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

结直肠癌鉴别诊断

直肠癌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痔:痔一般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合,直肠癌便血常伴有黏液 而出现黏液血便和直肠刺激症状。对便血患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 (2)肛瘘:肛瘘常由肛窦炎而形成肛周脓肿所致。患者有肛周脓肿病史,局部红肿疼痛,与直肠癌症状差异较明显,鉴别比较容易。 (3)阿米巴肠炎:症状为腹痛、腹泻,病变累及直肠可伴里急后重。粪便为暗红色或紫红色血液及黏液。肠炎可致肉芽及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易误诊为直肠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为有效鉴别手段。 (4)直肠息肉:主要症状是便血,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为有效鉴别手段。 结肠癌主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炎症性肠病:本病可以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与结肠癌的症状相似,结肠镜检查及活检是有效的鉴别方法。 (2)阑尾炎:回盲部癌可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误诊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需注意鉴别。 (3)肠结核:在我国较常见,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腹部肿块,与结肠癌症状相似。但肠结核患者全身症状更加明显,如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需注意鉴别。(4)结肠息肉:主要症状可以是便血,有些患者还可有脓血样便,与结肠癌相似,钡剂灌肠检查可表现为充盈缺损,行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是有效的鉴别方法。 (5)血吸虫性肉芽肿:少数病例可癌变。结合血吸虫感染病史,粪便中虫卵检查,以及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可以帮助鉴别。 (6)阿米巴肉芽肿:可有肠梗阻症状或查体扪及腹部肿块与结肠癌相似。本病患者行粪便检查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钡剂灌肠检查常可见巨大的单边缺损或圆形切迹。(7)淋巴瘤:好发于回肠末端和盲肠及升结肠,也可发生于降结肠及直肠。淋巴瘤与结肠癌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方面相似,但由于黏膜相对比较完整,出血较少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下的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得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与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得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就是结肠癌中最常见得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就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得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得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得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得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得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得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就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Dukes所提出的大肠癌分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预后的判断不亚于TNM分期系统。全国大肠癌病理学研究协作组综合国内各家意见,以Dukes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制订出我国大肠癌病理分期系统,经实践证明据有临床实用价值。 ㈠、Dukes分期系统列表如下: Dukes A 期-----癌肿未穿出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A1期----即早期大肠癌(但不包括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A2期----癌肿侵入浅肌层,但未累及深肌层。 A3期----癌肿已侵入深肌层,但未穿出深肌层。 Dukes B 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Dukes C期-----癌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Dukes D期-----癌肿已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肝,肺等) 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大肠癌的病理分期,正在由TNM分期逐步取代Dukes分期之势,但不少年资较高的病理学家及外科学专家仍习惯于Dukes分期系统,现将两种分期系统均列出,供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再行取舍。 ㈡、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 TNM分类 T 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的依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的或固有膜的浸润 T1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与浆膜下层,或者进入无腹膜覆盖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累犯其它器官或结构和/或穿透腹膜脏层 N 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被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1至3颗 N2区域淋巴结转移4颗或更多 M 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被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0 期Tis N 0 M0 Ⅰ期T1 N0 M0 T2 N0 M0 Ⅱ期T3 N0 M0 Ⅲ期T任何N1 M0 T任何N2 M0 Ⅳ期T任何N任何M1

结肠癌肝转移的典型症状

肝转移是结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有很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结肠癌的一种特殊状态,且可能转移灶仅局限于肝脏,并不伴有其他地方的转移,所以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 1、肠梗阻:左侧结肠癌常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 2、腹部肿块: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时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 3、不同程度的腹痛:常有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感染,如发生在右侧则会产生右腹部钝痛,有时出现餐后腹痛。 4、进行性贫血: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低热,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5、肝脏疾病症状:结肠癌肝转移症状会随着癌肿的进一步浸润,表现出一系列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除了表现出肿瘤的普遍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特殊症状。由于肝脏功能的特异性,也使得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表现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如出现肝区疼痛、发热等。 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虽然能够采用手术切除,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气血损伤,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那么仍然达不到延长生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中医的应用更应该及早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 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扶正培本,调整已经因疾病和其他治疗所致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失衡,重点治疗肿瘤患者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等疾病本质,调整机体免疫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疗病例】 李来双,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 李来双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温度最高时达到38.8℃,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来双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

