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邵从清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需要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强化学科支撑、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索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依据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职业道德。为了社会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体现本质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必须有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敬业爱生、诚实守信、公平处事、平等待生等。第二、职业知识。社会分为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从事该职业所必要的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必须有从事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的知识。第三、职业技能。各个职业不仅有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其所必需的专业技能,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具有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如善解人意能力、教育灌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四、职业法律法规。作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必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如《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党和国家文件规定。第五、职业社会地位。各个行业、各种职业都是社会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中都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应使辅导员这一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依据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必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之必需。

一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办学层次及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学生数量多与学校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凸现甚至出现冲突,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说过:“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①,对学生负责就要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其中包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层次高的直接与学生接触,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队伍。为此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随着两股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国外敌对势力蓄意对

我国的“西化”、“分化”,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在影响着大学生;国内发展关键时期凸现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困扰着大学生。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加大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我们绝不能丧失警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大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同时,下功夫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要实现总书记的要求,打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与反争夺这一仗,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政治、业务水平增强其人格魅力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需要使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

三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必需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状况、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如何,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就会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会不打自垮。”②所以把大学生培养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对就业、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因而出现了重利轻义、重智轻德、重知识技能轻政治信仰、重做事轻做人等倾向,这种倾向严重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加强对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做人的教育。而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具有厚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释疑解惑能力和说服能力。达到此要求,必须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

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之必需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乐于学生工作,工作能力较强,工作热情较高。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管理机制上等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辅导员感觉没有归属感,其工作价值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较之其他教学工作,辅导员工作没有国家政策所给的那份“优越感”,以至很多辅导员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打杂工”,每天从早忙到晚,繁杂的事务已使他们不堪其累,没有政策保障的他们已无法安心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于是辅导员岗成为“过渡岗”,辅导员流动变为频繁,平均在岗工作时间只有3到5年,这些对于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实为不利。要想使辅导员真正的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踏实工作,奉献青春,辅导员必须走职业化道路。

二、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

辅导员职业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系统与高校需要在认识上统一,在组织上给予保证,在实施策略上采取恰当的方法,即要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才能快速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重要性的认识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关于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重要性的一般性认识,在研究该问题的现实依据中已作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处重点强调提高领导与辅导员自身认识。

1.领导重视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关键

根据一般规律,要推进一项工作发展,领导重视是关键。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亦不例外。一般说来,领导包括中央、地方、单位等不同属次。此处说的领导重视主要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因为中央领导已经用行动表明高度重视。领导要做到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的重视,前提是对该项工作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实践表明,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建设比较重视,但到了地方与基层就不同了。有的重视,有的则不很重视,即使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各地的落实情况也不相同,有的是真抓实干,有的是“起草文件时重要,工作起来次要,考虑发展时不要。”行为差异的根源还在于思想认识,在于没有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形象地确立与稳定发展,对于学校及地方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且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更不用说对于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性。只有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只有领导真正重视了,才能把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对辅导员的地位给予明确,对辅导员的发展出路、待遇、职务、职称评定等有助于实现其职业化的问题,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充分切实可行的解决。

2.辅导员自身的认识状况是推进其职业化发展的基础。

领导重视和政策保证,是辅导员把本职工作作为一项可以长期从事职业的前提,要真正实现辅导员职业化还要通过辅导员自身的行为来体现。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所以辅导员自身对职业的认识在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选聘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学生党员,许多是学业上的佼佼者,他们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必经转变对辅导员工作的片面认识,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平台,努力强化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开阔视野,放眼未来,长远规划,为成为一名学生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成为一名富有战斗锐气、不断焕发力量和智慧的优秀高级德育工作者而努力。

(二)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机制

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不仅需要以提高认识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健全的机制为保证。

1.完善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机制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决定了对其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首先要有严格的选拔制度,把住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选拔辅导员,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高素质。政治强就是要求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特别是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业务精就是要求辅导员,接受过较高学历的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技巧,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纪律严要求辅导员具有很强的纪律性,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作风正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公正廉洁,敢于打硬仗,敢于面对面解决问题。

要切实制定严格的选拔程序,尽可能采用公选制,即学校组成有学工、人事、组织等部

门联合参与的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学生辅导员。选拔的基本程序是面向社会广泛发布信息,包括岗位设置、人员数量、职责要求、任职资格等准入标准和要求,参加学校单独组织的考试,从上线人员中按3:l比例确定面试对象进入面试,面试合格后,按2:1比例参加岗位实习,根据实习表现择优聘用。整个程序均公开进行。这是最好的模式,更有利于严把“入口关”,也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2.拓宽辅导员的发展机制

