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变化信息提取

遥感实验报告

图1-1

第三步:获取分类模板信息,点击AOI,利用AOI-tools中的多边

形工具绘制某一地类的样区。将画好的耕地AOI添加到模板。

signature editor-edit-add. 重复步骤第三步,在图中采集多个

耕地样本。选择所有耕地样本模板,按merge按纽合并这组分类

模板。合并后将模板取名为耕地。利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做好其

灌草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裸地土地覆盖类型模板。如图

1-2:1990年图像的分类信息模板:

图1-2

2006年分类信息模板:

图1-3

第四步:保存分类模板。

2.评价分类模板

第一步:点signature editor -Evaluate-contingency,利用可能性矩阵方法评价分类模板精度。达到90以上即为精度满足要求,否则重新选择训练样区,

再次进行精度评价,直到精度满足。

1990年的模板评价结果:

Classified

Data forest and water forest urban

---------- ---------- ---------- ---------- ----------

forest and 99.83 0.00 1.14 1.66

water 0.00 100.00 0.00 0.00

forest 0.00 0.00 90.90 0.00

urban 0.00 0.00 0.00 98.34

bare land 0.17 0.00 0.00 0.00

formland 0.00 0.00 8.96 0.00

Column Total 604 638 703 602

Reference Data

--------------

Classified

Data bare land formland Row Total

---------- ---------- ---------- ----------

forest and 0.00 0.00 621

water 0.00 0.00 638

forest 0.00 4.88 662

urban 0.00 0.00 592

bare land 100.00 0.00 612

formland 0.00 95.12 648

Column Total 611 615 3773

----- End of Error Matrix -----

2006年影像的模板评价结果:

3 .执行监督分类

打开Classifier-surpervise classification,选择分类决策规

则,进行监督分类。1990年的结果如图1-4:

图1-4

2006年的结果如图1-5:

图1-5

(二)分类后处理

1.去噪:去噪声,interpreter-gis analysis,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

择neighborhood,1990年结果如图2-1:

图2-1

2006年的结果如图2-2:

图2-2

2.分类重编码

分类重编码主要是针对之前非监督分类结果不理想的一种修

正,可以将同种用地类型但属于不同类别的类合并在一起,具

体操作如下:点击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下的interpreter

图标,选择 GIS Analysis /下的Recode命令,打开Recode

对话框:1990年的结果如图2-3:

图2-3

2006年的结果如图2-4:

图2-4

(三)分类精度评价

1. ERDAS 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Classifier 图标→Classification菜单

→选择Accuracy Assessment菜单项→打开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第二步:打开分类专题图像 Accuracy Assessment 对话框菜单

条:File→Open →打开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在

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中确定与视窗中对应的分类专题图像

→OK(封闭Classified Image对话框)→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第三步:将原始图像视窗与精度评估视窗相连接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工具条:点击Select Viewer图标(或菜

单条:选择View 菜单的Select Viewer)→将光标在显示有

原始图像的视窗中点击一下→原始图像视窗与精度评估视窗相

连接。

第四步:在精度评价对话框中设置随机点的色彩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菜单条View →Change Colors菜单项

→打开Change color面板

→在Points with no Reference确定没有真实参考值的点的颜色

→在Points with Reference确定有真实参考值的点的颜色→

OK(执行参数设置)→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如图3-1:

图3-1

第六步:产生随机点本步操纵将在分类图像中产生一些随机

点,随机点产生之后,需要用户给出随机点的实际种别。然后,

随机点的实际种别与在分类图像的种别将进行比较。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Edit →Create/Add Random

Points →打开Add Random Points对话框。→在search Count

中输进1024 →在Number of Points中输进20 →在

Distribution Parameters选择Random单选框→OK(按照参

数设置产主随机点)→返回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可

以看到在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的数据表中出现了10个

比较点,每个点都有点号、X\Y坐标值、 Class、 Reference 等

字段,其中点号、 X/Y坐标值字段是有属性值的。说明:

在Add Random Point对话框中, search Count是指确定随机

点过程中使用的最多分析像元数,当然这个数目一般都比

Number of Point大很多,Number of Points设为20说明是产

生20个随机点,假如是做一个正式的分类评价,必须产生20

个以上的随机点。选择Random意味着将产主尽对随机的点位,

而不使用任何强制性规则。Equalized Random是指每个类将具

有同等数目的比较点。stratified Random是指点数与种别涉及

的像元数成比例,但选择该复选框后可以确定一个最小点数(选

择Use Minimum Points),以保证小种别也有足够的分析点。如

图3-2:

图3-2

第六步:显随机点及其种别 Accuracy Assessment对话框:

→View. →Show All(所有随机点均以第五步年设置的颜色

显示在视窗中) →Edit→Show Class Values(各点的种别

名出现在数据表的class字段中)如图3-5:

第八步:输进参考点的实际种别值 Accuracy Assessment

对话框:→在数据表的Reference字段输进各个随机点

的实际种别值(只不要输进参考点的实际分类值,它在视窗

中的色彩就变为第五步设置的Point With Reference颜色

得到1990年影像的分类精度评价是:

APPA (K^) STATISTICS

---------------------

Overall Kappa Statistics = 0.7917

Conditional Kappa for each Category.

------------------------------------

Class Name Kappa

---------- -----

unclass 0.0000

water 1.0000

bare land 0.0000

formland 0.0000

forest 1.0000

urban 1.0000

forest and grass 0.6190

2006年的精度评价结果是:

(四)打开ERDAS中的图像解译(Interpreter)-GIS分析工具- matrix,,提取变化信息,导入到ARCGIS进行专题制图。

第一步:打开ERDAS中的图像解译(Interpreter)-GIS分析工具-

matrix,,提取变化信息,如图4-1:

图4-1

得到的结果加入到Arcgis后如图4-2所示:

图4-2

第二步:打开它的的属性表,增加一个字段change,表示变化土地覆

被信息,观察,明确变化的信息。如前一时相的编号为1,后一时相

的编号为1,表示forest and grass no change; 前一时相的编号为

1,后一时相的编号为2,表示forest and grass to forest; 仔细观

察,判断变化的土地覆盖信息属性,如4-3所示。

图4-3

第三步:对土地覆被信息进行专题制图

如图4-4所示:

图4-4

(五)计算土地覆被变化矩阵

第一步:将1990年与2006年的土地分类利用图导入到ARCGIS当中,然后

在分别将两张图像转成矢量图。如图5-1所示:

图5-1

如图5-2所示为1990年的土地分类矢量图:

图5-2

转好之后,每幅图的属性表都要有一个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字段,并且要使用

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分,分别修改两张图像的土地类型字段如

1990class_name,2006class _name。土地利用类型名称必须统一,并且完

整,如都使用“water”、“urban”等。如图5-2:

图5-3

第二步:数据融合

在ArcMap里分别打开两张图的图层,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 | Generalization | Dissolve工具。Input Feature选择要融合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选择输出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Dissolve Field(s)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字段(Type1990),然后勾选Creat multipart features选项,点击OK完成。

重复此过程,对另一时相数据进行融合。此步骤使相同利用类型的记录融合为一个记录,以提高后面步骤的计算速度,如图5-3。

图5-4

第三步:叠置分析

在ArcMap中打开两个时相融合后的数据,在ArcToolbox中选择Analysis Tools | Overlay | Intersect工具,Input Features选择两个时相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选择叠加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其余选项可以忽略,单击【OK】完如图5-5所示:

图5-5

结果如图5-6所示:

图5-6

第四步:计算面积并导出属性表

在ArcMap中打开叠加后的图层数据,在该图层上右键打开属性表,选择Option

|Add field… 新建一个字段,命名为NewArea。

在Editer工具条中选择Editer | Start Editing,然后在属性表中NewArea字段上单击右键选择Calculate Geometry… ,在打开的Calculate Geometry对话框中,

Property选择Area,Units选择要使用的面积单位,单击【OK】完成图斑面积计算。

如图5-7:

