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安徽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安徽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安徽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时间:2007-11-20 16:25来源:今日滁州作者:佚名点击: 777 次

一、时令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称“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精心筹办,在外地工作或商贾的人,都要按时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这天焚香、鸣放鞭炮,叫“接年”,又叫“迎春”。初一早晨吃扁食(水饺),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平辈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互相祝贺。主人用烟、茶、瓜籽、花生、糖果等招待。乡邻、亲友见面拱手互祝“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利话。妇女不动剪刀、不泼水、不扫地。初二早晨吃汤圆,互请“年酒”,又称“春酒”。从初一始,一连三天不做新鲜饭菜。青壮年操练锣鼓或参加民族形式的文娱活动。大年初一不出门,全家团聚。年初二,出嫁的闺女给父母送“旬头”,也称“垫缺”。按照父母的年龄(59岁至66岁)包与岁数相等的水饺,另外再包些水饺,在去娘家路上,经过塘、沟、涵等处丢一个水饺,意为“沟缺”,垫平,父母免灾祸而长寿。除此还送一条鲤鱼或一块猪肉,有“六十六吃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此俗至今犹存。建国后。国家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机关、团体、厂矿等单位放假三日。节日期间,城乡还组织团拜、慰问烈、军属、联欢、书画展览、猜灯谜和举行球、棋类竞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也叫“过小年”。晚上家家户户都吃元宵,门首皆挂红灯笼。城郊和农村儿童、青年集在一起,点燃篝火,用旧帚头或柴草扎的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撂火把”。边撂边呼喊:“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长草,全部长庄稼。”“正月十五撂火把,往东撂,结冬瓜,往西撂,结西瓜”,十分壮观。这天,成年人敲锣打鼓、玩狮子、跑旱船、跑驴、四老爷坐独杆轿、踩高跷。在人群簇拥下,从四面八方到寺庙烧香祭神,有的地方还走村串乡到集市比赛,名曰“踩街”,又叫闹元宵。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为儿童整容之日。俗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的说法。旧时男孩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在脑门或脑后部位留一撮胎毛,长长蓄辫。到12岁的二月初二这天,将发辫剃去,亲朋备礼庆贺,此习至今尚存。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家人到祖坟上培土,烧纸奠祭,名曰“培坟”、“扫墓”。农家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谚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这天妇女折柳枝插在发髻上,小孩用柳枝编圈戴在头上,各家门口均插柳枝,清明以晴天为好,农谚曰:“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晒干柳,一铺麦子打一斗。”旧时还把清明做为春游的日子,称“踏青”。建国后,机关学校和人民团体组织学生、团员青年,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同时组织春游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吃粽子,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擦小孩耳、鼻、脚心、手心、肚脐等处,以解毒祛邪,清除秽气。有的人家把菖莆、车前草、艾等枝条挂在屋檐下风干,俟暑天烧茶喝去暑解热。端午节时捕捉蟾蜍,将优质墨块塞入肚中,檐下风干后,研磨的墨汁可治疗痄腮(腮腺炎)。因传正午蛤蟆最难找,故有“癞蛤蟆躲端午,躲过一时是一时”的说法。家人为小孩缝制香荷包、香袋。用五色彩线拴在小孩的脚、手上,叫“耍线子”,传说可以“免灾”。端午各家门上插艾,妇女、小孩戴艾。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相传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用苇

叶包米,投入江河之中喂鱼虾,以免其伤害屈原躯体。是日龙舟竞赛,锣鼓喧闹,以惊走水中鱼鳝之类。凤阳每年此日龙舟竞赛大多在临淮镇北淮河上进行。来自各乡镇的龙舟,在淮河里一字排开,每条龙舟上有10余个青年,身穿彩衣,头扎红巾,手摇木桨,开展竞技比赛。锣鼓声、号子声、两岸观众的喝彩声,直到比赛结束方才停止。建国后,仍有此活动,时间是在晚上,名曰“龙舟荷花灯展”。1978年后,县内每年举行一次,淮河附近各乡镇参加,展出各不相同的龙舟荷花灯,观众多达10万人次。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若天气晴朗,家家晒衣物、书画,去潮湿、防虫蛀,谚有“六月六、晒红绿”之说。

七巧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相传这天晚上蹲在辣椒地里可看见牛郎会织女的情景。过去每逢此日,各戏班子都演唱《天河配》。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盂兰节”,俗称“鬼节”,家家祭祖烧纸,旧时请和尚念《瑜珈经》,祭祀无祀的孤鬼,请城隍出巡,以免野鬼作崇。晚上,城镇在淮河放荷花灯,称“盂兰盆会”。即用纸扎荷花灯,点油捻,投入河中,顺水漂流,成为一片灯海。此活动止于建国前夕。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在庭院内设案焚香,列月饼、水果等供品,敬月祭祖。全家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赏月,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又曰“团圆节”。旧时年轻人多乘夜间偷摘瓜、果、枣等物戏称“摸秋”,主人不得追究。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避灾”之说。旧时,文人学士等在此日备酒登高遣兴,意谓“避灾”。秋收完毕,牛驴可以散放,谚云:“九月重阳、散放牛羊”。在旧社会,一年农事完毕,也是解雇长工的日子。

寒衣节也称鬼节,农历十月初一,死葬异乡的人,亲属为其糊寒衣,晚上于十字路口烧掉,谓之“送寒衣”,此习延至今日。这天,凤阳群众有上坟的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民俗用米、面、菜、豆等8样混煮粥吃,谓之吃“腊八粥”。相传食此饭可以“免灾”。农家在这天腌渍荤菜,久放不坏。俗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80年代后,人们食腊八粥渐少。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的家族或地区二十四日,有“君祭三、民祭四”之说)。是送灶君老爷上西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烙糖饼、烧香、放炮、叩头,把“灶神”烧掉,并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名曰“祭灶”,从这天到除夕,家家“扫尘”,干干净净过新年。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又谓“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卫生大扫除,贴春联、年画、窗花、灶神,外出人要赶回家中团圆。负债人要还清欠债。水缸中挑满水。至晚,堂前设案,陈列菜肴物品,焚香点烛,鸣放鞭炮,敬天地、祭祖先。晚上要吃鱼,意思是“年年有鱼(余)”。饭后,长辈赏晚辈“压岁钱”,晚辈向长辈磕头辞岁。全家人坐一起,有彻夜不眠的习俗,称为“守岁”。农家还在牛屋内贴上红纸写的“槽头兴旺”四字,还盛米饭喂牛,边喂边祷告:“打一千,骂一万,年三十晚上吃顿饭。”堂前、粮囤上倒贴“福”字,有福到之意。进入80年代,许多旧俗被革除。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二、婚丧寿仪

1、婚嫁

定亲旧时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门当户对,程序繁琐。县

内各地婚嫁风俗大同小异。男女双方先央请媒人各二,称“四大红媒”。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合口八”。媒人将书写的男方生辰八字送与女方以合属相,男方红帖面书“敬请金诺”四字,如无相克,女方即回“恭允玉音”绿帖,表示正式婚约已成。男方赠女方首饰,布匹、衣服做订婚之物。庚贴由男家保存,至此,男女两家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这就是俗称的“结发夫妻”。正式婚姻关系确立后,人情之事,相互往来,家长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婿、媳,都赠送见面礼,皆以钱为主。

择日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到结婚的年龄,男方初步择好迎娶的日期,因禁忌较多,托媒人征求女家意见,经协商后,定下结婚日子。日期一般都选择二、四、六“双头日子”,不用“八”,意在“结结巴巴”不吉利;三十也不用,说是一个月的“尽头日子”。

下聘又称“过礼”、“下礼”,有大礼和水礼之分。迎娶前,男家要备礼送给女家,大礼多为衣料、衣服、聘金等,衣服数目取双忌单,此礼也有同“过贴礼”一并办理的。水礼是猪半个、鲤鱼2条、鸡2只、酒1坛、大馒头24个、衣物若干等。女方置嫁妆,婚期送往男家,称为“陪送”、“陪嫁”。陪嫁品有箱柜、桌椅、衣料、桶、盆、灯、化妆品、日用品等。

迎娶旧时迎娶多用花轿,男为“带亲”,女称“出嫁”,伴有民族乐队和仪仗。贫苦人家的闺女骑毛驴或坐二人抬小轿,或自己走到男家。喜期前二、三日,新娘扣茶饭,喜期日,新娘哭泣告别亲人,头戴“红盖头”,由兄弟或叔伯背上轿抬往男家。花轿临近男家门时,绕过一段,俗说“新人不走旧路”。花轿到门前放下,放鞭炮。开轿后,由搀亲的搀扶下轿,慢步走在连续、传递的布袋或席子上,取“代代相传”之意。至于堂前,与新郎并肩站立,新郎用秤杆揭去“红盖头”,叩拜祖先、公婆、对拜、饮交杯酒、入洞房。搀亲者、新郎退出,亲友、小孩纷纷直入抢花生、喜果、要手帕。男家选“全命人”(公婆、丈夫、儿女俱全的人)搀亲、布置新房,将红枣、花生(染红色)、栗子、钱等撒在新人床上,以求早生、多子、富贵,俗称“撒床”。送亲者宴席后到新房中看望。房中备有茶点。新郎、公婆迎接,送亲者托以关照、原谅之辞,名为“瞧房”。送亲者离去之后,邻里亲友进入洞房,祝贺取闹,称为“闹房”。闹房不分辈份老小,俗称“三天不分大小”。次日,新娘绞去脸上汗毛,以示与未婚女子的区别,称为“开脸”。上坟祭祖,到宗堂前叩拜,称为认亲。

