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

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

6.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7.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如热敏纸摄片和(或)录像带或磁、光盘记录。【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注意标定探头方位,调节仪器增益和灰阶,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二、常规腹部(肝、胆、胰、脾、双肾)

肝脏

【适应症】

1.测量与了解肝脏大小、形态与位置,肝脏生理性变异或病理性肿大、缩小。

2.肝脏局限性疾病(1)实质性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2)囊性占位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肝胆管囊性扩。(3)肝脓肿。

3.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淤血肝、肝纤维化等。 4.肝脏外伤:破裂、血肿等。

5.肝血管疾病:血管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栓塞等。

6.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7.肝脏超声介入诊断和治疗。

8.肝脏术中超声。

9.肝移植后的监护。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

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2.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9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3.扫查方法

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肝脏超声常规切面、探

头位置: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剑突下切观察第二肝门;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检查容】

1.肝脏的测量(1)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2.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3.肝实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弥漫性或局灶性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4.肝实质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5.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有无栓子形成。

6.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7.肝门部及腹腔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

1.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

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2.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3.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4.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还是在肝外。

5.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胆囊与胆道

【适应症】

1.胆道系统结石。

2.胆道系统炎症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等。

3.胆囊腺肌症。

4.胆囊息肉样病变及其鉴别诊断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

5.胆道系统肿瘤胆囊良性肿瘤、胆囊癌、胆管癌。

6.胆道蛔虫。

7.先天性胆道异常: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先天性胆囊异常、先天性胆道闭锁。

8.黄疸的鉴别诊断。

9.脂餐实验。

【检查方法】

1.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3)胃肠道气体

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2.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

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3.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容】

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2.胆囊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4.肝、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扩程度、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3.超声测量(1)正常胆囊的长径一般不超过8.5cm,前后径数

不超过3.5 cm;前后径对胆囊力的反映较长径更有价值。(2)正常胆囊壁厚度空腹状态下不超过2.5mm,测量时探头必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胆囊壁增厚的假象。

【正常胆道及参考值】

1.肝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径在2mm以下;正常肝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2.肝外胆管,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不易清晰显示。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径不超过5.0mm,下段径不超过8mm,高龄者有增宽趋势。

【注意事项】

1.胆囊壁增厚呈双层,不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表现,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腹水、急性重症肝炎时都可出现。

2.初期单纯性胆囊炎超声表现不典型。胆囊稍增大,囊壁轻度增厚。

3.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炎时,胆囊不大,仅显示囊壁增厚、模糊,有沉积物。胆囊壁外肝组织有低回声带可能为严重胆囊炎的炎性渗出。

4.胆囊结石易误诊的常见于以下:(1)胆囊炎性沉积物或旧的浓缩胆汁等易误诊为泥沙样结石。(2)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3)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认为胆囊结石。(4)胆囊颈管部结石、粘连瘢痕组织、癌肿、胆囊颈部淋巴结钙化灶等易误诊为胆管结石。(5)肝胆管积气及后方多重反射易误诊为结石声影,应注意鉴别。(6)胆总管末端的癌肿、蛔虫尸体碎块和黏稠胆汁、脓性胆汁、胆管乳头部溃疡炎症等也有同结石相似的超声表现。5.胆囊气性坏疽,胆囊增大,囊壁显著增厚,囊含有气体,后方显示不清。

6.或胃切除术后,常见胆囊增大伴沉积物回声,但囊壁不增厚无压痛,有助于鉴别。

7.轻度慢性胆囊炎声像图无特异性,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常显示不清。超声诊断困难。

8.胆囊炎增殖型需与胆囊癌的厚壁型、胆囊腺肌样增生症鉴别。

9.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晰,仅见胆囊前壁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呈典型的“WES”征。(wall echo shadow,囊壁回声的正影)。超声检查中易误诊为“WES”征有下列情况:(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回声带,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胆囊腔不能显示,鉴别困难。(2)胆囊过小或先天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结石。(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应结合病史诊断。

10.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发病率高,较多结石高回声团及声影掩盖肿瘤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实块性胆囊癌有时与肝癌不易区别。(1)突到胆囊腔,肿物似与门静脉右支接近;(2)有结石强回声;(3)来自胆囊动脉,应高度提示胆囊癌。

