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对发展物流园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相继建立。各国物流园区特点不尽相同,各自的经验教训也在被相互借鉴。

本文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起源、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政府促进行为等几方面入手,重点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做了比较研究,分析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发展起源

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是否建设物流园区,建设什么样的物流园区以及如何规划园区布局与功能被反复讨论。在探索本国物流园区模式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将理论、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大化的结合,最终就产生了适应自身成长路线的具有独特特征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日本是第一个对物流园区实施建设的国家。1965年,日本首先提出物流园区的概念,

称为“物流团地”。当时,日本面临交通严重堵塞、城市功能交叉混乱、环境压力巨大等种种难题,另辟空地建设物流园区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快速且富有成效的方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附加效益和周边利益的获得使得物流园区成为日本长久的支撑产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开始了本国的物流园区建设,称为“货运村”。1985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它充分利用了两德统一之后丰厚的流通资源,整合了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结合政府辅助政策,推动了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德国的物流园区网络做得相当广泛,它以本国为中心,向欧洲各国辐射,并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物流中心。德国的物流园区是成功的,它带动了整个欧洲流通业的进步,为世界物流园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美国是发展物流业最早的国家,其物流园区的建设采用的是自由竞争策略,充分打开市场,让物流企业自由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存活下来得到发展的企业寻找到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企业功能等。在企业激烈竞争的同时,美国

政府为了支持物流园区的发展与整合,提高本国园区的市场竞争力,也渐渐开始出台一些政策,协助企业进步。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物流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物流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与此同时,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带给城市和百姓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此,发展规划物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调查表明,中国大中型城市均将发展物流园区作为提高城市经济、缓解交通压力、整合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首选策略。中国最早的物流园区是1999年建成的深圳平湖物流园区。政策的出台、物流园区项目的开展、投入的增加等,充分表明了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物流园区的重视和发展物流园区的决心。

运营模式

目前,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基本分为三大类: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物流)企业自下而上的自发建设模式,政企联合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较为普遍,如日本的Keihin物流园区,德国的Dresden物流园区,中国的北京空港、深圳平湖和南京龙潭物流园区等。

日本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协同组合、半官半民、个别经营和共同出资。根据2011年度国际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日本44%的物流园区采用协同组合的方式,35%采用半官半民方式,而采用个别经营或共同出资方式的物流园区仅占日本园区总数的13%和8%。由此可见,日本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协同组合和半官半民这两种方式为主导,宏观上统筹调控,微观上自由放开。以东京的足立物流园区为例,由政府部门指派人员担任董事长,指导监督园区运营,上游由10家大型供应商组成,中游由中间批发商自发组织经营,技术和平台以及售卖方式均由企业自主决定。在这种半官半民方式下,由足立物流园区配送的商品既能保证质量和速度,又能保证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政府对于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也减轻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

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物流园区,多采用公共私营合作的运营管理模式(PPP模式)。因为在这些国家,物流园区更多体现的是它的公共服务的属性而非盈利属性。2011年国际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关于德国图林根物流园区初期投资组合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政府、州经济开发部和联邦铁路投入了绝大部分资金(九成以上),各占42.5%、35.5%、14.7%,而行业协会的投入只占了不到一成。德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减弱了图林根物流园区的盈利性质,大大增强了其公共属性。

在中国,物流园区无论是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还是政企联合的模式,都始终将进行企业化经营的物流公司作为园区的经营主体,但同时无一例外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我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以政府自上而下为主导,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公司进行有限自由经营。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政府委派工作人员在园区成立园区委员会,负责园区内的一切行政事务,提供政府服务,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园区建设企业或行业协会组成物流园区管理公司,提供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基础设施开发、园区总体策划、宣传等服务,但不参与园区内企业的经营活动;园区内企业实行自主经营。《2006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

告》对205家物流园区的管理经营模式做了调查,结果显示:179家物流园区采用政府主导或者政企联合主导,占总数的87%,仅有26家园区采用企业自发建设模式,占总数的13%。