回门婚后第三日,新娘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与丈夫同往,称为“双回门”,娘家以酒宴招待,新娘不吃饭。婚后第六日,娘家还接一次,当日返回,不得过夜。一个月后,娘家来人接回,住满一个整月,称为“住对月”,俗语有“三天回门六天接,一个月回去住对月”。20年代初至建国前,受到一定教育的公职人员,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实行“文明结婚”,新娘披纱戴墨色眼镜,手捧宝瓶,端坐敞门轿内,抬至婆家。婆家邀请与新人相仿的一对青年男女,做为“傧相”迎接,行鞠躬礼,减少旧婚礼的繁文缛节。

建国前,境内的婚姻习俗还有如下类型:

指腹婚、襁褓婚婴儿出生以前,双方父母互相许下诺言,指腹为约,产后如是一男一女,即结成婚姻关系,叫“指腹婚”。襁褓婚即婴儿出生以后,按婚俗央媒说合而定,俗叫“包尿布做亲”。前种婚俗,双方十分重视门第,多为世交亲友,也有的是恩德相报。

童养媳俗称“团媳妇”,自婴幼收养家境贫寒无力抚养的女孩,待养成人后作儿媳。也有10岁左右女孩,因生活所迫或婆家缺劳力,提前过门,叫“小

给”。成人后择日完婚,称之为“圆房”,也有称“叩头”的。童养媳在家庭中地位低,干粗活、笨活,劳务繁重,备受折磨和虐待,有中途被娘家领回的。

换亲两家男儿因家庭贫困或者智低残疾难以娶妻,托媒说合,互相交换其姐妹为妻,俗称“换亲”。此俗多流行于偏僻农村。这种婚配双方差异较大,往往有毁婚或酿成悲剧的。

招亲俗称“倒站门”,即“入赘”。为传宗接代,养老送终,无儿有女之家,将无力娶妻的青年招入家中为婿,生男育女随女姓。

建国后,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革除了封建婚姻制度,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婚姻自主。60年代,婚事从简,新娘出嫁不要彩礼,步行、骑自行车、坐拖拉机到婆家,双方到当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履行法律手续。70年代后期,经济普遍好转,逐步走向富裕,婚娶的规格有所提高,姑娘出嫁坐上了吉普车、面包车或小轿车,电视机、电风扇、自行车、组合家具等进入新婚家庭。中、老年丧偶而再婚者时有所闻。旅行结婚的也为数不少。80年代,由地方政府、妇联、共青团于重大节日,组织数对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婚礼,婚事新办已蔚然成风。

2、丧葬

旧时丧葬,实行棺木土葬,仪式繁杂。在人将要停止呼吸时,速移正屋穿上妆老衣,停止呼吸不叫“死”,叫“咽气”或“老了”(指老年)。死者脚缠苘麻,叫“绊脚索”,有挽留之意。孝子立即为死者烧纸,名曰“倒头纸”,捏死一只鸡捋毛供在灵前,叫“送魂鸡”。孝子披麻戴孝,前往亲友家报丧,告知开丧日期。

入殓尸体装入棺内,称“入殓”。棺盖不抿便于亲友瞻仰死者的遗容,把棺盖钉起来叫“封棺”,又叫“抿材口”,封棺时孝子跪棺前按辈份呼“××躲钉”。棺前摆供品,点油灯,称“长命灯”。放个小瓦壶,曰“倒头壶”,壶口用红布包扎,内装米饭,插竹筷一双、葱两棵。棺前放一化纸瓦盆,名曰“老盆”。入殓时遗体下塞灰包,数与生年相等,垫以被褥,材口划出中线,按死者咽气时的“噙口钱”安放平稳,用棉球蘸酒为死者整容称“开光”。死者生前衣物,拿至十字路口烧掉,叫“烧件”。夜间,死者晚辈宿于棺侧守灵,俗叫“焐材”。亲友则携挽联、挽幛、烧纸前来吊唁,孝子叩首迎接,俗称“接纸”。

破孝俗称“撕孝手巾”,死者子女和同辈弟、妹及晚辈亲属,按礼制分等,不得逾越。孝子穿粗针缝制孝衣,麻系孝帽。孝手巾、蒙白鞋的长短,以房份的远近而不同。重孙孝帽上钉一块红布,表示死者的“福、寿”。

开吊请和尚、尼姑、道士(也有女儿奉赠)吹奏哀乐、念经超度亡魂,俗称“放焰口”。至亲好友按时到灵前公祭,俗称“拜材”。请地方有功名的人士当主官“点主”,后主盒供在家堂上。穷苦家庭不开吊,丧事简陋,中产者只有喇叭吹奏下地。开吊期间,死者直系亲属每日早、晚两次上土地庙,叫“送汤”,丧宴一般三餐(二餐便席)。死者若是高寿,客人把食具(匙、碗)拿走一件,留家中小孩使用,传说可以“免灾”。

送殡俗称出棺。一般平三发引,仪式为抿材口前,亲友绕棺一周,向遗体告别,后钉合棺盖,亲友到棺前祭奠,孝子跪着陪拜。长子或长孙执幡摔老盆。八人抬起绑好龙杠的棺木,发向阴阳先生预先择好的墓茔地。抬棺叫“抬重的”。抬棺途中休息,俗称“打肩”,孝子迎棺而跪。沿路丢纸钱、放炮,遇桥涵孝子呼亲人过桥。到墓地转一周,俗称“抢茔地”,放炮、打坑、下棺,孝子先撮一锹土放在坑内,脱下孝鞋兜一点回家。坟培好后,插上幡条,点火烧纸埋葬完毕,

善后还吃一顿“回丧酒”。

葬后祭祀当天傍晚到坟上烧纸曰“送烟火”。第三天上午全家到坟上去培土,烧纸祭奠,俗称“圆坟”。以后就是“烧七”,每七天都到坟前烧纸祭奠,共烧五次,惟第五个“七”比较重视,烧前不烧后,挚亲好友都来祭奠,儿女要为死者扎糊童男、童女、车轿、楼阁等,祭后烧掉。再后烧百天纸、周年纸。孝子要“守孝”三年。贫苦百姓丧葬比较简单,有的连棺材都买不起,用芦席卷尸,俗称“实埋”。建国后,丧葬形式和礼节不断改革,办丧事逐渐从简。1980年县建立殡仪馆,提倡火葬,开追悼会来哀悼死者。亲友们送花圈、挽联、幛子,参加追悼会的胸佩白花,臂戴黑纱,在哀乐声中向死者遗体鞠躬、默哀、告别。农村仍保留土葬的习惯。

回民死后,一般不超过三天即行安葬,临终要做“讨白”,为死者沐浴净身后,以白布缠裹全身,由阿訇念经。行葬礼时,将尸身装入“卡八”(经匣),抬到墓地,抽掉底部,尸体落入坑中。坟为长方形,土葬完毕,将“卡八”抬回。死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都举行祭祀仪式。

3、出生

送奶堂婴儿出生后三天,婴儿父亲携带红鸡蛋到女方娘家报喜,由女方家再转送给其近房。红鸡蛋数为男单女双。生后十二天,娘家亲友前来送礼,叫“奶堂礼”,俗叫“送祝命”。礼品一般为母鸡、鸡蛋、馓子、挂面、红糖、猪蹄、包被、布料等。亲友到家,每人先泡一碗馓子吃,然后酒宴款待。席罢客回,再赠以鸡蛋、馓子做为回礼,鸡蛋4—6个,馓子2—4把。女儿怀孕,预产期前,母亲要去瞧一次,俗叫“催生”。

接满月婴儿满月,娘家把女儿、外孙(女)接回,谓“接满月”,俗称“离尿窝”,说是以后小孩好长。回来时,外婆家给小孩添衣,并送鸡一只,男孩送公鸡,女孩送母鸡,鸡颈系红布喂养,不可杀食。

抓周婴儿满周岁,外婆、亲友前往祝贺,礼品为衣帽、布料、鞋袜、项圈、手镯、长命锁(现有童车、玩具)等,婴儿家备酒席款待宾朋,并在筛子里放上书、笔、算盘、食品(农村放鞭子)等物,让婴儿随意抓取,以此预示婴儿成人后的职业趣向,俗称“抓周”。

