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信用风险度量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演变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控制及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规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资产损失,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效用最大化的一系列措施及方法的总和。 一、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专家方法 它是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5C分析法,主要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 ,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作为银行发生信贷、信贷监测和信用政策调整的依据。 2、贷款评级法 贷款评级法实际上就是对资产及资产组合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贷款提取不同的损失准备。典型的是美国的贷款五类分级方法即把贷款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精确地考察贷款的风险性大小,通常又将这五个等级细分为9级或10级,与对债券的评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国对贷款正在实行的是5级分类制度。 3、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或评分系统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借款企业的财务比率、资产负债结构等)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分值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并对贷款定价。

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体系与现代信用风脸度量管理模型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非中介化、证券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也日益显著。人们认为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反映借款人和证券发行人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快速变化的动态价值;同时金融全球化、证券化、衍生化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利差缩小,鉴于此,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方法相继提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内部评级法。国际大银行纷纷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开发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完成了由传统信用分析向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上的飞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CreditMetrics (由JPMorgan于1997 年给出), KMV (由KMV公司于1993 年给出),CreditRisk+(由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于1997 年给出。 三、信用风险的转移技术 正是由于信用悖论的存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信用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指参与交易的双方签订一种金融合约,允许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来,从交易的一方转移至另一方。信用衍生工具通过表外持有合成信用头寸或以索取权的形式对冲表内风险,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给交易对手,形成了风险的对冲转移机制,可以同时实现风险集中度下降和维持好客户关系两大原本冲突的目标以有效解决“信用悖论”问题。 由于信用衍生产工可以在不变动其资产负债表资产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有效的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2所示。信用衍生产工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和信用违约产品(Credit Default Swaps)、信用利差产品(Credit Spread Products)及信用联结票据(Credit-Linked Notes)等。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 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它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通过对某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的逐层分解,将相关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以便清楚地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由财务综合评价领域的著名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创立的,他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建模。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

债券信用风险计量 课后测验100分

债券信用风险计量课后测验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变量分析中样本数据识别异常点时,将变量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进行排序,确定异常值的位置,将()值规为异常值。 A. 小于2%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 B. 小于2%分位数和大于98%分位数 C. 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 D. 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8%分位数 描述:样本异常点识别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LOESS回归,是一种局部拟合,当选择点x进行拟合时,x临近 点的权重是根据它与点x的来确定的,即距离点x越近,权重越 ()。 A. 高 B. 低 C. 与权重无关 D. 不能确定 描述:变量平滑处理方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ROC曲线描述了在一定累计好客户比例下的累计坏客户比例,模 型的区分能力越强,ROC曲线越往()靠近。 A. 左下角 B. 左上角 C. 右上角 D. 右下角 描述:统计模型开发阶段验证-区分能力验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4. 影子评级模型的基本组成要件主要有()。 A. 统计模型

B. 专家经验调整 C. 公司治理架构和政府支持因素调整 D. 评级推翻 描述:影子评级模型 您的答案:B,C,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在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之前,应对每个单变量分别进行分析, 以决定哪些变量是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多变量分析的。其中检验区分能力分析的统计量有()。 A. AR统计量 B. K-S统计量 C. Somers'd统计量 D. Phi系数 描述:单变量分析-区分能力分析 您的答案:B,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单变量分析包括()。 A. 缺失值和异常值处理 B. 变量转换 C. 区分能力分析 D. Logistic回归 描述:单变量分析-变量转换 您的答案:C,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7. 债券评级模型一般会分为两个维度,发债主体评级模型和债项 评级模型。() 描述:P22,债券信用风险模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 AUC系数表示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系数越高,模型的风险 区分能力越强。() 描述:统计模型开发阶段验证-区分能力验证