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发展有两大途径,一是职务途径,一是职称途径。实践表明,职务途径比较顺畅,有一定机制保障。而职称途径难度较大,且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也指出,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各省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综上精神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聘机制主要包括:(1)评聘标准要体现辅导员的工作特点。(2)要有评聘职数。(3)最好成立专门的评聘组织。因此,建立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职称申报体系和评聘机制己势在必行。目前,一些省市和高校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如上海市正在探索将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单独作为一个系列,纳入学校职称的评聘制度。此外,还为每一位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华中科技大学在辅导员中专门设立3%和25%的教授岗和副教授岗,讲师岗不限。上述做法不仅为畅通辅导员职称评聘机制做出了贡献,而且为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拓展了路径。

3.加强辅导员待遇的落实机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将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的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党和国家给予辅导员的政策和待遇,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物质保障。然而,保障要发挥作用,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必须落实到实际中,使之转化为现实,为此,落实机制的完善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在落实机制上做了有益尝试,值得借鉴和推广,如湖南农业大学规定辅导员享受学院教师同等待遇,学校还单独为辅导员补助手机费,发放业务学习补助费,为在学生公寓值班的辅导员发放加班补助费等。中南大学为辅导员设立每月岗位津贴。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力度不同程度的提高辅导员待遇的办法和措施。辅导员相关待遇的落实,有助于推进其职业化进程。

4.强化辅导员的培养机制

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机制,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明确规定: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建设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

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央的决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化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属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在教育部制定的《2006—1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培训分三个层次:全国、地方、学校。提出建立教育部与各省市辅导员研修基地,同时提出以高校系统培训为主,对培训的层次、规模、课程、队伍、经费等作了全面地说明和明确的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各省市都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如辽宁省率先在全国实行高校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上海市建立了专业辅导员培训基地,并分期分批选派优秀辅导员赴国内外参加培训,同时启动了“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和“职业咨询师”的职业能力资格认定制。湖南省启动了辅导员轮训制,即利用省直工委党校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员轮训。与此同时,各高校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培训工作。天津大学开展了以“思想政治培训、角色培训、技能培训、业务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专业培训。以上培训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推进了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从08年开始实施的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的制度,对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5.健全辅导员的考评机制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评是工作的指挥棒,因此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机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工作,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保障机制。为此,各地方和高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评程序,畅通奖励与淘汰渠道,丰富考评方法。对此,上海大学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上海大学建立起了一整套辅导员考核机制,加强对学院学生工作的考核与评比,形成可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个人的工作评价体系,创建了“辅导员工作日志”等记录辅导员日常工作过程的“痕迹”考核方式。该考核机制弥补了过去年终一次性“总结”考核方式的不足。同时,结合考核建立起了有利于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12345”激励机制,即从每年考核优秀的辅导员中选送1%的同志出国进修,2%到校外进修,3%到各级党校进修,4%赴市区县挂职锻炼,5%在职进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与之相应,还建立了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淘汰机制。另外,重庆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推出了辅导员考核“四结合”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部门)考核与学生考核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采取见习期不予转正不再录用、戒勉谈话、不得提拔使用等措施。上述考核机制有效地规范和督促了辅导员的言行和工作责任性,激发了辅导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有助于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

(三)强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学科支撑

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③科学不是经验的累积,而是对规律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有相应的学科专业作为依托。中央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科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支撑,即为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培养专门人才;二是理论支撑,即为辅导员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教育

部有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培养。要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要做到这一要求,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作用。为了满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需要,增强培养的针对性,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以在两方面加强: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中增加辅导员方向,其培养目标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都突显辅导员的特点,培养的是辅导员专门人才;二是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增加辅导员特色的一些必修、选修课程,使毕业生在校期间初步掌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科学,必须加强理论研究。高校理论研究的支撑是学科。为此,应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增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和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博士研究生;二是使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师中,有一批专门从事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相关的理论研究,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使高校辅导员工作从“经验型”提升为“科学型”。