结肠癌的CT诊断

结肠癌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1-05-13T09:43:44.1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喻鲁饶[导读]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喻鲁饶 (黑龙江省饶河县中医院 155700)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211-02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 CT (一)结肠癌的CT表现 1.原发灶 结肠癌原发灶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的增厚、肿块、肠腔狭窄和局部肠壁的异常强化。利用水灌肠法进行增强CT扫描,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 早期结肠癌的CT表现常常类似于腺瘤性息肉,当CT显示有肠壁的局限性增厚并伴有强化时,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Borrmann 1型癌表现为伴有肠壁增厚的肠腔内大的广基偏心性分叶状肿块。与胃癌不同的是,结肠的溃疡型癌(Bomnanon 2,3型)常常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肠壁的增厚,伴有肠腔的不规则狭窄。Borrmann4型癌在结肠癌中很少见,表现为肠壁弥漫均匀性增厚、僵硬,称为革袋状结肠,此时应注意与转移癌和克罗恩病鉴别。 2.浆膜及临近器官受侵的判定 由于结肠周围有较为丰富的脂肪组织,因此更易于对浆膜是否受侵作出判定。通常将肠壁的浆膜面在CT上的表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表明癌肿仍局限于肠壁之内。②肠壁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外的索条状影,表明癌肿已穿透壁外。③临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表示周围脏器受侵。采用此标准判断的准确率可达60%~80%,对于癌肿穿透肠壁判断的准确性更高。 癌肿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的消失,作为判定受侵的标准时,应当注意参考上下层面脂肪层的情况。当输尿管受侵时,可发现受累部位上方的输尿管扩张。 CT还可显示结肠癌所形成的穿孔、腹腔脓肿、套叠和窦道。 3.淋巴结和远隔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肠系膜上淋巴结和肠旁淋巴结)是结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盲肠和升结肠的淋巴主要是回流入结肠上淋巴结和结肠旁淋巴结,其中盲肠的淋巴还可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的主要淋巴结,而且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可以播散到腹膜后,并且沿主动脉旁淋巴结或主动脉腔静脉淋巴结群上行。右结肠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常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的前方,因此,升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前面及外侧观察到。由于解剖变异,升结肠的淋巴可以伴随边缘动脉沿着升结肠流人中结肠淋巴结,在此胃结肠干在胰头前方引流入肠系膜上静脉。主淋巴结的转移可以在肠系膜动脉附近或胰头部观察到。在大多数病例中,肝曲和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以出现在边缘动脉和胰头前面的胃结肠干。脾曲和左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出现在沿左、中结肠血管走行的肠系膜内。横结肠癌转移可达胰周淋巴结并侵犯胰腺。对于乙状结肠癌,应当注意乙状结肠系膜左右支走行的不同区域这一特点。 (二)结肠癌的分期诊断 结肠癌有许多种分期方法,这些分期方法常常造成临床应用上的混乱。Thoeni、 Moss等曾提出了结肠、直肠癌的CT分期,但由于注重的仅是病灶对肠壁内外的浸润和有无远隔转移,而对淋巴结转移未做评估,因此其在临床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改良的Dukes分期和TNM分期。 原始的Dukes分期是1932年提出的直肠癌分期,仅分为三个阶段:A:癌肿局限于直肠;B:癌肿侵及直肠外;C:伴有淋巴结转移。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对这一分期进行了许多修改,最流行的是Ast|er-Coller分期或称为改良的Dukes分期,虽然这个分期仍沿用Dukes的名称,但已与原来的分期有很大不同。改良的Dukes分期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结肠、直肠癌分期方法,在决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方面显示出很高的价值。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分期方法是UICC—MCC提出的TNM分期,通过这一方法能对肿瘤更好地定义。TNM分期包括:T:肿瘤的原发灶;N:局部淋巴结;M:远隔转移。I~Ⅲ期大致相当于原始的Dukes分期,Ⅳ期相当于D或远隔转移。这一分期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大致为:Stage 0:>95%;StageI:75%~100%;StageⅡ:50%~70%,StageⅢ:30%~50%,StageⅣ:<10%。参考文献 [1]綦先成,张海英,高晓云.结肠CT透明法及仿真内镜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8期. [2]张安田.结肠癌临床误诊原因探讨(摘要)[J];肿瘤学杂志;1980年04期. [3]罗词文.结肠癌的发生过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3期.