银行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银行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专业贷款内部评级体系应符合本办法附件5规定的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在估计违约风险暴露时,还应充分考虑债务人违约后,为促使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投入运营而继续发放贷款的影响,以确保风险估计的审慎性。 在估计违约概率时,还应注意项目不同阶段违约概率的变化,并谨慎处理违约概率与风险暴露相关性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对专业贷款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风险权重和预期损失比例计算专业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和预期损失。 (三)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专业贷款采用一维评级,评级应同时考虑债务人的特征和债项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直接反映预期损失。 2.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设置非违约级别和违约级别。 (四)商业银行可以对专业贷款中的一个或多个子类采用监管映射法,对其他子类采用内部评级法,但不得同时对同一子类的风险暴露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若专业贷款的内部评级标准与监管评级标准不一致,应记录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向银监会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

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主要考虑因素 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专业贷款评级应考虑以下因素:(一)项目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交易特点、项目发起人或债务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五方面因素。项目融资的监管评级标准见表1。 (二)物品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交易特点、操作风险、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七方面因素。物品融资的监管评级标准见表2。 (三)商品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五方面因素。商品融资的监管评级标准见表3。 (四)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或开发商实力和担保安排等四方面因素。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的监管评级标准见表4。 三、监管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 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将专业贷款的内部评级结果映射到“优”、“良”、“中”、“差”和“违约”五个监管评级。商业银行应参照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监管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确保内部评级与监管评级映射关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一)监管评级“优”,对应外部评级BBB-(含)以上。指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充足且稳定,市场竞争能力和发起人实力强,并落实了全面担保安排,即使在经济和行业面临持续、严重问题时,承贷主体仍能偿还债务。 (二)监管评级“良”,对应外部评级BB+ 或BB。指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充足且稳定,市场竞争能力和发起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直落后于市场风险,这主要因为:首先,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复杂得多;第二,许多信用风险模型起源于市场风险领域研究,例如C-VaR技术;第三,许多银行自认为了解信用风险,而把更多资源都投到了市场风险领域。但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控制不好,最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着重讨论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技术和经验,这将对国内银行目前正在推行但却不够扎实的经济资本管理提供一些 有益的参考。 一、基本状况 为信用风险而配臵的经济资本,应该基于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信用损失”的准确定义,各银行之间存在差异。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风险的资产组合说明概率密度函数有相对长的厚尾,即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损失会高于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非预期损失耗尽经济资本的概率(即破产概率)低于目标水平。在操作过程中,目标破产概率的选取往往与银行本身的信用评级一致。例如,银行理想的信用评级是AA,那么非预期损失超过其经济资本的概率就等于AA级公司债券一年期违约率,约为O.03%。 配臵经济资本的关键在于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配臵体系通常假设准备金涵盖预期损失,而账面资本涵盖非预期损失。在此框架下,如果风险敞口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超过了实际可用资本,银行就