图5-7

依次选择Editer | Save Edits / End Editing保存和退出编辑状态。

在属性表中选择Option | Export… 将属性表保存为dbf文件。

第五步:制作转移矩阵

在Excel中打开上一步保存的dbf,另存为Excel格式并打开。在Excel中选中所

有数据,点击【插入】选项卡,选择【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点击【确

定】。在打开的数据透视表中按图示将字段拖入相应区域。

Excel自动计算矩阵,将该表稍事整饰就得到美观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矩阵中就表示i类型向j类型转移的土地面积,空值表示i类型向j类型没有转移。如图5-7:单位

为平方米。

图5-7

提取关键词方法

如何提取关键词 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能力提升指导 尽管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但它涉及的能力要求在以前的相关考点中早有规定,只要大家掌握我们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解答起来,仍然可以得心应手。 一、研究语段话题 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如:例①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2005年高考全国卷)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这个语段谈论的话题是古籍修复的处境问题,“古籍”“修复”两个词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古籍修复的处境不好,具体表现是事多人少,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人才”“不足”。 二、寻找中心语句 有的语段有较为概括的中心句,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相关关键词,如: 例②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2006年高考广东卷)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上面所讲的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三、明确具体要求 并不是每一道“提取关键词”的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有的还根据语段的特点有具体要求,并且,有的要求可能还比较含蓄。对此,我们就一定要弄明确试题要求我们提取的是哪方面的关键词,以防泛泛去找,劳而无功。如:例③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2006年高考江苏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要求分别提取有关“历史纪年法史学观”和“人学史学观”的关键词,我们就只能去寻找能表明这两种史学观特点的词语。这就意味着我们没必要到前两句去找。我们还要意识到,既然是两种对立的史学观,那两组关键词在语意上就应该是相反的。这其实是题目的一个隐含要求。分析至此,答案自明:(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四、分析构段特点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及ENVI下实现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及ENVI下实现

蚀变岩石是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因此被称为蚀变围岩,蚀变围岩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围岩蚀变现象作为找矿标志已有数百年历史,发现的大型金属、非金属矿床更是不胜枚举:北美、俄罗斯的大部分斑岩铜矿、我国的铜官山铜矿、犹他州的大铝矿、西澳大利亚的大型金矿、墨西哥的大铂矿、美国许多白钨矿、世界大多数锡矿、哈萨克斯坦的刚玉矿等,都属于以围岩蚀变作为找矿标志发现的矿床。 国内外遥感工作者,都在不断地设计、研制和总结对这种遥感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技术。矿化蚀变信息是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些对找矿有指导意义的矿化蚀变信息常常受其它地物信息的干扰,和受遥感图像的波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制约,往往表现的很微弱。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技术方法提取这种矿化蚀变弱信息。 本文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各类方法,及其在ENVI软件中的实现。 ?原理 遥感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物体反射和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之上。而地物波谱特性通常都是用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来描述。由于地物反射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其反射波谱曲线形态也有千差万别。如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上,在绿光波段表现由于其叶绿素的存在表现为有一强反射峰,而在短波红外波段由于叶冠组织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强反射峰,在红光波段则表现为强吸收谷。 遥感地质应用中,近矿围岩蚀变形成的蚀变岩石与其周围的正常岩石在矿物种类、结构、颜色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岩石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光谱波段形成了特定蚀变岩石的光谱异常。光谱异常为用遥感图像的异常信息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及实现 依据矿化蚀变岩与围岩的波谱特征的差异,可采用图像增强处理方法获取矿化蚀变信息增强的图像变量,从而最终实现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目的。一般图像增强突出蚀变信息有以下几种方法。 (1)蚀变干扰信息剔除 遥感数据包含地表的信息,遥感在地质方面的应用就是提取用户需要的信息,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过程是计算影像中所有像素信息统计归类分析的过程,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对遥感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首先要对遥感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干扰噪声小的数据,一般要求遥感数据的时相是植被发育较弱、冰雪覆盖少的季节,同时该时相的云覆盖量较少。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些因素靠数据的时相选择却难以克服,例如阴影、河流水体、高山上的冰雪、白泥地等,可以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以使阴影、水体等干扰像素的数据不参与统计分析。一方面是选择较好的数据;另一方面是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掩膜等。 利用ENVI软件的大气校正模块flassh能快速的消除大气影响,还原地物的真实面目。有利于蚀变信息的提取。