11.肝外胆管扩程度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依据。

12.肝外胆管扩是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灵敏指标。胆管的扩先于临床黄疸出现。

13.梗阻水平判断(1)总管扩是下端梗阻的可靠依据。(2)外胆管正常或不显示而肝胆管或左右肝管仅一侧扩提示上段肝门部阻塞。(3)多数情况下胆囊与胆总管的力状态是一致的,即胆囊增大提示下段阻塞,胆囊不大符合上段阻塞。(4)有时胆囊与胆总管处于矛盾的力状态,提示胆囊颈部阻塞或胆囊本身存在病变。胆囊是否增大不能作为判断梗阻水平的标志。

胰腺

【适应症】

1.胰腺炎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脓肿、胰腺结核等。

2.胰腺肿瘤(1)良性:胰腺囊腺瘤、胰岛细胞瘤等;(2)恶性:壶腹周围癌、胰腺囊腺癌、转移性肿瘤、胰岛细胞癌等。

3. 胰腺囊性病变假性囊肿、包虫囊肿。

4.先天性胰腺异常:环状胰腺、右位胰腺等。

5.胰腺介入性诊断与治疗胰腺实质病变的穿刺活检;囊性病变的抽吸、引流、硬化治疗;胰管造影等。

6.镜超声能够获得比腹部超声更为清晰和细微的高分辨力声像图,特别适用于经腹超声检查困难的病人(如肥胖、肠气干扰等),适合于早期胰腺癌和壶腹周围肿瘤,胰岛细胞瘤等微小肿瘤,不明原因的胰管、肝外胆管扩等。

【检查方法】

1.仪器条件:(1)常规检查胰腺,对仪器无特殊要求。根据病人腹壁厚度调节检查深度及聚焦区。胰腺检查常规采用3.5MHz探头,其中凸阵探头效果较佳。对小儿和瘦弱体型者还可加用5.0 MHz探头。(2)根据需要观察的部位及血流速度,随时调节彩色多普勒取样围,调节速度围、增益、灵敏度、滤波频率、彩色优先显示级别等,达到既能够满意显示感兴趣区的血流信号,又不出现彩色噪声、彩色外溢和严重混迭。(3)调节频谱多谱勒取样区的大小、取样角度、探测速度围、滤波频谱、扫查速度等,以获得清晰稳定的流速曲线。

2.体位:(1)被检查者体位取平卧位,侧卧位和坐位以及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如:肝脏、脾脏、胆囊和胆道、胃、十二指肠、胰腺周围的血管和胰腺的关系。(5)肝外胆道扩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6)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引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检查容】

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

2.胰腺部回声的均匀程度。

3.胰管的长度与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及其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影响。

【正常参考值】

1.正常测量部位:剑突下(上腹部)横切面测量胰头、胰体、胰尾厚度,胰头于下腔静脉前方进行测量,胰体于腹主动脉前方进行测量,胰尾于腹主动脉左侧缘进行测量。

2.胰腺正常参考值:胰头:≤2.5cm ,胰体、尾≤2.0cm。

【注意事项】

1.测量和判断胰腺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约1/4人的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胰腺炎时胰腺肿大程度、实质炎症侵袭程度、周围炎性液体积聚。3.注意胰头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的围、程度。判断和测量胰管扩,发现胰腺结石。

4.胰腺囊性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囊壁和囊液情况。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超声检查必须警惕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存在。

5.发现胰腺1.0cm以上的实性肿瘤,确认胰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边界、部回声等级和回声均匀程度,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6.胰腺病变对胰腺后方血管的影响。

7.胰腺外伤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严重的胰腺破裂。

8.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1)与胰头紧贴的肝尾叶容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断面扫查可判定肝尾叶与肝左叶背侧的连续关系;(2)胰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紧贴时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3)部分胰头和钩突部的原始副胰呈低回声易被误认为胰腺肿瘤,多切面观察其为非球形结构。

9.严重黄疸伴胆道全程扩,而胰头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应考虑十二指肠壶腹部病变。

10.胰岛细胞瘤多数位于胰腺体、尾部,通常瘤体较小(约1~2mm),呈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规整,部回声均匀,绝大多数伴有发作性低血糖症状。

脾脏

【适应症】

1.脾脏先天性异常:包括位置异常(游走脾、脾下垂、脏转位)、数目异常(多脾综合症、无脾综合症、副脾)和形态异常(脾脏分叶畸形)。

2.脾肿大弥漫性病变;包括:(1)肝脏病变、门静脉高压。(2)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伤寒、血吸虫病、黑热病、钩端螺线体病等)。(3)血液系统疾病、代病等可能影响到脾脏的其他疾病。