读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标准》品结直肠癌手术细节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04-23分享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刘荫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姚宏伟 病理解剖学研究已明确,对于中位直肠癌,需切除肿瘤远端4~5 cm的肠管;对于低位直肠癌,切除肿瘤远端1~2 cm的肠管是可以接受的(但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切缘阴性)。但直肠癌近端肠管切缘的界定,结肠癌远、近端肠管切除安全距离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尚待深入讨论。截至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专家组建议:对于可切除性结肠癌,推荐的手术方法是整块切除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推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同时,需将直肠系膜内结构整块锐性切除。在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中,根治性手术能切除的淋巴结定义为“区域淋巴结”,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称之为“非区域淋巴结”,划归远处转移(M1a)。2010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结肠癌手术的建议为:切除足够的肠管,清扫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T2~4N0~2M0期结肠癌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相应结肠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清扫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三站。但权威性指导意见对何谓“足够的肠管”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未详细说明。 2009年最新出版的《佐林格外科手术图谱》(Zollinger’s atlas of surgical operation)在结直肠外科解剖章节中阐明,区域淋巴结清扫应包括临近肠管的直接淋巴引流区和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流区,同时,为达到淋巴引流区广泛、整块的切除将牺牲更多的血供。因此,保证吻合部位肠管有生机和接近正常的坚固度成为“切除足够的肠管”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临近肠管直接淋巴引流区及肠系膜上、下血管淋巴引流区如何界定?同样缺少细则说明。 自1977年日本结直肠癌研究会制定《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至今,已历时35年,完成7个版本的更新,该规范以解剖学为基础,依据大量的研究,确定了结直肠淋巴结群名称及分类,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解剖部位的认定,为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准确的位置界定。2009年第7版《规范》出炉至今尚未有所更新,笔者复习并解读第7版《规范》,以期抛砖引玉,为阐明结直肠癌手术细则、规范手术技术标准提供借鉴。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结肠癌患者术后淋巴转移怎么办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期危害性大,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一定的麻烦。结肠癌发生转移是晚期常见的症状,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现象,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淋巴转移主要是因为结肠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脱落,并且转移到淋巴的一种常见晚期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当及时进行适合的治疗,才能够更有效的控制病情延长生命。那么结肠癌患者术后淋巴转移怎么办?下面请袁希福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肠癌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结肠癌患者存活期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手术可以及时有效的切除结肠癌肿瘤的原发病灶,迅速消灭患者的威胁,但是对切缘周边的癌细胞没有治疗作用,容易导致结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并没有完全治愈癌症,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术后出现转移,专家建议采用中医保守治疗。服用中药可以全面调理机体内环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化疗是晚期结肠癌的主要化疗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但其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毒副反应,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放疗也是晚期结肠癌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使缩小,改善症状,通常联合化疗应用,效果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为好。但放疗对机体有较大的伤害,对身体机能差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应慎用。另外,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配合化疗应用,降低毒副作用,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中医治疗对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能有效帮助患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中医治疗讲究对于不同的转移部位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因病施治,改善症状,控制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医治疗结肠癌转移针对性强,抑制杀灭癌细胞效果好,而且不损害正常机体细胞,服用安全,患者无痛苦,而且效果可靠,同时中医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转移癌肿和原发癌肿,提高全面抗癌的效果,防止癌细胞继续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该疗法的治疗疗效已经深受广大癌症患者的认可和推崇。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结肠癌从整体治疗出发,调节人体的各项机能,而且具有见效快、无副作用、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和晚期肿瘤继续恶化等特点,激活体内的免疫功能,促进治疗,控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信大家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淋巴转移怎么办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结肠癌淋巴转移孙然是晚期患者的表现,但是缓则和依然不能放弃治疗的希望,要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中医治疗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性质温和,副作用极小,并且能在完全不伤害患者机体的情况下,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根源上阻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稳定病灶、避免扩散、防止并发症产生、减轻痛苦,帮助延长乳腺癌晚期的生存期。若您还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咨询。希望患者朋友能够早日康复!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建立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力人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 【摘要】[目的]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发现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施行根治性切除的1 051例大肠癌,并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数学模型。[结果]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数学模型:淋巴结转移=-2.248-0.017×年龄-0.671×家族史+0.437×部位+0.508×病理分级+0.395×浸润深度。[结论]利用临床病理学参数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倾向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学预测模型 Abstract:[Purpose]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predicting and discovering high risk colorectal cancer with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fifty?鄄one case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December, 199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was established. [Resul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was following:

哪些部位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哪些部位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结肠癌肝转移表现,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被发现,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 一般来说,结直肠癌初次诊断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并不高,如出现异常升高或术后降为正常后再升高,预示着病情发生变化。B超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可达80%,如果B超无法确诊的肝脏病灶,还可以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PET-CT,PET-CT能够发现小于1厘米的微小转移灶。 结肠癌出现肝转移,不少人认为病情已到晚期,没必要再治疗。事实上,手术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方案,因为以新辅助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可降低患者的临床分期,接受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达36%~45%。如果不能进行手术治疗,伽马刀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伽马刀是局部精确放疗的一种,可以精确杀死转移灶,对正常组织几乎没影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法。 为了能更快的检查到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术后每3个月随诊1次,术后3~5年的患者改成每6个月随诊1次,5年后的患者每年随诊1次,检查项目最好为PET-CT。 多细胞免疫治疗:让患者们得到了更好的治疗,消灭癌细胞彻底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医学门诊专家说,对于结肠癌多发转移为了治疗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案是多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用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一定量的外周单核细胞。经过培养后成为抗癌性强的免疫细胞,回输患者的体内来消灭癌细胞。 多细胞免疫治疗作为当今的第四种抗癌方法,将人体自身的抗癌细胞在体外无限扩增培养,经严格筛选会输入人体,然后如同打点滴一样分次回输到患者体内,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消除癌细胞的转移病灶,达到预防和控制复发和转移的目的,而且对人体无任何损伤,能迅速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实现绿色抗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表现卓越。 以综合治疗为原则,目前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医学门诊开设有:微创介入、氩氦刀、粒子植入、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等多种先进微创疗法,具体的效果是什么? 1、无需开刀,多细胞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NKT细胞和CD3AK细胞,这种细胞被国际上称为经典组合细胞,治疗癌症效果非常明显。 2、定位准确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 D 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 便2-3次/天,贫血。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胆囊癌 C.结肠息肉病 D.克隆病 E.右半结肠癌 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 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为: A.结肠癌 B.结肠巨大息肉 C.克隆病 D.回盲部结核(增殖型) E.直肠癌 10.男,28岁,近半年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近3个月来腹部隐痛,近2天解鲜血便, 腹部触诊和直肠指诊末发现肿块,钡灌肠示降结肠肠壁僵硬,可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A.乙状结肠癌 B.直肠壶腹癌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增殖型) E.降结肠癌 11.男,55岁,阵发性腹痛月余。经常便秘,大便偶带血或粘浴液,以往曾有腹部手术 史,体查: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增多,直肠指诊阴性。X线检查:乙状结肠段局限性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应诊断为: A.直肠癌 B.慢性痢疾 C.乙状结肠癌 D.肠粘连 E.溃疡性结肠炎 12.男,72岁,因乏力,消瘦近一年而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 一4cm×3cm大小的肿块,界清,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 A.右半横结构 B.升结肠 C.盲肠 D.左半横结肠 E.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13.女,60岁,解脓血便2个月。近3天后腹胀、腹痛,呕吐1次。腹部检查:满腹压 痛,无明显肌紧张与反跳痛,有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有3个液平面,肠管胀气,钡灌肠示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区。应诊断为: A.肠套叠

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在中年以上,但青年也有发病,男女之比约为2:1,结肠癌一旦出现转移,转移病灶会再次生长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我们了解结肠癌转移有什么症状,才可以及时的发现,更早的进行治疗。其中,肺部是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 那么,结肠癌转移到肺部的症状有哪些? 结肠癌转移到肺部,医学上简称肺转移瘤,是指原发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肺部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肺转移瘤的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 早期的肺转移瘤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会有相当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也是针对部分患者,大多也是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共有症状类似,容易混淆,常见表现为:咳嗽,患者可以是轻度干咳,也可以是严重咳嗽,慢性咳嗽病人可能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如咳嗽变频或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可能会突然出现痰中带血、血丝或小血凝块;胸痛,早期胸痛较轻,表现为间歇性不剧烈的钝痛或钻痛,具体部位不固定;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不明原因的胸闷、气急等等。 肺部转移瘤患者应该如何治疗? 肺部转移瘤的治疗也与肺癌无异,不过是在治疗肺转移瘤的同时,还要针对原发病灶进行切除。中西医治疗肺转移瘤上各有差异,西医治疗大多着眼于肺转移瘤的局部,中医治疗肺转移瘤则可以从整体出发,较为广泛应用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三联平衡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治疗,是根据肺转移瘤患者表现不同、并发症不同、症状不同等进行灵活加减不断变化药物,辩证下方,利用较为安全的中草药内服外敷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结合,灭杀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治疗,控制恶性肿瘤造成的“肿”“痛”“水”等表症,同时,根据的结肠癌主要病机“虚”“淤”“毒”三大本质,采取扶正补虚、理气活淤、化痰散结的对策,全面调理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平衡,定期巩固及提高患者免疫机能、体质,有效预防病情反复,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持久且稳定,较为安全。 其实,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都各有所长,建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转移后的结肠癌患者体质较弱,在治疗肺转移瘤时,要主要加强营养支持,使患者有较好的体质和精神,耐受下一阶段的治疗。要多补充蛋白质,如奶类牛奶、羊奶、马奶等,肉类,如牛、羊、猪、狗、鸡、鸭、鹅肉等,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还有植物蛋白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干果类的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还有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 下面分享服用中药后病情好转的患者真实文字记录案例 【案例1】李会(化名),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人 李会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体温较高时达到38.8℃,经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会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蛋白血症、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经过一系列调理后做了手术,术后医生建议李会继续做化疗,但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家人担心老人受不了。这时李会的儿子想起自己身患胃癌的叔叔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吃中药,治疗效果一直不错,李会家人决定也去试试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 2017年3月31日,李会儿子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由于老人身体

