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褐斑病

褐斑病

褐斑病
褐斑病

褐斑病

摘要: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b r o w n s p o 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

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

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关键词:褐斑病、发生、预防、病害

症状识别危害

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 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草坪

草坪草褐斑病是一种根部和茎部病害,严重时病株根部和茎部变黑褐色腐烂。叶鞘上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0c m,有的长达 3.5c 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1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整个病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染病分蘗多枯死,叶片上病斑梭形,长 1.0-4.0c 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

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

病害在草坪上呈褐色圆形枯草斑,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褐色环带。枯草斑内叶片虽已死亡,但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喷施杀菌剂后残存的病株尚能发出新叶,但是草坪变得稀薄。有时,病株散生于草坪中,无明显枯草斑。受侵染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并变暗,最后干枯、萎缩,并变暗褐色。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部的外缘有“烟圈”出现,“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另一个鉴别特征是病害发生之前12?24h能闻到一种麝香型的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气味来决定用药时间。

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

病原分布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

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6-31℃,最适相对湿度98%-100%,以水滴状最好。

褐斑病的病源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属,番薯尾孢。分生孢子梗多根束生,暗褐色,25-200微米。分生孢子针形,无色,基部平切,20-200毫米。

草坪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抱纲无抱目丝核菌属。菌丝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附近形成隔膜,初生菌丝较细,老熟后常形成粗壮的念珠

状菌丝。菌核红褐色,长0.1——0.7c m,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内外颜色一致,表层细胞小,但与内部细胞无明显不同。菌核以菌丝与基质相连。不产生无性孢子。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茵核或在植物残体上的菌丝渡过不良环境条件。菌核有很强的耐高低温能力,侵染、发病适温为21℃—32℃。由于丝核菌寄生能力较弱,对于处于良好生长环境中的禾草,只能造成轻微发病。只有当冷季型禾草生长于不利的高温条件、抗病性下降时,才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因此,发病盛期主要在夏季。当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等),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造成病害猖獗。另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发病重。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

郁闭、气候温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草坪

褐斑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在低温时,营腐生生活,不会严重损害草坪。只有草坪受到高温影响(白天29度,夜晚20度以上:),长势衰弱或停止生长时,该病菌才侵入为害。其侵入途径不但可以从叶间或割口侵入,也可从气孔或直接穿透叶片侵入。侵染时首先侵染根,但危害极轻;然后侵染匍匐茎,最后是叶片。在低温时侵染草地早熟禾,其症状与镰孢菌引起的蛙眼病相似。这是因为枯草圈中心的病株较边缘的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圈就呈现出环状或“蛙眼”状。

该病菌能在较宽的p H范围内生存,在草坪草适宜的酸碱范围内,其生存更不成问题,但氢离子和肥力水平能影响褐斑病的发生。当天气湿热且草坪草叶片上有自由水存在时,褐斑病发展非常迅速,小病斑能在12?24h内愈合成大病斑。适宜发病的时间延长会导致感病植株死亡。通常,该病原菌仅危害草坪草叶部,根茎和根部仍然存活,当发病条件消失时,草坪草能稀疏地恢复生长。种植时间较长的草坪、枯草层厚的草坪,菌源量较大,草坪发病重;低洼潮湿、排水不畅或种植密度大的发病严重。

综合防治方案

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在草坪出现枯斑时,应在早晨尽早去掉吐水(或露水),有助于减轻病情。夏季剪草不要过低(一般在5-6厘米),过密草坪要适当打孔、梳草,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及时清除,应种植抗(耐)病品种,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防治褐斑病可以选用甲托、三唑酮等常规杀菌剂,如果病情很严重的话,可以选用阿米西达或绘绿。对严重发病地块或发病中心,用高浓度、大剂量上述药剂灌根或泼浇控制。

草坪

1、强草坪管理,清除病残体,平衡使用氮、磷、钾肥,避免炎热高湿时施肥、剪草。

2、时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改善通风条件,避免大水漫灌,早晨浇水比晚上浇水能更好地预防褐斑病。

3、在5月上旬至8月下旬,夜间温度达到19?21度时坪草进行药剂喷洒以预防褐斑病。在白天温度高于28度温度也较高且空气湿度较大时,喷药的时间间隔期为5?7d,当发病条件非常合适时,喷药的间隔期可缩减到3d;当夜间温度低于18度时,喷药的