盈利模式

一般情况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随着园区发展阶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形成初期,应着重利用基本功能盈利,使园区稳固发展。进入成长期,应充分发展增值服务,使园区在基础稳固的情况下形成质的飞跃。而进入成熟期则需要注意拓展园区服务,如果园区管理者不能充分结合市场及自身情况拓展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园区的发展将进入第4象限中的衰退期。

目前国内外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六大种类:(1)基本的园区服务;(2)集聚的规模效益;(3)优惠的保税政策;(4)增长的土地价值;(5)低廉的仓库租金;(6)优良的增值服务。

日本最著名的物流园区是东京的四大园区——葛西、阪桥、和平岛、足立。其盈利模式集中在利用土地价值和仓库租金方面。首先,政府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出租或者出售给行业协会,再由行业协会向成员私募资金;其次,政府促使银行向经营者长期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同时,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项目竣工等方式为投资者提高当地地价。通过这些举措,利用土地价值和仓库租金就成了日本物流园区投资者与经营者最主要的盈利方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投资回报期较为漫长。

德国采用的是“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自主经营”的方式。政府在规划初期就将园区配套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列为重点投资项目,建立大型综合生活服务中心,提高园区整体服务水平,目的是凭借优良的服务为园区增值。德国在这种模式下得到了丰厚的收益,正是凭借优良的增值服务赢得了欧洲最成功的物流园区称号。德国不莱梅物流园区就是这种盈利模式的典范,投入产出比高达1:6,投资回报期较日本模式短。

中国的物流园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利用基础功能来盈利,而极少利用增值服务。但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加上行业的刚性需求,所以,中国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基本的园区服务”、“集聚的规模效益”、“优惠的保税政策”三个方面。《2006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就盈利模式问题对30个物流园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28家主要收入来源是基本设施设备的租金,19家收入主要来源于物业管理费,6家收入主要来源于经营的物流公司,5家收入来源是运输费用和物流信息服务费,3家收入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和税收优惠,2家主要依靠土地升值后的出租或出售。

政府作为

日本的物流园区自始至终都是由政府推动建设的,首先政府以极优惠的价格将土地出让给企业,再推动银行对这些企业进行低息或无息长期贷款,极大程度地减轻这些企业建设物流园区的资金压力。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政府更是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地价上涨,为建设者和经营者谋取更大的利益。

在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当时,德国正值二战恢复期,政府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集中力量修建了大量物流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为之后的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支持。

美国政府为了尽快将圣安东尼奥市物流园区发展成为北美贸易走廊,出台了若干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销售税点返还政策,最初10年财产税全免政策等,同时政府通过并购和战略合作等途径,协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面对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初期的现状,政府针对各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中国的物流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大多是从传统行业中分离出来的小物流公司,功能较为单一,不成规模,实施整合与并购是目前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政府正是看到了这一必然,加强重视、简化流程,积极配合大中型综合物流公司实施并购,协助零散小物流公司有机整合。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物流园区占地较大,土地使用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修订案将土地使用税率提高一倍的情况下,政府仍对物流企业实行原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了物流企业的资金负担。

问题与建议

1.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聚效应未发挥

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可以使园区内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信息,实现产业链效应。然而我国的物流园区却没有将这一效应有效地发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物流企业本身发展的落后制约了产业与物流行业的联动发展;二是在入园企业的选择上缺乏考虑,操作业务重复,企业功能单一,提供的服务大多停留在基础层面,使得园区缺乏综合性和开拓性,无法满足产业的物流服务要求;三是资源整合与并购进程缓慢,政府虽然为大中型综合物流企业实施并购以及零散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提供了必要的协助,但是中国的单一功能物流企业业主还未形成这种合作的思想和能力,园区内部仍然在相同的单一业务上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差异化要求和跨国公司综合性业务需求均无法得到满足,园区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使用,信息无法达到及时的完全的共享,某些业务盈利能力极端低下,产业与物流服务的联动效应没有得到发挥。

物流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未发挥,直接的后果就是客户流失严重,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园区经济效益下降;同时,由于对基础设施使用上的浪费,阻碍了低碳物流园区建设的进程和设施使用费用的增值。