大肠癌的转移扩散途径

大肠癌的转移扩散途径 1、直接浸润大肠癌的直接蔓延系循肠壁内淋巴管纵轴的垂直方向发展,即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因此,很少超越肿瘤上、下缘2~3cm以外。有人观察236例结肠癌病理标本,肠壁由浸润超越肿瘤上、下4cm以外的仅0.5%。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或造成腹腔内种植性播散。 2、种植播散常见的种植方式有以下3种情况。 (1)大肠癌的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可以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种植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好发部位有大网膜、肠系膜、膀胱直肠凹、子宫直肠凹等,以盆腔道格拉斯窝(直肠子宫陷凹)附近较为常见;可以在阴道触诊时及硬结,也可以广泛种植于腹腔内,形成癌性腹膜炎。 (2)大肠癌的肠腔种植:大肠癌灶附近的肠腔内常有脱落的癌细胞附着,在粘膜完整时,癌细胞不会种植生长,但若肠粘膜有损伤,则可在破损处发生种植,这也可能是大肠癌常有多发病灶的原因之一。 (3)大肠癌的术后转移扩散:多在手术过程中,种植于吻合口和腹壁切口。在手术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加以避免。 对于治疗肠癌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采用中医四位八体中医抗癌排毒免疫疗法治疗,从而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和生命的延期

3、大肠癌的淋巴转移近年来对于大肠粘膜的超微结构研究确认,大肠粘膜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大肠的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但如病变浸润到粘膜肌层以下,则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河南中医学院附属新华中医院的王宗立指出:淋巴结转移多在肠壁受到侵后开始转移,手术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达30%~68%。其转移途径是一般先转移到沿边缘动脉与结肠平行的淋巴结,再沿供应病变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到血管蒂起始部的淋巴结,此种先沿肠管平行方向走行,再沿系膜血管走向中枢的淋巴结转移途径,是结肠癌的特征。少数情况下,亦可不依次序而呈跳跃式转移;尤其引流区的淋巴结有转移而阻塞后,也可发生逆行性转移入病灶的近侧或远侧淋巴结。有人统计在已有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时,距结肠近侧或远侧7cm处结肠属淋巴结尚有10%的转移率。但直肠癌则不然,其淋巴引流出直肠壁后,立即沿直肠上血管走行,发生逆转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有人观察489例直肠癌标本,仅1.7%有逆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转移程度,比结肠癌严重。 4、大肠癌的血行转移多在侵犯小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内。大肠癌诊断时已有10%~15%的病例转移至肝内,有2/3转移至肝,也可先经Baston椎旁静脉丛而首先出现肺转移,其他脏器如骨、胸、肾、卵巢、皮肤均可发生转移。如形成梗阻或手术挤压时,易造成血行转移。距肛门缘6cm以下的直肠癌血行转移率最高,可达40%~50%;其次为上段直肠癌,约在20%以上。结肠癌的血行转移率不足10%。