间隔期可延长到7?10d。

4、用40%核净、70%森锰锌、50%扑海因等,均用1 000倍液喷雾。也可在褐斑病症状开始表现时在干燥的草坪上喷洒熟石灰,间隔24h浇水,每3个星期喷洒1次。

柑橘褐斑病

柑橘棒孢霉褐斑病 症状又称柑橘褐斑病、柑橘棒孢霉叶斑病、棒孢霉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侵染当年生成熟嫩梢和果实。病斑圆形或不正圆形,大小3~17(mm),一般5~8(mm)。发病初期,在叶面散生浅色小圆点,后渐扩大,形成穿透叶两面、边缘略隆起深褐色、中部凹陷黄褐至灰褐色的典型病斑,此斑外缘具明显的黄色晕环。一张叶上,常出现病斑一至数个,少数叶多达十余个。在柑橘溃疡病发生区,两者病斑易混淆,应注意区别。天气潮湿多雨时,病部长出黄褐色霉丛,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孢子,病部黑腐霉烂。气温高时,叶渐卷曲,重病叶大量焦枯脱落。由于品种不同,上述症状的表现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果实和梢上的病斑近圆形,褐色内凹,大小2~4(mm),病斑外缘微隆起,周围无明显的黄色晕圈。果上病斑较光滑,木栓化龟裂程度小或不裂开,隆起度无溃疡病斑突出,中部凹区较宽坦。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坏死组织中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梗越冬,暖热地区分生孢子也可越冬。次年春季,产生侵染丝,从叶面气孔侵入繁殖,8~9月出现大量病斑。继后,从新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在叶内潜育或形成小病斑越冬,翌年4~5月,再次出现为害高峰,干燥气候下发病轻,雨日多或橘园通风透光差、修剪不好的果园发病重。 根据在贵州进行的调查,常见品种都可受到侵染,橙类发病相对较重,橘类次之,柚类偶见。就树龄和寄主生长期而言,老年树重于幼树,春梢及成熟叶片重于夏、秋梢和嫩叶。一般情况下,此病不会造成严重灾害。目前,褐斑病经济重要性虽不大,但应引起关注和监测。 防治方法 (1)加强橘园管理,抓好科学用水和用肥,合理修剪,培育壮树,提高寄主的自身抗病性。 (2)合理防治矢尖介壳虫和柑橘红蜘蛛等害虫,在喷雾时加人70%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50%多菌灵或疫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至800~1000倍液,效果良好。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植凤仙花》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2.伴随着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种子和植物会发生一些形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来源:学|科|网]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基于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1.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2.培养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并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花盆、喷水壶、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的杯子、卫生纸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 凤仙花呢?请大家看P5页中的“播种方法”。 2.生:阅读P5页中的“播种方法”。 3.师:请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4.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种下的一些种子,他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种子 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任务一:花盆种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花盆种植。)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的种子,种到花盆或校园的花池中。 (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2)用手指在土中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3)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任务二:做种植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种植杯。) 问:什么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方法:可以用土壤和卫生纸,也可以只将卫生纸塞进透明杯子中。种子要放在杯壁和纸之间。要保证充分的水分,但不要将种子浸泡在水中。 注意: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和右,为观察根的方向做准备。 任务三: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学生思考什么方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并交流记录的时间、内容和记录方法。 引导:种养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知道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是关键。我们什么时候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呢? 小结:每人准备记录本,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形成一本植物生长日记。 观察记录方式可以列表、写日记、画图或为植物拍照,使用测量纸带。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结合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研讨相关内容。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小结: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选种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出芽率。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发芽?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结合种植的体验和生活经验,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才能使种子顺利发芽。 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小结:坚持观察,及时记录。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 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拔节、大喇叭口期、抽雄、孕穗、成熟6个时期。其中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和孕穗期病虫害较多,是玉米栽培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时期。 (1)玉米苗期。 ①地下害虫逐年上升,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金针虫,一般应在播种时药剂拌种即可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用包衣种子来防治地下害虫,但一般包衣种子的价格较高,一般农民朋友难以接受。 ②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杆覆盖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加重了瑞典蝇、玉米蓟马的危害。主要在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时危害,瑞典蝇靠近玉米心叶危害生长点,成卷曲状。苗期蓟马危害心叶,使心叶破碎,植株畸形,要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 ③表现为苗枯病,常造成叶尖或整叶干枯,种子变黑,严重地块造成死苗;如果苗期缺钾造成枯边叶,生长势弱。 ④近几年田间调查发现,玉米耕葵粉蚧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玉米耕葵粉蚧的危害,在贴近地面的叶鞘基部或根部危害,造成根系松散细弱,根上形成许多黑色斑点,部分根系肿