面临资本不足。贷款损失准备金一般分为专项准备金和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是按照贷款预期损失,对贷款账面价值的调整,专项准备金不能吸收非预期损失,不作为权益或经济资本的一种形式。一般准备金可用来吸收非预期损失,因此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的供给。 大多数银行分配经济资本不仅抵御整个资产组合损失,而且抵御专门活动的损失。理论上讲,分配给一项交易的经济资本应该被度量为考虑这项活动和银行其他活动分散化效应后,这项活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经济资本要求的贡献。在实际操作中,边际贡献为整个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减去排除这项业务以后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 国外银行经济资本配臵体系的另一特征是,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也就是说,对每种风险分别估计概率密度函数,银行总经济资本分配是对每种风险资本分配的加总,通常不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度问题。 二、总体模式 经济资本计量的方法论和操作线路集中地反映在风险计量的总体模式上。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国际先进银行在对信用风险进行经济资本计量时,通常分为两种模式——集合模式(Aggregative Models)和结构模式(Structural Models)。 1.集合模式 集合模式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聚类分析(peer analysis)或历史现金流分析(historical cash flow analysis)推断出业务或产品类别的总风险。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古老历史,也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 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包括风险的衡量与管理,信用风险的衡量是问题的核心和管理的前提,也是研究的重点。 方法众多,篇幅巨大,这里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了解。 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 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即信贷风险; 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因客户违约或不守信而给信用提供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一) 信贷风险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是指由外界决定、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政治因素的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了其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和信贷风险的大小,这种因素渗透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贷款监督等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4 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以及信用登记状况的多变性;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 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事件的不确定性; 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 其他: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等 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二) 信用风险的识别 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基本信息分析 财务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 管理层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 生产经营风险分析 担保分析 保证、抵押、(动产)质押、留置和定金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整体状况分析 信用风险特征分析 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 基本信息分析 个人信贷产品风险分析 个人住宅抵押贷款 个人零售贷款 循环零售贷款(我国尚无此业务) 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组合类单笔贷款的相关性 正相关——集中于特定行业、业务 系统性风险 负相关:风险分散化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5_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6: 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专业贷款内部评级体系应满足本办法关于内部评级法的要求。 在估计违约风险暴露时,还应充分考虑债务人违约后,为促使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投入运营而继续发放贷款的影响,以确保风险估计的审慎性。 在估计违约概率时,还应注意项目不同阶段违约概率的变化,并谨慎处理违约概率与风险暴露相关性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对专业贷款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风险权重和预期损失比例计算专业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和预期损失。 (三)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专业贷款采用一维评级,评级应同时考虑债务人的特征和债项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直接反映预期损失。 2.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设置非违约级别和违约级别。 (四)商业银行可以对专业贷款中的一个或多个子类采用监管映射法,对其他子类采用内部评级法,但不得同时对同一子类的风险暴露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若专业贷款的内部评级标准与监管评级标准不一致,应记录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向银监会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证明内部评级与监管评级的映

射关系,确保两者的主要特征相一致。商业银行应保证其内部评级推翻,不会使映射过程失效。 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主要考虑因素 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专业贷款评级应考虑以下因素:(一)项目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交易特点、项目发起人或债务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5方面因素。项目融资监管评级标准详见表1。 (二)物品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交易特点、操作风险、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7方面因素。物品融资的监管评级标准详见表2。 (三)商品融资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政治和法律环境、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实力和担保安排等5方面因素。商品融资监管评级标准详见表3。 (四)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评级应考虑财务状况、资产特征、项目发起人或开发商实力和担保安排等4方面因素。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监管评级标准详见表4。 三、监管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 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的,应将专业贷款的内部评级结果映射到“优”、“良”、“中”、“差”和“违约”5个监管评级。商业银行应参照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监管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映射关系,确保内部评级与监管评级映射关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一)监管评级“优”,对应外部评级BBB-(含)以上。指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充足且稳定,市场竞争能力

信用风险的分析与计量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境内证券公司在开展场外股权衍生品业务的时候,所签署的协议为()。 A. NAFMII B. SAC C. ISDA D. GMRA E. 衍生品协议 描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不包括()。 A. 风险识别 B. 风险计量 C. 风险提示 D. 风险控制 E. 风险报告 描述: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流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二、多项选择题 3. 证券公司在日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类风险() A. 市场风险 B. 信用风险 C. 操作风险 D. 流动性风险 描述: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风险类型 您的答案:A,D,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4. 在信用风险计量过程中,期望损失涉及到的风险因子包括()。 A. 违约率(PD) B. 违约损失率(LGD)