土地变化信息提取讲解

遥感实验报告

图1-1 第三步:获取分类模板信息,点击AOI,利用AOI-tools中的多边 形工具绘制某一地类的样区。将画好的耕地AOI添加到模板。 signature editor-edit-add. 重复步骤第三步,在图中采集多个 耕地样本。选择所有耕地样本模板,按merge按纽合并这组分类 模板。合并后将模板取名为耕地。利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做好其 灌草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裸地土地覆盖类型模板。如图 1-2:1990年图像的分类信息模板: 图1-2 2006年分类信息模板: 图1-3 第四步:保存分类模板。 2.评价分类模板 第一步:点signature editor-Evaluate-contingency,利用可能性矩阵方法评价分类模板精度。达到90以上即为精度满足要求,否则重 新选择训练样区,再次进行精度评价,直到精度满足。 1990年的模板评价结果: Classified Data forest and water forest urban ---------- ---------- ---------- ---------- ---------- forest and 99.83 0.00 1.14 1.66 water 0.00 100.00 0.00 0.00 forest 0.00 0.00 90.90 0.00 urban 0.00 0.00 0.00 98.34

bare land 0.17 0.00 0.00 0.00 formland 0.00 0.00 8.96 0.00 Column Total 604 638 703 602 Reference Data -------------- Classified Data bare land formland Row Total ---------- ---------- ---------- ---------- forest and 0.00 0.00 621 water 0.00 0.00 638 forest 0.00 4.88 662 urban 0.00 0.00 592 bare land 100.00 0.00 612 formland 0.00 95.12 648 Column Total 611 615 3773 ----- End of Error Matrix ----- 2006年影像的模板评价结果: 3 .执行监督分类 打开Classifier-surpervise classification,选择分类决策规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提取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练习

《考试大纲》规定: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级 提取关键词练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提取关键词类、概括主要内容类语言表达题的解题方法。 2、提升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提取关键词类、概括主要内容类语言表达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复习 为E级? 关键词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概括主要内容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一种是限字作答,规定不超过多少个字;一种是限句作答,要求只一句话表达。 二、自主合作探究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在许多民营和外资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在中国,最维护职工权利的组织莫过于工会;然而即使有,也是由资方掌握,发挥不了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中国目前有一亿多民工游离于工会之外,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非国有企业的民工;他们没有加入工会组织,也没有规范的行业组织,权益无法得到维护。虽然许多民工认为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他们苦于缺乏维护他们权益的工会组织以及专业的法律顾问。由于法律程序时间过长等原因,民工通常不会求助于劳动监察机构;这时如果有工会组织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或指导他们与业主谈判协商,民工的权益就能够得到维护。 15

(2)提取四个关键词: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由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日前对河北、河南、辽宁、重庆等四省市的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 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隐忧:如许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普遍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团难,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条件较差,亟需当地政府加大投入予以解决;有的学校应急预案内容不全面或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极个别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甚至还没有建立应急预案,没有组织开展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有的学校教学楼或学生宿舍疏散通道不畅;部分学校食堂尤其是农村学校食堂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 中小学安全工作隐患多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15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十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本报北京2月23日讯记者吴兢报道: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

教程-ENVI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过程(全)