4、做寿

旧时,人到50岁生日开始做寿,往后每10年做寿一次。做寿人被称为“寿星”,祝寿时,晚辈及亲友赠送礼品,有寿幛、寿联、寿匾、寿桃、寿烛、长寿面等。晚辈依次给寿星磕头,点寿烛数与年龄相等,合家欢聚。早晨吃面条,称为“长寿面”,午间设宴款待。县境内乡间还有女儿、侄女为长辈做“旬头”的习俗,50岁后择九,送双刀菜,鲤鱼、酒等,建国后做寿者逐渐减少,礼节也较简单,祝寿礼品多送生日蛋糕,做寿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

三、生活风俗

服饰清末至民国期间,男女服饰有大襟、对襟两种。大襟有长、短之别。对襟为短衫。随季节不同,又有单、夹、棉之分。夏秋两季,男子多着大褂,女子多着短衫、罗裙等。部分政教界男士随着时代渐有着西装系领带。冬春两季男上装多为长袍,下着高口折迭棉裤等,女子多着旗袍、背心、紧身大襟褂、袄等,下着便裤裙。从穿着能辨别出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衣着颜色多为黑、灰、兰三色,女装多用印花布料。一般平民服装,夏季为粗布对襟褂和肥腰裤,其它季节着棉、夹裤袄。男子上衣为对襟、女子上衣为大襟。童装稍异,冬穿棉大襟偏衫(左衽),夏穿娃娃兜、开裆裤、背带裤等。夏戴凉帽,冬戴老爷帽、风帽。建国

初期,长袍较为多见,旗袍、肥腰裤逐渐减少。50年代后期,干部、学生不分男女普遍着列宁装。此外,男子还着中山装、学生装、解放装,女子着有明暗口袋的春秋衫。“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以黄军装佩红袖章为时髦。把穿着款式新颖、色彩绚丽的衣服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着中山装者居多,其颜色非蓝即灰,十分单调。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衣料优良、款式新颖的服装相继问世。随着改革开放,男女青年都逐渐流行时装,着西装系领带,羊毛衫、羽绒衫、毛线衣、滑雪衫、蝙蝠衫、牛仔裤、皮夹克逐渐流行。未婚女子梳独辫,扎线头绳,额前留留海戴耳环。已婚女子窝纂、别簪子、罩包网、搽粉、戴花等。

容饰旧时,男子束长辫,民国伊始,剪辫留短发或剃光头。成年人戴瓜皮帽,顶上有帽蒂,蒂有红、黑、白之分,戴红蒂帽者要有功名,无功名戴黑蒂帽,守孝者戴白蒂帽;礼帽,为一般较有声望的人士所戴。老头帽(俗称一把捋)御寒较佳,农村多戴此帽。风帽,后沿长宽披于肩下,两侧有带系紧作压风防寒之用。小儿风帽沿配银链长命锁,额前钉银罗汉及“长命富贵”四字银牌。三块瓦帽,有棉、毛两种,冬日御寒。夏日戴麦秸遮阳帽,有大小两种,女帽主要有蚌壳式的两片帽,无顶,系于额头,顺鬓角至后脑勺打结,额前有珠饰。农村妇女劳动时,习惯将蓝布毛巾系于头顶。“五四”运动后,女子开始剪辫留短发,穿旗袍,中年男子留分头、平头。建国后,容饰变化较大,戴棉帽、绒暖帽、太阳帽、开司米帽、纱巾等。80年代后,农村青年女子留短发、运动头,烫发较为普遍,城镇女青年发型多样,搽粉、抹口红、画眉,化妆品也逐渐高档化。青年男子蓄长发、留大包头、大鬓角,蓄胡须也有所见。

饮食县境人民以米、面为主食。一日三餐,中餐大米干饭,早晚餐稀饭馒头。旧时,家境贫困者平时多食高粱、玉米、山芋、豆类等杂粮,生活较富裕者,除米食外,早晚餐用红、白(高粱粉、小麦粉)两种面粉蒸成花卷。农村收割季节,有“吃下茶”的习惯,通常是油饼和以“山里红”茶解渴。建国后,常以粗细粮搭配为主食。70年代后,主食以标准粉、富强粉、标准米、粳米为主,粗粮极为少见。食油为菜籽油、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民间菜因经济收入不同而异。农村,早晚餐以家制菜为主,中餐有熟菜。家制菜有传统的霉干菜、萝卜干、酱豆子、晒酱、腌辣椒、腌咸菜、蒜头等。熟菜有烧豆腐、炒黄豆芽、炒萝卜丝,间有肉鱼等荤菜。建国后,民间菜中,各种荤菜逐渐增加。城镇内,一般家庭平时中餐是两菜(一荤一素)一汤,汤大都为鸡蛋汤、排骨汤、豆芽汤之类。每逢周末或星期天,还另加荤素菜肴。80年代在饮食上讲究卫生、注重营养。

宴席婚丧嫁娶,宴请宾客,宴席十分讲究。喜事多用八八席(即八碗八盘)、十全席(即十盘十碗)。丧事多用四六席(四盘六碗)、一般家宴用四大碗或四大盘,上菜皆用双数。餐具用筷、碗、盘、汤匙,菜肴分为冷盘、烧菜、烩菜、炖菜、火锅等。炸圆子、鱿鱼、酿豆腐为著名菜肴。凤阳以淮扬菜为主,兼有卤菜,色、香、味、形比较讲究,味偏咸辣,甜味菜肴也占一定比重。70年代以后,有些菜肴讲究“形”,不同造型,维妙维肖。筵席主席次席之分比较严格,入席以辈份、年龄和社会地位依次而坐。主桌摆放堂屋中央,桌缝与家堂(条几)平行。面向屋门者为上座,左侧为上首,右侧为下首。背向门者为下座,负责斟酒端菜。每桌一般8人,添人称“挂拐”。农村嫁娶,送亲的独坐首席,空下次座。互央吃菜称“过宴”,央人喝酒称“抿一口”,倒酒叫“泻酒”,劝酒有搳拳、打杠子、猜火柴棒等形式,按序轮一周,称“打通关”,八分杯,以三、六为数,行酒结束,最后上汤吃饭,喜筵首席赏厨师喜钱。酒类以粮食酿制的白酒为主。80年代名酒、啤酒、色酒逐渐上席。县内酒风较盛,央酒有法,有“无酒不成席”

之说。

民居民居喜坐北向南,主房一般为三开间,一明两暗,明为客厅,暗为卧室。侧建偏房,用作厨房、仓库。富裕人家盖二进或数进院落,中间过道,兼作磨坊。主房开间多为进深1.2丈,门宽0.33丈。农村民房较为简易,石料墙脚,土墙草顶,前开小窗。集镇居民和地主家住砖草结构檐口走几路瓦顶的“海青头”。城内多砖石墙壁,瓦顶或草顶,连脊房屋,屋山超屋面0.2丈左右,俗称“风火山”。屋架多用五架桁,富家多用七桁、九桁或重梁,少数富家建有两层楼房,楼板皆为木质。建造新房屋首先请风水先生择地,再选吉日动工,墙砌成后架屋梁。架中梁较为隆重,用尺许红布成长方形,缝红筷子一双,铜钱数枚,钉于中梁中间,两面贴“吉星高照”或“福寿安康”四个大字,将中梁放到正位,东家放鞭炮,撒馒头、小糖,人们欢抢,俗称“撒馒头”或“撒喜糖”。房屋落成,择日搬入新居,亲友祝贺,主人备筵席款待,俗称“燎锅底”。建国初期,农村建房习俗依旧。70年代后,农村多盖砖木结构火檐瓦房,开间3.3米,进深6米以上,前后大窗,水泥地面,并逐渐建平顶房、楼房,涂料粉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摆设旧时城乡贫民室内陈设都较简陋,一般只有桌、椅、箱、床等实用家具,质地粗糙,结构简单。少数豪绅财主厅堂摆设有香案、茶几、坐椅、方桌等。墙壁布置字画、自鸣钟等。居室摆设衣柜箱笼,油漆雕花架床。建国初,城乡居民家具普遍不多。70年代后期,室内陈设逐渐讲究,式样新颖,有五斗橱、床头柜、大立柜、写字台、沙发、壁橱、组合柜、梳妆台、组合沙发、高低床、钢丝床、席梦思等。80年代中期,室内陈设向现代化发展,高档电器如收录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普遍进入城乡家庭。