(四)营造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社会氛围

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提出要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呼吁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之相应,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即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辅导员工作充分的认同和支持;各级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对辅导员的政策待遇;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优秀辅导员的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艰辛。总之,社会要营造一个让辅导员感受到尊重、公正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另外,高校要为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努力为辅导员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学校的各项改革要加大透明度,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到辅导员这一层面。其次,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平等、团结的学校环境。各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给教辅导员提供参与学校事务和决策的机会,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第三,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切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和精神压力,在抓辅导员素质建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第四,努力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辅导员的职责决定其主要与高校学生打交道,而教师层面的交际又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辅导员提供交流机会,特别是与领导的交往,更能沟通上下级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心理环境,以此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五)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正引起了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与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发展还需要做深入地研究。只有思想上明确,才能达到行为上的正确。要加强辅导员职业化研究,首先,在科研立项上要予以支撑。另外,国家及各地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列入规划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处以及各高等学校,在科研项目规划中都应由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方面的选题。其次,要组织研究队伍。各高等学校要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辅导员职业化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再次,要有经费保证。各级部门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研究予以应有的经费支持。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证,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高校党委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要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一样,选拔、培养优秀的政治辅导员,坚决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人都能做”的错误观点,努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高校辅导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政治辅导员队伍应该是前程非常美

好、工作非常高效的强大力量,是高校党政工作的一股新鲜血液,各级领导要爱护好他们,培养好他们,让他们完全融入高校这个大集体的脉搏中去。只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并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尊重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建设和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①朱孔军,价值审视和制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第24页。

②转引自周济部长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③《江泽民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作者简介:邵从清(1966—),男,江苏响水人,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研究报告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 陈少平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rsc6@https://www.doczj.com/doc/234278863.html,) [摘要]本课题在归纳分析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状况基础上,指出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目前我国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课题组用自制的《辅导员调查问卷》在福州大学城六所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夏学院),针对辅导员的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居住情况、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情况、辅导员如何看待学生、辅导员工作自我评价、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因素、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等方面,分别选取在校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作为样本展开随机调查,了解目前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同时,课题还利用个案调查的方法,选取国内六所不同类型高校,对其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的基本现状进行介绍,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福建省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概况: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培养模式,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演化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与职责定位、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势在必行。为此,进一步深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对的最迫切问题。

2015年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献身教育事业、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为己任。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在职责范围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三)育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邵从清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需要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强化学科支撑、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索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依据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职业道德。为了社会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体现本质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必须有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敬业爱生、诚实守信、公平处事、平等待生等。第二、职业知识。社会分为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从事该职业所必要的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必须有从事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的知识。第三、职业技能。各个职业不仅有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其所必需的专业技能,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具有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如善解人意能力、教育灌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四、职业法律法规。作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必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如《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党和国家文件规定。第五、职业社会地位。各个行业、各种职业都是社会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中都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应使辅导员这一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依据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必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之必需。 一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办学层次及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学生数量多与学校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凸现甚至出现冲突,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说过:“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①,对学生负责就要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其中包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层次高的直接与学生接触,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队伍。为此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随着两股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国外敌对势力蓄意对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本文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及现状及发展困境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配置、职业行为规范及专业培训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生管理等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形势及政治经济等出现不断变化,高等教育不断变革及发展,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多样化等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亦面临较多的困境。 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比较繁重,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公办学校辅导员带领学生平均在200-300名,而独立学院辅导员带领学生则为300-400名,辅导员除了带领人数众多的学生外,还需要兼任其他专项工作。目前高校关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尚无完善的体制,高校辅导员的职称尚无政策支持。调查中,50%调查者未参加过职称评审,40%初级职称者,10%中级职称者,能够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小。 2.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 (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大量经验丰富、生活阅历丰富、处理问题能力较高的辅导员退休,导致了人才流失的现象出现。年轻辅导员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人员,但由于其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年龄小,同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高校辅导员存在青黄不接的状态。且高校辅导员学科背景非专业化,其中多为理工科专业,而这与高校发展对心理学、管理学及教育学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冲突,因此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作用显著。 (2)辅导员职业发展不被重视, 工作无保障。辅导员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任务重、事务性工作太多等是其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对于辅导员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及奖惩制度,极大程度上打击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部分高校未意识到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较低,使得辅导员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不利于其更好的发展及完善自身。部分辅导员认为自身工作前途迷茫,而并未为自己设计合理科学的职业化发展规划。 (3)辅导员职业缺乏职业认同。我国辅导员建设长期处于滞后水平,辅导员的身份及地位均比较尴尬,非专业教师,同时亦非学校管理者,因此并未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也没有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导致其无职业归属感,对职业认知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 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以后选拔范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