“基础地质学”创新性实验遥感地质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实验 “基础地质学”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3) 2实验内容 (3) 2.1熟悉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的方法与流程 (3) 2.2掌握遥感影像的波段合成、投影转换、影像裁剪的方法 (3) 2.3掌握ETM+遥感影像的Flaash大气校正、掩膜的应用方法 (3) 2.4掌握ETM+遥感影像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流程 (3) 2.5掌握ENVI与Surfer软件协同制图的方法。 (3) 3实验要求 (3) 4实验条件 (4) 4.1软件平台:ENVI4.6、Surfer9 (4) 4.2遥感数据源:金川地区Landsat7 ETM+遥感影像 (4) 5实验原理 (4) 5.1蚀变异常提取的地质依据 (4) 5.2蚀变异常提取的物理依据 (4) 5.2.1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5) 5.2.2铁染蚀变异常分析 (5) 5.2.3含羟基类矿物和含CO32-矿物蚀变异常分析 (6) 6实验步骤 (7) 6.1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辐射定标 (7) 6.2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合成 (9) 6.3定义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的地理坐标 (10) 6.4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的地理坐标进行投影转换 (12) 6.5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进行裁剪 (15) 6.6对金川地区ETM+遥感影像进行FLAASH大气校正 (17) 6.6.1数据转换 (17) 6.6.2编辑头文件信息 (18) 6.6.3进行FLAASH大气校正 (19) 6.7简易去除ETM+遥感影像的干扰信息 (23) 6.7.1建立ROI(感兴趣区) (23) 6.7.2建立掩膜 (24) 6.7.3应用掩膜 (25) 6.7.4掩膜的反选 (27) 6.7.5掩膜反选后的应用 (28) 6.8主成分分析 (29) 6.9提取蚀变异常信息 (32) 6.10用Surfer软件修饰铁染蚀变异常信息 (34) 6.11总结 (40) 7课后练习及作业 (41)

信息提取与概括课件

祝福同学生日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图表三需要纵向比较,会发现初中生对母亲与同学生日的关注差异较大。这三项信息可综合整理为两条信息。 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例2:(甘肃金昌市2008年试题)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答:黄河、长江。 探究一下,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解析:此题属于信息提炼或观点提取,答题时首先要立足题干中“综合知识考核”这一关键,而材料中的四问四答均为知识错误的笑谈,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被误答反映了当前歌手的文化素质或综合素养低下,引人深思。 答案:有些歌手的文化素养堪忧。 例3:(广西崇左市2008年试题)请把下面的语言材料概括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30字)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之前,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灾区广大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师德风范。为此,教育部最近发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迅速开展想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坚强不屈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以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答: 解析:概括一句话新闻,重点是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在信息丰富的新闻材料中,关键是分清主次,抓出最主要的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题不可忽视对原文词句的直接摘录组合。 答案:教育部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 例4:(湖南郴州市2008年中考试题)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导语。 英国《独立报》5月l0日报道: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l00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3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当50万外国人以及200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200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奥运场馆。 导语: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基于ENVI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及ENVI下实现 (2011-07-12 08:28:36) 转载▼ 分类:遥感解决方案 标签: 矿物蚀变信息 蚀变围岩 找矿标志 波段加减 波段比值 蚀变岩石是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因此被称为蚀变围岩,蚀变围岩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围岩蚀变现象作为找矿标志已有数百年历史,发现的大型金属、非金属矿床更是不胜枚举:北美、俄罗斯的大部分斑岩铜矿、我国的铜官山铜矿、犹他州的大铝矿、西澳大利亚的大型金矿、墨西哥的大铂矿、美国许多白钨矿、世界大多数锡矿、哈萨克斯坦的刚玉矿等,都属于以围岩蚀变作为找矿标志发现的矿床。 国内外遥感工作者,都在不断地设计、研制和总结对这种遥感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技术。矿化蚀变信息是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些对找矿有指导意义的矿化蚀变信息常常受其它地物信息的干扰,和受遥感图像的波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制约,往往表现的很微弱。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技术方法提取这种矿化蚀变弱信息。 本文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各类方法,及其在ENVI软件中的实现。 ?原理 遥感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物体反射和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之上。而地物波谱特性通常都是用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来描述。由于地物反射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其反射波谱曲线形态也有千差万别。如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上,在绿光波段表现由于其叶绿素的存在表现为有一强反射峰,而在短波红外波段由于叶冠组织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强反射峰,在红光波段则表现为强吸收谷。 遥感地质应用中,近矿围岩蚀变形成的蚀变岩石与其周围的正常岩石在矿物种类、结构、颜色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岩石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光谱波段形成了特定蚀变岩石的光谱异常。光谱异常为用遥感图像的异常信息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及实现 依据矿化蚀变岩与围岩的波谱特征的差异,可采用图像增强处理方法获取矿化蚀变信息增强的图像变量,从而最终实现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目的。一般图像增强突出蚀变信息有以下几种方法。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地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 实验内容 金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金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 实验方案 4. 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金华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 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 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 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 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冰川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20151101002

