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嵌固端的确

嵌固端的确

嵌固端的确

嵌固端的确定----插图详尽版

嵌固端的确定----插图详尽版

嵌固端的直观了解: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镶嵌固端:就是平时说道的紧固端的,不容许

构件在此部位存有任何加速度。这里的加速度在结构力学中就是指平面x、y两个方向的

加速度和紧紧围绕此支座的转角;而对应的简支端(边)则容许存有转角,但是无法存有x、y方向的加速度;通常现浇结构,板都就是已连续的,无板连接处都就是梁桥,飞檐处就是民主自由边,而楼板连接处都就是已连续的,也就是在排序每跨板的时候做为镶嵌固

端处置。柱嵌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新版pkpm总信息里存有镶嵌固端所在层号输出一档。镶嵌固端部位挑选出的原则

一、嵌固端部位必须在满足基础有效埋置深度或可靠埋置深度的前提下选取,其位置

可在基础顶面也可以高于基础顶面。

镶嵌固端部位挑选出低于基础顶面时,其挑选出的边线应当切割室内地沟布置和掩埋

浅情况不必高于室外地面。若高于室外地面,其高差严禁大于所设边梁的梁高。且必须使

嵌遏部位的下部和基础之间存有不少于一层的完备的框架结构体系,并在地震促进作用下

维持弹性工作状态。

三、嵌固部位下部和基础之间的框架结构体系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能够抵

抗上部框架结构在嵌固部位产生的嵌固端弯矩、剪力和轴力的作用。避免柱塑性铰向下转移。

楼层装配参数设置

satwe参数设置(此时若为新版pkpm(10)

地下层数为2镶嵌固层为3(热购地下室顶板为镶嵌固端)参见新版参数设置模型三)

此为05或08版pkpm对地下嵌固层的定义不一样按照新的pkpm(10)定义地下室层

数为2嵌固层为3若不考虑地下室底板(要充分考虑基础模型采用筏板基础是可合并到基

础中算,当为独立基础或是条形基础时应考虑地下室底板的影响)的模型如组装示意图2

楼层装配参数设置

satwe参数设置模型三

楼层装配参数设置

satwe参数设置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pkpm 模型计算 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 问一下: 1、平时说的“桩基础”就是现场看到得“人工挖孔桩”吗?(圆形砖砌体砌筑的)。是不是? 2、还有“拉梁和联系梁”就是人工挖孔桩之间的“地梁”吗? 3、墩基础又是什么样的基础呢? 最佳答案 桩基础有很多,你说的人工挖孔桩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预置方装预制管桩沉管灌注桩等等这些都是桩基础! 用砌体砌筑的是砖基础!!砖基础和桩基础是有区别的!!砖基础属于浅基础,而桩基础是深基础!两者差别很大!砖基础通常是在基础梁上方砌的墙,也叫地下连续墙,因为在地下,承重有基础的特性,所以把它当基础看待,还有就是农村没有其他基础,直接用砖砌在地基上,这些才是砖基础连系梁的话,是为了增加整体性的!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局部墙体拉裂而设置的,通常用的是经验,不参与结构内力计算的! 拉梁有自己的定义,拉梁是在独立基础里的,链接相邻两个独立基础的梁叫拉梁,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的!个人认为连系梁也是拉梁的范畴!墩基础也就是很大很大的基础,打个比方,很多跟桩布置很近,通常直接挖个大坑,然后用混凝土把这些桩都浇注在一个整体里,因为体积比较大,象墩一样,就成为墩基础!土建工程里不常见到墩基础,一般是道路桥梁或者超高层建筑才有!大家好我是一个新入行的结构设计者使用的是pkpm 结构设计程序.一般设计基础地梁我们采用反算法计算在使用pkpm 计算中我想将基础地梁作为标准层第一层输入模型一起计算不知道应注意什么特此请教各位同仁鄙人认为是不是可以将地梁两端设定为铰接第一层高度设为地梁梁高即可符合要求先回答你的问题,地基梁不能作为一层结构层输入,不管你用什么软件。基础梁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下部与地基直接接触,其受力状态完全不同于上部结构,应按弹性地基梁进行分析。你要好好看看有关的书,先把概念搞清楚再说,PKPM 仅仅是个工具而已,作为结构设计者概念不清可要吃大亏的!我的看法和以上这位仁兄不一样,地基梁以上的土体大部分是回填的,那么基础梁在结构受力上应是承受梁上砌体荷载、下部土体对梁身的反力很小,我个人意见是只要考虑其对上部荷载的承受能力,并认为它还起了个连系作用。不知是否正确,请各位多多交流。 地基梁是指基础拉梁,像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的梁,与基础地梁是完全不同的,基础拉梁的计算方法据本人了解不太统一,一种方法是取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同时满足一层隔墙的承重要求;另一种是将基础拉梁作为一层计算,按楼板开洞计算。那基础梁用电算应怎样算??不可能一个个手算吧?现在工程的时间这么短!我做的工程一般都都基础梁当一个标准层输入算的!我们这里的一级注师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基础梁也起到一个抗弯的做用,假如真的用手算,岂不是要算一整天???毕竟也属框架嘛!也需刚度分配嘛!我认为取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就可以了我们的做法跟各位仁兄基本相同!先按一个标准层上加墙体的线荷载在PKPM 上计算,然后再按1/10 柱底轴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