(2)开发模式方面的缺陷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是平稳度不够。从管理模式来看,绝大多数物流园区采用的政府主导和政企联合主导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扰乱园区的管理经营。政府部门与园区经营方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政府的扶持力度欠缺,掌控程度不尽人意;此外,对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的管理也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是“违规圈地”。一些入园

企业打着经营物流业务的旗号,实际在进行土地交易。这种现象不仅升高了园区的空置率,也影响了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

(3)服务体系方面的缺陷

入园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对物流园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加重。目前中国的物流园区还未形成各自完善的服务体系,部分园区服务内容单一,甚至局限于仓库及设备租赁。直接的原因是在入园企业的选择上没有剔除小、乱、差企业,没有进行良好的资源整合,没有出台一套系统的服务体系;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在规划初期,该物流园区就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导致招商时也不能按此思路筛选企业。

(4)网络化体系方面的缺陷

各地的物流园区不应该是独立的,但从网络化体系方面看,目前我国的物流园区是作为单独个体规划的,各物流园区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未充分考虑到园区与物流中心之间、省内园区之间、各省市园区之间的统筹和协调,缺乏与周边经济的有效衔接,没有形成一个网络系统。这也跟政府行为有关,物流园区的规划出发点是行政区域而非经济区域,缺乏对物流园区辐射范围的理性分析。单个园区辐射范围尚且无定量规划,全国物流园区的整体网络化更是亟待完善。

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建议

首先,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部门,作为运营主体的园区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应在合作初期就规定好各自的职责,并随着园区建设初步完成以及经营的开展,调整职责内容,做到无重叠、无空白,在合作中互相监督,各司其职。同时,行政主体——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园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业主和经营者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物流基础知识水平,助其形成资源整合思想;而运营主体——园区管理公司也应注重物流园区综合功能的总体规划,规范园区企业,严格审核入园企业资质,实时监督,杜绝恶性竞争,为企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环境。

其次,各地物流园区应进行统一规划,与当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经济区域规划相一致,适当超前,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最后,通过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等,整合全供应链(客户、供应商及第三方服务)资源和政府、金融机构资源,打造服务带动的网络化、现代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从而支撑和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与升级,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物流园区经营模式与市场分析

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园区是指多个物流中心在某一空间的聚集体,提供综合物流及其他配套服务的场所,物流园区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是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具有集约、调节、转运、集中库存、信息枢纽等综合功能,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等交通枢纽,地价较低,适当设置远离市中心区,并要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工业企业的发展留有余地。可见,物流园区是、企业物流部门通过规模化,实现资本、设施、人员、政府服务及其他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供应链管理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是供应链上核心环节与战略节点。 从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及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有几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物流外包将逐步成为趋势。这将推动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并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当中,成为全球化、一体化、高效率的物流产业集中地,发挥物流增值的作用,物流园区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彰显。国外特别是德国与日本的物流园区开发经验表明,物流园区开发确实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物流园区开发都将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大热点。但既然是热点,由于利益的驱动,就会产生诸多非理性的行为。而科学的、客观的前期调研、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商业模式设计等对一个物流园区的成功开发,降低投资风险至关重要。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园区规划,是物流园区产生良好社会及经济效益,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的保证。 一、需求分析 物流园区开发的首要工作对物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分析,深刻把握客户的需求,敏锐洞察市场走向,为后期市场定位、功能设置、商业模式设计等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调研是对开发单位本身、政府部门、物流需求方及潜在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及分析。最重要的是对物流需求方的调研,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对该项目物流配套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对服务围及水平的需求、对成本费用的接受水平、对附加服务的需求、需求方的货物流向/处理量/出入口量/涉及金额、需求方的合作意向等。通过上述调研,在获得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学预测方法、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定性方面主要是分析目标客户在哪里、客户的需求有哪些、市场空缺有多大、本项目的资源及能力情况等。定量方面主要是分析