3.脾萎缩。

4.脾外伤,特别是腹部钝性外伤。

5.脾感染(脓肿、结核等)。

6.脾囊性病变。

7.脾实性肿瘤。

8.自体脾移植。

9.超声导向介入性诊断治疗。

【检查方法】

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可取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0~5.0MHz,亦可用相控阵扇形探头。

4.标准切面:左肋间斜切、左肋下斜切。

5.探头位置:左肋间、左肋下。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常规测量: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1)厚径:探头顺腋前线至腋后线9~10肋间斜切面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自脾门垂直于脾对侧缘间的距离,即为脾厚径,正常参考围为3~4 cm,个别也可<4.5cm。(2)长径:通过与左第10肋平行探测显示脾脏肋间斜切面,测量其下极最低点至上极最高点的距离,即为脾脏解剖学上的长径,正常参考围为8~10cm。

6.有条件者可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脾门及脾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检查容】

1.检查时因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部回声高低及

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必要时再行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

【注意事项】

1.超声基本上可明确提示的病变包括下列五种:(1)脾肿大。(2)脾含液性占位病变,如脾囊肿、多囊脾、脾脓肿等。(3)脾实质性占位病变。(4)脾实质钙化。(5)脾外伤。

2.部分病理结合声像图与临床病理情况及其他检查有可能确定病变的性质:(1)脾急性局灶性感染。(2)脾动脉栓塞。

3.超声提供病理声像图改变但应进一步检查的病变包括下列两种:(1)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2)脾实质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肾脏

【适应症】

1.先天性异常: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异位肾,融合肾等诊断与鉴别。

2.囊性肿物:孤立性肾囊肿(单纯性皮质囊肿、肾盂旁囊肿),多囊肾,多囊性肾发育不全,髓质性肾囊肿如海绵肾等的诊断与鉴别。3.肾肿瘤:肾实质肿瘤,肾盂肿瘤与转移瘤。

4.肾脏感染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脓肾,肾周围脓肿,肾结核,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

5.肾创伤。

6.肾结石。

7.尿路梗阻,肾积水。

8.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及肾梗塞,深静脉栓塞,动静脉瘘等。

9.无功能肾或不显影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移植肾及其并发症。

11.肾实质弥漫性病变: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间质性肾炎,淀粉样变性等。

12.介入性超声的应用:肾穿刺活检,穿刺造影,肾造瘘术,囊肿、脓肿引流和药物治疗。

【检查方法】

1.使用凸阵和扇扫探头,成人一般用频率为3~5MHz,儿童选用频率为5~7MHz。

2.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如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3.扫查的切面(1)扫查冠状切面。病人仰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治中地位与作用 现代医学是由经验医学发展而来,逐步走向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实验医学,但这一过程尚未完成。包括超声检查仪在内的各种检查仪器和检查手段都只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某些方面的诊断参考信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不可能单纯依据某种方法的检查结构,对所有病人都能做出精确的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属于影像学范围,利用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形成的间接图像,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并非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声学原理决定了超声图像可能存在某些伪差与假象。包括医师、病人及仪器条件在内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超声检查结果与真实病变之间的差异。超声检查医师责任是,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所发现的图像与病变之间不完全存在互相对应的关系,不能机械地“按图索骥”。因为经常有“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现象。目前,根据我国超声诊断医师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医院所装备的超声仪器设备条件,对超声诊断的一般要求可定为: ①对于某些常见病,检查方法与分析手段已较为成熟,可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例如心血管疾病、胆囊结石、早孕等。 ②对于多数病变,主要对超声检查的发现做出描述性的报告,其中器官与组织异常的区域,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实质性、含液性、含气性等。至于病因性诊断,则仅为分析性或推断性意见。 ③对于比较复杂或疑难诊断的病变,以现象描述为主,仅供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参考。 第二节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 超声仪器和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性能存在差异。超声诊断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于整顿规范。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应用的适应症亦需统一。仪器调节、操作手法、观察记录及报告随访等方面,应规范化并进行具体质量控制。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进行超声普查是较为特殊的问题,更须规范并行严格控制。 一、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超声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 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本次指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行业内的基本质量标准,而非最高标准。 三、超声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门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

超声检查规范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 、FS 、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 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向来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

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 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 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 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 男左房<30mm 左室<55mm 女左房<30mm 左室<50mm 左室后壁<12mm 右室前壁<5 mm 右房<30mm 右室<35mm 右房<30mm 右室<35mm 室间隔<12mm 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1 .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 3 .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者衰减。 4 .肝内管系分布、走向;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病灶内、

