点应注重良肢位的摆放及关节被动活动。良肢位维持的目的是防止关节和肢体定形;关节被动活动的目的是防止关节痉挛、废用性萎缩。

首先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选取有气垫的功能床,抬高床头15°-30°,交替采取仰卧、侧卧位,应尽量减少仰卧位,多以患侧卧位盒健侧卧位,增加对患侧肢体的知觉刺激、自由活动健侧肢体、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偏瘫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偏瘫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导读:脑血管病进入恢复期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就会发生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给患者…… 脑血管病进入恢复期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就会发生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引起瘫痪肢体疼痛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肩关节半脱位上肢完全瘫痪后,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响下,肩关节往往会受牵拉而发生半脱位。病人经常感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给患肢被动运动时,疼痛就更厉害。 肩关节为什么容易半脱位呢?这是由于肩关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别很大。而活动范围最大的就数肩关节了。它几乎可作所有方向的运动,使我们能够灵活地从事日常各种活动。 肩关节的这种功能,主要与它的构造有关。由于肩关节窝较浅,关节头圆而大,活动起来当然方便。但当肢体瘫痪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固定关节的功能减弱,加之重力作用,肩关节就会离开关节窝,滑到下面去了,临床上就出现肩关节外形改变,并产生疼痛。 (2)肩手综合征此症常发生于脑血管病后1~3个月,是脑血

管病后肩痛、手痛的常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 这种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强制被动运动则剧痛难忍,手背、手指肿胀,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皮肤渐红,皮温增高以及指腕关节屈曲疼痛等症状。 (3)肩关节周围炎常于偏瘫后数月发生,临床初期表现上臂外展和上抬时疼痛,以后逐渐加重,病人出现持续性上臂和手剧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难以入睡,而无望地哭泣,并恳求医生或别人不要动他的肩臂。 此外,足趾严重屈曲、内收,肘、膝关节屈肌萎缩,跟腱缩短,当触地受压或活动时,也常引起患肢疼痛。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1]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偏瘫为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它给病人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种种负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饮食、大小便等一切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病人感到十分痛苦;由于长期卧床,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约6%~10%的病人治疗不当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偏瘫病人采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1 功能锻炼的目的 偏瘫的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预防偏瘫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2 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 2.1 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2.2 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般分为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 2.2.2 第二阶段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种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可用一些滚铁蛋的训练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关键词:上肢瘫痪;脑中风;康复;肌电图 摘要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 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象可预测中风瘫痪上肢的功能预后。 肢体运动瘫痪是脑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肢体、不同严重程度的瘫痪,如偏瘫、单瘫、四肢瘫或交叉性肢体瘫痪等。皮层运动神经元包括运动神经细胞及其轴突(锥体束)病损均可导致肢体瘫痪,内囊区病变可引起对侧上下肢偏瘫。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损引起的偏瘫一侧以上肢严重,下肢较轻;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中风引起的偏瘫则以下肢严重,上肢较轻。脑干部位脑中风多引起四肢瘫,也可以引起病灶侧面瘫和病灶对侧肢体瘫即交叉性瘫。脑中风所致的瘫痪多以肢体远端严重,近端较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限局性病变可引起对侧上肢瘫或下肢瘫等单瘫。偏瘫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体征之一,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也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简述如下: 1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1,2] 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肘、腕和指关节活动,肩部运动包括肩部上提、下降、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肘关节为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腕关节为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活动。掌指、指间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屈、伸、内收和外展等动作。脑中风早期由于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发生上肢轻度或完全瘫痪,正确评价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指导康复治疗及功能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病情分析: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 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 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 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 看到。 意见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吃五种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 红萝卜才行。.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鱼。如 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风的机会就比较少一点;而且即使中风,伤害也会比较小。..控制盐的摄取量。即使盐不会 使你的血压上升,它也可能对脑部组织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风。不妨 考虑喝茶,尤其是喝绿茶。 病情分析:你好,中风偏瘫完全治愈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可以好转 意见建议:平时要自己多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进行中医的针灸按摩,效果肯定,配合服用“通心络胶囊 3粒日三次,脑复康片 0.8 日 三次,肠溶阿司匹林片 75毫克日一次”.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很多患者脑中风后,部分大 脑运动神经细胞和纤维受到损害,由这些神经“管理”的肌肉丧失了 神经支配,自己不能产生运动,而不运动的肌肉,其营养、氧等的供 应会明显减少,肌力就会下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那么如何预防呢? 中风后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以下做详细介绍。