行具清末和民国期间,县内路面都为土路,交通工具为独轮车。一般车型有两种,一曰“红车”,一曰“土轱车”。红车多载粮载货,此种车能载重250—300公斤,也用来送媳妇走娘家。旧时,府城内大街都留有独轮车的轧痕。“土轱车”车面平稳,备有芦席和枕头,乘客下座可睡,车夫推动,滚滚向前,有时也载货。双人扛是贫苦市民备制的布帘小轿,二人抬扛,运送行李和客商,赚钱来养家糊口。民国时期有马车和少数汽车拉货运客,同时也有黄包车,又称“东洋车”,较大集镇都有此业者,并出现此类车行,拥有数辆车子,供车夫租用,从中渔利。建国初,尚有从事此业者,后渐为机动三轮车替代。至1985年,公共汽车、货车做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各乡镇均有公共汽车站。全县有两家较大的客运公司,除此,尚有私人客车和小三轮车、中型面包车、小轿车运送旅客,十分方便。自行车为农村交通带货的必备工具,家家有自行车,上街卖农副产品买回日用品,十分方便。80年代摩托车也逐渐增多。

炊饮工具建国前,农民生活燃料以柴草秸杆为主,用土坯支高灶锅,以石灰或水泥涂饰,旁侧留有灶君位置。城镇居民生活燃料以煤为主,间有柴草。炊具、餐具有铁锅、砂锅、菜刀、锅铲、瓢、勺、陶盆、瓷盆、碗、筷、铁井罐等。70年代后,府城内家庭逐步使用煤气灶、高压锅、电饭锅、电炉、电炒锅、火锅,城郊农民也有少数使用高档炊事用具。同时铝制饮餐具较为普遍。饮具有茶壶(陶瓷)、瓷杯、玻璃杯、保温杯、磁化杯、热水瓶、气压水瓶等。

雨具建国前,农民防雨披蓑衣、戴斗笠、顶背蓬,穿板底(木屐)或草窝子、桐油钉鞋。建国后,打油布伞或纸雨伞、穿胶鞋逐渐增多。70年代,普遍使用塑料雨衣、布胶雨衣、打钢骨布伞、呢纶折叠伞,穿胶鞋。

计时器具建国前,少数地主、富商、政教人员使用怀表(挂表)、自鸣钟,

使用手表极少。建国后,机关、学校、单位办公室有马蹄钟、座钟、挂钟。70年代,大部分工作人员、学生都戴机械手表或电子表。80年代,各类钟表更为普遍,婚嫁时手表也为必需礼品,机关、学校、单位办公室挂有电钟、石英钟等。

待客旧时,成年男子相见,抱拳拱手问好,晚辈见亲近长辈,行鞠躬或叩头礼,平辈相见,行脱帽鞠躬礼,问好。建国后,熟人亲友见面,相互招呼,握手致意,间忽有相互拥抱者,亲热更进一层。遇长辈点头、热情招呼并加问候。亲友至家,正屋央坐,沏茶、递烟。如留饭,打酒买菜,加以款待。一般为四个菜,稍丰盛者有“四盘四碗”、“十大碗”等双数碗头,冷、热、炒、汤等相搭配。首席上座,让与主客与主人坐。席间,主人将鸡头夹给主客或长辈。席间上鱼,鱼头向主客或长者,也敬与主客吃,表示尊敬。劝酒十分真诚,不到量不罢休。客人告辞,主人全家相送,将客人送到门口、村头或大路口,握手道别。

娱乐民间娱乐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少年儿童打弹弓、踢毽子、跳绳、跳皮筋、捉迷藏、跳高、放风筝、荡秋千、讲故事、看画书、拍皮球;青年人喜爱跳舞、唱歌、打篮球、打乒乓球、捣桌球、打扑克、下棋、摔跤、演奏乐器、听流行歌曲、看电影、看录像、旅游等;中年人喜下相棋、打牌、看电视、看书报,农民爱扎对方(泥棋)等;老年人及退休离休人员爱听大鼓书、看戏、打麻将、下棋、栽花、养鸡、垂钓、逗引孩子玩耍等。

四、商业风俗

陆陈行俗称“粮行”,洽谈交易时,先备样,后议定价格。价格议定后过斗,称过斗人为“斗把子”,过斗时以唱斗记数,如“一斗了”、“二斗罗”逐数加唱,一直唱到成交数满为止。较大的粮行都雇用“内伙(定把子)”,小行则临时配用“外伙”。“内伙”为长期雇用。过斗后帐房算出数目款项,然后结帐。建国前府城四门内外共有30个行,其中南门15个行,北门3个行,东门5个行,西门7个行。乡间主要集镇都有类似的粮行生意。粮行都习惯用吉祥的词语起字号,如“振兴”、“永兴、“公顺”等等。

蹄脚行建国前称为“牲畜市场”,以买卖牲畜为主。主持买卖的中间人为“行老板”。建国后改称为“交易员”。建国前每百元收行金5元,建国后为3元。买卖双方议价时习用行业语,俗称“坎子”,大致为,1—丁、2—段、3—言、4—西、5—拐、6—捞、7—柴、8—鳖、9—弯、10—海。

饮食业建国前称“勤行”,称饭店当家人为老板,厨师为“掌红锅”的,伙计为“跑堂的”,醋称“忌讳”,盐大了说是“海子重了”,盐水虾称为“元宝鱼”,小干虾作汤称为“开洋”汤,一日生意结束时封炉灶叫“打烊”。

五、生产风俗

敬土地清末明初,民间崇拜土地老爷,各方都建有土地庙,夕时祀奉。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去烧香磕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旱不雨,求神赐雨,抬城隍游街,巧遇天下雨,便到庙中还愿。建国后,此种迷信作法基本绝迹。

试牛在元宵节后选定吉日,县官及同僚到府城西门“清明路”,由县官扶犁犁一趟地,放挂炮,表明自此可以动土生产,叫做“试牛”。农家也有这个习惯,在自家场上犁一犁。民国后,此风逐渐消失。

代牛腿、换工建国前,有耕畜的人家给无耕畜的人家耕地,只供草料,不取代价,属人情代耕地,也有付给耕畜的主人部分款项,合伙用牛,名叫“代牛腿”。你给我插秧,我给你锄地,不予招待,名叫“工换工”。左邻右舍自动来帮忙,短时即可干完这桩活,只管吃顿饭(有酒有菜),名叫“送工”。

糊秧门在插秧季节,先插完的人家帮助田多劳力少的人家,大家比着干,你追我赶,最后总有一人落后,叫送进“秧门”。其余的人都抓稀泥糊他头脸,藉此取乐,表明秧事已了,俗称“糊秧门”。建国后,此习俗仍存在。

吃下茶一般于农事繁忙时,劳动强度大,中途烙糖饼或油馍,到田间吃,配以茶水,吃罢继续干活,俗称“吃下茶”。此俗仍保留。

六、道德风俗

尊老爱幼清末至民国期间,忠君敬师爱幼为社会公德。城乡居民普遍设立“天地君亲师”中堂,凡尊辈或同辈中年长者,受下辈或同辈中年轻者的尊重,称呼时,冠以“老”字,如“老伯”、“老爹”、“老大娘”、“老兄”、“老大姐”等,行让先,坐让席。建国后,提倡社会新风,车站码头、剧场等公共场所,张贴标语,提倡尊老风气,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得到发扬光大。城乡设立“敬老院”,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依无靠的人实行“五保”。共青团、妇联、驻军经常组织人员为老人义务做好事。每年“六一”儿童节,县委、县政府为儿童举行庆祝活动,并送食品、图书、玩具等。

拾金不昧自50年代始,社会上普遍形成了“拾金不昧”的良好风气。拾到钱物,都能交公或物归原主,在中、小学生中更是如此。每年县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对拾金不昧者进行表扬和奖励。

学雷锋创三好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县人民热烈响应,男女老幼都以雷锋为榜样,做好事、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教育部门组织发动学生,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人人争戴小红花”等活动,并利用星期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到电影院、剧场、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为旅客服务,为烈军属和五保老人挑水、买粮、买煤等。为病人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已成风气。

“五讲四美、三热爱”与“精神文明”1981年,全县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1982年,把“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推向经常化、制度化。1983年,县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经常开展检查评比,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到1985年,全县有文明街道90条、文明村镇151个、文明单位105个、文明家庭650户。

七、恶习陋习

吸毒清末,已有人吸食鸦片,俗称“吸大烟”。当时吸食者皆为地主豪绅、地痞流氓。民国年间,又有“海洛因”流入,俗称“老海”或“白面”,吸食者被人称“大烟鬼”或“老海鬼”。府城和较大的集市都设有烟馆,毒品公开出售或供吸毒者在烟馆吸食。当时政府明令禁止吸毒,但禁而不止。吸食者骨瘦如柴,倾家荡产,有的成为盗贼。抗日战争时期,凤阳山民主政权地区,对吸毒、贩毒者施以重刑,吸食、贩毒者基本绝迹。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成立禁毒委员会,严加禁止,种、售毒品者绝迹。

赌博建国前,赌博成风。赌具有四子宝、麻将、牌九、红牌、骰子等。城乡集市专设赌场,聚赌抽头,从中取利。有好逸恶劳者常年出入赌场,被人鄙称为“赌鬼”。有的“赌鬼”家产殆尽后,成了盗贼。乡村农闲季节,聚赌者也较为普遍。建国后,政府严禁赌博,取缔赌场,禁制赌具,赌风禁止。“十年动乱”期间,社会秩序混乱,赌风抬头。1980年后,有些赌具作为娱乐工具,供人们娱乐之用,但有的人仍做赌博工具,因此赌博至今不绝。