朱炳寅老师关于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网上问答1 问:高规附录D中,作用于墙顶的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是否可以只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因为墙的轴压比计算中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向力设计值。 答:不可,应取各种工况(包括竖向荷载、地震作用等)组合的最大墙顶轴力设计值,并根据墙肢的长度,将其等效为墙顶均布荷载。此处,是墙肢的稳定计算,属于构件抗力计算的内容;而轴压比计算,只是结构构造设计的辅助指标,不是结构计算本身,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压比数值的大致划分,确定结构构件的相应构造措施标准。 答:关于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计算的相关问题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见下表剪力墙和框架柱轴压比的计算规定异同分析表项目框架柱剪力墙轴压比定义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 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墙肢截面面积和混 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计算公式轴力设计值的取值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取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最大值,即 =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中取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1.2,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墙肢的轴力。轴压比真正的轴压比是名义轴压比 答: 1、qck指承台底面下,相当于1/2承台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对于多桩承台下桩的布置形式,用矩形和非矩形布置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一般说来当一定范围内布桩困难时,可非矩形布桩,以使在满足最小桩间距的前提下,布置更多的桩。桩布置还应考虑承台的布置(施工)等多种因素。宜优先考虑矩形布桩。 问:轻钢结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拼接点,经常出现拼接板接触不严的情况,请问此种状况影响结构安全吗?对该部位的质量检验在工程实际中如何把握?现行规范中好像没有明确规定,请专家指教 答:轻钢结构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拼接点,经常出现拼接板接触不严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螺栓间距和端板厚度的选择不匹配,螺栓间距太大或是端板太薄,引起端板不密贴现象,此种情况在螺栓连接中应避免。关于是否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不良影响是肯定的。过大的脱开情况必将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结构设计中可采取缩小螺栓间距、加大端板刚度(如适量加设加劲板等)技术措施。 问:我是大连地区的,在我们这里,经常遇到承载力很高的持力层,例如中风化板岩,地耐力fa=1500KPa,基础高宽比小于等于一,此时没有冲切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必须满足剪切要求?计算起来会发现需要很高的高度才能满足要求,而且按照附录s的要求计算,总感觉是在做直剪验算。 答:冲切计算与剪切计算的机理不一样,所以没有冲切问题时不一定就能断定没有剪切问题。 问: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辽宁省院的林总,他的解释是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并不只是我们所做的柱下扩展部分,岩层和砼基础共同抵抗,意思是我们做600高的基础,实际并不是600高,而是600+岩层的厚度。 答:但在刚性角范围内的剪切计算,不应该成为大问题。 问:我现在的理解是:冲切是由下至上的破坏,而剪切是由上至下的破坏,不知道对不对?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相关问题分析摘要:嵌固端为力学概念,即约束所有自由度。嵌固端对高层建筑结构模型简化准的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所在位置并对其在构造和配筋方面加强,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层建筑嵌固端地下室顶层刚度比基础埋深 abstract: the fixed end for mechanical concept, i.e. all the degrees of freedom. fixed end on the stru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model simplified accurate has great influence, therefore the correct selection of structural fixed ends of location and in its structure and reinforcement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sign of.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fixed ends of high-rise building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basement top fixed end stiffness ratio of depth of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高层是否设置地下室,地下室是否全埋入土里;地下室的层数等。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

2023年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篇)

2023年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篇)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临近毕业,我们都会查阅很多的资料,花费很多的心力去完成一份好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社会的状况,同时要准备好的知识进行整理,构成一条好的思路,并且把这个思路用文字表达出来。最近搜集编辑了一篇很优秀的预算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位读者可以观摩学习一下。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等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投资效益的目的。基于工程项目投资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基本控制原理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不同投资主体的控制;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以主动控制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 在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最佳建设方案,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客观、认真地作好项目评价从而有助于避免由于依据不足、方法不当、盲目决策造成的失误,以便把有限的资源真正用于经济效益好的建设项目、优选出最佳方案,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可以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中加强技术经济分析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化设计,从而主动地影响工程投资,以达到有