C. 久期(D) D. 经济资本(EC) E. 违约风险暴露(EAD) 描述:信用风险度量 您的答案:A,B,E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国内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 A. 违约事件少,缺乏相应的处置经验 B. 法律不完善,对违约,破产过程中非违约方的保护不明确 C. 由于复杂的担保关系,交易对手资质难以确认 D. 国内交易对手协议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标准化 E. 交易对手账户内的资金无法做到隔离 描述:信用风险管理展望 您的答案:E,A,D,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信用风险的主要分类有()。 A.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B. 贷款信用风险 C. 发行人信用风险 D. 法律风险 E. 声誉风险 描述:信用风险概述 您的答案: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衍生产品违约风险敞口包括()。 A. 期望风险敞口(Expected Exposure) B. 期望正风险敞口(Expected Positive Exposure) C. 期望负风险敞口(Expected Negative Exposure) D. 最大可能风险敞口(Maximum Likely Exposure) E. 未来可能风险敞口(Potential Future Exposure) 描述:信用风险度量 您的答案:B,A,E,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 发行人信用风险缓释方法包括如下哪些()。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资产证券化交易包括传统型资产证券化、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以及兼具两种类型共同特点的资产证券化交易。 传统型资产证券化是指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通过资产转让、信托等方式全部或部分转移给投资者,基础资产的现金流用以支付至少两个不同信用风险档次的证券的资产证券化交易。 合成型资产证券化是指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通过信用衍生工具或者保证全部或部分转移给投资者的资产证券化交易。该交易结构中至少具有两个不同信用风险档次的证券。信用衍生工具包括资金来源预置型和资金来源非预置型两种类型。 (二)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形成的表外风险暴露称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利率或货币互换、信用衍生工具和分档次抵补。 储备账户如果作为发起机构的资产,应当视同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储备账户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抵押账户和利差账户。 (三)为充分抵御因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而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基于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限于法律形式计提监管资本。商业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流动性便利提供机构、投资机构或者贷款服务机构等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只要产生了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就应计提相应的监管资本。

银监会有权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判断商业银行是否持有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并确定应当如何计提资本。 (四)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资本要求的,必须使用资产证券化部评级法计算同类基础资产的相应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未得到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证券化基础资产资本要求的,可以不使用资产证券化部评级法计算相应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对部分证券化基础资产使用信用风险部评级法计算资本要求的,如该部分资产所占比重超过50%,则应使用资产证券化部评级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否则应使用资产证券化标准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资本要求的,如果证券化基础资产没有相应的部评级,发起机构必须使用资产证券化标准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投资机构必须使用评级基础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五)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金额按照如下规定确定:1.表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暴露为扣除专门针对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 2.表外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表外名义金额扣除减值准备后,再乘以相应的信用转换系数得到的金额。 (六)商业银行为资产证券化交易提供信用支持而且该信用支持已经反映到外部评级中的,该银行不得使用外部评级而应当按照本办法关于未评级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有关规定计量监管资本要求。

信用风险计量和RWA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与管理 风险管理部 2013年4月

内容提要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引擎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应用管理

1 Part: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基本概念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过程 –权重法RWA计算方法 –内部评级法RWA计算方法

什么是风险加权资产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风险加权资产( RWA)等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之和,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农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总量。 ?RWA是按照监管规则计算的风险总量。 ?信用RWA是衡量资产组合或单笔资产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资 产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确定不同的风险权重,以风险权重对资产进行加权即得信用RWA。风险权重是衡量监管资本占用程度的指标,风险权重越高,说明监管资本占用也越大。

缓释工具识别与拆分 ?识别监管认可的合格缓释工具; ?当债项由多种缓释工具共同担保时,需要缓释工具进行 分拆?利用不同方法, 计算每笔资产的风 险权重 ?根据计算规则,逐 笔计算每笔资产的 RWA ?根据分类规则将风 险暴露进行分类 ?符合客观性、统一 性、及时性原则 风险暴露分类风险权重确定RWA计量