大型物流园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寿光概述 第二部分、市场环境分析 1)我国商业地产项目宏观环境分析 2)山东省大型市场商业地产项目现状分析 3)绿色食品、绿色农资产业现状及相关市场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项目概况与分析 1)区位优势 2)项目自身软件优势 3)项目经营优势 4)项目劣势分析 5)项目机会点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定位 1)项目功能定位 2)项目形象定位 3)项目价格定位 4)销售手段定位 第五部分、销售执行计划 1)销售阶段 2)业务策略 3)企化策略 第六部分、开发投资回报与创造社会效益分析

第一部分、寿光概述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距青岛、济南各150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人口108万。寿光历史文化悠久,汉字鼻祖仓颉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着《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诞生于此。改革开放以来,寿光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3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6元,寿光已连续7次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列第53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38位。 寿光是胡锦涛总书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2005年4月总书记百忙之中亲临寿光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寿光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 物产资源丰富 寿光美丽富饶,南部沃野平畴,水源丰沛,是粮食、蔬菜、果品生产基地;北部卤水储量丰富,宜盐面积260万公亩,是全国三大重点盐业产区之一和重要的盐化工基地;西北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沿海滩涂达15万亩,主要经济鱼类20余种。 交通方便快捷 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青羊铁路纵贯南北,潍高、羊临等省道、国道纵横交错。北部二类开放口岸羊口港可直通周边国家和地区。距离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各150公里,距潍坊机场50公里。 农业水平较高 寿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着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走在了全国前列。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依托蔬菜品牌优势,由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国家十一部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参观了博览会,参会人数超过了319万人,扩大了寿光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工业实力雄厚 寿光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蔬菜加工、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培育起了晨鸣纸业、巨能电力、联盟化工、墨龙机械、鲁丽板材、富康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讲课稿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更多政策优势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目前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岛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批准面积分别为:上海1.03平方公里,青岛1平方公里,宁波0.95平方公里,大连1.5平方公里,张家港1.53平方公里,厦门象屿0.7平方公里,深圳盐田港0.96平方公里,天津1.5平方公里。至此,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面积已达9.17平方公里,目前都已通过国家验收。 从2004年4月15日首家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 2.1保税物流园区的定义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的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2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这八家保税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是: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一、二期合计)3.76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业务量和货值均高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上半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共引进中外著名物流企业20家,实现土地转让10万平方米,一期仓库10万平方米出租率100% ,二期仓库26.3万平方米出租率50%以上。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紧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截至去年八月,已进驻35家物流企业。2006年受理进出区货物突破两万票,货值超过40亿美元。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大窑湾港区内。已有超过50家企业进驻,06年进出货值达6亿美元。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封关运作,进出区货物总值已超过20亿美元。 ——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位于象屿保税区和东渡港区之间。06年通关货物5000余票,货值超5亿美元。 ——深圳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6平方公里,与盐田港保税区一起围网运作。截至06年9月,进出口货物总值已超过10亿美元。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张家港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由于我国的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点、水平低,缺乏规模经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这时候需要通过横向并购、合资的方式,整合零小规模的行业特征,造就行业领导者,实现物流市场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我们今天看到的物流巨头,像德国邮政、丹莎货运、敦豪速递、瑞士德迅集团(K&N)和荷兰TPG集团都是当年并购大潮的主力军。因此,向主力军中的佼佼者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效学习别人长处,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势,去创造新的奇迹。 德国的物流,其最根本的一种理念就是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在欧洲之门APL货运仓储中心,不仅为货代公司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还为生产企业提供货物分拣、重新包装和贴标签等增值服务项目。如在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为客户提供圣诞节礼物的配送等。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一样有着漫长的过程。在统一以前,东、西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要明显强于东部。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多是沿南北方向布置,东西方向的联系较弱,而各城市的结点作用突出,因此货物的集散地也主要沿东西部主要结点城市分布。 两德刚统一时,为了平衡政治与经济利益,新政府在有意加强东西部交通联系的同时,更意识到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集散地是激活整个国家物资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德国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修建机场和港口,而是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区(GVZ),这是因为看到了它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尤其是统一后的联邦政府,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物流企业以最大可能的支持。例如,德国政府尝试着在不来梅市规划了德国最早的大型物流园区。其以6马克/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头下土地,经过平整和修建公路.铁路以及扩建不来梅港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再以30马克/平方米的低廉价格出售给物流企业;企业也可以租用场地(实际上经过多年以来的财富积累,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买断的形式,极少数企业向政府租用)。政府在企业建设物济中心的同时提供低息贷款。