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实现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同时,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进而达到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 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可以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在承包合同价或投资估算内,并力求在规定的工期内生产出质量好、造价低的建设(或建筑)产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施工招投标、合理选择承建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与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处理好工程索赔等。 总之,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可以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对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一次检验,因此我选择了安阳区中心区六号地块嘉宝锦园A幢工程工程量清单及工程报价这个题目。 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按照调放结合、配套改革、小步快走、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建设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形成的历史及其现状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的,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MIDAS新手问题之GEN篇

MIDAS新手问题之GEN篇问1:midas采用弹性楼板时,能自动考虑梁翼缘的作用吗?即自动刚度放大! 答:梁翼缘作用在分析时主要是反应在梁刚度放大上,在程序中可以通过“截面特性调整系数”这一选项进行修改边梁及中梁刚度。另外在截面定义的时候也可以修改刚度值。 问2:midas建模是不是太复杂啊?可不可以先PKPM建模再调入计算分析! 答:在midas中支持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例如pkpm、sap、staad及CAD等程序进行数据转换。 在pkpm中经过SATWE计算后的模型可以转换到midas中,其中需要有个转换的程序,这个是midas自带的。转换后的模型中包括材料特性、模型特征、楼面荷载等信息。如果熟悉程序的话midas建模也是相当快的,比画图也差不多了多少。 问3:请教面荷载的输入方法?我知道一个方法:一个个地点一个封闭平面的节点去选择一个面,然后输入荷载,还有其它快捷的方法吗?如像PKPM的面荷载输入? 答:面荷载的输入分为2种情况: a 、一种是结构存在竖向面荷载——例如楼面荷载、屋面荷载, b、一种是横向面荷载——如风荷载,水压力或土压力。 在竖向荷载布置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四个角点来布置已经定义的楼面荷载值或压力荷载(注意:只需要选择最外围的角点即可,不需要逐个房间点取)。 在不规则结构中无法形成刚性板因此无法由程序直接计算风荷载,此时需要在结构立面建立一个专为导荷载而用的“虚面”——即该板单元刚度和重量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虚面上进行加载,可以形成实际的风荷载。 问4:若模型中有只拉单元,是不是还要加个非线性工况?怎么加?怎么组合? 答:模型中的只受拉单元在一般计算时通常是等代为桁架单元来计算的,因此在非线性分析才显示出只受拉单元的特性。 做非线性的时候按照常规组合即可,读取内力、位移等数值时查看只受拉单元就OK. 至于你想做个自定义的工况的话,在形成荷载组合那个菜单里自己修改参数定义一下就行。注意:该种情况用的不多,通常程序已经按照荷载规范中荷载组合方式进行组合了,先看看组合说明再做,别做无用功。 问5:想继续请教几个问题: 1(折板加载)空间不同一平面的4个节点围成的面 2空间曲面的加载 3快捷键保存。。。开始----注册表可以实现吗? 4高版本如果打开低版本的模型一般有问题吗? 答:1.板单元在空间不同的平面内不能生成面,不知道兄台的加载面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用三角形分割,再进行加载,三角形的板单元比较皮实一些。