缠足民国以前,社会上崇尚女子以小脚为美,大脚为人嗤笑。女孩在五、六岁时即开始用白布(裹脚布)将脚层层缠裹,强使脚不能正常生长而变小,造成脚趾骨折或脚尖畸形,女子为此苦不堪言。辛亥革命以后,提倡妇女放足,缠足风俗逐渐灭绝。

纳妾建国前,贫苦人家因生活所迫,忍痛将女儿卖给富人家做丫头(婢女),俟成人稍有姿色者,即被强迫做“小”(妾)。也有因嫡妻无子嗣,纳二房生子传宗接代。婢、妾社会地位低下,受尽折磨,出现不少被迫悬梁、服毒、投河自尽的悲剧。“五四”运动后,蓄婢、纳妾之风受到冲击,但未根绝。建国后,颁布《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婢、妾皆自主嫁人。

迷信建国前,人们多笃信“生辰八字”,认为富贵贫贱都是“命中注定”的,以算命、求神、相面、测字预卜吉凶。烧香拜佛、许愿还愿的风气遍及城乡。庙宇颇多,并各有会期,逢会为吉期。农时久旱无雨,农夫虔诚求雨,另有身患疾病者,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邪,贻误病情,上当受骗。建国后,科学知识逐渐普及,烧香拜佛者渐少,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合八字等活动被取缔。80年代后,有些封建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

禁忌建国前,禁忌较多,流行的有:

1、已成年男女,任何一方父母去世,在百日内可完婚,否则须隔三年。喜期择日,不能用双方父母的生日,如避不开,用婆母生日较多,媳妇进门,婆婆必躲过一月后方可回家,避免相克。

2、已婚女子不能在娘家过元宵节,俗有“看了娘家灯,婆家穷断根”之说。新婚三天回门,到娘家不吃饭,当天回家不得在日落后,说日落天黑进家婆婆会瞎眼。

3、产后末满月忌入他人住宅。

4、男女婚配忌属相相克,境内有“鸡配猴,不到头”、“一张床上两条龙,不主绝户就主穷。”、“两狗相逐”、“龙虎相斗”等诸多谬误邪说。

5、忌听乌鸦叫或左眼皮跳,认为乌鸦叫、左眼皮跳,有祸事或破财,听叫时随口“呸呸”吐几口唾沫,说能破解掉。

6、身死异地或户外,在户外搭灵棚办丧事,尸体及棺材忌进家门。

7、放风筝断线,忌落到自家房屋上。

8、人死后,亲人守护遗体旁,忌眼泪掉在尸身上,同时忌小牲畜接近。

9、忌别人家猪跑进家院。

建国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许多陈规陋习已被废除。

稿件来源:今日滁州网

关于小岗村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小岗村的社会实践报告2012年5月6日,在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号召下,为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及锻炼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学院学生干部及干事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凤阳县小岗村。 下面我就本次实践中所见所闻及所见所想进行一次汇报,汇报内容如下: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我们在去小岗村的路上,对小岗村有了大致的了解,来到小岗村后,首先映入我们视线的就是小岗村的牌匾和沈浩同志的画像,看到之后,让人肃然起敬,下了车之后,我们首先达到了“大包干纪念馆”(附图), 来到纪念馆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的穿越:1978年的冬月某日傍晚,中国江淮腹地的一个农村里(小岗村),农民和他们的儿女就着微弱的天光,埋头喝着稀饭。小岗是全公社乃至全县最穷的生产队,

夏天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才分到三点五公斤。干了一季的活,这点口粮还糊不了三天的嘴巴,全队几乎没有人没有讨饭的经历,这样的年景,眼看只能背起花鼓去外地谋生了。这年秋末的时候,严俊昌当了队长,严宏昌是严俊昌的堂弟,也是村民中惟一读过中学、识得几个字的人,所以在几天前被众人推举为副队长。当时的生产队没有办公的地方,所有大小会议都在村子中间的严立华家开。晚饭过后,十八户农家的十八位主事齐聚在一间萎萎琐琐草房里,队长严俊昌宣布开会。队长严俊昌向大家说明原委,在这一夜的小村陋室,大家面对“包产到户”这几个字,只是在“敢”与“不敢”之间徘徊斟酌,直到天明,终于痛下决心,行此近乎叛逆之事。这时严氏兄弟已义无反顾,只是他们的身份和经验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更多的盘算。若干年来与分田包产有关的人非身亡即名败,总数可以百万计,其下场的悲惨,严氏兄弟虽然不能尽知,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三自一包”的罪名以及他的死于非命,这可是一清二楚的。一旦事发,种种阶级斗争的手段即使不会严酷到诛灭九族,他们和他们未成年的儿女也是断然脱不了干系的。计及这许多复杂的因果关系,严宏昌在众目睽睽之下提笔以他的拙朴的笔法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干部肯以性命相搏来为百姓出头,这在当时可算是难得的勇气。今天我们看上去,严氏兄弟在这里无疑已经集中了他们全部的政治经验和智慧。就其形式而言,它显然并不如后来舆论的评说是一份合同,至多只能算作一份农民的

安徽凤阳二日游自由行游记

安徽凤阳二日游自由行游记(含攻略) 前言:作者去了以下地方,小岗村、明皇陵、明中都城遗址、凤阳鼓楼、龙兴寺。 很早就想到凤阳去看一看,利用寒假还有的最后几天时间决定到凤阳去旅游一下,利用自己已有的自由行经验在网上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后,在车站买好了盱眙到凤阳的车票。2017年2月5日早晨乘盱眙到蚌埠的车,到达凤阳江山岔路口下车,准备前往小岗村。 【小岗行—大包干发源地】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隶属小溪河镇,由小岗、大严两个自然庄组成,距京沪铁路5公里,省道307线13.5公里,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20余公里。1978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93年,小岗自然村与另外一个自然庄——大严村民组合并在一起成立为小岗村。 到达小岗村的方式大约有三种,一是从凤阳汽车站乘凤阳到小溪河镇的车,到江山岔路口下车,江山岔路口到小岗村大约6公里,下车后有三轮车,车费大约15元左右给你送到小岗村,这种方式车子比较多,很方便。二是凤阳汽车站乘凤阳到小岗村的车,这趟车班次少,只有上午9点和下午3点有车,如果乘这趟车,建议乘上午9点的车,上车后来问清楚返回时间,玩完后,乘这趟车返回凤阳县城,这种方式可直接到达小岗村不用转车,但车次很少。三是从明光方向乘到凤阳的车,到江山岔路口下车,乘三轮车到小岗村,注意采用这方式时,最好下三轮车时留下三轮车师傅的手机号码,返回时如果没有车可以叫三轮车师傅去接一下。我是采用的第三种方式到达小岗村的,车费来回分别是13 元。 下车后到小岗游客中心,参观小岗村要在小岗游客中心免费领取门票并登记,如果要参观“当年农家”这个景点要买20元的门票。如果你不想走到每个景点可以花8元乘坐电瓶车到达各个景点,并乘车返回。 我是在领取免费门票后走去参观各个景点的。第一站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凤阳简介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之间。北濒淮河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大通区、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接壤。凤阳县东西长74.64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1949.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74.9万(2009年底),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西华路人民广场,全县辖14个镇、1个乡。凤阳县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大明王朝的国都,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花鼓之乡、中国帝王之乡、中国改革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石英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中文 名称 凤阳 别名钟离、濠州、明中都、凤阳府 所属 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 政府 驻地 凤阳县西华路市民广场 邮政 区码 233100 面积1949.5平方公里 方言中原官话信蚌片、局部江淮官话 著名景点狼巷迷谷、明皇陵、明中都城、韭山洞、小岗村、龙兴寺、鼓楼 火车 站 凤阳站、蚌埠南、蚌埠站、淮南东 区划代码341126 外文名 称 Fengyang 行政区 类别 县 下辖地 区 14镇1乡 电话区 号 0550 地理位 置 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 游南岸 人口64.49万人(2012年) 气候条 件 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 的过渡带 机场 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 口机场 车牌代 码 皖M·6 高等学 府 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城 市职业学院 展开内容

目 录 ?1地理环境 ?位置 ?地形 ?气候 ?2历史沿革 ?3行政区划 ?4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藏资源 ?电力资源 ?5交通 ?6政治 ?现任领导 ?政府机构 ?7人口 ?8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社会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10旅游 ?凤阳八景 ?中都旅游 ?11凤阳特产 ?玛瑙白玉 ?御膳麻油 ?凤阳藤茶 ?龙兴御液 ?日月牌粉丝 ?梅鱼 ?梅市咸水鹅 ?12历史名人