港口物流业务流程介绍

港口物流业务流程介绍 港口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组织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越来越成为产业组织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日渐突出,使港口成为衍生高度聚集相关产业群带的巢臼,由此也在地域延伸了港口的经济辐射范围,并产生了具有高耦合度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及其产业集群的边界不断扩展。本文对港口物流及其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港口产业链重构进行探讨,架构崭新的现代港口内外部发展格局。 一、港口区域延伸及其腹地产业集群的藕合度分析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一种位于特定地理区位的中间组织,由众多企业即集群的成员本着共同的产业目标、默识的规则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约定的群体。集群成员间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创新,建立了投入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关系,产业与相关企业、市场中介组织及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性,从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产业集群通常指依赖并服务于相似市场、具有主导产业的众多企业及相关产业组织和支撑服务机构间通过分工合作于特定区域内结网而成的学习型组织。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无形资产提高是产业集群的优势。 传统港口禀赋其区位优势所形成的港口经济及其附着体一一临港工业,符合产业布局的基本规律,但临港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结构较为粗放,主要集中在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提供较为初级的产品,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产业关联度,但信息、技术和服务含量较低。 而现代港口采取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主要业务范围从货物装卸、仓储和船舶靠泊服务,到货物的加工换装及与船舶有关的工商业服务,扩大到货物从码头到港口后方陆域的配送一体化服务。港口逐步成为统一的集运输与贸易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从国外港口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贸易的90%来自海上,进出货物约有50%增加值来源于港口物流产业,临港工业和港区物流机能加强,诸如流通加工、包装、仓储、配送及信息服务,并已形成炼油、化工、电子、机械、汽车、服装纺织、食品、家电及IT等产业的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的重要基地,而且亦成为贸易、存储、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公司等产业集聚地。 全球已步入第三代港口发展阶段,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成组货和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主要运输方式,集装箱、干散货和液态散货运输船舶向大型化发展,泊位向深水化、专业化发展。跨国公司的加入,提出了及时服务、零库存等要求,围绕着运输链的起始点,港口活动的范围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港口界限。港口在组织功能上日益扩大,已成为集货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才流一体化复合型据点。成片的临港工业群带与腹地产业集群的崛起,使港口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商业合作的媒介体。港口已成为各产业集群所需原材料、零配件、机器设备采购、产成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和枢纽,集中表现在与其腹地和境外产业集群经济的高耦合度,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 港口物流与其周边产业集群的耦合度主要表现在: 1.就港口物流功能而言,随着其规模扩大和运输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商贸活动的活跃,港口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对发展物流园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相继建立。各国物流园区特点不尽相同,各自的经验教训也在被相互借鉴。 本文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起源、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政府促进行为等几方面入手,重点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做了比较研究,分析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发展起源 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是否建设物流园区,建设什么样的物流园区以及如何规划园区布局与功能被反复讨论。在探索本国物流园区模式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将理论、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大化的结合,最终就产生了适应自身成长路线的具有独特特征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日本是第一个对物流园区实施建设的国家。1965年,日本首先提出物流园区的概念, 称为“物流团地”。当时,日本面临交通严重堵塞、城市功能交叉混乱、环境压力巨大等种种难题,另辟空地建设物流园区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快速且富有成效的方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附加效益和周边利益的获得使得物流园区成为日本长久的支撑产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开始了本国的物流园区建设,称为“货运村”。1985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它充分利用了两德统一之后丰厚的流通资源,整合了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结合政府辅助政策,推动了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德国的物流园区网络做得相当广泛,它以本国为中心,向欧洲各国辐射,并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物流中心。德国的物流园区是成功的,它带动了整个欧洲流通业的进步,为世界物流园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美国是发展物流业最早的国家,其物流园区的建设采用的是自由竞争策略,充分打开市场,让物流企业自由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存活下来得到发展的企业寻找到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企业功能等。在企业激烈竞争的同时,美国