结肠癌淋巴转移症状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确诊的时候大多已经发殿到了晚期,晚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转移,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结肠癌淋巴转移是常见的一种转移方法,如果出现转移一定要及时治疗,了解结肠癌淋巴转移十分重要,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结肠癌淋巴转移症状。 结肠癌淋巴转移有哪些症状? 1、淋巴结肿大:它主要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一般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比较多见,腋下和腹胜沟次之;深部以纵隔和腹主动脉旁比较多见。 2、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食道而导致患者吞咽困难;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上腔静脉而导致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出现;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会因压迫到气管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和紫绀等症状。 3、发热:大肠癌淋巴转移病人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症状,多在三十八到三十九摄氏度之间,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和间歇低热现象,少数患者会有周期热。 著名肿瘤专家袁希福指出:运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提高远期存活率的同时,可以改善结肠癌淋巴转移患者的全身症状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生命时间。 中医治疗结肠癌淋巴转移对肿瘤细胞能够起到抑制、杀灭之作用,又能够起到固本培元,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动全身免疫功能,从而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帮助正常细胞强力生长,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另外,结肠癌淋巴转移治疗采用中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转移和扩散,通过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改善症状,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种双管齐下的治疗方式是西医治疗中不可具备的。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开始青睐于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结肠癌淋巴转移以袁希福的三联平衡疗法为主,帮助很多癌症患者恢复健康,中医治疗整体观念非常强,标本兼治,从内到外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中医药副作用非常小,患者可以放心治疗,无用担心任何后遗症。中医调理能纠正失调的机体,增强患者体质,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对防止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 结肠癌淋巴转移症状?以上就是相关介绍,患者在确诊结肠癌淋巴转移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治疗,使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中医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帮助很多患者恢复了健康,过上了正常生活,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思考

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思考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否是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术后 辅助化疗的重要依据。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评估有赖于足够数量 的淋巴结检出,AJCC指南推荐结直肠癌术后至少需检出12枚淋巴结纳入病理检查,更有研究报道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关。因此,提高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 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纳米材料在医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纳米碳)就是应用纳米技术将活性炭研制成的黑 色混悬液,其大小均匀,理化特性稳定,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淋巴组织有较好的亲合力。本研究通过术前一天在肠镜引导下 于结直肠肿瘤周围黏膜下层注射纳米炭,以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在结 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腹 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纳入研究,病例的选取标准为:(1)术前 结直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示结、直肠癌,且CT、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排 除远处转移;(2)单发肿瘤;(3)术前无放疗或化疗病史;(4)既 往无腹部手术史。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1.2方法 1.2.1纳米炭的注射方法试验组患者术前一天在肠镜的引导下于癌灶 周缘1cm~2cm处选取4~5个点,用内镜注射针刺入黏膜并在黏膜下层 潜行0.5cm后缓慢注入纳米炭混悬注射液(重庆莱美药业生产, 1mL/50mg),每点0.20mL~0.25mL,见图1。 1.2.2手术方法70例手术由同一组腹腔镜胃肠手术经验丰富医师完成,遵循结直肠癌根治术原则。

12结直肠癌的广泛或局部淋巴结清扫:技术与指征

结直肠癌的广泛或局部淋巴结清扫:技术与指征 Ronan Cahill, M.D. Beaumont Hospital, Dublin and Oxford Radcliffe Hospital, Oxford Slide #1 感谢Mark医生邀请我参与这个研讨会。 Slide #2 这是我的利益冲突披露,这些公司赞助了我的一些研究以及我正在使用的一些技术。 Slide #3 正如今天早上讨论到的,为了治愈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与否是一台手术成功程度的一项主要指标。手术时要包含足够的淋巴结清扫这一要求,正是如今我们为何在做解剖学切除的主要原因,不管它是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还是全系膜切除术。我们必须获取至少一定数量的淋巴结,以确保既能对患者正确分期又能使之从治疗中获益。 Slide #4 我们已经知道,全系膜切除术是怎样非常棒地包括了直肠癌在内的一段直肠系膜。这是个大手术,这些是关于死亡率、并发症率甚至还有中期的功能损伤率的报道。局部切除是否使患者获益,这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但我们知道,事实上由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局部切除仅针对更早期的癌症才最有作用。 Slide #5 当然,经过新辅助治疗后降期的癌症患者中,还有至少5%,而且经常高于5%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这也是事实。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我们甚至对较小的肿瘤也做根治性手术的原因。 Slide #6 当然,如果做全系膜切除术,都有做结肠系膜切除这一个部分。我们需要游离左半结肠并将其纳入切除范围,这不仅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肠管长度做个无张力的吻合口,而且还需要足够数量的淋巴结来对患者进行正确分期。我们也都知道,把最小的淋巴结数目定为12这个要求作为手术规范,而也许并非仅仅只是确保切除了大多数生物学相关的淋巴结。 Slide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