朱炳寅结构问题博客问答2012_03~09

紫在线2012-03-05 15:42:54[举报] 朱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本工程单层阶梯教室,采用钻孔灌注桩,因两面紧靠已建建筑,上部结构(屋盖)在此两面做了悬挑,但是地下部分(地梁)没法做悬挑梁来承担外围墙体,所以考虑外围墙下做条基,可是二三层土分别是粉土和粗砂,为严重液化土层,乙类建筑,根据规范要求要全部消除液化,如果采用换填,会影响到原有基础,规范还有条是增加上层非液化土层厚度,可不明白这个厚度多少才合适,希望您能指点一下。已建跟新建建筑均采用灌注桩d=500,承台底标高为-1.500m。谢谢! 朱炳寅回复紫在线:2012-03-05 19:31:16[举报] 除换填外,还有其他地基加固方法。 pt1892012-03-05 17:42:44[举报] 请问朱总: 乙类建筑的防震缝宽度是否需要提高一度设置? 朱炳寅回复pt189:2012-03-05 19:32:02[举报] 按设计惯例,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确定缝宽。 icepolo2012-03-06 22:17:12[举报] 你好,朱总,我看你的新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GB50011-2010》中568页的表2序号4b“尺寸突变”这条比原文件少了“多塔”两字,(我觉得原文件中并没有把…多塔?解释清楚,会给设计上带来很多困惑。因为我们这里经常会遇到2个塔楼中间是一条伸缩缝的多塔结构,而这2个塔楼下面通常是带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审图的专家经常会把这样的多塔当作一条不规则)朱总您在书中这条把“多塔”二字删除是正确的,而不是印刷错误。我这样理解对么?请朱总指教。 朱炳寅回复icepolo:2012-03-07 10:08:58[举报] 参考高规3.5.5条 馨月妈妈2012-03-09 10:27:05[举报] 朱工,您好!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高规6.4.2条注1中,框架柱的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其中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是否考虑风荷载?如果考虑,是否按照5.6.3条的60m 为界限?那要是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且风荷载起控制作用呢?是否考虑风荷载?谢谢您了! 朱炳寅回复馨月妈妈:2012-03-12 20:38:13[举报] 按高规第5.6.4条,要弄清“组合”的概念。 kliu982012-03-09 10:56:36[举报] 朱老师,你好,请教您一个问题,计算楼层嵌固端时,上下层刚度比计算是用剪切刚度计算满足比值为2呢,还是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满足2呢,前者很难满足2,我现在的一个工程在江苏,他们一定要用剪切刚度比满足2,我很迷惑,谢谢你 朱炳寅回复kliu98:2012-03-12 20:38:45[举报] 看高规第5.3.7条 风行2012-03-11 23:37:56[举报] 朱老师好。 我最近设计一个框筒结构,二层地下室,地下室外墙按剪力墙输入;结构计算结果显示,地

格型钢板桩码头施工技术

格形钢板桩码头结构施工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1 前言 格形钢板桩结构是1988 年引进首先用于广州港新沙港区一期1#~5#泊位中,1992 年深圳盐田港一期3.5 万、5 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工程中是第二次应用。这一结构以其施工筹备期之短、施工速度之快,施工质量之好,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盐田港一期工程3.5 万、5 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采用的是带基桩的格形钢板桩结构,岸线长694.6m ,共设有直径21.65m的主格体33 个及相应的副格体,使用的钢板桩总量为7138t/ 5192 根,板桩长度17. 5~21. 5m。入土深度2.5m~ 6.0m。工程自1991 年10 月正式开工,至1993 年10 月竣工,历时2年。

2 关于钢围囹的结构型式 钢围囹是钢板桩格体拼插成形的模具, 也是钢板桩格体施工的操作平台,不论是整体安放工艺或是水上拼插工艺,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可分为固定式与浮式两种。 图2是固定式钢围囹,它由主骨架(圆形框架) 和支腿(钢管桩)组成,既可用于整体安放,也可用于水上拼插工艺。固定式钢围囹的整体性强,刚度大,有较大的空间,为施工设施的安置和施工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缺点是自重大(总重大于110t ) ,给起重设备选型增加了难度; 另外, 体积大, 存放与搬运非常困难。图3 所示浮式钢围囹是第一航务工程局七十年代在援外工程30万吨级干船坞施工中应用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轻便(自重约30 余t) ,环型导架上设有浮筒,除了可漂于水面进行锚泊定位外, 还可以通过浮筒上的排灌装置调节主骨架的标高以满足施工需要,同时采用拼装式结构以便搬运;其不足之处在于整体刚度较差,只能适用于水上拼插工艺。另一种浮式钢围囹的设计,是在图2 所示的钢围囹的基础上,在其内侧加挂四个6×3 ×3m的浮箱,以适用于水上拼插工艺。这一结构型式解决了组装式浮围囹刚度差的问题,与整体吊安工艺相比,对起重船的要求要小一些,但自重及外形尺寸依然较大,存放、搬运的矛盾仍不能有效的解决。 格形钢板桩所用的钢围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大型施工设备,不仅造价高,而且加工制作也很费时。主骨架的外直径一经加工制作,如要改造利用,只能加大,不能缩小,为了适应钢板桩格体直径的变化,今后研究制作一种通用化的钢围囹是非常必要的。