凤阳县城发展概念规划简介

凤阳县城发展概念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本概念规划范围是凤阳县城及周边相关区域,包括凤阳县城区、新开发的板桥工业区、将要开发的东湖湿地,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相关研究范围为县域1949.5平方公里。 二、经济发展概念规划 (一)经济发展策略 依据对核心资源、核心竞争力、发展趋势的分析,凤阳经济发展由三大主题构成: (1)工业化主题----――建设中国玻璃工业城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推进“千亿硅”项目进展,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中国玻璃城,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通过工业化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向城镇、向县城集聚。 (2)生态化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业 依托相对封闭的自然生态单元,发展高品质的生态农业、文化观光休闲旅游业,建设“凤阳绿谷”、绿色凤阳。 (3)品牌化主题----强化竞争力 围绕工业化与生态化主题,打造高端品牌,强化凤阳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县域产业格局 依据凤阳山水城格局与城镇、产业发展趋势,凤阳的城镇与产业格局是:北部县城及周边与京沪铁路沿线以发展工业、城镇、历史文化旅游为主;南部“凤阳绿谷”及周边以自然生态、绿色农业与旅游为主;西部以发展小城镇、建材工业为主;东部、中部以发展粮食生产与高效农业为主。良好的交通网络、绿化网络以及河流将以上各个发展区连接起来,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北部县城地带集聚,未来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将生活在县城及周边区域。 ● 北部――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北部工业走廊,包括门台、临淮工业园区、板桥工业园区。将中都城、钟离城、明皇陵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建设中华农业文明园。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 ● 南部――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发展“凤阳绿谷”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重点考察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强有力的精英人物不在场,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的常缺席,日益加剧的信任危机的恶化泛滥。正是这些制约因素使得类似小岗这样的村庄在短时期以内,无法通过简单复制其它集体化村庄的做法,试图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人们所期盼的繁荣富裕。 关键词:小岗村集体经济精英人物领导班子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南街村、华西村等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庄的“功成名就”,学术界和政界主张发展集体经济的呼声再一次高涨。特别是当我们将这一呼声与千千万万个普通村庄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将此一问题做简单的普及和推广还是审慎抉择?此举实在关系中国未来村庄的走向和发展态势。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特别谨慎地将之做简单化的推广。如果我们要将普通村庄置于集体村庄的平面上来考虑的话,我们考察其是否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要考察一个村庄是否具备搞集体经济,笔者以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认真考虑。我们首先必须考察的就是,是否存在一个魅力型的人物?因为一个魅力型的人物是大至民族国家建国与转型、小至一个村庄治理良善的至为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和关键时刻,尤其如此。其次,是否存在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也是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存在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才有可能将发展集体经济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实下去。包括将魅力型人物治村的各项主张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再次,我们必须考察村庄内部的信任关系,特别是村民——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影响力和威信的村民——对我们的党组织、政府和基层组织的信任状况。没有他们的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永不绽开的花朵。为了详细说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以三十年来备受关注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一、强有力的精英人物不在场民族国家从殖民依附到独立自主、从衰败落后走向繁荣发达,无论是在战争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折阶段,无不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关键人物精英集团的领导。虽然在民粹主义看来,这是典型的精英主义在作怪。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我们活生生的事实的话,我们就不会对此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拒斥。或许南街村的王宏斌、华西村的吴仁宝就是最好的明证。当我们将我们的思维的兴奋点聚焦在村落的研究上时,我们同样会发现,精英人物对于主导农村发展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在早期的村治研究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做了较好的分析和比较。小岗村能成为持续二十多年的明星村,原因无非就是当年所谓冒着杀头签协议的敢为天下先的创举。正是这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使得小岗村得以跻身于明星村之列。从精英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当年血书协议之所以能够签成,主要还是得益于18户农民敢于置生命于不顾的冒险精神。没有这18个农民精英的主导,恐怕“包产到户”这个新生儿不会那么快降落中国大地。小岗村当年的“英雄”如今怎样呢?记者肖波、杨玉华采写的文章《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的一个细节或许值得我们玩味。当记者发现关友江被人喊走时,才发现,“原来,18户带头人中的严俊昌、严宏昌

安徽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凤阳历史文化——凤阳民风民俗介绍 时间:2007-11-20 16:25来源:今日滁州作者:佚名点击: 777 次 一、时令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称“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精心筹办,在外地工作或商贾的人,都要按时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这天焚香、鸣放鞭炮,叫“接年”,又叫“迎春”。初一早晨吃扁食(水饺),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平辈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互相祝贺。主人用烟、茶、瓜籽、花生、糖果等招待。乡邻、亲友见面拱手互祝“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利话。妇女不动剪刀、不泼水、不扫地。初二早晨吃汤圆,互请“年酒”,又称“春酒”。从初一始,一连三天不做新鲜饭菜。青壮年操练锣鼓或参加民族形式的文娱活动。大年初一不出门,全家团聚。年初二,出嫁的闺女给父母送“旬头”,也称“垫缺”。按照父母的年龄(59岁至66岁)包与岁数相等的水饺,另外再包些水饺,在去娘家路上,经过塘、沟、涵等处丢一个水饺,意为“沟缺”,垫平,父母免灾祸而长寿。除此还送一条鲤鱼或一块猪肉,有“六十六吃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此俗至今犹存。建国后。国家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日,机关、团体、厂矿等单位放假三日。节日期间,城乡还组织团拜、慰问烈、军属、联欢、书画展览、猜灯谜和举行球、棋类竞赛等健康有益的活动。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也叫“过小年”。晚上家家户户都吃元宵,门首皆挂红灯笼。城郊和农村儿童、青年集在一起,点燃篝火,用旧帚头或柴草扎的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撂火把”。边撂边呼喊:“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长草,全部长庄稼。”“正月十五撂火把,往东撂,结冬瓜,往西撂,结西瓜”,十分壮观。这天,成年人敲锣打鼓、玩狮子、跑旱船、跑驴、四老爷坐独杆轿、踩高跷。在人群簇拥下,从四面八方到寺庙烧香祭神,有的地方还走村串乡到集市比赛,名曰“踩街”,又叫闹元宵。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为儿童整容之日。俗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的说法。旧时男孩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在脑门或脑后部位留一撮胎毛,长长蓄辫。到12岁的二月初二这天,将发辫剃去,亲朋备礼庆贺,此习至今尚存。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家人到祖坟上培土,烧纸奠祭,名曰“培坟”、“扫墓”。农家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谚曰“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这天妇女折柳枝插在发髻上,小孩用柳枝编圈戴在头上,各家门口均插柳枝,清明以晴天为好,农谚曰:“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晒干柳,一铺麦子打一斗。”旧时还把清明做为春游的日子,称“踏青”。建国后,机关学校和人民团体组织学生、团员青年,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同时组织春游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天吃粽子,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擦小孩耳、鼻、脚心、手心、肚脐等处,以解毒祛邪,清除秽气。有的人家把菖莆、车前草、艾等枝条挂在屋檐下风干,俟暑天烧茶喝去暑解热。端午节时捕捉蟾蜍,将优质墨块塞入肚中,檐下风干后,研磨的墨汁可治疗痄腮(腮腺炎)。因传正午蛤蟆最难找,故有“癞蛤蟆躲端午,躲过一时是一时”的说法。家人为小孩缝制香荷包、香袋。用五色彩线拴在小孩的脚、手上,叫“耍线子”,传说可以“免灾”。端午各家门上插艾,妇女、小孩戴艾。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相传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用苇

安徽黄山工业园区简介

安徽黄山工业园区简介 一、园区基本情况 黄山工业园区位于我们城市的西南部,浦溪河的西岸,规划面积7.64平方公里。2004年启动建设,到目前为止:累计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正式落户项目80个,协议资金40亿元,到位资金24亿元。已有56个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兴乐、科宇)、电子信息(好视达、泓瀚成)、机械制造(海安、永机)、生物制药(天健农业、广印堂)、当地特色资源加工(天健、猴坑、六百里、意新)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划建设并招商引导形成了文化产业园、茶产业园,金属材料园、高新科技园等产业园。2012年实现产值41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园区实现的产值和税收占全区工业的比重90%(园区的集中度),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二、园区投资环境 黄山工业园区,地处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即“一带一圈”的外延地带,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即“两山一湖”旅游黄金线的核心区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和物产资源,对于承接长三角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现实的发展机遇,是一个极具投资价值和有着良好投资环境的地方。 一是自然环境优越。黄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般年平均气温为15.4℃,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有世界自然和文