权重法 根据银监会给定的风险权重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初级法 银行需衡量各内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PD),其余资本计算参数由监管机构提供。 内部评级法 银行需要构建客户、债项两维评级,依靠内部评级体系,测算以下风险参数: -违约概率(PD )-违约损失率(LGD )-违约风险暴露(EAD ) 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须获得监管当局的批准。 高级法 除了初级法要求的违约率之外,银行还需要提供自己对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敞口(EAD)的估算。 复杂/先进程度递增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7-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7: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针对回购协议、证券融资交易以及衍生工具交易,除计算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外,商业银行还须计算信用估值调整(CV A)风险加权资产。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CV A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计算 (一)商业银行应使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算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 (二)在使用权重法计算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时,符合标准的中央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为2%,其他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与信用风险权重法要求一致。 (三)商业银行应采用现额暴露法计算汇率、利率等衍生工具的违约风险暴露(EAD)。 现额暴露法下,衍生工具的EAD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盯市价值计算的重置成本(MTM);二是反映剩余期限内潜在风险暴露的附加因子(Add-on)。计算公式如下: EAD = MTM + Add-on 潜在风险暴露的Add-on等于衍生工具的名义本金乘以相应的附加系数。不同剩余期限内各类衍生工具的附加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1:各类衍生工具的附加系数 (四)商业银行应采用现额暴露法计算信用衍生工具的EAD。信用衍生工具的附加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2:信用衍生工具的附加系数 不同剩余期限的信用衍生工具之间附加系数没有区别。 合格参照资产包括主权发行的债务工具以及其他实体发行

的、且被两家合格外部评级机构评为投资级的债务工具。 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保护卖方只有在标的资产的发行人尚能履约但信用保护的买方破产的情况下才需计算Add-on。 若信用衍生工具的标的资产组中第一项资产违约即算做整体违约,附加系数就应当依据资产组中信用质量最低的资产来定,若标的资产组中存在不合格资产,则应采用不合格资产的附加系数。如果信用衍生工具的标的资产组中第二项或以后的资产违约才算整体违约,则标的资产的附加系数仍应按信用质量来进行分配,即由信用质量次低的资产决定此项交易的附加系数。 三、信用估值调整风险加权资产计算 (一)CVA反映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恶化,信用利差扩大导致银行衍生交易发生损失的风险。对于衍生工具交易,需计提CVA资本要求,但对与中央交易对手的交易以及证券融资交易,无需计提CVA资本要求。 (二)商业银行应采用以下公式计算CVA风险加权资产: CVA风险加权资产 ? =12.5 2.33 其中: 1.h为1年期的风险持有期(单位:年),h=1。 2.w i为交易对手i所适用的风险权重。交易对手i的风险权重应根据交易对手i的外部评级确定,三(四)表3列示了外部评级与风险权重的对应关系。如交易对手i无外部评级,银行应将该交易对手的内部评级结果映射到外部评级,且此映射关系应得到银监会的认可。如交易对手i无外部评级也无内部评级,则w i=1%。 3.EAD i total为交易对手i的EAD。估计EAD时可考虑净额结算及抵

G4B-1 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填报说明(权重法)8.31

G4B-1《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权重法)》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权重法的相关要求,对表内风险资产根据债权对象进行分类,并列出可进行风险缓释的各项因素。通过表内计算,获得加权后表内风险资产总额。具体的表内风险资产计算的相关规定可参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表内信用风险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权重法) 2.报表编码:银监统号 3.填报机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仅报人民币账户数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币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1.现金类资产]:是指填报机构所拥有的现钞、黄金和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黄金及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1.1现金]:是指填报机构库存以及运送中的人民币和外币现金。 [1.2黄金]:是指填报机构库存以及运送中的黄金。 [1.3存放中国人民银行款项]:是指填报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种存款。 [2.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是指对我国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债权的总和。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直落后于市场风险,这主要因为:首先,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复杂得多;第二,许多信用风险模型起源于市场风险领域研究,例如C-VaR技术;第三,许多银行自认为了解信用风险,而把更多资源都投到了市场风险领域。但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控制不好,最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着重讨论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技术和经验,这将对国内银行目前正在推行但却不够扎实的经济资本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基本状况 为信用风险而配置的经济资本,应该基于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信用损失”的准确定义,各银行之间存在差异。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风险的资产组合说明概率密度函数有相对长的厚尾,即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损失会高于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非预期损失耗尽经济资本的概率(即破产概率)低于目标水平。在操作过程中,目标破产概率的选取往往与银行本身的信用评级一致。例如,银行理想的信用评级是AA,那么非预期损失超过其经济资本的概率就等于AA级公司债券一年期违约率,约为O.03%。 配置经济资本的关键在于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配置体系通常假设准备金涵盖预期损失,而账面资本涵盖非预期损失。在此框架下,如果风险敞口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超过了实际可用资本,银行就面临资本不足。贷款损失准备金一般分为专项准备金和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是按照贷款预期损失,对贷款账面