简析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设计

简析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设计 摘要:随着钢铰线、锚固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使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设计,及 设计中应注意问题。 关键词: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设计;注意问题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作为一种连续梁桥,具有造价低,整体性好,建筑高度低,刚度大,桥面接缝少,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由于支点处采用了现浇湿接缝的技 术措施,可通过现浇段混凝土宽度,底面坡度等满足斜、弯、坡桥的变梁长及支 座顶变高度的构造要求,此结构更适合斜、弯、坡桥。 一、墩顶湿接头构造设计 (1)对于单横梁单、双支座简支结构连续梁桥,在上述简支梁构造改进基础上,将新浇钢筋混凝土墩顶横梁设计为与简支梁形成整体,并对简支梁起嵌固作用。构造上,墩顶横梁与简支梁同高,以端横隔板为侧模。设置由顺盖梁方向的 横梁主要纵向受力钢筋、简支梁纵向受力钢筋和足够的箍筋形成的普通钢筋体系,设置由上缘纵向抵抗负弯矩预应力钢筋以及可能因支座沉降需要的下缘纵向预应 力钢筋形成的预应力体系。 (2)对于双横梁双支座简支结构连续梁桥,在上述简支梁构造改进基础上,设计强大的端横梁将多片简支梁形成整体。构造上,端横梁高度与简支梁同高, 设置由顺盖梁方向的横梁主要纵向受力钢筋、简支梁梁肋、翼板纵向受力钢筋和 足够的箍筋形成的普通钢筋体系,设置由上缘纵向抵抗负弯矩预应力钢筋以及可 能因支座沉降需要的下缘纵向预应力钢筋形成的预应力体系。 (3)对于简支刚构连续梁桥,在上述简支梁构造改进基础上,将新浇钢筋混凝土墩顶横梁设计为与简支梁、桥墩盖梁形成整体,并对简支梁起嵌固作用。构 造上,构造上,墩顶横梁与简支梁同高,以端横隔板为侧模。设置由顺盖梁方向 的横梁主要纵向受力钢筋、简支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埋于盖梁的竖向钢筋和足够 的箍筋形成的普通钢筋体系,设置由上缘纵向抵抗负弯矩预应力钢筋、预埋于盖 梁的竖向预应力钢筋以及可能因基础沉降需要的下缘纵向预应力钢筋形成的预应 力体系。 二、支座体系设计 双支座简支结构连续梁桥支座受力不均、可能出现一排支座脱空,从而导致 桥墩偏心受压等现象的确存在,现行桥规规定梁的单个支承点上纵向仅设一个支 座也是为使桥梁受力明确。单支座简支结构连续梁桥支座支承于墩顶梁端湿接头 混凝土结构上,新老混凝土接缝正处于剪力主梁最大的部位,如果墩顶梁端湿接 头混凝土施工以及墩顶二次预应力建立不可靠,可能导致“连续”失效,进而危机 桥梁结构安全。双支座简支结构连续梁桥支座支承于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上,如 果墩顶梁端湿接头混凝土施工以及墩顶二次预应力建立不可靠,可能导致“连续” 失效,一般不至于危机桥梁结构安全。 三、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总体设计 3.1简支连续梁每一联跨数一般不超过5跨。当桥梁跨径达到30 m,桥梁纵坡达到2.5%,且墩高在15 m 以上,或其他墩梁刚度比适合墩梁固接时,原则上 均采用简支刚构连续梁桥,以便减少支座维护、更换等工作。对于20 m 以下跨 径桥梁,原则上均采用简支桥面连续梁桥;对于20 m 以上跨径桥梁,墩顶连续 和墩梁固接应采用预应力构造,对于20 m 左右跨径桥梁,可以采用以预应力空

工程结算开题报告

工程结算开题报告 工程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是工程项目承包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ƪһ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课题来源 课题为《贵州省盘县戒毒所医技楼建筑与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该医技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9.8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53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五层。本工程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工程设计规模为小型,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等级为三级,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为基础顶面。建筑分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外填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采用200或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均用混合砂浆。所有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2、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的背景:随着近年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为加强建筑工程计价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xxxx-2008)规定: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并应当编制招标控制价。目前我国的造价行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等。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的工程造价估算是建立在价值工程基础上的,在建筑合同文本中必须包括使用价值工程技术的条款。它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自愿采用,承建商从自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2.0,边梁1.5 我一般这样取。 但一直不太清楚:梁刚度放大系数到底对计算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不是结构整体刚度大了,就具体构件而言,梁分配的弯矩是不是大了,个人理解多多指正! ==========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对现浇楼板而言的,其意义考虑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你的取法是正确的,因为中梁两侧都有翼缘,而边梁单侧才有。按我的理解,设置这一参数并不存在人为地去将梁端弯矩放大,而是还其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考虑翼缘的作用,那么你考虑计算用的梁的刚度比实际取小了。设置了这个系数,你的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就更吻合了。 ========== 对楼上的回答补充三点: 1、梁刚度放大系数并不只对现浇楼板而言,对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也可考虑,不过放大系数应适当减小罢了。对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可不考虑。 2、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计算模型往往假定楼板平面内无穷刚,而面外刚度为0,这与实际结构并不完全符合。另外,计算中若将楼板设成弹性板,则梁刚度便不能放大,因为程序已自动计算了板的平面外刚度。所以梁刚度放大只适用于楼板平面内无穷刚假定的情况。 3、梁刚度放大系数与梁截面及板厚有关,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 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和楼板厚度及梁截面的关系 比如有什么数字关系 ========== 我想profhxf 兄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对单根梁的计算来说应该就是按矩形梁还是T型梁的差异,那么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梁配筋就应该小. 可我比较过一个工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2时,satwe的配筋结果比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1的配筋结果大.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 不知有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 ==========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bozhou兄所说:“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梁刚度放大的主要原因是板的作为梁受压翼缘对梁刚度的提高,并非由于板的平面外刚度,就算板平面外刚度的确为0,其对梁刚度提高同样是有贡献的。 梁刚度增大系数只对内力计算起作用,并不会影响配筋计算,因此同等内力下配筋并不会少。 另外,似乎有个“梁刚度增大,梁端弯矩也增大”的误区,其实梁刚度增大了,分配内力变化是难以一概而论的。以一双柱单跨梁为例:梁刚度增大时,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弯矩是变小了而不是变大(很显浅的弯矩分配法,也可以理解为梁刚度大了,柱子对其嵌固作用小了),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则应该稍有增大。 ========== 抗震设计要做到“强柱弱梁”,要使梁中塑性铰先出、多出。由于楼板会加强梁的强度和刚度,