化双遗产地黄山,举世闻名,人人皆知,把黄山名气和企业品牌、企业文化联系在一起,是许多企业家的追求和战略上布局。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1%,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均为国家I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PM2.5日均浓度值5微克/M3;空气负氧离子峰值最高达26.71万个/ M3) 。到这片绿土上投资兴业,不仅有事业成功的机遇,而且会使您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二是交通条件良好。公路:境内有205国道、103、218、322省道;有合铜黄高速、徽杭高速、黄景高速、扬绩高速。这里距杭州、南京、合肥都在2.5小时车程,全程高速;铁路:距黄山火车站、铜陵火车站、在建的京福、徽杭、皖赣高铁的站口仅1小时以内车程;航空:距黄山机场1小时车程、即将开工建设的九华机场四十分钟车程;水运:距池州港1小时车程、芜湖港不到2小时车程。 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园区主、次干道已全部建成;供水:由城区水厂引出的D300给水干管,沿主干道形成供水环网,供水可靠;排污:实行雨污分流,建成2.8公里污水管网连接污水处理厂;供电:由110KV变电所直供,且双回10KV线路供电,安全可靠;燃气:建有燃气管网和中转站,保障高效、清洁、安全、优质的燃气供应;通信: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和网络全面覆盖;网络:全部实现数字化、宽带化、光缆化;有线电视:数字双向电视网络全面覆盖。 四是提供优质服务。建园以来,园区在招商过程中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受到广大客商的好评和信赖。园区也因此多次受表彰和获奖。 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化民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省全委会基础材料之八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30年前,当安徽省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把自己冒着坐牢风险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 两年前,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年终参与分红。 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 今年65岁的严金昌也接受了公司聘用。不仅如此,因为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号召力,他还被提升为这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 ?我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严金昌说。

?年薪、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终分红,这可比一年到头种地划算得多。粮食种得再好,一年的收成也不会超过1000元。?这位30年前领头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老农现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 ?这是过去靠一家一户生产完全做不到的。随着合理、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小岗村正蓄势待发,迎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说。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11月,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

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县汇华工业园区简介**县汇华工业园区是由云南**县汇华水电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园区内有**水电站和**县汇华硅业有限公司等共同组成;通往**县城与国家二级口岸——南伞的羊勐公路从工业园区旁的南捧河右岸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450亩。**丙弄电站管理房边下,南至南捧河以上,西至**水电站隧道出洞口以下,北至丙弄电站大沟渠以下;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000人。现将工业园区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一、**水电站**水电站厂址位于**县勐堆乡园梦桥及汇华工业园区旁,坝址(取水口)在勐堆河与勐捧河交汇口下游约780m处的南捧河干流上,到**县县城南伞的羊勐公路从坝址河边右岸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水电站是南捧河流域开发的第一级,装机2×2万kW,总投资2.3亿元,年发电量2亿kW·h;年利用小时4960h;电站为无调节水径流式,坝址以上流域集雨面积775km2,引用流量27m3/s,额定水头185m,首部枢纽为重力式溢流坝,坝顶长105m,坝高10.6m,总库容为42.5万m3,调节库容17万m3,死库容25.5万m3;有压引水隧洞长约7km,隧洞断面尺寸约4m;出线等级为110/35kv(回路数2/4其中1/2回备用),输电目的地**变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挡河坝、进水口、有压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主副厂房、户外升压站等组成。该电站在2004年6月25日正式开工,于2006年12月26日两台机组并网投入运行;目前该电站运行状况良好,以“安全、多发、稳发、满发”为生产目标。二、汇华硅业有限公司工业园区内的汇华硅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15日经**县工商管理局批准成立,其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公司组织机构健全,依照公司法进行组建。主要从事硅冶炼、人造宝石的加工及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边境贸易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业务。公司年产3万吨金属硅冶炼项目,经**市经济委员会、临经发[2007]2号文核准;**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同意《**县汇华硅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金属硅节能降耗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备案》临发改投资备案[2007]0005号;通过**市环境保护局环境许可、临环许准[2007]24号文准予;通过**市环境监测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临环监字(2007)第013号文进行监测,烟尘经除尘后均达标排放;建设项目所需审批手续已基本完成。该项目总投资为2亿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项目建设分四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12500KVA×2台,于2007年10月份投产;二期工程建设12500KVA×2台,于2008年8月份投产;三期工程建设12500KVA×2台,在2010年5月份投产,四期工程建设12500KVA×2台,在2011年8月份全部完工并投产,可形成年产金属硅3万吨生产规模。工业园区内生活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具有智能化的生活配套,为后勤服务带来方便,24小时的保安全程巡控管理,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特别是工业园以电力资源为优势,结合**县“电矿结合”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引进高耗能产品,使之成为特色工业园,不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提升**县整体结构规划。再是我公司电站项目相继建成后,将为**县丰富的热区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电源点,为矿业深加工及产业化和当地一些优势经济作物(茶叶、咖啡、甘蔗、橡胶等)发展提供有力的电能保障,加快“电矿结合”进程,极大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在**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的精神鼓舞下,公司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神,坚持走“电矿结合”之路;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为推进**县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主要生产粮食,原来是一个很穷的小村子。户不满百,人只有三百七十多人。 1978年,他们因为带头搞了土地“承包”(大包干),便成了农村致富的典型。有些人,甚至把它说成是“闯出一条拯救中国农村经济”的“新路”。然而,熟悉内情的人却认为,小岗村搞的“承包”,尽管土地是公有,但从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来说,实际上仍然是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的“老路”。农民走这条“老路”,只能不断走向两极分化,并不能达到共同富裕。 现在,小岗村的“承包户,已经推广到全国农村,而且“包”字进城,已经推广到城市的诸多领域。自然,要搞清楚小岗村这条“新路”,还得从小岗村来考察。 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东南,离淮河约20公里左右。据史料记载,小岗村及其所在地凤阳县,古时候就比较富庶,当时曾有这样的谚语:“走于走万,抵不上淮河两岸”。可是,自从11 94年黄水夺淮之后,由于淮河的入海通道被淤塞,小岗村及其所在的凤阳县,也就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以致农业衰敝,民不聊生。 就在这灾害频仍、饿殍遍野的1328年(元64年),被称为农民皇帝的朱元璋,在凤阳县一家贫苦农民家里诞生了。朱元璋从小就征受苦难,曾给地主放过牛,种过田,还当过和尚。后来,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照理说,农民起义的胜利,应当使农民美好的愿望得到满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不仅没有解决农民的水旱灾害问题,而且还是连年不断给凤阳人、包括小岗村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农民由于一家一户分散搞单干,抵抗不了天灾人祸,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他们一边打着花鼓,一边含着眼泪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农民日夜盼望能摆脱这种苦难生活的煎熬,可是直盼到1949年,小岗村农民才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上了新中国的主人。 建国初期,小岗村和所在地凤阳县,即对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通过互助合作,组织了起来,走上了集体的道路。在这期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淮河水系所属地区进行? 进行总动员,投入了一场移山倒海的伟大斗争。这次治理淮河,对穷山恶水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他们建造了许多山谷水库、湖泊和洼地蓄洪区,而且,还疏浚和开挖了数条大型运河,培修和加高了淮河大堤,从而控制了淮河洪水的泛滥。 由于小岗村属于岗地,往年都是十年九旱。与此同时,小岗村农民和附近农民一起,又修建了一座比较大的燃灯水库(长20华里,宽10华里)。很多人都说,当年修水库是不拿工钱的,但人民热情高、劲头足,干起活来就像是拼命。十几万民工日夜苦战,工地上的喇叭唱个不停:“燃灯水库,燃灯乡,十三万人民喜洋洋,……”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组织起来

凤阳县市场概况

凤阳县概况 一、凤阳县概况 ●地理区位: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处于淮河中下游南岸,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 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 ●交通状况:交通运输快速便捷。境内有京沪和淮南两条铁路经过70公里,设立8个站 点;省道101、307公路和合徐、蚌宁高速公路穿过县境长度1720公里;淮河过境50 公里,并设有临淮船运码头,河道最深可通过吃水11米的船舶;凤阳县城距蚌埠机场 20公里、合肥130公里、南京150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密度达1.24公 里/平方公里。

●地域概况:全县划分为1个乡、14个镇、3个省级工业园区,全县共有198个行政村, 26个社区。2009年底,全县人口为74.9万。 ●经济概况: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25%;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17%;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33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888元,增长15%以上。

2010 2011 2012 指标 数量增长数量增长数量增长社销零售总额26.12 18.9% 31.12 19.2% 36 17% Gdp 85.18 12.8% 103.3 12.1% 120 18% 产业概况:凤阳的主要支柱产业有农业、旅游业、商贸流通。其中农业不断加大培植农业品牌力度,“凤宝牌等级面粉”、“凤阳贡米”、“日月牌粉丝”、“恒裕牌酱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贡猪”、“东盾密度板材”等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来越高;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旅游格局;凤阳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好又多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配图)