基于遥感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科学家和政策决策者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焦点问题。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过去 100 a)(1906~2005 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而最近 50 a的升温速率几乎是接近过去 100 a 升温速率的两倍。冰川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被视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升温已导致全球大多数冰川在过去 100 多年里处于退缩状态,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呈加速退缩态势[1,2]。尽管大量的冰储存于两极冰盖中,但山地冰川和冰帽的储量损失在过去几十年和未来一个世纪对海平面上升、区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可获取性均有重要影响[3-5]。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蕴藏着世界上两极之外最大的冰雪储量,被称为“第三极”,该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变化不仅影响到周边地区十个国家的15亿人口的农业、发电等生产活动的水资源供应[3, 6, 7],而且会引发区域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8],从而使其成为国际冰川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此外,青藏高原很多内陆湖泊近期水位上涨、湖泊面积增大导致草场淹没以及冰湖溃决和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对周边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及农牧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9]。 因此,监测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时空分异特征,对于更加清楚地认识该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及时提供湖泊水量变化信息,制定当地农牧民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冰川监测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冰川变化监测提供有益借鉴。 一、传统野外监测 传统的冰川观测主要基于野外实地考察,开展较早。世界上很多地区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系统地观测冰川与冰盖的变化[10]。1930s 之前一直依靠实测冰川末端的变化或对比小冰期冰碛物的位置获得冰川变化的信息,1940s 后期开始了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截止到 2008 年全球已获取了 1803 条冰川自19 世纪后期的冰川长度变化和 226 条冰川过去 60 年内的物质平衡观测结果[10],分别占 1970s 估计的全球冰川总数 160000条[11]的 1.1%和 0.1%,观测数量很有限。我国冰川研究事业开创于1958年祁连山冰川考察[11],截止到 2007 年,基于野外考察共有 27 条冰川的长度变化和 5 条冰川的物质平衡的较长时间观测记录[12],分别为我国冰川总数46377[13]条的 0.06%和 0.01%,远低于前述全球尺度的相应观测比例,且没有一条位于我国冰川分布中心之一的喀喇昆仑地区。实地观测通常在容易到达、安全且不是太大的冰川进行,不能代表所有冰川的规模、海拔分布、坡度和朝向。所以,仅靠少数野外考察资料很难反映全球或区域尺度冰川变化的空间特征,所获得的冰川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结论也难免存在局限性。 二、冰川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遥感观测可以在瞬时获取较大范围的地面综合信息,适合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冰川变化进行长期而持续的监测,早期主要进行面积变化遥感研究。1940s 以后,人们可以借助于航空摄影技术测绘冰川末端位置[14]。1970s 之后,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观测精度的提高,陆地资源系列卫星(Landsat MSS、TM 和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 土地是地球陆地的表层部分,包括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它是由气候、水文、基础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是一个立体空间系统,由地表上层和地表下层构成,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和经营等,也就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包括自然、社会、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社会生产方式往往对土地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方式必将与一定的土地覆盖相联系,土地利用的改变实质上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而带来土地覆盖的相应变化。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营造物和人工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例如与前面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的物理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和沥青路面则不属于土地覆盖。土地覆盖具有特定

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发生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辨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驱动因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反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非线性关系共同对土地利用/覆盖产生着一定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是环境的容许;二是人类的活动。自然环境条件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制约着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结构、水平及地域差异,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决定性限制作用;人文与社会经济因素被普遍认为在一个时期内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自然环境条件及驱动机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在总体上控制我国土地利用/覆盖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特征。 (1)地形地貌