价值的调整,专项准备金不能吸收非预期损失,不作为权益或经济资本的一种形式。一般准备金可用来吸收非预期损失,因此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的供给。 大多数银行分配经济资本不仅抵御整个资产组合损失,而且抵御专门活动的损失。理论上讲,分配给一项交易的经济资本应该被度量为考虑这项活动和银行其他活动分散化效应后,这项活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经济资本要求的贡献。在实际操作中,边际贡献为整个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减去排除这项业务以后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 国外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另一特征是,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也就是说,对每种风险分别估计概率密度函数,银行总经济资本分配是对每种风险资本分配的加总,通常不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度问题。 二、总体模式 经济资本计量的方法论和操作线路集中地反映在风险计量的总体模式上。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国际先进银行在对信用风险进行经济资本计量时,通常分为两种模式——集合模式(Aggregative Models)和结构模式(Structural Models)。 1.集合模式 集合模式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聚类分析(peer analysis)或历史现金流分析(historical cash flow analysis)推断出业务或产品类别的总风险。 历史现金流分析是从历史现金流的波动中估计一项活动总的风险。历史现金流的波动假设等于将来的波动。为了使银行的实施成本最小化,基本现金流的估计通常从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中产生,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一些调整,以便一个期间的现金流可以近似解释成为这项活动的经济收益,有时称为“净税

债券信用风险计量答案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变量分析中样本数据识别异常点时,将变量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进行排序,确定异常值的位置,将()值规为异常值。 A. 小于2%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 B. 小于2%分位数和大于98%分位数 C. 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 D. 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8%分位数 描述:样本异常点识别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LOESS回归,是一种局部拟合,当选择点x进行拟合时,x临近 点的权重是根据它与点x的来确定的,即距离点x越近,权重越 ()。 A. 高 B. 低 C. 与权重无关 D. 不能确定 描述:变量平滑处理方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ROC曲线描述了在一定累计好客户比例下的累计坏客户比例,模 型的区分能力越强,ROC曲线越往()靠近。 A. 左下角 B. 左上角 C. 右上角 D. 右下角 描述:统计模型开发阶段验证-区分能力验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4. 影子评级模型的基本组成要件主要有()。 A. 统计模型 B. 专家经验调整 C. 公司治理架构和政府支持因素调整 D. 评级推翻 描述:影子评级模型 您的答案:A,C,B,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在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之前,应对每个单变量分别进行分析, 以决定哪些变量是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多变量分析的。其中检验区分能力分析的统计量有()。 A. AR统计量 B. K-S统计量 C. Somers'd统计量 D. Phi系数 描述:单变量分析-区分能力分析 您的答案:A,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单变量分析包括()。 A. 缺失值和异常值处理 B. 变量转换 C. 区分能力分析 D. Logistic回归 描述:单变量分析-变量转换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 8: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本办法所称资产证券化交易包括传统型资产证券化、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以及兼具两种类型共同特点的资产证券化交易。 传统型资产证券化是指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通过资产转让、信托等方式全部或部分转移给投资者,基础资产的现金流用以支付至少两个不同信用风险档次的证券的资产证券化交易。 合成型资产证券化是指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通过信用衍生工具或者保证全部或部分转移给投资者的资产证券化交易。该交易结构中至少具有两个不同信用风险档次的证券。信用衍生工具包括资金来源预置型和资金来源非预置型两种类型。 (二)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形成的表内外风险暴露称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利率或货币互换、信用衍生工具和分档次抵补。