超声检查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6.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

超声操作规范

超声操作规范 一、腹部超声 (一)、腹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要求空腹,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的干扰。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方法: 1、消化系统(肝,胆,脾,胰) 使用B型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采取常规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的配合。(1)肝脏的扫查方法: ①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胆囊,门静脉主干

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②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③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位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④剑突下横切或半横位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2)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 ①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②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③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拌行的左右肝胆管。 ④患者取由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一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3)脾脏的扫查方法: ①左肋间斜切,声束朝向脾门,切面经脾脏长轴时测量,脾脏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超声科技术提供规范和操作程序,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设备检查和准备工作: - 确认超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检查超声探头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确保超声介质充足并合适。 3. 操作程序 3.1 准备工作 在开始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确保操作区域整洁,并将不需要的物品移出。 2. 准备需要的无菌器械和消毒用品。

3.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3.2 执行超声检查 执行超声科技术检查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风险。 2. 定位并标记需要检查的部位。 3. 准备超声探头,并适当涂抹超声介质。 4. 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需要检查的部位,并逐步扫描该区域。 5. 观察和记录超声图像,并根据需要调整参数和角度。 6. 完成超声检查后,及时清洁和消毒超声探头。 4. 安全与质控 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安全和质控问题: - 遵守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 定期维护和检修超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针对超声科技术操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以提高操作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超声科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的基本指导,希望能够确保超声科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请仔细阅读并遵守本文档中的规定和要求。 > 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指导,并不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和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超声科是医学影像科室中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超声科操作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下面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个人着装: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统一的工作服,头发必须整齐,不能有长发披肩。工作服必须经常更换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消毒。洗手时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时间不少于20秒。消毒时要用消毒液擦拭双手, 注意包括指缝、指甲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3. 仪器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准备和检查。包括确认超声探头的连接和调整是否正确,确认超声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无菌套和保护垫等器材。 4. 患者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准备。包括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告知患者需要脱下的衣物,摆好姿势。还要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例如孕妇不能进行超声检查。 5. 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首先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区域,然后用适当的

超声探头进行触诊和洗净,再进行超声图像采集。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6. 录像存档:操作人员在完成超声检查后必须将图像和数据进行录像存档。录像存档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区域和结论,确保数据的保存和追溯。 7. 设备维护与清洁:操作人员在超声检查完成后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清洁要用适当的消毒液擦拭超声探头和仪器的外表,消毒要用经过检验合格的消毒液进行处理。 以上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只有保证操作规范,才能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

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

功能检查科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功能检查科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患者接待 1.在患者到达前,确保超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调试好其各项功能。 2.介绍自己并向患者解释超声检查目的和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与医生共同确定超声检查的具体内容。 二、操作准备 1.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穿戴好专业超声器械操作的防护手套和无菌手套,保证操作无菌。 2.固定超声图像采集设备,确保其稳定。 3.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及输液袋、注射器等辅助工具。 4.关注患者体位,确保舒适和合适的操作环境。 三、操作流程 1.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进行检查,如腹部、胸部、 心脏、血管等。 2.根据检查部位的特点,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并对图像进行调谐, 使其清晰可见。 3.在患者皮肤上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减少超声波与皮肤之间的空 气隔离,提高图像质量。

4.轻柔地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检查部位,根据患者的呼吸和体位,适当 调整超声探头的方向和角度,使得扫描范围全面、清晰。 5.检查前确保区域内无异常的结构(如水肿、血肿等),如果发现异 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6.通过调整图像增益、深度、频率等参数,使得图像色彩明亮、锐利,尽量避免伪影和伪装。 7.对于大小不确定的结构,在不同的层面上分步扫描,以获得更全面 和准确的超声图像。 8.操作人员应遵循良好的操作习惯,尽量减少探头在患者皮肤上的移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适。 9.检查结束后,将超声探头清洗干净,并彻底清洗、消毒和包装,存 放到指定位置。 四、安全措施 1.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重,确保患者对操作的知情同意。 2.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范,确保超声探头的无菌与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避免 将疾病传染给患者。 4.根据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保障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要求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要求 1.引言 该文档旨在制定超声科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在超声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文档适用于所有从事超声科技术的医务人员。 2.技术规范 2.1 设备要求 超声设备应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并具备相关的认证和合格证明。 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超声科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 守操作规范。 在进行超声检查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 信息,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准备工作。 操作人员应正确选择超声探头和扫描模式,根据需要调整图像 参数,以获取清晰、准确的超声图像。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避免误诊、漏诊等错误。 对于异常发现或存在疑点的超声图像,操作人员应提高警惕, 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共同研究并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3.安全要求 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帽子等,以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操作人员应遵守超声检查过程中的辐射安全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 超声科技术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相关技术指标的检测。 操作人员应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5.应急处理与风险防范 针对超声科技术的常见问题和风险,应建立合理的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措施,并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和相关应急处理流程,以应对突发情况。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与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与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与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与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与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与阑尾脓肿、梗阻与胃肠腔扩X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与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