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高考语言运用之提取关键词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一)首次出现“提取关键词”这一题型,2006年高考中这种题型再次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呢?关键词是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常出现在文章篇名或文章正文中。要求考生从一段文字中提取出关键词,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信息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大致把握关键词的意思,否则解题思路就会受阻。先来看一道高考题: 例1:(2005年全国高考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 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2005年的这道提取关键词的试题,从表面上看一些考生可能感到陌生,其实质这道试题的命题意图仍然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语文的一个热点,2005年以来则成为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亮点。原因是它紧扣时代的节拍:报纸、电视、网络等处处显示着关键词,同时又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的特点。可以预测今后几年关键词的考查将更加频繁。 那么,如何准确地提取关键词呢?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具体如下: 方法一:三步解题法 (一)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不可不取。 (二)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不足”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三)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方法二:先概括再提取 提取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这应不是什么难事,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先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再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不足百人”,表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及ENVI下实现

蚀变岩石是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因此被称为蚀变围岩,蚀变围岩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围岩蚀变现象作为找矿标志已有数百年历史,发现的大型金属、非金属矿床更是不胜枚举:北美、俄罗斯的大部分斑岩铜矿、我国的铜官山铜矿、犹他州的大铝矿、西澳大利亚的大型金矿、墨西哥的大铂矿、美国许多白钨矿、世界大多数锡矿、哈萨克斯坦的刚玉矿等,都属于以围岩蚀变作为找矿标志发现的矿床。 国内外遥感工作者,都在不断地设计、研制和总结对这种遥感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技术。矿化蚀变信息是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些对找矿有指导意义的矿化蚀变信息常常受其它地物信息的干扰,和受遥感图像的波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制约,往往表现的很微弱。因此,国内外学者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技术方法提取这种矿化蚀变弱信息。 本文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各类方法,及其在ENVI软件中的实现。 ?原理 遥感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物体反射和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之上。而地物波谱特性通常都是用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来描述。由于地物反射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其反射波谱曲线形态也有千差万别。如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上,在绿光波段表现由于其叶绿素的存在表现为有一强反射峰,而在短波红外波段由于叶冠组织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强反射峰,在红光波段则表现为强吸收谷。 遥感地质应用中,近矿围岩蚀变形成的蚀变岩石与其周围的正常岩石在矿物种类、结构、颜色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岩石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光谱波段形成了特定蚀变岩石的光谱异常。光谱异常为用遥感图像的异常信息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及实现 依据矿化蚀变岩与围岩的波谱特征的差异,可采用图像增强处理方法获取矿化蚀变信息增强的图像变量,从而最终实现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目的。一般图像增强突出蚀变信息有以下几种方法。 (1)蚀变干扰信息剔除 遥感数据包含地表的信息,遥感在地质方面的应用就是提取用户需要的信息,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的过程是计算影像中所有像素信息统计归类分析的过程,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对遥感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首先要对遥感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干扰噪声小的数据,一般要求遥感数据的时相是植被发育较弱、冰雪覆盖少的季节,同时该时相的云覆盖量较少。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些因素靠数据的时相选择却难以克服,例如阴影、河流水体、高山上的冰雪、白泥地等,可以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以使阴影、水体等干扰像素的数据不参与统计分析。一方面是选择较好的数据;另一方面是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掩膜等。 利用ENVI软件的大气校正模块flassh能快速的消除大气影响,还原地物的真实面目。有利于蚀变信息的提取。 (2)波段加减组合运算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效应