(完整word版)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就是不仅要研究辅导员的"出路",更应着力研究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如何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如何构建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实现模式上来。就是要逐渐破除现行的鼓励辅导员"出路在于转行",逐步完善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建立辅导员考核、奖惩、晋升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性。许多有远见卓识的高教工作者都指出,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之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 2、职业化建设的方向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从在读研究生中挑选优秀党员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辅导员能力。三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考核机制。

明确辅导员职责,根据高教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四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晋级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积极向学校组织部门推荐成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学校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如对南京某高校最近一次中层干部选拔的不完全统计,学校党委系统新任命的中层干部有近一半人有过担任辅导员的经历。 3、职业化建设的内容 上海大学在辅导员职业化上又进行了新的创新,率先实行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了1至5级岗位,3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5级辅导员则等同博导级别。上述做法为辅导员的待遇解决开了先河,从而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构筑专兼职结合的科学模式,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必须探索职业化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专兼结合原则、走面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才可以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沈爱平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20xx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是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和加强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阐述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意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我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步发展成熟,辅导员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的诸多方面。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20xx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那么,什么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有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

的内涵应包括崇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把辅导员工作当作终身事业,投入热情和精力。 [1]我国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学界对辅导员职业化的探究和讨论很多,教育部和各院校也都做过大量探索性的实践,使辅导员职业化逐步向前推进。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精英和优秀人才,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从现状来看,加快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1.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清晰,地位尴尬。辅导员是教师,却整天忙于应付各类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对上处于学院和学生处、教务、团委、招就处、后勤部门等涉及学生的众多机关单位管理中,对下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安全、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党团、就业工作等,还要负责学院、学校重大活动的学生组织工作等,是涉及学生各方面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和责任人。因此,辅导员工作繁杂、任务重、责任大,忙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难以顾及自身职业发展。 2.辅导员岗位流失率高,人员构成不合理。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人作为一个跳板和过渡岗位,做几年之后就转到行政岗或教学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向着专业道德转换。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劳动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品行准则,其具有独特性、示范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应当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进行归纳与演绎,从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完善辅导员专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和增强辅导员专业道德自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师德;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道德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依托与抓手。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其行为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性质。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在辅导员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专业道德不仅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支持,更是检验辅导员是否完成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把握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索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化视域下的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社会对其职业有一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 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专业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发展的伦理规范。“一项专业之所以成为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提示:符合条件的辅导员教师可根据指南(一)(六)进行选题、申报,项目申请书报送至学生处;符合条件的共青团干部可根据指南(七)进行选题、申报,申请书报送至校团委。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载体研究 .“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机制研究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学风、班风建设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青年流行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发掘、宣传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教育研究 .学业指导的朋辈互助机制研究