大,主根易断,根尖发黑腐烂。受害玉米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推迟玉米拔节,造成生长缓慢。 ⑤二代棉铃虫、二代粘虫的危害,特别是二代粘虫分年度危害严重。 综合防治苗期的病虫害,在6月底至7月上旬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或用10%毗虫啉20克,加50%多菌灵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如果玉米耕葵粉蚧危害严重的地块,在喷雾时去掉喷头盖,主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防效较好。 (2)玉米大喇叭口期。 近年来,由于小麦、玉米的重复倒茬所导致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如玉米纹枯病随着麦田纹枯病的日益加重,纹枯病的病菌能长期留存于土壤中,玉米田又大多施用封闭性除草剂,造成土壤较板结,不利于根系发育,使其抗性下降,加重了土纹枯病的发生。 ①玉米茎腐病。茎腐病常表现为茎基部1~3节变软或皱缩,叶片很快萎蔫,青绿色枯死,果穗倒挂,籽粒秕,无光泽。发病田玉米表现症状为地下根部发褐,种子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下部1~2叶叶缘和叶尖变黄发褐,甚至干枯。主要发病期为玉米乳熟期。这种病的病菌存在于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侵入,因此,在播种时进行药剂播种能减少早期侵染。此外,由于现在

柑橘褐斑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图片来源:卢文彝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简称柑橘褐斑病,果农俗称"黑疤病"、“黑点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品种,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贡柑、茂谷柑、爱媛38、默科特、红橘等柑橘品种上发生较多。 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果实感病后带斑难以鲜销,处置不当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为害症状图解 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叶片和果实。

叶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 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 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 新梢感病

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途径 链格孢菌以无性态参与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带病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致使所接触细胞死亡,细胞器降解,形成坏死斑,病菌从死亡的细胞中获取营养,生长发育并进一步产生毒素,毒素沿导管扩散,加速细胞坏死和病斑扩大,最终导致病叶脱落。

褐斑病

褐斑病 摘要: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b r o w n s p o 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 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 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关键词:褐斑病、发生、预防、病害 症状识别危害 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 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草坪 草坪草褐斑病是一种根部和茎部病害,严重时病株根部和茎部变黑褐色腐烂。叶鞘上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0c m,有的长达 3.5c 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1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整个病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染病分蘗多枯死,叶片上病斑梭形,长 1.0-4.0c 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

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 病害在草坪上呈褐色圆形枯草斑,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褐色环带。枯草斑内叶片虽已死亡,但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喷施杀菌剂后残存的病株尚能发出新叶,但是草坪变得稀薄。有时,病株散生于草坪中,无明显枯草斑。受侵染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并变暗,最后干枯、萎缩,并变暗褐色。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部的外缘有“烟圈”出现,“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另一个鉴别特征是病害发生之前12?24h能闻到一种麝香型的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气味来决定用药时间。 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 病原分布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5凤仙花开花了教案

第5课时凤仙花开花了 【教学目标】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 3.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株凤仙花或者一朵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我们种的凤仙花植株已经花满枝头了!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它经历了怎样的花开花谢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花的结构。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花,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 (2)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找一些其他植物的花,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雄蕊、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各种植物的花有什么共同点?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试着为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 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3.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花朵传粉。 【板书设计】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花粉传粉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教学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