框架结构中

框架结构中 框架结构中,梁柱线刚度比的作用是什么?柱截面尺寸由哪些因素决定? 何为刚度,何为线刚度,又为什么会有线刚度比这个说法。 首先何为刚度,刚度的定义就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这就是刚度,刚度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构件的惯性矩另一个是弹性模量。这就是我们常见到EI,这个就是刚度的基本含义。线刚度就是构件的刚度除以长度(跨度),梁的线刚度就是EI/L。柱子的线刚度同样的道理。线刚度比又是什么呢,线刚度比是以节点为核心,在这个节点上连接的构件(梁柱),比如刚节点,柱和梁相交的位置,此节点,在内力(自重,温度应力,其他自身产生的应力)或者外力(风荷载,地震荷载,其他外部作用)作用下会产生弯矩。弯矩由构件承担,且力具有传递性。因此构件就会遵循能者居上的前提,也就说,能者多劳的前提,根据各个构件刚度大小来分配作用。刚度大的,分配的作用就多,反之则会承担越小的作用。因此,各种荷载作用就要通过线刚度比来实现分配。 第二个问题,柱的截面尺寸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个问题可以用规范的一个公式可以直接问答,μ=N/fcxA,其中A就是柱子的尺寸,通过公式可以看到柱子的截面尺寸是由第一,柱子的轴力,第二个是柱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来决定。追问(1)有时候说梁柱线刚度比不应大于4,为什么有这个规定? (2)一般梁柱线刚度比控制在多少为好? 梁比柱大,还是梁比柱小,怎么判断 (3)柱子的截面受到梁柱线刚度比影响吗,强柱弱梁是不是柱子截面尺寸的惯性矩比梁大或者接近梁的惯性矩?但是我看课本上的梁柱线刚度比都大于1的。 追答: (1)梁柱线刚度比的确在各个教材中都指出有合适的比,这个比值,就是为了控制梁的刚度相对于柱来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就违背强柱弱梁的道理,梁的刚度相对过小就很容易相对

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及横向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及横向结构 [填空题]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陆续颁布新版本,2011年考试时是否采用新的版本?如果新旧版本混用,该如何答题? 参考答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实施。根据笔者的经验并参照往年考试的惯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按照新版本复习,答题会用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自施行到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所以,会仍按照2002版考试。由于新旧版本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为避免争议,笔者认为,出题人会在卷面题目后的提示中指定答题所依据的规范。 [填空题] 2关于风荷载的计算,《荷载规范》和《高规》的规定似乎差别比较大,应如何采用?另外,《抗规》和《高规》在采用上应如何取舍? 参考答案:关于风荷载计算,单纯从表面的文字看,《荷载规范》和《高规》的规定的确有差别,但从最后的计算结果看,二者所得的数值比较接近。《高规》作为行业规程,在某些规定上会更具体,当满足该规程的适用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抗规》和《高规》之间的关系,与上述类似。 [填空题] 3 在设计时,一般都是对结构构件承载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进行折减,而抗震验算时却除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γ ≤1.0)进行增大,为什么? RE 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用以反映不同材料和受力状态的结构参考答案:γ RE 构件具有不同的抗震可靠指标。考虑到地震作用是一个短暂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且遇见的概率较小,故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适当的增大,以节省材料。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γ 均应采用1.0。 RE [填空题] 42010版《抗规》第50页6.1.3条,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取与框架相同。这里,明确了两个条件:(1)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2)底层。而且,对"底层"的解释为"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这不同于2008版时的"底层是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见该规范的6.2.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3)学习体会 2023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 值(送审稿是放在表5.1.4-1处的,正式版本不知为什么又改到了这里):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重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 必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因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 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性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性周期值与2023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 增长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性周期应增长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规定, 现规定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长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规定,01规范只对7-9度有规定。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合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涉及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合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灌注桩的静载与高应变检测的对比