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区位分析专题

《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分析》小专题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为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社会发展,国家从20世纪末开始实行了“西部大开发”,21世纪初提出了“中部崛起”,中部、西部地区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经济社会有了明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缓解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优势)条件分析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在答题时常出现纰漏的现象,这里的区域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城市群、城市新区、开发基地等具有一定影响范围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以下以我国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岛为例分析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海南岛经济特区开发的优势条件包括: 其中相互位置的分析,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该区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位置关系。 2、资源优势: (1)气候资源: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积温8400℃~9200℃,冬季温暖,最冷月气温超过16 ℃,夏季高温,最热月气温在25 ~29 ℃之间,可以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我国栽培橡胶的最适宜地区,也是我国唯一可种植油棕、可可、腰果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方。 (2)土地资源:地形——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3)生物资源: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有利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海洋生物资源中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0多种,虾类近千种,贝螺类1000多种,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生态系统有红树林、珊瑚礁、河口等,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种性区,可提供食品资源,并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4)海洋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近30万平方千米,渔类品种多,800种以上、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适宜远洋捕捞业;浅海、滩涂面积广大,港湾多,适于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5)海洋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如何吸引企业进驻: 物流园区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吸引大量企业进驻,因此如何吸引企业入园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鉴于中国众多物流园区失败的案例,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房屋的质量和设备的投入,保证我们的设备能满足绝大部分入园企业的需求。 在物流园区的起步期,首先与已有的、大规模的、在业界有一定声望的大物流公司合作,签定一个3-5年的承包运输协议,以一定的优惠招它们的子公司入园(例如房屋、设备的租金折扣,GPS、GIS等技术设施的免费提供);再利用这些公司的声望以及政府的支持,以一定的优惠(各种租金的折扣以及税收优惠)招揽厂商入园,当然为了留住这些入园企业,在不能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情况下,我们尽自己的能力满足企业需求,并为其提供先进的设备。彼此建立稳定关系。 在物流园区的 起步期概述:起步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园区可以占稳脚跟,在实现稳步收益的基础上谋求发展。起步期的物流园区首先必须要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入园企业,荐于众多物流园区失败的案例,在建设初期的物流园区虽不能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但起码要保证入园的企业享有的物流设备完善。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着眼于高昂的物流成本,从起步期开始利用现有方法将成本降到最低。 起步期具体盈利模式: 发展目标:初具一定规模,与多家物流公司、大家电供应商、销售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有稳定经济来源。 利润增长点:成本控制 发展基础业务:仓储、出租(仓库、设备、房屋)【做图】 具体实施过程: 1、吸引企业(主要包括大家电供应商、大家电销售商以及物流公司)进驻: 物流园区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吸引大量企业进驻,因此如何吸引企业入园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鉴于中国众多物流园区失败的案例,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房屋的质量和设备的投入,保证我们的设备能满足绝大部分入园企业的需求。 在物流园区的起步期,首先与已有的、大规模的、在业界有一定声望的大物流公司合作,签定一个3-5年的承包运输协议,以一定的优惠招它们的子公司入园(例如房屋、设备的租金折扣,GPS、GIS等技术设施的免费提供);再利用这些公司的声望以及政府的支持,以一定的优惠(各种租金的折扣以及税收优惠)招揽厂商入园,当然为了留住这些入园企业,在不能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情况下,我们尽自己的能力满足企业需求,并为其提供先进的设备。彼此建立稳定关系。 2、筛选入园企业 在上文的运营模式中,已详尽讲述如何筛选入园企业了,即要具备基本资质条件、

物流园区经营、功能、盈利模式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其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也会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功能定位、建设类型、开发模式以及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综合分析。 1.3.1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物流园区是物流节点集中组织和管理的场所,其依托规模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对物流活动进行综合处理,从而达到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目的,是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物流园区从空间上积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功能上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供应链各个环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有机的功能组合、优化的资源配置以及信息系统整合发挥其系统整体优势。 物流园区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功能,其次是业务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整合区域资源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具体业务功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与咨询服务等。 另外,不同物流园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所承担的物流业务也不尽相同。因此,物流园区所完成的物流作业应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需求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规划,对各种物流功能进行组合配置。 1.宏观社会功能