肌肉萎缩不光使胳膊、腿没劲,有时还能造成关节挛缩,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所以说,脑中风病人在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是防止肌肉萎缩的最好办法。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肢肌力,恢复患肢功能有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的肌肉萎缩办法是在急性期根据病情进行患肢和健康肢各 关节的被动活动。由护理者用手指对病人四肢由上而下进行揉搓,每日进行5~6次,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尽可能地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肩关节外展、内旋,防止内收畸形。肘关节稍屈曲,也可变换伸值位。 腕关节稍背屈。手指轻度曲屈,最好握直径4~5厘米的长方形物体。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沙袋或枕头,防止下肢外展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止屈畸形,足与小腿呈90度角,防止足下垂,这样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提高肌力,防止肌肉萎缩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期过后,在药物、针灸等治疗的同时,可由家人进行患侧肢体各关节各方面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以带动患肢功能恢复。肩关节以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为主,也可以进行旋转活动。手指可以用屈伸、摇晃捋顺的方法。下肢的活动可以参照上肢的办法进行。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用各种方法对上下肢的肌肉进行按揉搓。同时患者要主动配合练功,要做肌肉的假想运动。也可用健侧肢体带动患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其它部位慢,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其它部位明显,患者往往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由于其它部位的功能恢复比较快,患者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这些容易看到成果的部位的训练上来,而忽略了对偏瘫上肢的必要的照顾和锻炼,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偏瘫上肢问题,如:关节活动受限、肩痛、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水肿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上肢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由于偏瘫上肢长期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大脑很少能够接受到患侧上肢的信息,使大脑不能对患侧上肢进行有效的重新支配,患侧上肢就可能形成习惯性的废用。尽管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困难,也比较缓慢,但患者和家属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患者健侧卧位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健侧卧位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⑷仰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治疗者一手插入患者肩胛骨下面,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前臂 治疗者用握住患者前臂的手拉患者的上肢向前并抬高他的肩部,另一只手将他的肩胛骨向下推 ⑸患者自助活动(此活动每天要多次练习) 患者仰卧或坐位 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握住,患侧拇指在最上面 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 然后患者利用健手帮助患手把上肢上举过头,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发病率高、致残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将近有2/3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1 临床资料 50例均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发病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58岁,脑梗塞39例,脑出血11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4例。住院25~70天,平均47天。50例病人肢体肌力均在I-III级。 2 康复护理程序 2.1急性期康复护理无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的第二天和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5~10天,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①卧姿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1-2个小时翻身1次,并配合被动运动,如上下肢各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每个动作做10次,根据病情逐渐增多,每天1-2次。本文50例病人均按三种卧位交替进行,无一例发生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②患肢的摆放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时,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下肢的正确摆放可预防

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这些措施为早期恢复、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对病人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樟脑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通过按摩,有32例病人甚觉舒适满意,其余较良好。 2.2恢复期康复护理恢复期康复护理与急性期明显不同。恢复期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患肢的运动,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 ①被动运动:在50例偏瘫患者中、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进行主动运动时,主要进行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髋的伸展及内旋等。在被动运动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即鼓励患者思想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肢体可以活动。一旦患肢有主动运动能力,即应鼓励其进行积极的主动训练。 ②主动运动: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屈伸肘关节的同时,并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鼓励病人加强健侧肢体主动运动的同时,配合患肢活动。③坐、站、走等康复练习[3]坐位练习:先抬高床头30度,再逐渐增大角度并延长时间,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帮助病人床边坐位,健手扶床栏,两腿下垂或椅坐位,增加脊椎骨和髋关节的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起床动作宜慢不宜过快。站立位练习: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中风偏瘫失语

中风偏瘫失语 李耀芳重症脑梗塞偏瘫、失语案(转摘 )我将花费一定时 日把 15 年来的中风病案进行一番总结,在病案的取舍上我 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1治疗上平淡无奇的不录,能收录的病案必须典型,在针药 运用上有特色,有启发意义!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我整理医 案的最主要的动力所在。 2要收录即是疑难重症,轻证我能治好,别人也能治好,不 算得什么本事;因此所收录病案必须是比较重的症情。这样 即能体现中医治疗重症的优势,具有说服力。 3不重复,不雷同。就是说所选医案,如果治疗方案相同,那么只选一个即可。免得浪费别人的时间。虽然少,但有启 迪,这是我的本意。 4有名姓,有具体地址,医案记录完整的收录,更重要的是 必须真名真姓,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不反对公之于众!这样做 的目的是保证所有医案的真实性,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 欢迎大家对我的医案进行点评,热忱希望您提出宝贵意见! 欢迎治疗中风的同行拿出你的医案和独门绝招供大家分享! 我之所以把患者的真实姓名地址公之于众,就不怕别人无端 猜疑,要怀疑我的病案就要有相关证据,要言之有物;如不 然,恕我不敬!