灌注桩的静载与高应变检测的对比 摘要:高应变动力试验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得到工程应用。本文依据某工程钻孔灌注桩和挤扩支盘灌注桩试桩的高应变动力试验结果和 静载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高应变动力试验技术检测灌注桩承载力进行了应用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桩进行静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高应变动力试验技术 可以很好的检测桩的承载力,满足工程要求,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灌注桩;高应变动力试验;静载试验 引言 桩基是建筑物基础的主要形式,桩基承载力的确定是桩基硏究中的主要问题。确定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有动测法(以高应变法为代表)和静载法:(1)高应变 法(HighStrainTest),简称HST法,即利用高能量的冲击力,产生沿桩身纵向传 播的波动检测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2)静载试验是在试验桩桩顶逐 级施加持续荷载,记录荷载、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的承载能力。 试桩分为鉴定性试桩和破坏性试桩。鉴定性试桩一般在实际工程的桩上进行,破 坏性试桩则是在专供破坏试验的桩上进行,取得桩达到破坏时的试验资料,以此 确定桩破坏有关参数。 1、高应变动测法 高应变检测技术是利用弹性波理论测试基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一种手段,是用重锤给桩顶一竖向冲击荷载,使桩、土之间产生一定的塑性位移,以充分激 发桩周土侧阻力和桩端土阻力,通过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对称的力和速度传 感器,量测力和桩土系统响应信号,应用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F(t)和速度W (t)时程曲线,从而判定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高应变动测常用分析方法为Case法和实测曲线拟合法,这两种方法的现场测试和数据采集是完全一样的,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量测平均应 变和平均加速度,并量测锤击的贯入度或锤击数。加速度信号经数字积分得到速 度信号(t)乘以测点处桩身阻抗Z(Z=ρAC=EA/C),得到力F=ZV的时程波形, 力的时程波形是用测得的桩身应变得:F=C2ρεA,测试得到两根实测波形F(t) 和K(t),包含有被测桩桩身阻抗变化和土阻力(桩承载力)的信息。只有检测 波形质量有保证,才能定性地反映桩的承载性状及其他相关的动力学问题。因此,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波形,在高应变现场测试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静力载荷的定义 平板静力载荷试验〔英文缩写巩T,简称载荷试验(图1)它是模拟建筑物 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起源于30年代的苏、美等国。其方法是在保持 地基土的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毎級 荷载下地基士的变形特性。测试所反映的是承压板以下大约1.5--2倍承压板宽的 深度内土层的应力一应变一时间关系的综合性状。 载荷试验的主要优点是对地基土不产生扰动,利用其成果确定的地基承载力 最可靠、最有代表性,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其成果用于预估建筑物的沉降里效 果也很好。因此,在对大型工程、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勘测中,载荷试验一般是不 可少的。它是目前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比较其他土 的原位试验成果的基础。载荷试验按试验深度分为浅层和深层;按承压板形状有

工程预算开题报告范文

工程预算开题报告范文 1.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完整内容]]加Q—Q:893。。。后面输入。.628 。。.接着输入。。136 Q::Q空间里有全部内容。 1. 城市地铁矿山法与盾构法施工技术和经济分析(字数:18047,页数:32) 2. 地铁区间隧道防水施工技术(字数:12572,页数:18) 3. 论工程项目质量掌握二(字数:31587,页数:31) 4. 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字数:10430,页数:23) 5. 确保现浇密肋梁、板混凝土质量(字数:5595,页数:13 ) 6. 对广州市自然气利用工程外围高压管线二期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浅析(字数:6906,页数:12 ) 7. 无锡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造价方案的评审分析(字数:14496,页数:19) 8. 论正确处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索赔(字数:10728,页数:13) 9.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浅析(字数:6348,页数:12 ) 10.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处理措施(字数:2506,页数:06 ) 11. 论数理统计方法在施工质量掌握中的应用(字数:6443,页数:12 )