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与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与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X、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修改版]

第一篇: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1.病人身份识别:至少有2种方法进行病人身份识别,询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并进行腕带识别。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人的一般信息、检查项目及目的、病史、主诉、体征、历史检查,手术史等内容。 3.检查前:询问病人检查的准备情况,如是否空腹、憋尿等;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拉好围帘,做到“一医一患”;清理检查床,保持干净整洁; 4.检查时:嘱病人暴露检查部位;涂抹超声耦合剂;按检查技术规范操作,保存图像规范,必要时,行体格检查。 5.检查后:嘱病人清洁皮肤,医生清洁探头,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报告书写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审核签名后,门急诊病人将报告发送给病人或家属;住院病人发送到病区。 7.检查过程服务态度优良,检查认真负责,注重与病人沟通交流。 第二篇: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影像学诊断,为妇产科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之一,更好地进行出生缺陷干预。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已经普及,超声仪器不断改进,检查技术日益提高,超声队伍不断壮大。在实际工作中,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临床诊断胎儿畸形和确定中止妊娠提供了证据。但是,社会对优生优育的要求几近完美,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为围生医学明确胎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胎儿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因此,超声检查不可能发现所有畸形。为进一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提高畸形的检出率,更好地为妇产科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必要加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质量控制。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特组织我省产科超声领域的知名超声专家,研究制定《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一、机构的基本条件: 必须取得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有与检查目的匹配的超声检查设备,并有经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执业医师方可开展产前超声检查工作。一级医院助理执业医师可以出具超声检查报告。

超声检查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 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 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 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水 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 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分流、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 6.要检查特殊切面。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7.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如热敏纸摄片和(或)录像带或磁、光盘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注意标定探头方位,调节仪器增益和灰阶,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科技术规范 体现“优质、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精神,做到人性化服务、全面化服务、整体化服务。 ①检查前:患者等待检查时,医务人员主动介绍各种超声检查的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按序候诊;轮到患者检查时,由护士陪至检查室。 ②检查时:医生检查时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动作轻柔、严肃认真。保护患者的隐私。男医生对妇女敏感部位作超声检查时,必须有女护士或女医生在场。 ③检查后:检查结束,主动向患者介绍检查结果(需执行医疗保护制度者除外),耐心用通俗语音回答患者的提问。对体弱患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搀扶。 2、仪器操作 ①保持良好的电源环境、电压稳定、抗电网污染、防雷击。 ②仪器正常通电后,监视器和主机灵敏度预调至正常范围,并在仪器工作状况记录本填写登记。 ③下班前要先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关掉稳压器电源,并用湿软纱布清洁探头,切勿用乙醇和腐蚀剂涂擦探头;工作一周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对探头进行臭氧或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④中途突然停电,应立即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次通电,应待电压稳定后再启动仪器电源。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记录在案。

⑤仪器工作期间,按要求恒温恒湿,注意防尘,定期保养。 ⑥超声工作室必须每天消毒,床单应每天更换。 3、常规诊断 ①仔细阅读申请检查的内容与目的,熟悉病情和其它有关检查结果,并了解清楚受检者是否按就诊须知做好准备。 ②在检查部位涂适量中性耦合剂,轻巧拿放探头和按压功能键盘。根据需要,遵循各脏器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疗规范的要求(详见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卫生局编著、医学影像学诊疗常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 ③无伴性遗传或医学上认为必须时,严禁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④常规检查后一小时内发出报告。 ⑤检查中遇有疑难病例,应主动请上级医师、科主任会诊,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与讨论,确保检查质量;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急诊诊断 ①超声科应有医生24消失值班;急诊病人,临床医生在申请单上写明“急”字,随到随做,并在检查前与检查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必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对危重病人应主动与床位医生联系。如病情危急,应是抢救在先,检查在后,或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②急诊病人的检查报告应于查完病人后立即发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