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从物流园区的起源来看,其功能定位主要有两大原因:(1)解决城市交通压力、环境污染以及功能结构调整,代表性园区有日本东京郊区的四大物流团地;(2)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园区的经济合理性,代表性园区如德国的不莱梅物流村。 物流园区对所在城市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社会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发挥集聚功能。物流园区的建立将过去分散各处的货站、货场以及货物集聚一处,采用规范化流程、现代化技术手段、规模化设施设备以及综合化信息平台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集聚功能,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改善城市环境。通过空间的重新布局和功能的重新组合,减少了交通线路、货站以及相关物流设施在城市市区的占地,通过联合运输,减少车辆出行次数,提高装载率,集中进行车辆清洁、维修和处理,从而减少噪音、尾气、货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园区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和规模化运作,保证满足区域物流需求。同时,运作效率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也减少对企业成本的压力,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4)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多式联运。通常,物流园区的建设依托城市交通枢纽或港口,可以实现公路、铁路、港口等不同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 一、区域规划中的优劣势分析 优劣势分析是进行区域规划的首要步骤,只有在对一个区域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最佳规划。 图1:区域规划中可能的优劣势 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应注意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分别对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不同,从而与之相匹配的区域规划也不同,因此在进行优劣势分析时,根据区域规划目标,对一个地区的优势、劣势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对于劣势的改造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是扭转劣势为优势,还是弥补劣势,还是放任劣势不管?同时还要重视区域优势与劣势之间转化的关系和可能性。区

域的优势与劣势之间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存在转化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可能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根据区域规划对于优劣势的改造或驾驭程度、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层次(图2)。我们要把握优劣势之间的转化机制,顺势而为,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图2:区域规划驾驭优劣势的层级 1、打造强势,树立优势 通过机制体制设计、模式选择、政策制定等方式,打造强势的绝对区域优势组合,使得区域规划在区域内全部优势的支撑下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区域规划驾驭区域优劣势的最高层级,对于一个区域发展的成熟度有极高要求。一般而言,不管区域优势如何明显,都面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区域劣势,这一层级是实

施区域规划的最理想土壤。 区域越大打造优势组合的难度就越大,对于一些园区级、市县镇等级别相对较小的区域来说,其存在的区域优势劣势组合的复杂性相对性较低,区域规划的打造则相对容易,因此区域体量相对较小的层面,更适合落地区域规划,这是由区域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相对的,区域体量越大,存在的优势劣势的组合的复杂性就越高,很难在打造区域规划时使得其具备绝对优势,较难落实区域规划。 2、挖潜优势,扭转劣势 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性,不仅需要既有的区域优势作为支撑,还需要克服该区域的现有劣势,更需要面向该区域未来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现在与未来的优劣势进行驾驭以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落地。 挖潜区域优势相对而言较容易,任何一个区域在发展的时候,处于本能,都会最大程度去利用其优势,但是存在一个对优势的认知能力的问题,可能有些区域对其具有的很多优势视而不见,有些区域则能很好的做好其优势定位,这一般是受区域发展的领导层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入咨询机构等第三方部门强化其对于优势识别的能力。 例如,温州区域的发展就是典型的扭转劣势为优势的例子。温州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和浙江省的“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由于温州山地面积占比极高,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不得不另谋出路,凭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商业信息的敏感度创造了温州奇迹。 3、强化优势,弱化劣势 在现有区域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对优势进行正向的强化,对于劣势进行

长春市物流园区现状分析

孙成昌 长春市物流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园区是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各地己经掀起一股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热潮。长春市物流界也在积极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但是长春的物流园区规划还远没有达到一个真正物流园区的标准。目前,物流园区仍是长春物流业发展中的一大薄弱环节,适用于长春的物流园区规划理论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物流园区规模优化以及物流园区与交通布局匹配的问题研究较少。从而导致出现了盲目建设物流园区,建成后又大量空置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园区的概述及产生的背景依据,然后是长春物流园区的现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从而为探讨长春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发展现状及物流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长春物流园区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物流园区资源整合SAAS模式