12. 论建设工程投标投标过程与合同管理(字数:11726,页数:20) 13.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及GBF管在无梁楼盖中的应用(字数:7026,页数:12 ) 14. 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状况的调查报告(字数:7181,页数:14 ) 15. 哈巴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论施工组织设计(字数:6123,页数:13 ) 2.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样写 omiigaa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讨论综述及评价)与意义1、课题来源课题为《贵州省盘县戒毒所医技楼建筑与装饰工程投标掌握价编制》。 该医技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9.8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53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五层。本工程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工程设计规模为小型,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等级为三级,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为基础顶面。建筑分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框架结构外填充墙均采纳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采纳200或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均用混合砂浆。全部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

设计院结构设计流程样本

构造工程师如何做好工程设计(转载) 人们一谈起构造设计,往往会产生第一种反映:“构造设计与否安全”,可见“安全”在构造设 计中是处在何等重要地位。需要明确是,保证构造安全的确是构造设汁首要任务,但并非是构造设讣 唯一任务。必要强调是,保证构造安全是对构造设计最基本、最起码规泄,对于一项工程构造设计来 说,除“保证安全”这一最低规左外,尚有其她许多内涵丰富规左,也即普通所说,构造设计做到安 全只是初级阶段“行”,只有同步能满足英她方而规泄,才算达到较高境界“好”。“行”与“好”是 两个不同层次概念。下图中最上及左右共三个圆圈内标注即是对构造设计全面规左概括。这是构造设 计必要优化和优化目的最精练图解示意。 为了使构造设计做到尽善尽美,满足构造设计全而规宦,构造设计优化途径核心内容普通涉及 三 方而:体系选型与构造布置要合理、构造计算与内力分析要对的、细部设计与构造办法要周密。三 方而工作互为呼应,缺一不行。图中内圈简要扼要地列出构造设汁优化途径。 一、构造设计技术条件要点 1.方案设计阶段(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复杂构造) • 目的一一拟泄建筑物整体构造可行性,柱、墙分布及楼而梁支承条件合理性,以便建筑专 业在此基本上进一步深化,形成一种并专业都可行,且大体合理建筑方案。 • 工作内容: * 1)、构造选型:体系及构造材料拟左。思考范畴除混凝上构造几大体系(框架、框一剪、剪力墙、筒 体一空 八 囲, 主 X 小規

框架、筒中筒)之外,尚有混合构造和钢构造以及个别构件采用组合形式。 2)、构造分缝。如为建筑群或体型复杂单体建筑,则需要考虑与否分缝,拟左防震缝宽度。 3)、构造布置:柱墙布置及楼而梁板布置。重要拟立构件支承和传力关系可行和合理性。 4)、构造试算:①计算程序选取:②构造各部位抗震级别:③计算大参数选取(场地类别、绘强度级别、钢材类别、险密度、周期折减系数、剪力调肖系数、地丧调节系数,梁端弯矩调节系数、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基本风压、梁刚度放大系数、梁扭矩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菸作用方向、振型组合、偶尔偏心等):④绘强度级别和钢材类别:⑤荷载取值(涉及间隔墙密度和厚度);⑥振型数取值(平扭耦连时取鼻15,大底盘多塔楼时取>9n);⑦构造嵌固端选取,此阶段普通以首层为嵌固端:⑧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抗震控制时取0.5,抗风控制时取0.7);⑨梁较支端指左;⑩梁柱(墙)巧点解决。 *5)、构造计算成果判断: ①地面以上构造单位面积重度(kN/m2)与否在正常数值范畴内,数值太小则也许是漏了荷载或荷 载取值偏小,数值太大则也许是荷载取值过大,或活载该折减没折减,il•算时建筑而积务必精确。 ②竖向构件(柱、墙)轴压比与否满足规范规左。轴压比过大固然不行,过小则无必要,此阶段必 要严加控制。 ③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否满足规范规定。抱负成果是层间位移角略不大于规范值,且两向侧向位 移值相近。 ④周期及周期比。第一周期应为平动周期且在正常范畴内,扭转周期应在第二周期之后,且Tt/Tl W0. 9 (A级普通构造),Tt/Tl^0. 85 (A级复杂构造)。 ⑤扭转位移比必要控制在1. 5之内,愈接近1. 2愈抱负。 ⑥有转换层时,必要验算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及上下剪切承载力比。 * 6)、超限鉴别:拟泄超限项目(高度超限、平而不规则、竖向不持续、扭转不规则、复杂构造等)和超限限度与否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査。 2)初步设计阶段 ■ 目的一一在方案设计阶段基本上调节.细化,以拟左构造布置和构件截而合理性和经济性, 以此作为施工图实行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