苹果褐斑病解决方法

苹果褐斑病解决方法

1、苹果褐斑病发病原因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是由苹果双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果实和叶柄。 苹果褐斑病在中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苹果褐斑病是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一个主要病害,也是苹果树落叶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苹果褐斑病发生后,导致苹果树早期落叶,减少了苹果树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不足,树势衰弱、果实小、果实黑点病较多,直接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近年,褐斑病已成为引发苹果树早期落叶的头等病害。其发作起来快且猛,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三五天工夫便造成叶片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果实彭大和下年花芽分化。故进入六月份后,尤其是随着雨季来临,对此病防治也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褐斑病之所以“抬头”,主要原因有: ?树势偏弱的原因 效益的不如人意,直接影响果农的投资的积极性,在投资方面能省就省,果树连年“忍饥挨饿”还得干活,枝细、叶薄、树弱、郁闭在所难免。而褐斑病菌属弱寄生性真菌,专拣"软柿子捏”,果区普遍偏弱的树势给其蔓延传染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生产中不难发现,谁家的果园树势弱,谁家的果树就落叶严重。 ?铜制剂用量偏少的原因 传统上人们对铜制剂的认识仅停留在波尔多液上。的确,九十年代以前,它作为果园的一个主要杀菌剂被大量使用。由于褐斑病菌对

铜子较为敏感,所以很难发作。然而近年来随药剂种类的增多和波尔多液配制的麻烦等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铜制剂的使用。这就好比没有了猫,老鼠就会泛滥一样。铜制剂的缺失已成为诱发褐斑病菌“抬头”的一个主要因素。 ?病害认识不清 当前,还有不少人将褐斑病引发的早期落叶误认为是斑点落叶病在用药,防效当然大打折扣。 上年病菌基数大小和当年雨水多少是决定果园褐斑病轻重的两大要素。因此,建议雨水偏多或上年早期落叶严重的园,7~8月份最好用1~2次铜制剂。 2、植保方法 ①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壮树膨果,提高抗病力。7~8月果实膨大期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冲施肥,一般冲施 2~3次,具体配方:高钙、高钾型动力钾 3桶 60kg+黄腐酸钾 25kg+高蛋白霉素 5kg,兑水700~800kg,冲施 0.13~0.17hm2,用追肥枪施入,每株树 8~10个点,4~6d见效。 ②实行阳光树冠提倡四季修剪,特别加强冬、春季修剪,做到“三稀三密、五去五留”,拉大层间距,保持阳光树冠。每天日照上午、下午各 4~5h,达到枝枝见光、叶叶见光、果果见光。 ③合理负载, 计划套袋对树势中庸、偏弱的树要计划套袋,坚决避免超负荷套袋,形成过多的 60~65mm 果,丰产不丰收。套多不如

柑橘采后生理及病害研究进展_周先艳

摘 要:柑橘采后仍是活的有机体,由于切断了树体的营养供给,其果实品质和生理代谢等发生了重 大变化。本文综述柑橘采后生理代谢(水分、营养、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生理病害(枯水病、褐斑病、冷害等)及病害防治技术(控制温度、热处理、保鲜剂处理、气调贮藏、涂膜处理、臭氧处理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柑橘;生理;代谢;病害;防治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Diseases of Citrus ZHOU Xian-yan 1,GONG Qi 1,LI Ju-xiang 2,LONG Chun-rui 1,SHEN Zheng-song 1,YUE Jian-qiang 1,* (1.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uili 678600,China; 2.Tea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Bureau of Dehong,Mangshi 678400,China )Abstract :Postharvest citrus are still alive and nutrition supplying from the tree is cut off,so citrus qualities and metabolic physiologies are changed greatly.The paper reviewed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changes during storage,physiological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The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changes mainly involving water,nutrition,respiratory and metabolic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ated.The physiological diseases included section-drying,peel-pitting and cool damage etc.The advances on prevention of postharvest disease in citrus were reviewed,including controlling temperature,hot treatment,preservatives treatment,controlling atmosphere storage,coating treatment and ozone treatment and so on.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which needed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citrus;physiology;metabolism;diseases;prevention 柑橘采后生理及病害研究进展 周先艳1,龚 琪1,李菊湘2,龙春瑞1,沈正松1,岳建强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瑞丽678600; 2.德宏州农业局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678400) 2016,16(1):91-96 专题论述 保鲜与加工 Storage and Process 中图分类号:S666DOI :10.3969/j.issn.1009-6221.2016.01.01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6);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27) 作者简介:周先艳(1987—),女,彝族,在读博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果蔬加工与品质生理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岳建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柑橘种质资源、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属芸香科植物,是柑、橙、柚、橘、枳、金柑等的总称,是世界上主要水果之一。柑橘类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和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柑橘产量最大的国家,柑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 势经济农产品之一,90%以上以鲜销为主,为了周年供应市场,采收旺季时大量柑橘用于贮藏。柑橘采后贮藏期间由于树体对其营养供给被切断,果实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仍在进行,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也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主要体现 9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1-5《凤仙花开花了》优质教案(2套)