最后,我希望的病案能给中医学院初毕业的中医学子带来希 望:学中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医可以治疗疑难大症,你 们只要奋发图强,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学好中医,特别是 针灸,你即可以短期内拿出成绩;中医就是你的“金饭碗” ,医院并非你的唯一出路!〖红军针药起大症系列〗李耀芳重症脑梗塞案李耀芳女 55 岁合阳县同家庄乡乌池村人。时间: 1994 年 6 月 这是一个重症脑梗塞案。 这个患者之所以找我求诊完全是一个偶然。 这也是我 15 年来治疗的众多偏瘫中第一个有完整记录的病 案。 这个患者的诊治过程,针药方法都值得我总结其中的经验。 正是这个患者的治愈逐渐使我在合阳县治疗偏瘫病具有了 一定的名声,为我以后的行医打开了局面。我是 92 年毕业后开 始桑梓行医的,在诊治这个患者之前,已经治愈了几例 中风患者。惜乎当时认识上不到位,觉得前面那几例患者病情 并非特别重,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此当时没有完整记录。 而前面患者的治愈却与我治疗这个病例有着直接的关系。 94 年 6 月,我去县城进药,当时我大姐和姐夫在食品公司停车场, 而患者李耀芳的弟弟李耀生也在这个停车场,他们住的隔两个 房子。我去后得知,李耀生的姐姐李耀芳得了中风,半身不遂, 不会说话,正在医院治疗。因为我姐夫和

急性脑血管病优秀教案

教案 班级:学时:4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学单元、章节: 课题:急性脑血管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诊断、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病因病机、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难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治疗 课时安排: 病因 40’治疗 40’ 临床表现 80’ 诊断 40’ 教法设计: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及病案分析。 教学用具: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讲授内容旁批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脑功能损伤的一组 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按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小时)和脑卒中(>24小 时)。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apoplery),接病理性质又分为缺血性卒 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疾病是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严重疾病,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 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即完全恢复。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频繁发作的TIA 易进展为脑梗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颈部大动脉粥样斑块和心脏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微栓子,微栓子进 入颅内小动脉造成缺血症状,当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端,血液供应恢复, 症状消失。此外脑动脉硬化狭窄的病变可刺激脑血管发生痉挛。血压过低、 心律失常、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椎病所致椎动脉受压也可造成一过 性脑灌注不足,引起TIA。 【临床表现】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高脂血症病史。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持续数分 钟,恢复快,不留后遗症。通常TIA每次发作时间少于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对恒定。根据病变部位的 不同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Ⅱ^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麻木感觉和/或对 侧面部轻瘫。特征性体征有眼动脉交叉瘫(病侧一过性黑蒙或失明、视野 模糊、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mer盯征交叉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暂 时性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有一过性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特征性症 状有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 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出现暂时性皮 质盲。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脑干的交叉瘫、一侧视力障碍伴 对侧局限性肢体无力等。 【辅助检查】 CT、MRI检查大多正常。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D微栓子监测 适合发作频繁的TLA患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TLA发作为一过性.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突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主要为偏盲、局限性瘫痪、局限性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构音困难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新选.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 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 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⑵痉挛。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 ⑴无任何运动。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 的细化和数量化。此量表对上肢功能评估可分为10大项,33小项,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共66分; 下肢7大项,17小项,共得分34分,上下肢总共100分。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肘、腕关节的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有无反射亢进等,小关节包括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捏等运动方式,且包括协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具体内容可参见《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一书[4]。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最高分为2分。例如,检查上肢伸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 月底 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

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医案结论: 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

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一般来讲,脑梗死发生后,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尽量不要错过三到六个月的有效康复期。康复介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 主要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3.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 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③震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骨上棘,股骨稍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3)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在深、浅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①两点辨别觉: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患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两点必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