§7.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㈠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 1.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土地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增加反射率,使更多的能量返回到大气中,使对流层温度增加,大气的稳定性增强并减少对流雨。如西非的沙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在于土地表面是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重要来源。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即它有可能破坏全球大气中的氧循环。人们知道,在距今20亿年以前的原始大气中是缺乏游离氧的,只是在绿色植物出现后才产生了游离氧。而绿色植物愈发展,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也愈益增多,并逐步达到占大气圈总容积的21%。由于绿色植物特别是森林在氧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没有森林大量造氧,则大气中氧的循环就可能遭到破坏。 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加速了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模。人类从地壳开采出许多矿物元素(最多的是碳,其次是钙、铁、铝、氯、硫、氮、磷等),制造许多新的物质(化肥、农药以及“三废”等),并把它们散布到地球表面,又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等从土壤中直接取走各种元素(碳、氮、钾、钙等等)。每年随生物物质一道从土壤取走的各种矿物质有几千万吨。每公顷收获物一年从土壤中取走的基本物质约为300一700kg,其中每公顷小麦平均从土壤中取走的氮为70kg;磷为30kg;钾为50kg;钙为30kg;每公顷玉米从土壤中取走氮为90kg;磷为30kg;钾为160kg;钙为76kg。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大约经过15—20年,矿物养分就会丧失殆尽。矿物质平衡最不稳定的是湿润气候和强烈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灰化土和砖红壤。这类土壤在开垦之后养分丧失更快。此外,由于人类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了物质的重力迁移和机械搬迁,所以更扩大了化学元素的迁移量。二是增加了元素迁移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比自然状态下的循环速度加快。进入人为循坏系统中的元素的迁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元素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逐渐消失,主要是逸散到大气中去了。气态环境的流动性大,人为的抛出物大多扩散到广大的空间因而逐渐改变着大气的组成。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正在逐年增加,有的地区每年增加竟高达7%。参与大气循环的某些化学元素,又随降水落到土壤里,渗入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中,进人食物链,特别是那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实验容 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实验方案 4.数据预处理 4.1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30年来国人获取信息方式变化大

耳朵、眼睛到手指——30年来国人获取信息方式变化大 听广播,读报纸,看电视,上网……耳朵听,眼睛看,动手搜索……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公共信息传播领域,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听来的” “记得那天正在县里参加一个会议,晚上我住在县委招待所。第二天清晨6点半,外面的大喇叭播出了三中全会公报,我立即披衣起身,跑到寒风中,仔细听了起来。”1978年秋冬之交,在安徽阜阳地区带头推行了包产到组的金溯这样回忆当初那段岁月。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和金溯有着类似的记 忆。在中国人当时的生活中,信息的获取,基本要 通过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大喇叭”的广播。20世纪 70年代,大喇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走进了广大中国 人的生活。从中央到地方,喇叭是传达最新信息至 关重要的工具。在当时,尤其在广大农村,村村寨 寨的大喇叭和家家户户的小喇叭,其地位差不多就 相当于今天的电视。 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谁家有个收音机,那绝对 是令人羡慕的。相对农村而言,收音机是更多城市 居民获取信息的工具。当时的中国音响产品只有收音机一种,在形式上只有电子管和半导体之分。其用途主要是听听天气预报和新闻广播,当然还有戏曲,因此收音机也被广泛地叫做“戏匣子”。时至今日,虽然电视、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但还有许多人依旧钟爱“戏匣子”,特别是老年人,也许,是对过去那段岁月的怀念吧。 如今,收听电台节目的工具除了“戏匣子”,还多了车载广播和网络广播等新鲜事物。当然,人们从五花八门的电台中所能获取的信息也远远不只天气预报和新闻了。 “读到的” “知道改革开放这个消息,是看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说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意思是不管黑猫还是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 猫。当时,我们年轻人很震撼。”如今已是重 庆市沙坪坝区土湾街道工人村社区居委会主 任的叶红英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知道改革开 放时的情况。 和广播一样,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报纸 也是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当时报纸上有关“能人”的报道。当 时,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在追求致富的 农民中涌现出各种专业户和经济“能人”。报纸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 (5) 1.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3 研究内容 (6) 2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 2.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6) 2.2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7) 3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建议 (8) 3.1土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8) 3.1.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8) 3.1.2坚持人口适度发展,缓减土地供应压力 (8) 3.1.3节约利用土地,合理推进城镇发展 (9) 3.2土地优化利用建议 (9) 3.2.1积极实施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9) 3.2.2合理规划资源开发 (9) 3.2.3科学规划整理改造农田 (10) 3.2.4积极实施土地生态功能区划 (10) 4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声明 (13) 致谢 (13)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开发资源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