.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的引导教育研究 .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机制研究 .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二)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帮扶机制研究 .学生资助法律法规研究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还款工作管理模式研究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 .资助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研究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研究 .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二级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 .关于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路与方法的探索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提升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研究 .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研究 .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研究 .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有着其他教师队伍建设非同一般的价值,理应该受到重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合职业化建设面临很多的困境与问题,鉴于此,高校务必要按照辅导员职业标准要求,从价值取向、内容体系、方式途径、后勤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创新发展,构建好适合思想政治新常态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走向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自主化发展的轨道。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有赖于教师的素质高低,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更是在贯彻立德树人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非凡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如何〔1〕。因此,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涵与价值 专业化与职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已经引起国家、高校及其主管机关的重视。这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价值细细相关。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与职业化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尤其是对非辅导员老师而言〔2〕。专业化侧重从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视角来思考的,职业化侧重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思考的。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重点是讲究工作的内容、方式上,力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水平和能力,力求培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素质与能力,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卫生保健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进行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点是讲究工作的职业性,要求辅导员具备高校教师职业的素养和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长远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计划。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价值 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和要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和职业化建设是落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具有诸多的价值和功能,具体如下:一是从辅导员本身专业成长视角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推动辅导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升自己工作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进步,可以说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与举措。二是从学生工作视角来看,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能够极大提升辅导员贯彻国家与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已于2006年5月20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 二○○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兰州理工大学第二届辅导员论坛征文大赛作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张浩辰陈晓亮计通学院 摘要新时期,辅导员队伍本身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今众多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并不完善,队伍建设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开创辅导员制度的新局面, 让辅导员们在冷暖着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成长着自己的成长。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是生涯发展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以后,职业生涯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形成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Super D.E提出的“生涯”概念和EdgH.Schein 提出的“职业锚”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得到发展等。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职业生涯是一个终生的过程,Super D.E认为,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要经历五个阶段:成长阶段(Growth stage,0-14岁)、探索阶段(Exploration,15-24岁)、建立阶段(Establish,25-44岁)、维持阶段(Maintenance,45-64岁)和衰退阶段(Decline,65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为前职业生涯,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及下降阶段为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出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决策,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较为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职业生涯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努力学习与实践。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辅导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各国高校更是设立专门机构,学生一进校,就接受系统、严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呈现出职业化、专门化的特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摘要:专业化建设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辅 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原则和有效途径三个方面实行了阐述, 探讨了我国今后展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品质 0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基层工作者和主力军,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肩负 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的 教师群体。所以,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科学途径,增 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新形 势下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我国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 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 家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动态概念,是 指高校根据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责,依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 业训练体系,对从事或即将从事辅导员行业的教师实行科学的培养和 系统的管理,使他们掌握从事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 话语、研究水平,实现的他们专业自律,促使恪守专业道德、崇尚专 业价值和有效履行专业职责,进而提升他们从事此项工作并持续提升 其从业水平的过程。由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概念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我们能够概括出促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提 升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养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塑造辅导员的专业品 质三方面。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研究 □王琳琳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以及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和作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和作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三种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155xs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琳琳,女,佳木斯大学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目前,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不足、多重的领导管理体制、选拔聘任环节对专业要求不高等原因,导致没有形成辅导员的专业规范和建设要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尚处于一个滞后的局面。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挖掘当前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特别是2006年7月,教育部发了24号部长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就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管理考核作出了系统的规定以来,各地高校都大力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主要包括: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工作特点、工作方式与内容、考核及培训机制、定位与发展问题等。推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但同时我们还看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辅导员定位不准、职责不清、职业评价不高。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普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负责的学生数量多和事务性工作多。人们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队伍(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保姆(生活料理)等十几种说法。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虽然为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渠道,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但也明显地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了辅导员的学习和业 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三)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同时要勇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出生动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峰,沟通:教育的应有之义[J].教书育人,2007 3.曹文泽.育人为本、注重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J].北京教育,2011 4.罗青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 851 ·

辅导员职业发展愿景

辅导员职业发展愿景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支队伍在高校人才培养职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及实现辅导员个人价值最大化的需要,正日益要求辅导员必须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而构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运行保障,一而名合格的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也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辅导员个体健康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持。对于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而言,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实现是必要前提和基础。理清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有助于增强辅导员职业的从业魅力,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保证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又有利于辅导员个体规划职业前景,增加职业认同感,自觉提高专业素质,调适职业心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发展动力。 一、科学定位目标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立的逻辑前提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既符合一般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又表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特殊性。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是由这一职业的社会职能和辅导员个体特性等多重因素所决定的。这种社会职能同时兼顾了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协调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所内含的错综复杂关系,需要辅导员职业具备多种属性与功能,再加上辅导员个体特性的差异,由此,多种元素的综合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构建起了参照系。 首先,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明确的组织目标内在制约性。脱离了一定组织目标的导引,整个生涯发展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在辅导员制度初创时期,辅导员职业首先体现为“做学生的政治引路人”。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内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功能逐步从单一走向复合,但辅导员职业目标中的政治价值仍是其职业价值的核心,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是辅导员根本性的职责和使命。 其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显著的社会需求基础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胡锦涛指出:“培养什么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专家型辅导员匮乏等问题。因此,应从健全制度,提升素质等方面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兼职多,流动性较大。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长期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并以此项工作的薪金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辅导员不再是临时的、过渡性质的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起始水准和发展潜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比较年轻,专职少、兼职多,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从延边大学来看,全校2007年兼职辅导员41名,专职辅导员33名,兼职占55%。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目前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岗位上的辅导员成熟一批走掉一批,新老更替特别快,辅导员岗位只是匆匆而过的客栈和跳板,因此导致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根本谈不上。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单一。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的基本要求。现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精力分散、流动性大、队伍不稳等弊病,只有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备专业基础的辅导员拥有较厚重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能够将理论融入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为学生解疑释惑。但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高校各专业毕业后直接留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