伊洛工业园区简介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一、概况 伊洛工业园区于2007年经洛阳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2009年整体代管诸葛镇、李村镇,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伊洛产业集聚区位于洛阳伊洛工业园区北半部,是河南省2008年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范围北至伊河,南至万安山200米(局部180米)等高线,西至二广高速公路,东至东汉帝陵南兆域文物保护区西边界,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2009年5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洛阳新区空间范围的重要决定,伊洛工业园区代管乡镇由两镇扩大到五镇,范围北至洛河,南至万安山麓,西至二广高速,东至偃师高龙西边界,下辖诸葛、李村、庞村、寇店、佃庄五个乡镇,106个行政村,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25万。 矿产资源丰富。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水泥灰岩、石英石、沸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5亿吨,石灰石储量5.4亿立方米,水泥灰岩2亿吨,石中珍品“牡丹石”储量0.5亿立方米,伊洛河分布有大量的建筑用砂石。全区水资源总量1.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0.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88亿立方米。 电力资源充足。产业集聚区内拥有35KV变电站4座,110KV 变电站2座,正在筹建110KV变电站1座,电力充足,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地貌地势良好。园区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属伊洛河冲积平

原,地势平坦,地貌条件良好,位于洛阳主城区的下风、下水区域,避开了洛阳重点控制的文物管理区域,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易于解决,非常适宜作为工业建设用地。 历史文化灿烂。境内有酒流沟、掘山、九贤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故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东汉太学遗址、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灵台遗址、东汉帝陵南兆域等历史文化遗存。所辖区域长期处于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王侯将相在此活动频繁,西周武王、东汉武帝、女皇武则天、科学家张衡、北宋名相吕蒙正、司马光、寇准等历史名人与境内的武屯、相公庄、司马等村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产业特色突出。诸葛建材、李村花木、庞村钢制办公家具、寇店石材加工(牡丹石、花岗岩)、佃庄绿色蔬菜等工农产业享誉中原,产品行销全国。辖区内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1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6个。 经济基础较好。2009年,伊洛产业集聚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5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1元。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3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引进项目24个,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 区位优势明显。园区综合交通辐射全国,担负着承接郑汴洛、洛平漯两条工业走廊的重任,是“九市同城”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和洛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区域。园区内省道S320龙顾公路连接东西,二广高速贯穿南北。207国道、310国道、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洛偃快速通道、连霍高速公路

硅业有限公司简介范文

硅业有限公司简介范文 硅业有限公司简介范文 公司简介 硅业有限公司简介范本 ******硅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天洁硅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天洁集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位于***县川口镇史纳村。XXXX年1月按照省、地、县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该公司在***下川口工业园兴建新厂,并于同年8月将企业名称变更为******硅业有限公司。 新建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占地200亩,力争建设全省最大的金属硅生产基地。主要新建9台18500KVA金属硅矿热炉及年产5万吨金属硅微粉项目。9台18500KVA金属硅矿热炉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分二期建设。一期投资6000万元,建设2台18500KVA金属硅矿热炉,已于XXXX年1月投产,年产金属硅在2.2万吨左右,经深加工后产值在3亿元左右;二期投资2.5亿元,建设7台18500KVA金属硅矿热炉,计划在XXXX年全部建成投产。与其同时,该公司为达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目的,计划投资1.4亿元,配套建设余热发电和年产5万吨金属硅微粉等项目。 以上项目预计XXXX年底全部建成,建成后可年产金属硅10万吨左右、金属硅微粉5万吨,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2.2亿元,可解决450人就业。 ******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工业园内,由***先奇实业有限公司投资。 该公司于XXXX年2月开工,占地157.29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新建5台18500KVA硅铁矿热炉及余热发电项目。目前,4台18500KVA硅铁矿热炉已全部建成并于XXXX年10月投产,具备年产6万吨硅铁的生产能力。1台18500KVA硅铁矿热炉已完成基础建设。余热发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 条 为了保证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工业区建设,促进老城改造,合 理安排新区建设,整合优化园区功能,为此特制定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 条 本规划适用于规划用地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镇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范围包括了整个凤阳门台片区建设用地, 其西临蚌埠规划的外环路,北到京沪铁路,南连大青郢水库、东山、小青郢 村,东至门台镇界,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 第3 条 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4 条 本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规分图图则,其中:总体规划是对规划区各类用地、设施进行总体布局和安排;城市设计

主要对空间形态进行要素控制;分图图则主要提出地块规定性和指导性的规 划控制要素。 第5 条 本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8)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 7、《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8、国家、省、市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和规划成果。 第6 条 本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思想,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的新要求、新情况。 2、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基础设 施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在充分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 注重城市景观设计。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2010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这个全国第一个实现改革开放的小岗村,这个不断进取,探索中国农村致富之路的小岗村,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 当年的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多年以后的今天,沈浩用生命谱写小岗的辉煌,当小岗村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小岗村人民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为艰辛,排除万难,努力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小岗村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就此我们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为探究适合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尽绵薄之力。 小岗村取得的辉煌成绩 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贫穷落后的穷村。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实行土地责任承包制,拉开了小岗村的改革序幕,给身处于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小岗村人的努力下,当年的茅草棚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宽敞明亮小洋房,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较大规模工业园,向我们展示着这三十年来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年签下“生死契约”的十八位代表之一的后代严美昌家的沧桑变化,是小岗村发展变化之缩影。“几年前我们家是种的是西瓜,要自己“推车”卖到凤阳去。现在条件好啦,我们每次去凤阳都是自己“开车”去了”。严老夫人笑着和我们说。我们在他们家的堂屋看到了一辆东风牌的四轮车,还有两辆摩托车,环视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相当的宽敞,生活水平可见一斑。严美昌告诉我们,他们家目前承包土地种植了六亩葡萄、十几亩水稻,年收入超过五万。这在我们大多数农村是相当高的收入了,可是严美昌却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他们是贫困户。这就是小岗村,走在改革和开放第一线的中国第一村。当所有人还在思考怎么走出贫困的低谷时,小岗的人们已经在奔小康了,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在小岗人民的努力,小岗村已经今非昔比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小岗村。 (一)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农民对于自己的土地有了使用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伊始,当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 曾对小岗所取得的成就作了深刻研究的专家王郁昭,在其所著《尊重农民的选择》中说,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体现了小岗村的人民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土地使用的权利,这在全国都是进步的。1978年以后,包产到户,迅速在全国推广。当“大包干”在整个中国掀起了热潮时,我们的小岗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实行土地出租流转,调整产业结构。随着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目前达到60%),出租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极大促进了土地合理使用,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二)城乡结合。以前的小岗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当今天把其周边的其余两个村并入其名下时,小岗村已经具有一个镇的规模了。小岗村农村向城镇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小岗村发展方式。近几年,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小岗村引进了一批投资者,如有名的GLG 高科技园区,就在小岗村落户,建成后一年产值将达到60亿。小岗村通过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实施一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改变。其高科技园区GLG就是其发展布局中重要的项目,建成后的高科技园区将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模式,为小岗村及凤阳县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效益。而小岗村也将逐步形成农村向小城镇发展,工业小区集中发展。

安徽 《凤阳花鼓》

安徽《凤阳花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 对《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使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二、歌曲分析 《风阳花鼓》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演唱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观看视频《扭一扭——花鼓》,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

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在旧社会,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词大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2、学唱歌曲(出示歌谱)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再听,跟音乐轻声哼唱。 (3)处理难点节奏,衬词部分。 (4)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悲切)(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歌曲分析: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这是凤阳花鼓的节奏特点,多用打击乐器伴奏。 (7)认识打击乐器: 师: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下面我

工业园区简介

工业园区简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自治区级焉耆工业园区简介 焉耆盆地位于北纬41°23’至43°31’,东经86°39’至88°20’,东西方向长约:160km南北方向宽60-90km面积55200平方公里,东南部与博湖县接壤,北部连和静、和硕两县,南依库尔勒市,西南以霍拉山东面往西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毗邻,县城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53公里。全县东西长约128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全县行政面积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5年开始筹备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焉耆工业园区于2013年6月13日正式审批升级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布局,一区:即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三园,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包括酿酒葡萄产业园区),焉耆廊坊产业园(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区),石材加工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酿酒葡萄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焉耆廊坊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石材产业加工园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2013年焉耆县大小工业企业总数66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其中: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3家,各类商业、零售企业、工商户400余家,累计总建成面积平方公里,园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园区固

定资产投资亿元,完成企业用工人数3000余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 一、发展优势 (一)产业优势。焉耆县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依托优质酿酒葡萄、工业番茄、辣椒、甜菜和万头奶牛等优势特色资源,逐步培育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以红柱石为代表的特色矿产业和石油天然气产业。 (二)交通优势。具有特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南疆铁路、和库高速公路、325省道、218国道、206省道、“西气东输”工程都在境内通过,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 (二)资源优势。焉耆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花岗岩、水晶、云母、红柱石、绿柱石等各类矿藏80余种。霍拉山红柱石储量是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超大矿藏,储量达亿吨。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达亿吨,石油地质储量4270吨,天然气储量75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114万吨。 地表水,开都河在境内长62公里,平均流量112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亿立方米,为焉耆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县可灌溉面积万亩。年用水量亿立方米。相思湖是县内唯一的天然淡水湖,它旁依博斯腾湖,平均水深3米,水域面积平方公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理想之地,现已开发为旅游度假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