5.凤仙花开花了 【教材简析】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种植的凤仙花陆续开花了。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花凋谢以后,在花着生的位置会出现小小的果实,说明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用来繁殖后代。所以,花、果实、种子都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是花的结构,了解花的结构有利于理解花的作用,理解植物花开花谢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本节课继续采用解剖的方法研究花的结构,继续帮助学生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学情分析】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种植了凤仙花种子,并观察了种子的萌发过程,认识了根、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他们知道凤仙花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但对于凤仙花的花具有怎样的结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模糊。本课通过观察、解剖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花的结构,推测花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开花。 ·花一般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植物多种多样,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解剖的方法由外到内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 ·能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花的共同特征。 ·能根据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花开花谢的现象推测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花的结构与功能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以事实为依据描述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的外形特征与环境相关,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剖活动,知道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 难点:根据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花开花谢的现象推测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解剖活动指导视频、教学课件。 学生:凤仙花、灯笼花、百合花、镊子、双面胶、A4 纸、放大镜、棉签。 【教学过程】 一、聚焦: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花已经盛开的凤仙花植株] 1.展示一盆开花的凤仙花:同学们种植的凤仙花都开花了,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 2.揭示课题:凤仙花开花了(板书) 二、探索:观察凤仙花的结构以及比较各种花的结构(预设26分钟) (一)观察花的结构 [材料准备:凤仙花、灯笼花、镊子、双面胶、记录纸] 1.小组初步观察凤仙花: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朵刚摘下的凤仙花,请同学们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有花瓣,有花蕊) 2.一朵凤仙花到底是由几部分构成呢?每一部分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花的结构。那怎么解剖呢?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3.播放解剖实验视频:先用镊子夹住花朵最外侧结构的基部,小心地摘下来,放到白纸上,数一数数量,仔细观察后再粘到记录纸上;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摘下各部分结构,并分类粘在记录纸上。 4.同学们学会了吗?请你说一说解剖花朵的要领。(预设:解剖顺序是从外到内;用镊子要夹住花朵各部分的基部,小心地撕下来。) 5.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剖凤仙花。 6.小组展示并交流解剖成果:说一说凤仙花的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预设:有的小组将花朵分为四部分结构,有的小组分为三部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8《凤仙花的生命周期》人教版(2017)

第二单元种凤仙花 第8课凤仙花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和死亡等几个阶段。 2.知道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 科学探究: 1.能够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整理凤仙花各个阶段的观察记录。 2.了解凤仙花一个生命周期中几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及所要经历的时间。 3.比较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到植物生长的共同特点及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意义。 科学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护植物的情感和兴趣。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倾听、乐于表达与交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 2.养成科学养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凤仙花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和死亡等几个阶段。 2.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一个多月的种植和养护凤仙花的日记、记录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分钟)1.手捧凤仙花(盛开的盆栽)笑吟 吟走上讲台,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凤仙花。板书:凤仙花 2.接着出示另一盆(已经结果枯 萎),愁眉苦脸,追问学生它怎么 了? 1.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思考并作答。 2.根据前面种植和养护 凤仙花的经历和积累的 经验,说出对凤仙花一生 所经历各个阶段的认识 (注意:教师在这里不必 对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 积极创设 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展示凤仙 花一生的 生长变化,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 一般在7月下荀至8月初发生。2006年梅河口市北部稻田区大面积发生,其中牛心顶镇大沙河村、新红村、三里村等地发生较重。严重田块,远看稻株叶尖成片发红,近看上部叶片有褐斑或条斑。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叶片干尖坏死、后期抽不出穗、产量降低、稻谷品质下降、出现病斑米等危害。 一、症状识别: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害水稻叶片、叶鞘、穗、枝梗和谷粒。 1、叶片染病初期伙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锤形或不规则赤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田间不见菌脓。 2、叶鞘受害多发生在严重地块中的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色,短条状,后融合面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病严重时抽不出穗。 3、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形成病斑米。 二、病原及其发生规律和条件: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中文别名为:细菌性鞘腐病,拉丁学名 为:PseudomonasoryzicolaKlement。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秆状,单生,偶尔成双,一端有1-3根极鞭。病原在种子上和病组织中越冬,成为下年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病原细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天,并可以随水流传播。近几年来此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抽穗期遇低温或阴雨连绵时,高产栽培田块危害往往严重,病菌侵入谷粒产生病斑米,影响稻米品质。强风暴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为害。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都有利于发病。 经调查,当前尚无明显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差异显著,有的品种抗病性较高。梅河口市当前种植的秋田小町、吉梗88的田块多数感病。感病谷粒、米粒黑斑点较多,严重影响大米品质。近年来,梅河口市大米商家在加工秋田小町、吉梗88水稻品种稻谷时,必需通过色选机清除病斑米的色选工序,才能完全选出精米。 三、防治措施:

皮肤科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2.脾虚湿蕴证:面部黄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神疲纳少,脘腹胀闷;或月经量少,带下清稀;舌象: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濡细。 3.肾阴不足证:面部斑片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状如蝴蝶。腰膝酸软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月经不调;舌象:舌红、苔干或少苔;⑤脉沉细。

玉米叶部常见病害合集

玉米叶部常见病害合集01 玉米大斑病

最明显特征为在叶片上形成梭状病斑,病斑先是在下部叶片出现,而后向上逐渐扩展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后期病斑纵裂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形状较大的不规则枯斑,某些抗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 属于中温高湿型病害,连续阴雨时多发,防治药剂可选择苯甲溴菌腈、嘧菌酯·丙环唑(扬彩)、氟硅唑咪鲜胺、多·锰锌、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 02 玉米小斑病

感病品种的病斑较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褐色,不受叶脉限制,病健交界不太明显,后期有轮纹;抗性品种病斑较小,边缘有黄晕,坏死

状。 该病在水分充足或高温条件下,病情迅速扩展,常与大斑病等混发,防治药剂可选择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 03 玉米圆斑病 危害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后扩大圆形微具轮纹,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病斑表面生黑色霉层。 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7~8月田间多雨时,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药剂可选择氟硅唑、代森锰锌、三唑酮等。 04

玉米灰斑病 发病早期,坏死的病斑较小,呈淡褐色,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后期多呈矩形或长条状;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灰色霉层,并以叶背居多。 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药剂可选择丙环唑、异菌脲、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5 玉米弯孢叶斑病

初期叶片呈现淡黄色褪绿状的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的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为黄白色,边缘为暗褐色,最外层有明显的褪绿晕圈,高湿田间下可生黑色霉状物。 该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玉米拔节、抽雄期时发病较重,药剂可选择代森锰锌、氟硅唑、腐霉利等。 06 玉米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 Grape Brown Spot 葡萄褐斑病又称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及角斑病等。根据病斑大小和病原菌的不同,褐斑病分为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两种。此病分布广泛,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和危害。植株发病,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树势。 症状 葡萄褐斑病仅危害叶片。病斑定形后,直径3~10mm 的称大褐斑病;直径2~3mm 的称小褐斑病。 大褐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达3~10mm 。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叶背面病斑周缘模糊,淡褐色,后期上生灰色或深褐色的霉状物。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叶干枯破裂而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翌年的产量。病斑最初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生,特别是隐蔽的叶片。其症状特点常因葡萄的种和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小褐斑病:病斑较小,直径2~3mm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一致,边缘深褐色,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严重时,许多小病斑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 病原 大褐斑病病原为葡萄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itis (Lév.)Speg.,属半知菌亚门假尾孢属。异名有:Phaeoisariopsis vitis (Lév.) Saw. ,Isariopsis clavispora Sacc.,Cercospora viticola (Ces.) Sacc.。子 座小,球形,直径15.0~40.0μm 。分生孢子梗紧密成束, 孢梗束下部紧密,上部散开,高达400μm 。分生孢子梗 暗褐色,不分枝,多个隔膜,曲膝状,具齿突,宽3.2~5.4 μm 。分生孢子顶生,褐色至暗褐色,倒棍棒形,具喙, 直立或稍弯曲,基部膨大,上部渐细,3~20个隔膜,大 小31.0~99.5μm ×4.8~9.0μm 。 小褐斑病病原为座束梗尾孢Cercospora roesleri (Catt.) Sacc.,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子座无色,半球形, 直径35~50μm 。分生孢子梗由子座中伸出,疏散不成束, 暗褐色,直或稍弯曲,隔膜多,近顶端膝曲状,孢痕明 显,大小46~92μm ×3.5~4.5μm 。分生孢子圆筒形或椭圆形,直或稍弯曲,暗褐色,有1~4个隔膜,大小18.5~58.0μm ×4.0~7.0μm 。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葡萄开花后,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由叶背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此病潜育期20d 左右。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渐向上部蔓延。我国北方多从6月开始发病,到葡萄落叶前均可侵染危害,7~9月为发病盛图11-4 葡萄褐斑病菌 (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杨军玉摄 )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2)无明显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2.脾虚湿蕴证:面部黄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神疲纳少,脘腹胀闷;或月经量少,带下清稀;舌象: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濡细。3.肾阴不足证:面部斑片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状如蝴蝶。