储备账户如果作为发起机构的资产,应当视同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储备账户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抵押账户和利差账户。 (三)为充分抵御因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而承担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基于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限于法律形式计提监管资本。商业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流动性便利提供机构、投资机构或者贷款服务机构等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只要产生了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就应计提相应的监管资本。 银监会有权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判断商业银行是否持有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并确定应当如何计提资本。 (四)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资本要求的,必须使用资产证券化内部评级法计算同类基础资产的相应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未得到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证券化基础资产资本要求的,可以不使用资产证券化内部评级法计算相应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对部分证券化基础资产使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要求的,如该部分资产所占比重超过 50% ,则应使用资产证券化内部评级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否则应使用资产证券化权重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使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计算某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资本要求的,如果证券化基础资产没有相应的内部评级,发起机构必须使用资产证券化权重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投资机构必须使用评级基础法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 (五)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金额按照如下规定确定: 1.表内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为扣除专门针对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所计提的准备以及未实现的收益和损失后的账面价值; 2.表外资产风险暴露金额为其表外名义本金,其中非信用类衍生产品

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x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风险加权资产的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根据我国银监会监管要求和x银行有关规定,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加权资产(RWA)等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之和,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基础,反映了x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总量。 第三条风险加权资产是计量和管理资产风险的重要工具。及时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优化资产风险结构,降低资产整体风险,提高风险回报,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四条风险加权资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要真实、全面,动态反映单笔资产和组合资产的风险水平。 (二)统一性原则。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管理和披露要采用全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系统,保证集团内部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三)有效性原则。要及时发现风险总量、结构、收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资产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资产风险回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风险加权资产管理在高级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由客户部门以及风险管理、财务会计、资产负债、信贷管理、运营管理、审计、科技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实施。 第六条高级管理层是x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一)审批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政策、制度、参数和规则。 (二)定期评估资产风险水平,确保全行承担的风险与持有的资

本相匹配。 (三)审定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结果以及风险资产总量、结构调整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 第七条风险管理部门是风险加权资产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全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 (二)组织实施集团层面风险加权资产的定期测算和结果发布工作。 (三)汇总分析资产风险总量和结构,提出风险结构优化计划和措施,报高管层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动态监控、分析、评价全行资产风险状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优化调整风险结构。 第八条客户部门以及财务会计、资产负债、信贷管理、运营管理等部门是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的重要参与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一)根据部门职责,在业务系统中录入、审核有关数据,提供系统中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其中,客户部门主要负责客户、资产的有关数据,财务会计部门主要负责收入的有关数据,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资本、股权投资以及承诺的有关数据,金融市场部门、运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债券投资、存拆放同业等资金类业务的有关数据。 (二)结合部门业务管理职责,充分运用资产风险监控、分析结果,落实风险总量、结构调整计划,优化风险结构。 (三)持续跟踪本条线资产风险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单位风险资产的收益水平。 第九条审计部门负责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相关的规则、过程和

信用风险资本计量

附件4: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一、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政策和程序 (一)商业银行应制定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政策,明确开展风险暴露划分与调整的程序和内部控制要求,完善相应的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 (二)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的管理架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确定风险暴露分类的标准和流程。商业银行分类标准与本办法要求不一致的,应报银监会备案。 (三)商业银行应指定部门牵头负责全行风险暴露分类工作,并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岗位或部门分别负责风险暴露的划分和认定。 (四)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暴露分类时,应根据不同风险暴露类别的划分标准,将资产划入相应的风险暴露类别。对不符合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划分标准且存在信用风险的资产,应纳入公司风险暴露处理。 (五)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暴露特征的变化,调整风险暴露类别。在出现风险暴露类别调整特征后的半年内,商业银行应完成暴露类别的调整。 (六)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和调整的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分类状况和风险情况。 (七)商业银行应在相关信息系统中对每笔业务的风险暴露类别进行标识。

(八)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实施情况定期开展审计。 二、主权风险暴露 主权风险暴露是指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 多边开发银行的范围见本办法第五十六条。 三、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一)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属性,商业银行应将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二)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经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机构。 四、公司风险暴露 (一)公司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公司、合伙制企业和独资企业及其他非自然人的债权,但不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纳入零售风险暴露的企业的债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