┊ ┊┊┊┊┊┊┊┊┊┊┊┊装┊┊┊┊┊订┊┊┊┊┊线┊┊┊┊┊┊┊┊┊┊┊┊┊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Changchun Logistics Park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Logistics park is a certain stage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Local governments also actively construct logistics parks. However, logistics park construction in Changchun can’t meet standard. At present, logistics park is still disadvantage i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angchun. The theory applied in Changchun’s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is still immature. In Changchun, it is blind to construct logistics park,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logistic park's definition and the background, then illustrated Changchun logistics park'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inted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it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in exploring Changchun logistics park's construc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logistics park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An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f Changchun logistics park. [Keywords] Logistics Park;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SAAS Model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与展望 王国锋 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建设的思路与前景展望。 关键词:物流园区;公路;规划;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内物流业发展的需求日益膨胀,在这种形式下,物流园区应运而生,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最佳切入点,倍受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1.物流园区的内涵与功能 1)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是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和物流密集型工商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它依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大型交通枢纽附近,一般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相连结。 物流园区是基础设施的一种。它在社会属

性上既有别于企业自用型的物流中心,又有别于公路、铁路、港口等非竞争性基础设施,是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物流功能区域,与科技园区、工业园区有相似之处。 2)物流园区的功能。 现代物流园区主要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物流组织管理功能。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一般包括: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等,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不同节点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而体现的,从而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系统。 经济开发功能。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物流管理技术的落后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缺乏,均是阻碍物流快速发展的因素,加快物流园区大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对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培育物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以物流

物流园区策划

物流园区策划 物流策划 什么是物流策划, 物流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策划也是新兴行业,至于物流策划更是新上加新,填补了策划业的一项空白。 物流策划是物流和策划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综合交叉的学科,国内外对物流策划还都还在探索之中。 中国物流策划第一人—李芏巍先生给物流策划下的定义是:针对涉及物流的事物,在考虑现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和研究,激发创意,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方案的思维及创意实施、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策划活动。 物流策划是一个过程,它是为实现某一目标,在对现实和潜在资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将各种最优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创造出最佳效益。 李芏巍先生对这个职业所做出如下的定义:从事物流行业的市场调研、方案策划、投资管理、产品营销和项目运营等工作。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1)物流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咨询策划;(2)整合设计、建设、营销、广告、服务等资源,制定策划方案;(3)物流项目的产品营销工作;(4)物流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李芏巍先生给物流策划人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物流策划人与物流界朋友,同业、同根、同心、同行,心脉相连~携手共建~真正每一个项目的策划大师是这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人,物流策划人既是这个项目的“军师”,还是带投资决策人一直游泳到对岸的“教练”、并将他扶上岸的“救生员”,达到为项目实体注入活力和为这个特定的项目系统成功地延伸或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物流策划的作用

由于目前中国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比较多得问题需要解决,于是物流策划业也随之诞生。 物流策划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是策划业健康发展的趋势。 一是投资的物流项目越来越多,行业也会越来越细分, 二是人才紧缺,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 80%的企业急需策划人员,但95%求贤若渴的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策划人才,具有物流与策划的专业知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企业自己培养的策划人才需要漫长的过程和大量的费用,较短时间难以做到。 四是企业不可能吸引一些高智力实用型人才,只能借用“外脑”,一则成本低,二则风 险小。 五是大多数物流项目的投资商认为,做一千个方案不如有一个成功案例,专业的物流策 划机构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诚信的原则,关键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 的实践经验,引导物流项目企业少走弯路。 基于此,投资商便会选择外部支持,这也是物流策划机构生存的基础。物流策划机构的 出现,对物流行业来说如虎添翼,投资商可以通过物流策划机构获得信息,提高竞争力,最 主要是减少错误产生,规避风险,物流策划业为目前困乱的物流市场指点迷津,使中国物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