凤仙花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观察一种植物,认识其主要器官,是这一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爱护花草树木的建议,加强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植物。 2.能模仿别人的计划制定本组的计划。 3.学会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进行探究活动。 2.能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3.能感受植物的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正确指认组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至少能提出一条改善周围植物生存环境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工具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 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第三课我们寻找了动物和植物,紧接着第四课我们就研究了小动物——蚯蚓,那么大家想想,今天我们该研究什么啦? 学生回答。(植物)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 (二)新课教学 教师:大家翻开书P18,观察一下这四种植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叶子形状不同但颜色相同、花型不同等)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但是看书上的图片有些部分我们还是不能看清楚,所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种植物——凤仙花,让大家来观察。(教师出示植物) ◆活动1:观察凤仙花 1.观察凤仙花 教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你想怎样观察这株凤仙花呀?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一:我们组想观察它的高度,周长。 小组二:我们想观察它的叶子。 小组三:我们想观察它的花。 小组四:我们想观察它的种子。 小组五:我们想观察它的果实。 小组六:我们想观察它的茎。 小组七:我们想观察植物的根。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每组派一名同学上讲台前观察一下,看看你想观察的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然后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并汇报,教师指导补充。

玉米大喇叭口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大喇叭口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大喇叭口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瑞典蝇和玉米褐斑病等。其发生盛期均为7月下旬—8月上旬。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玉米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严重的地块会造成减产60%以上。 1、玉米螟危害特点与防治: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主要危害玉米、高梁、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期以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玉米抽穗后钻蛀茎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折断。幼虫在穗期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降低品质和产量。 玉米螟在我市一年发生三代,7、8月份是2—3代危害盛期,主要危害晚春玉米和夏玉米。 防治指标:当玉米心叶花叶率达20%,应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可采用菊酯类药剂或48%乐斯本、40%甲基异柳磷每亩100毫升对水稀释后拌5公斤炉灰渣制成颗粒剂,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玉米螟初孵幼虫。 2、瑞典蝇危害特点与防治 瑞典蝇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心叶内,经2―3天卵孵化后,幼虫危害心叶,同时分泌一种粘液,将几个幼嫩叶粘连在一起,造成心叶扭曲,呈猪尾巴状,有的天穗不能正常抽出。正因为叶片扭曲,心叶生长受阻,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根系吸收养分向上输送不通。 防治指标:被害株率达5%时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1)严重扭曲的夏玉米,可以人工剥开或用剪刀将猪尾巴状卷心剪掉,玉米会迅速长出心叶,抽出天穗,而不会影响正常生长及产量。(2)药剂防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星科乳油30-45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注意喷到心叶中。 3、玉米褐斑病 危害症状: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脉和叶鞘。病斑初为黄色或黄褐色小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多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褐色,后期黄褐色斑点成片,整个叶片上呈黄绿相间症状,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叶布满病斑,造成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择20%三唑酮乳油或70%甲基托布津、12.5%禾果利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还可在药剂中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促进玉米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